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第二講_第1頁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第二講_第2頁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第二講_第3頁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第二講_第4頁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第二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導 論中國(zhn u)近現代史綱要主講人:白莉莉共五十九頁共五十九頁第二講 對國家出路(chl)的早期探索農民群眾斗爭風暴的起落洋務運動(yn w yn dn)的興衰維新運動的興起和夭折【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講授,使學生掌握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人對國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洋務運動和戊戌維新,并了解和掌握這些早期探索的時代背景、性質、歷史意義、失敗原因和經驗教訓。共五十九頁歷史背景: 鴉片戰爭以后,隨著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的民族危機和社會(shhu)危機日益加深,社會(shhu)各階級都面臨著“怎么辦”的問題。 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他們從各自的階級

2、立場出發,對國家的出路進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方案。共五十九頁近代中國探索國家出路(chl)的先聲- 地主階級改革派的救國主張 林則徐(17851850年)龔自珍(17921841年) 魏 源(17941857年) 主張放眼世界(fng yn sh ji)、改革弊政,以求富國強兵 共五十九頁一、對國家(guji)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農民(nngmn)群眾斗爭風暴的起落1、太平天國農民戰爭興起的原因主要原因:民族矛盾激化、階級矛盾尖銳直接原因:兩廣地區嚴重的自然災害 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中國,最嚴重的后果集中到社會底層,也就是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農民身上。 共五十九頁社會底層的抗爭(kn

3、 zhn)幻燈片 23返回(fnhu)首先,因鴉片貿易擴大造成的白銀外流加劇,使銀貴錢賤的現象更加嚴重。1840年每兩銀換錢1600文,1850年則要換2200文,上漲了近40%,勞動人民的負擔更為沉重。共五十九頁社會底層的抗爭(kn zhn)返回(fnhu) 其次,列強在不平等條約中強加給中國的所謂賠款和中國封建統治集團的作戰軍費,雙雙都落到人民頭上,稅收、物價紛紛上揚,人民遭受著多重剝削,苦不堪言。共五十九頁社會底層的抗爭(kn zhn)返 回 再次,隨著中國(zhn u)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在中國(zhn u)傾銷的外國商品日益增長,使沿海地區的手工業者破產失業,難以為生。共五十九頁

4、社會底層的抗爭(kn zhn)返回(fnhu) 外來掠奪勢力和國內黑暗統治,造成人禍和天災并行。1846至1850年,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省都連續遭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兩廣地區也是水、旱、蝗災連年不斷。人民在饑寒交迫中掙扎。“村村餓殍相枕藉,十家九室無炊煙”,正是當時悲慘社會現實的寫照。共五十九頁社會底層的抗爭(kn zhn)返回(fnhu) 社會底層的人民再也無法正常生活下去了,不得不揭竿而起。鴉片戰爭后的十年間,各族人民的起義不下一百多次,尤以廣西、廣東、湖南聲勢最盛。馬克思在論述太平天國革命時指出:“中國的連綿不斷的起義已延續了十年之久,現在已經匯合成一個強大的革命,不管引起這些起義的社會

5、原因是什么推動了這次大爆發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共五十九頁社會底層的抗爭(kn zhn)返回(fnhu) 人民起義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出路,也是在尋找中國的出路。在這一階層的人群中,洪秀全是杰出的代表。洪出身農民家庭,對他那個時代強加給他那個階級的痛苦有著切身的感受。幾次科場失意,更激發了他的反抗思想。 共五十九頁太平天國農民起義(nn mn q y)為什么首先在廣西爆發? 一是廣西受鴉片戰爭的直接沖擊(商業中心和商路的改變,導致廣東、福建、湖南數百萬人失業),社會動蕩特別厲害,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極為殘酷,矛盾更加尖銳;二是廣西離北京遙遠,清朝統治力量比較薄弱;地理形勢好;再加上巡撫鄭祖琛是個

