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1世紀自然地理學發展與改革的思考-自然地理學省級重點ppt課件_第1頁
對21世紀自然地理學發展與改革的思考-自然地理學省級重點ppt課件_第2頁
對21世紀自然地理學發展與改革的思考-自然地理學省級重點ppt課件_第3頁
對21世紀自然地理學發展與改革的思考-自然地理學省級重點ppt課件_第4頁
對21世紀自然地理學發展與改革的思考-自然地理學省級重點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21世紀自然地理學開展與改革的思索王建 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南京210097,:jwang169vip.sina.一、二十一世紀地理學面臨的機遇1、二十一世紀議程2、素質教育日常生活、香港的地理學科3、國情教育中學地理教科書4、科學開展觀協調人地、可繼續社會、經濟離不開資源環境的可繼續5、錢學森“地文科學、“地球表層系統科學地質學向地理學靠攏.二、地理學面臨的嚴峻挑戰 1、特征不明顯其他學科來搶占地盤2、運用性偏弱3、缺乏可操作性太軟.三、地理學改革的思緒1、突出特征 綜合性交叉、交融 區域性不僅僅是分布,還應該強 調區域聯絡、區域作用機制 環境性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協調 系統性整體性、聯絡2、

2、提升實際、加強運用3、地理學的工程化文理工三結合.教學的改革構件新體系 過去的自然地理學教學體系是為了順應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早期資源的調查、開發而建立的,曾經不能順應以人地協調和可繼續開展為特征的現代社會開展的需求。因此,構建現代自然地理學教學新體系,便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急迫需求處理的問題。 .實際新體系 改動過去強調地質、土壤、植被、水文、氣候、地形地貌以及資源分布為特征的自然地理學實際體系;構建以強調圈層相互作用和地球表層環境整體性為特征的現代自然地理學實際新體系。過去的自然地理學實際體系現代自然地理學實際新體系出發點開發資源、開展經濟(資源)社會的可繼續開展環境研討義務資源調查、開發規劃

3、協調人地關系研討內容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的構成、分布和演化規律地球表層環境的構成、變化規律及人地協調的途徑和措施著重點資源的時空分布圈層相互作用、人地相互影響.自 然 地 理 學普通地質學普通地貌學氣候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普通水文學. 大氣科學水文學地質學生物學自然地理學.圈層相互作用人地關系現代自然地理學課程新體系建立以圈層系統為模塊,以圈層相互作用為中心,以空間思想、綜合才干培育和可繼續開展觀樹立為目的的全新的自然地理學課程體系。.四、教材的改革五個突出1、突出學科的交叉、交融2、突出圈層的相互作用3、突出人與環境的親密聯絡4、提升實際,突出運用5、突出區域

4、聯絡,強化空間分析 .四、教材的改革六個一致 內容與方式的一致從內容與方式上表達地理學的綜合性、區域性、系統性以及與人類的親密聯絡 實際與運用的一致突出實際、注重運用綜合與分析的一致分析根底上的綜合與綜合指點下的分析的思緒貫穿一直過去、如今與未來的一致以如今為主,兼顧過去與未來靜態與動態的一致地表環境在不斷的變化,區劃、分區、評價是根據某一時段的平均情況來進展的 科學性與通俗性的一致介于專著與科普讀物之間.教材改革的目的將系統的觀念、區域聯絡的觀念、可繼續開展的觀念,多學科綜合、交叉、交融的思緒與方法貫穿一直。不僅要給予學生一些根本的知識,更重要是給予學生一種思緒、一種方法。.第一篇 自然地理

