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主編 石印玉考前復習材料 全_第1頁
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主編 石印玉考前復習材料 全_第2頁
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主編 石印玉考前復習材料 全_第3頁
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主編 石印玉考前復習材料 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主編 石印玉) 復習資料【寧夏醫科大學 09中西醫結合專業 shirly琳】/重點:骨科技能檢查的陽性體征及臨床意義、骨折脫位診斷、病案以頸肩腰的筋傷為主、章前解剖概述的名詞解釋/ 單選140 名詞解釋35 簡答65 案例151 共100分 一、 名詞解釋1、*骨擦音:是骨折的特征之一。系由于骨折兩斷端相互碰撞摩擦所引起,且具有不同的性質的聲音或觸感,稱骨擦音(感)。P1752、*彈性固定:是關節脫位的特征之一。骨端位置改變,關節周圍未撕裂的肌肉痙攣、收縮,可將脫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在對脫位關節做任何被動運動時,雖有一定的活動度,但存在彈性

2、阻力,當去除外力后,脫位的關節又回復到原來的特殊位置,這種體征變化稱為。P1763、頸部扭傷:因各種暴力使頸部過度牽拉或扭轉暴力直接打擊,引起頸部軟組織損傷者,稱為。臨床以 胸鎖乳突肌 和 斜方肌上部 損傷多見, 青壯年 發病率較高。P2174、急性腰扭傷:系指腰部肌肉、筋膜、韌帶及椎間小關節的急性損傷,多由突然遭受間接外力所致。俗稱“閃腰、岔氣”。多發于青壯年和體力勞動者。P2445、穩定性骨折&不穩定性骨折:P2526、*“方肩”畸形:當肩關節前脫位時,由于肱骨頭內移脫位,三角肌下空虛,肩峰突出,肩部失去正常圓鈍平滑的曲線輪廓,故在檢查時可見患肩呈“方肩”畸形。7、*肘后三角:由肱骨內、外

3、上髁及尺骨鷹嘴突組成。在肘關節伸直時,此三點成一直線,當肘關節屈曲90時,則成一等腰三角形。此三角關系可作為鑒別肘關節脫位和肘部骨折的標志。8、攜帶角:肘關節完全伸直前臂旋后時,上臂與前臂之間約有515的外偏角,整復肘部骨折特別是肱骨髁上、肱骨髁間和肱骨外髁等骨折時,應注意恢復此角度。*外翻攜帶角,骨折遠端向外移位,或骨折斷端向內成角嚴重者(1015),可發生。9、*前傾角:股骨頸軸線與股骨內、外髁中點間連線不在同一冠狀面上,股骨頸向前傾斜形成一角度,稱為前傾角。成人正常值1215。P362頸干角:股骨頸與股骨干縱軸之間相交成角,該角的存在增加了髖關節活動范圍。其正常值為110140,小于11

4、0為髖內翻,大于140為髖外翻。P362髂坐線(Nelations線):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之間的連線。P36410、掌傾角&尺偏角:橈骨遠端關節面有兩個傾斜角,側面觀橈骨遠端背側面邊緣長于掌側,故關節面向掌側傾斜1015,形成 掌傾角 ;正面觀橈骨遠端外側莖突較其內側長1-1.5cm,故關節面向尺側傾斜2025,形成 尺偏角 。11、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橈骨頭脫位,臨床以少年兒童多見。蓋氏骨折:橈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橈關節脫位,臨床以20 40歲的成年男子較多見。12、Colles骨折: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臨床多見,腕與手形成“餐叉樣”畸形。P333Smith骨折:屈曲型橈骨遠端骨

5、折,臨床少見,手腕形成“鍋鏟狀”畸形。P33413、*膝關節損傷三聯征:內側副韌帶損傷若與十字韌帶和半月板損傷同時發生,則稱為。可作MRI明確診斷、側方擠壓實驗陽性、進行手術治療的指證。14、頸椎病: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或頸部受傷等引起脊柱內外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椎動脈、脊髓及交感神經而產生的以頸臂疼痛、麻木或眩暈為主要癥狀的病癥,嚴重可致癱瘓。又稱為頸椎綜合征或頸肩綜合癥。15、落枕:頸部一側肌肉因睡眠姿勢不良或感受風寒而引起痙攣,產生頸部的疼痛、功能活動受限的一種疾患,又稱失枕。16、*肩周炎:以肩關節周圍疼痛、活動受限、久則肌肉萎縮為主要癥狀的病證。其病名很多,因睡眠

6、時肩部受涼引起的稱“漏肩風”、“露肩風”;因肩部活動明顯受限,形同凍結而稱“凍結肩”;因50歲以上中老年人多見,又稱“五十肩”;此外,還稱“肩凝風”、“肩凝癥”等。一般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多選題】P45017、*肱骨外上髁炎:以肘外側疼痛,提物及前臂扭轉時疼痛加重為主要癥狀的病證,疼痛有時向前臂放射。因網球運動員常見此病,故又稱“網球肘”。本病又稱“肱骨外上髁綜合征”、“肱骨外上髁骨膜炎”、“肱橈關節外側滑膜囊炎”。【多選題】P45418、*腰椎間盤突出癥:P45819、*腰椎管狹窄癥:P463指由于腰椎椎管、神經根管或椎間孔狹窄或變形而引起的以長期反復腰腿疼痛、間歇性跛行為主要癥狀的病

