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開滿鮮花的名師課堂 (2)_第1頁
透過開滿鮮花的名師課堂 (2)_第2頁
透過開滿鮮花的名師課堂 (2)_第3頁
透過開滿鮮花的名師課堂 (2)_第4頁
透過開滿鮮花的名師課堂 (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透過開滿鮮花的名師課堂名師經典課堂“冷”思考【內容摘要】 名師與名課,是全面推進新課改必然涌現的現象。當下,王崧舟、竇桂梅、孫雙金、孫建鋒等大批名師已成為中國小語界的領軍人物,他們在全國性的舞臺上演繹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名課。但是,名師+名課完美無瑕。近幾年,小語課堂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課堂情感陷于傾銷;資源拓展喧賓奪主;教學語言流于“詩意”;處理教材過于隨意;體系打磨關注較少。本文對上述現象闡述幾點“冷”思考。【關鍵詞】 名師課堂 “冷”思考新課改的全面推進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論壇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態勢,新的教學流派、課堂風格紛紛涌現。王崧舟、竇桂梅、孫雙金、薛法根等一大批名師,高擎著“詩意語

2、文”、“情智語文”、“主題語文”、“深度語文”等一面面鮮明旗幟,在全國小語界掀起了語文研究的熱潮。他們在全國各地的課堂教學大型展示活動中頻頻作課,其經典名課的精妙構思、亮點處理和精彩迭出的激情演繹、高超手法、巧妙對話,猶如一朵朵芬芳四溢的奇葩,為廣大一線教師嘖嘖稱奇,爭相仿效。但是,學習名師們精湛的教學藝術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缺失冷靜的思考。透過開滿鮮花的名師課堂,我們發覺了這么一些值得深思的現象披文入情,還是情感傾銷?王崧舟一夜的工作例談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里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文章本是情的產物,語文課堂更是情的課堂。引領學生披文入情,使得師情、生情

3、、文情三情共振,一直是語文教師們探究的熱點領域。但是,情感過分恣肆的課堂,是不是又會使得語文課堂步入“情感高于一切”的軌道,從而遮蔽了一定的理性思考呢?詩意語文倡導者、著名特級王崧舟老師素為我所敬仰。2004年9月18日,他曾在小學語文教師創刊200期紀念大會上作過一個轟動全場的名課:一夜的工作。一夜的工作是著名詩人何其芳描寫自己親眼所見周恩來總理工作至天明的情景,文章很樸素,字里行間無不勾畫了總理生活的清苦和工作的勞苦。課文的時代背景與人物形象離學生的距離較遠。這么一篇平實的文章,王老師濃墨重彩,卻演繹出了“華美豐贍”的課堂,課堂流程簡記如下:1、激情導入:播放歌曲你是這樣的人2、初讀感悟:

4、用一個詞概括自己對總理一夜工作的印象3、聚焦文眼:反復摩詰、品讀“極其簡單”4、感悟“勞苦”,想象練筆5、抒發情思,朗讀抒情6、拓展資料,走近偉人;播放影片,結束全文。王老師的課感動了全場。學生泣不成聲了,語不成句了;教師熱淚盈眶了,心潮澎湃了。毫無疑問,這是一堂凝聚了王老師高超教學藝術的好課!但是,感動過后,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考慮: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陣地,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那么這一堂課,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彰顯了嗎?很遺憾,我們發現,這堂課的第一主角是王老師。課堂上,最鮮明的印記是始終不衰的教師噴薄的激情,是大段大段流暢精致的過渡語,是直抵靈魂的音樂、畫面、語言交織的情感渲染

