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的理論和實施要求及環境倫理觀本章主要內容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 第三節 環境倫理觀地球上每一秒發生了什么事?個新生命出生生產出噸金屬、4臺電視機、輛汽車排放762噸CO2減少公頃森林中國又增加了78m2沙漠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水污染 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酸雨荒漠化森林銳減 資源短缺 耕地減少 生物多樣性喪失 臭氧層損耗 全球氣候變化 持久性有機物污染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理論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由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和原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由來人類面臨嚴重環境問題的思考爭論、矛盾與進步從個體到團體,進而成為聯合國議題人
2、類面臨嚴重環境問題的思考1962年:寂靜的春天,美國Carson1972年:增長的極限,羅馬俱樂部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寂靜的春天 對傳統行為和觀念的早期反思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Karson)呼吁:我們長期以來行駛的道路,容易被人誤認為是一條高速前進的平坦、舒適的公路,但實際上卻潛伏著災難,而另外的道路則為我們提供了保護地球的最后唯一的就會。這“另外的道路”(即“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共同的未來)是什么,她沒有明確指出,但她較早的引發人類對自身的傳統行為和觀念進行較系統和深入的反思。增長的極限 引起世界反響
3、的“嚴肅憂慮”1972年,羅馬俱樂部。雖然它有缺陷,還遭受過尖銳的批評和災難,但它所闡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發展”,為孕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 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正式挑戰1972年6月5日,113個國家的1300名代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這次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發出了“為了這一代和將來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號召。會議因此成為人類環境保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環境宣言(1972年)36個共同觀點,26項共同原則向全球發出呼吁:已經到了這樣的歷史時刻,在決定世界各地的行動時,必須更加審慎地考慮它們對環境產生的惡果。人類環境宣言
4、(1972年)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是環境的塑造者保護和改善環境,關系到人們的福利和經濟發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國政府的責任人類改變環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利用,可對人類帶來福利,如運用不當,則會對人類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人類環境宣言(1972年)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多數由于發展遲緩引起,因此應致力于發展,同時注意保護和改善環境;發達國家的環境問題則多是由于工業和科技的發展而引起;人口不斷增長引起環境問題 我們共同的未來(1987年) (世界環境與資源委員會) 環境與發展思想的重要飛躍 三大部分:共同的問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努力 我們共同的未來(1987年)(世界環境與資源委員會) 主要觀點:環境
5、危機,能源危機和發展危機不能分割地球的資源和能源遠不能滿足人類的發展需要必須為當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變發展模式我們共同的未來(1987年)(世界環境與資源委員會)我們需要有一條新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不是僅能在若干年內、在若干地方支持人類進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遙遠的未來都能支持全球人類進步的道路;最早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人類對環境與發展認識的重大飛躍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UNCED) 環境與發展的里程碑“地球會議”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183個國家,102位國家元首,70個國際組織參加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UNCED)里約熱內盧宣言,提出了實現可持 續發展的27條基本原則21世紀行動
6、議程,是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計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保護待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UNCED)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向各國政府和全球人類發出的總動員;是人類跨向新的文明時代的關鍵性一步。新觀念,新口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這個地球不是我們從先輩那里繼承來的,而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和原則(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可持續發展與傳統發展理論的對比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著重于自然屬性的定義著重于社會屬性的定義著重于經濟屬性的定義著重于科技屬性的定義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著重于自然屬性的定義:
7、“能夠保護和加強環境系統生產更新能力的發 展”; “可以維護生態可持續性的發展”。著重于社會屬性的定義: “能在維持生存不超出維持生態系統涵容能力 的情況下,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著重于經濟屬性的定義: “在保護自然資源的質量和其所提供服務的前 提下,是經濟發展的凈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的發展”著重于科技屬性的定義: “建立產生廢料和污染物極少的工藝和技術系 統的發展”,“采用盡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資源 消耗的新技術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我們共同的未來提出的定義: 既符合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 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沙掷m發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續發展鼓勵經濟增長: 不僅重視