7、證。中醫屬于“腰痛”。20、*梨狀肌綜合征:P472由于梨狀肌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引起臀腿痛,稱為梨狀肌綜合征。梨狀肌的體表投影,為尾骨尖至髂后上棘作聯機,此線中點向股骨大轉子頂點作聯機,此直線剛好為梨狀肌下緣。21、骨關節病:常稱骨性關節炎(OA)P475是一種多發于中年以后的最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炎,以骨關節軟骨退變及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為特征,臨床以關節疼痛、變形和活動受限為特點,以骨膨大為診斷要點,多因子致病的骨關節疾病。【填空】2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P496又叫化膿性骨髓炎,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其次鏈球菌,兩周后有骨膜反應。中醫屬于“附骨疽”。【填空】23、*交鎖現象:P409當行走

8、或做某一動作時,傷膝突然被卡住交鎖,不能屈伸,有酸楚感,若輕柔膝關節并做小范圍的屈伸晃動,則多可解除交鎖、恢復行走。此為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研磨試驗陽性)的特性體征之一。青枝骨折:兒童骨折后一側皮質未斷裂,僅有部分骨質和骨膜被拉長,皺折或破裂,骨折處有成角,彎曲畸形,所形成的類似柳枝折斷狀的骨折征象。關節畸形關節脫位后,骨端脫離正常位置,關節骨性標志的正常關系發生改變,破壞了肢體原有軸線,與健側對比部隊承擔,因而發生畸形。關節盂空虛構成關節的一側骨端部分,完全脫離了關節盂,造成關節盂空虛,表淺關節比較容易觸摸辨別骨化性肌炎:又稱損傷性骨化,骨外傷的一種晚期并發癥,由于骨膜剝離,形成骨膜下血腫,此

9、血腫如因損傷嚴重而較大,與深部肌肉內血腫溝通,或向背破壞組織間隙擴撒,加之處理不當等因素,經機化,骨化后,在關節附近是軟組織內可有廣泛的骨化,影響關節活動功能,多見于肘關節。 *靴狀畸形:肘關節脫位,肱骨內,外上髁與尺骨鷹嘴三者間的關系失常。間接暴力和直接暴力: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可由跌仆,墜墮,壓砸,穿鑿,擠壓,擊殺等引起;間接暴力,包括傳達暴力,扭轉暴力,杠桿暴力等。 *腕管綜合癥:指由于某種原因致正中神經在腕管中受壓,而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癥候群,是神經受壓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攜帶角:前臂完全旋后時,上臂與前臂縱軸呈10-

10、15外翻的攜帶角,骨折移位可使此角改變而呈肘內翻或肘外翻畸形。*間歇性跛行:是腰椎椎管狹窄癥的特征性癥狀,即當站立和行走時,出現腰腿痛或麻木無力,跛行逐漸加重,甚至不能繼續行走,下蹲休息后緩解,若繼續行走其癥狀又出現,騎自行車無妨礙。中篇 損傷第五章 損傷概論1、骨折移位的基本形式: 成角移位 、 側方移位 、 短縮(重疊)移位 、 分離移位 、 旋轉移位 、 背向移位 等六種形式。2、*損傷的診斷要點。答:(1)病史(2)臨床表現:主要癥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骨折體征:壓痛、畸形、骨擦音(感)、關節盂空虛、彈性固定、異常活動;(3)影像學檢查:X線、CT、MRI等。3、*損傷的并發癥。答

11、:(1)早期并發癥:以血管損傷為主。休克感染內臟損傷血管損傷缺血性肌肉攣縮脊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脂肪栓塞 (2)晚期并發癥:墜積性肺炎褥瘡尿路感染及結石損傷性骨化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僵硬缺血性骨壞死骨生長畸形(遲發性畸形)關節內游離體4、在骨性愈合期,有 骨小梁 通過骨折線。5、*骨折臨床愈合標準與骨性愈合標準。【掌握】P184答: 表5-1 骨折臨床愈合標準與骨性愈合標準愈合標準判斷條件臨床愈合 局部無壓痛,無縱軸叩擊痛(最主要的癥狀標準) 局部無異常活動 X線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痂通過骨折線 功能測試:在排除外固定的情況下,上肢能平舉1kg重物達1分鐘;下肢能連續性徒手步行3分鐘且不少于三十

12、步 連續觀察兩周,骨折處不變形,則觀察的第一天即為臨床愈合日期骨性愈合 具備臨床愈合標準的條件 X線顯示骨小梁通過骨折線注 在骨折的臨床愈合標準中,2、4兩項的測定必須慎重,以不發生變形或再骨折為原則。6、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答:(1)局部因素:骨折段的血液供應骨折局部的損傷程度骨折斷端的接觸感染治療方法的影響功能鍛煉 (2)全身因素,主要有年齡和健康狀況; (3)藥物因素7、*骨折損傷的治療骨折損傷的復位答:(1)解剖復位:恢復解剖關系,對位對線完全良好; (2)功能復位:未達到解剖復位,但不影響功能活動。 對線:旋轉矯正,成角10或15; 對位:長骨干1/3,骨骺端3/4; 長度:成人1c

