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_第1頁
2007年度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_第2頁
2007年度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_第3頁
2007年度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_第4頁
2007年度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號2007年度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推薦書推 薦 院 校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舉 辦 單 位 江西省人民政府 推 薦 省 份 江西省 填 表 日 期 2007年8月8日 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二七年八月填 寫 要 求一、請依據申報院校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方案和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如實填寫各項。二、請按推薦書下發格式填寫,原那么上不加頁。三、推薦書封面“編號欄由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方案工作辦公室填寫。四、本推薦書請用A4紙打印,一式50份上報。1. 推薦院校根本情況1-1根本信息院校名稱1 假設同時使用兩個以上院校名的請一并填寫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所在地區江

2、西省啟用現在校名時間1999年舉 辦 方省級政府 地市級政府行業 企業 其他建校時間2 指院校獨立設置具有舉辦高等職業教育資格的時間1994年院校性質公辦 民辦建校根底3 指院校成為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前的辦學根底,例如學校合并升格前的一所或多所學校名稱九江船舶工業學校通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十里大道1188號郵編332007學校網址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魏寒柏職 務院長辦公室 傳 真手 機E-mail聯系人信 息姓 名汪永根職 務院長辦公室主任辦公室 傳 真手 機E-mail1-2根本狀態占地面積畝475建筑面積平方米34.6萬全日制普通高職在校生人數普通高中起點11266全日制普通中職在校生人數3

3、25中職起點1256全日制五年一貫制在校生人數670其它4 請具體說明學生類型5僅指從行業企業一線聘請的專業教師五年制后兩年163全日制成人高職在校生人數非全日制專科學歷教育注冊人數155全日制成人中職在校生人數非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注冊人數全日制普通本科委托培養在校生人數以上非全日制學歷教育主要形式函授全日制成人本科委托培養在校生人數2006年度非全日制培訓人次13050教職工總數7922006年度非全日制培訓主要類型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專任教師數620專任根底教師數160兼職根底教師數71專兼教師之比10.44專任根底教師授課課時數49653兼職根底教師授課課時數8486專兼授課課時

4、比10.17專任專業教師數460兼職專業教師數5282專兼教師之比10.61專任專業教師授課課時數147592兼職專業教師授課課時數45120專兼授課課時比10.31現有專業數43含07年新增專業已招生專業中工科專業數252006年招生專業數35兩年制專業數2在校生中參加自考本科教育人數286在校生中參加遠程本科教育人數自考或遠程教育主要組織形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 學校組織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組織 學生個體參加續11-2根本狀態全日制普通高職招生就業相關數據2004年2005年2006年招生人數普通高中招生498135433344“三校生對口單招691389252“32招生五年制第4學年126

5、10168其它4第一志愿上線率105.2%103.1%113.2%新生報到率90.6%97.8%99.7%畢業生人數133523892397首次就業率688.09%89.03%90.23%所在省份平均首次就業率775.36%81.49%80.85%主要就業區域江西、長三角、珠三角、武漢、重慶主要就業領域機械、電子、船舶、汽車行業現有固定資產總值萬元38130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萬元6430其中:現有房屋建筑總值萬元24220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萬元0.5069實踐性教學占總學時50%以上的專業以下簡稱“實踐性專業占專業設置總數的比例80%28/35生產性實訓學時占實訓總學時50%以上的專業占“實踐性

6、專業的比例75%21/28半年以上頂崗實習學生占應屆畢業生比例97%“雙證書專業數833“雙證書專業占專業總數的比例94.3%33/35“雙證書專業中平均“雙證書獲取率98.5%校內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名稱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鑒定工種名稱/最高等級 共計46個1加工中心操作工 /高級工2電切削工 /高級工3船舶電焊工 /高級工4車工數控車工 /高級工5. 船體裝配工 /高級工6. 鉗工船舶、機修、裝配、工具/高級工7船舶電訊工 /高級工8銑工數控銑工/高級工9制冷設備維修工 /高級工10. 船舶管系工 /高級工 11 計算機維修工 /高級工12 長度量具計量檢定工 /

7、高級工13. 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 /高級工14. 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 /高級工15. 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 /高級工16. 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工 /高級工17. 維修電工 /高級工18. 電工儀器儀表裝配工 /高級工19. 電氣設備安裝工 /高級工20. 計算機操作員 /高級工21. 金屬熱處理工、船體冷加工 /高級工22. 裝飾設計工 /高級工6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公布數據為準7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上報教育部數據為準8指社會上有與該專業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續11-2根本狀態校內主要頂崗實習場所總計22個名稱主要實習專業2006