6、昏庸的七十老朽,遇事不愿上奏朝廷,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是洪秀全等人在廣西進行(jnxng)了長期的宣傳、組織和發動工作,群眾基礎好(拜上帝會以客家人、手工業者、礦工為主體)。共五十九頁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bof)1.背景(bijng)經濟上:商品傾銷,沖擊結構;白銀外流,出現銀荒政治上:吏治更加腐敗自然災害不斷根本原因:社會矛盾尖銳直接原因:廣西矛盾特別突出2.起義爆發準備: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時間:1851.1.11 ;地點: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共五十九頁太平天國(TipngTingu)形勢發展示意圖開始(kish):1851,金田起義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全盛:1856,北伐和

7、西征后盛衰轉變:1856年的天京變亂1859年,資政新篇失敗:1864年,天京失陷前后14年盛衰共五十九頁1.天朝田畝制度: (1)內容:土地:按照“無人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原則,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產品:“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 的圣庫制度。 圣庫制度:太平天國創立(chungl)的第一個經濟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群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圣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斗志。 天朝田畝制度(zhd)和資政新篇共五十九頁(2)核心思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3)天朝田畝制

8、度實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評價(討論) A、積極:明確主張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統的革命綱領,反映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階級斗爭的思想結晶。 B、局限:太平天國追求的是一種落后(lu hu)的小農生產。平均主義不切實際,是一種空想。 平均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在革命初期,農民無田無糧,平均主義可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農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傷農民的積極性。共五十九頁天朝田畝制度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會的基礎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現了廣大農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強烈愿望,具有進步意義。不過(bgu),它并沒有超出農民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它所描繪的理想天

9、國,仍然是閉塞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傳統生活方式;同時又是一個沒有商品交換的和絕對平均的社會。這種社會理想,具有不切實際的空想的性質。正因為如此,天朝田畝制度在太平軍占領地區從未實行過,也不可能實行。共五十九頁2.資政新篇(1)內容:政治法治經濟發展資本主義文教新式(xnsh)學堂、醫院等(2)核心思想:發展資本主義,富國強民。(3)意義與局限性:具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社會發展方案。但它不是農民戰爭實踐的直接產物;迫于形勢也沒有實施。它對農民的影響力是不及天朝田畝制度。1859年,在洪仁玕主持(zhch)下頒布共五十九頁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

10、主義的方案,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性質。它明確提出了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zhngzh)制度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主張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國社會發展方向,具有進步性。 但它沒有把發展資本主義與消滅封建剝削制度聯系起來,沒有同太平天國當時的現實斗爭聯系起來,只字未提農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既非農民斗爭實踐的產物,也缺乏實踐的社會、經濟和階級基礎,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國廣大將士的擁護,對太平天國的現實斗爭沒有起任何積極作用。共五十九頁論點(lndin)摘錄 “天朝田畝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農民階級對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當地廣大貧

11、苦農民強烈地反對地主階級殘酷剝削的要求,以及獲得土地,追求平等的理想的社會的愿望。但是,天朝田畝制度所規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會經濟方案,是要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會財富,以求人人平等,是農民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這種方案不可能使社會向前(xin qin)發展,相反將使生產力停滯在分散的小農經濟的水平上,把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理想化。因此,它又具有違反社會發展規律的落后性。” 李侃等編: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64頁。共五十九頁一、對國家出路(chl)的早期探索(一)農民(nngmn)群眾斗爭風暴的起落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

12、清王朝的統治根基打擊了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 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過程對近代中國的出路作出了初步探索(農民階級革命派通過頒布綱領描繪了理想社會的藍圖:天朝田畝制度革命性、空想性資政新篇進步性、局限性)1、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2、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共五十九頁1、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guchng)2、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一、對國家出路(chl)的早期探索(一)農民群眾斗爭風暴的起落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主觀原因:1、沒有指導革命的先進理論 (拜上帝教教義基督教與儒教的雜合)2、沒有科學徹底的革命綱領綱領 (兩個綱領均缺乏現實可行性) 3、沒有正確的革命政策方針(具體表現在