13、m,兒童2cm;8、*骨折功能復位的標準。【掌握】P188答: 表5-2 骨折功能復位的標準對線旋轉移位必須完全糾正成角移位與關節活動方向垂直日后不能自行糾正,必須完全糾正與關節活動方向一致日后可通過改造塑性,得到部分糾正成人10兒童15對位干骺端3/4骨干1/3長度重疊成人1cm;兒童2cm分離無分離注功能復位的標準可因骨折部位及患者年齡、職業的差異而不同;(略)(1)(2)(3)(4)第六章 頸部扭傷&頸椎骨折脫位9、*頸椎骨折脫位好發于 頸 C5-6 、C1-2 ,易并發脊髓損傷。10、頸椎骨折脫位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P221-226答: *下頸椎骨折脫位伸展型損傷,亦可見于

14、撞車沖擊時的“揮鞭樣”損傷。第七章 急性腰扭傷&胸腰椎骨折脫位&骨盆骨折11、急性腰扭傷的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P246-226表格】答:略12、*胸腰椎骨折脫位在臨床上多發生在 胸10-12、腰1-2 等部位。腰間盤突出癥在 腰4-5 。13、*胸腰椎骨折脫位,根據損傷機制分類(生物力學分型法)可分為:屈曲暴力、后伸暴力、側屈暴力 、旋轉暴力 、垂直壓縮暴力(可傷及腹主動脈)、 剪切暴力 損傷等6種類型,其中以 屈曲暴力(前屈曲,壓縮骨折) 最為常見。根據Denis三柱理論分類,將脊柱分為前、中、后柱,前柱包括前縱韌帶、椎體及椎間盤的前2/3;中柱包括椎體及椎間盤的后1/3及后縱韌帶;后柱包

15、括脊椎附件及其韌帶。14、*胸腰椎骨折脫位的診斷。答:(1)受傷史(2)癥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 (3)體征(體檢+合并癥):壓痛(以壓痛來定位疼痛)、椎旁肌緊張、后凹畸形、棘突間距變化等、腹膜刺激征(壓痛、反跳痛、板狀腹)、急性尿潴留、脊椎損傷癥。 急救和搬運不當,可加重不穩定性骨折的錯位。 (4)影像學檢查:CT12、*骨盆骨折的類型及特點。P26313、*骨盆骨折的并發癥。【掌握】P265答: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腫:臨床上可出現失血性休克的表現,如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煩躁不安、脈搏細數、出冷汗、低血壓、尿少等,以及腹膜后血腫引起的腹膜刺激征,如腹痛、腹脹、腹部壓痛、腹肌緊張、腸鳴音減弱或

16、消失。臨床與腹腔內出血鑒別(表)臨床表現腹膜后血腫腹腔內出血或臟器損傷腹膜刺激征較輕,多為單側性重而顯著,為全腹性移動性濁音無有腹腔穿刺陰性或少量出血全血或黃色混濁液體腹部平片腰大肌陰影模糊,邊緣變鈍腰大肌陰影清晰泌尿系造影腎、膀胱、輸尿管受壓變形無異常CT掃描可發現腹膜后血腫快可發現實質及空腔臟器破裂MRI可發現主干血管及較大分支損傷可發現實質及空腔臟器破裂神經損傷 尿道膀胱損傷 直腸損傷第八章 上肢損傷14、*肩關節前脫位的診斷要點。答:(1)受傷史:常因間接暴力,多發于20到50歲男性青壯年。 (2)癥狀:肩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 (3)體征:患者喜坐位,常以健手扶持患肘的前臂,頭傾向

17、患側以減輕肩部疼痛。方肩畸形患者彈性固定于外展20-30位觸診肩峰下空虛感(關節盂空虛)搭肩試驗(Dugas征)陽性可觸及脫位的肱骨頭肩鎖關節脫位分類:韌帶狀況癥狀I度韌帶相對完整輕度壓痛、腫脹II度肩鎖韌帶撕裂喙鎖韌帶相對完整鎖骨外端升高(不明顯)力按壓有彈性感覺III度肩鎖韌帶撕裂喙鎖韌帶撕裂鎖骨的外端挑出于肩峰的上方局部腫脹較重肩關節活動受影響,肩關節任何動作都會加重疼痛肩關節脫位與肱骨外科頸骨折鑒別肩關節脫位肱骨外科頸骨折年齡青壯年常見長者多發一般征象肩部腫脹,疼痛,壓痛,肩關節功能障礙畸形方肩肩部腫脹明顯三角肌較厚,骨折畸形多不易觀察關節盂空虛常于肩前觸及肱骨頭肱骨頭位置正常特征彈性

18、固定(脫位特征)骨擦音、縱壓痛(骨折特征)搭肩試驗()等搭肩試驗()X片肱骨頭與關節盂錯位分離骨折線及移位形式肱骨外科頸骨折1肱骨外科頸解剖:位于解剖頸下23cm,即肱骨大結節之下,胸大肌止點之上,也就是肱骨上段堅松質骨交接處因易發生骨折故名外科頸骨折。好發人群:中年和老年人2病因及類型、病理機制:類型病因骨折特點無移位骨折直接暴力小裂紋骨折跌倒時,上肢伸直外展,手掌觸地骨折端嵌入外展型骨折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觸地骨折近端內收,遠程外展,外側骨皮質嵌插于近端形成向內、向前成角移位,或者重迭移位內收型骨折跌倒手或肘著地,上肢內收骨近段外展,骨折遠段內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3肩腫痛病理為:骨斷筋傷、

