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樹學實驗指導書_第1頁
測樹學實驗指導書_第2頁
測樹學實驗指導書_第3頁
測樹學實驗指導書_第4頁
測樹學實驗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測樹學實驗?指導書李鳳日 編二00五年三月實驗一 測樹工具的使用一、目 的 熟悉和掌握幾種常用的測樹工具的構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二、儀器、用具輪尺、圍尺、勃魯萊測高器、超聲波測高器、DQW2型望遠測樹儀、二米測竿、記錄夾、記錄用表、計算工具。三、儀器的構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測徑器1輪尺輪尺構造十分簡單,如圖11,可分為固定腳,游動腳和測尺三局部。測尺的一面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為整化刻度。在森林調查中,為簡化測算工作,通常將實際直徑按上限排外法分組,所分的組稱為徑階,用其組中值表示。徑階大小(組距)一般可以為1cm、2cm或4cm。當按1cm、2cm或4cm分組時,其最小徑階的組中值分別為

2、1cm、2cm或4cm。徑階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將各徑階的組中值刻在該徑階的下限位置。圖11 輪尺1固定腳 2滑動腳 3尺身 4樹干橫斷面 使用考前須知: (1)在測定前,首先檢查輪尺,必須注意,固定腳與游動腳應當平行,且與尺身垂直。 (2)測徑時,輪尺的三個面必須緊貼樹干,讀出數據后,才能從樹干上取下輪尺。 (3)測立木胸徑時,應嚴格按照1.3m的部位進行測定。如在坡地,應站在坡上部,確定樹干上1.3m處的部位,然后再測量其直徑。樹木假設在1.3m以下分叉時,按兩株測算。 (4)當樹干橫斷面不圓時,應測相互垂直的兩個直徑,取平均數作為測定值。 2圍尺(直徑卷尺)圍尺有布圍尺,鋼圍尺和蔑圍尺三種

3、,圍尺上除標有普通米尺刻度外,還標有對應于圓周長空的直徑刻度。使用時,必須將圍尺拉緊平圍樹干后,才能讀數,應使圍尺圍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傾斜,否那么,易產生偏大的誤差。(二)測高器 測高器的種類較多,但根據原理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利用幾何相似形原理設計的,如克里斯頓測高器,圓筒測高器等;另一類是利用三角原理設計的,如勃魯萊測高器等。 1幾何原理測高:如圖1-2所示,當BC/BC時,那么有: 假設EC、BC,為定長(一般EC用2m測竿, BC用30cm測尺取代),那么將BC(樹高) 值代入上式,(樹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計算出相應的 EC值。假設將一系列的BC(樹高)值刻劃在相應的 EC位置,

4、即可從測尺(BC)上直接讀出樹高(BC)值。 克里斯頓測高器就是利用上述關系設計的。使用時,只需將二米測竿垂直立于樹基部(或在樹干上標2m高度),然后,選擇一個能同時望見樹梢和樹腳及二米測竿頂的地方,用大拇指和食指輕提儀器,讓其自然下垂,與樹干平行,屈伸手臂,使儀器上、下鉤正好卡住樹梢及樹基,保持儀器和頭部不動,迅速瞄視測竿頂端,這時,視線所通過的儀器刻度值即為樹干的全高。圖12 克里斯屯測高器測高原理示意圖 圖13 克里斯屯測高器及其刻度這種測高器具有用法簡單,攜帶方便,測高時不用量水平距離等優點,對16m以下的樹木測定結果比擬準確,但掌握不熟練時,可能出現較大的誤差。2三角原理測高:按三角

5、原理設計的測高器,本質上都是一種測角器,多通過正切函數關系測算樹高。較為常用的是勃魯萊測高器(圖1-4)。其刻度盤上標有不同水平距離(15,20,30、40m)時所對應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樹高值。圖14布魯萊斯測高器構造 圖15布魯萊斯測高原理1.制動按鈕2.視距器3.瞄準器4.刻度盤 5.擺針6.濾色鏡7.啟動鈕8.修正表測高時,首先選測某一水平距離,然后,分別以下情況測算樹高:(1)在平地上測高:測者立于測點,按下儀器按紐,使指針自由下垂,用瞄準器對準樹梢后,即按下制動紐,固定指針,在度盤上讀出對應于所選測水平距離的數據h,再加上測者眼高l,即為全樹高H,見圖l-6(a)。 (2)在坡地測高

