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實驗室規范化質量控制時間_第1頁
微生物實驗室規范化質量控制時間_第2頁
微生物實驗室規范化質量控制時間_第3頁
微生物實驗室規范化質量控制時間_第4頁
微生物實驗室規范化質量控制時間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生物實驗室規范化質量控制時間:2010-06-04 13:49來源: 作者: 點擊:158次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大 中 小大 中 小 分享到:檢驗微博 新浪微博 網易微博 騰訊微博 搜狐微博 QQ空間 朋友社區 人人網 -核心提示:質量是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生命,正確的鑒定和藥敏報告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反之會誤導醫生。所以實驗室應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以保證檢驗質量的正確和穩定 質量是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生命,正確的鑒定和藥敏報告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反之會誤導醫生。所以實驗室應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以保證檢驗質量的正確和穩定。一、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要建立質量控制

2、的基本范圍和內容 室內質控是室間質控的基礎,而室間質控是對室內質控的驗證,質量是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生命。在新發感染性疾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不斷發生的形勢下,臨床微生物室的檢驗質量保證尤其重要。(一)建立標本接種前的質量控制制度 沒有好質量的標本,實驗室采取任何先進的分離、鑒定和藥敏技術都是無濟于事的。建議成立由醫生、護士和細菌室參與的監督責任程序,對不同的標本規定不同的接種時間范圍,如:痰標本應規定在留取標本后1 小時內送至實驗室,細菌室應在收到標本后30分鐘內接種完畢;糞便標本應采集后立即接種;血液標本種入培養血瓶后立即送檢或于室溫下保存,切不能放冰箱

3、;尿標本應于2 小時內送實驗室,實驗室收到標本后應于30分鐘內接種完;拭子標本采集后應全部采用輸送培養基送到實驗室檢查。 (二)建立細菌分離率質控系統 呼吸道標本或可能含嗜血桿菌的標本一定要接種巧克力培養基;含5%脫纖維綿羊血瓊脂;采用5%-10%的CO2培養系統;培養周期2472 h。 考察指標:嗜血桿菌屬在常規送檢標本中的分離率應不低于30%50%;肺炎鏈球菌的分離率不低于5%10%;卡他莫拉菌的分離率不低于2%5%。如果在1周中未分離出上述苛養菌應認真查找原因。(三)藥敏質控系統的規范化 質控的抗菌藥物種類應包括全部常用抗菌藥物;正確選擇質控菌株,如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用于

4、紙片法藥敏的質控,而金葡菌ATCC29213用于稀釋法藥敏質控;建立3種系統藥敏質控:30 d初始質控,在30 d內失控不超過3次時可進入1周質控。如失控超過3次應進入5 d的糾控系統,經5 d糾控,合格后方可進入1周質控。1周質控是維持日常質控的形式,一旦失控應進入糾控系統,按糾控規則處理。(四)鑒定質控系統 包括自動化設備鑒定系統、商品鑒定系統如API、單一的生化反應管及原材料,原則上應進行每換批號時都要有質控這也稱為批批檢。特別容易被忽略的是羊血的質量,如羊血中是否含抑制細菌生長的物質;MH瓊脂中胸腺嘧啶含量。可通過平皿抑制試驗檢測羊血是否含抗生素,在涂有細菌的平皿不同方位滴入羊血數滴,

5、35培養過夜觀察結果。要求在滴有羊血的部位不出現抑菌環;用糞腸球菌ATCC29212 或ATCC33186質控菌株測試MH瓊脂上氨芐西林的抑菌環,若產生20mm或更大的抑菌環,表示合格。 (五)質控記錄 要真實,要有失控(超過質控允許范圍的結果稱為失控)記錄,并認真的尋找原因和解決問題。(六)質量控制應該是每個有發報告檢驗人員的職責,不要把質控工作讓一個人去做,在實驗室要樹立質量意識。 (七)室間質量控制 二級或以下醫院應參加本地區或本市的質量控制活動;三級醫院除參加本地區的質控活動外還應該參加全國或全球的質量控制活動。二、細菌分離和鑒定質量控制實施 細菌鑒定的質量由多種因素組成,所以細菌鑒定

6、的質量控制應包括細菌分離的質量控制、染色液的質量控制、鑒定試劑的質量控制、鑒定設備的質量控制等。(一)分離培養質量控制 用血瓊脂和巧克力培養基接種肺炎鏈球菌、B-溶血和草綠色溶血的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苛養的標準菌株或經標準化試劑已證實結果正確的菌株進行測試,判斷實驗室的分離能力。(二)染色液質量控制 每天在開始用染色液前應檢查染色液的質量和檢測有無污染。(三) 鑒定試劑質量控制 購入新的試劑;試劑更換批號;更換生產廠家;結果發生異常等情況時均應選擇相應標準菌株進行質量控制。(四)自動化設備 試劑質控要求同鑒定試劑;設備軟件升級、修改版本、或大的維修時均應進行質量控制程序。三、藥敏試驗的質量控

