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論語》_第1頁
第十講:《論語》_第2頁
第十講:《論語》_第3頁
第十講:《論語》_第4頁
第十講:《論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語論語解讀解讀 七十七十子之疇,會集夫子所言,以為子之疇,會集夫子所言,以為論論語語。論語論語者,五經之錧轄,六藝之者,五經之錧轄,六藝之喉衿也喉衿也。東漢東漢趙岐趙岐 按按論語論語之為經,乃群經之鎖鑰,之為經,乃群經之鎖鑰,百代之權衡也百代之權衡也。清清唐晏唐晏一、一、論語論語釋名。釋名。 論語論語者,孔子應答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弟子、時人及弟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故謂之論語論語。班固班固漢書漢書藝文志藝文志 (1) “論語論語”就是把就是把“接聞于夫子

2、之接聞于夫子之語語”“”“論纂論纂”起來的意思。起來的意思。 不同說法:不同說法: 劉劉熙熙釋名釋名釋典釋典藝藝:“論語論語,記孔,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 何異何異孫孫十一經問對十一經問對: “論語論語”是是“討討論文義論文義”的書。的書。 (2)“論語論語”的的名字,從名字,從戰國時代開始就戰國時代開始就叫做叫做論語論語。 不同說法:不同說法: 王充王充論衡論衡正說篇正說篇:“初,孔子孫孔安初,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論語論語。

3、” 禮記禮記坊記坊記: “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而敬其美。論語論語曰:曰:三年無改于父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之道,可謂孝矣。”二、二、論語論語的成書時代。的成書時代。 柳宗元以來,很多學者是由曾參的學生所編柳宗元以來,很多學者是由曾參的學生所編定。定。 第一第一論語論語不但對曾參無一處不稱不但對曾參無一處不稱“子子”,而且,而且記載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較起來為最多記載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較起來為最多。 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參最年輕,而且有一章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參最年輕,而且有一章還記載著曾參將死之前對孟敬子的一段話還記載著曾參將死之前對孟敬子

4、的一段話。 論語論語的著筆當開始于春秋末期,而編輯成的著筆當開始于春秋末期,而編輯成書則在戰國書則在戰國初期。初期。三、三、論語論語的思想內容。的思想內容。1、天命觀。、天命觀。天天夏夏伐有扈氏曰:伐有扈氏曰:“今予維恭行天之罰今予維恭行天之罰”。商商伐桀則曰:伐桀則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盤庚盤庚:“先王有命,克謹天服先王有命,克謹天服” 。微子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天毒降災荒殷邦”。命命書經書經:“天既訖我殷命。天既訖我殷命。王曰:我生不有命在天。王曰:我生不有命在天。”詩經詩經文文王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詩經詩經維維天之命天之命:“維天之命

5、,于穆不已。維天之命,于穆不已。” “獲罪于天,無所禱也。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八佾八佾)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述而)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論語季子季子) 季季路問事鬼神。子曰: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鬼?”曰:曰:“敢問死。敢問死。”曰:曰:“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焉知死?” 子不子不語怪、力、亂、語怪、力、亂、神。神。 2、以愛人為核心的仁德、以愛人為核心的仁德 1)血緣基礎)血緣基礎 有有子曰: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者,鮮矣;不好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

6、者,未之有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其為仁之本與?與?”( (學而學而) ) 禮記禮記檀弓上檀弓上云:云:“子游曰:子游曰:甚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子曰: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學而) 子曰:子曰:“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不遺,則民不偷。”(泰伯泰伯) 2)心理)心理原則原則 宰宰我問: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三

7、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子曰: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曰:“安。安。” “女安則為女安則為之!夫君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宰宰我出,子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

8、也有三年之有三年之愛于愛于其父母其父母乎!乎!”(陽貨陽貨) 3)人道主義人道主義 “節用而愛人節用而愛人”(學而學而) “泛愛泛愛眾而親仁眾而親仁”(學而學而)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學學而而)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里仁) 4)個體人格)個體人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亦重乎?死而后已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不亦遠乎?乎?”(泰伯泰伯)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顏淵) “仁遠乎仁遠乎哉?我哉?我欲仁,斯仁至欲仁,斯仁至矣。矣。”(

9、述而述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已。”(雍也雍也)。 5)理性實踐)理性實踐 子曰: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里仁) 子曰: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成仁。”(衛靈公衛靈公) 子曰:子曰:“君子去仁,惡乎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成名?君子無終食之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里里仁仁)6)弭兵保民)弭兵保民子路曰: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桓公殺公子糾,

10、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曰:“未仁乎?未仁乎?” 子曰: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憲問憲問)“元謂此二章,論管仲不必以死子糾為仁,而以匡天下為仁。蓋管仲元謂此二章,論管仲不必以死子糾為仁,而以匡天下為仁。蓋管仲不以兵車會諸侯,使天下之民無兵革之災,保全生民性命極多。仁道不以兵車會諸侯,使天下之民無兵革之災,保全生民性命極多。仁道以愛人為主,若能保全千萬生民,其仁大矣。故孔子極許管仲之仁,以愛人為主,若能保全千萬生民,其仁大矣。故孔子極許管仲之仁,而略其不死公子糾之小節也。而略其不死公子糾之小節也。”(阮