8、經濟增長的數量,更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標志是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謀求的是社會的全面進步。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公平性(Fairness): 代內公平,代際公平持續性(Sustainability): 該損害支持地球生命系統的自然體系共同性 (Common): 共同目標,共同努力公平性原則代內公平橫向公平 地球上所有公民享有利用資源、發展經濟、得到美好生活的權利;代際公平縱向公平 世世代代的公民應享有公平的權利,當代人的發展不能損害后代人的權利。持續性原則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人類發展必須以不損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氣、水、土壤、生物
9、等自然條件為前提;人類應根據資源于環境的承載能力調整生活方式,不能盲目地、過度地生產、消費。共同性原則不同國家的歷史、經濟、文化和發展水平不同,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共同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由全球公民共同努力;致力于達成既尊重各方利益,又保護全球環境與發展的國際協定至關重要。 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沙掷m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結與傳統發展理論的對比從單純以經濟增長為目標轉向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綜合發展;從以物為本以人為本的發展;從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
10、利益的發展轉向注重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發展;從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知識推動型的發展??沙掷m發展戰略是否適合我國國情?我國有沒有條件實施可持續發展?我國目前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情況如何?環境健康問題日漸突出UNEP:中國11個最大城市中,空氣污染每年使5萬多人夭折,40萬人染病UNDP:空氣污染地區死于肺癌人數高出5-9倍沈陽市兒童的血鉛含量超標的達95.5%二惡英類化合物已在市售牛奶(深、港),母乳(湘、贛)中檢出天津市嚴重污染的蔬菜地土壤中汞含量超標98倍環境問題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5-8%GDP環境污染已經對人民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致癌、致畸、致突變、環境激素(持久性有機物POPs
11、,持久性有毒物質PTS)資源消耗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更威脅著子孫后代的發展和生存。持久性有機物POPs污染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具有以下特性:()具有毒性;()能在環境中持久地存在;()能在生物體內積累;()能通過大氣輸送到很長距離之外;()對于接近或遠離污染源的環境質量和人體健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POPs的全球遷移過程全球蒸餾效應蚱蜢跳效應(Grasshopper Effect) 從全球來看,由于溫度的差異,地球就像一個蒸餾裝置在低、中緯度地區,由于溫度相對高,POPs揮發進入到大氣;在寒冷地區,POPs沉降下來,最
12、終導致POPs從熱帶地區遷移到寒冷地區。在向高緯度遷移的過程中會有一系列距離相對較短的跳躍過程,這種特性又被稱為“蚱蜢跳效應”。POPs對人和動物的毒害急性毒性免疫毒性內分泌干擾(Endocrine Disruptors)生殖與發育毒性“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變)神經與行為毒性國際禁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八種農藥 艾氏劑(引起肝功能障礙,致癌) 氯丹(致癌) 狄氏劑(引起肝功能障礙,致癌) 異狄氏劑(妨礙發育,致癌) 七氯(影響人的生殖器官,致癌) 滅蚊靈(致癌) 毒殺芬(致癌) 滴滴涕(影響人的肝臟,致癌) 兩種工業化學品: 六氯苯(影響人的肝臟) 多氯聯苯(致癌) 兩
13、種燃燒或工業副產品: 多氯二苯并二惡英 多氯二苯并呋喃 (都是劇毒物質,致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制定國際條約及國內法律、規章、政策將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控制工業污染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建設生態城市切實治理污染,確保人類健康 生態農業的建設生態農業用農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保護自己生存環境里的生態平衡。要求不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 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理論為主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生態農業的
14、建設切實保護耕地,禁止隨意占用發展節水農業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提倡使用有機肥,開發應用生物治蟲技術加強對農業廢料的綜合利用,實現農村的生態的良性循環保護、開發和利用草地,增加肉類產品的產量 生態城市( ecological city)生態城市: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城市設計,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 生態城市的內涵 “生態城市”是在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生態城市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社會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生態良性循環四者保持高度和諧,城市環境及人居環境清潔、優美、舒適、安全,失業率低、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高新技術占主