8、年度接收頂崗實習學生規模人/月1.現代制造中心數控技術、檢測技術與應用、機電一體化、模具設計與制造2402.九江飛達機械設備制造323.學院機電工程公司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674.學院機電研究所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325.九江誠興輕工機械廠466.船舶工程中心船舶工程技術、船舶動力與裝備技術船舶電子與通信、船舶電氣自動化1207.精密測量中心檢測技術與應用、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模具設計與制造1248.量儀檢定與維修所檢測技術與應用629.電子實習工廠應用電子技術、船舶電子與通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數控技術、檢測技術與應用32410.西門子先進自動化

9、技術示范中心電氣自動化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6511.校內教學生產實習工廠所有專業421校外主要頂崗實習場所總計 55 個名稱主要實習專業2006年度接收頂崗實習學生規模人/月1.九江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1202.江西船用閥門廠數控技術603.中船重工集團第717研究所數控技術554.九江船用機械廠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825.九江同方江新造船船舶工程技術、船舶動力與裝備技術356.江西江州聯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子與通信607.滬東中華造船船舶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船舶電氣自動化、船舶電子與通信檢測技術與應用1258.廣船國際12

10、09.上海航海儀器總廠檢測技術與應用4110.深圳富士康集團檢測技術與應用、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12411.洛陽拖拉機集團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12612.洛陽礦山機械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5613.洛陽柴油機廠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6414.九江儀表廠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檢測技術與應用6015.九江精密測試研究所6816.廣東河源勁達集團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7217.寧波中策電子應用電子技術5118.九江3T光電國際電子信息工程技術5219.清華同方713廠電氣自動化技術、檢測技術與應用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應用電子技術4420.無錫海鷹集團3221.九江市聯盛集團電子商

11、務、連鎖經營管理4022.上海聯想公司連鎖經營管理4023.深圳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會計注冊會計師63 續11-3辦學經費本省高職生均培養標準元6707.14本省本科生均培養標準元9860.98本省高職生均學費標準元5000.00本省本科生均學費標準元4350.00本省高職生均預算內事業費元1236.89本省本科生均預算內事業費元2700.36工程 年份2004年2005年2006年總收入9萬元88021243213845其中學費收入總萬元/生均元3982/38325000/42756500/4902財政預算內撥款總萬元/生均元2172/20912488/21272802/2209地方財政專項投入

12、10萬元1.科技經費、學生補助等421861342.追加補助經費1952145873.預算調整11826001000其他萬元122939442822總支出萬元88021243213845其中征地萬元2899房屋建設萬元286010822781設備采購萬元67412171155日常教學總萬元/生均元490/472502/430645/486教學研究萬元36112179師資建設萬元6082106制度建設萬元101215其 他467265268964貸款余額萬元7450995094509包括學費總收入、財政預算內總拔款和各項地方財政專項投入的總和10請填寫地方財政專項投入的各工程名稱續11-4產學合

13、作校內校企合作管理機構名稱校企合作辦公室機構成立年月2000年5月機構專職人數3有合作協議的企業數165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的專業比例數100%合作企業參與教學的專業比例數100%2006年度合作企業接收頂崗實習學生119860人月2006年度合作企業接收就業學生數980人合作企業對學校準捐贈的設備總值750萬元2006年度學校為合作企業技術效勞獲得經費數675萬元2006年度學校為合作企業培訓員工1265860人日工 學 結 合的主要形式1. 循環交替工學結合2. 訂單培養3. 校企全程合作4校外頂崗實習與校內生產實習相結合1-5十一五規劃所在地區“十一五規劃重點開展支持產業汽車航空及精密制造特

14、色冶金和技術制品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船舶制造等所在地區教育事業開展“十一五規劃高職開展是否列入規劃是 否示范高職院校建設是否列入規劃是 否你校是否列入規劃是 否高職重點建設工程10所示范性職業學院10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00個重點專業100門省級優質課程50個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院校事業開展“十一五規劃學生規劃數15000專業規劃數60院校開展類型定位一產為主二產為主 三產為主 綜合重點建設項目1.15個省級以上示范專業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3.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培養20名省級名師和骨干教師4.建設50門院級以上工學結合優質核心課程5.社會效勞能力建設,累計達60000人次6.校內

15、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建設10個實訓中心7.根底設施建設111名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滿1個月為1個人月,實習半個月算0.5個人月,照此計算121名企業員工在學校培訓1天為1個人日續11-6人才培養和社會效勞主要成績主要成績統計累計培養普通高職畢業生13381 人農村實用人才培訓380 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550 人次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培訓5580 人次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3 個省級重點實訓基地10 個國家級精品課程門省級精品課程3 門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 項對口支援地區數/院校數3個 / 3個培訓教師總數118人培

