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基礎中藥的性能研究_第1頁
中藥學基礎中藥的性能研究_第2頁
中藥學基礎中藥的性能研究_第3頁
中藥學基礎中藥的性能研究_第4頁
中藥學基礎中藥的性能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中藥學基礎中藥的性能研究2一、中藥性能的含義 指藥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重要的藥性 理論。二、中藥性能的內容 中藥性能的主要內容有四氣、五味、歸經、 升降浮沉和毒性。3中藥的性能其實就是中藥的藥性。掌握幾點:1、理解偏性、藥性2、治病原理:以偏治偏3、中藥的性能即是藥性,包括物質基礎和治療作用兩方面4、不是所有的性質都是藥性,而是要和醫療、保健相關5、藥性包括的內容4中藥的性能就是中藥的偏性,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對中藥作用特點的高度概括。陰平陽秘,精神乃治5第一節 四氣一、四氣的含義 四氣,是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又稱為四性。四氣主要用以反映藥物影響人體寒熱病理變化的作用性質,是

2、藥物最主要的性能。 注:宋代時寇宗奭(shi)改為“四性”本草衍義:“今詳之,凡稱氣者即香臭之氣。其寒、熱、溫、涼則是藥之性也。”6中藥的四氣是中藥性能當中最重要的一種性能。 本草經集注甘苦之味可略,有毒無毒易知,惟冷熱須明 明 李中梓 “寒熱溫涼,一匕之謬,覆水難收” 78 二. 四氣的作用 1.寒涼藥: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養陰、平肝等作用。適用于熱證、陽證。如石膏、大青葉、沙參、石決明等。 2.清熱藥:多具有溫中、散寒、助陽的功效。適用于寒證、陰證。如附子、干姜、補骨脂等。9中藥的藥性的確定是和藥物所治的疾病相對而言的,是從藥物的治療效應當中概括出來的能夠減輕或者消除熱證的一般是寒涼的

3、藥;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一般是溫熱藥。 四氣的確定也是不斷發展和改變的。10在中藥里面,典型的溫熱藥和寒涼藥,從古到今基本上沒有分歧如附子、干姜、肉桂,這個熱性很強,不能認為它是一般的溫性藥。黃連、黃芩等寒性是比較強的。其余的藥一般溫或者微溫11三. 四氣的臨床意義臨床意義:為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這種治療原則提供了藥理或者藥物學的基礎 12第二節五 味一、五味的含義與產生五味 辛、甘、苦、酸、咸作為中藥性能中的五味,不一定是用以表示藥物的真實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藥物作用在補、泄、散、斂等方面的特征性。 13 最早形成的最古老的一種性能。五味比其他的藥性可能更容易感知徐靈胎 “入口則知

4、味,入腹則知性”14三、五味與藥物作用的關系 1.辛能行能散、潤腎燥、辛能散結、辛能通竅。 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解表藥、行氣藥、活血化瘀藥、化濕藥、溫里藥、開竅藥很多都是芳香的藥 辛散:可解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發散表邪的作用,治療表證。辛行:促進氣血運行,有行氣、行血作用,治療氣滯血瘀。辛香:芳香,避穢,開竅作用,治療竅閉,濕滯中焦證。辛以潤之:潤肺止咳,潤養補肺 152.甘能補、能緩、能和。用甘味表示藥物有補虛、緩急止痛、緩和藥性或調和藥味等方面的作用。甘補:補益作用,治療虛癥。甘和: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治療脾胃不和,如復方調和諸藥。甘緩:緩急止痛,緩解毒性作用,治療腹部或四肢攣急

5、疼痛,藥物或食物中毒。甘可滋潤,能潤燥。一般滋補性的藥物及調和藥性的藥物,大多數有甘味。 16 3.苦能泄、能燥。泄的含義主要有三:一是降泄,使壅逆向上之氣下降而復常。二是通泄,能通便瀉下。三是清泄,清火邪,清上焦,中焦之熱,清下焦濕熱。苦溫藥-苦溫燥濕,用于寒濕證苦寒藥-苦寒燥濕,用于濕熱證堅陰:瀉火存陰,用于火熱亢盛,灼傷陰液者堅陰是瀉火的結果。174.酸與澀都能收能澀。用酸味或澀味表示藥物有收斂固澀作用。 5.咸能軟能下。表示藥物有軟堅散結或瀉下作用。 6.淡能滲能利。表示藥物有滲濕利水作用。“土本無味,無味即淡,稼穡為甘”,所以淡附著于甘習慣上只是對于豬苓、澤瀉、薏仁、茯苓這樣少數的幾

6、味藥,認為是淡能滲能利,同時往往還把甘加在一起。 18性能的五味和性狀的五味山楂、山藥、麻黃19第三節歸經一、歸經的含義 重要內容歸經是用以表示藥物作用部位的一種性能。歸有歸屬的意思;經是人體臟腑經絡及所屬部位的概稱。 所謂某藥歸某經或某幾經,則表明該藥的有關功效對這一(或這些)臟腑或經絡具有明顯作用,而對其余部位的作用則不明顯,或者沒有作用。20二、歸經的確定 中藥的歸經是以臟象學說和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以藥物所治病證為依據而確定的。 21 三、歸經的臨床意義 掌握歸經理論,對于性味功效相同,而主治不盡一致的藥物,可以增強用藥的準確性,提高臨床療效。 22第四節 歸經 1、是對機體臟腑經絡的