6、:先觀測樹梢,求得h1,再觀測樹基,求得h2,假設兩次觀測角度正負號相異時(仰角為正,俯角為負),見圖l6(b)。那么樹木全高(H)為:式中:S為水平距離。 假設兩次觀測角度正負號相同,見圖1-6c,那么樹木全高(H)為:這種測高器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易于掌握,在視角等于45時,精度較高,但需要測樹木至測點的水平距離。 測高考前須知: 測高時一定要兩次讀數之和(差)。 測高的水平距離應盡量與樹高相同。 樹高小于5m時不用測高器,而用測桿測定。 對闊葉樹不要誤將樹冠倒側當作樹梢。圖16在坡地上測高 (三)多用測樹儀 近二、三十年,多用途的綜合性測樹儀的研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這類測時儀能測定樹高、立

7、木任意部位直徑、水平距離、坡度、每公頃斷面積等多種因子。我國常見的有LC-1型和LC-2型林分速測鏡,DCW-3型光學測樹儀、DQW-2型望遠測樹儀等。此處僅就DQW-2型望遠測樹儀作簡要介紹。 DQW-2型望遠測樹儀其結構如圖1-7。 原理是用顯微投影的標尺,測量經望遠鏡放大了的目標,通過光學系統,成象在一個焦平面上,以相似形定理和三角函數作為測量原理。使用時,將儀器固定在三角架上,按下制動紐,待鼓輪靜止后,通過目鏡可見到圓形視場(圖1-8)被準線分為上下兩局部。上半部是觀測目標,下半部是測量各因子用的標尺。1測水平距離:司尺員將視距尺一端頂到被測樹干上,使尺面垂直于儀器觀測方向,并力求水平

8、(圖l-9),用儀器看視距尺,測距尺所夾視距尺的刻度數即為所測的水平距離(視距尺的最小格值為0.2m),見圖1-10。物鏡組絲堵商標連接坐羅盤儀架頭微動架彎頭制動螺絲連接螺母選光窗制動紐目鏡組 圖17 DQW-2型望遠測樹儀 2測樹高:(1) 測立木全高(H):原理與勃魯萊測高器相同, H尺讀數為異號時, H尺讀數為同號時。式中:B觀測時水平距離的1(m);Cl觀測樹頂梢H尺上的讀數(格);C。觀測樹基部H尺上的讀數(格)。(2) 標定中央直徑的部位:當儀器對準中央直徑時,H尺的讀數應該是: H尺讀數為異號時, H尺讀數為同號時。將此讀數調至準線上,這時,準線與樹干相截的位置即是中央直徑部位。

9、測高尺坡度尺零線對齊測距讀數圖18 圓形視場 圖19 司尺 圖110 測距3)標定任意樹高:H尺的讀數是 (H尺讀數為異號時), (H尺讀數為同號時)。 式中,標定高度(m)。 · 將求得的H尺讀數調至準線位置,此時,準線與樹干相截處即為所要標定的樹干高度。(3) 測樹干直徑: 式中:L測徑尺讀數(即條帶數,窄條帶為1,寬條帶為10);B觀測時水平距離的0.1(cm)。DQW-2型望遠測樹儀的其余功能,在以后的實驗使用中可再作現場介紹。四、實驗組織安排 1實驗時,先講述各種儀器的構造,使用方法及測高原理。 2實驗之前,選取1015株樹進行編號,并用精度較高的儀器(如經緯儀等)測樹高,