16、訓管理干部總數45人聯合培養學生總數980人其他:3名學生獲第二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單項第二、三、四名,2個教育部高職高專教改試點專業。主要成績綜述: 學校1994年開始舉辦高職教育,2003年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05年通過優秀評估。2003年被授予“江西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獲得“江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多項榮譽,2005年被國務院七部委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一、人才培養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辦學方針,主動適應江西經濟、船舶軍工行業開展需求,積極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專業建設、課程

17、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根本建設。目前學校擁有2個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8個省級高職高專示范專業,4個軍工特有專業;獲省級高校教學成果獎12 項,其中一等獎1項,省級優質課程3門;全國高校“十一五規劃教材8本、國防科工委“十一五規劃教材4本、省高校優秀教材4本,其中一等獎1本。建有2個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1個國防科技工業高職教育實訓基地,6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根底實驗室。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3名、副教授145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人選、省高校名師、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15名,省勞模、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技術能手等12名。累計為

18、社會和國防工業培養了3.5萬名各類人才,其中高職生近1.4萬名。學生職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有3名學生分獲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單項第2、3、4名,2名畢業生分獲職工組單項第2、3名;100余名學生獲江西省“創業杯職業技能大賽、高職高專學生科技創新技能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大賽獎項,其中一等獎18項。學生最后一學期全部實行校外“頂崗實習,“雙證獲取率達98%,平均就業率超過90%,專業對口率超過80%。二、社會效勞學校主動效勞于地方經濟建設,參與了江西省船舶工業開展“十一五規劃、九江市職業教育“十一五規劃、九江市制造業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等多項規劃的制定。學校是江西省職業培訓綜合基地,設有

19、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共有62個專業工種技能培訓與鑒定資格。近三年共為社會和船舶軍工行業進行職業培訓3萬余人次。學校積極與企業開展互培,與企業共同開發產品,進行技術改造,承當了20多項省市科技工程、80多項企業技術效勞工程,獲省市科技進步獎4項,獲省級高新技術產品及專利10項,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校承當了上饒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等院校的對口支援和交流任務,承當了九江市6所職業院校學生的實習教學任務,承當了江西省高職院校數控等專業師資培訓工作。續11-7申請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專業的現狀1專業名稱13專業1 數控技術專業開辦時間1994專業是否跨省招生 MACROBUTTO

20、N UncheckIt 是 否學制年三年2006年招生人數886全日制普通高職在校生人數25662006年畢業生人數778準訂單培養人數8502006年首次就業率698%專任專業教師數/課時數70/23380兼職專業教師數/課時數45/6780理論教學占教學總學時的比例47.6%校內實踐教學占實踐教學總學時的比例52%生產性實訓占實訓總學時的比例73%在校期間生均獨立操作實訓設備課時數1090小時現有實訓設備總值萬元1418現有實訓設備臺/套286/64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總值萬元927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臺/套85/8畢業前半年頂崗實習比例100%“雙證書8獲取比例99.2%其中職業資格證書

21、主要名稱/等級/獲取比例1數控車床銑床、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級/ 99.22數控車床銑床、加工中心操作工 /高級/ 25工學結合的主要形式產學合作、校企互派、頂崗實習合作企業數14主要合作企業名稱1九江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2江西船用閥門廠3九江船用機械廠4中船重工集團第717研究所合作起始年月2003.52000.52002.92001.6主要合作內容訂單培養校企互派產學合作頂崗實習產學合作頂崗實習校企互派頂崗實習企業參與教學人/時6/3205/3204/1604/2002006年度接收實習實訓學生人/月200/1300/1100/1100/12006年度接收半年頂崗實習學生數人10080605

22、02006年度接收就業學生數人502022202006年度為企業培訓員工人/日120/15150/1510/1010/240對學校準捐贈和投入總額萬元25181022其中準捐贈的設備總值萬元181012專項投入萬元/工程25/模具 刀具/10/工裝研發專業群相關專業名稱1模具設計與制造2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3機電一體化13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14指單價5萬元的設備續11-7申請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專業的現狀2專業名稱13專業2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開辦時間2002年專業是否跨省招生 MACROBUTTON UncheckIt 是 否學制年三年2006年招生人數110人全日

23、制普通高職在校生人數352人2006年畢業生人數101人準訂單培養人數151人2006年首次就業率698 %專任專業教師數/課時數18/4850兼職專業教師數/課時數10/1280理論教學占教學總學時的比例46.3%校內實踐教學占實踐教學總學時的比例41%生產性實訓占實訓總學時的比例72%在校期間生均獨立操作實訓設備課時數980小時現有實訓設備總值萬元274現有實訓設備臺/套88/21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總值萬元162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臺/套16/9畢業前半年頂崗實習比例100%“雙證書8獲取比例98%其中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名稱/等級/獲取比例1船舶電焊工(裝配工、鉗工) /中級/ 982船舶