7、定向、定位的選擇作用。2、產生原因:通過藥物在機體內產生的療效可以判斷藥物的歸經。3、歸經與四氣的關系4、歸經與五味的關系5、歸經與升降浮沉的關系23黃連對心熱、胃熱效果就最好,比其他臟腑表現要明顯黃芩對肺熱效果好;龍膽草對肝膽熱效果好 24補陰的藥沙參主要補肺胃之陰;麥冬除了肺胃之陰,還能補心陰;百合是補心陰和補肺陰;女貞子是補肝腎之陰 25清代 徐靈胎“不知經絡而用藥,其失也泛.執經絡而用藥,其失也泥,反能致害”26引經或者引經報使 神農本草經初步奠定了藥性理論的基礎,只是初步,它只有性、味和毒性三個方面。歸經和升降浮沉它最后形成比較完整、比較系統都在金元時期,與張元素的關系都非常密切。

8、27第四節升降浮沉 28一、升降浮沉的含義 升降浮沉是用以表示藥物作用趨向的一種性能。升是上升,表示作用趨向于上;降是下降,表示作用趨向于下;浮是發散,表示作用趨向于外;沉是收束閉藏,表示作用趨向于內。 二、升降浮沉的確定 藥物作用的升降浮沉趨向,是與疾病的病勢趨向相對而言的。一般來說,具有解表、透疹、祛風濕、升陽舉陷、開竅醒神、溫陽補火、行氣解郁及涌吐等功效的藥物,其作用趨向主要是升浮的;而具有清熱、瀉下、利濕、安神、止嘔、平抑肝陽、息風止痙、止咳平喘、收斂固澀及止血等功效的藥物,其作用趨向主要是沉降的。 29三、影響升降浮沉的因素30四、升降浮沉的臨床意義其一,利用藥物的升降浮沉性能,糾正

9、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失調 ,使之恢復正常。其二,順應氣機趨向,因勢利導,祛邪外出。 31323334三、正確對待中藥的毒性臨床用藥時應防止兩種片面性。 一是使用所謂無毒藥時,盲目加大用量,忽視安全,以致引起中毒反應。 二是使用所謂有毒藥時,應當確保用藥安全而有效,不應忽視療效,隨意將用量降低到有效劑量之下。35第五章 中藥的配伍36神農本草經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殺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 37二、配伍的必要性:單味藥藥力有限,或適應面較窄,當病情較重或較復雜時,需要將多味藥組合使用;某些藥有副作用或毒性,需以他藥加以制約。附:單行單味藥使用。用于病情

10、單純、病情較輕者;也可以是病情危重,急需治標以救急;草藥多用;民間驗方多用。38三、各類配伍關系的不同效應1、相須: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藥物合用,療效增強。綱目:“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如人參、甘草,黃柏、知母之類”;蒙筌:“有相須者,二藥相宜,可兼用之也。”2、相使:兩藥性能有差異,但有某種共性,一藥為主,另一藥為輔,合用則療效增強。綱目:“相使者,我之佐使也。”蒙筌:“有相使者,能為使卒,引達諸經也。此二者不必同類,如和羹調食,魚肉蔥豉,各有宜合,共相宣發是爾。”39 3、相畏:一藥毒副作用被另一藥消除或減輕的配 伍。綱目:“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珍珠囊補遺藥性賦:“所謂畏者,畏其制我,不能自

11、縱。” 4、相殺:一種藥可消除或減輕另一藥的毒副作用。綱目:“相殺者,制彼之毒也。” 5、相惡:兩藥合用,一種藥物破壞另一種藥物的 功效,使療效降低。綱目:“相惡者,奪我之能也。”406、相反:兩藥合用后能產生或增強毒性或副作用。蒙筌:“有相反者,兩相仇隙,必不可使合和也。”綱目:“相反者,兩不相合也。”醫學正傳:“其為性相反者,各懷酷毒,如兩仇相敵,決不與之同隊也。”珍珠囊補遺藥性賦:“若所謂相反,則各懷酷毒,兩仇不共,共必害事也。”四、 六種配伍關系按效應可分為四類:1、增強療效相須、相使。2、減輕毒副作用相殺、相畏。3、使療效降低相惡。4、產生毒副作用相反。41第六章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概

12、念: 為確保療效,或避免出現毒副作用以保證用藥安全,臨床上在某些情況下不能使用某些藥,或不能將特定的兩種藥一起使用。42一.配伍禁忌概念:兩種特定的藥不能配伍同用。實即相反或相惡,以前者為主。前人總結為十八反和十九畏。1、十八反: 歌訣: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43 2、十九畏 歌訣: 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荊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44二、妊娠用藥禁忌概念:因可

