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月林區鼠害防治課件_第1頁
凈月林區鼠害防治課件_第2頁
凈月林區鼠害防治課件_第3頁
凈月林區鼠害防治課件_第4頁
凈月林區鼠害防治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凈月林區鼠害防治技術 凈月森防站1一、鼠類、鼠害與害鼠的含義 鼠類是鼠形類動物的泛稱,狹義的鼠類是指對人類有害的嚙齒類或其它鼠形動物類群;俗稱“老鼠”或“耗子”。廣義的鼠類應包括所有的嚙齒類動物和食蟲目動物,而嚙由類動物(Glires)通常又包括嚙齒目(Rodentia)和兔形目 (Lagomorpha)兩個目。全世界巳知哺乳動物有4321種(Corber 1986),其中嚙齒目1378種,兔形目70多種,食蟲目350多種。我國目前已知嚙齒類動物有190余種(其中兔形目20余種),食蟲目9種。因此,鼠類動物是哺乳動物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的類群。2二、鼠情監測 鼠情預測預報工作必須實行

2、定點、定人、定期、定方法的調查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害鼠的種群消長、遷徙、擴散以及抗藥性等技術指標。要經常普查,及時掌握鼠情動態,使預測預報成為防治工作的“耳目”。 3 調查采用線路踏查法: 春季雪化時(已露出被害狀)或其它時間,按調查地塊的形狀選擇一條最長的對角線,采用線路踏查調查法,等距選取100株樣樹,調查林木被害株率。在線路踏查時,選擇被害株率超過3%的地塊20-30處,設立標準地進行當年有無被啃斑痕、危害等級、林木受害程度的調查。每塊標準地面積1公頃,其內樹木不少于200株,隨機抽取60株樣樹,進行危害程度的調查。4二、防治技術措施 (一)生態控制措施 生態控制措施,是指通過加強以營林

3、為基礎的綜合治理措施,破壞鼠類適宜的生活和環境條件,影響害鼠種群數量的增長,以增強森林的自控能力,形成可持續控制的生態林業。 森林鼠害防治必須從營造林工作開始,要在營造林階段實施各種防治措施,對森林鼠害進行預防性治理。 51、造林設計時,首先考慮營造針闊混交林和速生豐產林,要加植害鼠厭食樹種(如西北地區的沙棘、檸條等)、優化林分及樹種結構(東北在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紅背鼠平占優勢的地區,營造落葉松;在東方田鼠和東北鼢鼠占優勢的地區,多營造樟子松),并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閉成林。 2、造林前,要結合魚鱗坑整地進行深翻,破壞鼠群棲境;將造林地內的枝椏、梢頭、倒木等清理干凈,以改善造林地的衛生條件。 6

4、3、造林時,要對幼苗用樹木保護劑進行預防性處理(可以用防啃劑、驅避劑浸蘸根、莖);對于有地下鼢鼠活動的地區,要實行深坑栽植,挖掘防鼠阻隔溝。 4、造林后,在撫育時及時清除林內灌木和藤蔓植物,搞好林內環境衛生,破壞害鼠的棲息場所和食物資源;控制撫育伐及修枝的強度,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閉成林;定點堆積采伐剩余物(樹頭、枝丫及灌木枝條等),讓害鼠取食。在害鼠數量高峰年,可采用代替性食物防止鼠類危害,如為害鼠過冬提供應急食物,以減輕對林木的危害。 對于新植幼林,營林部門要切實加強監管,發現鼠害,要立即對害鼠進行化學藥劑防治。 7(二)天敵控制措施。 根據自然界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大力保護利用鼠類天敵,