24、電焊工裝配工、鉗工) /高級/ 30工學結合的主要形式產學結合、工學交替、訂單培養等合作企業數12主要合作企業名稱1.九江同方江新造船2.江西江州聯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3滬東中華造船集團4.中船集團第6354研究所合作起始年月2000.52000.71998.51999.10主要合作內容訂單培養工學交替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產學結合頂崗實習產學結合頂崗實習企業參與教學人/時13/3509/22011/3008/2002006年度接收實習實訓學生人/月30/230/220/220/22006年度接收半年頂崗實習學生數人303020202006年度接收就業學生數人262416102006年度為企業培訓員工

25、人/日72/3067/2138/1515/15對學校準捐贈和投入總額萬元5731其中準捐贈的設備總值萬元4716專項投入萬元/工程10/船舶構件15/船舶構件專業群相關專業名稱1船舶動力與裝備技術2機艙自動化13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14指單價5萬元的設備1-7申請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專業的現狀3專業名稱13專業3 檢測技術與應用專業開辦時間1995年專業是否跨省招生 MACROBUTTON UncheckIt 是 否學制年三年2006年招生人數264全日制普通高職在校生人數6552006年畢業生人數139準訂單培養人數2902006年首次就業率697%專任專業教師數

26、/課時數21/6608兼職專業教師數/課時數13/1820理論教學占教學總學時的比例48.2%校內實踐教學占實踐教學總學時的比例47%生產性實訓占實訓總學時的比例62%在校期間生均獨立操作實訓設備課時數960小時現有實訓設備總值萬元612現有實訓設備臺/套126/40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總值萬元418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臺/套36/10畢業前半年頂崗實習比例100%“雙證書8獲取比例98.5%其中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名稱/等級/獲取比例1長度計量檢定工/ 中級 /99.5 %2長度計量檢定工/ 高級 /35 %工學結合的主要形式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合作企業數12主要合作企業名稱1.深圳富士康集團2.

27、中船集團6354研究所3.九江儀表廠4.上海航海儀器總廠合作起始年月2002.52000.52001.32004.5主要合作內容訂單培養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產學合作產學合作頂崗實習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企業參與教學人/時6/4804/2008/4204/2202006年度接收實習實訓學生人/月80/165/1126/140/12006年度接收半年頂崗實習學生數人801016152006年度接收就業學生數人8061032006年度為企業培訓員工人/日120/2060/1580/1529/10對學校準捐贈和投入總額萬元201065其中準捐贈的設備總值萬元10652專項投入萬元/工程10/檢測儀器4/科研開發

28、13/檢測儀器專業群相關專業名稱1船舶檢驗 2無損檢測技術續113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14指單價5萬元的設備續11-7申請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專業的現狀4專業名稱13專業4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開辦時間1994專業是否跨省招生 MACROBUTTON UncheckIt 是 否學制年32006年招生人數320全日制普通高職在校生人數7202006年畢業生人數228準訂單培養人數2102006年首次就業率694.7%專任專業教師數/課時數30/6820兼職專業教師數/課時數18/2680理論教學占教學總學時的比例47.8%校內實踐教學占實踐教學總學時的比例55%生產性實訓

29、占實訓總學時的比例72%在校期間生均獨立操作實訓設備課時數1070小時現有實訓設備總值萬元842現有實訓設備臺/套422/230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總值萬元126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臺/套10/5畢業前半年頂崗實習比例100%“雙證書8獲取比例98%其中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名稱/等級/獲取比例1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 /中級/ 98%2PROTEL/ 中級/ 98%工學結合的主要形式1.學生頂崗實習2.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結合崗位知識與技能現場教學3、訂單培養合作企業數10主要合作企業名稱1.九江3T光電國際2.寧波中策電子3.無錫海鷹集團4.九江458廠合作起始年月2003.42002.82003.42

30、001.6主要合作內容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頂崗實習頂崗實習企業參與教學人/時6/4202/1202/801/502006年度接收實習實訓學生人/月50/250/260/120/22006年度接收半年頂崗實習學生數人404022182006年度接收就業學生數人221816102006年度為企業培訓員工人/日200/2010/1015/14100/12對學校準捐贈和投入總額萬元15105其中準捐贈的設備總值萬元1510專項投入萬元/工程5/電子器件專業群相關專業名稱1船舶電子與通信2電子信息工程技術3電子測量與儀器13 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14指單價5萬元的設備續11

