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學家及其發現或貢獻_第1頁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學家及其發現或貢獻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學家及其發現或貢獻1、胡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胡克定律(F彈=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時代的儀器、設備十分簡陋,技術也比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運用科學的推理,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導出S正比于t2并給以實驗檢驗;推斷并檢驗得出,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過斜面實驗,推斷出物體如不受外力作用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結論。后由牛頓歸納成慣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3、牛頓:英國物理學家;動力學的奠基人,他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發現,得出牛頓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4、開普勒:丹

2、麥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規律的開普勒三定律,奠定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5、卡文迪許:英國物理學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6、布朗:英國植物學家;在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時,發現了“布朗運動”。7、焦耳:英國物理學家;測定了熱功當量J=焦/卡,為能的轉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的發熱,得到了焦耳定律。8、開爾文:英國科學家;創立了把-273C作為零度的熱力學溫標。9、庫侖:法國科學家;巧妙的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之間的作用,發現了“庫侖定律”。10、密立根:美國科學家;利用帶電油滴在豎直電場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電荷e。11、歐姆:德國物理學家;

3、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歐姆把電流與水流等比較,從而引入了電流強度、電動勢、電阻等概念,并確定了它們的關系。12、奧斯特:丹麥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13、安培:法國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14、湯姆生:英國科學家;研究陰極射線,發現電子,測得了電子的比荷e/m;湯姆生還提出了“棗糕模型”,在當時能解釋一些實驗現象。15、勞倫斯:美國科學家;發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類在獲得高能粒子方面邁進了一步。16、法拉第:英國科學家;發現了電磁感應,親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發電機,提出了電磁場及磁感線、電場線的概念。17、楞次:俄國科學家;概括試驗結果,發表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4、。18、麥克斯韋:英國科學家;總結前人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19、赫茲:德國科學家;在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測得電磁波傳播速度等于光速,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20、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在對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動說。發明了擺鐘。21、托馬斯楊:英國物理學家;首先巧妙而簡單的解決了相干光源問題,成功地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雙孔或雙縫干涉)22、倫琴:德國物理學家;繼英國物理學家赫謝耳發現紅外線,德國物理學家里特發現紫外線后,發現了當高速電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發射出X射線倫琴射線。23、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提出量子概念電磁

5、輻射(含光輻射)的能量是不連續的,E與頻率f成正比。其在熱力學方面也有巨大貢獻。24、愛因斯坦:德籍猶太人,后加入美國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論及光電效應方程,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質能方程”。25、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提出一切微觀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質波概念,任何一種運動的物體都有一種波與之對應。26、盧瑟福:英國物理學家;通過a粒子的散射現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首先實現了人工核反應,發現了質子。27、玻爾:丹麥物理學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應用到原子系統上,提出原子的玻爾理論。28、查德威克:英國物理學家;從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實驗研究中,發現了

6、中子。29、威爾遜: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威爾遜云室以觀察a、B、丫射線的徑跡。30、貝克勒爾:法國物理學家;首次發現了鈾的天然放射現象,開始認識原子核結構是復雜的。31、瑪麗居里夫婦:法國(波蘭)物理學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驅者,“鐳”的發現者。32、約里奧居里夫婦:法國物理學家;老居里夫婦的女兒女婿;首先發現了用人工核轉變的方法獲得放射性同位素。倫琴射線簡介倫琴(WilhelmConradR?ntgen)射線,又稱“X射線”(X-Ray)。它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輻射,其波長約為(20)X10-8厘米之間。倫琴射線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領,能透過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如墨紙、木料等。這種肉眼看不見的

7、射線可以使很多固體材料發生可見的熒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氣電離等效應,波長越短的X射線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線,波長長的X射線能量較低,稱為軟X射線。當在真空中,高速運動的電子轟擊金屬靶時,靶就放出X射線,這就是X射線管的結構原理。放出的X射線分為兩類:(1)如果被靶阻擋的電子的能量,不越過一定限度時,只發射連續光譜的輻射。這種輻射叫做軔致輻射;(2)一種不連續的,它只有幾條特殊的線狀光譜,這種發射線狀光譜的輻射叫做特征輻射。連續光譜的性質和靶材料無關,而特征光譜和靶材料有關,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光譜這就是為什么稱之為“特征”的原因。X射線的特征是波長非常短,頻率很高。因此X射線必定是由于原

8、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所以X射線光譜是原子中最靠內層的電子躍遷時發出來的,而光學光譜則是外層的電子躍遷時發射出來的。X射線在電場磁場中不偏轉。這說明X射線是不帶電的粒子流。1906年,實驗證明X射線是波長很短的一種電磁波,因此能產生干涉、衍射現象。X射線用來幫助人們進行醫學診斷和治療;用于工業上的非破壞性材料的檢查;在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內,被廣泛用于晶體結構分析,及通過X射線光譜和X射線吸收進行化學分析和原子結構的研究。威爾遜云室簡介早期的核輻射探測器,也是最早的帶電粒子徑跡探測器。1896年由英國物理學家.威爾遜發明,又稱威爾威爾遜改進過的云室(1912)遜云室。

9、利用純凈的蒸氣絕熱膨脹,溫度降低達到過飽和狀態,這時帶電粒子射入,在經過的路徑產生離子,過飽和氣以離子為核心凝結成小液滴,從而顯示出粒子的徑跡,可通過照相拍攝下來。云室中的氣體大多是空氣或氬氣,蒸氣大多是乙醇或甲醇。根據徑跡上小液滴的密度或徑跡的長度可測定粒子的速度;將云室和磁場聯用,根據徑跡的曲率和彎曲方向可測量粒子的動量和電性,從而可確定粒子的性質。在歷史上,云室對粒子物理起過重大作用,曾用它發現了e+、卩-、K+0和A、E-等粒子。顯示能導致電離的粒子徑跡的裝置.是最早的帶電粒子探測器,是C.T.R.威爾遜1896年提出的,故稱威爾遜云室它的原理是:射出云室的高能粒子引起的離子在過飽和蒸汽中可成為蒸汽的凝結中心,圍繞著離子將生成微小的液滴,于是粒子經過的路徑上就出現一條白色的霧,在適當的照明下就能看到或拍攝到粒子運動的徑跡,根據徑跡的長短、濃淡以及在磁場中彎曲的情況,就可分辯粒子的種類和性質.云室的下底是可上下移動的活塞,上蓋是透明的,一小塊放射性物質(放射源)放在室內側壁附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