5、。王老師猶如設下了一張“激情”織就的“天羅地網”,在“網”里,學生很少能冷靜地思考,激動和感動始終支配著他們的情緒。正因如此,在這張“美麗的情網”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相對跪著”的。教師密不透風的情感鋪排,更多給學生的是獨立探究人格和文本審視意識的萎靡;教師步步為營的精巧設計,更多給學生的是自主質疑和主動學習態度的缺失;教師暴風驟雨式的連串排比,更多給學生的是層層逼仄的驚訝和迷離;教師聲、色、光、電的精致運用,更多給學生的是藝術欣賞者的沉醉和觀望誠如課程專家、博士生導師張華教授的現場評價:“王老師是主持人的語言,每個地方都是非常優美、流暢、充滿激情的。所以,我在想,假如我們不用這種主持人的語言

6、來上,而是用一種自然的語言,就像我們平時談話的語言來上課,又會是什么效果?就是說,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究竟是要把它做出來,做得盡善盡美的那么好呢?還是讓它自然流暢?”誠哉斯言。語文課堂需要情,但情感的過于濃重,也許會造成理性的遲鈍與缺席。周恩來總理為什么能如此感動我們?人們又為什么那么愛戴他?文本深層始終閃爍著的一代偉人的人格光芒,也許更需要孩子們超越感動,在自主探究中披文入情,探究學理,生成觀點。反哺文本,還是喧賓奪主?竇桂梅圓明園的毀滅例談 “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要拓寬語文課程的資源”隨著課標精神的深入人心,課堂學習資源的拓展也日益加重。這是好事。它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打開了通向大千世

7、界的一扇扇天窗。但是,我認為本末不能倒置。課堂學習資源的開掘與引進,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反哺文本”這一最終目標服務的,拓展資源是為了補充課文,豐厚主題,說到底,它是以課文為內核向外進行的學習輻射。但當下,課堂拓展過度的現象也不在少數。圓明園的毀滅曾是著名特級竇桂梅老師“主題教學”課改理念下的一課名作。課文不長,冼白凝煉,描述了圓明園的珍奇絕倫與轟然被毀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損失。然而,竇老師的這個課堂卻讓人堪覺沉重。原因一當然是由于文章的主旨、背景,原因二卻因為竇老師大量拓展課外資料,課堂顯得擁擠、繁雜。僅拓展的文字材料,羅列起來就有眾多:哀圓明園被毀的小詩(誦讀兩次);圓明園內二十多處景觀全名(齊

8、讀一次);維克多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萊上尉的長信(貫穿全堂,時時回讀);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的兩大段文字描寫(各指生讀一次);李大釗的悲憤絕句(生讀多次);圓明園被毀前后的原因、背景、事件(指讀、輪讀)這些拓展,雖然大氣豐厚,充分彰顯了竇老師“主題教學”的先進理念,但基于學情,如此多的拓展(其中還有許多冷僻生澀的深奧言辭),在短短的八十分鐘,全部進駐課堂,五年級的學生能消化嗎?而且,拓展過量,課文感悟就成了蜻蜓點水,探究品讀也是匆匆走馬。這樣的拓展,非但沒有起到反哺文本、夯實課堂之功效,反而顯得喧賓奪主,學生學起來累。詩意棲居,還是霧里看花?孫建鋒白鷺例談荷爾德林有句名詩常為人們引用:“

9、人充滿勞績,但卻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語文課堂的詩意和詩情,從中國的“詩教”一脈相承,又在荷爾德林處得到了例證。但,蘇霍姆林斯基又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在課堂上,真正的高潮應當是這樣的時刻教師完全用平常語氣和學生說話。”我并不認為“詩意棲居”和“平常語氣”是對立的,但假如為了讓課堂顯得不那么“平常”而刻意采用“詩意”的教學語言,讓學生聽得似懂非懂,我想,這也許是對詩意的一種曲解。以廣東名師孫建鋒的名課白鷺為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孫老師遠道而來,就是來看你們常熟實驗小學孩子們美麗的眼睛的,因為所有美麗的東西都會在你們美麗的眼睛里。”有師自遠道而來,不亦樂乎?然“美麗的眼睛”、“美麗的