5、對控制害鼠數量增長和鼠害的發生,具有積極作用。 1、林區內要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實行封山育林,嚴格實行禁獵、禁捕等項措施,保護鼠類的一切天敵動物,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和破壞,創造有利于鼠類天敵棲息、繁衍的生活條件。 2、在人工林內堆積石頭堆或枝柴、草堆,招引鼬科動物;在人工林緣或林中空地,保留較大的闊葉樹或懸掛招引桿及安放帶有天然樹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鳥類的棲息和繁衍。 3、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人工飼養繁殖黃鼬、伶鼬、白鼬、蒼鷹等鼠類天敵進行滅鼠。 8(三)物理防治 對于害鼠種群密度較低、不適宜進行大規模滅鼠的林地,可以使用鼠鋏、弓形鋏等物理器械,開展群眾性的人工滅鼠。也可

6、以采取挖防鼠阻隔溝,在樹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屬等防護材料的方式,保護樹體。 9(四)化學滅鼠 對于害鼠種群密度較大、造成一定危害的治理區,應使用化學滅鼠劑進行防治。 化學殺鼠劑包括急性和慢性的兩種,含一些植物,甚至微生物滅鼠劑。急性殺鼠劑(如磷化鋅一類)嚴重危害非靶動物,破壞生態平衡,對人畜有害,應盡量限制其在生產防治中的使用。 慢性殺鼠劑中的第一代抗凝血劑(如敵鼠納鹽、殺鼠醚類)需要多次投藥,容易產生耐藥性,在防治中不提倡使用此類藥物。第二代新型抗凝血劑(如溴敵隆等)對非靶動物安全,無二次中毒現象,不產生耐藥性,可以在防治中大量使用。但應適當采取一些保護性措施,如添加保護色、小塑料袋包裝等等。

7、大隆類藥物因具有急、慢性雙重作用,二次中毒嚴重,在生產防治中應慎用。 10(五)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屬于基礎性的技術措施,要配套使用,并普遍、長期地實行,以達到森林鼠害的自然可持續控制。現在提倡使用的藥劑可以分為三種。 1、肉毒素 肉毒素是指由肉毒梭菌所產生的麻痹神經的一類肉毒毒素,它是特有的幾種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單體或聚合體,對鼠類具有很強的專一性,殺滅效果很好,在生產防治中可以推廣應用;但是,該類藥劑在使用中應防止光照,且不能高于一定溫度,還要注意避免小型鳥類的中毒現象。 (凈月林區不適用) 2、林木保護劑 林木保護劑,是指用各種方法控制鼠類的行為,以達到驅趕鼠類保護樹木的目的,包括防啃劑、

8、拒避劑、多效抗旱驅鼠劑等幾類,由于該類藥劑不傷害天敵,對生態環境安全,可以在生產防治中推廣應用,尤其是在造林時使用最好。 3、抗生育藥劑 抗生育藥劑是指能夠引起動物兩性或一性終生或暫時絕育,或是能夠通過其他生理機制減少后代數量或改變后代生殖能力的化合物,包括不育劑等藥劑。 該類藥劑可以在東北地區推廣應用,在其它地區要先進行區域性試驗。 11 三、分類施策、綜合防治 (一)防治時間 鼠害防治在春、秋兩季進行,具體時間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但是,造林地的鼠害防治應在造林前的710天進行;未成林造林地和幼林地的鼠害防治,應在霜降上凍后降雪前這一期間進行。實施防治時以林場(鄉、鎮)為單位。 12

9、1、春季防治 春季調查林木被害株率310%的地塊,可采用不育劑、拒避劑、營林技術和招引天敵等措施進行防治。 被害株率1120%的地塊,可采用物理方法、不育劑、拒避劑、化學藥劑等措施進行防治。 被害株率21%以上的地塊,必須采用化學藥劑防治。 2、秋季防治 在進行標準地鼠種類和密度調查的地塊,100鋏日目的鼠種捕獲率在14%時,可采用天敵控制、營林技術、不育劑、拒避劑等措施進行防治。 捕獲率在59%時,可采用物理方法、不育劑、拒避劑、化學藥劑等措施進行防治。 捕獲率在10%以上時,必須先采用化學藥劑毒殺,迅速降低鼠害密度,然后再采取上述其它措施鞏固防治成果。 13(二)發生區域劃分 根據森林鼠害

