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線的特性:穿透性、熒光效應、感光效應、電離效應。熒光效應是透視檢查的基礎:感光效應是X線攝影的基礎;電離效應是進行放射治療的基礎也是注意防護的原因。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通過計算機處理數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軟組織影像,使血管清晰顯影的成像技術。CT值:CT圖像中規定水的CT值為0HU:骨皮質CT為+1000lHU:軟組織CT值為+20-50HU:脂肪CT值為-90-70HU;空氣CT值為-1000HU。超聲是指振動頻率每秒20000次以上,其單位為赫茲。流空效應:,流動的液體,例如心血管內快速流動的血液,在成像過程中采集不到信號而成無信號的黑影,即流空效應。骨齡:在骨的發育過程中,骨的
2、原始骨化中心和繼發骨化中心的出現時間,骨骺與干骨端骨性愈合的時間及其形態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這種規律以時間(年和月)來表示即骨齡。骨質破壞:局部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代替而造成骨組織的消失,可以有病理組織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細胞增強所致。骨松質和骨皮質均可發生破壞。骨膜三角:又稱Codman三角。增生的骨膜被腫破壞,而于邊緣部分殘留。常見于惡性骨瘤骨折線:骨的斷端多形成不整齊的斷端,X線片上斷端間呈現不規則的透明線。于骨皮質顯示清楚整齊,在骨松質中則表現為骨小梁中斷、扭曲、錯位。骺離骨折:骨折發生在兒童長骨,由于骨骺未與干骺端端結合,外力可以經過骺板達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離,X線片上只顯示為能線增寬或
3、與干骺端對位移位。青枝骨折:在兒童,骨骼柔韌性較大。外力不易造成骨骼完全斷裂,僅表現為局部骨皮質和骨小梁扭曲,而看不見骨折線或只引起骨成質發生皺折、凹陷或隆突。Colles骨折:又稱為伸展型燒骨遠浩骨折。核骨遠端23cm以內橫行或粉碎性骨折,遠端向背側移位,斷端向掌側成角畸形,可件有尺骨莖突骨折。背挫傷;是指外力作用引起的骨小梁斷裂和骨髓水腫、出血,在X線平片上和CT上多陰性,在MRI上表現為長Tl長T2現象。Schmorl結節椎間盤突出以下段腰椎常見。髓核向推體突出于椎體上緣或下緣形成圓形或半圓形骨質凹陷區,邊緣有硬化山骨囊樣結核、骨“氣鼓”干骨結核侵犯短骨者多發生于5歲兒童掌骨、指骨、趾骨
4、。初期改變為骨質疏松,繼而在骨內形成囊性破壞,骨質變薄,骨干膨脹關節間隙;X線表現為兩個骨性關節面之間的透亮間隙,包括關節軟骨、潛在的關節腔及少量滑液的投影。胸膜腔:兩層胸膜之間潛在的腔隙。肺野:充滿氣體的兩肺在胸片上表現為均勻一致較為透明的區域稱為肺野。肺門:由肺動脈、肺葉動脈、伴行支氣管及肺靜脈構成。正位片位于兩肺中野內帶,左肺門比右肺門高1-2cm。肺紋理:在充滿氣體的肺野,自肺門向外呈放射狀分布的樹枝狀影,稱為肺紋理。由肺動、靜脈組成,主要由肺動脈分支構成。同病異影,異病同影:一種疾病在發展的不同時期可以出現不同的異常影像表現,而不同病變又可以發生相同或類似的異常影像表現。肺氣腫:是指
5、終末細支氣管以遠的含氣腔隙過渡充氣、異常擴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壞。分局限性與彌漫性肺氣腫。縱隔擺動:支氣管異物引起者透視下可并有縱隔擺動,即呼氣時縱隔移向健側,吸氣時恢復正常。肺實變;終未細支氣管以遠的含氣腔隙內的空氣被病理性液體、細胞或組織所替代,病變累及范圍是腺泡、小葉、肺段或肺葉。支氣管氣象:空氣支氣管征。肺實變擴展至肺門附近時,較大的含氣支氣管與實變的肺組織形成對比,在實變區中可見到含氣的支氣管分支影。Kerlcy氏B線:為常見的間隔線,表現為兩下肺野近肋隔角處的外帶,有數條季直于胸膜的線狀影,長約2cm,寬約1-2cm,多見于肺靜脈高壓、肺間質水腫。包裹性積液:胸膜炎時,臟壁
