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技術規程_第1頁
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技術規程_第2頁
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技術規程_第3頁
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技術規程_第4頁
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技術規程(總60頁)-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頁僅作為文檔封面,使用請直接刪除,in目錄總 則錯誤!未定義書簽。術語和符號錯誤!未定義書簽。術 語 錯誤!未定義書簽。符 號 錯誤!未定義書簽。材料及性能錯誤!未定義書簽。原材料 錯誤!未定義書簽。氣泡混合輕質土 錯誤!未定義書簽。工程設計錯誤!未定義書簽。一般規定 錯誤!未定義書簽。性能設計 錯誤!未定義書簽。構造設計 錯誤!未定義書簽。設計計算 錯誤!未定義書簽。輔助工程設計 錯誤!未定義書簽。配合比錯誤!未定義書簽。一般規定 錯誤!未定義書簽。配合比設計 錯誤!未定

2、義書簽。工程施工錯誤!未定義書簽。施工準備 錯誤!未定義書簽。輔助工程施工 錯誤!未定義書簽。氣泡混合輕質土施工 錯誤!未定義書簽。季節性施工 錯誤!未定義書簽。養 護 錯誤!未定義書簽。質量檢查與驗收錯誤!未定義書簽。一般規定 錯誤!未定義書簽。填筑前檢查 錯誤!未定義書簽。填筑質量檢驗 錯誤!未定義書簽。固化后質量檢驗 錯誤!未定義書簽。質量評定與驗收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A發泡劑性能試驗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B濕容重試驗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C流動度試驗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D消泡試驗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E 表干容重、飽水容重試驗 錯誤!未定義書簽。附錄F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用表

3、錯誤!未定義書簽。本規程用詞說明 錯誤!未定義書簽。引用標準名錄 錯誤!未定義書簽。為貫徹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規范氣泡混合輕質土技術,達到技術先進、安全適用、經濟合理,制 定本規程。本規程適用于以減少荷重或土壓力,解決施工或用地受限為目的的填筑工程。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規程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 關標準的規定。術語氣泡混合輕質土 Foamed mixture lightweight soil采用水泥、水、氣泡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凝固成型的一種現澆類氣泡混合輕質土及 其制品。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 Foamed mixture lightweight

4、soil banking利用現澆氣泡混合輕質土及其制品進行的填筑工程。發泡劑 foaming agent通過發泡裝置能產生氣泡的發泡材料。發泡液發泡劑加水稀釋后的液體。稀釋倍率 multiple of dilution發泡液與發泡劑的質量比。發泡倍率 multiple of foaming發泡液產生的氣泡與發泡液的體積比。流動度 flow value表征氣泡混合輕質土流動性能的指標。氣泡密度 density of foam氣泡的單位體積質量。沉降高度 sedimentation distance標準氣泡柱1小時的沉陷高度。泌水量 breeding標準氣泡柱1小時所分泌的水量。濕容重 wet d

5、ensity氣泡與水泥基漿料新拌混合物的單位體積重量。表干容重 air-dry density氣泡混合輕質土在自然環境中密封養護28d的單位體積重量。飽水容重 saturated density氣泡混合輕質土在自然環境中密封養護28d,經飽和吸水后的單位體積重量。飽水抗壓強度 saturated compressive strength氣泡混合輕質土在自然環境中密封養護28d,經飽和吸水后的抗壓強度。面板 panel由擋板和構造材料構成。填筑時用作模板,固化后起到防風化和美觀作用。符號E彈性模量(MPa);qu抗壓強度(MPa);qs飽水抗壓強度(MPa);Pf氣泡密度(kg/m3);Y濕容重

6、(kN/m3);Ya表干容重(kN/m3);Y 飽水容重(kN/m3);流動度(mm)。原材料水泥的強度等級應為級及以上,不同等級、廠家、品種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普通 硅酸鹽水泥應符合通用硅酸鹽水泥(GB 175)的規定,硫鋁酸鹽水泥應符合硫 鋁酸鹽水泥(GB 20472)的規定。發泡劑應無明顯沉淀物,對環境無不良影響。宜采用表面活性類發泡劑,發泡劑經發泡產生的氣 泡應符合下列要求:1氣泡應均勻、細密,氣泡密度為48kg/m352kg/m3;2標準氣泡柱1小時的沉降高度不大于6mm.;3標準氣泡柱1小時的泌水量不大于20ml;4 經消泡試驗確定的濕容重增加率應不超過10%。細砂、砂性土等集料

7、最大粒徑不宜大于5mm,細粒含量不宜大于15%。摻和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粉煤灰應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規定;2硅灰粉應符合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礦物外加劑(GB/T18736)的規定;3磨細礦渣應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18046)的 規定;4其他活性礦物粉料做摻和料時,應符合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施工用水應符合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外加劑應符合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的規定外,還應對氣泡混合輕質土的質量無不良影 響。氣泡混合輕質土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容重等級按其表干容重進行劃分,容重標準值取該容重等級表干容重變化范圍 的上限值,表干

8、容重和濕容重的變化范圍按表的規定執行。表 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容重等級容重 等級表干容重的變化 范圍(kN/m3)濕容重的變化范 圍(kN/m3)容重 等級表干容重的變化 范圍(kN/m3)濕容重的變化范圍 (kN/m3)A03ZZA10ZA04A11A05A12ZZA06A13ZZA07A14ZZA08A15ZZA09A16ZZ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強度等級按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進行劃分,采用符號CF與立方體抗壓強度平 均值表示,抗壓強度平均值和最小值按表中的規定執行。表 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強度等級氣泡混合輕質土強度等級立方體抗壓強度(MPa)平均值不小于最小值不小于CF10一般規定設計前,應做好調查研

