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5篇】(精選)_第1頁
--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5篇】(精選)_第2頁
--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5篇】(精選)_第3頁
--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5篇】(精選)_第4頁
--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5篇】(精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5篇】高中歷史需要背誦的知識點有很多,掌握好高中歷史的知識點對于大家進行整個高中歷史學習非常有幫助。下面就是松鼠給大家帶來的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原始社會(二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世紀)、過渡時期(皇帝堯舜禹時期大約400500年前)·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76年)·封建社會(戰國時期公元前7年鴉片戰爭184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49年)·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9156年)·社會主義社會(156年今天)一、奴隸社會的發展史:夏(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建

2、立)(前1世紀前16世紀)商(奴隸制社會的發展時期)(前6世紀前1世紀)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前1世紀前8世紀即公元前7年)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時期)(前770年前7年)(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前75年前21年二、封建社會的歷史沿革: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前21年公元20年魏取代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大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公元20年魏國建立589年隋朝建立)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89年907年)五代十國時期(大時期)(907年唐滅90年北宋建立)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

3、)(96年北宋建立168年明朝建立)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2(一)漢初的黃老之學1、出現的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業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訓。2、主要內容:黃帝的學說:治身(養生);老子的學說: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特點:兼采眾家、積極無為“無為而無不為”。4、作用: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但到漢武帝時被新儒學取代。(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原因:漢武帝大一統事業的需要。背景:(經濟)經濟發展,國家富強;(思想)黃老之學不適應。2、新儒學理論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干,融合陰陽、黃老和法家思想。3

4、、新儒學內容:天人感應學說(基礎);君權神授;大一統;施政應以德為主;以刑輔德,人倫道德標準,”王道之綱”。【注】天人感應思想:一方面是將君主作為象征;一方面制約君主.、新儒學的影響:有利于君主統治和鞏固國家統一;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作用。5、新儒學的特點: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實質是思想文化專制。即宣揚君權神授,又繼承和發揮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內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學披上神學外衣。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秩序,所以成為正統思想。6、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及其影響:從此儒學在政治上統治地位。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這是漢武帝采納的根本原因)。使儒

5、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推動重視教育的文化風尚。利用王權對思想進行干預,禁錮了文化思想發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發展。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3一、時間:17、8世紀二、背景:封建專制制度成為西歐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展的嚴重障礙。自然科學的發展。三、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四、內容: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五、主要人物:(一)英國(發源地、早期代表)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利益)觀點:(1)社會契約創造君權國家;(2)人民授予君權;(3)人民絕對服從民選君權;()支持專制王權,可以干涉私有財產;(5)宗教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評論:提出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封建落后意識。

6、2、洛克修正霍布斯觀點:()國家政權不應干涉私有財產(2)主張君主立憲制,權力分屬議會、君主。(二)法國地位:啟蒙運動中心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到較高程度,封建專制制度嚴重。代表:1、伏爾泰:(1)評價天主教會,但主張信仰上帝。(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提出三權分立原則;(2)權力制約與平衡。、盧梭:(1)“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4、狄德羅百科全書派。六、影響:(一)對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影響;(二)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三)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4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1、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

7、根本原因、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3、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動蕩的兼并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竟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孟子的思想A仁政學說性善說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后利、舍生取義;歷史地位: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B他被稱為“亞圣”2、荀子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惡論C政治思想:“以禮為主,禮法并施”荀子思想的歷史地位A、被視作儒家異端B、唯物思想在中國哲學上具有深遠影響(三)墨家1、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家思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尚力、節用、節儉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

8、是手工業者的利益戰國一度成為顯學,之后不被重視(四)道家1、莊子與道家2、莊子的思想:“齊物”“逍遙”天與人“不相勝”(天命觀)(五)法家1、韓非與韓非子2、韓非的思想: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法家思想的歷史地位在當時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在后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六)兵家1、孫子兵法2、孫臏與孫臏兵法:重視戰爭規律(七)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1、儒家學說: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2、道家學說:構成了2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法家學說: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

9、革圖治的理論武器。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發達的古代農業一、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演變()刀耕火種(原始農業)(2)石器鋤耕(耒耜)(3)鐵犁牛耕:春秋出現,漢代后,鐵犁牛耕成為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二、農業的精耕細作生產工具:春秋戰國鐵犁;西漢耦犁(趙過)、耬車(播種工具);東漢耦犁推廣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轅犁(江東地區)耕作方法:春秋戰國壟作法(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法);西漢代田法魏晉南北朝耕耙耱技術(北方地區);耕耙技術(南方地區)水利工程:都江堰(戰國);漕渠、白渠、龍首渠(漢)灌溉工具:翻車(曹魏時馬鈞改制)、筒車(唐朝)、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農業的精耕細作的意義:水利工程和農業灌溉工具的運用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三、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時間:春秋戰國原因: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產力。(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特點: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