31、-7申請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專業的現狀5專業名稱13專業5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開辦時間1995年專業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學制年3年2006年招生人數110人全日制普通高職在校生人數450人2006年畢業生人數90人準訂單培養人數150人2006年首次就業率698%專任專業教師數/課時數21/6240兼職專業教師數/課時數13/1950理論教學占教學總學時的比例48.2%校內實踐教學占實踐教學總學時的比例52%生產性實訓占實訓總學時的比例71%在校期間生均獨立操作實訓設備課時數1010小時現有實訓設備總值萬元508萬現有實訓設備臺/套208/40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總值萬元153萬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

32、臺/套20 /5畢業前半年頂崗實習比例100%“雙證書8獲取比例98.5%其中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名稱/等級/獲取比例1.維修電工/中級局部高級/98.5%2.電工平安操作證/資格證/90%工學結合的主要形式訂單培養、產學結合、頂崗實習合作企業數10主要合作企業名稱1.廣船國際2.上海西門子3.上海滬東造船廠4.清華同方713廠合作起始年月2002.52006.72003.102001.9主要合作內容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產學合作頂崗實習產學合作頂崗實習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企業參與教學人/時3/1802/803/1608/5202006年度接收實習實訓學生人/月40/220/240/260/22006年度接

33、收半年頂崗實習學生數人201020302006年度接收就業學生數度為企業培訓員工人/日30/1045/158/10180/14對學校準捐贈和投入總額萬元203020其中準捐贈的設備總值萬元102010專項投入萬元/工程10/電梯10/現場總線10/網絡設備專業群相關專業名稱1船舶電氣自動化2計算機控制技術3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13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14指單價5萬元的設備續11-7申請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專業的現狀6專業名稱13專業(6) 電子商務專業開辦時間2001年專業是否跨省招生 MACROBUTTON UncheckIt 是 否學制年

34、三年2006年招生人數91全日制普通高職在校生人數2802006年畢業生人數75準訂單培養人數502006年首次就業率690%專任專業教師數/課時數16/4820兼職專業教師數/課時數10/650理論教學占教學總學時的比例56.4%校內實踐教學占實踐教學總學時的比例41%生產性實訓占實訓總學時的比例52%在校期間生均獨立操作實訓設備課時數1050小時現有實訓設備總值萬元106現有實訓設備臺/套60/4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總值萬元其中大型實訓設備14臺/套/畢業前半年頂崗實習比例100%“雙證書8獲取比例98%其中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名稱/等級/獲取比例1.助理電子商務師/助理級/18%2.助理經濟

35、師/助理級/20%3.推銷員/助理級/40%4.電子商務技術員/助理級/20%工學結合的主要形式頂崗就業實習合作企業數15主要合作企業名稱1.九江聯盛集團2.九江派拉蒙公司3.上海理想公司4.麥考林公司合作起始年月2003年2003年2005年2005年主要合作內容校企共建頂崗實習校企互派頂崗實習產學合作頂崗實習產學合作頂崗實習企業參與教學人/時3/1404/1802/1003/1502006年度接收實習實訓學生人/月21/120/130/120/12006年度接收半年頂崗實習學生數人212030202006年度接收就業學生數人101020202006年度為企業培訓員工人/日50/2055/1

36、420/1020/12對學校準捐贈和投入總額萬元45其中準捐贈的設備總值萬元45專項投入萬元/工程/專業群相關專業名稱1連鎖經營管理2 報關與國際貨運3會計-注冊會計師方向13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14指單價5萬元的設備2. 院校建設方案要點2-1院校總體建設目標與方案綜述一、總體建設目標通過三年的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三個基地、兩個中心,即船舶軍工行業和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船舶行業和江西省職業培訓綜合基地、贛北地區應用技術開發與效勞基地,江西省高職教育研究交流中心、江西省高職教育教學資源共享中心;成為辦學實力強、培養模式新、教學質量高、效勞能力強、社會效益

37、好、特色鮮明、資源共享,立足江西、面向全國、效勞地方與國防科技工業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二、方案綜述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提高學校綜合實力為目標,全面深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重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社會效勞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在全省高職院校中起到示范與輻射作用。整個建設方案工程總投入為9000萬元,其中申請中央財政3200萬元,省財政配套3200萬元,學校自籌2600萬元。1重點專業及專業群建設 在現有優勢專業根底上,根據江西經濟社會開展和船舶軍工行業開展需求,建設15個省級以上示范專業,重點建設數

38、控技術、船舶工程技術、檢測技術與應用、應用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子商務等6個專業,其中船舶工程技術、檢測技術與應用2個專業到達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子商務4個專業成為國內一流專業。加強專業群其他專業建設,使專業群其他專業的實驗實訓條件、師資、課程等建設水平有明顯提高。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校企合作、產學合作為紐帶,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推進和創新“一體化培養,雙證制出口、 “工學交替零過渡、“校企全程合作,訂單培養等多種教學模式。3課程建設 根據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規律,開發以企業工作過程為課程設計根底

