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歷史教學學案學科歷史設計教師教授內容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時間預設1課時問題預設:1.觀察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看一看我國遠古居民有哪些?各分布在什么地方? 2.我們做游戲:看看彼此的面部特征與北京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有何不同?  3.觀察課本的插圖,結合你已學過的知識,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該如何渡過?     4.觀察課本山頂洞人的生活插圖,結合文字資料,你認為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了哪些進步?這說明了什么?  學習目標1.知道祖國境內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了解

2、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2.通過觀察古猿、北京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像,說一說他們的區別,理解人類的進化。 3.認識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學習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學習難點】對本課基本內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知識結構: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祖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居民二、北京人: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會用天然火,過群居生活。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會人工取火,懂得愛美,過氏族生活展示內容:(一)閱讀教材第2頁,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并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誰?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怎樣來證明他

3、們是人類而不是類人猿? 3.你來推理一下我國境內的人類活動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二)閱讀教材第3-5頁,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并完成下列問題:1.我國境內除了最早的元謀人外,在北京地區還先后生活過兩個遠古居民代表_、_。 2.對比北京人、山頂洞人的不同: 北京人山頂洞人體質特征  火的使用  勞動工具  生活狀況  3.什么是氏族?    鞏固達標: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長城、看故宮外,你還能( )a.參觀山頂洞人洞穴 b.參觀半坡遺址 c.參觀大汶口

4、遺址 d.參觀元謀人遺址2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主要是因為( )a.在這里發現了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類的化石b.在這里發現了人類最早使用的石器c.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曾在這里生活過d.這一遺址在我國首都北京境內3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a.人工取火 b.制造工具 c.使用工具 d.從事勞動4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元煤人已經知道用火 b. 北京人已會人工取火c.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 d. 北京人已會保存火種5骨針是下列哪一遠古居民曾使用過的工具( )a.元煤人 b. 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 藍田人6愛美之

5、心遠古就有之,下列我國遠古人類當中,懂得愛美的人是( )a. 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 元煤人 d.藍田人7下列有關氏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是按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 b.氏族成員多勞多得c.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 d.氏族內部沒有貧富差別8據考古報道,安徽發現的繁昌人距今有180萬年。如果這是真實的那么我國人類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 )年a.10萬年 b.20萬 c.100萬年 d.180萬年9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產和生活狀況的一項是( )a.群居生活 b.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   c.人工取火 d.使用簡單的語言10山頂洞人已經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的主要

6、標志是( )a.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 b. 按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c.居住在一起 d. 他們的模樣同現代人基本相同11根據片斷聯想:發現于周口店的龍骨山 能夠直立行走,但還保留著猿的體質特征 使用天然火 過著群居生活,題中所述的這一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 藍田人 d. 山頂洞人12下列關于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不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居住地區不同 體質特征不同 取火方式不同 裝飾品不同 ( )a. b. c. d. 歸納生成試著用1、2、3三個數字總結本節知識點。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祖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居民二、北京人: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會用天然火,過群居生活。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會人工取火,懂得愛美,過氏族生活課后反思:在回辦公室的路上,我總想著那樣處理不對勁兒。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特別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充滿著“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揚的話語。雖然這些表揚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鼓勵,但過度的、甚至不切實際的表揚給孩子帶來的就完全是好處嗎?我的上述處理方式,讓學生接受了錯誤的知識。作為教師,這是一個不小的錯!其實,學生聽多了贊賞的話,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