7、制實施 (一)建立合理的常規藥敏種類 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譜不同、抗菌強度不同、細菌耐藥譜不同、對不同的病原菌建立正確的常規藥敏種類是非常必要的,錯誤的藥敏種類的報告會誤導醫生,按CLSI要求和根據本單位用藥習慣建立藥敏常規試驗的種類。(二)M-H瓊脂平皿定量 在瓊脂擴散法藥敏試驗中,M-H瓊脂厚度是嚴重影響紙片藥敏試驗結果的重要因素,瓊脂培養基越厚抑菌環直徑越小、反之則越大;克服的辦法是要在保持水平的平臺上(水平儀)定量傾注培養基,這個問題至今未被充分的重視。10cm的平皿應傾注23-25ml的培養基。 (三)抗菌藥紙片貯藏 紙片失效是造成藥敏結果錯誤的最重要的原因,必須在-20或更低溫度的低溫

8、冰箱中保存紙片,近期使用的紙片只需放4冰箱,一周后棄取,更換新紙片。(四)特殊菌藥敏規范化(1)萬古霉素中介菌株的報告: 中介腸球菌藥敏試驗應用含6mg/l萬古霉素的瓊脂,點種0.5麥氏單位菌液,35培養1824h,點種菌生長者示為耐藥,不生長者示為敏感,;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中介(中度敏感)時,應再測定其最低抑菌濃度(MIC)確定。(2) 葡萄球菌苯唑西林中介株: 用含4%NaCL和每升含6 mg 笨唑西林的瓊脂,點種0.5麥氏單位的菌液,置35培養24h,生長者為耐藥株。不生長者為敏感株。(3)克林霉素報告:必須在“D”試驗的基礎上,“D“試驗是在瓊脂或血瓊脂平皿上均勻涂被測菌,稍后,在 相

9、距1526mm分別貼15g/片紅霉素紙片和2ug 克林霉素紙片,培養1824h后,在克林霉素側出現切痕為“D”試驗陽性,應報告克林霉素耐藥,無切痕可報告敏感。 (4)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用頭孢西丁紙片代替苯唑西林紙片,試驗結果仍應報告為苯唑西林敏感或耐藥。(5)腸外標本中分離的沙門菌屬:當環丙沙星MIC=0121.0mg/L低耐時用奈啶酸測試MIC,當MIC=2mg/l為中介度(I),MIC4 為耐藥(R)。 四、其他儀器設備質量控制實施(一)培養箱的質量控制 每天第一個開箱和最后離開實驗室的人員均應觀察培養箱的溫度并作質量控制記錄 (二)CO2培養箱的質量控制 每天應記錄CO2的含

10、量并在質量控制圖上作記錄。(三)冰箱溫度記錄按每一冰箱存放的物品不同設置不同溫度范圍,一般在5?2每天觀察并記錄。(四)低溫冰箱 每天觀察并記錄一次,要求溫度變化不超過設定范圍的上下2。五、真菌檢測的質量保證的實施低免疫人群的增長、超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真菌感染迅速增加,侵襲性念珠菌及曲霉感染使重癥監護病房(ICU)的病死率明顯上升,50-75%的病例不能在生前獲得細菌學的陽性結果,因此加強真菌檢測的規范化操作,提高檢測陽性率及藥敏試驗的正確率十分必要。 (一) 真菌涂片的規范化真菌涂片是真菌鑒定最重要的方法,真菌檢驗人員應熟悉真菌的形態特點;無菌體液標本涂片應離心濃縮以增加陽性率,并一定要

11、檢測菌絲;對痰及口腔標本要進行定量(菌落計數)或半定量(用加號表示,在分區劃線的3個區都豐富生長報告為+、依次類推2個區生長為+、1個區生長為+);組織標本涂片要研磨后涂片但要保護菌絲體的形態;在標本量許可的前題下涂片不應少于3張。 (二) 真菌鑒定的規范化對酵母樣真菌如念珠菌或隱球菌在常規臨床細菌室已有較成熟的方法學,可用顯色培養基或自動化系統鑒定真菌;常規鑒定絲狀真菌主要依賴于其生長過程中形態變化和特點,所以要求從事絲狀真菌檢測的檢驗人員應作專業短期培訓;任何實驗室都應建立規范的涂片鑒定方法,要正確區分酵母樣真菌或絲狀真菌、毛霉菌和曲霉(有頂囊),對不常見的真菌不要輕易作為污染菌報告,(三) 真菌藥敏的質量保證建立稀釋法藥敏試驗,報告MIC值的報告對臨床更有參考價值;必須正確掌握終點判斷標準,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定等藥物終點允許有20%真菌生長而兩性霉素B應無真菌生長作為終點;對無折點的抗真菌藥物藥敏試驗報告可只報告MI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