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第2講中國古建筑主要特征綜述_第1頁
建筑文化第2講中國古建筑主要特征綜述_第2頁
建筑文化第2講中國古建筑主要特征綜述_第3頁
建筑文化第2講中國古建筑主要特征綜述_第4頁
建筑文化第2講中國古建筑主要特征綜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第2講講中國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中國古建筑的主要特征【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了解中國古代建筑木構架結構體系的優勢,掌握木構建結構的主要形式及其特點,理解古構架中主要結構構件的功能作用;掌握古代單體建筑和群體組合的典型特征,掌握門窗、屋頂、天花和藻井、彩畫等建筑裝飾的主要特征。【學習要求】【學習要求】能力目標知識要點相關知識能夠簡要分析中國古代建筑的木構架結構體系、單體建筑、群體組合和裝飾藝術特征中國古代建筑的木構特征木建筑的優勢和木構架結構體系(疊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中國古代建筑的建筑特征單體建筑特征、建筑群體特征、建筑與環境的關系中國古代建筑的裝飾特征門窗、屋頂裝飾、天花和藻井、色彩、彩畫

2、等【引言】【引言】 中國古代建筑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創作出了自己獨特的建筑結構體系、形式及裝飾樣式,仿佛一首美麗的詩歌,涓涓流淌,歷久不衰。我們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種美麗傳承和發展。 這里所謂特征,是指從現存中國古代建筑實例中所概括出來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獨特之處。那么到底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體現在哪里呢?n2.1木構特征n2.2建筑特征n2.3裝飾特征本講內容2.1木構特征n2.1.1木構架的優點n2.1.2木構架結構體系2.1.1 木構架的優點木構架的優點 n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木構架承重;墻壁不承重,起圍護、分隔等作用。n木構架的適應性強,便于維修。n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

3、地震所引起的危害。 n缺點:木材耗用多;不利防火,易受到蟲蛀,很難很好得保留;難以適應更大的空間需求。 【特別提示】【特別提示】“墻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中國木構架的結構特點。2.1.2木構架結構體系木構架結構體系1、疊梁式n 亦稱枱梁式,是木構架的主要形式,使用范圍最廣。至遲在春秋時已經有了,唐代已發展成熟。用于我國北方地區以及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筑物。疊梁式構架示意圖n特點是在柱頂或柱網上的水平鋪作層上,沿房屋進深方向架數層疊架的梁,梁逐層縮短,層間墊短柱,最上層梁中間立小柱或三角撐,形成三角形屋架。各層梁上架檁,檁上架椽,構成空間骨架。 n優點是室內少柱,可獲得較大的室內空間;缺點是

4、柱梁等用材較多且施工相對復雜。2、穿斗式n在漢代畫像石中就已看到穿斗式構架房屋的形象。多用于南方地區民居和較小的建筑物。 穿斗式構架示意圖 n其特點是沿房屋的進深方向按檁數立一排柱,柱上架檁,檁上布椽,屋面荷載直接由檁傳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以穿枋橫向貫穿,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兩榀構架之間用斗枋連接。 n優點是用料較小,山墻面抗風性能好;缺點是室內空間不夠開闊,柱子較密。 3、井干式n井干式以圓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層層疊置,在轉角處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圍欄,再在左右兩側壁上立矮柱承脊檁構成房屋。 n商代墓槨中已有應用,目前所見最早的井干式房屋的形象及文獻都屬漢

5、代。n井干式結構耗用木材多,絕對尺度和門窗開設都受限制,因此僅用于少數森林地區。大木作n大木作是指木構架建筑的主要結構部分,是木建筑形體和比例尺度的決定因素。柱子枋梁椽檁n大木作由柱、梁、枋、檁、斗拱等組成,各個構件的作用如下: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構件。 梁是承受屋頂重量的主要水平構件;上一梁較下一梁短,層層相疊,構成屋架。 枋連接柱與柱的水平構件,起輔助和穩定柱梁的作用。 檁直接承受屋面荷載,并將荷載傳到梁和枋上。 椽垂直擱置在檁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載的構件。 斗拱斗拱是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筑中特有的構件。用于柱頂、額枋、屋檐或構架間,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鋪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稱斗科,通稱為斗拱。n

6、斗拱的組成與作用斗拱由方形的斗、升,矩形的拱,斜的昂組成。斗拱既有承重作用,又有裝飾作用。 【特別提示】【特別提示】斗拱在我國古代建筑中不僅在結構和裝飾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在制定建筑各部分和各種構件的大小尺寸時,都以它做度量的基本單位。n斗拱的演變早期的斗拱比較大,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別起傳遞梁的荷載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主要作為結構構件。唐、宋時期,斗拱的結構作用依然突出,同梁、枋結合為一體,成為保持木構架整體性的結構層的一部分。明、清時期,斗拱的結構功能逐漸減少,成了主要起裝飾作用的構件,變得纖細而又叢密。 太和殿檐下斗拱n斗拱的類型宋營造法式中,一組斗拱稱為