6、胸膜發生黏連,使積液局限于胸腔某一部位。好發在側后胸壁,偶發于前胸壁及肺尖。原發綜合癥;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三者組成原發型肺結核的典型變化。反“S”征:是指發生于右肺上葉的中央型肺癌,肺門部的腫塊和右肺上葉不張連在一起形成橫行的“S”狀的下緣。心胸比率是確定心臟大小最簡單的方法。心影最大橫徑與胸廓最大橫徑之比。正常人0.50。0.50-0.55為輕度增大;0.55-0.60為中度增大;0.G0以上為重度增大。心包積液是指心包內液體超過50ml,X線中等量以上積液可見心影向兩側普遍增大,狀如燒瓶,大量積液可呈球狀肺門異常見于肺充血和肺淤血肺門動脈擴張的標準為右肺下動脈直徑成人超過1.5c
7、m,兒意超過胸鎖關節水平氣管橫徑。肺充血:肺動脈血流量增多,表現為肺動脈分支成比例增粗且向外周伸展,邊清晰說利,肺野透明度正常,“肺門舞蹈”(透視下見肺門卻動增強)肺動脈高壓:肺動脈收縮壓和平脈壓分別超過30mmHg和20mmlHg主要表現肺動脈段突出、肺門動脈大分支擴張而外周分支變細,兩者間有一突然分支,現截斷現象或“殘根“樣表現,同時主肺動脈搏動增強右心室增大肺少血:由于右心排血受阻,常見于二尖瓣狹窄。主要表現為肺野透明度增加肺門動脈變細,肺動脈血管紋理稀疏、變細。游離氣腹:某種原因導致腹膜腔內積氣且隨體位改變而游動,該氣體則稱為游離氣腹。立位透視,氣體可上浮到膈與肝活胃之間,顯示為透明新
8、月形氣體影。側臥水平位投照,氣體可浮游到靠上方側腹壁與腹內臟器與外壁之間。仰臥前后位時,氣體浮聚于腹腔前方,也可使居前方的肝纏狀韌帶和臟腔外壁的以顯示。腹腔內游離氣體常見于胃腸穿孔、腹腔術后或合并感染“假腫瘤”征:腸祥性腸梗阻,腸腔內充滿液體,在腹平片上表現為軟組織密度的腫塊,稱為“假腫瘤”征。腹部外傷:主要是指腹部受到外力的撞擊而產生的閉合性損傷,常累及實質性臟器如肝、脾腎和空腔臟器,可發生在腹膜腔或腹膜后間隙。憩室:表現為消化道壁向外囊袋狀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黏膜皺壁破壞:正常的細條形黏膜皺壁消失,代之以雜亂不規則的被斑影,多系惡性腫瘤所致。正常粘膜皺壁至腫瘤破壞區邊緣表現中斷。黏膜線:
9、為龕影口部一條l-2cm的光滑整齊的透明線;項圈線:龕影口部的透明帶寬0.5-1cm,如一個項圈:狹窄征:龕影口部明顯狹小,使龕影猶如具有一個狹長的頸。半月綜合癥:龕影周圍繞以寬窄不等的透明帶,稱為環堤,其輪廓不規則面銳利。環堤上見結節狀和指壓跡狀充益缺損(指壓痕),這些缺損之間有裂隙狀鋇劑影(裂隙征)。所有以上表現統稱為半月綜合癥。陽性結石:尿路結石與膽系結石不同,90%以上的結石含鈣,密度較高,可在X線上顯影,稱為陽性結石其余少數結石如尿酸鹽結石難在平片上發現,稱為陰性結石。管髓空洞征: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可為先天性,或者繼發于外傷、感染和腫瘤。好發于25歲-40歲男性。管髓空洞癥唯一最
10、佳檢查方法是MRI.雙管征:肝臟、膽道、胰腺疾病引起膽總管、胰管均擴張肺 門:肺門為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淋巴結、神經等復合投影骨膜三角:骨骼良惡性腫瘤破壞骨皮質,導致骨皮質局部中斷,中斷骨皮質兩端局部翹起腦膜尾征:為腦外腫瘤常見征象,為腫瘤侵及腦膜,引起腦膜增厚,呈鼠尾狀青枝骨折:為兒童骨質常見類型,表現為一側骨皮質局部中斷或褶皺形成,骨骼常有彎曲變形肺紋理: 肺紋理為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分支復合投影酒窩征:乳腺癌侵犯乳腺懸韌帶,導致乳腺局部皮膚凹陷,呈橘皮樣外觀骨質疏松:骨組織有機成分、無機成分均減少,但兩者的比例正常,稱骨質疏松骨質軟化: 單位體積內骨組織有機成分正常而鈣化不足稱骨質