13、哪些方面?) 3、太平天國起義失 敗的原因和教訓教訓它的失敗表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共五十九頁一、對國家(guji)出路的早期探索(二)洋務運動(yn w yn dn)的興衰1、洋務事業的興起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通過采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企圖擺脫內憂外患的困境,維護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共五十九頁洋務運動(yn w yn dn)產生的歷史背景1.世界資本主義(zbnzhy)潮流的沖擊(黃埔船塢公司,耶松船廠、磚茶廠、制糖廠、軋花廠、制革廠、羊毛刷洗廠;旗昌洋行、太古洋

14、行;東方銀行、匯豐銀行)歷史必然性。2.內憂(農民起義的打擊)外患(列強的侵略)主觀自覺性。3.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外和好”局面的出現現實可能性。共五十九頁洋務運動的興起(xngq)(19世紀60、70年代-90年代) 3、目的(md):維護封建統治李鴻章曾國藩 4、前提條件: 慈禧的暫時支持 總理衙門的推動 漢族官僚積極執行1、主持者:洋務派(中央/地方)2、局面:內憂外患共五十九頁洋務運動(yn w yn dn)的指導思想:中體西用如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yunbn),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不更善之善者哉!馮桂芬校邠廬抗議 就是以中國封建倫理綱常所維護的統治秩序為主體,用西方的近代工業和技術

15、為輔助,并以前者來支配后者。 共五十九頁怎樣(znyng)評價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中體西用”?積極作用:中體西用思想早期對于沖破封建頑固派的阻撓,引進西方自然科學,促進中國工業、軍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產生發揮過積極作用。消極作用:主觀目的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后期成為(chngwi)清統治者對抗資產階級維新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 教訓:在引進西方的先進東西(設備、技術)時,要學會引進更為重要的東西制度、文化等。共五十九頁 軍事工業(gngy)(軍器)設立學堂出國(ch u)留學(人才)民用工業(交通資金燃料)創辦新式海軍軍事近代化經濟領域思想領域共五十九頁洋務派創辦(chungbn)的主要

16、軍事、民用工業簡表自強(z qin) 19世紀60-70年代 人物 軍事工業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張之洞 安慶內軍械所 江南制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機器制造局 19世紀70-90年代 民用工業 - 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 - 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求富共五十九頁一、對國家(guji)出路的早期探索(二)洋務運動(yn w yn dn)的興衰1、洋務事業的興起2、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共五十九頁其一,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cjn)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洋務派繼承了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在封建主義的壁壘上打開了缺口,客觀上對中國的早

17、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 共五十九頁其二,洋務運動促使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fzhn)。洋務運動時期為了培養通曉洋務的人才,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與此同時,京師同文館、江南機器制造局附設的翻譯館還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雖然其中大部分是有關近代物理、化學、數學、天文、地理的自然科學書籍,內容淺近,但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打開了眼界。共五十九頁其三,洋務運動改變了社會風氣。洋務運動時期,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傳統觀念受到沖擊,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開始變化,工商業者的地位(dwi)上升。西方的各種技術和器物不再被當作“奇

18、技淫巧”,而是被視為模仿、學習的對象。 共五十九頁1、洋務事業的興起2、洋務運動的歷史(lsh)作用一、對國家出路(chl)的早期探索(二)洋務運動的興衰洋務企業自身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洋務運動的管理具有腐朽性3、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共五十九頁返回(fnhu)地主階級承擔不起中國(zhn u)近代化的重任,它必將被歷史的浪潮所淘汰。結論:教訓:洋務運動是中國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務運動的失敗說明,在不觸動封建專制統治、沒有擺脫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控制的前提下,試圖通過局部的枝節改革發展本國資本主義,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共五十九頁一、對國家出路(chl)的早期探