9、究,收集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區域的地質、水文、地形、地貌、氣象、地 震及管線等資料。設計應確保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體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修復性,嚴禁氣泡混合輕質土暴露。設計項目包括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性能設計、構造設計和輔助工程設計,設計內容應根據使用范疇 按表的規定執行。表 設計內容與主要設計指標表使用范疇設計項目設計內容主要設計指標減少荷重或側向土壓力等性能設計確定物理力學指標濕容重、抗壓強度,即容重 等級、強度等級,必要時提 供彈性模量、無側限抗壓強 度等構造設計確定斷面形狀、空間范圍和 構造細節抗壓強度、自身及整體穩定 性驗算、抗浮穩定驗算,必 要時驗算基底承載力輔助工程設計面板及基礎、護欄及

10、基礎、 防排水、抗滑錨固、補強鋼 絲網結構物背面、空洞填充、 空洞注漿或管線回填等性能設計確定物理力學指標濕容重、抗壓強度構造設計填充飽滿、無空隙輔助工程設計無設計時,應根據使用范疇、設計條件和荷載條件,選擇構造尺寸和性能指標,并分析計算,設計流程如圖所示。自然條件(水文、氣象等)設計結束圖 設計流程圖對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體驗算時,荷載分類按表中的規定執行。表 荷載分類表荷載類型編 號荷載名稱永久荷載1氣泡混合輕質土自重2長期作用于氣泡混合輕質土上部的有效荷載3填土側壓力4計算水位以下的浮力及靜水壓力基本可變荷載5車輛荷載引起的土側壓力6人群荷載、人群荷載引起的土側壓力7施工荷載8周邊環境變化

11、引起的其他荷載偶然荷載9地震力等荷載組合可參照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第條的規定執行;填筑體考慮地震力作用時, 應按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004)的規定執行;填筑體受水作用時,所受浮力按計算水位 的100%計算。性能設計用于減少荷重或土壓力時,濕容重、抗壓強度按表的規定確定。表 用于減輕荷重或土壓力的氣泡混合輕質土性能指標環境條件濕容重Y抗壓強度q.地下水位以上無滲水接觸有滲水接觸,加防排水設施NA04u三地下水位以下小于或等于3米,加防排水設施NA05三小于或等于3米,無防排水設施大于3米,加防排水設施NA07三用于道路路基填筑時,其抗壓強度應按表的規定確定。表 用于路基的氣泡

12、混合輕質土強度指標部 位離路面底面距離(m)抗壓強度(MPa)高速路、快速路、一級路、主干路其他道路路 床0三三上路堤三三下路堤以下三用于空洞填充或注漿及管道回填時,應按工程要求確定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性能指標。當無減少荷重或土壓力和強度要求時,可按技術安全、經濟合理原則確定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性能指標。因工程需要或環境條件制約,需明確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抗凍性指標時,可通過試驗確定。構造設計構造設計應確保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構造設計包括底面寬度、頂面寬度、填筑長度和填筑高度等。表 填筑體斷面尺寸表用作道路路基填筑時,最小填筑厚度不宜小于。當填筑高度大于3m時,與常規填土路基間的縱向、橫

13、向銜接面宜設置臺階過渡,沿路基長度方向臺階寬度不宜小于,沿路基寬度方向臺階寬度不宜小于。在填筑體頂面有縱坡、橫坡要求時,宜在頂層分級設置臺階,其縱橫坡調整應符合下列規定:1臺階高度和臺階長度或寬度可根據路面坡度、填筑體尺寸及路面結構厚度確 定;2確保路面結構的最小厚度應不小于設計值;3臺階部分宜采用路面底基層材料調平。用于一般路堤填筑時,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厚度應根據工后沉降計算確定。用于軟土 地基路段的橋臺臺背填筑時,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體的頂面長度和填筑厚度應根據軟 土地基情況、工后沉降計算等確定。空洞填充或注漿及管道回填,以充填飽滿為原則,可不做其他形態設計。設計計算除空洞填充、空洞注漿或管

14、線回填工程外,其他填筑工程均應對填筑體進行穩定性驗算。氣泡混合輕質土內部穩定性驗算包括用作路基時的抗壓強度、支撐交通荷載的抗壓強度、支撐自 身穩定的抗壓強度、支撐施工荷載的抗壓強度等驗算。驗算時,應取上述四者中的最大值作為氣泡 混合輕質土的抗壓強度。1用作路基時的抗壓強度、,可按經驗公式()計算:F (100 x CBR)()q ui ;式中:qu1-用作路基時的抗壓強度(kN/m2);Fs安全系數,取3;CBR加州承載比()。2支撐交通荷載的抗壓強度q,可按式()計算:u2qu2= Fs(qu21+ qu22)()式中:qu2支撐交通荷載的抗壓強度(kN/m2);Fs 安全系數,取3;qu2

15、1路面、路面基層等恒載所產生的應力(kN/m2);qu22活荷載所產生的應力(kN/m2)。3支撐自身穩定的抗壓強度q,可按式()算出:u3qu3 = FsY Hc +W)()式中:qu3支撐自身穩定的抗壓強度(kN/m2);Fs 安全系數,取3;Y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濕容重(kN/m3);H支撐自身穩定的高度(m);W鋪裝荷載及填筑體上部的均布荷重(kN/m2)。4支撐施工荷載的抗壓強度q才可按式()算出:u4q=q +qu4 u41u42式中:qu4-支撐施工荷載的抗壓強度(kN/m2)q -車輛荷載所產生的應力(kN/m2);u41q -人的體重所產生的應力(kN/m2)。u421)車輛荷載

16、所產生的應力q,可按式()算出: u41Pq 二 u 41 A式中:P車輛荷載(kN);A接地面積(m2);2)人的體重所產生的應力q,可按式()算出: u42Gq - u 42 A式中:G人的體重(kN);A人足底接地面積(m2)。()()()用于軟土地基、高路堤邊坡及斜坡體等部位填筑時,應對填筑體的外部穩定性進行驗 算,必要時還應對整體穩定性進行驗算。驗算方法可參照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第條、第條、第條的規定執行。在地下水位以下部位填筑時,應對填筑體進行抗浮驗算。驗算時,水上部分的容重取濕容重,水 下部位的容重取飽水容重,抗浮安全系數FsN,強度損失率不小于90%。用于結構頂部減荷

