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陶淵明課件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陶淵明課件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陶淵明課件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陶淵明課件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陶淵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詩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養成一首完美的詩,充實而有光輝,寫下來的詩是人格的煥發。陶淵明是這個原則的一個典型底例證。正和他的詩一樣,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 朱光潛陶淵明一個在詩中能“開其心扉”的人第一節 陶淵明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性格一、生活道路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征士、陶靖節、靖節先生、陶彭澤陶淵明畢生走過三個時期,界線分明:少年、青年的閑居時期。壯年的輾轉出仕時期。中晚年的隱居終老時期。出身望族,少有壯志。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鐘愛丘山與游好六經(

2、29 歲之前)少年、青年的閑居時期陶淵明先后五次出仕:29歲,為江州祭酒,“自解歸”;召為主薄不就35歲,入桓玄幕府;后歸家居母喪。39歲,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40歲,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參軍。41歲,任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辭歸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29-41歲)輾轉出仕時期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晉書陶潛傳“以親老家貧,起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歸去來兮辭序“余

3、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 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為小邑。于時風波未定,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 ,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躬耕田園的隱者簞瓢屢空,不慕榮利。最超脫、最徹底的隱士。抱樸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誠的詩人。詩酒自娛,縱浪大化。最藝術化的人生。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隱居終老時期陶淵明逸致圖王維論陶淵明之棄官近有陶潛,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后貧,乞食詩云 “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

4、慚也。嘗一見督郵,安食公田數頃。一慚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計其后之累也。與魏居士書,見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卷十八二、陶淵明的思想性格陶淵明的人生道路以辭彭澤令為界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尚積極謀仕,但也向往隱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后期走向歸隱 陶淵明的反復出仕和反復歸隱,其思想根源是儒道兩家思想的取舍調和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自然”哲學。(一)堅守“固窮”的思想 不失氣節和人格 “固窮”是以儒家所倡導的個人品德和節操為思想基石的。“猛志逸四海”、“有志不獲騁”、“猛志固常在” (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道德修養上的“抱樸含真” 生活道路上的“歸園田居” 生死觀念上的“縱浪大化”

5、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味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懷正志道之士,或潛玉于當年” “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 第二

6、節陶淵明的田園詩有詩125首,賦文11篇。詩歌分類:教材分為五類:田園、詠懷、詠史、行役、贈答。(一)描繪田園風光的恬美,抒寫閑適自得的心境。如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飲酒(結廬在人境 )陶淵明的田園詩歸園田居其一 寫詩人歸田的原因和重返田園的愉快生活 。這首詩的平淡醇美,全表現在詩人不動聲色的白描之中 。用詞的精確,對仗的工整,又體現出平淡中見功力的詩人風格 。CrystalGraphics PowerPlugsTransitions I飲酒其五 寫心遠世俗、欣賞自然的興致和領悟。 “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片神氣都索然矣。”(蘇軾) “平疇交遠風,良

7、苗亦懷新。” “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因時來,回飚開我襟。”“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二)熱愛農業勞動,強調勞動意義。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寫詩人早出晚歸的勞動生活和富有詩意的感受。歸園田居其三“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農業勞動的意義。 體力勞動的艱苦和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寧靜乃至安樂。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三)歌詠閑居生活的樂趣,表現與人交往的情誼 和郭主簿 、歸園田居(野外罕人事)、移居 和郭主簿 息交游閑業,臥起弄書琴。園蔬有余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

8、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殫。“時復墟里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四)反映詩人生活的貧困,揭示農村凋敝的慘象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歸園田居(久去山澤游 )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弱冠逢世阻

9、,始室喪其偏。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 “饑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旬日以來,始念饑乏。”“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豈期過滿腹,但愿飽粳糧。” “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園蔬有余滋,舊谷猶儲今” “舊谷既沒,新谷未登”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余。”(五)建構桃花源式的社會理想藍圖 。如桃花源詩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春

10、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多組詩,如飲酒、擬古、雜詩,詠貧士、詠三良、讀山海經、詠荊軻等。 陶詩的另一面詠懷詩與詠史詩雜詩其二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道喪千余載