11、軟化骨質硬化:單位體積內骨量的增多,稱骨質硬化空氣支氣管征:肺實變影中見含氣透亮支氣管影,呈空氣支氣管征空洞:肺部病變經支氣管引流留下空隙稱空洞空腔:肺部生理性腔隙病理性擴大稱空腔軌道征:支氣管擴張,CT掃描斷面與擴張支氣管平行時表現為軌道征印界征:支氣管擴張CT掃描斷面與擴張支氣管垂直,且擴張支氣管與小血管分支伴行,呈印界征原發綜合征:肺部原發病灶、肺門區腫塊、肺部淋巴管炎三者稱原發綜合征白質塌陷征:腦外腫瘤推擠腦灰質向內凹陷稱腦白質塌陷征骺離骨折:為兒童常見骨折,為累及骺板和(或)骨骺的骨折龕影:胃腸道潰瘍性病變,消化道造影時表現為鋇劑充填的影像充盈缺損:胃腸道占位性病變,消化道造影時表現
12、為鋇劑充填缺失的影像1.CT的分辨率包括 時間分辨率 和 空間分辨率 2.肺癌按照解剖部位分為中央型肺癌、周圍型肺癌3.脊柱結核好發于腰椎4.小兒長骨由骨骺、干骺端、骨干、骺板等幾部分5.胃腸道穿孔站立位片表現為膈下游離氣體6.椎管內腫瘤分髓內腫瘤、髓外硬膜下腫瘤、硬膜外腫瘤 7.肺結核分型原發型肺結核、繼發型肺結核、血型播散型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肺外結核 8.腸梗阻分型動力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血運性腸梗阻 9.子宮肌瘤與肌壁間關系分粘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10.急性胰腺炎分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急性壞死型胰腺炎11.胃的形態分鉤型胃、牛角型胃、瀑布型胃、長型胃 12.腸結核好發于
13、回盲部 13.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分型急性、亞急性、慢性血型播散型結核 14.支氣管擴張依擴張形態分囊狀支氣管擴張,柱狀支氣管擴張,混合型支氣管擴張 15.大葉性肺炎常見致病菌 肺炎球菌16.強直性脊柱炎好發于骶髂關節、腰椎17.胃良性潰瘍主要表現為龕影18.兒童骨折最常表現為青枝骨折骺離骨折(骨骺分離)19.肝臟最常見繼發性惡性腫瘤是轉移瘤20.兒童髓母細胞瘤最常發生于小腦蚓部21.X線造影檢查中鋇劑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腸造影。22.數字X線成像DR、計算機X成像CR23.超聲的物理性質有:指向性,反射、折射、散射,吸收與衰減,多普勒效應24.人體骨骼根據形狀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25.骨
14、質按其結構分為密質骨和松質骨。26骨化的形式:膜化骨和軟骨內化骨。27.骨的基本病變有骨質疏松、骨質軟化、骨質破壞、骨質增生硬化,骨膜異常、骨內與軟骨內鈣化、骨質壞死、礦物質沉積。28.常見部位的骨折伸展型橈骨遠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頸骨折。29.脊推結核的特點:骨松質破壞、椎間隙變窄、冷性膿腫。30.關節的三種類型:不動關節、微動關節、能動關節。31.轉移性骨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者32.關節的基本病變:關節腫脹、關節破壞、關節退行性病變、關節強直、關節脫位。33.化膿性關節炎見于承重關節。關節結核常見于邊緣關節。34.佝僂病是維生素D不足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35.右肺分為上、中、下三葉
15、,左側為上、下兩個肺葉。36.支氣管阻塞可引起阻塞性肺氣腫、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張。37.病灶直徑2cm者稱為結節。直徑>2cm者稱為腫塊。38.正常心臟形態可分為:橫位心、斜位心、垂位心。39.異常心臟可分為三型:二尖贈型、主動脈瓣型和普大型。40.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狀動脈病變的金標準,也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41.腸梗阻的種類:機械性、動力性、血運性。42.實質性臟器損傷的發生率依次減低的順序為脾、肝、腎、胰等。43.肝轉移瘤有“牛眼征”44.輸尿管三個生理性狹窄為與腎孟相連處、通過骨盆緣處和進入膀胱處。45.腦DSA是診斷腦血管疾病的金標準,但面臨著CTA和MR1日益嚴峻的挑戰
