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沉積巖石學一、沉積巖的形成與演化1. 沉積巖:在地殼表層條件下,由母巖的風化產物、火山碎屑、有機物質及宇宙物質等 沉積巖的原始物質成分,經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及沉積后作用形成的一類巖石。2. 沉積巖石學:研究沉積巖的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分類和形成以及沉積分布規律的一 門學科3. 沉積巖的分類: 主要由母巖風化產物組成的沉積巖,是最主要的類型。可以根據母巖風化產物的類 型(碎屑物質或溶解物質)及其搬運沉積作用的不同(機械和化學的)再劃分為二類:碎屑 巖、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碎屑巖可根據其主要的結構特征(粒度)劃分為礫巖、砂巖、粉 砂巖和粘土巖。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巖可根據其主要成分特征,進一步劃分為碳
2、酸鹽巖、硫酸 鹽巖、鹵化物巖、硅巖及其它化學巖。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質和深部鹵水組成的沉積巖,不能根據其巖性特征進一步細分。 主要由生物遺體組成的沉積巖,即生物巖或有機巖,根據其是否可燃再劃分為可燃 生物巖和非可燃生物巖 主要由宇宙物質來源的隕石組成的沉積巖,可稱為隕石巖以上分類系統簡述:碎屑巖:礫巖、砂巖、粉砂巖、粘土巖廣主要由母巖風化物組成的沉積巖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巖:碳酸鹽巖、硫酸鹽巖、鹵化物巖、硅巖、其它化學巖 沉積巖 彳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質組成的沉積巖:火山碎屑巖主要由生物遺體組成的沉積巖:可燃生物巖、非可燃生物巖4. 風化作用:地殼表層巖石的一系列破壞作用物理風化作用:巖石主要發生機械
3、破碎,而化學成分不改變的風化作用主要因素:溫度變化、晶體生長、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動、水、冰及風的破壞作用總趨勢:使母巖崩解,產生碎屑物質,包括巖石碎屑和礦物碎屑等化學風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的各種酸的作用下,母巖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濾等化 學變化,使其分解而產生新礦物的過程總趨勢:形成粘土物質和化學沉淀物質(其溶液及膠體溶液物質)5. 造巖礦物的風化及其產物 石英是巖石中的主要造巖礦物。石英在風化作用中穩定性極高,幾乎不發生化學溶解 作用,一般只發生機械破碎作用 長石的風化穩定性次于石英。在長石類礦物中,鉀長石的穩定性較高,多鈉的酸性斜 長石次之,中性斜長石又次之,多鈣的基性斜長石最低。因
4、此,在沉積巖中鉀長石多于斜長 石,鉀長石逐步轉變為水白云母、高嶺石、蛋白石和鋁土礦。斜長石常形成一些在風化帶中 相對穩定的新礦物,如蒙脫石、蛋白石、方解石等。 在云母類中,白云母的抗風化能力較強。白云母在風化過程中,主要是析出鉀和加入 水,先變為水云母,最后可變為高嶺石。 黑云母的抗風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很多,黑云母遭受風化后,鉀、鎂等成分首先析出, 同時加入水,常轉變為蛭石、綠泥石、褐鐵礦等 橄欖石、輝石、角閃石等鐵鎂硅酸礦物的抗風化能力比石英、長石、云母都低很多, 其中以橄欖石最易風化,輝石次之,角閃石又次之 各種粘土礦物(蒙脫石、高嶺石、水云母等) ,本來就是在風化條件下或沉積環境中 形成的
5、,在風化帶中相當穩定 各種碳酸鹽礦物(如方解石、白云母等) ,風化穩定性甚小,很易溶于水轉移 各種硫酸鹽礦物 (如石膏、 硬石膏)、硫化物礦物 (如黃鐵礦) 、鹵化物礦物 (如石鹽) 等,它們的風化穩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多呈真溶液流走6 . 母巖風化的四個階段 破碎階段 (I) 飽和硅鋁階段 (II) 酸性硅鋁階段 (III) 鋁鐵土階段 (IV)(沉積物重力流:是密度流,相對密度可1.0 - 2.0,是由大小不一的碎屑物質與流體形成的高密度混合體,其要以懸移載荷方式搬運)7. 母巖風化產物的類型: 碎屑殘留物質 新生成的礦物 溶解物質8. 作為碎屑物質搬運和沉積的流體,自然界中存在兩種基本
6、類型:牽引流和沉積物重力 流一-泥石流、顆粒流、液化沉積物流、濁流9. 牛頓流體:凡服從牛頓內摩擦定律的流體稱為牛頓流體,否則稱為非牛頓流體10. 雷諾數(Re):表示慣性力和粘滯力之間關系的一個數值11. 佛羅德數(Fr):表示慣性力和重力之間關系的一個數值12. 牽引搬運或牽引作用:指能使碎屑物質作底負載運動的各種作用的總稱。牽引流搬運方式:懸移載荷,推移載荷重力流搬運方式:懸移載荷(沉積物重力流是密度流,相對密度可達1.5 - 2.0,是由大小不一的碎屑物質與流體形成的高密度混合體)13. 流水搬運碎屑物質的方式(即碎屑載荷的形式)主要有兩種:推移搬運(滾動搬 運、推移載荷) 、懸浮搬運
