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科學蘇教版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1頁
小學五年級科學蘇教版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2頁
小學五年級科學蘇教版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3頁
小學五年級科學蘇教版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4頁
小學五年級科學蘇教版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五年級科學蘇教版上冊實驗報告單實驗序號:1實驗內容:模擬太陽運動過程中影子的變化(五年上冊第一單元)課題:1、太陽和影子實驗器材:手電筒、竹篾(或鐵絲)、小標桿(大頭針豎直插在橡皮上)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組裝模擬裝置1.組裝模擬裝置并介紹:手電筒代表太陽,竹篾代表太陽運動的軌跡,小標桿代表地球上能產生影子的物體。2.探究太陽運動過程中影子的變化1.觀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位置,影子的長短和太陽的高度的關系2.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3.實驗總結學生交流實驗結果,發現

2、太陽運動過程中影子的變化規律。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太陽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長。 實驗序號:2實驗內容:制作簡易太陽鐘(五年上冊第一單元)實驗器材:卡制片、指南針、鐘表、硬紙板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制作簡易太陽鐘1、在半圓的卡紙上畫上刻度;2、把一塊三角形的硬紙板豎直刻在印有刻度的紙上;3、根據三角形紙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斷當時的時間。3.實驗總結學生交流實驗結果,發現太陽運動過程中影子的變化能指示太陽鐘的時間。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

3、潔。實驗結論:太陽影子的變化,能在太陽鐘上指示出時刻。實驗序號:3實驗內容:模擬晝夜變化(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題:3、晝夜交替實驗器材:投影儀(或手電筒)、地球儀、人物模型實驗類型:教師演示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明確地球儀轉動的方向1.討論:地球儀應朝哪個方向轉動?2.游戲:一人從你左邊出現,又在你右邊消失,又在你左邊出現,猜想一下你和這個人怎樣運動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3、明確地球儀轉動的方向:由西向東2.模擬晝夜變化1、在地球儀上某一個國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東轉動地球儀;(地球儀與投影的距離不能

4、太近,要讓投影儀射出的光“包圍”地球;)3、緩慢轉動地球儀,邊轉動邊觀測;3.實驗總結根據觀測現象分析晝夜交替的原因。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對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轉動,晝夜現象就會交替出現。實驗序號:4實驗內容:觀察月相盒中月相變化 (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題:4、看月亮實驗器材:月相盒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介紹月相盒1.小電筒代表太陽;2.盒中間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圍的小孔代表

5、一個月中在不同時候看月相;2.觀察月相盒中月相變化1.學生連續觀察月相盒中月相變化,注意時間變化;2.邊觀察邊記錄觀察結果;3.觀察總結展示學生觀察結果,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一個月中月相變化。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一個月中月相變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殘月下弦月蛾眉月 。實驗序號:5實驗內容:光的直線傳播 (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課題:1、光的行進 實驗器材: 實驗一:小孔板(鉆有小孔的紙板或木板)、手電筒實驗二:長方形紙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張半透明的紙、鋁箔紙(也可不用)、膠水、釘子(大頭針)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6、 作   要   點1.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線1.預測:光在空氣中是沿什么路線傳播的?2.提供實驗器材:3張小孔板、手電筒(手電筒不可用激光筆代替)3.設計實驗方案:用手電筒橫向照射小孔,從第三個小孔看手電筒的光來判斷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線。4.學生分組實驗(實驗在較暗的光線下效果較好)5.交流實驗現象,小結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線。2.做一個小孔成像的模擬實驗1.介紹制作材料:長方形紙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張半透明的紙、鋁箔紙、膠水、釘子(大頭針)。2、演示并指導制作方法:在紙盒底部割出一個小窗;在紙盒的另一頭用透明紙蒙??;用鋁箔紙把小窗蓋上,并用釘子(