16、、46.腦膜瘤好發部位為矢狀竇旁、大腦凸面、大腦鐮或小腦幕。增強掃描呈均勻性顯著增強。在MRI上顯示鄰近腦膜增厚并強化,出現“腦膜尾征”。47.直徑小于10mm的垂體瘤為微腺瘤,大于10mm者為大腺瘤。48.聽神經痛系成人常見傾后溝腫瘤,聽神經瘤多起源于聽神經稍膜。49支氣管擴張的CT可有以下特征:“軌道征”、“戒指征”、葡萄串陰影、“指狀征”計折的類型骨折的類型完全性骨折:骨折線貫穿骨骼全徑不完全性骨折:骨折線不貴穿帶留全徑根據骨折線的走向分為:線形、星形、橫行、斜行及螺施形骨折和T形、Y形等根據骨碎片情況:撕脫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嵌入性骨折及表現:骨折斷端可能相互嵌入,形成嵌入性骨折。多
17、發于股骨頸。X線片上并不顯示透明的背折線,反而表現為密度增加的帶狀影,骨皮質與背小梁連續性消失,斷裂相錯。嵌入可引起骨骼的縮短與變形,但斷端移位多不明顯。椎骨骨析可分為爆裂骨析和單純性壓縮骨折。CT和MRI檢查價值較大。cT檢查的重點是觀察伴折對管髓和神經根的能響,了解有無骨折片突入椎管以及骨折移位對脊髓的壓迫情況。MRI可用以觀察脊椎骨折、椎間盤突出和韌帶撕裂,同時還可以觀察脊髓挫裂傷和脊髓受壓等。骨骼與軟組織的創傷影像檢查的目的,明確有無骨折或肌腱韌帶斷裂、了解骨折錯位情況、透視監視下行復位治療,復位隨定后攝片復查復位情況。定期復查愈合情況和有無并發癥、輕微外傷引起的骨折,判斷是否為病理性
18、骨折急性化膿性骨髓炎x線平片:發病2周內可見軟組織改變:肌肉間隙模糊、消失,皮下組織與肌間的分界模糊,皮下脂防層改變出現致密的條紋影。發病2周后可見骨骼的改變:早期為局限性骨質疏松,繼而形成多處分散不規則的骨質破壞區,邊緣模糊,以后骨質破壞向干骨延伸,范圍擴大。小的破壞區融合為大的破壞區。骨皮質也遭到破壞,可引起病理性骨折。骨皮質周圍出現骨膜增生,骨膜增生一般同骨的病變范圍一致。骨皮質所出現骨質壞死,沿背長軸形成長條樣死骨。慢性化膿骨髓炎特點為殘存的骨破壞。大量的骨質增生和死骨形成。骨巨細胞瘤X線平片病變常侵犯骨端,直達骨性關節面,多數為偏側性膨脹性骨破壞,骨破壞區與正常骨交界清楚但不銳利、無
19、硬化。骨皮質變薄。X線表現可有兩種類型:分房型(有骨嵴分隔)和溶骨型(無骨嵴)。腫瘤內無鈣化或骨化影、無骨膜反應(并發骨折除外)、無軟組織腫塊。骨肉瘤可分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三種。好發于股骨下端、脛背上端和肱背上端。X線平片:主要表現為各種形式的骨破壞和骨瘤形成,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及其再破壞,軟組織腫塊,骨破壞區和軟組織腫塊中的腫瘤骨形成等。腫瘤骨一般表現為云然狀、針狀和板塊致密影。瘤骨的存在是診斷骨肉瘤的重要依據。良惡性骨腫瘤影像檢查與鑒別診斷:影像檢查與鑒別診斷良性骨腫瘤惡性骨腫瘤生長方式膨脹性生長浸潤性生長邊界清晰邊界不清骨皮質連續多不連續骨膜增生一般無骨膜反應骨膜反應明顯周圍軟組
20、織一般不侵犯軟組織多形成軟組織腫塊生長速度慢快轉移情況無轉移可轉移脊椎退行性骨關節病變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骨質增生硬化并形成骨贅,可有關節游離體形成,診斷不難。胸部X線攝影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診斷方法。2.一般第6肋骨的前端相當于第10肋骨后端高度。3.25歲第l肋軟骨鈣化,成人肋軟骨多見鈣化。4.肋骨及肋間隙常被用作胸骨病變的定位標志。縱隔劃分側位片上從胸骨柄體交界處至T4下緣之水平線將其分為上下縱隔。以氣管、升主動脈和心臟前緣為連線作為前中縱隔的分界,再以食道前壁及心臟后緣作連線,作為中、后縱隔的分界。良惡性腫塊的鑒別良性腫塊的特點:1.多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緣銳利,密度均勻2.大多
