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武陵山區羊肚菌仿生栽培研究工作探討3200字_第1頁
重慶武陵山區羊肚菌仿生栽培研究工作探討3200字_第2頁
重慶武陵山區羊肚菌仿生栽培研究工作探討3200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武陵山區羊肚菌仿生栽培研究工作討論3200字 摘 要: 文章設計重慶武陵山區羊肚菌仿生栽培研究流程,通過對重慶武陵山區羊肚菌資源的調查,結合重慶地區的地域特點,對羊肚菌仿生栽培形式和栽培技術的細節進展了理論上的討論。 關鍵詞: 武陵山區; 羊肚菌; 仿生栽培; 理論討論中圖分類號: S6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8631202211-0024-02羊肚菌Morchella spp.,俗稱羊肚菜、羊肚蘑、羊雀菌,是一類大型的食用兼藥用真菌。重慶武陵山區是羊肚菌的實生區域,尤其在重慶彭水大量分布。但由于分布區域不集中、自然資源保護不當、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農戶重視不夠等原因

2、,導致產量不穩定,不能行成一定規模,影響當地群眾致富增收。重慶市林科院在成功別離出羊肚菌菌種后,將進一步對羊肚菌仿生栽培及其技術進展試驗研究。設計羊肚菌仿生栽培流程如下: 1 資源調查調查羊肚菌資源發生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貌、氣候、土壤植被狀況等。在羊肚菌子實體發生期2-4月份內,對重慶武陵山區相關區縣及貴州等鄰近區域羊肚菌資源進展調查,搜集其分布地區、分布區的林分類型、產量等信息。同時搜集羊肚菌資源的相關資料,包括形態特征、實生環境土壤、郁閉度、林分、溫度、濕度、光照等。 2 示范基地建立示范基地需建立在羊肚菌發生較多,且較集中的地區,可以選擇在彭水縣太原鄉花園村。根據地型及林地類型劃定在

3、羊肚菌實生區域0.51公頃,設立圍欄、標志牌、警示標志等,并派專人管理,加以保護。同時在基地內采取人工促繁措施,促進羊肚菌菌絲生長、增加羊肚菌菌絲體數量、促進菌核形成和子實體發育等。 3 菌種別離、純化在示范基地內采集強健、無蟲害的羊肚菌子實體,用組織別離法1和孢子別離法2獲取菌絲,并且將菌絲進展擴大培養,得到純化的菌種。組織別離:將選好的羊肚菌子實體去掉菌柄基部和外表雜物,用75酒精作外表消毒處理。取子實體芝麻粒大小的內腔組織接種到培養基進展培養。孢子別離:選取個體強健、*分熟的羊肚菌子實體,菌柄用無菌水沖洗數次再滅過菌的濾紙吸干。在超凈工作臺內,將菌褶朝下用鐵絲倒掛在玻璃漏斗下面,漏斗在培

4、養皿上面;上端用棉花塞住靜置5-10小時。菌絲培養的過程中,挑選出最合適羊肚菌菌絲生長的培養基。設計的培養基配方如下:13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羊肚菌實生地土20g、瓊脂20g、水 1000ml。2喜樹和榿木(50g)浸泡液,蔗糖15g,硝酸鉀1.5g,KH2PO4 1.0g、MgSO4?7H2O 0.5g、瓊脂18g、水1000ml。3黃豆芽250g、玉米粉30g、黃豆粉20g、葡萄糖20g、KH2PO4 1.0g、MgSO4?7H2O 1.0g、瓊脂18g、水1000ml。44馬鈴薯200g、麥芽糖20g、硝酸銨1.5g、KH2PO4 1.0g、MgSO4?7H2O 0.5g、瓊脂

5、18g、水1000ml。培養基高壓滅菌冷卻到60以下,參加1ml氨芐青霉素,倒平板備用。 4 菌種鑒定、保藏、制種菌絲純化后,用ITS進展分類地位的鑒定。確認羊肚菌的種類后,用繼代保藏法5、超低溫冰箱冷凍保藏法6等方法進展保藏試驗的研究。菌種經過分類地位的鑒定后,挑選培養料配方,制作原種和栽培種備用。原種和栽培種的培養料配方可以通用,設計的培養料配方如下:5雜木屑喜樹和榿木75,米糠麩皮20,羊肚菌實生地樣土3,蔗糖1,石灰1。67雜木屑喜樹和榿木78,麩皮米糠20,碳酸鈣1,蔗糖1。7雜木屑喜樹和榿木75,米糠麩皮15、草木灰7%、蔗糖1%、水泥1、石灰1。按照培養料的配方,將木屑、米糠、土

