醫學論文淺析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_第1頁
醫學論文淺析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_第2頁
醫學論文淺析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_第3頁
醫學論文淺析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_第4頁
醫學論文淺析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對于大多數醫學生來說,閑暇之余很少有人自覺的去問一個問題:醫學是什么。 這個似乎不需要認真審視、反思,教科書上有現成的答案。但是它僅僅是認識疾病 的學科,是專業處理疾病與人類保健的職業技術?除此之外它還應該具有什么特質 呢?在它的功利和工具的特質之外,從它的對象看,它也還是一門面對人的學問。 世界衛生組織在1946年成立時,其序文中界定健康(health)是一種“身體、心 靈及社會交往的健全和諧的狀態,而不僅僅只是沒有罹患身體或精神疾病”根據這 個標準我們可以看出現代醫學不能僅僅是治療的手段,更是社會人和人之間的問題。 因為,醫學匯集了人類在自我(從軀體到心靈)認知、自我

2、救助方面的知識、智慧 與發明、發現,它研究的主體是人,研究的對象也是人,服務的對象還是人,疾病 是人的痛苦,是心靈的損補,任何醫療的交往都是人與人之間身心救助的故事,而 不僅僅是人與機器、技術之間的對話,或者人與金錢之間的故事。無論技術如何發 展,人道原則、人本立場、人性光輝永遠是醫學的價值皈依與醫學職業的職業操守。這也是醫學人文的基本核心構成。但是醫學人文究竟是什么?是“醫學中的人文”, 還是醫學與人文”,又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他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 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化現象的高度重視,是一種全面發展 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3、。人文素養是建立在這基礎上的對人類的幸福和痛苦有較 深刻的了解,是一種體會,一種同情、理解,一種對人的本質的關懷。從社會學的角度看,疾病是讓個人在工作與生活方面暫時失序。所以疾病必須 得到控制(治療),才不致影響許多個人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控制的責任由醫院 交由具體的醫生來進行。從醫史學家西格里斯在亨利?西格里斯論醫學史(1959) 中說:“與其說醫學史是一門自然科學,不如說它是一門社會科學,我曾不只一次 地使醫學聽眾感到震驚。醫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使某個機體康復,它的目 的是使人調整以適應他的環境,作為社會有用的社會成員,為了做到這一點,醫學 經常要應用科學的方法,但最終目的還是社會的

4、。每一個醫學行為始終涉及兩類當 事人,醫生和病人,或者更廣泛的說,醫學團體和社會。醫學無非是這群人之間的多方面的關系”可以知道醫學不僅是人類關于自身形態、功能、代謝現象與規律、 生理、病理、藥理知識,診療、護理、康復體系的構建過程,也是生命中痛苦與關 懷、苦難與拯救,職業生活中理性與良知的搏擊、升華的精神建構歷程。推動了醫 學由,生物醫學模型”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型”的轉變。故而可以把醫學 人文看作是在在醫療過程中倡導對人的關懷主張以人為中心的醫學價值觀。它是屬 于人文精神中的一個分支。根據社會學(美)家塔爾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 1902 - 1979 )的理

5、 論認為,醫生和病人的關系就如同親子關系一般:醫師協助病人作為一個完好的健 康人回到社會。因此對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更應該注重培養。醫學生將來的職業對象 看,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的人,面對的都是處于痛苦中的人。2005年10月1日, 新華社報道:衛生部長高強坦言,醫患關系緊張主因在醫務人員。其中所說的根本 措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這是屬于制度的原因,但是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醫 患之間的溝通這卻是屬于每個醫學生將來能夠做到的,也是人文精神在醫務工作中 的缺失的所弓I起的。從個體來看,作為人,追求幸福是每個人努力的動力,但是痛苦也是如影隨形 的。對他人的苦難的關懷是同情,是憐憫,是人性中與生俱來的一種情

6、感。再從職 業關系來看,醫學的職業技能雖然越來越專業化,但是其影響力卻有社會影響擴大 的趨勢,很多原來屬于醫學方面的問題現在很多都成社會的問題。傳染病的控制, 艾滋病的治療和控制等很難嚴格的分為醫學還是社會問題,這種狀況下醫生的職業 優越感,對待病人的權威感以科學的名義與日俱增。卻忽視了病人對痛苦的感受, 把病人按照合理化的原則成批處理,形成一個有醫療機構,官僚體系及系統完善的 醫療設備組成一個企業”,消磨了醫生的責任,也將醫生和病人之間的紐帶剪斷。 導致的結果是醫生喪失了職業上幫助人的快樂,病人也無法相信他們有可能在這樣 的狀況下得到醫生全面、科學、準確的診治。轉而向媒體和網絡尋找自己需要的

7、信 息。醫學生所受到的教育是,在學校教師傳授給被動的學習者(醫學生)知識、技 術、價值。學校的環境塑造了學生。但是這樣的結果如同(美)奧佛德在手術刀 與銀熊一書中寫道:我是由一群強調專業能力與臨床技巧而忽視關心與感受能 力的醫師所訓練出來的”。背離了醫學的目的。醫學這門學科始終具有二重性。它是運用醫學知識、技術來解決人的問題,因 此,它包括技術要素和人道要素兩方面。一方面要看到掌握醫學科學的發明、發現 和技術進步,這是醫學生在這個職業里需要一生學習的過程。但另一方面也要關注 醫學活動中的正義、公正、義務、仁慈、同情等,來重建科學的醫學與人文的醫學 之間的平衡。醫學與人文之間的平衡其實也就是需要

8、在進行醫學知識培訓的時候也要注重人 文即醫學人文的培養。既然醫學人文是總的人文精神中的一個分支,可以由此推知 可以通過對文學、歷史、哲學的學習方式養成。文學是體驗痛苦分享愉悅。如中國 作家史鐵生作為一個“職業病人”(1972年開始雙腿癱瘓)在病隙碎筆中對死 亡”的體驗現在我常有這樣的感覺,死神就坐在門外的過道里,坐在幽暗處,凡 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時候他就會站起來,對我說:嘿! 走吧。我想那是不由分說。但是是什么時候,我想我大概仍會感到有些倉促,但是 不會猶豫不會拖延。然后,就像徐志摩那首詩所云:“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 地來。”文字間流動的是豁達與洞徹,是冷的詩,是

9、暖的幻影,安靜而清潔。文學不僅僅是欣賞,最主要的還是體驗。體驗生活中的快樂與痛苦。哲學是思考。思考 生命的意義。人的未來寄寓與他的哲學生活樣式中。同情、憐憫、平等等觀念如果不是和人 的實際生活相關的話,那是不真實的。人人都努力追求和向往一種可能的上升(精 神和物質上),如同現在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的建設一樣,人活著不僅僅是解決 溫飽就結束了,還需要一種健康的生活,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在探索生命意義的過 程中,僅憑知識和技術并不能給人的生活帶來幸福和尊嚴,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 德標準置于這些標準的上面,找尋心靈的自足。而歷史則是對過去生活的思考與總 結。每個人不可能脫離歷史而存在。對歷史的學習是一種借鑒也是學習,不論是人 文的歷史,還是醫學發展的歷史。通過學習才能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故而在醫學教育中:第一,重視醫學與人文的溝通,鼓勵學生去閱讀敘述病患 過程與體驗的文學作品,以多重身份(醫生、患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