21、直徑小于3cm3.結核球可有鈣化,錯構瘤鈣化呈爆米花樣,并有脂肪4.周圍有衛星灶,近胸膜處有胸膜粘惡性腫塊的特點:1.腫塊有分葉2.有放射狀,短而細的毛刺3.胸膜凹陷征4.近肺門側肺紋理聚攏,紊亂5.腫塊邊緣之支氣管呈截斷,變窄,管壁增厚6.腫塊內可見l3mm的空泡征及支氣管充氣征,常見于腺癌7.向周圍浸潤,可累及胸壁、肋骨、縱隔,并可發現肺門及縱隔淋巴管增大8.可形成空洞,特點為厚壁、偏心、內緣不規則,有瘤結節錯構瘤可有“爆玉米花”樣病變。腫塊內如有脂肪密度應有助于錯構瘤的診斷肺部的網狀、細線狀及索條影是間質性病變的反應。鈣化常見于腫瘤組織內或囊內壁、矽肺、骨肉瘤肺內轉移、肺泡漿菌病及肺泡微
22、石癥。游離性胸腔積液:積液最初僅積聚于位置較低的后肋隔角:少量(250ml)時肋膈角變鈍:中等量,上緣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形成外長高內低之滲液曲線;大量,上緣超過第二前肋間。大葉性肺炎青壯年常見,病理分期:充血期、紅色肝變期、灰色肝變期、消散期充血期:X線上可無異常表現,或僅表現為肺紋理增多,肺透明度減低。CT上表現為磨玻璃樣改變,邊緣模糊病變區血管仍隱約可見。紅色及灰色肝變期:X線表現為密度均勻的致密影,炎癥累及肺段表現為片狀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個肺葉時,呈以葉間裂為界的大片致密陰影。CT出現“空氣支氣管征”。消散期:實變區密度漸漸減低,X線下表現位大小不等、分布不規則斑片狀,炎癥最終吸
23、收或只留索條影。小葉性肺炎又稱支氣管肺炎,多見于嬰幼兒、老年和極度衰弱的患者或為手術后并發癥。表現為兩肺中下野的內、外帶形成散在斑塊狀影。間葉性肺炎系以肺間質炎癥為主的肺炎。多見于嬰幼兒、繼發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性感冒等急性傳染病。X線表現為交織成網狀或小斑塊影。肺膿腫洞內有液平,洞外有滲出。結核性空洞與癌性空洞的鑒別前者多發生于肺上葉尖段、后段背段,通常較小,壁薄。內壁光滑。周圍常有衛星。后者多見于老年,多為厚壁偏心空洞,內壁不光滑,可有癌結節,外壁可有分葉及毛刺征。肺結核基本病理變化:滲出、增殖和變質。分類及影像學表現原發型肺結核(I型)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X線典型表現成“啞鈴狀”。包括:原
24、發浸潤灶、淋巴管炎(不規則條索狀陰影)、肺門縱隔淋巴結增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型)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X線表現為兩肺彌漫性栗粒狀陰影,邊緣清晰。栗粒影特點為“三均勻”即分布均勻、大小均勻、密度均勻。亞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病灶多見于兩上、中肺野,梁粒狀陰影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病變類似于亞急性表現,大部分病變呈增殖性改變,病灶邊緣基本清楚,纖維索條狀影更加明顯,鈣化更多見,兩肺紋理增粗紊亂更明顯繼發性肺結核III型 成人結核中常見,多發生于肺上葉尖段、后段及下葉背段。X線上要征象:局限性斑塊陰影大葉性干酪性肺炎:為一個肺段或肺葉成大片致密性實變。其內可見不規則的
