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是與非_第1頁
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是與非_第2頁
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是與非_第3頁
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是與非_第4頁
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是與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是與非王華1945一、幽門螺桿菌的發現1979年,澳大利亞病理學家沃倫,他在觀察病理切片的時發現胃黏膜有一些螺旋狀的微生物,他考慮是細菌,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別的醫生的公認。至到1981年,澳大利亞的一個年輕的醫生馬歇爾跟沃倫醫生合作,研究胃內是否有細菌,他認為,胃內是存在這種細菌的,存在于胃炎,所有的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大部分的胃潰瘍的患者中,另外還發現在有一半的胃癌病理標本中發現有這種細菌。幽門螺桿菌的發現 他在一半胃癌的患者的胃粘膜中發現了這種細菌存在。但他發現這種細菌得不到別的學者的公認,那么,他接下來的工作是做細菌培養,但多次培養都不成功,他很懊惱。有一次的是他把培養標本放到

2、了一個角落,放在一個角落里頭結果給忘了,已經超過了我們正常的細菌培養時間,用五到七天的時間,他那天突然又想起來,他在那個角落那個地方有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蓋著的還有他的標本,結果一看,發現細菌培養成功了。幽門螺桿菌的發現 現在我們知道幽門螺桿菌培養很不容易成功,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微需氧菌,所以說他是在就是氧充分的條件下不能培養,在厭氧氧的條件下也不能成功,當時的馬歇爾醫生不經意的放在那個角落里,可能無意中給創造一個微需氧的環境,那么這種細菌就培養成功了。幽門螺桿菌的發現 培養成功了, 他還是得不到大家的公認,因為這個細菌到底能不能治病、動物接種怎么做也不知道。當時的馬歇爾醫生很有獻身精神,為了證

3、實它的致病性,他把自己培養成功的這些幽門螺桿菌自己口服下去,很快他就得了一個非常嚴重的急性胃炎,這樣就證實了它的致病性。然后他投了一篇文章,在1983年柳葉刀雜志發表了一個短篇報道。又時隔一年,1984年柳葉刀雜志才發表了一個這么一篇正式的論文,由此大家都公認了有幽門螺桿菌的存在。 由于幽門螺桿菌的發現,沃倫和馬歇爾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我們醫學界一個最大的獎項,二、幽門螺桿菌的流行病學情況 幽門螺桿菌流行病學,就是它的人群感染的情況。 它的小孩感染比較低,但小孩的感染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做具體的統計。但是一般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要增加百分之一的感染率,它的感染途徑靠接觸傳染,口

4、對口傳播,糞口途徑傳播,還有口-胃的傳播。有人說口腔中也可能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另外它與環境和衛生習慣有密切的關系,另外與中國這個飲食習慣有關,幽門螺桿菌在一個家庭聚集的現象非常明顯,就是說有可能一家人都得病。我們考慮那可能跟我們國家共餐有明顯的關系。 幽門螺旋桿菌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說是成年人中最廣泛的慢性細菌性感染。總的趨勢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發展中國家約為80%,發達國家約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國的感染年齡早于發達國家20年左右,20歲-40歲感染率為45.4%-63.6%,70歲以上高達78.9%。另外,我國北方地區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區

5、。三、幽門螺桿菌與哪些疾病相關 慢性胃炎 最重要的是幽門螺桿菌跟我們所謂的上胃腸道疾病。也就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疾病相關。最明顯的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人HP感染率高的時候會超過95%。另外,HP感染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可以引起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竇炎還有很多灶性萎縮性胃炎等。有人認為,HP感染的胃炎會引起腸上皮化生,是胃腸道對HP感染的一種適應現象。 胃十二指腸潰瘍 在它引起的第二疾病就是胃十二指腸潰瘍,HP的發現應該是消化性潰瘍發病機制和病因學上的一場革命性的變化,因為在HP發現之前,我們的經典的認為就是無酸無潰瘍,那么HP發現以后,尤其是被確定為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因素以后,我們

6、的說法就是:沒有HP就沒有潰瘍的復發,幽門螺桿菌做治療根除以后,現在的消化性潰瘍發病率大大的降低了。 所以現在,我們如果有一個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的話,給他治療一定要檢測幽門螺桿菌, 在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基礎上再給加上抑制胃酸和胃黏膜保護的治療。 胃癌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當然現在我們認為,胃癌的發病,原因依然不十分明確,有很多因素可以導致胃癌,包括飲食和生活習慣等等,但是幽門螺桿菌在胃癌的發病中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還是比較公認的。流行病學研究者認為胃癌是與幽門螺桿菌高感染率有正相關的關系,就是胃癌高發區這個幽門螺桿菌感染發病也是高,而且HP的高感染與胃癌的發現都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就是人的

7、胃癌的好發部位都是胃竇。而幽門螺桿菌也是寄生在胃竇里面。所以都認為胃癌與胃癌有明確的關系。 MALT 跟胃腸道上胃腸道疾病另外一個就是叫粘膜相關性淋巴組織淋巴瘤,縮寫為MALT,這種淋巴瘤比較公認的是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系,非常早期的這種淋巴瘤局限于粘膜層的,在國外有HP根除以后淋巴瘤縮小甚至消失的一些報道。 缺鐵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在血液系統里頭目前證明兩個病跟幽門螺桿菌有關系,如果是陽性的話就需要進行治療,一個是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確定貧血找不到原因,要是有幽門螺桿菌的話就要進行治療,還一個就是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找不到其他原因的話,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獲得緩解,這也是國外首