7、大頭針)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鉆一個孔;3.學生分組制作。4.指導學生觀察:將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戶,前后移動紙盒,直至能在紙上看到清晰的影像為止。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3.實驗總結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線。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實驗序號:6實驗內容:研究鏡子成像的特點(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2、照鏡子實驗器材:平面鏡、記錄紙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提供實驗材料提供實驗器材及輔助材料:平面鏡(每位同學一塊)、輔助材料橡皮、

8、畫有一顆五角星的記錄紙、印有一段文字的記錄紙。2.交流實驗方法1.討論:你準備怎樣來玩鏡子?2.交流實驗方法、教師適時重點引導;閉起一只眼睛照鏡子觀察現象;直立兩面鏡子,不斷變化鏡子之間的角度,觀察鏡中物體的變化;看著鏡子,讓筆在五角星的縫隙間“行走”;借助鏡子讀文字;3.實驗研究1.學生分組“玩”鏡子;2.學生邊“玩”鏡子邊記錄實驗現象3.實驗總結交流實驗現象,準確描述鏡子成像的特點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光路是可逆的;鏡子中的影像是與實際物體左右相反;兩塊直立鏡子間的夾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鏡子與物體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實驗序號:7實驗內容:研究不同透鏡的特

9、點和作用(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3、研究透鏡實驗器材: 凸透鏡、凹透鏡、白紙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觀察不同透鏡的特點1.提供兩種不同的透鏡。2.觀察、比較兩種不同透鏡的特點。2.研究不同透鏡的作用1.用不同透鏡觀察物體,然后比較觀察現象;2、讓陽光穿過不同透鏡,盡量讓鏡面與光線垂直,調節鏡片與地面的距離,然后比較觀察現象;3、觀察兩種不同透鏡的成像特點:把透鏡對著窗戶,調節透鏡和白紙的距離,仔細觀察白紙上所看到的現象;3.實驗總結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準確描述透鏡產生不同現象

10、的原因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凸透鏡有放大物體、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鏡有縮小縮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線經過透鏡時會發生偏折。 實驗序號:8 實驗內容:研究太陽光是由七種單色光組成的。(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課題:4、七色光 實驗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鏡、手電筒、水槽、白張(或三棱鏡)合成彩色光白色圓紙片、鐵釘、彩筆濾光實驗手電筒、紅黃藍三色玻璃紙 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巧造彩虹1.提供實驗器材:平面鏡、手電筒、水槽、白張。2.教師邊演示邊指導實驗

11、方法:將平面鏡傾斜著放入水槽,并設法將鏡子固定;打開手電筒,讓光線照在水下部分的鏡面上;將白紙在手電筒的上方舉起來,移動手電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為止。3.學生分組實驗,邊實驗邊記錄。4.交流實驗現象。(此實驗也可直接用三棱鏡代替,更具可操作性。1、在室外陽光下平穩放置三棱鏡;2、輕輕轉動三棱鏡,使光線投射到室內或暗處的走廊墻壁上;3、觀察光的顏色。)2.合成彩色光實驗1.指導學生在圓紙片上用水彩筆畫出等份的七種顏色。2.將鐵釘插入圓紙片中心,制成一個陀螺。3.轉動陀螺,學生觀察記錄。3.濾光實驗1. 演示:將紅顏色的玻璃紙罩在手電筒上,然后罩在白紙上,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2.將黃色、藍色的玻

12、璃紙分別罩在手電筒上,打開手電筒。3.讓光投射在白紙上,仔細觀察實驗現象。3.實驗總結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認識太陽光是由七種單色光組成的。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太陽光是由七種單色光組成的。實驗序號:10實驗內容:判別導體和絕緣體(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2、導體和絕緣體實驗器材:電池、電池盒、開關、小電珠、燈座、導線若干、檢測物體(剪刀、鉛筆、回形針、橡皮、塑料圓珠筆等)、檢測液體(自然水、純凈水、鹽水)實驗類型:演示實驗、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制作檢測電路1.把電池裝入電池

