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上課用)_第1頁
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上課用)_第2頁
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上課用)_第3頁
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上課用)_第4頁
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上課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新中國成立時,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預言:中國永遠擺脫不了一個不堪負擔的壓力,即龐大的人口,沒有一個政府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中共也無能為力,中國將永遠天下大亂。 上海資本家說:共產黨在軍事上可以打100分,政治上可以打80分,經濟上只能是0分。 毛澤東說:我們不僅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而且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第四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1953-1957)探索與失誤(1956-1965)國民經濟的劫難(1966-1976)一、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一五”計劃名稱產量與歷史最高水平比較鋼15.8萬噸減少80%煤3243萬噸減少48%糧11

2、318萬噸減少25%棉44.4萬噸減少48%中國27美元印度57美元亞洲44美元1949年工農業產量同歷史最高水平的比較1949年人均國民收入與周邊地區的比較依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經濟狀況如何?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有哪些?建國初期的經濟狀況國民經濟全面崩潰交通堵塞通貨膨脹生活困苦表現原因:帝國主義掠奪國民政府搜刮多年戰爭破壞1952年主要產品產量簡表1952年產量比1949年增加比歷史最高水平增加糧1.639億噸499.3棉130.4萬噸19353鋼135萬噸75446.2原油44萬噸272以上材料說明什么?一、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一五”計劃國民經濟的恢復 (1949

3、-1952年)意義: 為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補充:哪些措施?1950年土地改革。) 到1952年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國民經濟得以恢復。一、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一五”計劃“一五”計劃(1953-1957)1、任務之一: 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毛澤東 “一五”計劃的顯著特點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結果如何?顯著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原因:重工業基礎差增強綜合國力(國防)的需要蘇聯經驗一、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一五”計劃“一五”計劃(195

4、3-1957)1、任務之一: 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顯著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 結果:沈陽機床、飛機鞍山鋼鐵公司長春一汽意義: 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一五”期間工業的地區分布有何特點?原因是什么?東北地區臨近蘇聯,易于接受蘇聯的援助. 東北地區有著較為豐富的煤、鐵資源。工業基礎較好。超額完成,成就巨大。2、任務之二:社會主義改造(變革生產關系)對象: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基本途徑和方式: 意義: 生產合作社公私合營1956年底,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基本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造后,各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從圖中可看出

5、中國的經濟成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什么?變化: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實質: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變革(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即社會性質變化社會主義革命)1956年底1952年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二、探索與失誤(1956-1966)1、中共八大(1956北京)(1)內容:(2)評價: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2、1958年總路線(內容和評價) (1)內容:(2)后果:三年經濟困難(1959-1961)主要矛盾(實質與解決的關鍵)、主要任務分析正確,探索成功,但未堅持先進的社會制度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反映迫切要求改變落后的愿望;忽視經濟

6、發展的客觀規律 ,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4、國民經濟的調整(19601962-1965)內容: 農村糾“左”、八字方針結果: 在一些領域取得重大成就。思考:中共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失誤呢?黨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對國情認識不準確受蘇聯建設模式的影響“一五”計劃取得的巨大成就使部分領導人被勝利沖昏頭腦長期的革命斗爭使黨和人民習慣于開展大規模的集體運動三、國民經濟的劫難(1966-1976)總體損失原因: 局部回升原因: “文革”動亂由思想文化、政治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1971周恩來恢復調整1975鄧小平全面整頓(實質:系統糾正文革 “左”傾錯誤)年代國家財政收入 比上年1967419.4億元

7、25%1968361.3億元 13.9%1973809.7億元5.6%1975815.6億元11.9%從表格中我們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信息:“文革”期間經濟總體損失巨大,但局部年份有所復蘇和回升。20世紀5070年代我國的經濟建設歷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嚴重的失誤?提示:成功: 一五計劃中共八大八字方針全面整頓失誤: 總路線 大躍進 人民公社化文革探究:縱觀20世紀5070年代我國的經濟建設歷程,可以從中得出哪些經驗和教訓1、生產關系的變革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水平(人民公社化運動);2、要正確處理主觀能動性與客觀實際的關系(大躍進);3、國民經濟發展要有計劃,按比例進行,

