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PPT教學課件_第1頁
古詩文PPT教學課件_第2頁
古詩文PPT教學課件_第3頁
古詩文PPT教學課件_第4頁
古詩文PPT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詩詞學習方法初三語文組2021/01/211 基本目標感受詩詞經典,追溯文化淵源;提高審美品位,積蓄典雅語言。2021/01/212 要點與方法:節律是特征,朗讀以凸顯之。意象是風景,想像以再現之。情感是靈魂,體驗以溝通之。語言是珍品,玩味以珍藏之。2021/01/213 五個環節 一、朗讀全詩,力求讀準感知作品 二、弄懂字詞,理順語句疏通作品 三、揣摩意象,領略意境領會作品 四、自我感受,獨特體驗感悟作品 五、賞析技巧,品味語言鑒賞作品2021/01/214 第一環節 朗讀全詩,力求讀準 感知作品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準語調。求讀準,實質是求讀懂。讀準與讀懂互為因果。讀準了有利于讀懂,讀懂

2、了,有助于讀準。所以,聽范讀很重要。但范讀不能代替自讀;唯有自讀,才能獲得讀詩體驗。2021/01/215 第二環節 弄懂字詞,理順語句 疏通作品 初讀之時,眼在字面上跑,嘴從字面上說,字面的意思未必連貫得起來,詩面的形象未必形成得起來。這是由古典詩詞的高度凝練、精辟,加之語言組織的特殊性造成的。這就需要停頓下來,嘗試著把每個詞語的意思弄清楚,把詞與詞的意思聯系起來,以求把大致意思搞清楚。就像葉老所說:先自行思考求解,不得其解再看注解;看了注解仍不懂再與同學商量;同學間商量不出再問老師。 2021/01/216第三環節 揣摩意象,領略意境 理解作品 克服了文字障礙,理順了句子關系,明白了詩句的

3、大意,再讀起作品,注意力就不會受到疑難字句的羈絆,想象力也不會因句意不通而阻隔,思維便可以擺脫字面而進入畫面了,就有能力形成整體印象,或分解出一個個意象,進而再聯系起來,統合起來,對作品作出一個客觀的完整的認識。這就是解釋作品。其基本原則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葉老所說:“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誤會,不缺漏,作者表達些什么,就完全領會他那些什么。”2021/01/217 意象,是融合了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也可以說是作者的主觀之意與客觀之象融為一體的藝術形象。意象是詩詞的實體,是意境的單元;而一首詩詞的整體意境就是由一個或若干個意象組合而成的,因此可以說是個意象系統。 下面來舉例談

4、談意象和意境。如蘇軾的水調歌頭:2021/01/218明月幾時有? 第一個意象,把酒問天:一問明月幾時把酒問青天。 才有,二問天宮今是何年。面對青天明不知天上宮闕, 月,心中無限悵惘。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第二個意象:欲歸又恐。想追求又害怕,又恐瓊樓玉宇, 矛盾心理。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第三個意象:起舞自娛。作出選擇:何似在人間。 還是在人間好。2021/01/219轉朱閣, 第四個意象:月照無眠。月光 低綺戶, 流轉照離人 ,離人輾轉思親人。照無眠。不應有恨, 第五個意象;感慨月圓。何時偏向別時圓? 緣情寫景, 別有滋味。人有悲歡離合, 第六個意象:領悟圓缺。 月有陰晴圓缺,

5、 自古皆然, 萬物一理。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 第七個意象:祝愿康健。千里共嬋娟。 親人平安,千里共享。 2021/01/2110 顯然,這里是“象”為實體,“意”為靈魂。作品正是用形象、畫面來表達情思的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既不是純粹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的寫照,也不是單純的情感抒發或觀點表達,而是生動具體、飽含感情的藝術形象。 通過對這一個個意象的把握及聯綴,我們就可以把這首詞的整體意境描述為:上闕寫作者酒后望月馳思,對天上人間的無限感慨;下闕寫輾轉不寐思念親人,又感悟到萬事萬物自古難全的道理,由此得以自慰和寬解,并表達對親人的美好祝愿。2021/01/2111 一般說來,詩詞多以一個完整的韻句

6、為一個意象,表達一個完整的形象及意思。如:巴山楚水凄涼地 , 第一個意象:憶昔,凄涼經歷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 第二個意象:撫今,悲痛感受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 第三個意象:想事,沉重比喻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 第四個意象:聽歌,精神一振暫憑杯酒長精神。2021/01/2112 詩詞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物、景;“意”則有四涵:情、志、理、趣。于是便可以組合成16種基本意象,就全篇而言,即為16種基本意境。 如下表描景得趣 觀景得理 繪景寄志 情景相生 景及物成趣 詠物寓理 托物言志 托物寄情 物敘事諧趣 敘事含理 敘事表志 敘事抒情 事寫人寄趣 寫人達理

7、 寫人明志 寫人傳情 人 趣 理 志 情 意象 2021/01/2113 寫人傳情: 寫人明志: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逢入京使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賀 南園2021/01/2114寫人達理: 寫人寄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村居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2021/01/2115 敘事抒情: 敘事表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

8、狂。白日縱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021/01/2116 敘事含理: 敘事諧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2021/01/2117 托物寄情 : 托物言志: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陸游詠梅 千鑿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2021/01/2118詠物寓理: 及物

9、成趣: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鵝,鵝,鵝 ,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2021/01/2119 觸景生情: 繪景言志: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觀滄海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凄凄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2021/01/2120觀景得理: 景富情趣: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

10、甫 絕句四首飛來峰上千尋塔,聞道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2021/01/2121理解和解釋作品,可有三個層次:第一、“畫面”再現。即把作品內容(或局部或整體)以完整的形象描述出來。這是突破文字障礙后,由字面向畫面的轉化,展現得越真實越具體,就越好。 2021/01/2122 第二、“畫意”揣摩。即探尋畫面所蘊含的意義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由畫面向畫意的轉化;越是客觀本然,越是符合作者本意就越好。 第三、“畫源”追溯。一種情況是意象成因的分析,如周振甫先生就曾對杜甫的意象形成,作過具體闡釋。另一種情況是對作者心路歷程的追尋,即要知道作者是在怎樣的生活背景

11、和心理情緒下寫出這一作品的。2021/01/2123 追溯作品意象之成因,有利于啟發、引導學生去觀察和體驗生活,培養這方面意識和習慣;追溯作者的心理歷程和寫作動機、目的,有利于引導學生去發現寫作之本源:情動于衷而發于外。任何文章都是由感而發的。 三個層次,一層比一層深入,而以“畫意”為核心。2021/01/2124第四環節 自我感受,獨特體驗 感受作品理解作品,是將作品作為一種客觀事物加以認識,得到的主要是關于作品內容的客觀的共性的認識,其衡量標準是愈接近權威結論,其認識水平愈高。但是,每一個閱讀者的經歷、經驗、知識、認知方式和個性心理都不同,其對詩的意境及作者情思的感受也必然有所不同。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不僅是正常的合理的,而且是最具價值的。這價值對自身來說,就是生成了與已往經驗相對接的真實可靠的感受,它有助于閱讀者的精神成長;對他人來說,在于一經交流,各具特色的感受必然帶來分享、碰撞或啟迪,于是在彼此交流和吸納中促進了公共認知和共同發展。詩詞研究專家周振甫先生說:“對作品解釋是一回事,從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