19、經脈受損、氣滯血瘀4移位機理:受傷時的摔倒損傷姿勢相關形成外展、內收如果發生分離移位:近段:岡上、岡下肌外展與外旋; 遠段:胸大肌、背闊肌、肱二頭肌前內5肱骨外科頸骨折診斷:外傷史:摔倒時上肢外展或內收位落地,亦有肘落地者一般征象:局部腫痛、青紫,局部壓痛,縱壓、叩痛,肩關節功能障礙骨折特征:或有畸形,可能摸到骨折斷端或骨擦音,較難判斷異常活動X線檢查:正位X片可示外展或內收骨折類型; 必要時作側位片(穿胸位)了解旋轉、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確有無骨折端向前成角6肱骨外科頸骨折治療:整復方法:患者:坐位或臥位,屈肘90, 前臂中立位助手:用布帶繞過腋窩向上提拉助手:握肘部,沿肱骨縱軸方

20、向牽拉,糾正縮短移位l 外展型骨折:術者雙手握骨折部,兩拇指按于骨折近端外側,其它各指抱骨折遠程內側向外捺正; 助手同時在牽拉下內收其上臂l 內收型骨折:術者兩拇指壓住骨折部向內推,其它四指使遠程外展; 助手在牽拉下將上臂外展過頭位:涂豐老師:糾正前成角無移位骨折(裂紋或嵌插骨折)無需固定,三角巾懸吊患肢3周外展型骨折超肩夾板固定,大頭墊應頂住腋窩部,以糾正向內成角內收型骨折超肩夾板固定,大頭墊應放在肱骨內上髁的上部,以糾正向外成角五版教材:成角畸形過大固定:如圖右表格用藥:根據骨折三期內、外用藥原則功能鍛煉:肩部活動循序漸進l 初期:握拳,屈伸肘、腕關節,舒縮上膚肌肉等活動l 3周后:練習肩

21、關節各方向活動15、*肘關節后脫位的發生機制(為什么肘關節更容易發生后脫位?)。【簡答】答:肘關節囊兩側有側副韌帶加強,前后臂相對薄弱松弛,且尺骨冠突較尺骨鷹嘴小,抵抗尺骨向后移位的能力較差,故肘關節常發生后脫位。16、*鑒別肘關節后脫位與肱骨髁上骨折。【掌握/必考】答:(1)肘關節后脫位:多發生于青壯年。外傷史癥狀: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體征:彈性固定于輕屈位,肘后三角關系紊亂;外觀呈“靴形”畸形;肘窩飽滿,前后徑增寬;前臂變短;肘后鷹嘴突異常突起;肘后上方空虛、凹陷;肘前可觸摸到肱骨下端肘后可觸及尺骨鷹嘴和橈骨小頭;搭肩試驗和直尺試驗陽性。X線攝片可明確診斷脫位及是否合并骨折并發癥:

22、骨化性肌炎、骨垢、神經及血管損傷。 (2)肱骨髁上骨折:多發于5-10歲的兒童。外傷史癥狀:疼痛、腫脹、瘀斑、活動功能受限,甚至張力性水皰體征:環形壓痛、叩擊痛、異常活動及骨擦音;不改變肘后三角關系;伸直型肘后突起呈“靴形”(容易損傷血管:肱動脈),肘前可捫及突出的骨折近端;屈曲型肘關節屈曲,肘后呈半圓形,可捫及突出的骨折近端。X線攝片并發癥: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甚至繼發缺血性肌攣縮。治療:伸直型將肘關節置于屈曲90-110位固定,一般以90為宜,時間2-3周;屈曲型置于輕屈30-45位固定,兩周后改為肘屈曲90位1-2周。肱骨髁上骨折與肘關節位脫位鑒別臨床表現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肘關節位脫

23、位年齡10歲以下兒童成人一般征象部腫脹,疼痛,壓痛,肘關節功能障礙肘關節活動部分喪失畸形靴形肘上肢變化上臂短縮正常前臂正常短縮肘后三角無變化骨性標志變化X線片骨折線、移位形式肱骨與尺、橈骨(或三者)分離肱骨髁上骨折好發人群:10歲以下兒童(成人:肘關節脫位)病因、病理機制、類型:類型病因病理骨折線及移位伸直型肘關節在半屈曲或伸直位跌倒,手心觸地暴力經前臂傳達至肱骨下端,將肱骨髁推向后方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后遠程向后移位尺偏型暴力來自肱骨髁前外方骨折時肱骨髁被推向后內方;內側骨皮質受擠壓,產生一定塌陷;前外側骨膜破裂,內側骨膜完整遠程向尺側移位橈偏型暴力來自肱骨髁前內方骨折斷端橈側骨皮質因壓擠

24、而塌陷;尺側骨膜斷裂,外側骨膜保持連續遠程向橈側移位屈曲型(較少見)肘關節在屈曲位跌倒,肘后落地 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擊尺骨鷹嘴,;將肱骨髁推向前方由后下斜向前上方,骨折后遠程向前移位粉碎型(成年人)摔倒時可因手或肘著地暴力可因上兩病理過程,;作用于肱骨髁部型和型或粉碎型骨折診斷:1. 外傷史:摔倒手或肘落地2. 年齡:多為兒童(診斷依據)3. 一般征象:局部腫痛、青紫,局部壓痛、縱壓痛,肘關節功能障礙4. 骨折特征:或有靴形肘畸形,可能摸到骨折斷端或骨擦音,異常活動難以體會到5. 并發癥:注意手部溫度、脈搏、運動及感覺,以明確有無血管,神經損傷并發癥病因臨床表現早期血管、神經損傷血管、神經

