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頸椎局部解剖頸椎局部解剖一、正常頸椎的骨性結構的一般一、正常頸椎的骨性結構的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常見變異特征和特殊特征,常見變異(一)頸椎的一般特征(一)頸椎的一般特征1.頸頸椎椎的的椎椎體體椎體鉤椎體鉤椎體椎體頸頸椎椎的的鉤鉤突突頸頸椎椎的的前前面面觀觀(C3C7)鉤椎關節鉤椎關節(Luschka關節)關節)頸椎的椎體頸椎的椎體頸椎椎體較小,橫斷面呈橢圓形(矢徑大于頸椎椎體較小,橫斷面呈橢圓形(矢徑大于橫徑);椎體前面圓,后面扁平;椎體上、橫徑);椎體前面圓,后面扁平;椎體上、下面呈馬鞍狀。下面呈馬鞍狀。下位椎體較上位椎體大,上下椎體重疊。下位椎體較上位椎體大,上下椎體重疊。頸椎椎體的數據頸
2、椎椎體的數據 椎體上面矢徑為椎體上面矢徑為15.7mm,橫徑為,橫徑為24.2mm 椎體下面矢徑為椎體下面矢徑為16.3mm,橫徑為,橫徑為22.9mm 椎體后面高椎體后面高14.7mm鉤突的形態鉤突的形態椎體上面的側方的嵴樣隆起,稱鉤突或椎體鉤。椎體上面的側方的嵴樣隆起,稱鉤突或椎體鉤。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側方的斜坡相應鈍面形成鉤椎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側方的斜坡相應鈍面形成鉤椎關節或關節或Luschka關節。關節。形態:多呈半橢圓形(第形態:多呈半橢圓形(第5 5頸頸椎多見),少數呈三角形或鞍形或雙峰形(如第椎多見),少數呈三角形或鞍形或雙峰形(如第3 3頸頸椎)。椎)。方位:呈矢狀位(第方
3、位:呈矢狀位(第37頸椎)頸椎)有效切應力:從大至小依次為頸有效切應力:從大至小依次為頸5 5、頸、頸6 6、頸、頸4 4、頸、頸3 3、頸頸7 7。鉤突較椎體其他部位的有效應力高。尤其是當椎間盤鉤突較椎體其他部位的有效應力高。尤其是當椎間盤退變后,鉤突與上位椎體接觸更為緊密,變為應力集退變后,鉤突與上位椎體接觸更為緊密,變為應力集中區。中區。應力應變大于最優值,而又小于適應性上限,可引起應力應變大于最優值,而又小于適應性上限,可引起鉤突骨質增生,加大承載面積。鉤突骨質增生,加大承載面積。臨床解剖學叢書臨床解剖學叢書胸部脊柱分冊胸部脊柱分冊P275鉤突的毗鄰鉤突的毗鄰鉤鉤椎椎關關節節骨骨贅贅鉤
4、突的毗鄰鉤突的毗鄰前方:頸長肌前方:頸長肌前外側:為椎動、靜脈及交感神經叢前外側:為椎動、靜脈及交感神經叢后外側:參與構成椎間孔(管)前壁,有頸后外側:參與構成椎間孔(管)前壁,有頸神經根及根動脈通過;神經根及根動脈通過;內側:為椎間盤。內側:為椎間盤。正常情況下,由于鉤突的阻擋,頸椎椎間盤正常情況下,由于鉤突的阻擋,頸椎椎間盤不易向外突出。不易向外突出。2.頸頸椎椎的的關關節節突突關節突關節關節突關節頸頸椎椎前前后后位位X片片鉤椎關節鉤椎關節椎椎間間關關節節半半脫脫位位關關節節突突骨骨贅贅頸椎的關節突頸椎的關節突關節突從椎弓的根板相接處伸出;關節突從椎弓的根板相接處伸出;關節突關節面呈卵圓形
