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一 網線的制作1. 目的要求掌握雙絞線(直連線、交叉線)的制作方法。2. 實驗內容制作雙絞線網線3. 網線制作實驗步驟 雙絞線網線的制作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雙絞線的4對8芯網線按一定規則插入到水晶頭中,所以這類網線的制作所需材料僅需雙絞線和水晶頭;所需工具也較簡單,通常僅需一把專用壓線鉗即可,這在上一篇已作詳細介紹,在此就不再贅述了。雙絞線網線的制作其實就是網線水晶頭的制作。這類網線制作的難點就是不同用途的網線跳線規則不一樣,下面先來看最基本的直通五類線(不用跳線)的制作方法,其它類型網線的制作方法類似,不同的只是跳線方法不一樣而已。直通RJ-45接頭的制作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下面以Step
2、-By-Step方式一步步向大家介紹這類網線的制作方法,后面的章節及內容也盡量按這一方式進行。第1步:用雙絞線網線鉗(當然也可以用其它剪線工具)把五類雙絞線的一端剪齊(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線長度要求的網線),然后把剪齊的一端插入到網線鉗用于剝線的缺口中,注意網線不能彎,直插進去,直到頂住網線鉗后面的擋位,稍微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一圈(無需擔心會損壞網線里面芯線的包皮,因為剝線的兩刀片之間留有一定距離,這距離通常就是里面4對芯線的直徑),讓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拔下膠皮。如圖1所示。當然也可使用專門的剝線工具來剝皮線。【小提示】網線鉗擋位離剝線刀口長度通常恰好為水晶頭長度,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剝線過
3、長或過短。剝線過長一則不美觀,另一方面因網線不能被水晶頭卡住,容易松動;剝線過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頭底部,造成水晶頭插針不能與網線芯線完好接觸,當然也不能制作成功了。圖1第2步:剝除外包皮后即可見到雙絞線網線的4對8條芯線,并且可以看到每對的顏色都不同。每對纏繞的兩根芯線是由一種染有相應顏色的芯線加上一條只染有少許相應顏色的白色相間芯線組成。四條全色芯線的顏色為:棕色、橙色、綠色、藍色。 先把4對芯線一字并排排列,然后再把每對芯線分開(此時注意不跨線排列,也就是說每對芯線都相鄰排列),并按統一的排列順序(如左邊統一為主顏色芯線,右邊統一為相應顏色的花白芯線)排列。注意每條芯
4、線都要拉直,并且要相互分開并列排列,不能重疊。然后用網線鉗垂直于芯線排列方向剪齊(不要剪太長,只需剪齊即可),如圖2所示。自左至右編號的順序我們定為“1.2.3.4.5.6.7.8”。圖2第3步:左手水平握住水晶頭(塑料扣的一面朝下,開口朝右),然后把剪齊、并列排列的8條芯線對準水晶頭開口并排插入水晶頭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條芯線都插到水晶頭的底部,不能彎曲(因為水晶頭是透明的,所以可以從水晶頭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條芯線所插入的位置)。第4步:確認所有芯線都插到水晶頭底部后,即可將插入網線的水晶頭直接放入網線鉗壓線缺口中,如圖3所示。因缺口結構與水晶頭結構一樣,一定要正確放入才能使后面壓下
5、網線鉗手柄時所壓位置正確。水晶頭放好后即可壓下網線鉗手柄,一定要使勁,使水晶頭的插針都能插入到網線芯線之中,與之接觸良好。然后再用手輕輕拉一下網線與水晶頭,看是否壓緊,最好多壓一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所壓位置一定要正確。圖3至此,這個RJ-45頭就壓接好了。按照相同的方法制作雙絞線的另一端水晶頭,要注意的是芯線排列順序一定要與另一端的順序完全一樣,這樣整條網線的制作就算完成了。兩端都做好水晶頭后即可用網線測試儀進行測試,如果測試儀上8個指示燈都依次為綠色閃過,證明網線制作成功。如果出現任何一個燈為紅燈或黃燈,都證明存在斷路或者接觸不良現象,此時最好先對兩端水晶頭再用網線鉗壓一次,再測,如果故障依
6、舊,再檢查一下兩端芯線的排列順序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隨剪掉一端重新按另一端芯線排列順序制做水晶頭。如果芯線順序一樣,但測試儀在重奪后仍顯示紅色燈或黃色燈,則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對應芯線接觸不好。此時沒辦法了,只好先剪掉一端按另一端芯線順序重做一個水晶頭了,再測,如果故障消失,則不必重做另一端水晶頭,否則還得把原來的另一端水晶頭也剪掉重做。直到測試全為綠色指示燈閃過為止。如圖4所示的是一條兩端都制作好水晶頭的網線,當然這是一條由專業公司用機器制作的雙絞線網線。圖4網線的跳線規則以上我們所介紹的是最簡單的直通網線制作方法,這類網線通常只用于從集線器(交換機)、墻上信息模塊到工作站的連接,并且并不是一