13、盒。2.把小電珠裝入燈座,注意裝小電珠時不要太用力。3.用導線把電池盒、小燈座、開關連接起來,并留出檢測線,注意所用導線兩頭的絕緣層一定要事先剝去。4.檢測電路的通電情況。2.檢測物品的導電性能1.預測:哪些物體能導電?2.用檢測電路分別檢測物品的導電性能:將檢測物品分別接入檢測電路,通過小電珠的亮與滅來判斷物品的導電性能。3.學生邊實驗邊記錄。4.交流實驗結果。3.檢測液體的導電性能1.預測:哪些液體能導電?2.用檢測電路分別檢測液體的導電性能:將檢測電路留出的兩根檢測線都放入液體中,通過小電珠的亮與滅來判斷液體的導電性能。3.學生邊實驗邊記錄。4.交流實驗結果。4、檢測人體的導電性1.介紹

14、驗電球。2.用驗電球檢測人體的導電性:用兩只手分別接觸驗電球的兩個觸點來判斷人體的導電性能。3.實驗總結根據實驗結果,準確認識導體和絕緣體。4.整理器材將實驗材料整理好。實驗結論: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如回形針、鐵釘、鹽水、人體等;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如橡皮、木頭、純凈水等。 實驗序號:12實驗內容:探究磁鐵的性質(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4、研究磁鐵實驗器材:條形磁鐵、大頭針、水槽、泡沫片、細線、環行磁鐵、塑料棒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提出實驗內容提供實驗材料,利用

15、材料探究磁鐵的性質。2.探究磁鐵的性質1.交流實驗方法:磁性的傳遞:把大頭針的一頭靠近磁鐵吸住,用另一頭靠近另一個大頭針,依次操作,看看磁鐵能連續吸起幾個大頭針。磁鐵能指示方向:方法一:懸掛法。用線系在條形磁鐵的中間,注意線不能太粗,細棉線較好,然后把磁鐵吊起來,使磁鐵盡量呈水平狀態,最后輕輕轉動磁鐵,觀察磁鐵靜止時兩端的指向;方法二:水浮法。將條形磁鐵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將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輕輕轉泡沫板,觀察靜止時磁鐵兩端的指向;磁鐵兩極的相互作用:將兩塊環行磁鐵套入塑料棒實驗,分別觀察兩塊環行磁鐵的同極和已極相互靠近時發生的現象;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較:先在條形磁

16、鐵上取5個點,然后在點上一個接一個掛大頭針,然后通過比較大頭針的個數來判斷磁力的大?。▽嶒炛械臈l形磁鐵用大的效果較明顯);2.學生分組實驗,邊實驗邊用文字或圖示記錄實驗結果。3.實驗總結交流觀察結果,認識磁鐵的性質,分享探究的快樂。4.整理器材將實驗材料整理好。實驗結論:磁鐵的性質有:磁鐵的磁性可以傳遞;磁鐵兩端的磁性最強,叫磁極。指北的一端是北極,指南的一端是南極;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實驗序號:13實驗內容: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2、電磁鐵實驗器材:電池2節、粗細不同的導線2根、粗細不同的鐵釘2根、回形針一盒、培養皿

17、(可用小盒子代替)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明確研究的問題1.電磁鐵磁力大小可能跟電池節數有關;2.電磁鐵磁力大小可能跟鐵釘粗細有關;3.電磁鐵磁力大小可能跟導線粗細有關;4.電磁鐵磁力大小可能跟繞線圈數有關;2.設計對比實驗1.選擇一個研究因素(以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可能跟電池節數有關為例),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法。2.邊交流實驗方法邊演示:保持不變的因素:鐵釘一樣、導線一樣、線圈圈數一樣、改變的因素:電池的節數3.選擇其它因素設計實驗方法,交流指點。3.對比實驗1.建議每個小組選擇一