5、,平滑;關節突關節面呈卵圓形,平滑;關節面呈前后傾斜位,與椎體平面約呈關節面呈前后傾斜位,與椎體平面約呈4045;上關節突關節面朝后上,下關節突關節面朝前上;上關節突關節面朝后上,下關節突關節面朝前上;頸椎前屈時,上位頸椎的下關節面在下位頸椎的上頸椎前屈時,上位頸椎的下關節面在下位頸椎的上關節突上向前滑動。關節突上向前滑動。屈曲損傷時,可導致椎間關節發生半脫位或脫位,屈曲損傷時,可導致椎間關節發生半脫位或脫位,甚至關節跳躍,即上一頸椎的下關節突滑至下一頸甚至關節跳躍,即上一頸椎的下關節突滑至下一頸椎上關節突的前方而發生交鎖,可傷及脊髓。椎上關節突的前方而發生交鎖,可傷及脊髓。3.頸頸椎椎的的橫
6、橫突突結節間板結節間板前根前根后根后根1.頸長肌頸長肌(C36)2.頭長肌頭長肌(C36)3.前斜角肌前斜角肌(C36)4.中斜角肌中斜角肌(C26)5.后斜角肌后斜角肌(C56)6.肩胛提肌肩胛提肌7.頸夾肌頸夾肌8.頸髂肋肌頸髂肋肌9.頸最長肌頸最長肌10.頭最長肌頭最長肌11.頭半棘肌頭半棘肌12.頸半棘肌頸半棘肌13.多裂肌多裂肌頸頸內內動動脈脈椎椎動動脈脈椎椎動動脈脈頸頸神神經經與與椎椎動動脈脈頸神經與椎動脈頸神經與椎動脈UTAC:頸椎鉤突、橫突和關節突構成的復合體:頸椎鉤突、橫突和關節突構成的復合體源源于于胚胚胎胎時時期期肋肋突突的的結結構構頸頸肋肋頸頸肋肋頸頸肋肋頸椎的橫突頸椎的
7、橫突 橫突較寬短,較小,自椎體和椎弓根交接處的側方并稍向前橫突較寬短,較小,自椎體和椎弓根交接處的側方并稍向前下伸出,分別稱前根、后根,終于前結節、后結節。下伸出,分別稱前根、后根,終于前結節、后結節。 橫突前根、前結節是肋骨退化的遺跡。在下部頸椎前根、前橫突前根、前結節是肋骨退化的遺跡。在下部頸椎前根、前結節可變肥大而成為頸肋,如第結節可變肥大而成為頸肋,如第7頸椎頸肋。頸椎頸肋。 橫突前后根的游離端有一彎曲的橫突板板(或結節間板、橫橫突前后根的游離端有一彎曲的橫突板板(或結節間板、橫突棒)。突棒)。 橫突上面的槽狀溝稱脊神經溝,有頸神經跨越。橫突上面的槽狀溝稱脊神經溝,有頸神經跨越。 由橫
8、突前后根、橫突板和椎弓根圍成橫突孔,有椎動、靜脈由橫突前后根、橫突板和椎弓根圍成橫突孔,有椎動、靜脈和交感神經網通過,但第和交感神經網通過,但第7頸椎較小,僅有椎靜脈通過。椎頸椎較小,僅有椎靜脈通過。椎動脈絕大多數由第動脈絕大多數由第6頸椎橫突孔進入,但也有從第頸椎橫突孔進入,但也有從第5 、 7、4頸椎橫突孔進入。頸椎橫突孔進入。 橫突孔形態:橫突孔形態:類型:類型:1孔占孔占79.5%, 2孔占孔占27.8%,其他型,其他型(如(如1個半孔,個半孔,3孔,無孔);孔,無孔);大小:大小不一;大小:大小不一;形狀:形狀:卵圓形,或葫蘆形。卵圓形,或葫蘆形。4.頸頸椎椎的的棘棘突突頸椎的棘突頸
9、椎的棘突 第第1頸椎無棘突頸椎無棘突 第第26頸椎棘突末端分叉;頸椎棘突末端分叉; 第第2頸椎棘突最大,常作為定位的標志及手頸椎棘突最大,常作為定位的標志及手術中內固定器械較為堅強的部位。術中內固定器械較為堅強的部位。頸頸椎椎的的椎椎間間孔孔頸椎椎間孔的矢狀面頸椎椎間孔的矢狀面椎間盤萎縮椎間孔狹窄椎間盤萎縮椎間孔狹窄正常椎間孔正常椎間孔頸頸椎椎的的椎椎間間孔孔椎間孔椎間孔椎上切跡椎上切跡椎下切跡椎下切跡頸椎旁正中矢狀斷面圖像頸椎椎間孔(管)頸椎椎間孔(管)的形態結構的形態結構 前內壁為鉤椎關節,下位椎體和鉤突;后外壁為關節突關節前內壁為鉤椎關節,下位椎體和鉤突;后外壁為關節突關節的側部;上壁為