17、換填時,結構頂部氣泡混合輕質土自重和其他荷載的總和應不大于結構所能承 受最大荷載的倍。抗滑穩定性驗算時,氣泡混合輕質土與地面、坡面等接觸面的滑動摩擦系數可取。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彈性模量可通過試驗確定,當無試驗資料時,可根據設計抗壓強度qu按式() 計算取值。()Ec - 230 qu式中:Ec 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彈性模量(MPa)。輔助工程設計面板由擋板、擋板基礎、拉筋及固定角鋼組成,面板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擋板及其構造材料的選擇應滿足耐久性、安全性和美觀性等要求。2擋板宜采用混凝土類擋板、裝飾類砌塊、輕質磚、空心磚等。3在市政道路等有景觀要求路段,可采用裝飾類砌塊或對擋板表面進行特殊設 計。單

18、塊擋板尺寸以方便預制及砌筑為原則,并滿足經濟性、景觀性要求。5擋板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應不低于C15,斷面尺寸以滿足固定角鋼和擋板為原 則。6擋板基礎沿長度方向每隔5m15m切縫,切縫位置應與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體沉 降縫對應。7擋板宜采用邊寬為50mm70mm的角鋼固定,拉筋應采用R235鋼筋,直徑不宜小 于。拉筋與擋板、固定角鋼之間宜采用焊接方式連接。擋板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應不低于。面板的穩定性應考慮氣泡混合輕質土固化前的側壓力,計算時可只考慮單層填筑厚度所產生 的側壓力。當擋板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時,擋板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混凝土集料粒徑應不大于10mm,強度等級應不低于C20;鋼筋網材質宜

19、為鐵絲或鋼絲焊接而成,直徑不宜小于,網孔規格為正方形,孔徑不宜大于 50mm;3擋板拉扣應采用R235鋼筋,直徑不宜小于。防排水工程包括路面地表排水、路面結構層排水、坡面水、地下水、新舊路面結合部下滲水等的 防排水設施。防排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路面地表排水、路面結構層排水應作為專項單獨設計;坡面水、地下水、新舊路面結合部下滲水可采用滲水盲溝、有孔排水管、透水軟管或濾水層 等措施排泄;填筑體內部防水可在頂面鋪設防滲土工膜、防水板等措施;為排除以上所述下滲水,宜在填筑體與地基之間設置碎石墊層或碎石盲溝。在陡坡體、滑坡體等路段填筑氣泡混合輕質土時,宜采取錨固等抗滑措施,抗滑設計 應符合下列規定:1

20、抗滑錨固件宜采用鍍鋅鋼筋、鍍鋅水管;2抗滑錨固件長度宜為,垂直打入深度宜不小于1m,具體長度由計算確定;3根據填筑體開挖面的坡度,對既有坡面或陡坡體地面宜設置臺階;4抗滑錨固件表面需做好防銹、防腐措施。在填筑體頂部、底部及其他特殊部位應設置鋼絲網補強,鋼絲網設置應符合下列規 定:1鋼絲網宜為鐵絲或鋼絲焊接而成,直徑不宜小于,網孔規格為正方形,孔徑不 宜大于100mm;2距離填筑體底面和頂面100cm以內位置分別設置兩層鋼絲網,每層鋼絲網間距 不大于50cm;3填筑高度超過10m時,應每隔不大于5m以內位置設置兩層鋼絲網,每層鋼絲網 間距不大于100cm;4 氣泡混合輕質土頂部設置有其他構造物時

21、,宜在構造物范圍增設一層鋼絲網;5鋼絲網搭接時,相鄰兩塊鋼絲網間的重疊寬度不宜小于20cm,并采用鐵絲連接。填筑體的沉降縫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填筑體長度超過10m時,應按5m10m間距設置沉降縫;2 在斷面底部形態有突變時,宜在斷面突變處增設沉降縫;3沉降縫材料可采用20mm30mm厚的聚苯乙烯板或10mm20mm厚的瀝青木板或夾板;氣泡混合輕質土頂面設置防撞護攔時,防撞護攔應作專項設計,并符合下列規定:1 氣泡混合輕質土不宜與防撞護欄作剛性連接,宜在防撞護欄底部設置鋼筋混凝土底座;2防撞護欄底座宜采用C25鋼筋混凝土現澆,并按5m10m間距設置沉降縫,設置位置應與氣 泡混合輕質土的沉降縫位

22、置對應;3 防撞護攔底座的斷面尺寸可按安全性、經濟性為原則設計。填筑體與橋臺臺背間宜設置緩沖層,緩沖層材料可采用20mm30mm厚的聚苯乙烯板。配合比一般規定配合比設計應考慮經濟性和可施工性,必要時還應考慮抗凍等性能。目標配合比指標包括濕容重、流動度及抗壓強度,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濕容重的允許偏差應為10%;2流動度的允許偏差應為180mm20mm;3達到齡期后,抗壓強度應滿足本規程第條的規定。配合比設計每立方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氣泡用量可根據配合比中各組分材料用量,按式(計算確 定。m =p (1 -巴-mw - m - mj - m)(f fPc P w P s P j P a式中:mf每立方氣

23、泡混合輕質土的氣泡用量(kg/m3);Pf一氣泡密度(kg/m3)。mc每立方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水泥用量(kg/m3);Pc 一 水泥密度(kg/m3);mw每立方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水用量(kg/m3);Pw一水的密度(kg/m3);ms每立方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摻和料用量(kg/m3);Ps摻和料密度(kg/m3);mj每立方氣泡混合輕質土的集料用量(kg/m3);Pj-集料密度(kg/m3);ma每立方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外加劑用量(kg/m3)。P a 外加劑密度(kg/m3);濕容重可根據工程要求,按公式()計算確定。式中:Y -氣泡混9.8(m + m + m + m + m + m )1000