15、導地位,技術與自然達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穩定、協調、持續發展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 重要的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條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1985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1973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87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的修正 1990重要的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條約控制有害(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 1989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992生物多樣性公約 1992防止因傾棄廢物及其它物質而引起海洋污染的公約 1972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1982我國有關環境保護的主要法律環境保護法 1989水污染防治法
16、1984/1996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1995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1995海洋污染防治法 1982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我國有關資源保護的主要法律土地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 漁業法 水法 礦產資源法 水土保持法2003-2004年生效的環境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可再生能源促進法經濟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協調制定發展規劃、政策及項目時應充分考慮其環境影響及可利用資源;應發展環境有好、節約資源的項目;應保證用于環境及資源保護的充足的資金;發展規劃和項目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沙掷m發展呼喚新的工業革命改變末端治理為源頭控制;發展新興工業生產技術: 清潔生產 綠色制造業
17、綠色化學 工業生態學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重視城市規劃,控制城市人口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確保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提倡可持續的消費方式,注意節水、節電切實保護飲用水源,確保安全供水切實保護大氣環境和水環境,妥善處置城市垃圾建設清潔、舒適、安全的人居環境促進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大力推行清潔煤技術,減少大氣污染大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倡節約能源逐步改變能源結構: 大力開發清潔能源(水電、天然氣、核能等) 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能、太陽能、風能等)確保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切實保護水資源,特別是飲用水源 地面水,地下水,海洋切實保護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切
18、實保護森林資源,嚴禁對森林的亂砍亂伐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嚴禁對稀有、瀕危動物的撲滅合理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飲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兒童的死亡是由于飲用水被污染造成。我國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其中有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加快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促進再生污水的回用治理大氣污染,加強對固體和移動污染源的控制加強城市垃圾的管理和安全處置逐步修復已受污染的生態環境開發高效低耗的污染防治技術第二節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改進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新思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指標
19、:是綜合反映社會某一方面情況絕對數、相對數或平均數的定量化信息,具有揭示、指明、宣布或使公眾了解等涵義。數量指標(總量指標):反映總體單位數目和標志總量的指標。質量指標:把相應的數量指標進行對比,可以得到一定的派生指標,以反映現象達到的平均水平或相對水平,這就是質量指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驅動力狀態響應框架驅動力指標: 反映的是對可持續發展有影響的人類 活動、進程和方式,即表明環境問題的原 因。驅動力狀態響應框架 就業率、人口凈增長率、成人識字率、可安全飲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運輸燃料的人均消耗量、人均實際GDP增長率、人均能源消耗量、人均水消耗量、排入海域的氮磷量、土地利用的變化、農藥
20、和化肥的使用、人均可耕地面積、溫室氣體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等。GGDP和EDP在聯合國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體系中,綠色GDP或EDP是核心指標。綠色GDP:是國內生產總值中扣除自然資本的消耗,即經過環境調整的國內生產總值;綠色國內生產凈值EDP:國內生產總值同時扣去生產資本的消耗和自然資本的消耗,達到經過環境調整的國內生產凈值EDPGGDPGDP驅動力狀態響應框架狀態指標: 衡量由于人類行為而導致的環境質量或 環境狀態的變化,即描述可持續發展的狀 態。驅動力狀態響應框架 貧困度、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積、探明礦產資源儲量、水中BOD、COD含量、土地條件的變化、植被指數、荒漠化、鹽堿化和洪澇災害影響
21、的土地面積、森林面積、瀕危物種占本國全部物種的比率、大氣污染物濃度、人均垃圾處理量、每百萬人中擁有的科學家、工程師人數、每百戶居民擁有的電話數量等。驅動力狀態響應框架響應指標: 對可持續發展狀況變化所作的選擇和反 應,即顯示社會及其制度機制為減輕諸如 資源破壞等所作的努力。驅動力狀態響應框架 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資占GDP比率、再生能源的消費量與非再生能源消費量的比率、環保投資占GDP的比率、污染處理范圍、垃圾處理的支出、科學研究經費占GDP比率等。改進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新思路衡量國家財富的新標準: 國家財富由人造資本、自然資本和人 力資本組成。 人造資本:為通常經濟統計和核算中的資本,包括機