10、作為樹高實際值,以求算測定誤差。 五、思考題 1為什么要進行輪尺刻度整化?假設起測直徑為6cm時,試以4cm為一徑階說明整化刻度法。 2比擬各種測高器的優缺點。 3當你只有一直尺或三角板時,怎樣用它來測高?說明原理及方法。 六、實驗報告提交測徑、測高及誤差計算結果(用表11)。86表1-1 樹木胸徑、樹高測定計算表編 號 胸 徑 測 定 樹 高 測 定 輪 尺 超生波測高器 勃魯萊測高器 DQW-2型望遠測樹儀第一方向第二方向 平 均 圍 尺 實際高全 高誤差(%)全 高誤差(%) 全 高誤差(%)123456789101112131415實驗二 伐倒木材積測定一、 目 的 1學會用樹干上幾個

11、必要的直徑值繪制樹干縱剖面圖(削度圖)的方法;2掌握用中央斷面、平均斷面求積式及其區分求積式計算樹干材積的方法;3了解標準木(樣木)卡片的內容。二、 資料、儀器及輔助用表 1.計算機230×20cm方格紙一張及必要的繪圖儀器;3標準木卡片(見用表2-1);三、 方法、步驟 (一) 首先根據標準木卡片中樹高及1m、3m、5m等高度處的帶皮與去皮直徑,在方格紙上橫軸以1:100、縱軸以l:10的比例繪樹干縱剖面圖。(以直線連結各點不作修勻)。(二) 用中央斷面及平均斷面求積式計算樹干帶皮材積。首先由樹于1m、3m、5m等高度處的帶皮與去皮直徑計算所需的數值,然后代入以下公式計算樹干材積。

12、 1 2梢頭材積,根據梢頭長度及梢頭底面積值由公式:計算。將以和計算的材積再分別加上梢頭材積即為該樹干的總材積值。(三) 以2m為一區分段,用中央斷面區分求積式計算樹干材積由樹干1m、3m、5m等高度處的帶皮與去皮直徑和區分段長,用圓柱體體積公式計算各區分段的材積,各段材積之和,再加上梢頭材積即為整個樹干材積。四以2m為一區分段,用平均斷面區分求積式計算樹干材積。首先由樹干樹干1m、3m、5m等高度處的帶皮與去皮直徑,采用線性插值公式計算樹高2m、4m等高度處的直徑,并計算出該直徑的相應斷面積代入下式計算樹干材積。, 3式中:區分段長 梢頭長。再加上梢頭材積即為樹干總材積。四、 思考題1這次實

13、驗所用四個公式計算的樹干材積是否相等?如不相等,是否能簡單的說明一下理由?2能否利用樹干縱剖面圖,直觀的描述一下樹干的縱剖面形狀?3實際進行造材時除考慮樹種、材種的長度和粗度外,還要考慮什么?為什么?4用區分求積式計算的各材種材積,與由原木材積表查出的各材種材積值是否一致?能表達不一致的理由嗎?五、 實驗報告1.樹干縱剖面圖2各種公式計算樹干材積的結果(表22)。4按區分求積式計算各材種帶皮與去皮材積的結果記入標準木卡片的相應欄內。用表2-1 標 準 木 卡 片 黑龍江省 伊春市 南岔 林業局 林場 8 林班 25 小班 楓樺紅松林 林型 標準地No II14 1.樹 種 紅松 2.所屬林層

14、單層林 3.胸高直徑帶皮 33.0 cm ,去皮 32.6 cm4.胸高斷面積帶皮 , 去皮 5.圓柱體體積帶皮 , 去皮 6.樹干高度伐根高不計 27.2 m7.第一死枝高 8.6 m8.第一活枝高 11.0 m9.樹冠長度 16.2 m, 百分數 %10.樹冠投影 東西 4.8 m, 南北 5,7 m11.樹高最近10年內的生長量 1.07 m12.伐根高 8 cm 13.伐根上的年輪數 150+10 14.伐根上的心材直徑 cm15.伐根上的被壓直徑 cm16.伐根上的被壓年數 17.伐根上的病腐直徑. cm18.病腐蔓延高度. m19.生長情況劃線指出.弱小、中庸、良好。20.胸高直徑