25、“蟲蝕樣”空洞,邊緣模糊。增殖性病變;成斑點狀陰影,邊緣較清晰,排列成“梅花面”或“樹芽”狀陰影。結核球:圓形或桶圓形陰影,直徑大多為23cm。境界清楚,偶又分葉,密度較高,內部常見層狀、環狀或斑點狀鈣化。周圍常有纖維增殖性病灶,稱衛星灶。結核性空洞:空劑壁構,壁內、外緣較光滑、空洞周圍常有不同性質的衛星灶。支氣管播散病變:結核空洞干酪樣物質經引流支氣管排出,引起同側或對側的支氣管播散。表現為沿支氣管分布的斑片狀陰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為小片狀陰影硬結鈣化或索條影,提示病灶愈合。結核性胸膜炎(IV型)其他肺外結核(V型)結核球與周圍型肺癌的鑒別周圍型肺癌多為分葉狀腫塊,有短細毛刺,鈣化少見
26、,可有胸膜凹陷證。結核球性空洞與癌性空洞多為后壁空洞,常為偏心性,內緣不光整,可有壁結節,外緣多成分葉狀,可有毛刺,常無衛星灶。肺癌根據其發生部位分為三型 中央型:腫瘤發生在肺段及段以上支氣管,以鱗癌多見。周圍性:腫瘤發生在肺段以下支氣管,以腺癌為主。彌散性:腫瘤發生在細支氣管、肺泡或肺泡壁,呈彌散生長早期周圍型肺癌X線胸片通常表現為肺內結節影,可有空泡征,多有分葉征或胸膜凹陷征。中晚期周圍型肺癌X線胸片表現為肺內球型腫塊,有分葉、短細毛刺及胸膜內凹陷。縱隔原發腫瘤和瘤樣病變的好發部位胸腔入口:甲狀腺腫塊;前縱隔:胸腺瘤、畸胎瘤:中縱隔:淋巴瘤;后縱隔:神經源性腫瘤異常心臟可分為三型:二尖贈型
27、、主動脈瓣型和普大型。二尖瓣型(梨形)主動脈結小、肺動脈段豐滿或突出、心左緣下段圓鈍、心右緣下段較膨隆。常見于二尖瓣病變、房間隔缺損等。主動脈型(靴形)主動脈結增寬、肺動脈段內凹、心左緣下段向左下延長。常見于主動脈瓣病變、高血壓性心臟病等普大型心臟向兩側均勻增大,較對稱。常見于全心衰端、心肌炎等。肺靜脈高壓的主要征象肺淤血。表現為肺血管紋理普遍增多、增粗,邊緣模糊:間質性助水腫。出現間隔線(Kerley線),以B線常見,為肋膈角區長23cm,寬13mm的水平線:肺泡性肺水腫(實質性肺水腫)。兩肺廣泛分布的邊緣模糊的斑片影,重者聚集呈“蝶翼狀”陰影風濕性心臟病以二尖瓣損害最常見。X線下二尖瓣狹窄
28、表現為肺瘀血,可件有肺水腫。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動脈段突出,心左房及右室增大。肺動脈栓塞X線:平片上可見區域性肺紋理稀疏、纖細、肺透明度增加。肺動脈造影主要征象為:肺動脈段以上大分支腔內充盈缺損,呈半圓形或邊緣不規則的漫弧形,亦可騎跨于肺動脈分支處成鈍圓形或位于肺動脈管腔中央,造成管腔狹窄:大分支的閉塞,斷端口顯杯口狀或束帶狀;肺動脈分支的缺支粗細不均。行走不規則:肺實質局限性顯影缺損和/或肺動脈分支充盈和排空的延送。螺旋CT:直接征象:肺動脈腔內偏心性、類圓形或環形附壁充盈缺損,充盈缺損位于管腔中央即出現軌道征和管腔閉塞。附壁性環形充盈缺損:間接征像包括肺動脈增寬、肺紋理稀疏、肺梗塞、胸腔積液
29、等單純性小腸梗阻的X線及CT表現X線檢查:近端腸曲脹氣擴大,腸內有高低不等梯形氣液面。CT檢查:擴張的近側腸管與塌陷或正常管徑的遠側腸管之間“移行帶”出現。三種損傷的CT表現:實質性臟器包膜下血腫 血腫呈高或等密度影。臟器實質可顯壓迫內陷。2.實質臟器內血腫 急性出血區域密度可以增高;出血較久其密度可以降低。實質臟器破裂CT掃描顯示不同密度的積液,并可見相應的肝、牌、腎臟內血腫表現。腹部閉合性損傷首選的檢查方法是CT檢查。食管癌分型:浸潤型、增生型、潰瘍型。影像學表現:黏膜皺壁消失、中斷破壞,代之以癌瘤表面雜亂不規則的影像;腔狹窄:腔內充盈缺損;不規則亮影;受累食管段局限性僵硬。食管靜脈曲張是
30、門靜脈高壓的重要并發癥,常見于肝硬化,臨床上可發生嘔血和柏油便,重者致失血性休克乃至死亡。X線表現早期表現為食管下段黏膜皺壁稍寬或略微迂曲:典型期表現為食管中下段的黏膜皺壁明顯增寬,迂曲,呈蚯蚓狀或串珠狀充盈缺損,管壁邊緣呈鋸齒狀。病變加重時還可以出現食管張力降低,管腔擴張。食管靜脈曲張的食管壁柔軟而伸縮自如,是與食管癌的重要鑒別特點。慢性潰瘍周圍的藏痕性收縮,造成黏膜皺壁均勻性糾集。這種皺壁如車輪狀向龕影門部集中且到達口部邊緣漸漸變窄,這是良性潰瘍的一特征。胃良性潰瘍與惡性潰瘍X線鑒別診斷良性潰瘍 惡性潰瘍龕影形狀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光滑整齊不規則、扁平,有多個尖角。龕影位置突出于胃輪廓外位于