24、合輕質土的濕容重(kN/m3);制備試件前,應進行配合比試配,并取樣檢驗濕容重、流動度。工程施工施工準備對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質及構造物情況等進行調查,必要時進行測量復核。收集施工地區的歷史氣候資料及施工期間的天氣情況,為特殊氣候施工制定預防保證措施。 施工前,應確定施工方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文件。按施工計劃要求,組織施工設備和試驗器具進場,并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及試運轉。按材料需用計劃,組織有關材料進場,并進行試驗、檢驗。輔助工程施工擋板預制應符合下列要求:擋板預制采用專用鋼模板,鋼模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混凝土集料粒徑和強度等級應按設計要求執行;澆筑混凝土前,準備好鋼模板,并按設計要求定位好

25、擋板拉扣;4澆筑完混凝土后,應對拉扣位置進行測量,并對擋板表面進行光面處理。基坑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基坑開挖前,應進行測量定位,標示開挖線;2按設計要求開挖基坑,并做好基坑防護措施;3對基坑底和臺階面進行整平壓實;4做好基坑防排水工作,并清除基坑底雜物和積水,嚴禁在基坑底在有積水情況 下進行填筑;5當基坑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采取降水措施。面板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擋板基礎采用水泥混凝土現澆,其強度等級應滿足設計要求;2清掃擋板基礎頂面,標出擋板外緣線并進行水平測量,曲線部分應加密控制點;3砌筑砂漿強度等級應滿足設計要求,砌縫宜采用勾縫;4擋板按隨澆隨砌原則砌筑,每次砌筑高度應大于氣泡混合輕

26、質土單層填筑厚度;5擋板搬運和砌筑時,應輕拿輕放,避免擋板損壞和拉扣變形;6擋板水平及傾斜誤差應逐層調整,曲線部位應注意砌筑平順。鋼筋網鋪設、沉降縫設置、抗滑錨固、防排水及防撞護欄等輔助工程施工應按國家有 關規范及設計要求進行。氣泡混合輕質土施工氣泡混合輕質土拌制設備應具有自動供料、電子計量等功能,計量精度應符合本規程 第條的規定。氣泡宜采用發泡設備預先制備,氣泡密度應滿足本規程第條第1款的規定,嚴禁攪拌 方式制備氣泡。氣泡應及時與水泥基漿料均勻混合,其拌合物在儲存裝置中停留時間應不超過2小時。氣泡混合輕質土輸送宜采用直接泵送或配管泵送方式,不宜采用水泥罐車等工具輸送。單級配管泵送距離應根據配

27、合比及泵送落差確定,其水平泵送距離及垂直泵送高度按表的規定執 行,泵送距離超過表中的規定值時,可通過增加中繼泵解決。表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水平泵送距離與垂直泵送高度s/c水平泵送距離(m)垂直泵送高度(m)0400 50020 3012300 40010 2034100 2000 105注:表中s代表砂,c代表水泥。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應采用分層分塊方式,但用于加寬路堤或陡坡路堤等局部斷面填筑時,不宜 在道路橫向方向進行分塊填筑。除空洞填充、空洞注漿或管道回填工程外,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單層填筑厚度應按控制。單塊填筑面積應根據設備能力、填筑厚度確定,當下填筑層終凝后方可進行上填筑層填筑。填筑時,泵送管出

28、口應與填筑面保持水平。圖列出了施工中可能出現的三種填筑方 式。其中,方式A為正確方式,方式B和方式C為不正確方式,施工時應避免。方式A (正確) 方式B (不正確) 方式C (不正確)圖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方式在地下水位以下填筑時,應在填筑區域范圍內設置臨時降水措施,直到滿足抗浮要求時方可撤除。在整個填筑過程中,應減少對氣泡混合輕質土拌合物的擾動,并密切注意拌合物的品 質變化,嚴禁采用噴射方式進行填筑。季節性施工應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氣候環境和施工工期,制定冬季、雨季或高溫等季節性氣候的施 工方案,并組織落實。雨期施工應及時掌握氣象條件情況,做好預防措施。當遇到大雨或持續雨天天氣時,對未固化的氣泡混

29、合輕質土表層應進行覆蓋。填筑上 填筑層前,應清除填筑區底面可能的積水,并對被雨水沖刷消泡的松散表層進行鏟 除。需要冬季施工時,每班完工后應清空各管路中的殘留液體,并對泵送管路、施工設 備、發泡劑及填筑區域等采取保溫措施。在沒有采取有效措施情況下,當室外日均氣溫連續5d低于5,或環境溫度超過 35時,不宜進行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施工。養護氣泡混合輕質土硬化成型后,不宜直接在填筑體表面進行機械或車輛作業。除空洞填充、空洞注漿或管線回填工程外,填筑完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體的頂層時,應對填筑體 頂層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或土工布,養生時間不少于3d。質量檢查與驗收一般規定質量檢查與驗收內容包括填筑前檢查、填筑過

30、程質量檢驗、固化后質量檢驗和交工質 量評定與驗收。質量檢查與驗收以單個填筑體為構造單元,并按單個或若干個構造單元劃分為若干檢 驗批。填筑前檢查填筑前檢查內容包括設備檢驗、原材料檢驗及輔助工程檢驗等。項目開工前,應對施工設備的計量裝置進行標定,其計量精度應符合表中的規定。水泥等膠凝材料的進場檢驗、檢驗批次、檢驗方法及質量要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的規 定執行。項目開工前,應對發泡劑及其所產生的氣泡與水泥基漿料的適應性進行檢驗,并應滿 足下列要求:1檢驗頻率為1次/3000L,少于3000L時,按每項目1次;2檢驗方法按本規程附錄A、附錄D的規定執行;3檢驗結果應符合本規程第條的規定。塑料薄膜、鋼絲網、

31、土工布等輔助工程材料可不做進場檢驗,但應提供產品合格證等 質量保證材料。基坑工程質量檢驗按本規程的規定執行,并填寫交接驗收記錄。擋板預制質量檢驗按表的規定執行。表 擋板預制質量實測項目項次檢驗項目規定值/允許偏差檢驗方法和頻率權值1混凝土強度(MPa)不小于設計值按標準GBJ107的規定,每250塊取1組試件,每項目至少1組32邊長(mm)%邊長尺量:長寬各量1次,每50塊抽查1塊,每項目至少5塊23兩對角線差(mm)%最大對角線長尺量:每50塊抽查1塊,每項目至少5塊14厚度(mm)+5, -3尺量:檢查2處,每50塊抽查1塊,每項目至少5塊25表面平整度(mm)%邊長直尺:長、寬各測1次,