7、“一朵”,用于柱上的稱柱頭鋪作,角柱上的稱轉角鋪作,二柱之間闌額上的稱補間鋪作。清代,一組斗拱稱為“一攢”,用于柱上的稱柱頭科,角柱上的稱角科,二柱之間闌額上的稱平身科。柱頭科 平身科 角科 【知識鏈接】【知識鏈接】 柱子的構造: 1、側腳古典建筑中,柱子沿正側兩個方向微向內傾斜,而且越靠邊的柱子傾斜得越明顯,這種做法叫做側腳。宋時檐柱在前后檐向內傾斜10/1000,在山墻出向內傾斜8/1000。 2、升起即柱列自中間柱向角柱逐漸加高。每向外多一間,檐柱升高2寸。 側腳和升起都對建筑結構起了穩定的作用。2.2建筑特征n2.2.1單體建筑特征n2.2.2建筑群體特征2.2.1單體建筑特征單體建筑

8、特征 1、外形上的特征三段式構圖 單體建筑由臺基、屋身、屋頂三部分組成 。三段式構圖示意 (1)臺基n臺基在下部,由磚石砌筑,承托著整座房屋。n臺基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臺基;另一類是須彌座臺基,多用在較大和較重要的建筑物上。普通臺基 須彌座臺基 須彌座臺基 普通臺基 【知識鏈接】【知識鏈接】 臺基處輔以踏道和欄桿。 踏道是用于解決高差的交通設施,有階梯形踏步和坡道兩種形式。輦道是坡度平緩用于行車的坡道,常與踏跺組合在一起,后逐漸被雕刻上云龍水浪,成為裝飾構件。 欄桿,也稱勾闌,一般有望柱、尋杖、闌版(欄板)等做成。(2)屋身n屋身由木制柱枋作骨架,墻體作圍護結構,其間安裝門窗。n墻根據材料

9、主要分為土墻、磚石墻;根據墻壁的性質和部位可以分為檐墻、山墻,檻墻、八字墻、屏風墻、照壁、隔斷墻等。 山墻 山墻細部 單坡山墻 馬頭墻 檻墻 照壁 (3)屋頂n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筑外觀形象上最顯著的標志,被稱為中國古建筑的第五個立面。 n屋頂有廡殿、歇山、錄頂、懸山、硬山、攢尖等形式,每種形式又有單檐、重檐之分,并可組合成多種形式。 屋頂的形式 【知識連接】【知識連接】n屋面曲線有檐口曲線、屋面曲線和屋脊曲線。檐角的起翹和出翹 檐口曲線在漢代石建筑及明器中尚未呈現,唐宋時有明顯的檐口曲線,元明清又恢復成直線。屋面曲線在漢代文獻中就有“反宇向陽”的記載,唐代建筑可見平緩的屋面曲線,宋以后漸趨陡峭,

10、直至明清。屋脊曲線在漢代石建筑和明器中正脊已有升起,唐宋及元時正脊起翹比較生動,明清又恢復平直狀態。屋檐的轉角處也不是一條水平的直線,而是四角微微翹起,稱為“起翹”;檐角向外挑出,稱為“出翹”。 【知識連接】【知識連接】n舉架是中國古建筑確定屋頂曲面曲度的方法。舉架是清朝時的名稱,在宋代稱為舉折、 提棧。n舉架的做法:以步架(檁間的水平距離)為基準,為保證雨雪的排泄,規定各種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舉,飛椽為三五舉,其余各步架之間的舉高,取決于房屋的大小和檁數的多少。城樓或亭子的脊步架,其坡度需酌情增陡,可達九五舉乃至十舉以上。清式屋頂舉架做法(主要用于北方官式建筑中) 2、以間為基本單位n間是

11、木構建筑平面、空間和結構的基本單元。n間數一般為單數,并有非常嚴格等級制度。n間的名稱從中間到兩邊分別稱為明間、次間、稍間、盡間。 n空間上的間是指對應平面一間的空間構架,由柱、梁、枋、檁、椽等構件共同組成的。 建筑的“間” 2.2.2建筑群體特征建筑群體特征 1、以院落為組合單元n中國古建筑一般都是由單體建筑與圍墻、廊子等圍合成院落,若干個院落組合起來,就可形成規模較大的建筑群。 典型的三進院落的北京四合院 2、縱深布局n中國古建筑的群體組合主要是沿縱深方向布局。沿一條縱深的路線,對稱(或不對稱)的布置一連串形狀與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從而烘托出等種種不同的環境氛圍,并使主體建筑顯得格外宏