7、(懸移搬運、懸浮載荷) 碎屑物質在流水中的搬運和沉積,流速和顆粒大小之間的關系:(尤爾斯特隆圖解)流水把處于靜止狀態的碎屑物質開始搬運走所需要的流速稱為開始搬運流速。開始 搬運流速應大于繼續搬運流速。1)顆粒開始搬運流速要比繼續搬運流速大得多,這是因為始動流速不僅要克服顆粒 本身的重力,還要克服顆粒間的吸附力才能流動。2)0.05-2mm 顆粒所需的始動流速最小,而且始動流速與沉積臨界流速相差也不大。 說明砂粒質點在流水中搬運時很活躍,容易搬運,也易沉積,故常呈跳躍式前進3)大于2mm勺顆粒,其搬運與沉積的兩條曲線更接近,但兩者的流速值也都隨著粒徑的增大而增大。故礫石不能被長距離搬運,并多沿河
8、底呈滾動式前進4)小于 0.05mm 的顆粒,兩個流速相差很大,因為粉砂和粘土物質一經搬運,就長 期懸浮于水體之中不易沉積下來,而且沉積后又不易呈分散質點再搬運,即使水速發生 急劇改變,也只是沖刷成粉砂質或泥質碎塊繼續搬運,故在海洋和湖泊的波浪帶的沉積 物中沖刷的“泥礫”是常見的。 碎屑物質在流水搬運過程中的變化:不穩定成分逐漸變少,粒度逐漸變小,圓度逐漸變好 碎屑物質在流水搬運及沉積作用過程中的分異作用:1)粒度的分異:粒度大的難以搬運,而當其處于搬運狀態時,當流速稍有減小,就 會下沉;粒度小的易于搬運,而當其處于搬運狀態時,比粒度大的難以沉積。搬運的時 間和距離越長,這種分異作用就越明顯,
9、即從上游到下游,出現了粒度由大到小、分選 由差到好的順序分布,出現了礫、砂、粉砂、粘土的分別集中順序。2)相對密度分異:密度大的難于搬運易于沉積,而密度小的易于搬運難以沉積,故 從上游到下游,相對密度大的碎屑含量逐漸減少,相對密度小的碎屑含量逐漸增多的現象3)碎屑物質形狀分異:粒狀碎屑不如片狀碎屑搬運的遠4)成分分異:不同成分的碎屑,在粒度、相對密度、形狀上都有所不同,粒度、相 對密度、形狀上的分異必然會反映在成分上的分異14. 引起海洋中碎屑物質搬運和沉積的主要營力是波浪和潮汐,其次是海流,引起湖 泊中碎屑物質搬運和沉積的主要營力是湖浪和湖流 浪底(浪基面) :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能夠影響
10、的最大深度 海底碎屑運動的三種狀態:1)在遠岸的深水地區,既作往返運動,也作向海方向的運動2)在近岸的淺水地區,既作往返運動,也作向岸方向運動3)在二者之間,只作往返運動,即“中立帶” 憩流期:在漲潮轉落潮或落潮轉漲潮、海平面處于暫時平衡狀態時,潮流流速接 近或等于零,稱為憩流期細的懸浮物質可被 湖浪對碎屑物質的搬運和沉積作用主要表現在濱岸淺水地帶, 搬運到深水區 湖震:風成湖流和低氣壓引起的湖水表面大規模的波浪狀振蕩15. 風是碎屑物質在空氣中搬運和沉積的主要營力 風的搬運和沉積作用的特點: 風的密度比水得多,因此搬運能力也比水小;在同樣的速度下,風的搬運能 力約為流水的 1/300 ,風只
11、能搬運較細粒的碎屑物質, 如砂以下的顆粒, 只有在特大 的風暴時,才能搬運砂和礫石 由于風的搬運能力有限,因此對搬運物質的選擇性較強,故風成沉積物的粒 度分選性較好 由于空氣的密度較小,所以碎屑物質在搬運過程中,相互的碰撞和磨蝕,以 及它們與地表的碰撞都比較強烈。所以較粗的風成沉積物(如砂和礫石)的圓度都 較好,具強烈摩擦所致的“霜面”跳躍顆粒一般小于 0.5mm,尤其細砂(0.10.3mm)跳動的最為活躍,蠕動顆粒 一般在0.52到3mm更大的則原地不動,小于 0.10.02mm的顆粒可懸浮搬運 風成搬運的最大特點是碎屑成了弓形彈道軌跡跳躍前進,風速越大,碎屑彈跳得 就越高 空氣中的懸移載荷
12、可作長距離搬運(如沙塵暴) ,在距來源地很遠的陸地或海洋 中沉積下來。推移載荷多半在來源土(如沙漠或海灘)堆積下來,最主要的堆積形式是 沙丘16. 冰磧物的基本特征冰磧物是一種由礫、砂、粉砂和粘土組成的混雜堆積,結構疏松,粒度差別懸殊,由幾 微米到幾米,分選性比泥石流、沖積扇沉積物還差。冰磧物中的礫石磨圓度較差,顆粒形態 各呈棱角狀和半棱角狀,在礫石表面還常留下磨光面、釘頭形擦痕、壓坑和壓裂等冰蝕作用 痕跡。一般缺乏層理構造,礫石排列有時略具定向性,漂礫長軸與冰川流向基本一致,扁平 面傾向上游。17. 溶解物質的搬運和沉積作用的控制因素 引起膠體質點搬運和沉積的主要因素是同種電荷膠體質點之間的
13、相互排斥力。假如膠體質點的電荷在某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和了,它們之間的排斥力就會消失,則它們就會凝聚為 大的質點,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下沉,成為膠體沉積物。 真溶液物質搬運及沉積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溶解度,即溶解度越大,越易溶解,越 難沉積,溶解度越小,越易沉積,難于搬運。18. 生物的搬運和沉積作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生物通過新陳代謝作用,另一種是由于生物 作用而引起周圍介質條件的改變,從而影響某些物質的搬運和沉積。19. 化學分異作用(化學沉積分異作用) :原來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種成分,在其搬運和沉積作 用的過程中,由于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就逐漸地發生沉積作用,并逐漸地分離開來(氧化t磷酸鹽、硅酸鹽T
14、碳酸鹽T硫酸鹽及鹵化物)20. 機械沉積分異作用與化學沉積分異作用的關系:這是自然界中兩種既有葂而又并存的沉積分異作用,是沉積物(巖)形成和分布的基本 原理。一般說來,機械沉積作用分異作用進行的較早,化學沉積分異作用進行的較晚。機械 沉積分異作用的砂和粉砂階段,與化學沉積分異作用的鐵的氧化物(既開始階段)相當,機 械沉積分異的最后階段(即粘土沉積階段),大致與化學沉積分異作用的碳酸鹽階段相當,當化學沉積分異作用進行到硫酸鹽及鹵化物階段時,機械沉積分異作用已基本結束了,故在蒸 發巖中很少有碎屑混入物。意義:這兩種沉積分異作用的結果,就形成了各種類型的碎屑沉積巖和化學沉積巖及相 應的各種沉積礦產,