15、最后一厘米內的年輪數. 10 21.胸高直徑最近10年內的生長量 1.4 cm22. 生長率 %23.中央直徑最近內的生長量 cm24. 生長率 %25.處的直徑帶皮 27.5 cm, 去皮 26.8 cm26.樹干中央直徑帶皮 22.0 cm,去皮 21.2 cm27.處的直徑帶皮 10.0 cm,去皮 9.2 cm28.形率q1帶皮 , 去皮 29. q2帶皮 , 去皮 30.q3帶皮 , 去皮 31.形數:帶皮 , 去皮 32.樹干材積:帶皮 去皮 33. 年前 34.連年生長量 35.生長率. %36.平均生長量. 37.樹皮材積. 38.樹皮率占樹干帶皮材積的百分比 %39.枝條材積

16、. 40.枝條率占樹干帶皮材積的百分比. %距樹干底斷面的高度m 直 徑 (cm)最近( )年內直徑生長 材 積 (mo) 帶皮去皮( )年前 帶皮 去皮( )年前 根 徑 X X X 、 X X 伐 根42.041.2 X X X 胸 徑33.032.6 X X X133.533.0330.029.2528.527.8728.027.4925.024.41123.022.51322.521.51520.019.41716.015.21914.013.42112.511.52310.09.4256.05.626(梢底)4.03.6總 計用表2-1續用表22 各公式計算樹干材積表公 式 名 稱公

17、 式 型計算的材積(m)(不含梢頭)梢頭材積(m3)中央斷面求積式平均斷面求積式平均斷面區分求積式 央斷面區分求積式實驗三、標準地調查及林分調查因子的測算 一、目的 1初步掌握標準地外業調查技術和內業計算方法; 2學習目測方法。 二、儀器及工具 羅盤儀、二米測竿、測繩、皮尺、輪尺(或圍尺)、勃魯萊測高器(或其它測高 器)、記錄夾、記錄用表、森調工作手冊、粉筆、方格紙、計算工具等。 三、方法步驟 本實驗分組進行,每小組6-7人。 (一)外業 1選擇標準地的根本原那么: (1)在哈爾濱實驗林場對所調查林分作全面踏查,掌握林分的特點,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即林分特征及立地條件一致的地段設置標準地。 (2

18、)標準地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或伐開的調查線,且應遠離林緣。 (3)標準地面積:按標準地上林木株數的多少為標準。如近熟和成熟林應有100株以上,中齡林150株以上,幼齡林200株。一般先用400m2的小樣方查數株數,再按上述標準推算滿足要求的標準地面積。 (4)標準地形狀:一般用矩形或方形。 2標準地境界測量: (1)用羅盤儀測角,用皮尺或測繩量距離。坡度5°以上應改算為水平距,相對閉合差一般要求不超過各邊總長的1/200。相對閉合差。 (2)設置固定標準地時應將標準地與測線明顯地物標相聯,并在標準地調查薄 上繪略圖,以便日后查找。 (3)在標準地四角埋設標樁。埋樁時,其寫字面要朝向標準

19、地的角線方向。 標樁規格:永久標準地標樁,用針葉樹剝皮制作,粗20cm,長1.5m,埋入地下70cm。流水帽砍成圓錐形,流水帽下隔5cm以下砍出寫字面,長25cm,寬15cm。用鉛油寫出標準地號、標準地面積及設年月日。臨時標準地的標樁,粗1214cm,長1.2m,埋入地下50cm。 3標準地調查: (1)每木調查: 在標準地內分別樹種、活立木、枯立木、倒木,測定每株樹木的胸徑的工作,稱每木調查(或每木檢尺)。 徑階大小確實定:林分平均直徑612cm,采用2cm為一徑階;林分平均直徑在12cm以上,以4cm為一徑階,人工林可用1cm為一徑階。 確定起測徑階:檢尺時最小徑階稱為起測徑階,小于起測徑