11、,人人惜其情。”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讀山海經其十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陶淵明的詠懷詩與詠史詩明顯繼承了阮籍、左思詩歌的傳統,又有陶氏自己的特點,多圍繞仕與隱的矛盾,表現他與世俗的隔閡和對恬淡生活的安然;當然也有憂憤激越時。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等。陶淵明的行役詩悲嘆行役的辛苦,表達對仕宦的厭倦,反復訴說對田園的思念和歸隱的決心,是陶淵明行役詩共有的主題。如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等。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贈答詩 傾訴對友人真摯敦厚感情。如與殷晉安

12、別、答龐參軍 答龐參軍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所說圣人篇。或有數斗酒,閑飲自歡然。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 第三節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成就1、創造了安靜悠閑的田園境界。平凡的農事村景一經詩人點化,便進入了安靜悠閑的詩的境界,田園也不再是貧窮饑餓、勞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樂園。 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成就2、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藝術風格。詩人所表現的靜穆平淡的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以及他處于這種環境中恬靜自然的心情決定的。質樸無華的語言和不事雕飾的白描手法。 “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13、“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 嚴羽:“淵明之詩,質而自然耳。” 梁啟超:“文藝只是自然的體現” 許學夷:“靖節詩甚不易學,不失之淺易,則傷于過巧。予少時初學靖節,終歲得百余篇,率淺易,無足采錄。今間一為之,又不免類白、蘇矣。因遂絕筆,不復為也。”(詩源辨體)3、情、景、事、理渾融一體,意境高遠。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在景物描的寫上。寫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著意于神貌的點染。通過平凡的事物與通俗的語言表現自己對宇宙、歷史和人生的認識,言有盡而意無窮。 “傾耳無希音,在目皓已潔”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人生歸有道,衣

14、食固其端。”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蘇軾:“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元好問:“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論詩三十首) 4、平淡自然中的語言錘煉 語言質樸自然,精煉傳神“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因時來,回飚開我襟。”“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騫翮思遠翥” ;“望云慚高鳥”;“羈鳥戀舊林”;“飛鳥相與還”;“眾鳥欣有托” “自然本色,天衣無縫,到藝術極境而使人忘其為藝術”(朱光潛陶淵明) 王

15、圻稗史:“陶詩淡,不是無繩削,但繩削到自然處,故見其淡之妙,不見其削之跡。”“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惠洪冷齋夜話)蘇軾:“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與蘇轍書)朱光潛:“總合各家的評語來說,陶詩的特點在平、淡、枯、質,又在奇、美、腴、綺。這兩對恰恰相反的性質如何能調和在一起呢?把它們調和在一起,正是陶詩的奇跡。”(陶淵明) 5、風格多樣。朱熹論陶詩“自豪放”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真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來? 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鐘嶸評陶詩 宋征士陶潛,其源出于應璩,又協左思風力。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典婉愜。每

16、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至如“歡言酌春酒”、“日暮天無云”,風華清麗,豈直為田家語耶!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詩品 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 與蘇轍書蘇軾談陶詩第四節散文 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 辭賦 歸去來兮辭抒寫他辭官歸田的喜悅心情和生活樂趣。語言清新流利,抒情色彩濃厚,富有詩意。 閑情賦 感士不遇賦 第五節作為魏晉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詩人, 陶淵明地位和影響可從兩方面看:其一是他的詩歌藝術。其二是他的人格。詩歌藝術方面:第一,他打破了玄言詩統治詩壇局面。第二,開創了田園詩創作的道路。第三,他創造了一種平淡自然而又韻雋永的風格 人格方面:嚴延年陶征士誄(被政府征辟過的人過了60年,沈約作宋書把陶淵明列入隱逸傳劉勰文心雕龍沒有提到陶淵明。鐘嶸詩品把列入中品,放在陸機、潘岳之下。稱他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蕭統是第一位發現陶詩文學價值的人。蕭統評陶淵明詩文 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乎?卒無諷諫,何足搖其筆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