39、的教學內容,實施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方法,設計一組與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或企業工藝流程相一致的任務驅動或工程導向的優質課程,創立一批工學交替、學做合一的優質課程,建設50門工學結合優質核心課程,其中達國家精品課程標準5門,達省級優質課程標準15門,院級優質課程30門,制作40個教學課件,編寫30本特色教材。4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培養和引進17名名師或專業帶頭人、50名骨干教師、146名“雙師型教師,從企業一線聘請280名兼職教師。5實訓基地建設 圍繞6個重點專業及其專業群建設6個以模擬仿真、虛擬車間、虛擬工藝及生產型為主導,集教

40、學、生產、技術效勞、人員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實訓中心。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建設一批校外實訓基地,保證頂崗實習的時間與質量。6社會效勞能力建設 學校充分發揮是九江市工科專業門類最齊全、應用技術開發能力最強院校的獨特優勢,主動參與九江市經濟建設和社會效勞,為九江市現代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船舶制造業開展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效勞。根據社會及船舶企事業單位、農村勞動力轉移等需要,積極承當各種類型職業技能培訓,每年培訓不少于15000人次,積極開展面向社會的技術效勞,并不斷擴大規模。學校教學成果在區域和行業院校中推廣,積極開展對8所院校的對口支援和交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促進合作交流的縱深開

41、展。7、優質教學資源平臺建設 在完善現有校園網效勞功能的根底上,擴建校園網絡、擴大效勞范圍,大力加強優質教學資源建設,以數控技術、船舶工程技術、應用電子技術3個專業為重點,搭建性能穩定、方便實用的優質教學資源應用平臺,為實現網上教學、網上自學、網絡考試認證、職工培訓、對口支援等提供全面技術支持。為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建立制度保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和工程管理,高質量按時完成工程建設,確保工程建設到達預期效果。續22-2重點建設專業1專業名稱15專業1 數控技術專業建設目標與方案概述:本專業是江西省高職高專示范專業,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數控實訓基地,學生在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取得突出成績。專業主要

42、面向船舶工業、機械行業、江西地方經濟建設,培養能熟練進行數控加工工藝和程序編制、零件加工、設備調試與維護的高技能人才。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數控編程、數控機床操作、數控設備安裝調試與維修等。1建設目標深化與九江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和中船集團江西船用閥門廠等企業的合作,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工學結合核心優質課程,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努力把數控技術專業建設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國內一流品牌專業,為國防軍工和社會經濟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數控高技能人才。2方案概述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根據“熟悉工藝、熟練編程、精通操作、善于維護的數控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加強與九江昌河汽車有

43、限責任公司、中船集團江西船用閥門廠、九江船用機械廠、中船重工集團第717研究所等企業的校企全程合作,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探索,實施專業共建、課程共建和人才共育,將職業道德、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三者有機結合。2課程建設 按照機械設計與制造根本能力數控機床操作與維護能力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能力CAD/CAM軟件應用能力“四層深入的職業能力培養思路,確立“三元融通的課程體系,即核心課程、實踐模塊、資格證書三元融通,每門核心課程都安排實驗實訓,建設實質意義上的“工學結合課程;構建“雙證結合的課程標準,把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使高職課程在教學內涵上涵蓋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內容,建設基于“工程和“任

44、務的專業核心課程,重點將?數控編程與加工?、?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輔助制造實用軟件?建設成為達省級以上優質課程標準的工學結合課程。3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能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通過引進、國內外學習、學歷提高、企業頂崗工作、學術交流、主持工程研發等途徑培養專業帶頭人3名,骨干教師12名,“雙師型教師30名。從企業和科研院所聘請50名左右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通過教學崗前培訓作為專業兼職教師。4實訓基地建設 擴建數控加工實訓基地、數控維修實訓室、數控仿真實訓室,新建網絡制造編程室、先進控制技術實訓室,提升其多軸聯動、高速切削、高難度精密零件

45、加工能力。依托中船重工集團及區域內大型企業,在原有校外實習基地的根底上,分地區、按類別建設20個穩定的學生頂崗實習基地,逐步形成頂崗實習和學生就業相結合的校外實習基地網絡。5社會效勞 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推進與九江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東莞東城菲爾特濾清器廠、中船集團公司下屬企業的產學研合作,開展應用技術研究、設備改造和新產品、新工藝開發等科技效勞。三年內完成“波狀擋邊帶式輸送機參數化設計及快速報價系統研發、“展開式數控機床綜合實驗臺實驗系統開發等5項省級立項科研課題,實現產品開發及成果應用810項。做好企業員工、下崗職工再就業及農民工的培訓工作,每年培訓2000人次以上;繼續做好江西省數控