10、上位椎骨的椎弓下切跡;下壁為下位椎骨的的側部;上壁為上位椎骨的椎弓下切跡;下壁為下位椎骨的椎弓上切跡。椎弓上切跡。 孔道長孔道長4mm,孔口向前外,孔口向前外44 角,向下傾斜角,向下傾斜10 角。角。 矢狀切面是橢圓形或卵圓形,橫徑與縱徑之比約為矢狀切面是橢圓形或卵圓形,橫徑與縱徑之比約為1:1.2,(國人)平均值矢徑為(國人)平均值矢徑為6.7mm,縱徑為,縱徑為7.9mm,最小值矢,最小值矢徑(長度)男女分別為徑(長度)男女分別為5.7mm和和5.8mm,縱徑(高度)男,縱徑(高度)男女分別為女分別為7.8mm和和6.0mm。 其底部有頸神經根通過,其余空隙為血管、淋巴管和脂肪組其底部有
11、頸神經根通過,其余空隙為血管、淋巴管和脂肪組織。織。 在椎間孔中部,后根在上,前根在下,神經根與椎間孔大小在椎間孔中部,后根在上,前根在下,神經根與椎間孔大小之比為之比為1:21:8。5.頸頸椎椎的的椎椎孔孔椎孔椎孔頸椎的椎孔頸椎的椎孔形狀:呈三角形,相當于脊髓頸膨大處椎孔較大;形狀:呈三角形,相當于脊髓頸膨大處椎孔較大;椎孔的矢徑平均為椎孔的矢徑平均為12.814.5mm,橫徑,橫徑22.68mm;矢徑以自椎體后面中間到兩側椎弓連接處為最大;矢徑以自椎體后面中間到兩側椎弓連接處為最大;第第57頸椎矢徑大小相似;頸椎矢徑大小相似;男性較女性稍大。男性較女性稍大。(二)特殊頸椎的特征(二)特殊頸
12、椎的特征橫突孔橫突孔上關節凹上關節凹后弓后弓前弓前弓側塊側塊椎動脈溝椎動脈溝前結節前結節后結節后結節橫突橫突1A.寰寰 椎椎 atlas(上面觀)(上面觀)椎孔椎孔1A.寰寰 椎椎 atlas(上面觀)(上面觀)1B.寰寰 椎椎 atlas(下面觀)(下面觀)齒突凹齒突凹寰樞正中關節寰樞正中關節寰椎橫韌帶寰椎橫韌帶齒突后關節面齒突后關節面齒突前關節面齒突前關節面寰椎前弓的齒突凹寰椎前弓的齒突凹樞椎的齒突樞椎的齒突寰椎寰椎的形態結構的形態結構 無椎體,無棘突;無椎體,無棘突; 由前、后弓及左、右側塊組成。由前、后弓及左、右側塊組成。 前弓短,后弓長,上下扁平。前弓短,后弓長,上下扁平。 前弓有前
13、結節、齒突凹,后弓有后結節、椎動脈溝。前弓有前結節、齒突凹,后弓有后結節、椎動脈溝。 寰椎寰椎椎動脈溝寬椎動脈溝寬5.7mm,其內側緣至,其內側緣至寰椎寰椎后結節中點(即半后結節中點(即半距),右側為距),右側為20.1mm,左側為,左側為19.0mm;兩側;兩側寰椎寰椎椎動脈溝椎動脈溝內側緣之間(即全距)為內側緣之間(即全距)為38.8(30.146.0mm)。)。 關節面:上關節凹為橢圓形,下關節面為圓形。關節面:上關節凹為橢圓形,下關節面為圓形。 橫突:較長較大,為橫突:較長較大,為寰椎旋轉運動的支點。寰椎旋轉運動的支點。 椎孔:相當大,矢徑約為椎孔:相當大,矢徑約為3cm3cm。被寰椎
14、橫韌帶分為前、后兩部。被寰椎橫韌帶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占分,前部占1/31/3,容納齒突(直徑,容納齒突(直徑1cm1cm),后部占),后部占2/32/3,容納脊,容納脊髓(直徑髓(直徑1cm1cm) ,尚留有空隙可允許一定程度的病理性移位,尚留有空隙可允許一定程度的病理性移位,但寰椎前脫位若超過但寰椎前脫位若超過1cm1cm,可傷及脊髓。,可傷及脊髓。齒突齒突1A.樞樞椎椎 axis (前面觀)(前面觀)1B.樞椎樞椎 axis(后上面觀)(后上面觀)1B.樞椎樞椎 axis(后上面觀)(后上面觀)樞椎的形態結構樞椎的形態結構樞椎椎體上有一個齒突,其根部較細,有樞椎椎體上有一個齒突,其根部