18、個因素研究;2.建議每個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間數(或平均數),這樣的數據更有說服力。3.邊實驗邊記錄數據。4.實驗總結匯總實驗數據,發現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5.整理器材將實驗材料整理好。實驗結論: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大小、線圈圈數有關。電磁鐵也有南北極。 實驗序號:14實驗內容:測量1分鐘的呼吸和心跳次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1、測量呼吸和心跳實驗器材:聽診器、秒表實驗類型:演示實驗、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測量安靜狀態下1分鐘的呼吸和心跳1.教師演示聽診器測量心跳,重點示范確

19、定心臟的位置很重要(心臟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2.指導秒表的正確使用。3.學生分組用聽診器、秒表測量安靜狀態下自己1分鐘的心跳,建議同學之間相互測定較好。4.提醒測量呼吸次數的注意點:吸一口氣呼一口氣算一次呼吸。5.學生分組測量安靜狀態下自己1分鐘的呼吸。6.邊測量邊在記錄表中記錄數據。2.測量運動結束后1分鐘的呼吸和心跳1. 運動2分鐘即可。2.2分鐘運動結束后立即測量1分鐘心跳和呼吸。3.學生分組測量,邊測量邊在記錄表中記錄數據。3.實驗總結匯總實驗數據,發現靜止狀態與運動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4.整理器材將實驗材料整理好。實驗結論:一般情況下,學生每分鐘的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

20、左右;運動會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實驗序號:15實驗一:肺的氣體交換實驗內容:用澄清石灰水比較人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肺和呼吸實驗器材:澄清石灰水1瓶、保鮮袋2個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收集空氣和呼出的氣體1.用兩個保鮮袋分別收集空氣和呼出的氣體,在收集呼出的氣體時,將保鮮袋對準嘴巴多次呼氣即可,另外,注意兩個保鮮袋中搜集的氣體要差不多。2、收集空氣、收集呼出氣體的兩個保鮮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則觀察的實驗現象會有偏差。2.比較實驗1.將澄清

21、的石灰水分別倒入兩個保險袋中實驗比較,在實驗中要注意,兩個保鮮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過多,而且倒入兩個保鮮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當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鮮袋以后及時將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來。2.如果沒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學試劑藥店購買氫氧化鈣溶液。3.搖晃保鮮袋后,觀察比較。4.邊實驗邊記錄實驗發現。3.實驗總結交流實驗結果,比較人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的不同。3.整理器材將實驗保鮮袋放進垃圾袋,其余實驗材料整理好。實驗結論: 呼吸時,我們吸進富有氧氣的空氣,呼出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實驗二:測肺活量(第四單元)課題:2、肺和呼吸實驗器材: 塑料瓶(大飲料瓶)、100ml燒杯、白紙條、記號

22、筆、膠水、水槽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制作肺活量測量器。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貼上白紙條;2.用100ml的燒杯裝滿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記號筆沿水面標上100ml的記號,依次進行,標到1000ml即可。2.測肺活量1.測量前,一定要先將塑料中裝滿水,并蓋上蓋子;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沒在水的下方;3.在水中旋開蓋子,將直角彎頭管的一頭伸進塑料瓶;4、吸足一口氣,盡最大力氣向水中吹氣;5、讀出自己的肺活量,讀的時候是讀出瓶中空的體積,不是讀出瓶中水的體積;4.在第二個同學測之前,也一定要將瓶中的水裝滿。3.實驗總結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據數據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響因素。3.整理器材將實驗材料整理好。實驗結論: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實驗序號:15實驗內容:研究心臟的跳動和血液循環(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3、心臟和血液循環實驗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體血液循環圖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操   作   要   點1.模擬心臟跳動1.在水中反復擠壓和放松塑料瓶,仔細觀察現象,實驗時水槽中的水要適量。2.在水中擠壓塑料瓶的活動可以利用輸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