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科常見疾病操作規程精編版_第1頁
乳腺科常見疾病操作規程精編版_第2頁
乳腺科常見疾病操作規程精編版_第3頁
乳腺科常見疾病操作規程精編版_第4頁
乳腺科常見疾病操作規程精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藥資料推薦(第 7 版,(第 7 版,乳腺科常見疾病操作規程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診療流程(一)適用對象。1、第一診斷為急性乳腺炎2、行乳腺膿腫切開引流術(二)診斷依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黃家駟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病史:乳房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表現;多為哺乳期女性,常發生在產后3-4非哺乳期女性。2. 體征:患側乳房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表現,常伴有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壓痛等,隨炎 癥發展常伴有寒戰、高熱、脈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現。3.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4. 影像學檢查:超聲提示有炎性浸潤,單個或多個膿腔形成。(三)

2、治療方案的選擇。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黃家駟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 早期未形成膿腫前,應用抗菌藥物可獲得良好效果。2中醫中藥治療,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物。3. 膿腫形成后,及時行膿腫切開引流。(四)標準住院期間為w 11天。(五)進入路徑標準。1. 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 : 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編碼。2. 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 時,可以進入路徑。六)術前準備 1-3 天。1. 必需的檢查項目:(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2)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血型、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電圖;( 4)乳房彩超(膿腫形成者需行術前定位) 。2. 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肺功能、超聲心動圖等。(七)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1.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衛醫發 2004 285 號)執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 藥物的選擇。2. 入院后即開始使用抗菌藥物,經驗性抗菌治療可選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頭孢菌素、大環 內酯類或克林霉素類藥物。(八)手術日為入院第 2-4 天。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2. 術中用藥:麻醉常規用藥。3. 術后取(炎性)腫物或膿腔壁組織送病理檢查,膿液送細菌培養+ 藥敏試驗,調整抗菌藥物

4、種類。(九)術后住院恢復 3-7 天。1. 復查項目:血常規,必要時行乳房超聲檢查。2. 術后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 2004 285 號)執行,抗菌藥物用至體溫正常后 3 天。(十)出院標準。1. 體溫正常 3 天,引流管通暢或已拔除。2. 常規化驗指標無明顯異常。3. 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和 / 或合并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1. 有影響手術的其他疾病,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住院時間延長。2. 出現新發膿腫,需要繼續治療,將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3. 未形成膿腫患者,不進入本路徑。乳腺增生乳腺增生診療流程(一)適用對象1 、第一診斷為乳腺增生2

5、、排除乳腺癌3 、行增生組織切除術(二)診斷依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 、病史:乳房疼痛:常為脹痛或刺痛可累及一側或兩側乳房,常于月經前數天出現或加重行經 后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疼痛亦可隨情緒變化而波動這種與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有關的疼痛是乳腺 增生病臨床表現的主要特點;少數有乳頭溢液;月經失調。2 、體征:乳房腫塊:腫塊可發于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單個或多個好發于乳房外上象限,腫塊形狀 不一,以片塊狀為多見,腫塊邊界不明顯,質地中等或稍硬韌,活動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常有觸 痛,腫塊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腫塊也有隨月經周期而變化的特點,月

6、經前腫塊增大變硬,月經來潮后腫塊縮小變軟。3 、醫技檢查:紅外線掃描可作初篩;B 超檢查,能判斷腫塊性質和位置;鉬靶檢查,可檢查出一些手摸不出來的細小腫瘤萌芽。4 、細胞學或病理檢查:對通過上述檢查尚不能確診的乳腺增生,需做乳腺穿刺行細胞學檢查, 明確性質,或作病理檢查排除乳腺癌。(三)乳腺增生分類1 、乳痛癥:又稱單純性乳腺增生癥,在少女和年輕患者中最為常見,其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 泌旺盛及變化波動較大的緣故,以明顯周期性乳房脹痛為待征,月經后疼痛自行消失。2、乳腺腺病:本類型的病變基礎是乳房內的乳腺小葉和乳腺管均有擴張及腺體周圍組織增生。3 、囊性增生:多認為本類型的增生病才是真正的病理性

7、增生癥,它以乳管上皮細胞增生為主要 病變,乳房內出現的腫塊多為彌漫性增厚,且呈橢圓形的囊狀物居多,很容易與纖維混淆,此類增 生可能發展為癌變。4醫藥資料推薦(四)乳腺增生的程度分期1、 乳腺小葉增生(I期乳腺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發生在25-35歲,癥狀表現較輕,屬于乳腺增生I期。在乳腺增生患病率中占70%以上。2、乳腺腺病(乳腺導管擴張癥,n期乳腺增生):是乳腺初期增生的進一步發展,從小葉增生發展到乳腺導管擴張,稱為乳腺腺病,多發于30-45歲,癥狀表現嚴重,屬于乳腺增生n期。3、囊性增生(乳腺導管擴張合并上皮細胞增生癥,川期乳腺增生):是乳腺二期增生的進一步發展,多發生在 40-55