25、受刺激或受到機械性壓迫前臂及手痛、麻痹,末端循環障礙缺血性肌攣縮(伏克曼氏攣縮Volkmann)肱動脈痙攣或受壓,肢體遠程血運嚴重障礙。肌肉可發生壞死。變性壞死肌肉纖維化而攣縮,輕者僅手指不能伸直,嚴重者手指及腕關節均呈屈曲僵硬,套式感覺,爪狀手畸形。缺血性肌攣縮最早癥狀是劇痛,被動伸直手指時更為明顯。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手指發紺、發涼、麻木 肘內翻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多后遺肘內翻提攜角呈反向,內成角17、尺橈骨雙骨折,多見于兒童和青壯年,前臂旋轉以尺骨為基準。臨床表現(略)18、尺橈骨雙骨折的治療之手法復位:拔伸牽引反折托頂夾擠分骨回旋捺正分提推按搖擺手法夾板固定體位為屈肘90度,兒童青枝骨

26、折一般3-4周,成人6-8周,恢復尺橈骨干的生理彎曲(旋轉弓)。19、孟氏骨折的病理分型:伸直型屈曲型內收型特殊型P327診斷和手法復位P328(熟悉)20、蓋氏骨折的分型P331(了解)第九章 下肢損傷【考:選擇&簡答】21、髖關節脫位的分型及其臨床特點。P365(手法不要求掌握)答:(1)髖關節后脫位:患側臀部膨隆腫脹,大粗隆上移,髖臼前方空虛,可在髂坐線上方捫及股骨頭,黏膝試驗陽性。(2)髖關節前脫位:黏膝試驗陰性。(3)髖關節中心性脫位:畸形不明顯,重者下肢縮短,且伴有大粗隆內移消失。【(1)后脫位:患肢呈屈曲、內收、內旋及縮短,黏膝征陽性,壓迫坐骨神經損傷,股骨頭骨折(2)前脫位:患

27、肢疼痛,呈外展、外旋和輕度屈曲,較健肢長,黏膝征陰性,壓迫閉孔神經(3)中心性脫位:畸形不明顯,重者下肢短縮,伴大粗隆內移消失,肛門指檢可捫及脫至盆腔內的股骨頭,骨盆擠壓分離試驗陽性(4)治療要點:后脫位:屈髖拔伸法、回旋法、拔伸足蹬法前脫位:屈髖拔伸法、回旋法、側牽復位法中心性脫位:拔伸推拉法、牽引復位法】22、股骨頸骨折,多發于老年人,患者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P372按X線攝片上骨折線傾斜度分為2類:外展型:X線顯示Pauwels角30,頸干角增大內收型:骨折處剪力大,關節囊血運破壞大,愈合難,股骨頭壞死率高。 股骨頸骨折應用解剖學意義,股骨頸骨折的分型與診斷要點:(1)解剖學意義:股骨

28、頭與股骨干縱軸之間相交成角,稱為頸干角。該角的存在增加了髖關節活動范圍。頸干角的正常值為110114。頸干角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小,兒童平均為151,成年男性為132,女性為127。頸干角小于110為髖內翻,大于140為髖外翻。股骨頸軸線與股骨兩髁中點間的連線所形成的角度,稱前傾角或扭轉角。成人前傾角的正常值為1215。(2)分型:1)按骨折部位分類:頭下型,頭頸型,經頸型,基底型2)按X線片上骨折線傾斜度分類:外展型和內收型3)按骨折移位程度分類(Garden分型):I型不完全骨折,預后較好;II型完全骨折,骨端無移位,預后尚可;III型完全骨折,骨折端部分移位,預后差;IV型骨折完全錯位,預后

29、最差。(3)診斷要點根據受傷史、臨床及X線表現可作出診斷。老年人骨折多為平地跌倒等輕微外傷所致,兒童及青壯年多為強大暴力致傷。檢查時壓痛部位以髖關節前方為著,叩擊足跟及大粗隆均可加劇骨折局部疼痛。完全移位型骨折患者,患肢呈現外旋并縮短畸形,髖、膝關節輕度屈曲,或處于輕度內收畸形位,患肢畸形的程度與骨折移位的程度成正比。從間接叩擊痛陽性、患側髖關節活動度減少及活動時肌肉呈防御性肌緊張等體征考慮股骨頸骨折的可能性,應攝片檢查加以證實。23、股骨干骨折的分類及移位特點,其骨牽引復位的治療【P381、382選擇題】答:股骨干、肱骨干骨折典型移位特點:股骨干骨折典型移位特點:上1/3骨折,其骨折近端受髂

30、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其他外旋肌肉的牽拉而屈曲,外展,外旋,遠端受內收肌群的牽拉而向后,上,內方移位。中1/3骨折,兩斷端多有明顯的重疊,近折斷多向外側移位,遠端易向內側移位,故兩折端多向前,外成角,移位無明顯的規律,下1/3骨折,遠端受關節囊及腓腸肌牽拉,向后移位而骨折近端內收向前移位。 答:肱骨干骨折典型移位特點:上1/3骨折(三角肌止點以上)時,近折段因胸大肌,背闊肌和大圓肌的向上牽拉而向上,向內移位,遠折段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牽拉而向上,向外移位。中1/3骨折(三角肌止點以下)時,近折段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牽拉而向外,向前移位,遠折段因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牽拉而向上移位。肱