10、東西”是不是一段讓孩子們懵懂的開場白呢?“好長的一篇文章,我們把它讀成了兩句話,這就是把課文讀短了;這兩句話里還有兩個詞精巧韻味無窮,這就是把課文讀準了。”第一次初讀全文后就概括得出把課文讀“短”和讀“準”的方法,這是解釋給臺下就坐的教師們聽,還是告訴孩子們一個他們尚不理解的規律?“天堂里的女人就是心靈手巧,連她的孩子都是這樣心靈口巧!”常熟的女人好幸福!但,“媽媽”的名號被“天堂里的女人”所取代,孩子們能意會否?“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們嵌在眼里、嵌在心里、嵌在記憶里,那就讓我們來一讀再讀、一品再品、一背再背。”為何不直截了當說:這么美的文字值得好好積累?“你的回答很有男人味,長大后你一定是個喜

11、愛思鄉的男人,和我一樣!”男人味是什么味?“男人味”與“喜愛思鄉”又存在什么嚴密的邏輯關系?“上帝也有美中不足的,白鷺不會唱歌,維納斯不會說話,但他們都是美的天使、美的精靈、美的化身,讓我們用心與之共舞!”即使上帝、維納斯的概念對孩子們而言不存在理解障礙,但如何“用心與之共舞”?教師發出什么課堂指令?會心讀?還是潛心悟?“孩子們,白鷺有大美,但它不言。它不言,我們言。當我們十一二歲時讀白鷺,猶如在縫隙中觀月;當我們讀了高中,上了大學再讀白鷺,猶如在庭院里欣賞月亮;等我們步入中年、老年時讀白鷺,我們就可以在平臺上把玩月亮了!讓白鷺來療養我們的心!”清人張潮幽夢影有云:“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

12、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因閱歷之淺深所得之淺深耳!”不知有多少教師能品析這段文字的精辟幽深?又能悠然神會孫老師的化用?那么,年少的孩子們呢?這詩意的課堂語言是不是難懂的美麗裝飾?盡管上述語言在孫老師整體精致的課堂里只能算是玉中瑕疵,但是,名師演繹名課,名課引領潮流,竊以為,如此“霧里看花”式的“詩意”語言不可取!妙手重組,還是攔截文脈?曹曉紅老牛例談2005年4月的全國情感型課堂教學觀摩盛會上,特級教師曹曉紅上了這樣一節老牛:課堂伊始,教師第一次呈現教材,大意是沙漠里,滴水如金。一頭憨厚的老牛攔住了戰士們的送水車,任憑主人鞭抽得皮開肉綻仍不肯讓路。運水戰士不忍心,終以接受處分的代價

13、給了老牛半盆水。曹老師帶著學生反復摩詰、品讀,反復體會牛的渴到極致、水的貴比黃金后,讓學生續寫:“當那半盆水放在遍體鱗傷的老牛跟前時,老牛會怎么做?”孩子們自然紛紛寫下了老牛痛快飲水的場面。此時,教師話鋒一轉:“你們想象得合情合理,但事情往往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課件出示原文的后半部分:面對清水,老牛滴水未碰,一聲長哞,喚來了饑渴的小牛原來,老牛是為小牛爭水!孩子們目瞪口呆,深受感動。曹老師對教材的重組處理是新穎的,一放一收、一轉一宕,營造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效果,文章贊頌的“偉大母愛”也在懸念中豁然彰顯。然而,我始終有疑,這是不是特殊的課堂條件決定的特殊的“冒險”呢?首

14、先,假如有學生,哪怕是一個,已在學習前接觸過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這個設計該如何尷尬繼續?其次,作為一堂供各地教師借鑒學習的名課,我們平時能否采用這種非常規的手法來營造劇臺化的效果,分解學生人手一冊的教材?再次,讓孩子們續寫文章,教師是假戲真做,學生卻是真情流淌這注定是錯誤的續寫,在即將呈現的原文面前,有沒有一種隱隱的嘲弄?“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句口號是不是有些蒼白無力?再思之,文章之道,貴在一脈相連,語言間的起承轉合,都是文脈的深淺搏動。如此切割教材,是不是對汨汨流淌在語言間的文脈的生硬攔截呢?細品文本,圍繞“母愛深沉”,字里行間都是傾訴:“一頭一直被人們認為憨厚、忠實的老黃牛”