8、歲,癥狀表現非常嚴重,屬于乳腺增生川期。三期增生的惡變率在70%以上。4、乳腺囊腫病(W期乳腺增生):乳腺導管細胞及上皮細胞大量堆積死亡,形成囊腫性腫塊,癌變率 90% 以上。5、乳腺癌(V期乳腺增生):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腫進一步發展而來,1期和n期乳腺增生發展 成乳腺癌的機率 1-3% 。(五)治療方案的選擇1 、醫患溝通:一旦明確為乳腺增生,應將病情、診療方案告知患者,如有明顯包塊,又不能定 性時,應作乳腺穿刺細胞學檢查或病理檢查,不得盲目采取治療措施。如果患者不愿作前述檢查, 要求治療應由患者簽字。2 、非手術治療:如藥物;理療;中醫中藥;雄激素等。3、手術治療:對患者的隨訪觀察中,一但發

9、現有短期內迅速生長或質地變硬的腫塊,應高度懷 疑其癌變可能,必要時行活檢或患乳單純切除,術中冰凍切片查到癌細胞者,應按乳癌處理。(六)標準住院時間 10 天。(七)術前準備1 、血常規、凝血功能、肝功能、腎功能;2 、胸部 X 光片、心電圖;3 、乳腺彩超、鉬靶攝片;4 、細胞學或病理檢查。(八)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1 、預防性抗菌藥物的應用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5醫藥資料推薦2、預防性用藥時間為手術前30分鐘;3、手術超過 3小時加用一次抗菌藥物;4、術后72小時停止使用抗菌藥物。(九)手術日為住院后2天或在門診手術1、麻醉方式:根據手術需要采用局麻、靜脈麻醉或全麻;2、手術

10、方式:增生腺體單純切除,如有癌變按乳癌手術進行;3、輸血:一般不需要,視術中情況而定;4、病理:如術前已作病檢,且已明確可不再作,如未作或未明確性質,應作冰凍、石蠟切片; (十)術后住院恢復 10天。(十一)出院標準:1、切口愈合好:切口無感染,無皮下積液等。2、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或合并癥。3、如在門診治療,也要按上述要求觀察,并向患者交待隨時來院觀察處理。(十二)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1、如采用保守治療,療效不好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并與患者做好溝通。2、如手術中發現較小的增生組織無法切除時,應告知患者,術后定期觀察隨訪,必要時繼續采 用藥物或其他治療措施。乳腺癌一、乳腺癌臨床診療流程(一

11、)適用對象。1、第一診斷為乳腺癌。2、行乳腺癌切除術。(二)診斷依據。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 病史:乳腺腫塊、乳頭溢液、無痛;2. 體征:腫塊、邊界不清、與皮膚粘連、桔皮樣癥、血性乳頭溢液等;3. 輔助檢查:彩超和鉬靶和 /或 MRI 、乳管鏡等;4. 病理:細針穿刺、 Core needle 等穿刺或活檢診斷。(三)治療方案的選擇及依據。根據臨床技術操作規范 - 普通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1. 活檢+ 改良根治術:明確乳腺癌患者;2. 保乳手術:有保乳意愿、適宜行保乳手術的乳腺癌患者;3. 其他術式:不適合上述術式的乳腺癌患者,

12、如單純切除、局部擴大切除術等;4 必要時可行前哨淋巴結活檢等。(四)標準住院日為w 18天。(五)進入路徑標準。1 .第一診斷必須符合 ICD10 : C50 乳腺癌疾病編碼;2. 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無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時,可以進入路徑。(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35 天,所必須的檢查項目。1. 血(尿、便)常規、凝血功能、生化檢查(包括電解質、肝功、腎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篩查;2. 胸部 X 光片、心電圖;3. 乳腺彩超、鉬靶攝片,必要時行核磁、乳管鏡檢查等;4. 根據臨床需要選做:血氣分析、肺功能、超聲心動、頭顱CT、ECT 等。(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1

13、 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應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 2004 285 號)執行;2.預防性用藥時間為術前 30 分鐘;3. 手術超過 3 小時加用 1 次抗菌藥物;4 術后 72 小時內停止使用抗菌藥物。(八)手術日為入院第W6天。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擴大切除者);2. 手術方式:乳腺癌切除術;3. 手術內固定物:皮膚釘合器的應用、切緣鈦夾標志等;4. 輸血:視術中情況而定;5. 病理:冰凍、石蠟切片,必要時行FISH 法檢查;6. 其他:必要時術后應用鎮痛泵。(九)術后住院恢復w 12天。 (十)出院標準(圍繞一般情況、切口情況、第一診斷轉歸)。1. 切口愈合好: 引流管拔除, 切口無感染, 無皮下積液 (或門診可處理的少量積液) ,無皮瓣壞死 (或 門診可處理的皮緣壞死);2. 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和/ 或合并癥。(十一)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