32、每50塊抽查1塊,每項目至少5塊16預埋件位置(mm)10尺量:檢查每塊,每50塊抽查1塊,每項目至少5塊1面板安裝質量檢驗按表的規定執行。表 面板安裝質量實測項目項次檢驗項目規定值/允許偏差檢驗方法和頻率權值1每層擋板頂高程(mm)103米直尺:每20m抽查3組板12軸線偏位(mm)10掛線、尺量:每20m量3處23擋板垂直度或坡度+0, %掛垂線:每20m檢查3處14相鄰擋板錯臺(mm)5尺量:每20m檢查擋板交界處3處1填筑質量檢驗填筑過程質量檢驗內容包括氣泡密度、濕容重和流動度。濕容重和流動度檢驗方法按本規程附錄B和附錄D的規定執行,質量要求、檢驗方法和頻率按表 中的規定執行。表 填筑

33、質量實測項目項次檢驗項目規定值/允許偏差檢驗方法和頻率1氣泡密度(kg/m3)2附錄A:每班開工前自檢1次2濕容重(kN/m3)10%附錄B:連續填筑每100m3自檢1次3流動度(mm)20附錄C:連續填筑每100m3自檢1次固化后質量檢驗除設計另有規定外,固化后質量檢驗內容包括表干容重、28d抗壓強度。試樣在填筑管管口制取,制取時測定并記錄試樣的濕容重。試件脫模后,放入密封塑料袋中保濕 養護,養護溫度為2030。試件制備應符合下列要求:1抗壓強度的試件尺寸為100mmX100mmX100mm的立方體,一組3塊;2劈裂抗拉強度的試件尺寸為100mmX 100mmX 100mm的立方體,一組3塊

34、;3抗折強度的試件尺寸為100mmX 100mmX400mm的立方體,一組3塊;4靜力受壓彈性模量的試件尺寸為100mmX 100mmX300mm的棱柱體,二組6塊。表干容重檢驗方法按附錄E的規定執行,檢驗頻率按本規程的規定執行。抗壓強度等性能試驗方法應按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GB/T 11969)的規定執行,試 件制取組數應符合下列規定:1 每個構造單元應至少取二組試件;2相同配合比連續填筑少于400 m3時,按每200m3取一組試件;3相同配合比連續填筑多于400m3時,按每400m3取一組試件;在地下水位以下填筑時,應在每個構造單元底層取一組試件,并按要求檢測飽水吸水條件下的飽 水

35、容重和飽水抗壓強度。飽水容重的試驗方法見附錄E的規定執行,飽水抗壓強度試驗方法應按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GB/T 11969)的規定執行。質量評定與驗收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應在其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藝符合基本要求的規定,無嚴重外觀缺陷,且質量保證資料真實齊全的前提下進行。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實測項目為關鍵項目(以“”標識),其合格率不得低于 90%,且檢驗值不得超過規定極值。工程質量評分項目包括實測項目、外觀鑒定和質量保證資料。評分值滿分為100分,按實測項目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存在外觀缺陷或資料不全時,應給予減分。分項工程得分=Z 檢查項目得分x權值Z檢查項目權值分項

36、工程評分值=分項工程得分外觀缺陷減分資料不全減分實測項目采用現場抽樣方法檢查,按規定頻率和計分方法對工程質量實測項目進行檢查計分。檢查項目合格率=檢查合格的點(組)數該檢查項目的全部檢查點(組)數X %檢查項目得分=檢查項目合格率X100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的實測項目應按表的規定執行。表 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工程實測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驗方法和頻率權值道路工程土建工程1抗壓強度(MPa)按本規程第條檢查32八表干容重按第本規程第條、按附錄E檢查23求頂面高程)+50, -3050水準儀:每個構造單元測4點或每200m測4點14*厚 度(mm)100J 11IU :1 J 11 -

37、J,l4_L I-1-八鋼筋混凝土25瀝青混凝土23礫質+、礫20砂質土、砂19粉砂18填筑體背面為不穩定結構或在水位上升部位時,應分別考慮土壓力或靜水 壓力、浮力。在水浸泡情況下,氣泡混合輕質土所受的浮力,應根據地基地層 的浸水情況按計算水位的100%計算,設計容重可根據條文中表的規定執行。在擋土墻、橋臺、及框架(含面板)等結構物背面采用氣泡混合輕質土 時,應適當考慮固化前氣泡混合輕質土側壓力的影響,側壓力大小等于濕容重 和單層填筑高度之乘積。雖然氣泡混合輕質土固化后對結構物的側壓力很小,但為了保證構造物的 穩定性,可在氣泡混合輕質土與構造物之間設置聚苯烯泡沫板等緩沖材料。地震時,各種構造物

38、增加的額外荷重,包括地震慣性力和地震時土壓力。 設計時,地基外部穩定性時對滑動、傾覆的驗算,應將地震力的影響考慮在 內。在減少土壓力設計時,當構造物底部填土長度較長時,此部分可不考慮地 震力的影響。荷載組合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第條的內容進行編制。在一 般地區,填筑體上的荷重可只計算永久荷載和基本可變荷載,但在浸水和地震 地區還應考慮浮力和地震力。荷載組合有三種:組合I:氣泡混合輕質土自重、頂部有效永久荷載、土壓力和凈水壓力及 浮力的永久荷載組合;組合H:組合I與基本可變荷載相組合;組合ni:組合n與偶然荷載相組合。性能設計條文中填筑位置是按填筑底部考慮進行規定的,用于減少荷重或

