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知識點總結_第1頁
中國文化概論知識點總結_第2頁
中國文化概論知識點總結_第3頁
中國文化概論知識點總結_第4頁
中國文化概論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文化概論知識點總結1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有兩個重要的基礎小農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家國一體2 .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必然是以為核心的文化價值體系倫理道德3 .老子從本體論的高度說明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4 .契:商人的祖先5 .天下有達尊者三:爵一,古一,德一6 .魯國大夫公孫豹: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君子求道,處士,隱逸,窮而樂7 . 一般來說傳統道德規范或德目有兩種:由倫理學家或統治階級上升為理論的規范;在世俗生活中得到認同的習俗性規范8 .尚書皋陶謨把人的美的概括為九項: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9o孟子將母德擴展為五倫十教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夫義婦順,朋友有信10 .管仲則提出四維七體禮義廉恥;(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齊樽訕,纖強省用,敦蒙純固, 和協輯睦)綜合為六德:知仁圣義中和,六行:孝友睦楣任恤,四維:禮義廉恥, 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11 .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愛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 儉廉正,篤實寬厚,勇毅力行12 .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愛孝悌13o禮之運作,包含有之德謙和14 .老子曾以江海處下為例告誡人們不要自矜自伐自是15o在中國社會中,是直接貫通的家,家鄉,國家16 .克己奉公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要求個體服從服務于整體17 .中國到的不完全

3、反對私利,關鍵看是否合乎道德18o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后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立的精神19o中國傳統倫理形成向內探求的主體性道德精神,集中體現為以律己修身為特 征的道德修養學說,這種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系和整體秩 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20o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與主動性21.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先義后利,以義制利22o孔子強調 ,并把它作為區分君子小人的標準見利思義23.宋明理學在把義利與公私聯系的同時,又把義利與等同天理人欲24孔子把 作為重要的德目溫良恭儉讓25.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以實為標準,反對虛偽虛妄,中華民

4、族形成了許多以實 為價值標準的規范和美德如老實,誠實,踏實,實在26o傳統美德在歷史上造就了各種道德人格,這些道德人格按照其體現道德理想 的不同程度可分為:圣人,賢人,仁人,大人,君子,成人,善人27O西周確立了 一個適合當時中國國情的,對中國社會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 深遠影響的倫理秩序和意識形態,一種倫理政治秩序周禮28o孔子對中國倫理學最突出的貢獻,是中國倫理精神由自發走向自覺的標志 仁29o儒家倫理精神的運作還需要道家的人生智慧作為結構上的補充30o道家更重視個體,無為,出世31 o中國倫理思想繼續發展和大一統,封建化的時期 漢唐32 .秦漢之際,禮記成書,四書倫理體系已經形成33 .

5、大學提出三綱領八條目34 .大學之道是培養統治階級理想人格的途徑,大學精神就是內圣外王35 .儒家倫理成熟的標志;中國封建倫理的真實形態是董仲舒的三綱五常 大學、中庸36 .董仲舒以后,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儒家倫理成為不可動搖的名教獲禮教37 .我國古代最為重要的是崇拜,其余的有自然神崇拜,動物神,鬼魂38o道教之成為一個有組織的獨立的宗教是在東漢時期、39o道教在時期有一個較大的發展魏晉時期40、南北朝時,道教最大發展是卑微寇謙之改革五斗道米,創立北天師道41.唐宋之后一些道派逐漸合流,形成正一道42o佛教傳入中國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佛教的根本義是神不滅43.魏晉時期,和 合流,形成玄學,佛

6、學,六家七宗;六家:本無,心無,即色,識含,幻化,緣會:六家七宗 又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派別:心無,即色,本無44o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和成熟期是,此時期的佛教學說的最大特點是隋唐二代;把佛性心性化45o儒家有傳統儒家與新儒家之分,但二者都注重用事,有強烈的入世精神46o西周初年的尚書洪范提出 學說,殷周時期有了原始的 觀念五行,陰陽47o周易古經以 說明自然現象和社會關系八卦48o中國哲學四大思想資源和思想傳統,它們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國佛學,宋明理學49o原始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50 .原始儒學的經典有被稱為經書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51 .

7、原始儒學的精神首先是的生命精神創造性52o周易系辭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謂易53 .孔子哲學的基本觀念是仁54 .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愛的精神,有愛自己的親人推廣到周圍的人,愛所有的 人,愛宇宙萬物55 .儒家精神是一種 的精神極高明而道中庸56 .老子強調不盈,不爭,致虛極,守靜篤57道家與儒家殊途同歸,都是強調個人與無限的宇宙契合無間58 .道家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脫解放,不是指放縱形骸的情欲59 .中國化了的佛教宗派天臺宗,華嚴宗,禪宗60o佛教啟迪人們空掉一切外在追逐,攀援,偏執,破開自己的囚籠,直悟生命 的本性本真61 o佛家的成菩薩成佛陀,也是一種道德人格的薪向62 .中國佛教哲學,

8、削減了宗教的意識,更加世俗化63 .天臺宗的智慧是圓融的智慧64,華嚴宗提倡開放的心靈65 .禪宗主張不立文字,當下自識本心,強調自性是佛,平常即道化平淡于神奇,寓神奇于平淡,張揚了人的主體意識,肯定了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甚至不用語言,“棒喝”66 .宋明理學建立了以什么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學體系理氣論,心性論67o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68 .宋明理學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道德理性對于與血肉之軀相連的情感欲望的制 約69 .整個宋明理學講什么提高為本體,重建了道德人的哲學70 .理學的根本精神可以用什么為代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71 .古人把什么稱作字、宙東西南北,上下