22、械設備、運輸設備、基礎設施、建筑物等人工創造的固定資產。自然資本:是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自然財富,如土地、森林、空氣、水、礦產資源等。人力資本:是人的生產能力,包括人的體力、受教育程度、身體狀況、能力水平等各個方面。財富的真正含義:國家生產出來的財富,減去國民消耗,再減去產品資產的折舊和消耗掉的自然資源。中國在世界192個國家中占161位,主要原因:人均自然資源少、人均財富尚低、高素質人才少。改進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新思路人文發展指數(HDI):衡量一個國家的進 步程度由收入、壽命、教育三個衡量指標組成; 收入:指人均GDP的多少。 壽命:反映了營養和環境質量狀況。 教育:指公眾受教育的程度,也
23、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從以物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中國在世界173個國家中占94位,比蒙古還低,主要差距在于環境質量和教育水平。人文發展指數說明,經濟增長并不等于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而后者才是正確的目標。改進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新思路綠色國民帳戶: 即經過環境調整的國內生產凈值(EDP)和經過環境調整的國內收入統計體系(EDI); 將環境成本、環境收益、自然資產以及環境保護支出作為附屬賬目列出。國內生產凈值(NDP) =最終消費品+凈資本形成+(出口-進口)經過環境調整的國內生產凈值(EDP) =最終消費品+(產品資產的凈資本積累+非產品資產的凈資本積累-環境資產的耗減和退化)+(出口-進口)改進
24、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新思路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 由八大競爭力要素、41個方面、224項指標構成,八大要素為:國內經濟實力、國際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環境、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技開發和國民素質。 我國在1996年參加評價的46個國家和地區中,位于第26位,其中:國內經濟實力排名第二,基礎設施排名第40位,國民素質排名第35位。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江蘇?。┧拇箢?8項25個指標經濟發展:GDP,產業結構,城市化水平等人民生活: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就業,社會保障、住房,恩格爾系數等社會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環境質量等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 食品支出總額/
25、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100% 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第三節 環境倫理觀環境倫理觀的由來環境倫理觀的主要內容環境倫理觀的由來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和沖突:漁業時代:自然力異常強大,人類崇拜自然,畏懼自然,形成圖騰文化;農業時代:人類崇拜土地,開始掌握了一些知識和技能,有了一些工具,出現了“愚公移山”的思想,也注意與自然的協調;工業時代:發明了機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出現了“人類中心主義”,人與自然的矛盾
26、日益尖銳。必須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環境倫理學應運而生。必須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環境倫理學應運而生“人類中心主義”:就是視人為萬物的尺度,并從人的利益來判斷一切事物的價值,就對自然的關系來說,它不僅主張和贊成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而且主張人類有權根據自身的利益和好惡來隨意處置和變更自然。“生態文明”:最大的特點是要求人類重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系,強調人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順從。環境倫理:是指人對自然的倫理。環境倫理觀的主要內容尊重與善待自然:一切物種;生態系統的和諧與穩定;順應自然的生活。關心自己并關心人類:正義原則,公正原則,權利平等原則,合作原則。著眼當前并思慮未來:責任原則,節約原則,慎行原
27、則。 尊重與善待自然尊重地球上一切物種: 平等地對待同等生物,公正的對待不同等的生物。順應自然的生活: 不是指人類要放棄改造和利用自然,回到原始人的生活,而是過一種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生活。A.最小傷害性原則:當人類利益與生態利益發生沖突時,采取對自然生態的傷害減至最低限度。 B.比例性原則: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都可以區分為基本利益(關系到生物體的生存)和非基本利益(不是生存所必須的)。比例性原則要求人類利益與野生動植物利益沖突時,人類的非基本利益應該讓位于野生動植物的基本利益。 C.分配公正原則:當兩種基本利益發生沖突時,雙方都需要的自然資源必須共享。 關心自己并關心人類正義原則:
28、向自然界排放污染物及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是非正義的;而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價值維護的行為是正義的。公正原則:環境污染的企業應承擔責任并賠償損失,這樣對采取環保技術的企業來說才是公正的。權利平等原則:這里的平等是指在自然資源使用上的平等。合作原則: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要防止“污染”輸出,不要“以鄰為壑”。 著眼當前并思慮未來責任原則:這里的責任專指當代人對后代人的責任。節約原則:地球上可供人類利用和開發的資源是有限的,要為后代人著想,奉行節約原則。慎行原則:當人類采取改造自然的計劃時,要考慮其長遠的生態后果,防止給后代人造成損害。人與自然的兩種片面觀點過分夸大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對
29、立和人類的主宰作用生態唯意志主義;強調人類對自然的被動適應,要求人類返回自然生態唯自然主義。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論孔子:天地之性,人為貴 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王陽明:大人者,有與天地萬物為一體 之人心莊子:天地與我并存,而萬物與我合一荀子提倡變革自然需兼得天時、地利與人和若是則萬物得宜,事變得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則財貸渾渾入泉涌,涓涓如河流,暴爆如山丘,不時焚燒無所藏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若否則萬物失宜,事變失應,上失天時,下失地利,中失人和,天地敖然,若燒若焦。漢代思想家董仲舒論天人合一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一禮樂。三者互