5、學與地球表層系統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什么是自然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的聯絡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環境 從宇宙中的地球及其內外聯絡討論地表環境構成的背景第三章 地球表層環境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節 地球表層系統的組成第二節 地球表層系統的構造 第三節 地球表層系統的功能第四節 人類與地球表層環境.第二篇 各圈層的組成、構造、運動與特征第四章 巖石圈與地球表層構造與輪廓第五章 大氣圈與氣候分異規律第六章 水圈與水分平衡第七章 生物圈與生態系統第一節 生物圈的組成一、物質組成二、元素組成三、系統組成四、生物組成第二節 生物圈的構造一、垂直準正態分布式構造 二、程度延續不均勻構造三、多級鑲套構

6、造 四、構造特性(親巖、親水、親氣、親光、溫控)、五、生物的地域分異與區系性.第三篇 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強調因果關系及相互作用,交叉、交融、機制第八章 大氣圈與巖石圈相互作用 第九章 水圈與巖石圈相互作用 第十章 水圈與大氣圈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 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相互作用第十二章 生物圈與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的相互作用第十三章水、氣、生、巖相互作用與地球表層系統.第四篇 自然地理學的運用強調方法、原理及實例 第十四章 地表環境的評價與區劃第十五章 地表環境的預測第十六章 地表環境的規劃、管理第十七章 地表環境的優化、調控.對一些詳細問題的思索1、地貌放在那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水巖相互作用風沙

7、地貌氣巖相互作用冰川、冰緣地貌、黃土地貌水、氣、巖相互作用喀斯特別貌水、氣、生、巖相互作用2、土壤放在那里?水、氣、生、巖相互作用3、災禍放在那里?海嘯、泥石流、崩岸、滑坡水巖,風暴潮、厄爾尼諾水氣.教材的立體化紙質教材與電子教材共存中文教案與英文教案相輔教材與講義互補概念庫、文獻庫、答疑庫齊備.網上資源中文多媒體課件英文多媒體課件概念庫詞匯表,中英文對照試卷庫、答疑庫參考文獻庫網上討論、在線交流教學錄象講授、講座電子教案重點、難點、實習實驗安排相關鏈接自然地理學相關網站 國家級精品課程202.119.109.14/wj/.六、教學方式的改革抑制部門自然地理課程分門設課、缺乏聯絡的弊端,將整個

8、自然地理全部貫穿變講授灌輸為主的單一方式為講授+實驗+講座+討論+實習多樣化的方式教師變灌輸為引導、啟發,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動學習變知識的教授為主為方法的教授和思想方式的培育為主.多樣化的教學講授 +講座 +座談、討論 +實習、實驗 +自學 +論文、報告. 教法新體系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室內教學與室外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講座相結合,實驗與實習相結合,認知與探求相結合,實際與實際相結合,自學與討論相結合。發明了一種師生互動、相互啟迪、生動活潑而又富有熱情的教學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地理學的興趣,啟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想和空間思想。.七、實習體系的改革實施五大轉變.八、考核體系的改革改動了

9、過去以書面考試為主的方式,采用了書面與口頭相結合、報告與論文相結合、平常與期末相結合、考試與調查相結合的綜合的多樣化立體式的考核方式,從而全方位的考核學生的才干與素質。.九、現代地理學的開展趨勢1、全球地理學從全球的視野、研討全球性的問題2、一致地理學 人文與自然的結合、走文理工三結合的道路3、各圈層相互作用的地理學4、建立地理學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環境的評價、預測、規劃、管理、優化、調控5、實驗地理學不能僅僅紙上談兵、調查、實驗.十、中國在地理學研討中的優勢1、地大: 研討對象多樣性、區域分異明顯2、開展中:變化快,3、歷史悠久:為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研討提供了難得的素材4、研討對象的特殊性: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黃土高原、黃河、長江、粉沙淤泥質海岸、人口最多、人類活動最劇烈中國應該是最應該出地理成果的地方,應該“有地有理.小結地理學面臨著絕好的開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只需經過改革創新,積極應對挑戰,才干抓住機遇,促進地理學的開展,迎來地理學的春天。地理學改革的關鍵在于地理教材,根本在于地理課程體系。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