15、較細,有寰寰椎橫韌帶越過;前、后面有關節面。椎橫韌帶越過;前、后面有關節面。齒突高齒突高18.4mm(6.919.5mm),寬),寬10.1mm(5.918.8mm););齒突一般在齒突一般在6歲時與樞椎椎體完全融合,融合歲時與樞椎椎體完全融合,融合處常殘留不全整的軟骨板。處常殘留不全整的軟骨板。上關節面:較大(負重所致),幾乎伸至橫上關節面:較大(負重所致),幾乎伸至橫突。突。橫突:短小,朝下橫突:短小,朝下棘突:特別粗大。棘突:特別粗大。寰椎與樞椎寰椎與樞椎寰寰椎椎與與樞樞椎椎寰寰樞樞關關節節異異常常齒突不連齒突不連齒突發育不全齒突發育不全齒突枕骨相連齒突枕骨相連寰椎枕化寰椎枕化3.隆椎(
16、隆椎(第七頸椎)第七頸椎)3.隆椎(隆椎(第七頸椎)第七頸椎)第第7頸椎的形態結構頸椎的形態結構第第7頸椎又稱隆椎。頸椎又稱隆椎。棘突:長而不分叉,其長度幾乎與第棘突:長而不分叉,其長度幾乎與第1胸椎的胸椎的棘突相當。棘突相當。橫突:長而堅固。若橫突過長且尖端向下,橫突:長而堅固。若橫突過長且尖端向下,觸及第觸及第1胸椎橫突,也可產生象頸肋一樣壓迫胸椎橫突,也可產生象頸肋一樣壓迫神經根的癥狀。神經根的癥狀。橫突孔:很小,僅有椎靜脈通過。橫突孔:很小,僅有椎靜脈通過。二、頸椎的測量數據:椎體、椎二、頸椎的測量數據:椎體、椎間盤、終板與水平面夾角,頸椎間盤、終板與水平面夾角,頸椎連結,病變與癥狀連
17、結,病變與癥狀頸椎連結頸椎連結椎體間連結椎體間連結前縱韌帶前縱韌帶椎間盤椎間盤纖維環纖維環髓髓 核核椎間盤椎間盤后縱韌帶后縱韌帶后縱韌帶后縱韌帶軟骨板軟骨板骺骺 環環椎間盤椎間盤椎椎間間盤盤骨骨贅贅頸椎椎間盤頸椎椎間盤頸椎椎體為頸椎椎體為91.6mm,椎間盤為,椎間盤為26.9mm,約為頸段,約為頸段脊柱的脊柱的29.4%。頸椎椎間盤前緣高度為后緣的頸椎椎間盤前緣高度為后緣的23倍,以適合上、下倍,以適合上、下位椎體的形狀并維持頸段脊柱的生理前凸。位椎體的形狀并維持頸段脊柱的生理前凸。頸椎椎間盤的高度與相鄰椎體高度的比例約為頸椎椎間盤的高度與相鄰椎體高度的比例約為1:2 1:4。椎間盤的退行性
18、變時,其高度變小,致使相應的椎椎間盤的退行性變時,其高度變小,致使相應的椎間關節及鉤椎關節關系發生紊亂而致骨質增生。間關節及鉤椎關節關系發生紊亂而致骨質增生。椎弓間連結椎弓間連結寰寰樞樞關關節節寰樞關節寰樞關節寰樞韌帶復合寰樞韌帶復合由寰椎與樞椎之間的韌帶組成。由寰椎與樞椎之間的韌帶組成。主要部分:即寰椎橫韌帶,為堅強的無彈性纖維,主要部分:即寰椎橫韌帶,為堅強的無彈性纖維,使齒突局限于寰椎前弓后面的齒突凹內,是防止寰使齒突局限于寰椎前弓后面的齒突凹內,是防止寰椎向前移位。椎向前移位。輔助部分:為翼狀韌帶,有足夠強度,可阻止寰椎輔助部分:為翼狀韌帶,有足夠強度,可阻止寰椎前移,并限制旋轉運動。
19、前移,并限制旋轉運動。若寰椎橫韌帶保持完整,在負荷下,寰椎在樞椎上若寰椎橫韌帶保持完整,在負荷下,寰椎在樞椎上的移位不超過的移位不超過3mm。若寰椎橫韌帶斷裂,翼狀韌帶不能防止寰樞脫位。若寰椎橫韌帶斷裂,翼狀韌帶不能防止寰樞脫位。頸椎的旋轉運動頸椎的旋轉運動寰樞關節的運動寰樞關節的運動為車軸關節,運動軸通過齒突的垂直線,為車軸關節,運動軸通過齒突的垂直線,寰椎與顱寰椎與顱骨圍繞此軸作左右旋轉運動,每側為骨圍繞此軸作左右旋轉運動,每側為40。過。過度旋轉受度旋轉受翼狀韌帶限制。翼狀韌帶限制。正常頭屈曲位時,正常頭屈曲位時,寰樞關節間隙為寰樞關節間隙為22.5mm,齒突與寰椎后弓間距在齒突與寰椎后