30、為手足,合成以體,不可無也。人類中心主義的代表論點哲學家、科學家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近代科學革命創導人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我國大躍進時代的“豪言壯語”:“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我國文化革命時期的口號:“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劉海洋現象令人震驚,但并不孤立劉海洋:向黑熊潑硫酸美國中學生:在貓尾巴上點燃鞭炮更大的人群:任意捕殺、食用野生動物世界性犯罪:藏羚羊捕殺、羊毛披肩的加工、 銷售和消費幾乎所有人:有意、無意地傷害其他生物 人類在犯罪,人類應反省,人類必須改變自 身行為創立生態文明是時代的需要尊重自然,師法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社會及其
31、活動是地球上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人類應對保護地球生態系統負起不可推卸的責任;人類應愛護地球上一切生命;人類的活動應服從、效法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環境倫理與人類行為方式發展規劃與政策中的環境倫理 發展什么?如何發展?怎樣使發展與環境倫理協調?企業行為中的環境倫理 生產什么?如何生產?怎樣建設綠色企業文明?個人行為中的環境倫理 綠色消費是綠色生產的推動力;綠色生活方式的提倡。消費模式需要改變生產引導消費,消費推動生產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模式浪費資源、破壞 環境可持續發展要求改變生產和消費的模式對改變消費模式的初步思考應提倡節約能源、資源的消費模式: 私人汽車與公交汽車? 空調與采暖系統的合適溫度? 高爾
32、夫球場?提倡節約與拉動經濟的矛盾與合理界限?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確保貧困人口的需要?如何引導富裕人群的消費?廢物的回收與利用 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為目的,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主要包括:有利于環境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無污染或低污染的技術、工藝和產品;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無不利影響的各種開發建設活動;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人人關愛環境的社會風尚和文化氛圍。 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廢水治理工程建設;加強大氣污染
33、防治、城市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綜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繼續實施自然生態保護工程;抓緊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取消農業稅,農村教育集資,深化鄉鎮機構、義務教育、財政管理改革。新農村建設重點工程農村飲水安全農村公路農村沼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動物防疫體系大型糧棉油生產基地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沃土工程擴大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注意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多予少取放活”,在“多予”上采取更多措施,增
34、加農民收入;合理調整最低工資制度,制定推行最低小時工資標準,逐步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問題;適當提高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優撫補助標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關于房地產的政策解決部分城市房地產投資規模過大和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著力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嚴格控制高檔房地產開發,重點控制普通商品房和經濟實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賃制度。高度重視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退伍軍人安置;突出抓好醫療衛生工作,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村五保戶供養,防災減災工作等;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推薦萊斯特.R.布朗的三本書生態經濟:有利于地球的經濟構想B模式:拯救地球 延續文明地球不堪重負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 萊斯特布朗先生 生態借債誰來付費?! 我們?還是我們的子孫? 在B模式書中,布朗先生展示出這樣一幅圖景: 現代文明正處于困境之中,我們已經造成一種依靠過度消耗自然資本,使產出人為膨脹的泡沫經濟。在泡沫經濟中,食物部門最為明顯,世界谷物的收獲依靠過度開采地下水而高速增長,一旦地下蓄水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社會學知識點
- 家居設計辦公室裝修合同
- 管理學領導職能
- 二零二五年度北京市音樂廳內部設施維修保養合同
- 診所裝修安全責任協議
- 2024涿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泰安市工商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泊頭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北省望都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新版汽車租賃合同范本
- 育嬰行業前景及就業前景
- 2024年美容師考試理論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新疆九年級中考語文一模試卷附答案解析
- 不同行業的制度分析
- GB/T 45255-2025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規范
- 【百強?!俊竞诩|卷】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2025年高三學年第一次模擬考試(哈三中一模)化學試卷
- 老舊城市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工程設計方案
- 中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練習課件專題12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極地地區(含答案)
- 抵押擔保承諾書
- 物管物業交接驗收明細表格(全)模板
- 口腔科診斷證明書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