15、一直忠實,今日為何如此不管不顧?“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叫不止,但就是不肯讓開” 饑渴不比皮肉之痛更為難耐,什么使得老牛強忍痛楚?如此語言,不一而足。這些隱隱的暗示與質疑,無疑是漢語言最精微深沉的語感脈動,假若在整體感悟文脈文旨的前提下溯果追因,準確把握文脈隱現間的這種深沉召喚和呼應,這些語言必能喚起學生的充分警覺,進而將閱讀的過程嬗化為一種催生自己與文本深層發生深切共鳴的過程這是多么可貴的語言之旅啊!但是,在刻意攔截了文脈的課堂上,孩子們的“反復品讀”成了主觀臆測,母愛的細膩與悲愴竟被誤讀成了一個詞:渴到極致!雖然課終還是真相大白,學生也受到了貌似震撼的母愛熏染,然這更多是真相迥異帶來的巨大心

16、理落差而原本,這些閱讀能力較強的高年級孩子即便自行閱讀文本,也必能感悟到老牛的深沉母愛的啊!那么現在,如此費勁地“保密”、“攔截”,交付的代價卻是真切學習體驗的失落、與文字赤誠相對的過程的缺失,站在語文學習的角度上考慮得失,又該如何計較呢?傾力磨課,還是著力構建體系?磨課“熱”的“冷”思考我們清晰地看到,在名師效應、名課效應的影響下,“磨課”這個詞,已越來越成為教師們關注的焦點。何謂“磨課”?打磨精品課堂也!如何磨課?日日磨,夜夜思,臺下十年功,為了臺上一分鐘。誠然,我絕無詬病和貶低“磨課”的意思。事實上,磨課的功效之大,眾所周知。磨課,能磨去青年教師的生澀、膚淺、狹隘、偏執,使得教師步入成熟

17、、深刻、寬泛、從容的專業課堂境地。但是,當磨課幾乎成了名師藝術的唯一展示模式,成了廣大教師觀摩仿效、提升思考的絕對形式的話,這是一種價值觀的偏離。姑且不論一線教師是否能如名特教師們一年只精致打磨兩三個名課,但這樣兩個問題我們卻不能不問:我們是采擷幾朵晶瑩剔透的名師課堂之花?還是步入名師豐厚綿長的思想叢林?我們是給孩子一把甘美可口的萋萋芳草?還是引領他們在豐茂的碧原上策馬馳騁?我以為,這兩個問題至關重要。前者,是有感于當下一線教師學名師聽名課,只把目光聚焦在名師的教學手法、精妙設計上。我們只看到名師在課堂上揮灑自如,卻忽視了他們深厚人文素養的自我錘煉和教育教學智慧的艱辛砥礪。我想,要真正學習名師

18、,只有解構“開滿鮮花”的課堂表象,揣摩名師精彩的課堂操作技術背后的思想叢林,才能不斷叩問語文課堂的真諦和原點,讓自己的語文教學始終站在以學生生命發展為終極目標的陣地上。第二個問題,尤為關鍵。因為“磨課”的對象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上的眾多的“點”,但“磨課熱”的現象卻遮蔽了教師忽視打磨教學體系整個“面”的問題。我們深知,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教師個人理念指導下的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打磨的結果。長達六年的小學語文,幾千節語文課構建的系統的教學框架,猶如環環緊扣的鏈條,串起了語文教師們對孩子們聽、說、讀、寫的系統訓練,串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先淺后深的滲透,串起了良好學習習慣和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