7、種最理想的制作方法。主要原因是這種網線制作沒有考慮到相互芯線之間串擾,在高速網絡(如100Mbps以上網絡)中影響更大。為此IEEE標準委員會制定了幾種特定用途的跳線方法,下面分別介紹。雙絞線在網絡中的接線標準有以下幾種:(1)一一對應接法。即雙絞線的兩端芯線要一一對應,即如果一端的第1腳為綠色,另一端的第1腳也必須為綠色的芯線,這樣做出來的雙絞線通常稱之為“直連線”。但要注意的是4個芯線對通常不分開,即芯線對的兩條芯線通常為相鄰排列。這種網線一般是用在集線器或交換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2)13、26交叉接法。雖然雙絞線有4對8條芯線,但實際上在網絡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條,即水晶頭的第1、第2
8、和第3、第6腳,它們分別起著收、發信號的作用。這種交叉網線的芯線排列規則是:網線一端的第1腳連另一端的第3腳,網線一端的第2腳連另一頭的第6腳,其他腳一一對應即可。這種排列做出來的通常稱之為“交叉線”,水晶頭的針腳排編號規則如圖5所示。圖5例如,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這種網線一般用在集線器(交換機)的級連、服
9、務器與集線器(交換機)的連接、對等網計算機的直接連接等情況下。(3)100M接法。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網線制作規則。所謂100M接法,是指它能滿足100M帶寬的通訊速率。它的接法雖然也是一一對應,但每一腳的顏色是固定的,具體是:第1腳?橙白、第2腳?橙色、第3腳?綠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綠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從中可以看出,網線的4對芯線并不全都是相鄰排列,第3腳、第4腳、第5腳和第6腳包括2對芯線,但是順序已錯亂。其實這種跳線規則與下面將要介紹的信息模塊端接方式B是完全一樣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按信息模塊端接方式A來重新排列芯線順序,那就是:第1腳?綠白、第2腳?綠色、第
10、3腳?橙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橙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只不過所選方式要與下面所介紹的信息模塊端接方式一致,否則所做的網線很可能就不通了。這種接線方法也是應用于集線器(交換機)與工作站計算機之間的連接,也就是“直連線”所應用的范圍。信息模塊的跳線規則上面介紹了雙絞線網線的跳線規則,因為在企業網絡中通常不是直接拿網線的水晶頭插到集線器或交換機上,而是先把來自集線器或交換機的網線與信息模塊連在一起埋在墻上,所以這就涉及到信息模塊芯線排列順序問題,也即跳線規則。交換機或集線器到網絡模塊之間的網線接線方法是按市線EIATIA 568標準進行,但因其有A、 B兩種端接方式(IB
11、M公司的產品通常用端接方式A,AATT公司的產品通常用端接方式B,端接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下述的T568A模塊和T568B模塊的內部固定聯線方式)。兩種端接方式所對應的接線順序如下表1所示: 雖然從集線器或交換機到工作站的網線可以是不經任何跳線的直連線,但為了保證網絡的高性能,最好同一網絡采取同一種端接方式,包括信息模塊和網線水晶頭。水晶頭和信息模塊各引腳的對應順序如圖6的左、右圖所示。因為在信息模塊各線槽中都有相應的顏色標注,只需要選擇相應的端接方式,然后按模塊上的顏色標注把相應的芯線卡入相應的線槽中即可,不必去記表1所示的顏色順序。圖6【說明】圖7中的1、2、3、4、5、6、7、8順序不是隨便
12、定的,它是在把水晶頭有金屬彈片的一面向上,塑料扣片向下,插入RJ-45座的一頭向外,從左到右依次為1、2、3、4、5、6、7、8腳。而信息模塊的引腳順序如圖6右圖有明確的標注,在此就不再另敘了。信息模塊的制作了解了以上信息模塊的跳線規則后,我們就可以利用在上一篇所介紹的材料和打線工具制作信息模塊了。具體的制作步驟如下:第1步:用剝線工具在離雙絞線一端130mm長度左右把雙絞線的外包皮剝去。如圖7所示。圖7第2步:如果有信息模塊打線保護裝置,則可將信息模塊嵌入在保護裝置上,如圖8所示。圖8第3步:把剝開的4對雙絞線芯線分開,但為了便于區分,此時最好不要拆開各芯線線對,只是在卡相應芯線時才拆開。按
13、照信息模塊上所指示的芯線顏色線序,兩手平拉上一小段對應的芯線,稍稍用力將導線一一置入相應的線槽內,如圖9所示。圖9 第4步:全部芯線都嵌入好后即可用打線鉗再一根根把芯線進一步壓入線槽中(也可在第3步操作中完成一根即用打線鉗壓入一根,但效率低些),確保接觸良好,如圖10所示。然后剪掉模塊外多余的線。 圖10【小提示】通常情況下,信息模塊上會同時標記有TIA 568-A和TIA 568-B兩種芯線顏色線序,應當根據布線設計時的規定,與其他連接和設備采用相同的線序。4、 實驗小結實驗二 交換機基本配置及虛擬局域網VLAN【實驗類型】驗證性實驗【實驗目的與任務】1、掌握交換機命令行各種操作模式的區別,
