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_第1頁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_第2頁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_第3頁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_第4頁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下期末語文重點課文復習提綱( 一 現代文閱讀 ) 姓名: 班別: 座號: 一、社戲閱讀練習閱讀社戲第7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1、“這一天我不釣蝦,東西也少吃?!薄爸挥形也婚_口”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答:表現了 “我”因沒看成社戲而難過、失落的心情。2、選段主要描寫的人物是雙喜?!按笪蛩频摹迸c“大聲的說道”屬于神態描寫,分別表現了雙喜的聰明、勇于承擔責任的特點。 3、“底細”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什么?答:指外祖母和母親表現出來的擔心。4、雙喜所寫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的作用是什么?答:表現了雙喜的聰明,辦事穩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親的心思,提出解決問題的辦

2、法,并順利地帶“我”去看社戲。 閱讀社戲第10-13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1、解釋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朦朧”的意思是模糊不清;“踴躍”的意思跳躍。2、文中描寫開船的動作的詞語有點、磕、退、上前、出,從中看江南水鄉的少年們動作熟練、聰明能干的特點。 3、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進行多方面描寫。各找出一句寫在下面。 視覺: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觸覺: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嗅覺: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散發出來的清香。 聽覺: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4、本段主要寫月夜行船,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我”急于看戲的迫切心情? 答: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開船動作利索,行船速度快以及“我”的所見、所思、所感、

3、所聞。5、第10自燃段中與“也許”有相同作用的詞語是似乎(料想、依稀);第13自然段中與它相照應的詞語是果然。6、“那聲音大概是”中的“那聲音”指的是第11自然段中的歌吹。7、“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宛轉、悠揚的笛聲。 8、“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這句活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何作用? 答: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山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小伙伴們駕船技術的高超,表現出“我”看戲的急迫心情。 9、第11自然段中的“跑”與前一段中的哪個詞呼應?它們寫出了什么樣的情形?

4、答:“跑”與“飛”呼應。它們都寫出了船行速度飛快的情形。 10、對上文內容理解正確的是哪兩項?(A、C) A第一段第3句的“點”、“磕”、“退后”、“上前”等詞生動地表現了少年們駕船技術的熟練。 B上文有三處寫到豆麥,都是為了說明夜氣里清香的來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聲音”,“那聲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漁火”、“也不是趙莊”澄清了第二段所寫的“漸望見依稀的趙莊”、“料想便是戲臺”的猜測,表現了作者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 11、從第10、11、12自然段中各找出一處直接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后分別從括號里選出能恰當概括“我”的心理活動的詞語填在橫線

5、上。答:第11自然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第12自然段:“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钡?3自然段:“我的心也沉靜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第11自然段:輕松(活潑 輕松)第12自然段:急切(急切 焦慮)第13自然段:陶醉(惘然 陶醉) 12、對選段大意概括恰當的是哪一項?( D )A去趙莊看社戲途中的情景。 B去趙莊看社戲途中的景物描寫。C去趙莊看社戲途中“我”的心理活動。 D去趙莊看社戲途中“我”的見聞和感受。閱讀社戲第23-26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1、“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边@句話的特點是什么? 答:特點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子生

6、動形象,并抓住了航船顏色和動態的特點。2、“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這句話是側面描寫,說明了孩子們機靈能干。3、請簡析水鄉農家少年的性格特點和品質。 答:水鄉農家少年的性格特點和品質是:樸實、大方、熱情。4、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并塑造江南水鄉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答:因為作者想要表達對農村生活和兒時小朋友的懷念。二、安塞腰鼓閱讀練習閱讀安塞腰鼓第1-13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1、“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焙汀鞍偈畟€斜背響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這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分別寫出了后生們的什么特點? 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前者寫出了后生們樸實沉靜的

7、特點,后者則表現出他們力量豪放的特點。2、“驟雨一樣是強健的風姿?!边@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好處? 答: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好處是展示了安塞腰鼓驟響時的聲、形、光彩和力量,增強語勢。3、將第2題的句子改為“急促的鼓點像驟雨一樣,飛揚的流蘇像旋風一樣”可以嗎?為什么? 答:不可以。因為原句用倒裝手法強調了喻體,改后就顯得平淡無奇。4、文中為什么要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似乎從來不曾響過”?答:為了使動靜相稱,對比鮮明,為下文的火烈作鋪墊。 5、選段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作用是突出后生們茂騰騰的形象,將他們的形象鮮明地推出舞臺,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6、“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

8、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币痪渲小八坪酢笨煞袢サ??為什么 ? 答:不可以?!八坪酢北硎静聹y的語氣,去掉后就成了肯定的意思,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7、“但是:看!”獨句成段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答:表達效果是引起讀者的注意,強調人和鼓由靜而動的轉變過程。 8、理解下面兩個句子的含義。 (1)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答:這句話寫腰鼓捶響時給冰冷、寧靜、困倦的世界帶來了光熱、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2)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那么一股勁!答: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不可阻擋的,一往無前的。(3)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