31、骨干下1/3骨折,由于間接暴力,常呈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關節的位置而異,多成角、內旋移位。24、*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的診斷要點和治療原則。P407 答:受傷史:多有小腿急驟外展或內收的受傷史。癥狀:膝關節側副韌帶處疼痛、腫脹、皮下瘀斑、活動功能受限體征:1當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壓痛點在股骨內上髁;2當外側副韌帶損傷時,壓痛點在腓骨頭或股骨外上髁。側方擠壓實驗陽性。影像學檢查:X線攝片檢查取位:應力位片(應置于患膝關節外翻或內翻位)。治療:輕者韌帶未斷裂可手法治療,整復后患膝固定于輕度屈膝10-15位3-4周;完全斷裂者,手術治療。25、*比較新、舊韌帶損傷P407答:略2

32、6、*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診斷要點及治療。【P410選擇題】答:半月板損傷診斷:外傷史多數有明顯膝關節半屈位扭傷。急性期膝關節有明顯腫痛積液關節屈伸障礙后期活動時仍有關節疼痛,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礙“交鎖”現象膝關節屈伸時有彈響股四頭肌萎縮一般檢查壓痛:于膝關節內側和外側間隙(即為損傷部位)。關節活動痛。有時還可觸及到異常活動的半月板特殊檢查麥氏試驗(回旋擠壓試驗)(+);強力過伸或過屈試驗;(+)單腿下蹲試驗(+);研磨擠壓試驗(+)X線檢查普通X線可無異常,MRI可發現撕裂的半月板。膝關節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半月板損傷部位、類型和其它結構的情況。半月板損傷治療:理筋手法:l 急性期:痛點按摩后徐徐

33、屈曲膝關節并內外旋轉小腿,然后伸直患膝,作一次被動的屈伸活動,以理順筋膜,減輕疼痛。l 慢性期:關節邊緣的痛點按壓,推揉拿捏。藥物治療:l 早期: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外敷消瘀止痛膏。內服桃紅四物湯加牛膝、防風。l 后期:治宜溫經通絡止痛,可用四肢損傷洗方或海桐皮湯熏洗患處,并選服健步虎潛丸、大活絡丸等。固定和練功活動:l 急性損傷期患膝功能位固定,并禁止負重。l 35天后,進行股四頭肌的舒縮鍛煉,防止肌肉萎縮。l 34周解除固定后,可逐步練習膝關節的伸屈活動和步行。27、脛腓骨干骨折的分型【考】答:脛、腓骨骨折的原因、骨折類型:外力原因骨折線直接暴力壓砸、沖撞、打擊致傷橫斷或粉碎型,兩骨在

34、同一平面折斷,軟組織損傷常較嚴重,易造成開放性骨折間接暴力高處跌下,跑跳的扭傷或滑倒斜型或螺旋型,脛骨與腓骨多不在同一平面骨折累積暴力長跑、反復跳躍疲勞性骨折28、*脛腓骨干骨折的并發癥。答:脛腓骨骨干骨折診斷:外傷史:打擊、墜落等一般征象:小腿局部腫痛明顯、青紫,局部壓痛、縱壓痛,功能障礙骨折特征:小腿部可有畸形,骨擦音,異常活其它表現(并發癥):脛前后動靜脈和腓總神經的損傷:檢查足背動脈的搏動、足部感覺、踝關節及拇趾能否背屈活動。筋膜間隙綜合癥:發生皮膚緊張、發亮、發涼、起水泡、肌肉發硬、足背動脈捫不出、肢體顏色發紺或蒼白等(5P癥狀)X線檢查:明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29、*脛腓骨干骨折可進

35、行手術治療的適應癥。答:手術指征:整復不良,成角畸形以致膝、踝關節面不平行,肢體負重線不正。多次整復失敗斷端嵌有軟組織畸形愈合骨不愈合者開放性骨折30、*踝部關節脫位的類型及骨折線特點。P422踝關節扭傷部位名稱與起止點作用踝內側內側副韌帶(三角韌帶)起于內踝到l 跟骨(載距突)l 距骨(前內側)l 舟骨韌帶堅韌,限制足的過度外翻活動地。踝外側外側副韌帶 腓距前韌帶 腓跟韌帶 腓距后韌帶(起止點同上名稱)韌帶比較薄弱,限制足的內翻活動踝前側下脛腓韌帶(脛腓聯合韌帶)下脛腓骨的結合部韌帶強度一般,穩定踝穴31、脊柱骨折的分類及應用解剖學意義【分類】屈曲型、過伸型、垂直壓縮型、側屈型、屈曲旋轉型、

36、水平剪力型、撕脫型【三柱理論】分為前、中、后柱。前柱包括前縱韌帶、椎體及椎間盤的前2/3;中柱包括后縱韌帶、椎體及椎間盤的后1/3;后柱包括椎弓、關節突關節、棘突、椎板、黃韌帶、脊間韌帶、脊上韌帶。【意義】胸腰段脊柱(T10L2)處于兩個生理弧度的交匯處,是應力集中之處,因此該處骨折十分常見。32、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損傷及十字韌帶損傷鑒別半月板側副韌帶十字韌帶外傷史膝關節半屈位扭傷。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內、受強大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內收、外展。外力從前向后加于股骨,或外力從后向前撞擊脛骨上端,急性期膝關節有明顯腫痛,可有瘀斑,積液,關節屈伸障礙(在嚴重創傷時,側副韌帶、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可同