12、偉壯麗。明十三陵長陵 【特別提示】【特別提示】 當建筑群規模較大、內容復雜、功能多樣時,通常將縱軸線延伸,并橫向展開,組成三、五條軸線并列的組合群體。 最莊重嚴肅的場所,如禮制建筑,則采用縱橫軸線方向都做對稱布置。 園林建筑多采用自由靈活的不對稱布局形式。明清北京故宮 2.3 裝飾特征裝飾特征n2.3.1門窗n2.3.2屋頂裝飾n2.3.3天花和藻井n2.3.4色彩n2.3.5雕飾n中國古建筑的裝飾細部大都是對梁枋、斗拱等結構構件藝術加工而發揮其裝飾作用的。古建筑裝飾細部 n綜合運用工藝美術、繪畫、雕刻、書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具有濃厚的傳統民族風格。檐下裝飾外檐裝飾2.3.1門窗門窗1、門n在

13、中國古建筑中,門的形式主要有兩種。n版門有棋盤版門和鏡面版門兩種形式。n隔扇門是以隔扇作為門扇的門。唐代已有,宋以后廣泛使用。版門隔扇門隔心 絳環板 裙板 隔扇門裝飾【知識鏈接】【知識鏈接】n罩一種特殊的內門,在室內起分隔空間和裝飾作用。形式多樣。 不同形式的罩n古代大門分為屋宇式大門和墻垣式門兩種。屋宇式大門等級高,按照等級高低,又分為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垂花門是內宅的門;墻垣式門級別低,有小門樓、柵欄門等。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烏頭門(宋式建筑中門的類型之一) 垂花門2、窗窗的形式主要有直欞窗、檻窗、支摘窗和漏窗等。直欞窗檻窗支摘窗漏窗漏窗的形式2.

14、3.2屋頂裝飾屋頂裝飾1、走獸n作用是保護瓦釘的釘帽,后來被賦予了裝飾和等級作用。n走獸的多寡與建筑等級規模有關,且是一、三、五、七等單數。 n清代規定屋角是仙人騎鳳,之后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故宮太和殿屋角走獸2、獸吻n位于正脊的兩端。n最早稱鴟尾,外形和裝飾都較簡單;中唐及遼代鴟尾下部出現張口的獸頭,尾部逐漸向魚尾過渡;元代鴟尾向外卷曲,改稱鴟吻;明清時變成龍頭,背上出現劍把,改稱獸吻或大吻。 獸 吻2.3.3天花和藻井天花和藻井1、天花n天花是建筑物內用以遮蔽梁架的構件。n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平闇,二是平棊。 故宮太和門平棊天花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

15、平闇天花2、藻井n藻井是一種高級的天花形式,是天花向上凹進的部分。n一般用在重要殿堂明間的正中,如帝王寶座、神佛像座之上方。n形式有方形、矩形、八角形、圓形等。 帝王寶座上方藻井 佛像上方藻井 萬春亭內藻井2.3.4色彩色彩1、常用色及等級n色彩的使用主要是彩繪,彩繪具有裝飾、標志、保護、象征等作用。n常用的色彩有青、赤、黃、黑、白等色。n從西周開始,色彩的使用就已經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至明清時期,色彩以紅黃為尊,青綠次之,黑灰最下。2、 彩畫n彩畫是古建裝飾的一個重要部分,彩畫多用于內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n明清時期,彩畫主要有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三類。n1)和璽彩

16、畫和璽彩畫是最高級的,僅用于宮殿、壇廟的主殿、堂、門。主要特征是以龍為主題,主要線條及龍鳳、寶珠全部瀝粉貼金。和璽彩畫n2)旋子彩畫旋子彩畫僅次于和璽彩畫,運用最為廣泛。特點是使用了帶卷渦紋的花瓣(旋子)。根據用金子多少、圖案內容、顏色層次又有等級之分。n3)蘇式彩畫蘇式彩畫一般用于住宅、園林。箍頭多用聯珠、萬字、回紋。枋心稱為包袱,繪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基本不用金。2.3.5雕飾雕飾 n雕飾是中國古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磚雕、石雕、金屬雕飾等。n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 門頭磚雕云龍石雕檐下木雕裝飾 【知識連接】【知識連接】 在室內布置方面,重要的廳堂一般采用對稱布置,居室、書齋則不拘一格,隨宜處置。室內空間分隔多采用各種隔扇、罩、屏等進行分隔,可獲得隔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