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大樂》原文及譯文_第1頁
《東海之大樂》原文及譯文_第2頁
《東海之大樂》原文及譯文_第3頁
《東海之大樂》原文及譯文_第4頁
《東海之大樂》原文及譯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東海之大樂原文及譯文1.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 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 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 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 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魚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 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 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 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

2、 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 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磐空 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梯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 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 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 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2.公孫龍問于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 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 為至達已。今吾聞莊子之言,治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無

3、所開吾喙,敢問其方”。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珞井之靠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瓷之崖;赴水則 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 一壑之水,而跨跱珞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 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 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 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 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于是焰井之蛙聞之,適適然 驚,規規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于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 蛆馳河也,必不勝任

4、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 是非珞井之蠢與?且彼方眥黃泉而登大皇,無南無北,爽然四解,淪 于不測;無東無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 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 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 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公孫龍口噠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而走。參考譯文1秋天大水常常到來,眾多的河流都灌注到黃河里面前去。那時候,水 流盛大,兩岸之間以及水中陸地與河岸之間,互相望去,分不清牛馬。于 是黃河水神河伯自己感到非常高興,認為天下的盛美全在自己了。他順著 河水往東走,到了渤海

5、,向東望去,看不見海水的邊際。于是河伯開始改 變了他的臉色,他仰視著向海神若嘆息說:“俗話這樣說:聽到的道理 多了,認為沒有誰比得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啊。我曾經聽說過看不 起孔子的知識而輕視伯夷的高義的人,起初我還不相信;現在我看到你浩 瀚無邊難以窮盡,我如果不是到了你這里來就危險了,若是那樣我就會永 遠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話了。”渤海海神若說:“井中的魚不可以談論大海的原因,是受地域的局限;僻壤夏天的蟲不可以談論冰的原因,是因為固執于時間(即受時間的限制); 窮鄉僻壤的士不可以談論大道理的原因,是受教育的束縛。現在你從崖岸 中出來,游覽于大海,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一起來談論大

6、 道理了。天下之水,沒有比大海更大的:所有的河水都歸向大海,不知道 什么時候停止,但海水卻沒有變滿;尾閭向外排泄,不知道什么時候停止, 但海水卻沒有減少;少雨的春季也好多雨的秋季也好海水不為之改變,澇 也好旱也好大海不曾知曉。這海水超過江河之水,不能夠以數量來算計。可是我未曾憑這自我贊許、自以為賢,我自以為形體被天地包容,而從陰 陽那里稟受了氣,我在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塊小石頭小木頭在大山里面一 樣。正存有相比顯得少(的自我認識),又憑什么自我贊許、自以為賢呢!算一算天下在天地之間,不就像一個小土堆在大澤當中嗎?算一算中國在 四海之內(古人認為中國四周都是海),不就像一顆細小的梯米在大倉里面一樣

7、嗎?宣稱天下事物的數量我們稱之為萬物,人類只占萬物當中的一 種;人類聚居在九州糧食生成的地方、車船通達的地方,而個人只是人類 當中的一員。個人跟萬物比起來,不就像毫毛末梢在馬身上一樣嗎?五帝 所禪讓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慮的,有能力的士所辛勞的,全都在這里了2公孫龍問魏公子牟說:“我公孫龍年輕的時候學習古代帝王的道術,年長后懂得了仁義的德行;把事物的同和異合而為一,把事物的硬度和顏色分別開來;以不然為然,以不可為可;窮盡百家的智慧,窮盡眾口的辯=j才。我自以為最通曉事理了(見識最高遠了)。可是我現在聽了莊子的話, 糊里糊涂為之感到驚異。不知道是我的論辯趕不上他呢,還是我的智慧不 如他?現在

8、我無從開口,請問其中的道理。”公子牟靠著案子嘆息了一聲,仰面向天而笑道:“你難道沒聽說過那淺 井之中的蛤蟆嗎?它對東海的鱉說:我太快樂了!出來就在井欄圈上跳 躍,進去就在井壁破磚瓦上休息。進入井水中,井水就浮著我的兩腋,托 著我的下巴,踏在井底的泥巴上,泥巴就蓋沒了我的腳背。回頭看看井中 的孑孓、蟹、蝌蚪,沒有誰能像我這樣啊。況且占據一溝水,跳躍或站立 在淺井中的快樂,這也是快樂的極點了。先生為什么不常常進來看看呢? 東海的鱉左腳還沒邁進井中,右腳就給絆住了。于是因為有所顧慮而徘徊 不前,退了回去,還把東海的大樂告訴蛤蟆說:海太大了,說是千里之 遠,也不能夠窮盡它的宏大;說是七八百丈之高,也不

9、能夠窮盡它的深邃。匹 1=大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發大水,可是海水沒有因此更增加;商湯的時候, 八年有七年鬧旱災,可是海水的邊沿沒有因此更退縮。不因為時間短長而改變,不因為雨水多少而增減,這就是東海的大樂啊。淺井里的蛤蟆聽 了這東海的大樂,顯出很恐懼的樣子,惘然自失。“再說智慧不知曉是和非的界線,卻還想著觀察莊子的言論,這就好比 叫蚊子背山、叫商蛆快速渡過黃河一樣,它們是一定不能擔當這些任務的。況且智慧不知曉論析異常奇妙的見解,卻自滿于一時口舌的敏捷,這不是 淺井里面的蛤蟆嗎?更何況他莊子的言論正下踏黃泉而上登皇天,沒有南=J沒有北,四向離散,深入到深不可測當中;沒有東沒有西,始于奧妙幽暗 最高最遠的處所,返回無所不通的大道。你竟然淺陋拘泥地用明察和辯說 來尋求它,這只不過是用竹管兒來窺視天之廣,用錐子來測量地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