31、胃輪廊內龕影口部和周圍黏膜水腫的表現如黏膜線、狹頸征等,黏膜皺襞向龕影集中直達龕口有不規則環堤、可見指壓痕、裂隙征、黏膜皺襞中斷、破化附近胃壁胃柔軟,有蠕動波僵硬、峭直、蠕動消失肝海綿狀血管瘤X線;肝動脈造影表現為;供血動脈增粗,巨大腫瘤壓直周圍血管呈弧形移位。出現“爆球征”:動脈早期,腫瘤邊緣出現斑點、棉花團狀顯彰,為“樹上掛果征”:靜脈期腫瘤顯影呈漸漸向中央擴做,表現為密度均勻,輪廓清楚的腫瘤染色:腫瘤染色持續到肝實質后期不退,呈現“早出晚歸”征象。CT:平掃呈類圓形低密度灶,境界清楚,密度均勻;動脈期,邊緣結節狀強化。與肝內血管密度相近:造影劑向中心擴展,密度漸漸減低,最后與正常肝密度相
32、同:對比劑“早出晚歸征”。MRI:T1WI上均勻性稍低信號,T2W1上隨回波時間延長,血管瘤信號強度遞增,直至達到或超過膽囊信號,在重T2W1上其信號強度更高,稱之為“燈泡征”。肝細胞癌。肝血管造影 供血動脈增粗:出現病理血管:腫瘤染色,勾畫出腫瘤大小:肝血管受壓拉直移位,或被腫瘤包繞;動靜脈萎:腫瘤湖征。CT平掃為邊緣不規則低密度灶,單或多發;周圍低密度透亮帶為腫瘤假包膜。對比增強后,動脈期病灶明顯、呈斑塊狀、結節狀不均勻強化,門靜脈期迅速下降。平衡期又表現為低密度。呈“快進快出”特點。伴發血管侵犯或癌栓形成時,可見相應血管擴張,增強可見充盈缺損;侵犯膽系,可見膽道擴張,淋巴結轉移時,可見肝
33、門或腹主動脈旁、腔靜脈旁淋巴結增大。急性胸腺炎CT檢查胰腺局部或彌散性腫大,密度減低,周圍炎性滲出,鄰近腎前筋膜增厚。壞死低密度,出血高密度。炎性滲液可擴散到小網膜、牌周圍、胃周圍、腎旁前間隙、升降結腸周圍間隙、腸系膜、盆腔。囊狀低密度區提示胰腺假性囊腫,出現氣體是膿腫的特征。胰腺瘤X線 低張十二指腸造影可見,十一指腸曲擴大,其內緣出現那跡,雙邊征或反“3”字征,胃實大彎受壓顯“墊壓“征。十二指腸內壁黏膜皺襞平坦,消失,腸壁僵硬,甚至破壞。ERCP可顯示胰管狹窄和阻塞。CT胰腺局部增大,腫塊隆起或分葉狀,腫瘤密度與胰腺密度相等或略低,其中心因壞死、液化成低密度區;增強時腫瘤增強不明顯,呈相對低
34、密度,與脈實質增強明顯形成差別。胰管、膽管擴張可形成“雙管征”,為胰頭癌的常見征象。腎細胞癌CT表現腎實質內腫塊,可突向腎外。密度可均勻,可不均。增強掃描早期,腫塊明顯不均一強化,后與腎實質相比呈相對低密度。腫瘤向腎外侵犯,致腎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腎筋膜增厚。腎靜脈和下腔靜脈發生瘤栓時,管徑增粗,增強檢查其內有低密度充益缺損。淋巴結轉移為腎血管或腹主動脈周圍單個或多個類圓形軟組織密度結節。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現腎實質內邊界清楚的混雜密度腫塊,內有脂肪性密度灶(為瘤內脂肪成分)和軟組織密度區(病變內血管和平滑肌組織)。增強檢查,腫塊的脂肪性低密度區無強化,而血管性結構發生較明顯變化。出血血
35、腫 急性血腫: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號:亞急性血腫:TIWI和T2w1血腫周圍信號增高并向中心部位推進;慢性血腫:TIWI和T2WI均呈高信號。周圍可出現含鐵血黃素沉積形成的低信號環;囊變期:TlWI呈低信號,T2wI成高信號,周圍低信號環更明顯。腦腫瘤分級1級分化良好,呈良性;級是一種良惡交界性腫瘤:III-IV級分化不良,呈惡性。病變多位于白質。III-IV級腫塊占位效應和瘤周水腫明顯,多呈不規則環形伴壁結節強化,有的呈不均勻強化。腦外傷腦挫裂傷 腦挫傷的病理為腦內散在出血灶,靜脈淤血、腦腫脹;件有腦膜、腦或血管撕裂為腦裂傷。二者合并存在則稱為腦挫裂傷。腦挫裂傷CT表現低密度水腫區