11、元(阮元揅經室集揅經室集一集三冊,一集三冊,叢叢書集成書集成本。)本。) 7)華裔之防)華裔之防左傳左傳定公十年定公十年載: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孔穎穎達:達:“中國有禮義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中國有禮義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夏一也。”楊伯峻:楊伯峻:“裔指夏以外的地,夷指華以外的人。裔指夏以外的地,夷指華以外的人。”漢書漢書韋玄成傳韋玄成傳云:云:“及至幽王,犬戎來伐,殺幽王,取宗及至幽王,犬戎來伐,殺幽王,取宗器。自是之后,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如線。器。自是之后,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如線。春秋春秋紀紀齊桓南伐楚,北伐山戎。

12、孔子曰:齊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矣。” 子貢曰: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又相之。” 子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憲問憲問) “君臣之分所關者在一身,華裔之防所系者在君臣之分所關者在一身,華裔之防所系者在天下。故夫子之于管仲,略其不死子糾之罪,天下。故夫子之于管仲,略其

13、不死子糾之罪,而取其一匡九合之功,蓋權衡于大小之間,而而取其一匡九合之功,蓋權衡于大小之間,而以天下為心也。夫以君臣之分猶不敵華裔之防,以天下為心也。夫以君臣之分猶不敵華裔之防,而而春秋春秋之志可知矣。之志可知矣。”顧炎武,顧炎武,日知錄日知錄卷七卷七管仲不死子糾管仲不死子糾 3、以法先王為中心的禮論。、以法先王為中心的禮論。子曰:子曰:“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吾從周。”(八佾八佾)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述而述而)孔子謂季氏: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

14、忍也?”(八八佾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八佾八佾)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格。”(為政為政)子貢問政。子曰: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于斯三者何先?”曰:曰:“去兵。去兵。”子貢曰: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

15、,民無信不立。”(顏淵顏淵) 顏顏淵問仁。子曰: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克己復禮為仁”顏淵曰:顏淵曰:“請問其目。請問其目。”子曰: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動。”(顏淵顏淵)子曰: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絞。”(泰伯泰伯)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 史記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世家稱稱:“孔子以孔子以詩詩、書書、禮禮、樂樂教,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一是整理、保存了古代文化典籍一是整理、保

16、存了古代文化典籍; 二二是開創了私人自由講學的風氣,積累了豐富是開創了私人自由講學的風氣,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的教育經驗,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 1)關于教育對象和作用)關于教育對象和作用 對象對象“有教無類有教無類”。 馬融:馬融:“言人所在見教,無有種類。言人所在見教,無有種類。” 皇皇侃侃論語義疏論語義疏:“人乃有貴賤,宜同資人乃有貴賤,宜同資教,不可以其種類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則教,不可以其種類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則善,本無類也。善,本無類也。”論語論語述而篇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脩束脩”二字,有兩種解說

17、:二字,有兩種解說:一種解說以為一種解說以為“束脩束脩”是一束是一束(十脡十脡)干肉,是給孔子交的學費或菲薄的干肉,是給孔子交的學費或菲薄的見面禮。見面禮。另一種解說以為束修,即束發修飾,實際上是孔子規定的入學年齡,即另一種解說以為束修,即束發修飾,實際上是孔子規定的入學年齡,即年滿十五歲以上自愿求學的,沒有不收下教誨的。年滿十五歲以上自愿求學的,沒有不收下教誨的。南懷瑾的解釋說:南懷瑾的解釋說:“問題在自行兩個字,自行束修是自行檢點的意問題在自行兩個字,自行束修是自行檢點的意思,思,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檢束自己而又肯上進向學的人,我從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檢束自己而又肯上進向學的人,我從來沒有

18、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來沒有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 關于教育的作用作用: 論教育對國家社會的作用:論教育對國家社會的作用: 論語論語子路子路記載云:子適衛,冉有仆。子記載云:子適衛,冉有仆。子曰: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既庶矣,又何加焉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既富矣,又何加焉焉?”曰:曰:“教之。教之。”論教育對培養人的作用:論教育對培養人的作用:孔子在談到人的生性時說:孔子在談到人的生性時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陽貨)A、人的天賦素質相近。、人的天賦素質相近。B、人的個別差異,是由環境習染相異所致,不

19、全是先天命定的。、人的個別差異,是由環境習染相異所致,不全是先天命定的。 “由也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對曰:“未也。未也。”“”“居居!吾語女。好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其蔽也狂。”(陽貨陽貨) 2)關于教育內容和目的)關于教育內容和目的 教育內容教育內容: “禮、樂、射、御、書、數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六藝。 子以四教:文,行

20、,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述而)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學:子游,子夏。(先進先進) “六經六經”。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君子君子 子子路問君子。子曰: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敬。”曰:曰:“如如斯而已乎斯而已乎?”曰: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人。”曰:曰:“如如斯而已乎斯而已乎?”曰: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諸?” 論語憲問 3)道德教育 立志有恒:立志有恒:“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為政為政)“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里仁仁) 南南人有言曰: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善夫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子曰:“不占而已不占而已矣。矣。”(子路子路) 克己內省:克己內省:“克己復禮為仁。克己復禮為仁。”(顏淵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顏淵) 改過遷善:改過遷善:“過,則勿憚改。過,則勿憚改。”(學而學而) 身體力行:身體力行:“言必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