6、樣等攪拌均勻,再將溶化好的蔗糖、石灰及清水倒入混合料中,攪拌均勻,培養料的培養料的含水量以5558為宜。培養料配制好后,即可進展裝瓶袋,裝瓶袋時,要求松緊均勻適度。裝袋完成后,在121下進展滅菌2小時,冷卻后,在超凈工作臺內接種。接種完畢,菌袋放在室溫條件下培養。羊肚菌原種制作用組織瓶,栽培種制作選擇耐熱聚丙烯專用塑料袋。 5 仿生栽培及管護5.1 基地內廂式栽培選用廂式栽培進展羊肚菌的仿生栽培。栽培試驗基地選在彭水縣太原鄉花園村示范基地內。選擇適宜的地塊,應具備環境清潔,水源方便,地勢低等條件,同時要求栽培地的通透性和保濕型較好。菌材選擇為羊肚菌發生較多林地內的樹木,為喜樹和榿木。輔料為雜木

7、屑、草木灰等。將菌材按1.5m1.0m0.5m規格建堆,每堆用木材8根,共三層,底層放木材3根,中間層放木材2根,頂層放木材3根。羊肚菌播種方式一般為散播,將菌種移入整理好的栽培場所中,先撒上腐殖土、草木灰和水泥,再播上菌種,然后用菌材將菌種塊輕輕蓋住,最后覆土,以此類推,直至頂層。5.2 基地內林下栽培準備種植的退耕還林地沿地塊等高線開成條狀平地,條帶中心間距1.5m,按株距200cm,挖40cm40cm40cm的種植塘;將喜樹榿木幼苗直立于塘中央,一手扶苗,一手回填土,至塘深1/2或2/3時,在距苗5cm的周圍加人少量草木灰和水泥,再埋入羊肚菌栽培種,每塘250g左右,后填土至塘平。5.3

8、 管護播種1個月內用菌液進展根部補澆2次和除草1次,保持土壤濕度和防止雜草滋生。之后分別在次年l6月份進展地塊或林地遮蔭(蓋遮蔭率為8590的遮陽網)和噴水,以保持地塊或林地土壤和空氣濕度(一般以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為宜,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090為宜),促進羊肚菌子實體發生。 6 討論6.1 借鑒經歷通過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栽培尖頂羊肚菌經歷,學習其栽培形式和技術,結合重慶本身地域特征、粗柄羊肚菌品種不同、發生條件差異等特殊性進展羊肚菌栽培仿生試驗研究。6.2 研究工作的困難彭水太原鄉羊肚菌試驗基地距重慶市林科院實驗室較遠,羊肚菌子實體被污染的幾率較大。組織別離法別離出得

9、羊肚菌菌絲污染較大,需要屢次純化。菌絲別離培養基配方的挑選在短時間內只能得出相對合適羊肚菌菌絲生長的培養基,并不一定能選出最優培養基。6.3 預期成效通過武陵山區資源調查,可搜集羊肚菌資源相關資料;在彭水縣太原鄉建立羊肚菌仿生栽培示范基地,加強對當地實生環境、羊肚菌種資資源的保護;搜集羊肚菌種質資源,制作羊肚菌一、二、三級菌種,并且保藏菌種;通過一系列仿生栽培研究總結出武陵山粗柄羊肚菌栽培形式和技術。參考文獻:1 王波.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2.2 徐中志.尖頂羊肚菌仿生栽培技術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2.3 陳芝蘭,張涪平.黑脈羊肚菌菌絲的生物學特性J.食用菌,2022(6):6-7.4 王澤清,徐中志.粗腿羊肚菌菌絲栽培條件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22,23(1):149-152.5 劉興蓉,譚芳河,陳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