20、弓間距在19mm以上。以上。頸頸 椎椎 病病 變(變(1)鉤突增生:鉤突增生:在頸椎病中,鉤突增生可達在頸椎病中,鉤突增生可達98%98%,退變的鉤突,退變的鉤突可呈尖刺狀、角塊狀、舌狀或卷曲狀。可呈尖刺狀、角塊狀、舌狀或卷曲狀。鉤突斜度過大,向外可使橫突孔狹小,影響椎動脈鉤突斜度過大,向外可使橫突孔狹小,影響椎動脈的通過的通過上關節突過分前突上關節突過分前突頸椎假性滑脫頸椎假性滑脫椎間盤退行性變:脫水和纖維化椎間盤退行性變:脫水和纖維化后縱韌帶骨化后縱韌帶骨化黃韌帶增厚皺折黃韌帶增厚皺折頸椎病變引起神經血管損害導致頸椎病頸椎病變引起神經血管損害導致頸椎病頸頸 椎椎 病病 變(變(2)椎體邊緣
21、骨質增生產生骨唇椎體邊緣骨質增生產生骨唇發生部位的比率:前、后緣為發生部位的比率:前、后緣為1:2.8,上、,上、下緣為下緣為1:1.7。骨唇好發于第骨唇好發于第56頸椎(因位于頸椎曲度頂點,頸椎(因位于頸椎曲度頂點,活動多,承受應力最大)。活動多,承受應力最大)。骨唇的增生及發展是一種修復過程,為防御性機制,骨唇的增生及發展是一種修復過程,為防御性機制,但突入椎管后可對脊髓產生壓迫。但突入椎管后可對脊髓產生壓迫。三、頸段脊髓、神經和毗鄰組織三、頸段脊髓、神經和毗鄰組織的形態和數字,內臟鞘和血管鞘的形態和數字,內臟鞘和血管鞘頸段椎管及其容物頸段椎管及其容物頸段椎管及其容物頸段椎管及其容物脊髓頸
22、段脊髓頸段矢徑矢徑7.47.6mm,硬膜前間隙,硬膜前間隙1.3mm,硬膜后間,硬膜后間隙隙1.82.0mm。脊髓脊髓C4T1段形成頸膨大,在椎管內回旋余地很小。段形成頸膨大,在椎管內回旋余地很小。(二)頸神經(二)頸神經脊神經根行程及其與鄰近結構的關系脊神經根行程及其與鄰近結構的關系當脊神經根及其軟膜穿過蛛網膜硬膜囊時,脊髓的當脊神經根及其軟膜穿過蛛網膜硬膜囊時,脊髓的三層被膜延續為脊神經的神經內膜、神經束膜和神三層被膜延續為脊神經的神經內膜、神經束膜和神經外膜。經外膜。脊神經根周圍的蛛網膜下腔一般延伸至脊神經節近脊神經根周圍的蛛網膜下腔一般延伸至脊神經節近端附近封閉消失,變異者可伸展至脊神
23、經節遠側或端附近封閉消失,變異者可伸展至脊神經節遠側或脊神經近側部。脊神經近側部。硬膜鞘緊密連于椎間孔周圍,以固定硬脊膜囊,使硬膜鞘緊密連于椎間孔周圍,以固定硬脊膜囊,使鞘內神經根不受牽拉。但卻最易受壓。鞘內神經根不受牽拉。但卻最易受壓。頸神經在相應椎骨上方穿出,當頸椎椎間盤突出時頸神經在相應椎骨上方穿出,當頸椎椎間盤突出時可壓迫該神經。可壓迫該神經。竇椎神經 又稱脊神經返支或返神經 起自脊神經節,出椎間孔后又返回椎管內。 在C3C6水平相應橫突孔的交感神經發出橫徑0.20.3mm的神經在椎動脈的內側加入脊神經返支,經鉤突后面進入椎管。 分布于后縱韌帶、骨膜、硬脊膜和硬膜外血管。(二)頸神經(
24、二)頸神經枕下神經枕下神經枕大神經枕大神經第第3枕神經枕神經1.頸神經的后支頸神經的后支枕下神經枕下神經枕下神經枕下神經頭下斜肌頭下斜肌頭上斜肌頭上斜肌頭半棘肌頭半棘肌頭后大直肌頭后大直肌第第3枕神經枕神經1.頸頸神神經經的的后后支支1.頸頸神神經經的的后后支支頸神經的后支頸神經的后支C1后支稱枕下神經,經寰椎后弓與椎動脈之間穿出,后支稱枕下神經,經寰椎后弓與椎動脈之間穿出,支配枕下三角諸肌。支配枕下三角諸肌。C2后支粗大,自寰椎后弓與樞椎椎板之間穿出,繞后支粗大,自寰椎后弓與樞椎椎板之間穿出,繞頭下斜肌下緣,分為兩支。內側支為枕大神經,穿頭下斜肌下緣,分為兩支。內側支為枕大神經,穿頭半棘肌、