37、時損傷)一般檢查 壓痛:于膝關節內、外側間隙。 “交鎖”現象。 屈伸時有彈響。 股四頭肌萎縮。 關節活動痛。 韌帶損傷處壓痛明顯 內側副韌帶損傷:壓痛點常在股骨內髁或脛骨內髁的下緣處 外側韌帶損傷:壓痛點在股骨外髁或腓骨小頭處 膝關節劇烈疼痛。 有明顯腫脹,關節內積血。特殊檢查 麥氏試驗(回旋擠壓試驗)(+) 強力過伸或過屈試驗(+) 單腿下蹲試驗(+) 研磨擠壓試驗(+)側向試驗()*抽屜試驗()X線多無異常發現,有時可見有撕脫性骨折。MRI可發現撕裂的半月板。可有側副韌帶撕裂影像可有十字韌帶撕裂影像下篇 筋骨關節疾病31、*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椎管狹窄癥的診斷要點。答: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要

38、點: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咳嗽,用力排便等腹腔內壓力升高時加劇。病程較長者,其下肢放射痛部位感覺麻木、冷感、無力。中央型突出或造成馬尾神經壓迫癥狀為會陰麻木;二便功能障礙,陽痿或雙下肢不全癱瘓。主要體征:腰部畸形,腰部壓痛和叩痛,腰部活動受限,皮膚感覺障礙,肌力減退或肌萎縮,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加強試驗陽性。X線檢查,肌電圖檢查,CT/MRI(臨床診斷意義重大) 腰椎管狹窄癥的診斷要點:主要癥狀為緩發性、持續性的下腰和腿痛,間歇性跛行,腰部過伸行動受限。腰痛在下腰部、骶部,腿痛多為雙側,可左右交替出現,或一輕一重。酸痛、刺痛或灼痛。背伸試驗陽性。部分有下肢肌肉痿縮,以脛前肌

39、及拇伸肌最明顯。小腿外側痛覺減退或消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臨床三大典型癥狀:1馬尾神經性間歇性跛行2主訴多而體征少3脊柱后伸時癥狀加重,前屈時癥狀減輕或消失】影像學檢查。32、頸椎病的臨床分型及治療要點。答:【臨床分型】(1)神經根型(2)脊髓型(3)椎動脈型(4)交感神經型【治療要點】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牽引、練功等治療。*理筋手法33、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由關節軟骨和關節組織退變在關節周緣形成新骨(骨剌)的慢性疾病。骨性關節炎屬中醫學骨痹、膝痹范疇。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多發

40、病。 治療:1疼痛劇烈者。給予鎮痛治療。 2休息制動。 3物理療法,從而達到鎮痛、緩解癥狀的目的。 4慢性骨關節病反復發生疼痛,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手術治療。34、關節前后左右旋轉內外上下頸椎前屈、后伸 3545左右側屈 45左右旋轉 6080肩前屈 90;后伸 45內旋 80;外旋 30外展90;內收2040上舉90肘屈曲 140;過伸 010旋前 8090;旋后 8090腕掌屈 5060;背伸 3560橈偏 2530;尺偏 3040旋前、旋后 8090腰椎前屈 90;后伸 30左右側屈 2030左右旋轉 30髖屈曲 145;后伸 40內旋、外旋 4050外展 3545;內收 2030膝屈曲

41、 145;過伸 15內旋 10;外旋 20踝趾屈 4050;背伸 2030骨傷科四大治療方法是:手法、固定、藥物、練功。35、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原則。【考、簡答】P461答:臥床休息:兩周盆骨牽引:負重10-15Kg推拿手法針灸療法封閉療法中西藥物及功能鍛煉。【完】外科學之骨科損傷骨折的特有體征:畸形、異常活動、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急救原則:搶救休克;包扎傷口;妥善固定;迅速轉運。骨折治療3大原則:復位、固定、康復治療。功能復位的標準:骨折部位的旋轉移位、分離移位必須完全矯正;縮短 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過1cm,兒童下肢縮短在2cm以內;與關節方向不一致移位需糾正;長骨干橫形骨折,骨折端對

42、位至少達1/3,干骺端骨折至少應對位3/4。 骨折臨床愈合標準:局部無壓痛及縱向叩擊痛;局部無異常活動;X線片顯示有連續性骨痂,骨折線已模糊;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舉1kg重物持續達1分鐘;下肢連續步行3分鐘;連續觀察2周骨折處不變形。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繃帶、外展架、持續牽引和外固定器等。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晨起關節僵硬至少1小時(6周);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6周);腕、掌指關節或進側指間關節腫脹(6周);對稱性關節腫脹(6周);皮下結 節;手、腕關節X線片有明確的骨質疏松或骨侵蝕;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確認本病需具備4條或4條以上標準。應與“風濕”痛、

43、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結核等作鑒別。頸干角為110o140o,平均為127o。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分類:1。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2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粘膜破裂,骨折端刺破皮膚或粘膜從內向外所致。完全骨折:1。橫向骨折2。斜形骨折3。螺旋形骨折4。粉碎性骨折5。嵌插骨折6。壓縮性骨折。全身表現:1.休克,:達2000以上2.發熱.局部表現:1.骨折的一般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2.骨折的特有特征(1)畸形(2)異常活動(3)骨擦音或骨擦感.早期并發癥:1.休克2.脂肪栓塞綜合征3.重要的臟器官損傷.肝脾破裂,肺損傷,膀胱和尿道損傷,直