15、分異作用進行得越徹底,各種沉積礦產在成分上和結構上的成熟就越高, 從而越易形成各種沉積礦產。相反,如果分異作用由于各種因素干擾進行得不徹底,就會大 量出現各種類型的混合沉積巖和過渡類型的沉積巖,這對沉積礦產的生成是不利的。二、碎屑巖1. 碎屑巖:由碎屑成分和填隙物成分(包括雜基和膠結物)組成2. 碎屑成分: 石英:a來源于深成巖漿巖的石英,b來源于變質巖的石英,c來源于噴出巖及熱液巖石的石英,d再旋回石英 長石重礦物巖屑盆內碎屑3. 成分成熟度:指以碎屑巖中最穩定組分的相對含量來標志其成分的成熟程度。在重礦物中,鋯石、電氣石,金紅石是最穩定的,這三種礦物在透明重礦物中所占 比例稱為“ ZTR指
16、數,也是判別成分成熟度的標志。4. 填隙物成分: 雜基:碎屑巖中細小的機械成因組分,其粒級以泥為主,也可包括一些細粉砂。雜基的成分最常見的是高嶺石、水云母、蒙脫石等粘土礦物,有時可見灰泥和 云泥。各種細粉砂級碎屑,如絹云母、綠泥石、石英、長石及隱晶結構的 巖石碎屑等也屬于雜基范圍。 膠結物:碎屑巖中以化學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間孔隙的自生礦物。膠結方式:硅質膠結、鐵質膠結、鈣質膠結5. 碎屑巖的結構:構成碎屑巖的礦物及巖石碎屑的大小、形狀及空間組合方式粒度:碎屑顆粒的大小粒級劃分(mm:嚴巨礫 1000巨砂12礫粗礫1000100砂Y粗砂1 0.5中礫100 10中砂0.5 0.25J細礫102細砂
17、0.25 0.1粉砂.粗粉砂0.10.05粘土(泥)V 0.005一細粉砂0.050.005 球度:度量一個顆粒近于球體的程度(圓球體、橢球體、扁球體、長扁球體) 圓度:指碎屑顆粒原始棱角被磨平的程度(棱角狀、次棱角狀、次圓狀、圓狀)雜基: 原雜基:代表原始沉積狀態的雜基,原雜基經成巖作用明顯重結晶后轉變為正雜基 似雜基:a淀雜基:在成巖作用過程中,從孔隙水中析出的粘土礦物膠結物b外雜基:碎屑沉積物堆積后,在成巖后生期充填于其粒間孔隙中的外來雜基物質 c假雜基:軟碎屑經壓實碎裂形成的類似雜基的填隙物 結構成熟度:指碎屑沉積物經風化、搬運和沉積作用的改造,使之接近終極結構特征的程度膠結物: 非晶
18、質及隱晶質結構 顯晶粒狀結構 嵌晶結構自生加大結構6. 膠結類型:在碎屑巖中,膠結物或填隙物的分布狀況及其與碎屑顆粒的接觸關系稱為. 基底膠結:填隙物含量較多,碎屑顆粒在其中互不接觸呈漂浮狀,填隙物主要為原雜 基(或由之轉變成的正雜基),這種膠結類型一般代表高密度流速快堆積的特征。基底膠結實 際上是雜基支撐結構,形成于沉積同生期。 孔隙膠結:碎屑顆粒構成支架狀,顆粒之間多呈點狀接觸。膠結物含量少,只充填在 碎屑顆粒之間的孔隙中,是成巖期或后生期的化學沉淀產物。 接觸膠結:亦稱為顆粒支撐結構,顆粒呈點接觸或線接觸,膠結物含量很少,分布于 顆粒接觸的地方。它可能是干旱氣候帶的砂層,因毛細管作用,溶
19、液沿顆粒間細縫流動并沉 淀形成的;或者是原來的孔隙式膠結經地下水淋濾改造而成的。 鑲嵌膠結:顆粒之間由點接觸發展為線接觸、凹凸接觸,甚至形成縫合狀接觸。7. 支撐結構:雜基支撐結構、顆粒支撐結構在雜基支撐結構中,雜基含量高,顆粒在雜基中呈漂浮狀。在顆粒支撐結構中,顆粒之 間接觸性質有點接觸、線接觸、凹凸接觸和縫合接觸。從成因上看,從點接觸到縫合接觸反 映了沉積物在埋藏過程中經受壓固、壓溶等成巖作用的強度和進程,縫合接觸就是成巖程度 很深的特征。8. 沉積巖的構造:沉積巖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空間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積物在沉積期 或沉積后通過物理作用、化學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原生構造:層理、波
20、痕同生變形構造:負荷構造、包卷層理成巖后:縫合線、疊錐 層理:巖石性質沿垂向變化的一種構造,它可以通過礦物成分、結構、顏色的突變或漸變表現出來 水平層理和平行層理:水平層理:紋層呈直線狀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層面,這種層理是在比較穩定 的水動力條件下,物質以懸浮物或溶液中沉淀形成,水平層理分布廣泛,多在細粒 的粉砂和泥質物中出現。平行層理:由平行而又幾乎水平的紋層狀砂和粉砂組成,紋層厚由12mm至12mm它是在較強水動力條件下流動水作用的產物,而非靜水沉積。平行層理一般出 現在急流及高能量環境中,常與大型交錯層理或沖洗層理共生,具良好的含油氣性。 波狀層理:紋層呈對稱或不對稱的波狀,但其總的方向
21、平行于層面。這種層理主 要是由沉積介質的波浪震蕩運動造成的,其次是單向水流的前進運動造成的,前者主要 形成對稱形態的波狀層理,后者形成不對稱波狀層理,同時疊覆層的相位錯開。 交錯層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層系界面的紋層組成,斜層系可以彼此重疊、交錯、 切割的方式組合。這種層理是由沉積介質(水流及風)的流動造成的。當介質具有一定 流速時,底床上可以產生一系列的砂波,這種砂波順流移動的結果,在陡坡加積作用一側形成了由一系列紋層組成的斜層系。基本類型包括板狀交錯層理、楔狀交錯層理、槽_狀交錯層理、其它流水型交錯層理(爬升波紋交錯層理、羽狀交錯層理)、浪成波紋交錯層理、沖洗交錯層理或砂紋交錯層理、丘狀交錯層