14、以及模式之間的切換。2、理解Port Vlan的配置。3、理解跨交換機之間VLAN的特點。【預習要求】預習交換機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式。【技術原理】1、換機的管理方式基本分為兩種:帶內管理和帶外管理。通過交換機的Console口管理交換機屬于帶外管理,不占用交換機的網絡接口,其特點是需要使用配置線纜,近距離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換機時必須利用Console端口進行配置。交換機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戶模式、特權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幾種。用戶模式 進入交換機后得到的第一個操作模式,該模式下可以簡單查看交換機的軟、硬件版本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測試。用戶模式提示符為switch特權模式 由用
15、戶模式進入的下一級模式,該模式下可以對交換機的配置文件進行管理,查看交換機的配置信息,進行網絡的測試和調試等。特權模式提示符為switch#全局配置模式 屬于特權模式的下一級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換機的全局性參數(如主機名、登錄信息等)。在該模式下可以進入下一級的配置模式,對交換機具體的功能進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為switch(config)#端口模式 屬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級模式,該模式下可以對交換機的端口進行參數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為switch(config-if)#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級操作模式。End命令是指用戶從特權模式以下級別直接返回到特權模式。交換機命令行支持獲取幫助信息、
16、命令的簡寫、命令的自動補齊(按Tab鍵)、快捷鍵功能。2、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局域網)是指在一個物理網段內,進行邏輯的劃分,劃分成若干個虛擬局域網。VLAN最大的特性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進行靈活的劃分。VLAN具備了一個物理網段所具備的特性。相同VLAN內的主機可以互相直接訪問,不同VLAN間的主機之間互相訪問必須經由路由設備進行轉發。廣播數據包只可以在本VLAN內進行傳播,不能傳輸到其他VLAN中。Port Vlan是實現VLAN的方式之一,Port Vlan是利用交換機的端口進行VLAN的劃分,一個端口只能屬于一個VLAN。3、Tag
17、Vlan是基于交換機端口的另外一種類型,主要用于實現跨交換機的相同VLAN內主機之間可以直接訪問,同時對于不同VLAN的主機進行隔離。Tag Vlan遵循了IEEE802.1q協議的標準。在利用配置了Tag vlan的接口進行數據傳輸時,需要在數據幀內添加4個字節的802.1q標簽信息,用于標識該數據幀屬于哪個VLAN,以便于對端交換機接收到數據幀后進行準確的過濾。【實驗設備】S2126G(兩臺)、主機(3臺)、直連線(4條)【實驗步驟】一、熟悉交換機的命令行操作模式1、交換機命令行操作模式的進入Switchenable !進入特權模式(注:我們機房進入使用Switchenable 14,密碼
18、是:student)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nernet 0/5 !進入交換機F0/5的接口模式Switch(config-if)#exit !退回到上一級操作模式Switch(config-if)#end!直接退回到特權模式2、交換機命令行基本功能:Switch ? !顯示當前模式下所有可執行的命令Switch# co? !顯示當前模式下所有以CO開頭的命令Switch# copy ? !顯示copy命令后可執行的參數Switch# hostname S1 !配置交換機的名字為S1S
19、witch# show version!查看交換機的版本信息Switch(config-if)# 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為10M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 !開啟該端口,使其轉發數據Switch# 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6 !查看以太網端口0/6的端口信息Switch # show mac-address-table !查看交換機的MAC地址表二、交換機VLAN的劃分假設此交換機是寬帶小區城域網中的1臺樓道交換機,住戶PC1和PC2連接在此交換機的不同端口上。現要實現各家各戶的端口隔離,此時就需要給交換機劃分不同
20、的VLAN。1、設計實驗拓撲結構圖 1實驗時,按照拓撲圖進行網絡的連接,注意主機和交換機連接的端口,端口可以自己選定,不一定是 F0/5 與 F0/15 端口。另外,VLAN的編號與名字也可以自己選定。2、顯示交換機上的VLAN配置,并對在同一網段兩臺PC進行連通測試(使用Ping命令)。想一想:此時兩臺PC之間能Ping通嗎?為什么?S2126_S1#show vlan !顯示交換機已有的VLAN配置3、創建VLAN,并顯示交換機上的VLAN配置 。(VLAN的編號與名字可自己選定)S2126_S1#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S2126_S1(config)#v