44、腸損傷.4.重要的周圍組織損傷5.骨筋膜室綜合征,最多見于前臂掌側和小腿,常由創傷骨折的血腫和組織水腫使其室內內容物體積嗇或外包扎過緊局部壓迫使骨筋膜容積減小而致骨筋膜室內的壓力增高所致.晚期并發癥:1.墜積性肺炎2.褥瘡3.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感染5.損傷性骨化6.創傷性關節炎7.關節僵硬8.急性骨萎縮.9.缺血性骨壞死10.缺血性肌攣縮.骨折愈合過程:1.血腫炎癥機化期.2.原始骨痂形成期3.骨板形成塑型期.切開復位的指征:1.骨折端之間有肌或肌腱等軟組織嵌入,手法復位失敗者.2.關節內骨折,手法復位后對位不良,將可能影響關節功能者3.手法復位未能達到功能復位的標準,將嚴重影響患肢功能者

45、4.骨折并發主要血管,神經損傷,修復血管神經的同時,宜行骨折切開復位.5.多處骨折,便于護理和治療.肱骨干骨折:容易發生橈神經的損傷.若合并橈神經損傷,可出現垂腕,各手指掌指關節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礙,手背橈側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肱骨髁上骨折臨床表現:兒童有手著地受傷史,肘部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處于半屈位,應想到肱骨髁上骨折.注意有無神經血管損傷,應特別注意觀察前臂腫脹程度,腕部有無橈動脈搏動,手的感覺及運動功能等.前臂雙骨折:臨床表現和診斷: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橈骨小頭脫位,稱為孟氏骨折,橈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脫們稱為蓋氏骨折.前臂出出疼痛,腫脹,

46、畸形及功能障礙.切開復位指征:1.手法復位失敗.2.受傷時間較短,傷口污染不重工業的開放性骨折3.合并神經血管肌腱損傷4.同側肢體有多發性損傷.5.陳舊性骨折畸形愈合或畸形愈合.橈骨下端骨折:伸直型臨床表現和診斷:傷后局部疼痛,腫脹,可出現曲型畸形姿勢,即側面看呈”銀叉”畸形,正面看呈”槍刺樣”畸形.檢查局部壓痛明顯,腕關節活動障礙.X線拍片可見骨折遠端向橈背側移位,近端向掌側移位.橈骨下端骨折:屈曲型:臨床表現及診斷:受傷后,腕部下垂局部腫脹,腕背側皮下瘀斑,腕部活動受限.檢查部有明顯壓痛.X線拍片可發現曲型移位,近端向背側移位,遠折端向掌側橈側移位,與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股骨頸骨折:按

47、骨折線部位分類:1.股骨頭下骨折2.經股骨頸骨折3.股骨頸基底骨折按X線表現分類:1.內收骨折遠端骨折線與兩側髂嵴連線的夾角大于50.2.外展骨折遠端骨折線與兩側髂嵴連線的夾角小于30股骨骨折臨床表現與診斷:中老年人有摔倒受傷的歷史,傷后感髖部疼痛,下肢活動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應懷疑病人有股骨頸骨折.檢查時可發現患肢出現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之間.手術指癥:1.內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由于難以用手法復位,牽引復位等到方法使其變成穩定骨折,2.65歲以上老年人的股骨頭下型骨折,由于股骨頭的血循環已嚴重破壞,頭的壞死發生率很高,3.表少年的股骨頸骨折應盡量達到解剖復位,也應采用手術治療.4.

48、由于早期誤診,漏診或治療方法不當,導致股骨頸陳舊同脾氣不愈合,影響功能的畸形愈合,股骨頭缺血壞死,或合并髖關節骨關節炎.股骨轉子間的骨折:1.為單純轉子間骨折。2.在1型的基礎上發生了移位,合并小轉子撕脫骨折但股骨矩完整.3.合并小轉子骨折,骨折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常伴有轉子間后部骨折4.伴有大,小轉子粉碎骨折.可出冠狀面的暴裂骨5.為反轉子間骨折,骨的線由內上斜現下外,可伴有小轉子骨折,股骨矩破壞.骨盆骨折:分類:1.骨盆邊緣撕脫性骨折.2.骶尾骨骨折:臨床表現:1.骨盆分離試驗與擠壓試驗陽性.2.肢體長度不對稱.3.會陰部的瘀斑是恥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體征.4.X線的檢查.并發癥:1.腹膜后

49、血腫2.腹腔內臟損傷3.膀胱或后尿道損傷4.直腸損傷.5神經損傷骨盆骨折診斷步驟:1.監測血壓2.建立輸血補液途逕,3.視病情情況及早完成X線CT檢查,并檢查有無其他合并損傷.4.囑病人排尿,如尿液清澈表示泌尿道無傷,排出血尿者表示有腎或膀胱的損傷.5.診斷性腹腔穿刺.骨折的特有體征:畸形,主要表現為縮短成角獲旋轉畸形。異常活動。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個骨折特有體政治以即可診斷為骨折。骨折的早期并發癥:休克。脂肪栓塞綜合癥。重要內臟器官損傷。重要周圍組織損傷(重要血管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脊髓損傷)。骨筋膜室綜合癥。骨折的三大治療原則:復位,固定,康復治療。手法復位切開復位的指征:骨折端之間有肌或肌腱等軟組織嵌入,手法復位失敗者,關節內骨折,手法復位后對位不良,將可能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