9、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答:這句話突出了腰鼓聲的雄壯振奮人心。 9、選文第7自然段中第一句話的三個短語依次是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為什么這樣排列?答:因為擊鼓得后生們瘋狂程度逐步加深。 10、選文第7自然段從鼓點、流蘇、腳步、瞳仁、風姿方面寫安塞腰鼓,突出其情景和場面的壯闊、豪放、熱烈。2 閱讀安塞腰鼓第17-30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1、下面句子中畫線的短語能否去掉?為什么? 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答:不能。因為它們反襯出這片神奇厚土生養的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的強健

10、有力。2、選文第10段“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秘”中的“不存任何隱秘”怎樣理解? 答:“不存任何隱秘”就是盡情渲泄內心的情感。3、“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是寫靜嗎?有什么作用? 答:不是。作用是以動襯靜,寫出了世界的寂靜和高原的曠遠。三、偉大的悲劇閱讀練習閱讀偉大的悲劇第12-16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記中把“我的妻子”改成為“我的遺孀”這是為什么? 答:因為斯科特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2、選文中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人們對這幾位英雄的敬重,請分別找出來。 答:(1)“壘了一個石墓十字架”;(2)“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 3、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在寒風凜冽的南極

11、帳篷里,給英國公眾寫了一封絕命書。請根據選段分析這位英雄所表達出的內心情感。 答:熱愛祖國,勇于獻身。 4、第1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表現了這個英雄的團體在臨死的時候仍然具有的那種集體友愛精神,請找出來。 答:死去的斯科特還像兄弟似地摟著威爾遜。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義? 答:英雄們雖然失敗了,但精神卻是偉大的。 6、根據選段提供的信息,歸納出南極具有哪些“威力”? 答:風大、雪大、氣溫低。 7、有人認為斯科特的所為并無多大意義,甚至覺得他們是為了“尋找刺激”,你的看法呢? 答:【示例】這是一種對科學的獻身精神,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人類才走出封閉的家園,認識了美麗的地球,走向進步。四、在沙

12、漠中心閱讀練習閱讀在沙漠中心第1、2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 答:主要內容是描寫“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勞而所遭受的痛苦。 2、“我逃不出兇手的魔爪”可以用一個的成語概括。這個成語是:無處可逃 3、文章在寫“我逃不出兇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處鋪墊。請細讀選文,指出其中兩處并作簡要分析。 答:【示例】(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風就像平原上的騎兵向我直沖過來都得挨寒風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騎兵”直沖過來,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兇手的魔爪”。2 閱讀在沙漠中心第13-18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1、 作者為什么說“飛機,它不是

13、一個目的,而是一個工具?!?? 答:因為“人們并不是為了飛機而去冒生命的危險?!比藗冎皇峭ㄟ^飛機這個工具,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尋找真理。2、 怎樣理解“我”把“露水當做希望”?答:這表明了當時處境的艱難,也說明了“我”的頑強和樂觀。3、 選段體現了“我”怎樣的心情? 答:體現了“我”平靜、坦然、樂觀的心情。五、貓閱讀練習簡答題 1、作者主要寫第幾只貓,為什么?又為何不直接寫而一開始寫了第一、二只貓? 答:作者主要寫第三只貓,是為了揭示文章中心。寫第一、二只貓是為了與它作對比。 2、作者一家人不喜歡第三只貓,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答:因為他們關愛弱小生命。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各有什么特點? 答:開

14、頭的特點是開門見山,奠定基調;結尾的特點是點明中心,照應開頭。 4、“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要表達什么意思? 答: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明白真相后,知道貓因“我”的主觀臆斷而死,不能挽回的結果而后悔、內疚的情感。 5、“我”為什么會認為是第三只貓咬死了鳥?如果是第一、二只貓咬了鳥,你認為作者會是什么態度? 答:因為以“毛凝望鳥籠”為依據。作者可能會責怪張嫂,而稍微責怪貓,但會原諒。 6、“那只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它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態