39、土壓力設計 時,其設計容重是關鍵指標。設計時,設計容重以濕容重指標進行。考慮浸水 對容重的影響,在地下水位以下填筑時,設計容重應考慮泡水后容重相應地增 加15%30%,同時設計容重也相應地大些。抗壓強度因受浸水影響很小,設計 時,可不考慮浸水影響。空洞填充、空洞注漿或管線回填等領域工程,其性能指標按工程要求進行, 如無減輕荷重、土壓力和強度要求時,以填充飽滿為原則,設計時可按經濟 性、安全性進行設計,配合比設計的流動性指標應考慮,通常流動度可稍大 些,以確保填充飽滿。另外,如果屬結構物背面或隧道空洞、空洞注漿工程, 則需采用塑化型氣泡混合輕質土,由于國內還沒有相關技術規程,其詳細技術 可咨詢主

40、編單位。工程要求需明確抗凍性指標時,可通過試驗確定其容重和強度變化情況,再 進行相關指標設計。根據主編單位的有關試驗資料顯示,在凍融條件下,其容 重和強度基本沒有變化,但考慮長期耐久性和各種工況,設計時的容重和強度 指標可按本條文的規定執行。如無試驗資料時,按容重損失率不大于5、抗 壓強度損失率不大于10的要求進行設計。構造設計構造設計主要為氣泡混合輕質土斷面尺寸設計,其斷面尺寸設計可根據本規 程中表 的規定執行。富余寬度一般取,但填筑高度小于5m以下時,富余寬度 可取,富余寬度頂端應鋪設防水土工布或水泥預制板以防止雨水侵入氣泡混合 輕質土內部。常用斷面概念圖和主要設計內容如表4-2所示。但針

41、對不同的工程要求, 其斷面尺寸也會略有不同,設計時可根據現有地形地質情況設計。如果斷面尺 寸超過規定范圍時,應對其長期穩定性進行驗算,并增加其他措施。在高陡坡 路堤填筑時,其填筑體底部可適當設置一層約20cm水泥混凝土或將擋板基礎加 寬,以增加填筑體的穩定性。條文中僅對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斷面形態作了闡述。當氣泡混合輕質土較高 時,氣泡混合輕質土中部外側一般需要設置臺階,臺階寬1m -3m,以增加氣泡 混合輕質土的整體穩定性和抗傾覆能力。表4-2 設計斷面概念圖用 途設計 類型概念圖應用特性應用目的及效果主要設計內容輕質流動自立軟土 地基 或 道路將國-一艇1,O.可垂直填筑,減 少拆遷、節省土

42、地;.可降低填土荷 重,減少差異沉 降;.濕容重;.抗壓強度;.對滑動、傾覆、 抗浮等進行驗算;. /, M-. r-i/魴as咽-lron - z加寬果鄱罐jTZ3.減少軟土地基處理;4縮短施工工期4.道路附屬設施。減乂蹈1士,1日 AiaZHELiLi,,月 e 1減少土塊的下滑1濕容重;輕荷重滑坡 地段 填筑電二盅、O,力,提高抗滑穩定性;.簡化抗滑處理;.保持原有地貌;.縮短施工工期。.抗壓強度;.對滑動、傾覆、 抗浮等進行驗算; 4.道路附屬設施; 5.滑坡加固處理。曲程慢、陡坡 地段 填筑,曲面OO.減少土體的下滑 力,提高抗滑穩定 性;.簡化擋土結構;.保持原有地貌;.縮短施工工

43、期。.濕容重;.抗壓強度;.對滑動、傾覆、 抗浮等進行驗算; 4.道路附屬設施。.r-i1 1 J lx-IKF ,ll仲LL枇:用減輕土壓力減輕構造物土壓僑面氣泡現出輕后土踏直rJfOO.減輕構造物背面 土壓力力;.減輕構造物側面 土壓力力;.減少差異沉降;.縮短施工工期。.濕容重;.抗壓強度;.對滑動、傾覆、 抗浮等進行驗算; 4.道路附屬設施。一 二1.7 7新臺一./原士第耳批基/較基rIIOOH4 R VZ/Z/Z.工第土:勿產為1 r虬EfTTT:A人 工 山 體隧道 坑口-一氣濕濕合蜃用主 山悻 J .O.減輕隧道坑口的 偏土壓力;.保持原有地貌;.防止坑口坍塌;.施工簡單、安

44、全。.抗壓強度;.內部穩定性;.隧道土壓力計 算。狹 小 空 間 填 筑空洞 填充1.減少地震作用;.減少差異沉降; 3.施工方便、快 捷。流動性r虹/Liy爭0T考慮填筑體厚度太薄會引起斷裂可能和減荷效果等因素,用作路堤填筑時,最小填筑厚度增加至1m。如果現場條件限制,填筑厚度也可設置在1m以下,但必須在以上。條文中規定的臺階寬度主要是考慮壓實機械作業和基坑開挖等 因素,以便采用壓路機對臺階或基底進行壓實,如果現場條件不能要求時,則 臺階寬度可適當減小,但應保證臺階面壓實度和施工的可操作性。由于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是采用自流平形式施工,其施工面是水平的,因此 在需要縱坡、橫坡要求時,只能在填筑

45、體頂層設置臺階解決,其臺階設置和坡 度調整按本條文的規定執行,臺階部位采用路面基層料調平,設計參考圖如圖 所示。圖坡度調平設計參考圖本條文規定了軟土地基路堤填筑設計方法,氣泡混合輕質土換填設計主要是 針對已采取袋狀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和預計工后沉降達不到要求的兩種情況進 行。有搭板情況時,換填厚度其工后沉降按不超過10cm原則進行設計;無搭板 情況時,換填厚度其工后沉降按不超過3cm原則進行設計。為使過渡越好,跳 車現象降到最低,行車更安全舒適,其填筑長度應盡量長,建議長度按15m- 30m設計。1 軟基橋臺背已采取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進行堆載預壓,但因工期提前或不足、工后沉降滿足不了設計要求,采