9、四方之空間;古今旦暮,往古來今之時間72o易傳最突出的特點是視變化為創新73.在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人類可以與時俱進,創造美好世界74。禮記大學引述尚書和詩經:湯之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周雖舊制,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75.在天人關系上,中國哲學有 主張,也有 主張天人合一,天人交勝76o天地宇宙本身及含有價值。,而我們實現人生的價值,不必再另追求外在與 人間的天國或彼岸世界77 .中國人生哲學的一大特色境界說78 .境界是中國哲學家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極致的一種精神狀態,精神天地79 .儒家追求到的宇宙,道家藝術天地,佛家宗教境界80 .墨家比較重視分析方法81 o中國儒釋道

10、所推崇的整體、流動、當下體悟的方法,是悟道的方法,與面對 現象層面的方法確實有很大區別82 .朱熹強調,主要屬于什么范疇以知為本,知先行后:道德83 .朱嶷對于知行問題的根本見解:從邏輯上講,知先行后,知主行從;從價值 上講,知行應合一84o中國哲學家的行為方式是理想與理性的統一,價值與事實的的統一,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統一85 .西方的文化是,中國的文化可稱為,是一種智性文化;德性文化:德智統一,以德攝智的文化86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它十分注重二者之間的和諧與統一87 .人,出于自然,以天地為父母,以萬物為朋友,其精神可以與天地相同88 .把人倫的觀念貫徹到天地萬物之中,正代表了中國文化

11、的倫理性特色89o中國古代文化是一種什么倫理類型天地合德90o張載把什么稱作為孝尊高年,慈孤弱,憐惜殘疾鰥寡91 o血親意識,即繼續構成社會意識的軸心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92o中國人對血緣關系的注重,其語言表現時親屬稱謂系統的龐雜精細93 .中華民族以來形容悲傷之家的情感如喪考妣94o中華學術的首要重心是倫理道德學說95 .哪幾個論互相分不清道德論,本體論,認識論,知識論96 .中國人倫小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97O在中國文化系統里強調在道德的面前人人平等98 .倫理文化消極的一面講倫理關系凝固化,絕對化,在某種程度上又成為人身壓迫、精神虐殺的理論之 源9

12、9 .中國文化的特點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重實際求穩定的農業文化心態、以家族為本位的宗法集 體主義文化、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擺脫神學獨斷的生活信念、重人倫 輕自然的學術傾向、經學優先并籠罩一切文化領域100 .中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表現在 同化力、融合力、延續力、凝聚力 101.中國文化的生命延續力的內在基礎 同化力和融合力102凝聚力具體表現為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文化群體歸屬感103中國古代文化的什么特征,并形成了農業型物態;實用經臉理性、重農尚農的社會共識、重實際釉玄想的務實精神、 安土樂天的生活情趣、循環與恒久意識的變異觀念104o農業生產的節奏早已與國民生活的節奏相同105 .

13、中國人的審美,傷春悲秋,都與農業生活有關106 .務實精神是一種群體價值趨向107o中國賢哲一向倡導的精神:大人不華,君子務實108求久的觀念應運而興,變易觀念在中國也源遠流長109由家族走向國家,以血緣紐帶維系奴隸制度,形成一種家國一體的格局110o社會組織主要是在什么樣的宗法原則指導下建立起來 父子君臣夫婦長幼111.宗法制度在中國根深蒂固因為:氏族社會解體不充分,自然經濟長期延續 112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關系的基本單元是宗族113 .人道親親說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114 .中國文化以人為核心,表現在各個領域115論語中利用自然知識說明政治道德方面的主張,不以研究為目的116

14、重人倫輕自然也體現在教育領域,例如唐代的二館六學117o所謂經學傳統是指中國文化長期以儒家經學為主流118 .漢代經的地位被大大提高了,到宋朝又擴展為十三經119 .三禮儀禮,周禮,禮記120o中國文化的經學傳統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各個方面的廣泛滲透、科學未能充分獨立、對中國宗教的發 展也產生一定影響121 .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體內容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建有為,貴和尚中122 .中國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123 .天人合一問題的理論實質是,其最基本的涵義是人與自然的統一問題: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統一”124 .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國文化基本精神

15、的重要內容以人為本,在天地人之間,在人與神之間,以人為中心125 .“天”成了人們視線道德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天人之間人是主導和目 的126o人本思想的確立有助于抵制宗教神學127.宋明理學有三個主要派別氣本論,理本論,心本論128o強調道德理性對于個人境界的提升和社會發展的極端重要性129o儒家的三綱領,霸條目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30.和同之辨五味相和,六律相和(中藥的開方,園林的建筑)131o不狂不狷,狷:清高自守,有所不為;耿介鄉愿:德之賊,無原則的和氣132o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民族凝聚、精神激勵、整合創新133o自從西周以來,什么觀念深深扎根與于中國人心中大一統134o諸子百家學說在國家統一,民族融合,使天下定于一的思想方向上共識135o 1839年,林則徐主持編譯了,介紹了,地位是四洲志;世界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政情風俗;現代中國第一部向國人 系統地介紹世界地理的著作,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136 .魏源,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137O洋務運動大體上經歷了幾個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