22、理或風暴交錯層理、風成交錯層理 壓扁層理和透鏡狀層理: 這是砂、泥沉積中的一種復合型層理, 有時稱潮汐層理。 它是由壓扁層理、波狀層理、透鏡狀層理組合而成,在形態上很像小型波狀層理。這種復合型層理的形成,說明沉積環境有砂、泥供應,而且水流活動期和水流停滯期交替出 現。水流活動時期,砂呈砂波狀被搬運沉積,而泥保持懸浮狀態,水流停滯時間,因水 動力條件的差異而分離出懸浮物質,并沉積于波谷或全面覆蓋波狀起伏的砂層之上。下 一沉積旋回開始時,波脊被蝕去,新的砂質以砂波形式沉積掩埋,并保存了波谷夾有泥 質壓扁體的先前的砂層。水動力條件較弱時,前期沉積的波紋受到部分或輕微侵蝕,新 的砂質則沉積在薄的泥層之
23、上,由此可見,當水流或波浪作用較強,而停滯水作用相對 將要時,砂質的沉積和保存比較有利,形成壓扁層理。當水流和波浪作用較弱,停滯水 作用的影響占主導地位時,砂質供應不足,泥質沉積和保存有利,則形成透鏡狀層理。 遞變層理(粒序層理):遞變層理是具有粒度遞變的一種特殊的層理。第一類遞變層理是顆粒向上逐漸變細,但下部不含細粒物質,它可能是由于水流速 度或強度逐漸減低而沉積的結果。第二類是細粒物質全層均有分布,即以細粒物質作為 基礎,粗粒物質向上逐漸減少和變細,它可能是由于懸浮體含有各種大小不等的顆粒, 在流速減低時因重力分異而整體堆積的結果,前者屬于牽引流成因,后者屬于重力成因。 韻律層理:這種層理
24、是在成分、結構、顏色方面不同的薄層作有規律的重復出現 形成的。重復性韻律的原因是物質搬運或產生方式有規律的交替變化造成的。潮汐環境中形成的韻律層理,實質上是一種砂、泥薄層相間的交替紋層,其砂層 是在漲潮和落潮的水流活動時期沉積、泥層是在高潮和低潮的滯流階段沉積的,兩者交 替變換構成韻律。 季節變化所產生的韻律層理,實質上是由暗色層和淡色層交替組成的。冰川紋泥 是季節韻律層理的一個重要類型。紋泥是冰融水在冰川湖中沉積的,每一套韻律層由顆粒 較粗(粗至細粉砂)的淡色層和顆粒較細(細粉砂和粘土)的暗色層組成。淡色層以清晰 界面開始,向上遞變為暗色層。夏季冰迅速溶解,釋放出大量碎屑物質,形成淡色層,冬
25、 季沒有新的物質來源,懸浮細粒物質沉積下來,形成暗色層,每年重復,形成韻律。 均質層理(塊狀層理) :這是一種呈現大致均質外貌, 不具備任何紋層構造的層理。 塊狀層理既可以是懸浮物質非常快速地沉積而成,如常見的洪水沉積,也可以是密 度很高、毫無分選的沉積物沉積而成,如某些沉積物重力流沉積。由于生物的強烈攪動 作用,使沉積物原生層完全混合破壞也可以形成均質層理。9. 層面構造:在巖層表面呈現的各種不平坦的沉積構造的痕跡。 波痕:由風、水流或波浪等介質的運動,在沉積物表面形成的一種波狀起伏的層面構造波長L、波高H波痕指數L/H不對稱度 RSL(l 1/l 2:緩坡水平投影距離 / 陡坡水平投影距離
26、)a 浪成波痕:一般由產生波浪的動蕩水流形成,常見于海湖淺水地帶b 流水波痕:由定向流動的水流形成,見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帶c 風成波痕:由定向風形成,常見于沙漠及海、湖濱岸的砂丘地帶d 其它波痕:除簡單的波痕形態外,還常見到兩組或兩組以上的復合形態。 剝離線理構造:一種原生流水線構造,主要出現在具有平行層理砂巖中,沿層面剝開 出現大致平行的線狀溝或脊,鏡下可見長形顆粒定向排列,常代表古流向,它是由砂粒在平 坦底床上作連續遷移時所留下的痕跡。 泥裂:沉積物露出水面因曝曬干涸所發生的收縮裂縫 雨痕和冰雹痕:是指雨滴降落在松軟沉積物表面時所形成的小型撞擊凹穴。底層面構造-底模 槽模:分布
27、在底面上的一種半圓錐形突起構造。是定向的濁流在尚未固結的軟泥表面 侵蝕沖刷的凹槽被砂質充填而成,形態特點略呈對稱狀、伸長狀。 溝模:砂質巖層底面上一些稍微突起的直線形的平行脊狀構造。是由下伏泥質巖層面 上的細溝被砂質物充填而成。10. 變形構造(同生變形構造) :指在沉積作用的同時或在沉積物固結成巖之前處于塑性狀態 時發生變形所形成的各種構造。 負載構造(負荷構造、重荷模) :指覆蓋在泥質巖之上的砂層底面上的瘤狀突起。與槽模區別:形狀極不規則,缺少明顯的上游與下游的末端。 球枕構造:指砂巖層斷開并陷入泥巖中形成的許多緊密或稀疏排列的球狀或枕狀塊體。 包卷層理(卷曲層理、揉皺層理) :指在一個巖
28、層中發生的紋層盤回或扭曲的現象。沉積物的液化作用,即液化層的層間流動引起原生層理的彎曲,是包卷層理形成的 一個重要因素。 滑塌構造: 指斜坡上未固結的軟沉積構造在重力作用下發生滑動和滑塌而形成的變形 構造。各種類型的不規則的扭曲層理也屬于滑塌構造,一般伴隨快速沉積而產生。 碟狀構造: 由模糊的形如蝶狀的上凹紋層組成。 在橫向上斷續分布, 垂向上互相重疊。11. 化學成因構造:指在成巖過程中及其以后由化學作用所形成的構造。 晶體印痕:如果條件適宜,這些晶體后來由于溶融、溶解作用等而消失,從而在層面 上留下特殊的晶體印痕。 結核:結核是巖石中自生礦物的集合體。這種礦物集合體表現為在結構、成分、顏色
29、 等方面與圍巖有顯著差別的不規則團塊。它主要是由在未固結的沉積物中呈溶液狀態的分散 物質重新分配和集中并逐漸增長而成。12. 生物成因構造:除了由于生物的死亡、埋藏和保存而留下它們的遺體而形成化石之外, 生物在沉積物內部或表層活動時,常把原來的沉積構造加以破壞或變形,而留下它們活動的 痕跡,這些構造稱為生物成因構造。 生物遺跡構造:指由生物活動而產生于沉積物表面或內部并具有一定形態的各種痕 跡,包括生物生存期間的運動、居住、覓食和攝食等行為遺留下的痕跡,因而又稱為痕跡化 石或遺跡化石。 生物擾動構造:底棲生物的活動使沉積物層理遭到破壞,同時產生新的構造面貌,稱 為生物擾動構造。 植物根莖痕跡:
30、植物根呈炭化殘余或枝叉狀礦化痕跡出現在陸相地史中,它們在煤系 中特別常見,是陸相的可靠標志。13. 礫巖的成因分類: 濱岸礫巖:主要形成于海或湖的濱岸地帶,礫石成分單一,以穩定組分為主,分選性 好,往往以一個粒級占絕對優勢,在直方圖上顯示為一個突出的主峰;磨圓度極好,扁平對 稱的礫石常見,粗礫很少,礫石的最大扁平面向著深水方向傾斜,傾角不大,一般為78C,不超過13C。礫石長軸大致與海(湖)岸平行。濱岸礫巖中有時含濱海的生物化石碎片,但 很少含有完整化石。在海侵過程中,這種礫巖常是底礫巖開始部分。礫巖體成層性好,橫向 分布穩定,呈席狀延伸。 河成礫巖:常見于山區河流中,多位于河床沉積的底部。礫
31、石成分復雜,由于搬運不 遠,故不穩定組分仍然存在,常可出現由各種巖石成分組分的礫石,雜基中具大量石英、長 石、暗色礦物等砂級碎屑和泥質混入物,分選較差,礫石對稱性差,礫石最大扁平面向源傾斜,呈疊瓦狀排列,傾角較大,一般1530 C,長軸大部分與水流方向垂直,但近岸處多與岸邊平行。河床礫巖化石少見,但有時可見大的硅化木,一般多呈透鏡體出現,其底部可見 沖刷現象,有侵蝕切割。下伏巖層的痕跡,呈不平坦的沖刷面。 洪積礫巖:礫石較粗大,含較多的中礫級甚至粗礫級礫石,分選很差,直方圖上常顯 不出特征峰值,磨圓度也低,雜基成分常與礫石成分相似,并多具泥質,膠結物多為鈣質、 鐵質,巖體多呈透鏡狀或楔狀體,在
32、靠近山麓的巖體一側,切割 - 充填構造很常見,沿剖面向 上,礫石成分常伴有規律的變化。 冰川角砂巖:成分復雜,常可見新鮮的不穩定組分,分選極不好,大的礫石和泥砂混雜,直方圖上呈現多峰,有時砂泥含量甚多,礫石含量不超過50%,與濱海(湖)礫巖相比具 較多的細粒填隙物,礫石多呈棱角狀,有些碎屑常見幾個磨平面,從而使角礫巖形狀極為特 征。冰川角礫巖的層理不清,常呈塊狀;礫石排列極為紊亂,最大扁平面的傾角很大,甚至 直立。 滑塌角礫巖:棱角狀角礫和磨圓礫可同時存在,這是由于陡崖崩落下來已固結的巖屑 多呈角礫狀,而當發生水下滑動時攜帶來的半固結底部沉積物很容易成為磨圓礫石。此種角 礫巖分選性很差,礫石大
33、小極不一致,由很小的到直徑可達幾米的都有,厚度變化大,常呈 透鏡狀巖體產出。 巖溶角礫巖:角礫通常為板狀碎片及各種大小的石灰巖塊,雜基仍是碳酸鹽質的或是 風化的紅土物質。角礫呈高度棱角狀,毫無分選,成分單一,巖溶角礫巖一般因有大量碳酸 鹽巖細礫雜基導致碎屑與雜基之間的區分不清楚,這種角礫巖厚度變化很大,由幾厘米到十 米或更厚,角礫巖層頂、底界特別是底界很明顯。14. 砂巖的分類: 克里寧分類:(P100,圖7-1 )三端元: a 石英 +硅質巖屑, 代表巖石成熟度, 即該組分含量越大, 巖石成熟度越高, 則其搬運史越長b 長石 + 高嶺石,代表母巖性質c 云母 + 綠泥石,表示構造變動的程度,
34、當構造變動大時,母巖風化剝蝕得 快,碎屑物質快速掩埋,因此其中的不穩定組分(如云母、綠泥石等) 尚能較多地保存 福克分類:(P100,圖7-2 )三端元:a石英+硅質巖(Q)表示沉積來源b長石+火山巖屑(F),表示火成來源c云母+變質巖屑(M),表示變質來源 建議砂巖分類:P102,圖7-4原則是要考慮三個主要問題:來源區的母巖性質;搬運和磨蝕歷史,即巖石成熟度; 沉積時的介質物理條件,即流動因素。依據:選擇砂巖中的石英、長石、巖屑和粘土基質四種組分。首先按基質含量將砂巖分為砂巖和雜砂巖兩大類: 前者為基質含量小于 15%的、分選好的 純凈砂巖;后者為基質含量大于15%的、分選差的混雜砂巖。在
35、砂巖和雜砂巖中,按照三角形圖解中三個端元組分-石英(Q)、長石(F)及巖屑(R)的相對含量劃分類型。如長石大于25%、長石大于巖屑的為長石砂巖(雜砂巖)類,巖屑大于25%、巖屑大于長石的為巖屑砂巖(雜砂巖) 類,長石和巖屑含量都小于 25%的為石英砂巖 (雜砂巖)類。15. 石英砂巖類特征及成因分析:石英砂巖類最突出特征是石英碎屑占90%以上,石英大都為單晶石英,幾乎均含包裹體,大部分石英碎屑常磨得很圓,表面光澤暗淡呈霧狀,大小均一,分選良好,缺少泥質。由于 應力作用造成的波狀消光,也是單晶石英的一種特征,砂巖在成分結構上的成熟度很高,表 明它是接近理論上砂巖演化的終極產物,重礦物含量極少。長
36、石主要是微斜長石、正長石和鈉長石。巖屑可能只包括少量磨蝕好的燧石和石英巖等。膠結物大多為硅質,次為鈣質、鐵質及海綠石。氧化硅是最常見的膠結物,常由石英、 蛋白石和玉髓組成,碳酸鹽膠結物以方解石較常見。石英砂巖的顏色大部分灰白色,有些略帶淺紅、淺黃、淺綠等,少數為較深色調,其顏 色主要取決于膠結物的顏色。波痕和交錯層理是石英砂巖的特征構造,產狀一般為厚度不大 的穩定層狀。隨著長石和巖屑含量的增加,石英含量相對減少,石英砂巖過渡為長石質石英 砂巖或巖屑質石英砂巖。成因:純凈的石英砂巖具有高成分成熟度和結構成熟度,主要來自花崗巖徹底風化產物, 多形成于有障壁和無障壁的濱 - 淺海砂質海岸沉積環境。
37、在河流或湖泊環境也可形成長石石 英砂巖、巖屑石英砂巖等。16. 長石砂巖類特征及成因分析:長石砂巖類包括長石砂巖和巖屑質長石砂巖,長石砂巖主要由石英和長石組成,石英含量小于 75%,長石含量大于 25%,巖屑含量小于 25%。石英顆粒一般不規則,且磨圓度差。長 石含量較高是本類砂巖的特點, 為 25-100%。長石中鉀長石類或酸性斜長石類均可為主要的長 石,基性長石少見。長石砂巖中一般含有大量的云母碎屑,白云母和黑云母兩者都常見,含量可高達 10%以上, 重礦物一般比石英砂巖的含量高,成分復雜,砂巖中含少量粘土基質, 總是很細而污濁,常被氧化鐵和有機物污染。巖屑在長石砂巖中通常作為附屬成分。膠
38、結物常 為鈣質,有時為鐵質,硅質較少。較古老的長石砂巖可顯出石英和長石的次生加大現象。長石砂巖的化學成分與其在花崗巖質母巖極其相似,富含AbQ和KzO。長石砂巖隨其中巖屑含量的增加,逐漸向巖屑砂巖過渡。成因:長石砂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巖成分,首先要有富含長石的母巖,如花崗 巖、花崗片麻巖等,這是長石砂巖形成的物質條件。另外,還需要有利于母巖崩解的條件, 主要是構造條件和氣候條件。在構造運動較強烈地區,形成高差較大的地形起伏,花崗質基 底隆起,相鄰地帶發生沉陷,從而使母巖遭受劇烈侵蝕,快速堆積。由于風化時間短暫,主 要是物理風化使其機械破碎,抵抗風化能力較弱的長石得以保存下來,在鄰近母巖的