19、索(三)維新運動的興起(xngq)和夭折1、維新運動的過程共五十九頁 甲午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xinq)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 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zchnjij)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維新運動的背景與過程背景過程維新思想的發展維新運動的發展高潮:百日維新失敗:戊戌政變共五十九頁維新派與守舊派的論戰(lnzhn)論戰主要圍繞(wiro)以下三個問題展開:(1)要不要變法 。(2)要不要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3)要不要廢八股、改科舉和興西學。維新派與守舊派的這場論戰,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第

20、一次正面交鋒。通過這次論戰,解放了人們長期受到束縛的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維新變法運動的帷幕隨之拉開。共五十九頁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康有為 梁啟超等,代表新興的資產階級(zchnjij),在國家民族危急關頭提出了改革社會的政治主張。共五十九頁共五十九頁 新學偽經考把東漢以來歷代封建統治者奉為經典的古文經學斥為偽經,說它是西漢劉歆為王莽篡權而偽造(wizo)的,采用釜底抽薪的辦法,動搖了士大夫對傳統儒學教條的迷信,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守舊派“恪守祖訓”的依據,否定了“祖宗法度不可變”的信條。 孔子改制考在護衛孔子的名義下,借宣傳孔丘“托古改制”來宣傳變法維新理論,著

21、重闡述了“變”的思想。 共五十九頁共五十九頁共五十九頁維新(wixn)變法運動(戊戌維新運動)(1)、“公車上書” (2)、維新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始,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而失敗,一共維持了103天,故又稱“百日維新”。)(3)、變法失敗共五十九頁共五十九頁共五十九頁共五十九頁維新變法(bin f)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經濟(jngj)方面:設立農工商局,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設立農會;各省設商務局;設鐵路礦務總局,改革財政。政治方面:準許創辦報紙和上書言事,給予一定程度的言論、出版、結社的自由。軍事方面:裁撤綠營,各省軍隊改練洋操,使用洋槍,并統一制度。籌設武備學

22、堂。文教方面:改革科舉制度,廢八股,改試策論,廣設學堂,創辦京師大學堂,提倡西學,選派學生出國留學。曇花一現的百日維新返回共五十九頁一、對國家出路的早期(zoq)探索(三)維新運動的興起(xngq)和夭折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促進中華民族的覺醒 為近代民族資本企業和文教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為民主革命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啟示 1、維新運動的過程2、戊戌維新運動的歷史意義共五十九頁1、維新運動的過程(guchng)2、戊戌維新運動的歷史意義一、對國家出路的早期(zoq)探索(三)維新運動的興起和夭折缺乏徹底反封建的勇氣缺乏徹底反帝勇氣 缺乏廣大群眾的支持和軍隊的支持 3、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

23、和教訓共五十九頁戊戌維新運動失敗(shbi)的原因(1)客觀上,維新派的勢力非常弱小,將希望寄托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hungd)身上,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反對變法的守舊勢力卻相當強大,新舊力量對比的差距預示著這場運動如履薄冰,難以取勝。 (2)主觀上,維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這場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共五十九頁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義(fngjinzhy)。他們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經濟上,雖然要求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卻未觸及封建主義(fngjinzhy)的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他們雖然大聲疾呼救亡圖存,卻又幻想西方列強能幫助自己變法

24、維新,結果卻是處處碰壁,他們甚至要聘請日本前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擔任中國維新的顧問;第三,懼怕人民群眾。維新派的活動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小圈子。他們不但脫離人民群眾,而且懼怕甚至仇視人民群眾,因此,運動未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 共五十九頁 戊戌維新運動失敗深刻(shnk)地證明:改良主義道路在近代中國走不通,必須走革命的道路!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集救亡、改革、思想啟蒙于一體的愛國運動. 戊戌維新作為(zuwi)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敗,暴露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同時也說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共五十九頁暴力革命(bo l mn)還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首先,暴力革命與和平改良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手段(各有利弊:前者時間短,但代價高;后者時間長,但代價低)。在古今中外社會發展歷史上,既有通過暴力革命推動社會發展的(如美國等),也有通過和平改良實現社會發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