46、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工作。6教學資源庫建設 建設數控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依托學校校園網和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建設數控技術專業信息庫、網絡課程庫、工程案例庫、虛擬實驗庫等,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和受益面,為學生自主、開放學習創造條件。本專業建設共計投入資金1416萬元。15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可不概述專業群建設內容 續22-2重點建設專業2專業名稱15專業2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建設目標與方案概述:本專業是國防軍工特色專業,依托該專業,建有國防科技工業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主要為船舶行業和國防軍工培養動手能力強、上崗適應快、綜合素質高的緊缺型高技能人才,為船舶行業、

47、國防軍工、江西地方提供技術支持與社會效勞,并為周邊職業院校提供對口支援。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船體建造、船舶建造工藝制定和管理、船舶設計和船舶CAD/CAM應用、船舶數字化放樣等。 1建設目標主動適應船舶工業和國防軍工開展對船舶工程技術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密切校企合作,推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通過制定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的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推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大力加強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積極創立優質教學資源庫,提高優質資源的共享率;充分發揮學校的社會效勞功能,促進國防軍工和地方造船工業快速開展,力爭將本專業建設成為滿足民用船舶和軍工船舶開展需要,行

48、業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品牌專業,到達國內同類專業領先水平。2方案概述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通過密切與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江西江洲聯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等地方龍頭船舶企業的校企合作,推進“相互融通、模塊教學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工程導向、“任務驅動,實現理論與實踐、企業與學校、實習與就業的融通,在同類高職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2課程建設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訓練為軸心,設置“根本素質模塊+專業必修模塊+訂單模塊+選修模塊+實踐模塊五大教學模塊。實現課程建設合作化、課程內容綜合化、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組織形式靈活化和考核方式多元化的“六化建

49、設目標。建設?船舶柴油機?、?船舶建造與維修工藝?等7門專業優質核心課程,編寫?船舶焊接工藝?等4門規劃和公開出版教材,并在全國船舶職業院校推廣。3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引進、培養等多種渠道和手段,加強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引進和培養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在省內外高職院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專業帶頭人3名;培養專業骨干教師11名;“雙師型教師28名;聘請企業生產一線工程技術人員50名擔任兼職教師,努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專業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優秀師資團隊。4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加快校內實訓條件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努力打造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

50、技術應用的平臺。新建和改擴建船舶建造技術、船舶先進設計、船舶動力及機艙自動化等4個具有船舶和軍工特色的、國內同類院校領先的綜合實驗實訓室,建設15個具備頂崗實習、工學交替、產教結合功能的校外實習基地。5社會效勞 通過構建開放式培訓體系,利用“雙師和硬件優質資源,提升社會效勞能力,擴大輻射范圍。積極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滿足船舶行業、軍工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和各類崗前、職后、轉崗培訓需求,為船舶行業、社會開展各類培訓效勞;二是滿足區域經濟和船舶行業的技術創新、技術開發需求,為船舶行業、軍工企業提供各類應用技術效勞;三是滿足周邊職業院校、船舶類職業院校的開展需求,以自身優勢資源開展交流、效勞,

51、到達資源共享。6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積極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使之成為江西及周邊地區船舶類專業的網絡資源中心。依托學校校園網和專業群教學資源庫平臺,建設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信息庫、網絡課程庫、工程案例庫、虛擬實驗庫等,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和受益面。本專業建設共計投入資金1085萬元。15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可不概述專業群建設內容2-2重點建設專業3專業名稱15專業3 檢測技術與應用專業建設目標與方案概述:本專業是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江西省高職高專示范專業,主要面向船舶工業、機械行業和江西經濟建設,培養從事機電產品質量檢測和企事業單位質量與計量管理工

52、作的高技能人才。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計量檢測儀器的調試、操作、檢定與維修,檢測系統的初步設計、安裝、調試與維修,產品質量檢測與質量管理等。 1.建設目標主動適應船舶工業和江西經濟社會開展需要,不斷加強與中船集團九江精密測試研究所等單位的密切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把本專業建設成為辦學條件好、工學結合緊密、就業質量高、示范作用強、專業優勢明顯的國家精品專業,到達國內同類專業領先水平。2.方案概述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深化與深圳富士康集團、中船集團九江精密測試研究所、江鈴汽車集團等單位的合作,探索并實踐“崗位能力嵌入課程工學循環交替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專業教學體系的系統設計,把專業知識滲透到崗位能力

53、中,反復訓練、循環操作,實現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職業綜合素質的漸進式上升。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運行和管理機制,并形成工學結合的長效機制。2課程建設 以培養“計量檢測技術和自動檢測技術能力為主線,按照應用性、實踐性的原那么構建模塊化、遞進式課程體系;加強與中船集團九江精密測試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以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為導向共同開發課程,重點建設10門工學結合優質核心課程,其中?計量儀器與檢測?課程達國家精品課程標準,?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自動檢測技術?、?機械制造根底?等3門課程達省級優質課程標準,完成與課程教學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和課件建設;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做為一體