39、沉降帶 形成局部很厚的長石砂巖體。17. 巖屑砂巖灰特征及成因分析:巖屑砂巖類包括巖屑砂巖和長石質巖屑砂巖。巖屑含量大于25%,長石含量小于 25%,石英含量在 75%以下。 石英一般也是巖屑砂巖的主要成分, 其磨圓度通常比長石砂巖及雜砂巖中 的石英要圓些。長石含量一般較少,當含有較多長石時,常可見各種斜長石、正長石、條紋 長石和微斜長石等。碎屑云母常是值得注意的組分,可有黑云母和白云母,云母片一般平行 層理面富集,常由于壓實作用則變形,在相鄰石英顆粒之間成彎曲狀甚至破裂。常見的重礦 物有鋯石、電氣石、角閃石、綠簾石、柘榴石等。常有碳酸鹽和氧化硅膠結物。巖屑砂巖中AbQ和K2O的含量比較高,這
40、反映了巖屑的泥質性質;NatO和MgO含量一般較低,有的 MgO含量較高是由于有白云母碎屑的緣故。巖屑砂巖一般為淺灰色,灰綠色及灰黑色也常見;分 選性及磨圓度均不好。隨長石含量的增加,巖屑砂巖逐漸向長石砂巖過渡。1/5-1/4. 巖屑砂巖的形成條件與長石成因:巖屑砂巖分布也較廣,估計占全部砂巖的 砂巖基本類似,需要有利于不穩定物質產生和沉積的條件。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強烈的物理 風化和近源快速堆積,才可使大量母巖的崩解產物得以保存。隨著遠離母巖區,不穩定組分 分解破壞,穩定組分相對增加,而常過渡為巖屑石英砂巖。18. 雜砂巖類特征及成因分析:雜砂巖一般富含石英,有不同比例的長石和巖屑,通常含少量
41、云母碎屑。石英一般有棱 角,常有顯著的波狀消光,通常構成碎屑部分半數左右。長石主要是斜長石,鉀長石少見。 巖屑主要是泥頁巖、粉砂巖、板巖、千枚巖和云母片巖。碎屑云母,如白云母和黑云母以及 綠泥石化的黑云母常見。在許多雜砂巖中,還有方解石、鐵白云石等碳酸鹽礦物。雜砂巖富 含基質,總化學成分在世界各地都很相似,一般富含SiO2、FeO FaQ、MgO和NstO,雜砂巖呈暗灰色或黑色,一般是堅硬的、固結良好的砂巖,常具遞變層理和底面印模構造,一般與 泥巖或板巖呈韻律互層,磨圓度和分選性均不好,顆粒一般呈尖銳棱角狀。成因:雜砂巖的形成條件與長石砂巖類似,即需要侵蝕、搬運及沉積的快速進行,這可 使物質不
42、發生完全的化學風化。和長石砂巖一樣,雜砂巖可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形成,既可以 形成于濕熱條件,也可以形成于干旱的或寒冷的氣候條件。19. 壓實作用(物理成巖作用) :沉積物沉積后在其上覆水層或沉積層的重荷下,或在構造形 變應力的作用下,發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體積縮小的作用。20. 壓溶作用:沉積物隨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顆粒接觸點上所承受的來自上覆層的壓力或來自構造作用的側向應力超過正常孔隙流體壓力時(達22.5倍),顆粒接觸處的溶解度增高,將發生晶格變形和溶解作用。21. 膠結作用: 從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礦物質 (膠結物),將松散的沉積物固結起來的作用。 P12822. 交代作用:指一種礦物代替
43、另一種礦物的現象,實質是體系的化學平衡及平衡轉移問題。標志:礦物假象幻影構造交叉切割現象殘留的礦物包體23. 溶解作用:巖石中礦物遇水后不同程度的被溶解。如風化礦物遇水,其中鉀(k+)或鈉(Na+)成為可溶性的碳酸鹽或氯化物水溶液。次生孔隙:沉積巖形成后,因淋濾、溶蝕、交代、溶解及重結晶等作用在巖石中形 成的孔隙和縫洞。三、碳酸鹽巖1. 碳酸鹽巖的礦物成分:碳酸鹽巖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兩種碳酸鹽礦物組成。以方解石為主的是石灰巖,以白 云石為主的是白云巖。在方解石礦物體系中,除方解石外,還有高鎂方解石、低鎂方解石、文石(霰石)等礦 物。其中,高鎂方解石最不穩定,文石次之,低鎂方解石較穩定。在白云
44、石礦物體系中,除白云石外,還有原白云石。2. 碳酸鹽的構造組分:顆粒、泥、膠結物、生物格架、晶粒 顆粒: 按其是否在沉積盆地中形成, 可分為內顆粒 (盆內顆粒) 和外顆粒 (盆外顆粒) 兩類。內顆粒是主要的,外顆粒是次要的。內顆粒: a 內碎屑:內碎屑主要是在沉積盆地中沉積不久的、半固結或固結的各種 碳酸鹽沉積物,受波浪、潮汐水流、風暴流、重力流等的作用,破碎、搬運、磨 蝕、再沉積而成的。b 鮞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層結構的球狀顆粒(正常鮞、表皮鮞、復鮞、橢 形鮞、放射鮞、單晶鮞及多晶鮞、負鮞)c 藻粒:與藻類有成因聯系的顆粒(藻鮞、藻灰結核、藻團塊)d 球粒與糞球粒:e 葡萄石、團塊、豆粒f 生
45、物顆粒 泥:與顆粒相對應的另一種結構組分,是指泥級的碳酸鹽質點,它與粘土巖或粘土質 砂巖中的粘土是相當的。泥與顆粒的界限, 0.005mm。灰泥-方解石成分的泥云泥-白云石成分的泥灰泥成因: a 化學沉淀作用生成的灰泥b 機械破碎、磨蝕作用生成的灰泥c 生物作用生成的灰泥云泥成因很復雜 膠結物:指沉淀于顆粒之間的結晶方解石或其它礦物。詳見 P158 晶粒: P159 生物格架:主要是指原地生長的群體生物(如珊瑚、苔蘚、海綿、層孔蟲等),以其堅硬的鈣質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3. 石灰巖的分類: 福克的石灰巖分類方案:三端元: a 異化顆粒,相當于通常所說的顆粒。異化顆粒即內顆粒,指在沉積盆地 或沉