8、先報道的。最新國外調查研究發現,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對青春前期學生的身高增長會產生不良影響。研究對象為554名7歲的在校學生。研究結果發現,在714歲這7年期間,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學生身高的增長,比沒有感染者平均減少了1.1厘米(0.32.0厘米)。尤其在受到感染的女學生中,身高增長明顯減慢,平均減少了1.6厘米。 因此,患胃炎、潰瘍病的兒童,經醫院檢查有幽門螺桿菌 感染者,應積極治療,用抗生素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免影響身高的增長。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血糖易高據美國科學日報最新報道,美國傳染病雜志刊登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科學家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體重超標的人群中,導致胃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也會

9、導致2型糖尿病危險大大增加。新研究由美國紐約大學環境醫學教授陳宇博士和醫學系主任馬丁J布萊瑟博士共同完成。結果發現,非糖尿病成人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其血糖水平會高出沒有感染該菌的人。對此,科學家表示,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抗生素能幫體重超標者預防糖尿病。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會改變兩種重要消化激素餓素和瘦素水平,降低餓素水平,提高瘦素水平,從而成為糖尿病發生的“幕后殺手”。科學家表示,這項新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糖尿病發病風險因素。四、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方法我們把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方法分為兩大類,一個就是有侵入性的,就是有創的檢測,另一個就是非侵入性的檢測,不需要對人體有創傷。有創的檢測,就是我們要通

10、過胃鏡,取些胃黏膜來進行檢測,包括快速尿素酶實驗,病理的染色及PCR檢測,甚至要做幽門螺桿菌的培養,但培養是絕大多數醫院做不了。非侵入性檢測,就是無創傷檢測,常用的是13C及14C尿素呼吸氣實驗,這個實驗原理就是用同位素標記的尿素,因為幽門螺桿菌能分解尿素,這樣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就含有同位素標記的二氧化碳,我們就檢測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這個操作方法非常簡單;另外一種無創方法是檢測糞便中的幽門螺桿菌抗原,有的醫院能做,有時候由于試劑會斷貨,不一定保證天天都能做。兩個檢測方法在效果上沒有什么差別。但是13C一點放射也沒有,14C呢,有微量放射性,但是是在安全范圍之內。只是國家要求做完14C呼氣實驗

11、標本一定要回收。五、何人該“除菌” 1,慢性胃炎癥狀重,又經過系統中西醫治療仍然無效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果幽門螺桿菌陽性,又做了病理切片,報告有活動性炎癥,即便臨床癥狀并不重,也應該根治幽門螺桿菌,因為炎癥是會發展的。 2.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十二指腸潰瘍病、胃潰瘍病; 3.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潰瘍病出血、梗阻、穿孔者; 4.幽門螺桿菌陽性胃癌患者手術以后,早期胃癌非手術治療者,都應該根治; 5.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胃癌高發地區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兒童發作性腹痛,重度營養不良,都有根治后獲得較好療效的報告。 6.Hp 陽性慢性胃炎

12、伴消化不良 7 早期胃腫瘤已行內鏡下切除或手術胃次全切除: 早期胃癌手術或內鏡下切除后5 年乃至10 年生存率很高,因此仍存在再次發生胃癌的風險,根除Hp 可顯著降低這一風險。不僅胃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異型增生) 內鏡下切除者根除Hp 對預防胃癌也是有益的。 8 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 NSAIDs) ( 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 : Hp 感染和服用NSAIDs( 包括阿司匹林) 是消化性潰瘍發病的兩個獨立危險因素。Hp 感染、服用NSAIDs 和( 或) 低劑量阿司匹林者發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增加; 在長期服用NSAIDs 和( 或) 低劑量阿司匹林前根除Hp 可降低服用這些藥物者發

13、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 19個人要求治療: 情況和獲益各異,治療前應經過醫師嚴格評估。年齡 45 歲且無報警癥狀者,支持根除Hp; 但年齡45 歲或有報警癥狀者不予支持根除Hp,需先行內鏡檢查。在治療前需向受治者解釋清楚這一處理策略潛在的風險,包括漏檢上消化道癌、掩蓋病情、藥物不良反應等。六、幽門螺桿菌感染要不要全部都治療 首先是衛生經濟學問題。我國居民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60%70%,要讓近10億民眾都使用抗生素治療,恐怕人力、物力皆有不濟。在國際上,也沒有全民治療的先例可循。 其次,已有報道,在經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的患者中,食管下段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所致的炎癥,乃至腺癌等,都有增加之勢。 其

14、三,雖然抗菌治療不難,但再感染、復發的機會很多。許多研究表明,人的牙垢中往往藏有幽門螺桿菌,而此處的細菌很難清除。即使胃中的細菌殺滅了,口腔的細菌又會順流而下。更何況,國人經常一起用餐,數人甚至數十人在一個盤子里吃飯,在一個碗中喝湯,口中的細菌自然會相互感染。 慢性淺表性胃炎癥狀原不重,也沒經過系統治療,雖然幽門螺桿菌陽性,卻并非一定要根治細菌,可以先對癥治療。近來臨床上不少專家認為,如果慢性胃炎癥狀重,又經過系統中西醫治療仍然無效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果幽門螺桿菌陽性,又做了病理切片,報告有活動性炎癥,即便臨床癥狀并不重,也應該根治幽門螺桿菌,因為炎癥是會發展的。七、幽門螺桿菌預防高鹽飲食增加幽門螺桿菌毒性 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飲食中過多攝入鹽分會使胃腸內的幽門螺桿菌毒性增加,進而導致胃潰瘍等疾病的發病率。這使高鹽飲食有害健康的觀點又多了一項證據 幽門螺旋桿菌病病是后天傳染的,這一點已是各國學者的共識。其傳播方式還不十分明確,但最可能的途徑是口對口、糞對口傳播.同其它消化道傳染病一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預防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如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飲食尤其是進食生冷食品要講究衛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