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0年中考課內文言文知識點梳理(十四)(十四)魚我所欲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
2、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一、生字 簞(dn) 蹴(c) 羹(gng) 死亦我所惡(w)二、重點詞解釋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禍患,災難 3、辟:通“避”,躲避 4、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5、蹴:用腳踢。 6、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7、鄉:通“向”,從前 8、何加,有什么好處。 9、惡:厭惡。 10、辯:通“辨”,辨別。 11、義:正義或仁義。 12、勿喪:不丟掉,喪:遺失 13、萬鐘:這里
3、指高位厚祿 14、賢者:有道德的人。 15、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三、重點句子翻譯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 對于優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么優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4、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為了禮義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題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中庸)2、歸納段意:第一段: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第二段: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鐘這是喪失人的本性。)3、理解及背誦:(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5、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
6、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義 (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4)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
7、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 (5)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 魚和熊掌對比/生與死對比/ 向與今天比較等 (6)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 5、聯系。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觀點:舍生取義 詩句:(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應用。(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義 ”來表現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
8、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例如: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2)本文所強調的“義”與市場經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不矛盾,在市場經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 (3)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國。劉胡蘭,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 (4)列舉奉行“舍生取義”這一行為準則的事例,并簡要概述。如:南宋
9、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后,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5)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6)作者在文中贊揚的是怎樣的人:舍生取義的人(精神永存),批評的是怎樣的人:見利忘義的人(無生命價值)一、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1、二者不可得兼:同時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災難;通“避”,躲避。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
10、如 4、賢者能勿喪耳:不丟掉5、蹴爾而與之:用腳踢 6、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通“辨”,辨別。7、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處 8、妻妾之奉:侍奉9、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感激;通“歟”,語氣詞。10、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棄。12、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良,天性二、翻譯下列句子1、舍生而取義者也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3、呼爾而與之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5、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從前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6、此之謂失其本心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三、回答問題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論點?舍生而取義 比喻2、“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么?“魚”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轉租廣告合同標準文本
- 制作榮耀證書合同樣本
- 加盟代理照明合同標準文本
- 代理項目采購合同樣本
- 酒吧聘用合同
- 旅游用車租賃合同
- 企業入駐服務合同及物業費用繳納細則條款梳理
- 液化氣購銷合同買賣
- 商業場地租賃合同附加管理規范
- 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合同
- 09J202-1 坡屋面建筑構造(一)-1
- 光伏組件功率衰減檢驗技術規范
- 扁平足的癥狀與矯正方法
- 物業經理面試:問題和答案大全
- 青春健康知識100題
- 豐田C-HR汽車說明書
- 國開電大操作系統-Linux系統使用-實驗報告
- 2023年高考生物全國通用易錯題13致死類的遺傳題(解析版)
- 中建項目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方案
- 消防維保質量保證體系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