46、積環境內形成的碳酸鹽顆粒。這種顆粒可以是化學沉積作用形成的,也可以 是機械破碎作用形成的,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形成的,或是這些作用的綜合產物。b 微晶方解石泥或簡稱微晶,相當通常所說的灰泥或泥晶c 亮晶方解石膠結物或簡稱為亮晶石灰巖三種類型:亮晶異化石灰巖、微晶異化石灰巖、微晶石灰巖該方案優點:把碎屑巖的結構觀點系統土引入碳酸鹽巖分類方案中。他首先提出異化顆 粒和異常化學巖的觀點,異常化學巖與碎屑相似,也由顆粒(異化顆粒) 、充填物(微晶方解 石泥)、膠結物(亮晶方解石膠結物)組成,其除了是化學沉淀成因的以外,還受水動力條件 控制,他還創建了一整套全新的石灰巖結構分類和術語系統,如內碎屑亮晶石灰巖
47、。缺點:1.福克分類基本上是三端元分類,但在這三個端元中,只有異化顆粒和微晶方解 石泥是獨立的結構組分,而亮晶方解石膠結物則不是一個獨立的結構組分,因此,他的 分類實質上是兩端元的分類2. 未考慮重結晶作用的影響3. “清規戒律”太多,制造了許多不必要的人為麻煩,不利于應用4. 用“正常化學巖”和“異常化學巖”這些非描述性的成因術語對巖石類型概括并 不恰當,甚至還有錯誤。但總的來看,福克分類還是一個很好的分類,因為他的核心觀點是新的,是正確的,這 一分類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都很大。亮晶異化石灰巖:主要由異化顆粒組成,其粒間孔隙主要為亮晶方解石充填,或者異常為孔隙,僅含很少量的微晶方解石泥,這種石灰
48、巖是在水動力條化學件很強的沉積環境中形成的。巖 I微晶異化石灰巖:主要由異化顆粒和微晶方解石泥組成,不含或很少含亮晶方解石 膠結物。形成這種石灰巖的水動力條件比亮晶異化石灰巖弱很多。正常化學巖t微晶石灰巖:幾乎全由微晶方解石泥組成,這是水動力條件很弱的沉積由生物格架所組成的礁石灰巖。 鄧哈姆石灰巖分類方案:鄧哈姆的分類,對于顆粒-灰泥石灰巖來說,是兩端元組分的分類。這兩個端元是顆粒和泥。鄧哈姆還根據顆粒和泥的相對含量,把常見的顆粒-灰泥石灰巖分為四類,即顆粒巖、泥質顆粒巖、顆粒質泥巖、泥巖。顆粒巖幾乎全由顆粒組成,不含泥或含泥很少; 泥質顆粒巖主要由顆粒組成,顆粒與顆粒是相互接觸的,其粒間孔隙
49、中充填著泥。這兩種巖石是顆粒支架的,即顆粒是巖石的主體, 構成巖石的基本格架。顆粒質泥巖主要由泥組成,還含有少量顆粒,這些顆粒分散于泥中, 互不相接。泥巖幾乎全是泥。這兩種巖石都是泥支架的。顆粒巖是高能環境的產物,泥是低能環境的產物,顆粒質泥巖和泥質顆粒巖介于前兩者之 間。此外,鄧哈姆還分出兩類特殊的石灰巖類型,即粘結巖和結晶碳酸鹽巖。 馮增昭的分類方案:馮增昭首先把石灰巖分為三個大的結構類型,即I.顆粒-灰泥石灰巖II. 晶粒石灰巖III. 生物格架-礁石灰巖。在第I大類中,他根據顆粒含量,把顆粒-灰泥石灰巖劃分為顆粒石灰巖、顆粒質石灰巖、含顆粒石灰巖以及無顆粒石灰巖。他還根據顆粒-灰泥的相
50、對含量,以90%( 10%,75%( 25%, 50% ( 50%, 25% (75%, 10% (90%為界限,把顆粒-灰泥石灰巖再細分為顆粒石灰巖、含灰 泥顆粒石灰巖、灰泥質顆粒石灰巖、顆粒質灰泥石灰巖、含顆粒灰泥石灰巖、灰泥石灰巖。 在顆粒-灰泥石灰巖類型中,還可根據顆粒類型,再進行細分。4. 白云巖的生成機理: 原生沉淀作用:真正以化學沉淀的方式從水體中直接沉淀出來的白云石,爭議較多。 毛細管濃縮作用-準同生白云化作用:在熱帶地區的潮上帶,剛沉積不久的表層碳酸鹽沉積物,主要是文石。這些沉積物還疏 松的,其粒間充滿著水,這些粒間水,開始階段是正常的海水。由于該地區氣候干熱,蒸發 作用強烈
51、,這些粒間水就不斷土向空氣中散發。同時,海水又通過毛細管作用,源源不斷地 補充到這些疏松的沉積物的顆粒之間,久而久之,這些粒間水的含鹽度變大了,正常的海水 就變成了鹽水。從中首先沉淀出來的是石膏,也可能還有一些其他鹽類礦物。石膏的沉淀使 粒間水或表層積水的 Mg/Ca比率大大提高。正常海水的Mg/Ca比率約3:14:1,而干熱地區潮上帶表層沉積物的粒間水或表層積水的Mg/Ca比率可達20:1甚至更高。這種高鎂的粒間鹽水或表層水經常與文石顆粒相接觸,使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轉化為白云石。這就是白云 化作用,或稱準同生交代作用。 回流滲透白云化作用:在潮上地帶形成的高鎂粒間鹽水,當其對表層沉積物的
52、白云化基本完了時,產生這種高 鎂鹽水的地質條件還仍繼續存在,多余的高鎂鹽水在地表就無“用武之地”了,它必然會向 下回流。由于這種高鎂鹽水的相對密度較大,當地表無出路時,其向下回流滲透是必然的。 這種向下滲透的高鎂鹽水,在其穿過下伏的碳酸鈣沉積物或石灰巖時,必然會使它們白云化, 從而形成白云巖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巖。這就是回流滲透白云化作用。 混合白云化作用在5%勺海水和95%的地下水混合時, 白云石已經飽和, 但方解石不飽和; 在30%的海水和 70%勺地下水混合時,白云石當然早就過飽和了,但方解石仍然不飽和。因此,在海水為 5%-30%勺混合液范圍內,將發生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這就是混合