21、lan 10 !創建VLAN,編號為10S2126_S1(config-vlan)#name test10 !配置編號為10的VLAN名字為test10S2126_S1(config-vlan)#exitS2126_S1(config)#vlan 20 !創建VLAN,編號為20S2126_S1(config-vlan)#name test20 !配置編號為20的VLAN名字為test20S2126_S1(config-vlan)#endS2126_S1#show vlan4、將接口分配到VLAN,顯示交換機上的VLAN配置,并進行兩臺電腦的連通測試 。S2126_S1#configure t
22、erminalS2126_S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進入以太網端口F0/5S2126_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把端口分配到Vlan10S2126_S1(config-if)#exitS2126_S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5S2126_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2126_S1(config-if)#exitS2126_S1(config)#exitS2126_S1#show vlan想一
23、想:此時兩臺PC之間能Ping通嗎?為什么?三、跨交換機實現相同VLAN的互通假設某企業有兩個主要部門:銷售部和技術部,其中銷售部門的個人計算機系統分散連接,他們之間需要相互進行通信,但為了數據安全起見,銷售部和技術部需要進行相互隔離,現要在交換機上做適當配置來實現這一目標。1、設計實驗拓撲結構圖 2實驗時,按照拓撲圖進行網絡的連接,注意主機和交換機連接的端口,端口可以自己選定,不一定是 F0/5 與 F0/15 端口。另外,VLAN的編號與名字也可以自己選定。2、在交換機switchA上創建Vlan10,并將F0/5端口劃分到VLAN10.SwitchA#configure terminal
24、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switchA(config)# vlan 10 !創建VLAN 10switchA(config-vlan)#name sales !對VLAN 10命名為salesswitchA(config-vlan)#exit !退出VLAN配置模式,返回到全局配置模式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進入端口配置模式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將F0/5端口劃分到VLAN10中驗證測試:驗證已創建了vlan 10,并將0/5端口劃分到vlan 10中。switch
25、A#show vlan id 10 !查看某一個VLAN的信息3、在交換機switchA上創建vlan20,并將0/15端口劃分到vlan 20中.switchA(config)#vlan 20switchA(config-vlan)#name technicalswitchA(config-vlan)#exitswitchA(config)#interfce fastethernet 0/15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驗證測試:驗證已創建了vlan 20并將0/15端口已劃分到vlan 20中.SwitchA#show vlan
26、id 204、把交換機switchA與交換機switchB相連的端口定義為tag vlan模式.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將F0/24端口設置為tag Vlan模式驗證測試:驗證fastethernet 0/24端口已被設置為tag vlan模式.switchA# 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switchport5、在交換機switchB上創建vlan 10,并將0/5端口劃分到vlan 10中.switchB#c
27、onfigure terminalswitchB(config)#vlan 10switchB(config-vlan)#name salesswitchB(config-vlan)#exitswitchB(config)#interface fasternet 0/5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驗證測試:驗證已在switchB上創建vlan10,并將0/5端口已劃分到vlan 10中.switchB#show vlan id 106、把交換機switchB與交換機switchA相連的端口(假定為端口0/24)定義為tag vlan模
28、式.switch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7、驗證PC1與PC3能互相通信,但PC2與PC3不能互通(使用ping命令).【注意事項】1、命令行操作進行自動補齊或命令簡寫時,要求所簡寫的字母必須能夠唯一區別該命令。如switch# conf可以代表configure,但switch#co無法代表configure,因為co開頭的命令有兩個copy和configure,設備無法區別。2、注意區別每個操作模式下可執行的命令種類。交換機不可以跨模式執行命令。3、交換機所有的