8、要循序漸進,既要防左,又要反右,不要急于求成。 4、要正確認識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要把經濟建設作為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文革)。總之,認清國情,實事求是經濟建設的發展與曲折過渡時期(1949-1956年)探索時期(1956-1966年)文革時期(1966-1976年)經濟恢復:(1949-1952年)一五計劃:(1953-1957年)中共八大(1956年)兩個運動(1958年)三年困難:(1959年1961年)經濟好轉:(19621966年)三大改造:(1953-1956年)國民經濟的劫難1.1953年,中共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包括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兩大任務,規定這兩任務A、同時進行 B

9、、先改造后工業化C、同時完成 D、先工業化后改造2.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重工業項目集中建設在A、華北地區 B、西北地區C、東北地區 D、東南地區課堂訓練AC3.“一五”期間,鋼鐵、汽車、飛機等重要建設項目的完成,標志著:A、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的初步建立B、“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過渡時期總路線規定的任務D、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4.1953至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A、思想改造 B、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C、生產技術改造 D、生產方式的改造AB4.下列幾組詞匯,最能準確反映“過渡時期”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業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邊倒 人民公社 另起爐

10、灶 C.大躍進 兩彈一星 和平共處 D.合作化 求同存異 三個面向緩和5.人們對于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為中國國內主要矛盾,開始于A、1949B、1956C、1966D、19786.下列對“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會主義的愿望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 A、B、 C、 D、 BC7.造成1959至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災害的影響B、蘇聯撕毀經濟合同C、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D、經濟建設中“左”傾錯誤8.1960年,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11、”的方針,其中“調整”是指:A、產品供銷關系 B、國民經濟發展比例C、產品分配關系 D、國民經濟發展程度DB9.文革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不包括 A、經濟機構處于癱瘓 B、國民經濟嚴重滑坡C、經濟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和制度被廢除10.1975年鄧小平全面整頓的實質是 A 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B 系統糾正“文革”的錯誤 C 實現社會秩序的穩定 D 恢復全國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CB11下面兩幅漫畫,反映了中國某一歷史時代的社會特征。以下表述錯誤的是 A反映了“一五”計劃取得了重大成就B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了“左”傾錯誤C反映了人民要求改變經濟落后面貌的強烈愿望D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

12、一次嚴重失誤A1219561966年,我國經濟建設呈現的趨勢是A經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B開局和中期較好,后期有問題C開局較好,中期有問題,后期糾正D開局有問題,中后期逐漸糾正13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關于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階級斗爭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規模和速度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ABCD14、閱讀材料,思考:CD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萬噸9000萬噸3000萬噸1070萬噸800萬噸大躍進時期的煉鋼指標以鋼為綱工業躍進理想對照現實,總結危害教訓 全民大煉鋼鐵 留下荒山禿嶺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以糧為綱 農業躍進 這塊

13、“衛星”田號稱“畝產四萬三千斤”。 后來,稻穗上的姑娘回憶說:“那年,隊長帶著我們連夜突擊,從附近將33畝即將成熟的稻連根拔起,移栽到衛星田里。幾十萬棵稻穗一夜間移栽到一畝田里,絲風不透。為了防止稻穗倒伏,還從山上砍來近千斤圓竹,穿插中間搭上架子。我就坐上了稻穗,有人喊來記者照了相。”新華文摘理想對照現實,總結危害教訓 浮夸的高產 荒蕪的土地“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詩中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末的現象 提示: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嚴重背離客觀規律,探究:據以上材料說明大躍進有何特點?并指出大躍進錯在何處?提示:強調速度與數量(快、多) 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1957年1960年1957年1960年7044155371605工業總產值:億元農業總產值:億元探究:此圖圖表反映出大躍進運動產生了何種影響?提示:國民經濟比例失調人民公社化運動土地公有;一切財產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大辦公共食堂。探究:“人民公社化”運動錯在哪里?提示:生產關系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特點: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