53、白云化作用。 埋藏白云化作用溫度升高有利于白云石的形成。在地下較深處,溫度較高,白云石可以形成,并作為砂 巖的膠結物出現。四、沉積相1. 沉積相:沉積環境 及在該環境中形成的沉積巖(物)特征的綜合。廠自然地理環境-包括海、陸、河、湖、沼澤、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及地勢高低 氣候條件-包括冷、熱、干旱、潮濕沉積環境: 構造條件 -包括大地構造背景及沉積盆地的隆起與拗陷沉積介質的物理條件 -包括介質的性質(如水、風、冰川、清水、渾水、濁流)、運動方式和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質的溫度和深度j介質的地球化學條件 -包括介質的氧化還原電位(Eh)、酸堿度(pH)以 及介質含鹽度。沉積巖特征包括:巖性特征(如顏色、
54、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巖石類型及其組合)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種屬、數量和生態)地球化學特征沉積巖的這些特征是相應各種環境條件的物質記錄,通常也稱為 相標志 。巖相:一定沉積環境中形成的巖石或巖石組合,它是沉積相的主要組成部分。2. 相序定律:相序:從一種相過渡到另一種相的一系列相的關系或相的有序組合。相序定律(沃爾索相律) :只有那些沒有間斷的、現在能看到的相互鄰接的相和相區,才 能重疊在一起。或者說,只有在橫向上成因相近且緊密相鄰而發育著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 次疊復出現而沒有間斷。3. 相模式:以相序遞變規律為基礎,以現代沉積環境和沉積物特征的研究為依據,從大量的 研究實例中,對沉積相的發育
55、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歸納出帶有普遍意義的沉積相的空間 組合形式。標準相模式就起到的作用: 從比較的目的來說,它必須起到一個標準的作用 對于進一步觀察來說,它必須起到提綱和指南的作用 對于新的研究地區來說,它必須起到預測的作用 對于所代表的環境或系統的水力學解釋來說,它必須起到一個基礎的作用5. 沖積扇: 沖積扇:在氣候干熱、地殼升降運動較強烈的地區,風化、剝蝕作用劇烈,其形成的 產物被山區的暫時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區河流帶走。當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劇 變緩,水流向四方散開,流速驟減,碎屑物質大量沉積,形成錐狀或扇狀堆積體,稱為洪積 錐或洪積扇,也稱沖積扇。 根據地貌特征和沉積特征,分
56、扇根、扇中、扇緣三個亞相 一般特征:沖積扇在空間上是一個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錐形沉積體,錐體頂端指向 山口,錐底向著平原,其延伸長度可達數百米至百余公里。在縱向剖面上,沖積扇呈下凹透 鏡狀或呈楔形,橫剖面上為上凸形, 其表面坡度在近山口的扇根處可達510C,遠離山口變緩,為26C,其沉積物的厚度變化范圍可從幾米到8000m左右,沖積扇可單個出現,但大多數情況下由多個沖積扇沿著山系的前緣在橫向上彼此聯結,形成沖積扇復合體,其延伸可 達數百千米。 沉積物分河道沉積、漫流沉積、篩狀沉積和泥石流沉積。 識別標志:a 巖性:變化較大,顏色偏紅。大多數沖積扇以礫石沉積為主,礫石間充填砂、粉砂和 粘土級的碎屑。近端扇(扇根)以礫、砂巖為主,至遠端扇砂、粉砂和粘土含量增多,常見 碳酸鹽、硫酸鹽等礦物,如方解石、石膏。b結構:以含大量礫石為特征。礫石磨圓一般較差,較大粒徑的礫石與較小粒徑的砂、 泥相互混雜接觸。c粒度特征:沖積扇砂質沉積物的概率曲線一般分三級:滾動組分含量為130%跳躍組分含量5060%懸浮組分含量為1030%從扇根向扇緣方向,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水路旅客運輸服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異丙安替比林合作協議書
- 2025年時間頻率計量標準器具合作協議書
- 年度績效與獎金收入證明書(6篇)
- 個人社保繳納及工作證明(6篇)
- 軟件開發外包合同及驗收交付說明
- 市場推廣宣傳協議與成果評估機制規范指南
- 2025年頻率測量儀器合作協議書
- 商業物業保潔與綠化維護服務合同
- 行政管理的教育培訓試題及答案
- 高溫后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
- 高中主題班會 常規管理促狀態規范月課件-高二上學期主題班會
- 金屬冶煉負責人安管人員培訓
- 關于比的知識圖文
- 拓撲結構特征提取-深度研究
- 建筑美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華南理工大學
-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第18課《井岡翠竹》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針刺傷預防與處理-2024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高等教育心理學》講義
- 2025年汽車轉向橋總成行業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基裝合同范例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