20、階的樹木稱為幼樹。一般調查時,天然成過熟林起測徑階為8cm,中齡林4cm,人工幼林1或2cm。 劃分材質等級: a用材局部占全樹高40以上者為經濟用材樹。 b用材局部長度在2m(針)或1m(闊)以上,而小于全高40者為半經濟用 材樹。 c用材局部在2m(針)或lm(闊)以下者為薪材樹。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只分用材樹和薪材樹。半經濟用材樹的60記入經濟用材樹,40記入薪材樹。但需另計枯立木和倒木以供計算枯損量。 每木檢尺: 三人一組:二人測胸徑,一人記錄并作記號。測徑時,必須分別樹種、材質等級和徑階,同時應分別林層進行。在坡地應沿等高線方向進行,在平地沿S形方向量測。測 徑時應注意: a必須測定距地

21、面1.3m處直徑,在坡地量測坡上1.3m處直徑。 b輪尺必須與樹干垂直且與樹干三面緊貼,測定胸徑并記錄后,再取下輪尺。 c. 遇干形不規整的樹木,應垂直測定兩個方向的直徑,取其平均值。在1.3m以下分叉者應視為兩株樹,分別檢尺。 d測定位于標準地境界上的樹木時,本著北要南不要,取東舍西的原那么。 e. 測者每測一株樹,應報出該樹種、材質等級及直徑大小,記錄者應復誦。凡測過的樹木,應用粉筆在樹上向前進的方向作出記號,以免重測或漏測。 在固定標準地調查時,一律采用lcm一徑階或記實際胸徑,每木檢尺要分別樹種,健康木,病腐木或生長級記錄,每株樹應編號,并在其1.3m處作上記號(如T),以利下次復測,

22、測定精度0.10m。 (2)測樹高: 測高的主要目的是為確定各樹種的平均高。應分別樹種和徑階測樹高,主要樹種應測1530株,中央徑階多測,兩端逐次少測。凡測高的樹木應實測其胸徑和樹高,將所測結果記入“測高記錄表中,通過繪制樹高曲線圖,由林分平均直徑查出林分平均高。亦可用數式法回歸計算。 對其它次要樹種可選35株相當于平均直徑大小的樹木測高,取其平均值為平均高。 優勢木測高規定: a標準地每100m2測一株樹高最高、樹冠完整的樹木; b將標準地大致分為幾個小區,每區選一優勢木測高; c優勢木平均高 用勃魯萊測高器測高,精確到0.5m。幼林可用特制測竿測高,必須有專人觀察測竿是否正確達樹頂,不得由

23、持竿人在樹下估計,用測竿測高精確到0.1m。 樹冠測定: 對測高,樣木要測枝下高()和冠幅()。枝下高精確到0.5m。冠幅要求按東西、南北二個方向量測,精確到0.lm。 將測高樣木的量測值(胸徑、樹高、枝下高及冠幅),按徑階填入測高記錄內(用33)。優勢木測高值填入表31。 (3)測定樹木年齡: 用查數伐根上的年輪數,或用生長錐其它方法確定接近平均直徑樹木的年齡。混交林只確定優勢樹種的年齡。 有些樹種的幼樹可以數輪枝確定年齡時,應加上生長達最基部一個輪生枝高度所的年。 (4)測定郁閉度: 標準地的兩對角線上樹冠覆蓋的總長度與兩對角線的總長之比,作為郁閉度的估測值。或在標準地內機械設置100個樣

24、點,在各點上確定是否被樹冠覆蓋,總計被覆蓋的點數,并計算其頻率,將此頻率作為郁閉度的近似值. 樹冠投影法: 在方格紙上繪制標準地樹冠投影圖,從圖上求出投影面積和準地面積,用下式計算之: 式中:郁閉度; 林冠投影面積; 林冠空隙面積; 標準地面積。 (5)選伐標木(樣木)和解析木: 根據平均木或不同的調查目的選取標準木或解析木。將標準木所在林分狀況記入準木卡片。 選出的標準木測定其胸徑、樹冠的東西、南北長度,記載樹木生長情況,然后伐倒,伐根不超過胸徑13。查數伐根上的年輪數,測定心材直徑、被壓期間年輪數和大小及其病腐情況。 實測樹高(精度0.1m)、樹冠長度、樹高14、12、31處的帶皮和去皮直