25、斜方肌淺出,伴枕動脈分布于枕、頂部頭半棘肌、斜方肌淺出,伴枕動脈分布于枕、頂部的皮膚;外側支支配夾肌、頭最長肌、頭半棘肌。的皮膚;外側支支配夾肌、頭最長肌、頭半棘肌。C3后支的內側支發出第后支的內側支發出第3枕神經,分布于枕區下份枕神經,分布于枕區下份皮膚,外側支參與第皮膚,外側支參與第2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分布于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分布于頸后肌。頸后肌。C48后支的內、外側支支配頸后肌,后支的內、外側支支配頸后肌, C4、5后支的后支的內側支分布于頸后皮膚。內側支分布于頸后皮膚。2.頸頸叢叢組成:頸叢由第組成:頸叢由第1 14 4頸神經前支組成。頸神經前支組成。2.頸頸叢叢 位置位置:位于肩
26、胛提肌和中斜角肌的前方,胸鎖乳突肌的深面。位于肩胛提肌和中斜角肌的前方,胸鎖乳突肌的深面。胸鎖乳突肌胸鎖乳突肌中斜角肌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肩胛提肌Lesser occipital n.Great auricular n.Transverse cervical n.Intermidate supraclavicular n.Lateral supraclavicular n.Medial supraclavicular n.頸前神經頸前神經內側鎖骨上神經內側鎖骨上神經中間鎖骨上神經中間鎖骨上神經外側鎖骨上神經外側鎖骨上神經耳大神經耳大神經枕小神經枕小神經 3A.3A.頸叢的皮支頸叢的皮支v胸鎖乳突肌
27、后緣中點稱神經點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稱神經點“nervous point”,是頸叢皮支較,是頸叢皮支較集中淺出深筋膜處,為頸部淺層結構浸潤麻醉的一個阻滯點。集中淺出深筋膜處,為頸部淺層結構浸潤麻醉的一個阻滯點。頸頸叢叢皮皮支支的的分分布布Lesser occipital n.Great auricular n.Transverse cervical n.Supraclavicular n.頸頸叢叢的的肌肌支支膈神經膈神經頸叢肌支:主要支配頸部深層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胸鎖乳突頸叢肌支:主要支配頸部深層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胸鎖乳突肌、舌骨下肌群和膈。肌、舌骨下肌群和膈。頸頸叢叢肌肌支支To in
28、frahyoid musclesTo trapeziusPhrenic nerve膈神經膈神經膈神經膈神經膈膈神神經經副膈神經副膈神經組成:臂叢由第組成:臂叢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大部胸神經前支大部分纖維組成。分纖維組成。C5C6C7C8T12.臂臂叢叢2.臂臂叢叢的的根根干干股股束束臂臂 叢叢 臂叢鎖骨上部:包括臂叢的根和干。臂叢臂叢鎖骨上部:包括臂叢的根和干。臂叢5根從相應椎間孔根從相應椎間孔穿出行外側,在鎖骨下動脈第穿出行外側,在鎖骨下動脈第2段的上方通過斜角肌間隙后段的上方通過斜角肌間隙后結成結成3干,行于頸外側區下部,與鎖骨下動脈一起跨過第干,行于頸外側區下