10、預測預報管理辦法,按照林木的平均受害株率,將森林鼠害的危害程度劃分為三種類型:即輕度發生區、中度發生區和重度發生區。 輕度發生區:林木受害株率310%; 中度發生區:林木受害株率1120%; 重度發生區:林木受害株率21%以上。 不同的發生區,采取不同的治理對策。要通過協調運用營林、生物、物理、化學等措施,實行綜合治理,以降低鼠口密度,壓縮發生面積。 14 1、輕度發生區 以預防工作為主,重視天敵對害鼠的控制作用。 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實行封山育林、禁獵、禁捕,保護鼠類的天敵,減少人類對森林的干擾和破壞。在人工林內,堆積石頭堆或枝柴、草堆,以利于害鼠天敵的棲息和蘩衍;保留較大的闊葉樹、懸掛

11、招引桿或安放帶有天然樹洞的木段,招引鼬科動物。也可以人工飼養和繁殖黃鼬、伶鼬、白鼬、蒼鷹及蛇類等老鼠天敵進行滅鼠。 2、中度發生區 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加大生物防治比例,通過各種人工、生物、生態防治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地下鼢鼠區:在植苗造林時深坑深栽、挖掘防鼠阻隔溝,用地箭等物理器械進行人工機械捕打;應用多效抗旱驅鼠劑等進行防治。 西北荒漠地區:用封育、營造混交林等營林措施進行以破壞害鼠生境為主的生態控制,用多功能防啃劑等進行防治,用物理機械進行人工捕殺。 其它地區:在植苗造林時,用拒避劑浸蘸苗莖,用鼠用植物不育劑進行預防性防治;同時,輔之以封育、營造混交林等營林措施進,或用鼠鋏等物理

12、機械進行人工捕殺。 3、重度發生區 以壓低鼠口密度為主,采用化學、生態、生物等技術措施,進行全面防治,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15 (三)安全措施 在鼠害防治投藥前,縣、鄉人民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利用會議、廣播、電視、標語牌等多種形式,做到家喻戶曉,詳細說明鼠害防治的時間、地點,嚴防群眾到施藥林地放牧。在施藥區要設置嚴禁放牧的警告牌,以免人畜中毒事件發生。 殺鼠劑和毒餌由專人保管,不準擅自啟動;配制和投放毒餌時,操作人員要戴口罩、手套,配制包裝、投撒毒餌的容器和工具要專用,嚴禁人畜混用,中毒者要及時搶救。 16四、防治質量檢查和防治效果調查 (一)春季防治時因害鼠捕獲率較低,一

13、般不進行防治效果調查,只進行防治質量檢查。 (二)防治質量檢查 春、秋兩季防治后,都要按藥劑的施用說明進行防治作業質量驗收檢查。其中,林場(鄉、鎮)級檢查防治地塊的100%,縣(市、區)級抽查防治地塊的10%,市(地、州)級抽查防治地塊的23%,省級抽查防治地塊的1%。 對防治作業質量未達到要求的地塊,要分析問題,查出原因,找出解決辦法,并重新組織防治,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和經濟責任。 (三) 防治效果調查 1、化學毒餌防治效果調查 對同一個類型的生態林分,以害鼠平均捕獲率與最高捕獲率之間的中間值做為一個基點鼠密度,把捕獲率與基點鼠密度最相近的地塊作為防治效果鼠密度調查的標準地。標準地要設置均勻,有代表性。在每處防治面積100公頃以下的地塊,選1個標準地,共選3處;在每處防治面積100500公頃之間的地塊,選2個標準地,共選6處;在每處防治面積500公頃以上的地塊,選3個標準地,共選9處。防治前、后鼠密度調查標準地必須是同一塊地。 防治效果 = (防治前鼠密度-防治后鼠密度)防治前鼠密度 考核標準:防治效果達87%以上的為防治合格。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