54、的教學法,采用新技術推動教學手段改革,加速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3師資隊伍建設 按照“師德與業務并重、學歷與能力并舉、培養與引進并行的原那么,以創立高水平、示范性的專業團隊為目標,以抓好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專業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專業帶頭人3名,培養骨干教師6名,培養“雙師型教師20名,雙師型教師比例達80%以上,從企業聘請46名工程技術人員為專業兼職教師。4實訓基地建設 將檢測技術實訓中心建成設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標準,既能滿足專業教學需要,又能開展對外技術效勞與培訓效勞的實訓基地。重點加強綜合檢測

55、實訓室、無損探傷檢測實訓室建設,改擴建精密測試實訓室和量儀檢定與維修實訓室。新增專業校外實訓基地15個,為確保校企深度合作、教師培訓、學生頂崗實習及學生就業奠定良好根底。5社會效勞 充分利用專業優質教學資源開展高職院校師生培訓,面向船舶行業、地方企業和社會開展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為企業提供技術效勞。方案每年為對口支援高職院校免費培訓相關人員、為高職院校培養師生以及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培訓累計800人以上,與企業聯合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35項。本專業建設共計投入資金1126萬元。 續215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可不概述專業群建設內容續

56、22-2重點建設專業4專業名稱15專業4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建設目標與方案概述:本專業是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建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電子技術根底實驗室、通信技術實驗室和中央財政支持的電工電子及自動化實訓基地。主要面向船舶行業、電子信息產業和江西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具有電子產品設計、安裝、調試、維護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電子產品設計、電子設備維護、電子設備調試、電子產品營銷。 1建設目標深入研究船舶行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積極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具有真實與仿真氣氛的開放性實踐教學基地,形成結構合理的高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

57、打造社會效勞平臺,積極為船舶行業提供人員培訓、技術效勞支持,為社會、區域院校提供培訓支持,建設電子技術專業共享資源庫,擴大專業輻射能力和示范作用,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建設成為國內一流水平的專業。2方案概述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深化校企合作,與中船重工723所、九江3T數字投影技術、技研新陽電子聯合探索“一體化培養、雙證制出口人才培養新模式,融車間與教室、學生與學徒、教師與師傅、作品與產品于一體,在學生實習、員工培訓、教師培養、頂崗實習、學生就業和技術開發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2課程建設 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建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通

58、過組織專業教師,邀請相關企業的技術骨干參與指導,以職業資格和崗位能力要求為出發點,以企業實際應用電路為案例,將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按核心崗位能力分別落實到核心課程模塊,做好相關課程教學課件、教材建設工作。方案三年內建設工學結合優質課程9門,其中?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達國家精品課程標準,?電子綜合實訓?、?電子測量實訓?、?船舶通信導航設備實訓?等3門課程達省級優質課程標準。3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教育觀念新、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專兼結合的“雙師型高素質教師隊伍。通過外派學習、各類進修、企業鍛煉、學歷提升、業務進修等形式,培養和引進專業帶頭人3名,專業骨干教師8名,“雙師

59、型教師24人,兼職教師48名。4實訓基地建設 建設高水平、示范性的專業教學實訓基地。圍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職業技能培養目標,建設能夠貼近實際生產工藝、裝備要求,具有真實和仿真氣氛的校內“生產性電子技術應用實訓中心,重點建設LCD生產實訓室、LED/IC封裝測試實訓室、電子實習車間、電子綜合實訓室和船舶通信導航實訓室,建設15個能接收學生頂崗實習的校外實訓基地。5社會效勞 打造社會效勞平臺,促進地區經濟快速開展。三年內為對口支援學校和區域高職院校培訓師資120名,為對口支援學校培訓學生520名,為社會培訓各類人員1200名,對外開展職業技能鑒定900人次,完成校企合作科研工程4項。6教學資源庫建設

60、 圍繞專業教學需求,進行相關專業教學和專業技術的共享資源庫建設。建設專業教學標準庫、專業信息庫、網絡課程庫,開發自主學習型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及專業視頻動畫庫、專業圖片庫、試題庫、工程案例庫、虛擬實驗庫等。本專業建設共計投入資金1226萬元。15按專業分頁填寫,一個專業一頁,編號依次為“專業1、2,可不概述專業群建設內容2-2重點建設專業5專業名稱15專業5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建設目標與方案概述:本專業是江西省高職高專示范專業,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電工電子及自動化實訓基地和中央與地方共建自動化技術根底實驗室,主要面向船舶工業、自動化行業及江西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高技能人才。畢業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