36、,散在高密度出血灶,件有占位效應。有的表現為廣泛的腦水腫或腦內血腫。MRI:腦水腫T1WI呈等低信號,T2W1高信號:腦血腫信號變化與血腫期齡有關腦內血腫CT呈邊界清楚的類圓形高密度灶硬腦膜外血腫多由腦膜血管損傷所致,腦膜中動脈常見;血腫較局限呈校形。CT檢查例板下校形或半圓形高密度址;邊緣說利;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顱縫。硬腦膜下血腫多由橋靜脈或靜脈突損傷出血所致;血液聚集于硬腦膜下腔。CT檢查急性期顱板下新月狀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腦控裂傷或腦內血腫,腦水腫和占位效應明顯;亞急性或慢性期為較高、低密度或等或混雜密度影。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多位于大腦縱裂和腦池底。CT檢查腦溝、腦池內密度增高
37、影形成鑄形。蛛網膜下腔出血一般7天左右吸收,此時CT檢查陰性,MRI仍可發現高信號出血灶痕跡8、腦出血急性期血腫呈邊界高清高密度影像,密度一般較均勻,也可不均勻,形狀可規則或不規則,腎形、類圓形。灶周腦水腫,寬窄不一,在出血后第2-4天顯高峰期。吸收期 始于第37天,血腫周圍模糊,水腫帶增寬,血腫縮小密度減低。囊變期 始于2月后,較大血腫吸收后遺留大小不等囊腔,伴不同程度腦萎縮。腦梗死(1)缺血性梗死CT檢查(低密度灶部位和范圍與閉塞血管供血一致,皮髓質同時受累;多呈扇形,基底貼近硬膜;可有占位效應:增強掃描可見腦回狀強化:23周時出現“模糊效應”,病灶變為等密度而不可見;12月后形成低密度囊
38、腔(2)出血性腦梗死CT檢查低密度腦梗死灶內,出現不規則斑點、片狀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應較明顯。(3)腔隙性梗死CT檢查腦深部的片狀低密度區;無占位效應動脈瘤CT分為三型I型無血栓動脈瘤。平掃呈圓形高密度區,均勻性強化。型部分血檢動脈瘤,平掃中心或偏心性高密度區,中心和瘤壁強化,血栓無強化,呈靶征。III型完全血栓動脈瘤。平掃呈等密度灶,可有弧形或斑點鈣化。瘤壁環形強化。椎管內瘤髓內腫瘤一室管膜瘤和星形細胞瘤常見。髓外硬膜內腫瘤一神經源性腫瘤和脊膜瘤常見。硬膜外腫瘤一轉移瘤。簡述腦膜瘤CT表現:腦外占位性病變,平掃呈團塊狀稍高密度影,可鈣化,壞死囊變少見,邊界清晰,臨近腦膜受累,呈腦膜尾征,腦
39、白質受壓塌陷,呈白質塌陷征,臨近顱骨骨質增生,增強掃描明顯均勻強化。試述原發性肝癌CT表現: 肝實質占位性病變,平掃呈團塊狀、結節狀稍低密度影,鈣化少見,壞死囊變可見,周圍可見假包膜,臨近膽管可擴張,患者可同時合并肝硬化、腹水、側支循環開放、門靜脈高壓等CT表現,增強掃描動脈期明顯強化,靜脈期、平衡期迅速消退,呈快進快出強化方式,可合并門靜脈癌栓形成。試述脊柱結核的X線表現:好發腰椎,表現為相鄰椎體骨質破壞,椎間盤受累,椎間隙變窄,椎體后突畸形,椎旁軟組織腫脹,冷膿腫形成,部分患者壞死椎體內可見泥沙樣死骨。腸梗阻有無絞窄的判斷:閉袢內大量積液形成假腫瘤征、閉袢內大量積氣擴張形成咖啡豆征、出現腸
40、壞死可見腸壁內出現線狀或小泡狀氣體影,病變進展較快,早期可出現腹水,腹脂線消失等中央型肺癌CT表現:主要表現為肺門區占位性病變,形態可規則或不規則,邊界清或不清,鈣化少見,壞死囊變少見,較少空洞形成,往往合并支氣管狹窄,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張,阻塞性肺氣腫等肺部改變,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部分患者可合并胸膜、胸壁、肋骨、椎體等轉移,可引起胸水。周圍型肺癌CT表現:主要表現為肺內占位性病變,邊界清,可呈分葉狀,周圍可見短細毛刺或棘狀突起,周圍可有血管集束征,內部可見空泡征,臨近胸膜牽拉凹陷,病灶鈣化、壞死、囊變少見,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部分患者可合并胸膜、胸壁、心包、肋骨、椎體等轉移,可引起胸水。骨巨細胞瘤X線表現:好發中年,骨骺閉合后,主要表現為骨端溶骨性病變,呈偏心性,橫向生長,其內可見粗大骨棘,呈皂泡征改編,無腫瘤骨、無骨質硬化,骨膜反應不明顯,一般不形成軟組織腫塊。骨肉瘤X線表現:好發青少年,好發于干骺端,主要表現為成骨性或溶骨性、混合型骨質破壞,病灶內可見腫瘤骨形成,可鈣化,可突破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