13、能造成流產或影響胎兒發育;或易導致生產困難;或損傷母體,婦女在孕期不能使用或須謹慎使用某些藥物。分為禁用和慎用兩類:45禁用毒性強烈、藥性峻猛之品,凡孕婦均不得使用。如巴豆、牽牛、水蛭、斑蝥等。慎用可能對胎兒或母體形成傷害,如特殊需要,可視孕婦體質、病情酌情謹慎使用,一般應避免使用。多為活血通經、行氣破滯、攻下、大寒大熱、辛熱走竄、藥性滑利之品。桃、紅、牛膝等。 46附:醫學心悟妊娠禁忌歌 烏頭附子與天雄 牛黃巴豆與桃仁 芒硝大黃牡丹桂 牛膝藜蘆茅茜根 槐角紅花與皂角 三棱莪術薏苡仁 干漆盧茹瞿麥穗 半夏南星通草同 干姜大蒜馬刀豆 延胡常山麝莫聞 此系婦人胎前忌 常須記念在心胸 47三、服藥時

14、的飲食禁忌概念:即食忌、忌口。指服藥期間不能同時食用某些食物。目的:避免影響療效;避免加重病情;避免食物與藥物發生不良反應。48分類: 1、服藥期間的一般飲食禁忌:生冷、油膩、辛辣、腥膻、干硬等品。 2、針對具體病證的飲食禁忌:如熱性病辛辣、油膩;皮膚病辛辣、魚蝦、羊肉等;水腫鹽、堿等;陽亢辛辣、酒等。 3、針對某種具體藥物的禁忌:如薄荷蟹肉;荊芥無鱗魚、河豚;茯苓醋;土茯苓、使君子茶;人參蘿卜、茶;豬肉甘草、黃連、桔梗、烏梅等。4950第七章 劑量與用法學習要求1.熟悉用藥劑量和藥效的關系。掌握確定用藥劑量大小的依據。2.熟悉中藥的一般煎煮時間與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51 第

15、一節 中藥的用藥劑量52 1、概念: 臨床使用某味藥物的分量。一般情況下, 某味藥的劑量指一個成人在一日內該藥的用量。方劑中藥物之間的相對劑量比較分量。2、劑量的單位: 歷史上的發展規律是由粗到精、由計件(根、支、枚、握等)容量(升、合、斗、方寸匕等)、度量(尺、寸) 重量(斤、兩、錢、分、厘),后改用公制重量(質量)單位:克。 公、市制的單位換算:1錢=3克();一兩=30克()。533、常用中藥的日常用量: 植物藥:510克;礦物貝殼藥:1030克。 小兒用量:5歲以下1/4成人量;512歲1/2成人量。12歲以后隨年齡增長逐漸向成人量靠齊。4、決定用量的因素: 藥物:作用強弱、毒性大小、

16、價格、質地、用法等。 病人體質:年齡、壯弱及特殊時期等。 病情:輕重、虛實、病程等。 其他:季節、地域等。54 第二節 中藥的用法551、給藥途徑口服:通過腸黏膜吸收,可用于各種疾病。皮膚:用于皮膚病、瘡瘍,也可用于內病外治。直腸:用于腸道遠端疾病,也可用于發熱等。吸入:用于肺及心臟疾病等。注射:分為肌肉、皮下、靜脈、穴位等多種注射部位。562、劑型 湯劑最多用。古代還有栓劑、散劑、洗劑、軟膏、浸膏、糖漿等;后來又出現丸劑、錠劑、丹劑、灸劑,明代出現露劑。現代出現膠囊、片劑、沖劑、氣霧劑、膜劑、橡皮膏、合劑、酒劑、注射劑、茶劑、袋泡劑、注射劑、口服安瓿等。丸劑現代分為蜜丸、水丸、濃縮丸、蠟丸、

17、滴丸、糊丸等多種,膠囊分為軟、硬兩種。現代嘗試將納米技術用于中藥生產。573、煎藥法 徐靈胎:“煎煮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與不效,全在于此。夫烹飪失調度,尚能傷人,況藥之治療,可不講乎?”58 (一)一般煎藥法器皿:砂鍋或砂罐。水:水源:潔凈涼水;水量:高出藥面3厘米左右;煎前浸泡:2030分鐘。火候:先武后文。時間:一般20分鐘左右指文火煎煮的時間。榨渣取汁:以提高利用率。煎煮次數:23次。59(二)特殊入藥法先煎:礦石貝殼及特殊藥性者。先煮30分鐘,后納入余藥。(磁石、石決明、附子等)后下:芳香揮發、質輕味薄、不耐高溫者。先煎它藥,離煎畢510分鐘時入本類藥。(薄荷)包煎:細小顆粒、粉末、絨毛等藥。以白面布或紗布包裹后入煎。(蛤粉、車前子、旋復花)另煎:貴重藥,以免損耗。(人參)烊化:膠質藥。以溫藥液、溫酒或水溶化后兌服。(阿膠)沖服:液汁類及入水即化類藥物。(竹瀝、姜汁、芒硝)604、服藥法 一劑藥2到3次煎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