25、徑,測胸徑和12處直徑,測最近10年(或5年)的直徑生長量及胸徑最后lcm的年輪數。 以2m(或lm)為區分段,進行區分求積。那么作樹干解析時, 應在伐根、胸徑,各區分段中央直徑及梢端處截取圓盤。如不作樹干解析,那么在胸徑和各區分段中央直處測定最近10年(或5年)直徑生長量。 用目測截斷法測定最近10年(或6年)樹高生長量。 根據木材規格對標準木合理造材,將各材種名稱、大小記載入“標準木卡片。 (6)地形地勢、植被、土壤、更新及病蟲害的記載與調查。 記載標準地的坡位(上、中、下及谷地)、坡向(用象限角記載)、坡度(以度為單位)和海拔。 植被調查方法: 林下植被的描述與分析是森林植被調查的一個重

26、要方面,是研究林分分類、動態及生產力不可缺少的根底性工作。主要調查記載林內有哪些植被種(草本)及其生長狀況分布情況、高度、覆蓋度,林緣的植物情況;是否有地被物(苔蘚、地衣)以及死地被物(枯枝落葉層)的情況。用樣方調查:標準地內四角及中心各設一塊1×1m的樣方。設置好樣方后,要估測一下總蓋度、營養苗(即僅帶枝葉的營養休)及生殖苗(具花或果實的苗)的平均高度。記錄樣方內所出現的全部植被名稱。對每種植被作如下數量指標調查; a. 密度:密度是與多度意義相近的一個指標。它是脂單位面積內某種植物的個體數目。測時即數每一平方米樣方內所測植物的株(或從)數。 b蓋度;指植物地上局部(枝葉)的垂直投

27、影,以覆蓋面積的百分比表示(它相當于林業上所用的郁閉度)。蓋度可分種蓋度(又叫分蓋度)、層蓋度及總蓋度(群落蓋度)。要求測定每種植物的種蓋度(由于植物枝n十相互重疊,各種之種蓋度之和常大于總蓋度)。 c高度:植物高度說明植物的生長情況、競爭和適應能力。對每種植物種高度的測定,應分營養苗及生殖苗分別測定,注意測量的自然高度應取平均值。d物候相,即指植物隨氣候條件按時間有規律的變化而表現出的按一定順序的發育期。可分營養期、花蕾期,開花期、結實期和果后營養期等幾個階段。樹 種 名 稱蓋 度()多 度平均、高(cm)物候相生活力分布密度株(m2)山刺玫3Un50果后營養中8野豌豆7sol50果強1多度

28、采用德魯全法記載: Cop3植物覆蓋50%以上(分布很多);Cop2植物覆蓋25以上(分布較多); Copl植物覆蓋525以上(分布中等); Sp植物覆蓋5甲。以下(稀疏、散生); Sol少; Un單株狀態: Soc分布均勻; Gr布不均(塊狀)e. 生產力:指植物的生長狀況,它是一個相對指標。可分強、較強、中等、較弱及弱填寫,其記載形式舉例如上:將植被(幼樹、下木及活地被物)調查結果,填用表55中。 土壤調查:在標準地內選擇有代表性的位置,挖土坑,記載土壤剖面(詳見“土壤調查表)。 更新調查:可用小樣方或其它方法調查與記載樹種、年齡、平均高、分布狀況及密度等。 病蟲害及其它情況的記載。 (7

29、)清理林場,以保持林內環境衛生。 4進行目測練習: (1)對本組標準地的主要測樹因子作目估,將目測結果記入“標準地調查薄封面的其它欄內。在內業計算出標準地各調查因子后進行比擬。 (2)如時間允許,可在各組標準地內業完成后,由教師帶著在每塊標準地上先由學生目測,再宣布實測結果,培養學生的目測能力。 (二)內業 主要是標準地材料的計算與整理。內容是: 1標準木各調查因子的計算(即實驗二“標準木卡片上有關內容): (1)用區分求積法計算標準木帶皮、去皮及10年前的材積, (2)材積生長量的計算:總平均生長量:連年生長量 (3)胸徑、樹高、材積生長率的計算: (4)計算形數: (5)計算形率:式中 H

