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 錦歌_第1頁
開題報告 錦歌_第2頁
開題報告 錦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閩南師范大學畢業論文開 題 報 告題 目:試論漳州錦歌的形成、風貌與傳承姓 名: 周XX學 號: 100703XX系 別: 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專 業: 人文教育年 級: 10 級指導教師: 劉XX2013 年 12 月 10 日一、 選題依據錦歌是漳州最古老的民間曲藝,原名歌仔或什錦歌,又稱乞食調,它到 1953 年才被定名為錦歌。作為首批入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錦歌,與泉州的“南音”被并稱為閩南民間姐妹藝術之花。錦歌是在宋元年代閩南地區性民歌、民謠的基礎上形成的,并且吸收了南詞、 南曲、戲曲的養分,經過廣大群眾和藝人的不斷演唱和創造使錦歌不斷豐富、趨于完整。錦歌多是由民間故事改編而來,通俗易

2、懂,曲調流暢,所以被廣大人民所喜愛。解放后,在 黨和政府搶救民間戲曲藝術的政策鼓舞下,錦歌又獲生機。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球經濟已出現一體化的局面,而人們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也 是逐漸多樣化,文化氛圍與舊時代相比更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自然精神追求與娛樂方式都會趨于現代化。曾經風靡整個漳州地區的錦歌,也逐漸被人們遺 忘。雖說錦歌凝聚了漳州歷代的人文精華,但是錦歌藝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似乎也成了歷史 的必然。 本文針對漳州錦歌展開研究,首先闡述了漳州錦歌的概況、流派以及與臺灣歌仔戲的歷史淵源,最后對它的現狀和傳承之路做出分析。二、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本文針對漳州錦歌展開研究,

3、首先闡述了漳州錦歌的概況、流派以及與臺灣歌仔戲的歷史淵源,最后對它的現狀和傳承之路做出分析。文章基本結構如下: 一、漳州戲曲的概述二、錦歌 (一)錦歌的概況 (二)錦歌的表現形式 (三)錦歌的流派 (四)漳州錦歌與臺灣歌仔戲的歷史淵源三、錦歌的現狀與發展出路三、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文獻資料法。通過閩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歷史與社會系資料室,移動圖書館,并閱讀大量關于錦歌的報刊,通過登陸中國知網與各大網站查閱了有關錦歌的各類文獻資料,并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歸類、總結與分析。2、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結合漳州錦歌的具體現狀,對它的傳承之路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四、研究進度計劃第一階段(2013.10.11 2013.11.20):進行資料的收集、閱讀、撰寫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第二階段(2013.11.30 2013.12.10):進行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的修改、審查第三階段(2013.12.11 2014.1.30):進行論文撰寫第四階段(2014.1.31 2014.3.8):進行論文的修改和中期考核第五階段(2014.3.8 2014.3.20):論文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