29、端口在默認情況下屬于ACCESS端口,可直接將端口加入某一VLAN。利用switchport mode access/trunk命令可以更改端口的VLAN模式。4、VLAN1屬于系統的默認VLAN,不可以被刪除5、刪除某個VLAN,使用no命令。例如:switch(config)#no vlan 106、刪除當前某個VLAN時,注意先將屬于該VLAN的端口加入別的VLAN,再刪除VLAN。7、兩臺交換機之間相連的端口應該設置為tag vlan模式。8、Trunk接口在默認情況下支持所有VLAN的傳輸【實驗報告要求】1、 實驗報告必須寫清實驗的類型、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與設備、實驗步驟2
30、、 記錄下實驗過程中的數據實驗小結 實驗三 配置靜態路由器一、實驗介紹:1、實驗名稱:靜態路由的配置2、實驗目的:理解路由器的跳轉及配置技術3、實驗設備:R621(1臺)、R2600(1臺)4、實驗時間:30分鐘二、實驗拓撲:DTEDCEF0:172.16.3.1F0:172.16.1.1S2:172.16.2.1Router BS0:172.16.2.2PC2Router APC1IP:172.16.3.2/24GW:172.16.3.1IP:172.16.1.2/24GW:172.16.1.1三、實驗步驟1、在PC1和Router A的基本配置A、將PC1的IP:172.16.1.2 網關
31、:172.16.1.1在計算機1的“本地連接”“TCP/IP”協議設置IP地址;驗證:c:ipconfigB、指定Router A的fa 0 和wan 0口的IP地址enable !進入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特權模式(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進入以太網fa 0配置模式(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定義DCE的fa 0口IP地址(config-if)# no shutdown !開啟端口(config-if)# exit !退出以太網口模式,返回到
32、特權模式(config)# interface Serial 2 !進入廣域網口WAN0配置模式(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 !定義DCE的WAN0口IP地址(config-if)# no shutdown !開啟端口驗證:# show running-config 或 #show interface serial 22、在PC2和Router B的基本配置A、將PC2的IP:172.16.3.2 網關:172.16.3.1在計算機2的“本地連接”“TCP/IP”協議設置IP地址;驗證:c:ipconfigB、指定Router
33、 B的fa 0 和wan 0口的IP地址enable !進入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特權模式(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進入以太網fa 0配置模式(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3.1 255.255.255.0 !定義DTE的fa 0口IP地址(config-if)# no shutdown !開啟端口(config-if)# exit !退出以太網口模式,返回到特權模式(config)# interface Serial 0 !進入廣域網口WAN0配置模式(config-if)# ip
34、 address 172.16.2.2 255.255.255.0 !定義DTE的WAN0口IP地址(config-if)# no shutdown !開啟端口驗證:# show running-config#show interface serial 03、配置靜態路由表(重點)A、在Router A上配置靜態路由表enable !進入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特權模式(config)# 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72.16.2.2 !配置A靜態路由表 命令動詞 目的地址(網段) 下一跳(IP地址)驗證:#show i
35、p routeB、在Router B上配置靜態路由表enable !進入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特權模式(config)# 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72.16.2.1 !配置B靜態路由表驗證:#show ip route4、測試網絡的互連互通性A、在PC1上C: ping 172.16.1.1C: ping 172.16.2.1C: ping 172.16.2.2C: ping 172.16.3.1C: ping 172.16.3.2B、在PC2上C: ping 172.16.3.1C: ping 172.16.2.