30、/4、H/2、3H/4處的直徑 (6)計算樹皮材積及樹皮率:樹皮材積=V帶皮-V去皮樹皮率 7材種材積的計算詳見實驗二。2標準地各調查因子的計算:1林分平均直徑:計算林分平均直徑:單純同齡林分直徑結構規律的分析:a. 正態分布規律的驗證:在方格紙上,以橫軸示徑階,縱軸示株數,把每木調查所得的各徑階株數點繪于圖上,聯結各點得析線圖,觀察該林分的直徑分布狀態。b.求算林分最大徑階和最小徑階之組中值與林分平均直徑之比值; 林分平均高:以林分平均直徑在樹高曲線圖上查出相應的樹高為林分平均高。用各徑階中值在曲線圖上查出各徑階平均高。 優勢木平均高,以優勢木的算術平均高作為上層木平均高。 求算最大、最小樹

31、高與林分平均高的比值并觀察其范圍大小。(3)平均年齡:以標準木年齡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平均年齡。(4)每公頃株數與斷面積的換算:將標準地各樹種的株數與斷面積分別被標準地面積除,即換算成每公頃株數與斷面積。5蓄積量:詳見實驗八(6)樹種組成:按各樹種蓄積量(或斷面積)占總蓄積量(或總斷面積)的成數計算,并用十分數表示(如8落2樺)。7疏密度:疏密度(8)標準地各徑階各材材積及材種出材率的計算(詳見實驗二)。 根據林分平均年齡、平均高查地位級表確定地位級。 根據優勢樹種平均年齡及上層木平均高,查該樹種地位指數表確定地位指數。 以上是對單純同齡林為例,說明標準地調查及其調查因子的測定。如為復層林,那么應

32、先測各森林分子的調查因子,再確定林層的調查因子。四、思考題1 標準地調查法有何用途?標準地調查的關鍵性步驟是什么?2 根據你所設測的標準地計算結構,簡述一下該林分的特點和生長情況。五、實驗報告以小組為單位提交外業調查和內業計算的全部結果用表51至55用表51 標 準 地 調 查 簿 標準地號:_林業局 _林場_林 班 _小班樹種起源平均年齡平均直徑平均樹高優勢木高地位指數樹種組成郁閉度蓄積量材種出材量材積生長活立木枯立木標準地詳細位置GPS定位:東經:北緯:標準地略圖:在圖上注明各邊之方位角及邊長m,指北方向標準地面積:_公頃環境因子調查記錄項 目分 級實測值土壤名稱土壤厚度cm<30、

33、30-50、50-80、>80A層厚度cm<15、15-25、>25石礫含量%>0.5m<25、25-50、>50坡 度<5°、5-15°、16-25°、>25°坡 向陰、陽、半陰、半陽坡 位脊、上、中、下、平地 形山坡、山脊、平地、谷底海 拔其 他郁閉度測定對角線總長或對角線上樹冠冠幅總長用表52 人工林調查表 標準地面積 m2標準地號 省 地區(市) (縣) 林場I. 林地概況1.地形 2. 海拔高 3.坡向坡位 4.土壤 5. 主要植物種 II. 造林情況1.造林前土地種類 2.造林時間 年 月 3.整地方法,規格數量及配置情況 4.整地時間 年 月 5.播種或定植時間 年 月6.種、苗來源及苗木年齡 7.補植時間、苗木來源、苗齡 8.撫育情況(時間、年撫育次數、方式) III、株距、行距1、主要樹種 2.伴生樹種 3.每公頃株數 IV、混交圖式(或純林) V、成活率或保存率 % 及各樹種成活率 VI、病蟲及其他危害情況 VII、其它 調查者: 調查日期: 年 月 日用表53 每木檢尺及測高記錄表 標準地號 樹種:樹號狀態直徑(cm)樹高(m)枝下高(m)冠幅m坐標m樹號狀態直徑(cm)樹高(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