15、度很安詳,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這句話中的“似乎、好像”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似乎、好像”表示猜測,而這使“我”判定貓吃了鳥,突出“我”的主觀臆斷。六、斑羚飛渡閱讀練習閱讀斑羚飛渡第9-17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選段中兩次提到了彩虹,請把相關語句找出來,并指出這樣描寫彩虹的作用。、 答:第一處:“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作用是烘托了斑羚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第二處:“只見它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彎彎的彩虹一頭連著傷心崖,一頭連著對岸的山峰,像一座美麗的橋”作用是渲染鐮刀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16、2、你認為鐮刀頭羊最令人敬佩的行為有哪些?它是一只怎樣的羊? 答:行為有:鐮刀頭羊在困境中迅速找出了自救的方法,它在兩隊羚羊數量不等時,領頭走入需要犧牲的一隊;最后只剩下它一只羊時,便義無反顧地走向了死亡。它是一只富有智慧,有決斷力和組織能力,遇事鎮定,臨危不懼,從容不迫的領頭羊。 3、選段中連續兩次運用了“目瞪口呆”這個詞語,換成“贊不絕口”好不好?為什么? 答:不好。因為目瞪口呆從側面準確寫出了斑羚精神令人震驚。 4、選段驚心動魄的場面描寫很是精彩,而14、15兩段則運用了側面描寫,它通過作者的心理活動描寫贊美了斑羚的精神。 5、“我吃了一驚,怎么,自殺也要老少結成對子,一對一對去死嗎?這

17、只半大斑羚和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則絕對不可能跳到對面那座山崖上去!”這句話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答:反襯出斑羚的聰穎及偉大的獻身精神。 6、選段中點明試跳成功的一句話是“瞬間,只見半大斑羚輕巧地落在對面山峰上,興奮地咩叫一聲,鉆到磐石后面不見了。” 7、選文第3自然段描寫了作者的心理活動,其用意是什么? 答:突出作者對斑羚們的敬意。( 二 文言文閱讀 )口 技1、本文節選自是清代(張潮)編選的 (筆記)小說:虞初新志。2給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1)會賓客大宴(適逢,正趕上 )(2)眾妙畢備(全、都 )(3)賓客意少舒(稍微 )(4)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3翻譯。(1)少頃,但

18、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 4“一時齊發”指文中那些聲音? 答: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5.本文寫到了口技藝人表演的哪幾個場面,請用簡潔的語言把它概括出來。本文寫到了口技人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6.文中描寫賓客聽表演后神態的句

19、子是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這樣寫的作用是:從側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藝之“善” 。7.文中用(犬吠聲)寫聲之遠,用(婦人驚覺欠伸)、(婦撫兒乳)和 (婦拍而嗚之)寫聲之近,用(兒醒大啼)寫聲之大,用(有鼠作作索索)寫聲之小、夜之靜。8.文章正面描寫了(口技者表演的內容),側面描寫了 (觀眾的反應),都是為了突出“善”(一個字)。9.在聽口技表演時,本文居然寫道“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你認為這可信嗎?談談你的獨到見解。我認為可信。因為口技人的表演技藝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聽眾帶入了火災的情景之中,就如看電影、電視一樣,明知是假的,我們的心情也常隨著劇情的變化

20、而變化。聽眾有這樣的反應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10口技人在表演時,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動動腦筋,想想看,這有什么作用呢?我認為安放圍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這樣圍著,易把聽眾帶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圍,就達不到這樣的表演效果。 二閱讀第二段回答: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婦撫兒乳( 喂奶; )(2)既而兒醒(不久,緊跟著; )(3)一時齊發( 同一時間; )(4)眾妙畢備( 全,都 )2用“/”將本文段分成兩層,并概括段意。第一層: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第二層:描繪了聽眾贊賞陶醉的神情。3這段文字描繪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況,主要運用了 正面 和 側面 相結合的

21、描寫方法。4本文段描寫聽眾的情態,有何作用?從側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藝之“善”。5本文段描寫聽眾表現的文字中,說明聽眾入了神,唯恐聽漏,同時還想了解其中的奧妙所在的詞語是 伸頸、側目; ;表示聽眾心領神會,感到滿足的詞語是 微笑;說明聽眾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詞語是 默嘆,以為妙絕。 。6翻譯: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各種聲音同時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 閱讀第四段回答: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中間夾雜; )(2) 雖人有百手( 即使; )(3)不能名其一處( 說出; )(4)兩股戰戰( 大腿。 )用原文填空:2直接稱贊口技者的句子是( 凡所應有,無

22、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從側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3直接表現火勢兇猛的句子是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4表現大火中人們行動的聲音是 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5描寫聽眾表現的句子是 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6翻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 狼 1本文選自 清 代小說家蒲松齡寫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2解釋下列劃線字的意思。(1)綴行甚遠( 緊跟; ) (2)恐前后受其敵( 攻擊; )(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 ) (4)一狼洞其中( 打洞 )3、虛詞的解釋:恐前后受其敵 (代指“狼”)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代指“屠戶”) 屠自后斷其股 (代指“狼”)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4本文段表現狼貪婪、兇惡的本性的句子是“綴行甚遠”、 “并驅如故”(兩個四字詞語)。5翻譯。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攻擊屠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