46、用反開挖換填氣泡混合輕質土時,換填厚度h采用式計算。其思路如下:目前荷載條件下已經發生沉降,假定換填h厚的氣泡混合輕質土,此時在S新荷載條件下的預計沉降值如不超過,則該換填厚度h是可行的。實際計算時也可從等 代荷載的角度去進行求解,兩者的原理是相似的。計算得到的換填厚度h需要考慮一定的 安全系數,一般可考慮的系數。()Tyf + hyl + T (h + Td + T)yfU 式中:Td 一換填后剩余的填土厚度(m);y f 一填土重度(kN/m3);h 一氣泡混合輕質土換填厚度(m);y w一氣泡混合輕質土濕容重(kN/m3);Tp 路面結構厚度(m);yp 一路面結構重度(kN/m3);T

47、 f 填土厚度(口),已通車公路包括路面結構等效填土厚度;U 固結度,U=SJ S6,St、t分別為已發生沉降和總沉降。必要時可鉆探確定Td、h、St。2 對于新建工程,如工期不足或預計工后沉降不能滿足要求采用氣泡混合輕質土,軟 基橋頭背宜先進行復合地基處治,再填筑氣泡混合輕質土。工后沉降值按不超過2cm的要 求設計,復合地基的處置方式和設計參數可根據氣泡混合輕質土的填筑厚度通過沉降計算 確定,處理范圍可按超出填筑區域2m設計。3低軟基路基采用氣泡混合輕質土時,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厚度h采用式計算,當地 下水位較高時,需分別按地下水位以上和地下水位以下進行計算。(h1 + h2)y+ + Ty

48、+ (0.60.8)yf =hj0 + hy0()式中:一為車輛荷載換算的填土高度(m);y f 一填土容重(kN/m3),取 1819;h 一氣泡混合輕質土厚度(m);y、ya、一氣泡混合輕質土濕容重、飽和容重(kN/m3):Tp 路面結構厚度(m);yp 一路面結構重度(kN/m3);y 、 y 一地基土容重、飽和容重(kN/m3)。 00a4.4設計計算在條文的經驗公式中,CBR是表征氣泡混合輕質土強度的一種指標,即標準 試件在貫入量為時施加的試驗荷載與標準碎石材料在相同貫入量時所施加的荷 載之比值,以百分率表示。計算時,其取值按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的填方路基規定執行。在填筑

49、體頂面支撐交通荷載的抗壓強度,為恒載應力與活載應力之和,并 考慮其安全系數。在條文式中,其恒載應力、活載應力的具體計算如下:1 恒載應力由式算出。q 21= E ri hi其中:ri :路面、路面基層等各種材料的單位體積重量(kN/m3)hi :路面、路面基層等各種材料的厚度(m)2 活載應力由式算出。qu22 =P(1+i)/(B+2.Z.tg9 ) (L+2.Z.tg9 )其中:P :車輪荷重(kN);B :車輪輪寬(m);L :車輪接地長度(m);Z :從路面到氣泡混合輕質土頂面的厚度(m);9 :荷載擴散角(9 =45);i:沖擊系數(i = )。在條文式中,其氣泡混合輕質土固化后支撐

50、自身穩定的高度由式算出:H=2(2 c/Y)tg(45。 2)一卬 /Y 其中:H:氣泡混合輕質土支撐自身穩定的高度(m);c :氣泡混合輕質土的粘聚力(kN/m2), c二;G :內摩擦角(偏安全考慮,取G =0。);Y: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濕容重(kN/m3);w:鋪裝荷載及填筑體上面的分布荷重(kN/m2)。當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抗壓強度沒達到填土所要求的強度qu1qu4時,必須通過 改變配合比提高抗壓強度,或增加鋼絲網補強材料。計算時,人的體重取大值,人足底接地面積取小值。在進行外部穩定性分析時,要充分考慮滑動、傾覆及地基承載力。在斜坡上 進行填筑時,需對包括背面填土及支撐地基在內的整體穩定性

51、進行分析。抗滑 穩定驗算時,如無試驗數據,氣泡混合輕質土與常規山體之間的摩擦系數可按 本規程的規定執行。當氣泡混合輕質土下沉和側移較大時,需對氣泡混合輕質土下部的基底應 力進行分析,當傾覆、滑動的不滿足要求時,需對氣泡混合輕質土設置抗滑錨固等措施。條文中的水下部位飽和容重,即是工程項目水位壓力所對應的飽和容重,不 同水位壓力和配合比,其飽和容重有很大差別,設計時的飽和容重取值可通過 試驗數據得出。為確保結構物安全穩定,考慮施工條件和氣泡消泡等因素影響,結構物上部 承受荷載按其設計荷載的80%進行氣泡混合輕質土填筑厚度等設計。滑動摩擦系數可由試驗確定,當無試驗數據時,其滑動摩擦系數可按取值。4.

52、5輔助工程設計設計面板時,應選擇適當的構造材料和斷面尺寸,確保填筑過程安全,防止 氣泡混合輕質土在其固化前外泄,面擋板設計參考圖如圖。在軟土地基路段 時,還應設置沉降縫防止不均勻沉降。條文中對構造材料的斷面尺寸,除擋板沒作規定外,其余均作了明確規 定。在實際工程設計中,擋板的斷面尺寸以便于施工為原則,工程中,一般選 用長度X高度X厚度=900mm X300mm X40mm,擋板設計參考圖如圖。但在一 些景觀要求較高的市政、城鎮道路,可采用裝飾混凝土砌塊,或將擋板制成為 仿花崗巖擋板等。固定擋板基礎的斷面尺寸,以能夠固定角鋼和擋板為原則。工程中,一般 采用的斷面尺寸為寬度X高度=90cmX30c

53、m,擋板基礎填筑時按條文規定范圍設 置切縫,具體間距與氣泡混合輕質土沉降縫保持一致。在高陡坡路段填筑時, 為加強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整體穩定性,可將擋板基礎的寬度加寬,甚至將填筑 區域底部打設一層水泥混凝土,同時也是作為擋板基礎使用。實際工程中,拉筋一般采用鋼筋?6mm R235鋼筋,固定角鋼的尺寸大小可 根據填筑高度進行選用,填筑高度小于5m以下時,可采用邊寬為50m的角鋼, 填筑高度大于5m以上時,可采用邊寬為70m的角鋼。氣泡混片輕寬上面板與道圖則面的9K杵陽立面圖圖面板設計參考圖煉制甘面板平面鮑磔及量F,理埋翡恒預巨革士祥,空包法培啊,生相史;至工交方向取m, f寬度方向2SmI 一 L