29、部,與鎖骨下動脈一起跨過第1肋肋的上面,至第的上面,至第1肋外緣時分為肋外緣時分為6股,經鎖骨中點后方、喙突內股,經鎖骨中點后方、喙突內側進入腋窩。其中,上、中干在鎖骨下動脈的上方,下干在側進入腋窩。其中,上、中干在鎖骨下動脈的上方,下干在動脈的后面,均被椎前筋膜覆蓋形成鎖骨下血管周圍鞘。其動脈的后面,均被椎前筋膜覆蓋形成鎖骨下血管周圍鞘。其淺面有皮膚、頸闊肌、封套筋膜,或有肩胛舌骨肌下腹、頸淺面有皮膚、頸闊肌、封套筋膜,或有肩胛舌骨肌下腹、頸外靜脈、頸橫血管和肩胛上神經跨過。外靜脈、頸橫血管和肩胛上神經跨過。 臂叢鎖骨下部:伴腋動脈行于腋窩。在腋窩上部,外側束與臂叢鎖骨下部:伴腋動脈行于腋窩。在腋窩上部,外側束與后束位于腋動脈第后束位于腋動脈第1段的外側,內側束在動脈后方。在胸小段的外側,內側束在動脈后方。在胸小肌深面,肌深面,3束分別在腋動脈的外、內側面和后面。腋動、靜束分別在腋動脈的外、內側面和后面。腋動、靜脈和臂叢被腋鞘包裹,為鎖骨下血管周圍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徽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調研考試物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九江市農房買賣合同樣本
- 關于采購補充合同樣本
- 2025年計算機二級考試目標明確試題及答案
- 2023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3 橋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3四年級數學上冊 6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第2課時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配套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5年稅務師考試備戰經驗交流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架構考試內容分類具體分析試題及答案
- 爭取高分策略公共營養師試題及答案
- 2016年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6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私募投資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合肥二模數學試題及答案
- 不要慌太陽下山有月光二部合唱簡譜
- 干凈整潔的個人衛生習慣
- 光伏補貼申請流程
- 小數與單位換算(說課稿)-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實驗診斷學練習題庫(附參考答案)
- 無錫網格員考試題庫
-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 《供應商選擇與評估》課件
- 新版申請銀行減免利息的申請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