36、2C: ping 172.16.2.1C: ping 172.16.1.1C: ping 172.16.1.2備注:1、刪除靜態路由表enable !進入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特權模式(config)# no 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72.16.2.2 !刪除配置靜態路由表2、靜態路由表的配置方法A、Router A:目標地址是Router B的PC計算機IP網段,下一跳是Router B的WAN0的IP地址B、Router B:目標地址是Router A的PC計算機IP網段,下一跳是Router A的WAN0的I
37、P地址3、網間地址網間地址是指Router A 和Router B的Wan0口的IP地址;4、#ping 命令!:為ping 通:為ping 不通實驗小結實驗四:配置動態路由器(RIP ROUTER)一、實驗介紹:1、實驗名稱:動態路由的配置2、實驗目的:理解動態路由器配置技術3、實驗設備:R621(1臺)、R2600(1臺)4、實驗時間:30分鐘二、實驗拓撲:DTEDCES2:172.16.2.1/30F0:192.168.3.1F0:192.168.1.1Router BR621Router AR2600S0:172.16.2.2/30PC3PC1IP:192.168.3.2/24GW:1
38、92.168.3.1IP:192.168.1.2/24GW:192.168.1.1三、實驗步驟二、配置動態路由器(RIP):版本21、在PC1和Router A的基本配置A、將PC1的IP:192.168.1.2 網關:192.168.1.1在計算機1的“本地連接”“TCP/IP”協議設置IP地址;驗證:c:ipconfigB、指定Router A的fa 0 和wan 0口的IP地址enable !進入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特權模式(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進入以太網fa 0配置模式(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定義DCE的fa 0口IP地址(config-if)# no shutdown !開啟端口(config-if)# exit !退出以太網口模式,返回到特權模式(config)# interface Serial 2 !進入廣域網口WAN0配置模式(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252 !定義DCE的WAN0口IP地址(config-if)# clock rate 64000 !配置Router1的時鐘頻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便攜氣象站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基礎防潮施工方案
- 地道泵站施工方案
-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參考)
- 單簧管波爾卡(教案)-2023-2024學年人音版(2012)音樂二年級下冊
- 吊籃拆卸施工方案
- 室內劃線施工方案
- 樂山2024年四川樂山犍為縣赴西南大學考核招聘教師1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繼續教育公需科目(AI工具學習與運用)考試試題(滿分版含答案)
- Unit 4 Time to celebrate Starting out英文版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2024-2025學年湖南省長沙市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
- 西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期中測試題(1-4單元)(2)(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鍍鋅鋼板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大模型備案-落實算法安全主體責任基本情況
- 2025《四川省建設工程施工總包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九年級中考零模數學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施工入場考試題及答案
- 2021年四川省瀘州市中考理綜物理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上半年江蘇省連云港東海縣事業單位招聘23人歷年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超市安全用電培訓
- 電氣火災警示教育培訓考試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