54、;,U-立辜三”5 卜4及卜 史&預制面板剖面1:5一看任國三;/0?口吐口 R-T圖擋板設計參考圖路面排水、路面結構層內排水可作為專項單獨設計,設計時可采用集水槽或 PVC管進行集中排水,并將水引到邊坡排水溝中。填筑體低面設置碎石墊層作 排水層時,墊層厚度控制在25cm以內,為使排水順暢,碎石墊層應超過擋板基 礎外緣,且墊層頂高度不高于擋板基礎底。當填筑體背面較多涌水時,在水容 易匯集之處,采取地下排水。此外,為有利于臺階面的排水,臺階面要有 3%5%的坡度。另外,若有地下涌水時,應進行專門的防排水工程設計。防 排水設計參考圖如圖。圖防排水設計參考圖抗滑錨固的作用是將氣泡混合輕質土固定于土體

55、中,以提高其安全性能。抗 滑錨固一般用于填筑高度大于5m的陡坡地段、滑坡地段、道路加寬等場合,設 計參考圖如圖。條文中對抗滑錨固設計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其中錨固件和臺價 形式設置方法在此進一步明確,錨固件可按1根/2m21根/4m2的密度布置,布 置形式可為梅花形或矩形,鋼筋直徑為中25mm32mm HRB335鋼筋,鍍鋅水管直徑應不小于DN20;臺階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多級臺階,一種是大臺階,每個坡面視具體情況設置13個臺階。圖抗滑固定設計參考圖在實際工程中,鋼絲網的尺寸一般為? 6mm100mmX100mm。鋼絲網搭接時,每塊鋼絲網 綁扎鐵絲根數以搭接好鋼絲網為宜。此外,為防止上下兩層鋼絲

56、網重疊,可將上下鋼絲網 重疊部位錯開50cm以上,鋼絲網設計參考圖如圖。學 yjfjf f jfj j . y e jfjTJHFTTFTTFtfmfFF-/八 r*j* / iif.-*、*3*J-/ hf SSjf f XZ .*/FSJLFF 尸尸F ffJ產尸尸尸kf r*k7*/ F XX.r F fr尸尸尸/$ r !/., /xx /,/ /z i- /. /,.*W* f,門F/八 r FF U-zrrzrrfrzrrzrrzz fjT Sjfjf J * .- J7$* f /門 門.,F, f, F /尸 FFFrFFFFFFFF 0F,門 E f / 7,門 f t門F

57、rzzrrzrrzrrzzrzrzzrrzrrzzrj1f rJ I- fVF: .1/,F,F t /,FF ,FZZX XXZ.,/,XZZ XZZ * i XZZJ二,一,/,.rz * x .- .- f j綱遑司鈾沙圖XZZ XZZ W * i XXi- SSt fX XZZ jfjfjf f XZZ F fi X/ f / /. / / fFjf yjjr廣FLLFirr-FrFFmLFF/ /F f . /fS/W kk.丁步/ k/J* * F kk,* f r*圖鋼絲網設計參考圖本條文所說的沉降縫是指縱向分塊施工的施工縫,橫向施工縫可根據填筑面積進行設 置,設計時圖紙中不體現

58、出來。當相鄰段高差較大時,可按5-8m間距設置沉降縫,并與擋 板基礎、頂面防撞墻及其基礎沉降縫一致為原則,當在斷面底部形態突變處設置有沉降 后,其他沉降縫設置可按此條沉降縫為基準,按一定間距設置沉降縫。氣泡混合輕質土不宜與護攔鋼性連接是指固定角鋼不宜埋入護攔基礎內,波 形護欄也不伸入到氣泡混合輕質土中。護攔基礎及其支座的斷面尺寸設計在安 全驗算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其經濟性進行設計,護欄及支座設計參考圖如 圖、圖。亍欄展座立面逐波形護欄與基目連接立面圖蹈皇外也境攔小常fitSiSDEOl爐色展,而桁加啜君蘭受大悻圖.E。勁肋大桂隆一 rr 成昭1=1_L_i1-圖波形護欄及支座設計參考圖,日:

59、;工豆.士固1一.工庠心前二包圖圖混凝土護欄及支座設計參考圖5 配合比一般規定氣泡混合輕質土的獨特工藝要求有嚴格的配合比設計和科學合理的試驗程序,其配合比 設計時應以工程要求和水泥等原材料性能為基礎,使氣泡混合輕質土在泵送、填筑階段, 具有規定的流動度,氣泡消泡離析少,以保證泵送施工的最佳工作性及穩定性,并且在規 定齡期內,使抗壓強度等指標達到設計值。在有減少荷重或土壓力要求時,目標配合比主要檢驗濕容重和抗壓強度是滿 足要求,流動度是衡量氣泡混合輕質土流動性指標,空洞填充工程對此指標要 求高些。1)濕容重本規程所定義的濕容重即設計容重。在保證固化前后不發生變化情況下, 通過現場試驗測得的濕容重

60、應控制在允許的偏差范圍內,以保證其輕質性。2)流動度氣泡混合輕質土的流動度是衡量其泵送性、自動填充性的指標。試驗時, 可采用圓筒法測得的流動度來表示。一般情況下,流動度應控制在18020mm 范圍。在具體進行配合比試配時,應充分考慮泵送距離、氣溫等條件選擇適當 的流動度,泵送距離較短時,可選擇較小的流動度,反之亦然。一般情況下, 對泵送距離不遠的或施工環境溫度較低時,流動度可取偏差范圍的小值,一般 取 160mm180mm。3)抗壓強度除特殊規定外,氣泡混合輕質土的設計抗壓強度一般是指齡期為28d抗壓 強度。設計抗壓強度目標值時,應充分考慮到其長期穩定性。現場配制的氣泡混合輕質土強度值具有一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