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教案(共4頁)_第1頁
《太史公自序》教案(共4頁)_第2頁
《太史公自序》教案(共4頁)_第3頁
《太史公自序》教案(共4頁)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單元選修(二)史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課題太史公自序教案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司馬遷的生平及其偉大貢獻。2.理解史記一書的寫作要旨及太史公自序在史記一書中的重要性。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識,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教學環節教學內容一、導入史記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我們“讀其書而想見其人”,一定要讀他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太史公自序很重要,因為讀了這篇文章,你就能走近司馬遷,了解他的家世譜系,了解他的生活經歷,了解他的志向抱負,了解他撰寫史記的始末。如果說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的“學術史”,那么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將就死”之

2、人的心靈對話,里面浸透著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非身臨其境,絕難體會。這是最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文章。將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結合起來閱讀,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司馬遷其人其事。二、知識鏈接1.作者介紹: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人。太初元年繼承父業為太史令,正式著寫寫作史記。天漢二年因李陵事件上疏漢武帝而獲罪,受宮刑。出獄后,司馬遷任中書令,忍受了宮刑的巨大恥辱,專心著述史記,太始四年在司馬遷給任安寫信時基本完成了史記的編著工作。2.史記介紹:史記原名太史公書,130篇,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古代第一部由個人獨力完成的具有完整體系的著作。記事上起于傳說中的黃帝,迄于漢武帝,記載了共3000多年的歷史。

3、包含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3.文本介紹: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為史記所作的序,實際上也是司馬遷為自己所作的列傳。三、整體感知【思考】誦讀文章,運用“批注”理清這篇自序介紹了哪些內容?一、(1-3)自敘家世譜系。二、(4-6)敘年輕時候的生活經歷和接受父親臨終的囑托,立志創作史記。三、(7-10)闡述自己創作史記的目的。四、(11)敘自己忍辱寫史記。五、(12-13)史記產生的歷史條件和史記全書的體例和規模。四、研讀文本第一部分1.誦讀、理解詞語家族賦予的使命【思考1】試根據文本完善下列有關司馬遷家世的內容。顓頊時 司天地唐虞時 復典夏商時 世序周時 將領 典周史戰國秦 司馬錯將

4、伐蜀司馬靳事白起秦朝 司馬昌主鐵管漢朝 司馬無澤市長司馬喜五大夫司馬談太史公先祖中有軍事家,有從事經濟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時代將領,八世祖司馬錯、六世祖司馬靳都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將領,不僅戰功赫赫,而且有軍事眼光;司馬遷在史記中有大量的戰爭描寫,顯示了司馬遷豐富的軍事知識和卓越的戰爭觀,這不能不說是受到了先祖的影響。四世祖司馬昌赫三世祖司馬無澤都作過 掌管經濟的官員,這些經驗和知識物欲也會作為家傳傳給后人。【思考2】司馬遷為什么要寫自己的家世?寫史記家族賦予的使命修史是自己祖傳的家學,創作史記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先祖所從事的工作無疑也對司馬遷著寫史記有很大的影響。第

5、二部分1.誦讀、理解詞語【思考1】文章第4節寫司馬遷年輕時的生活經歷,講了幾件事?對司馬遷寫史記有何影響?司馬遷的出生地及早年誦古文。(奠定文化基礎)二十歲開始,離開家鄉進行了一次壯游,到了許多地方。(提供了收集資料的機會,開拓了視野,培養了他的歷史觀)奉使巡視西南地區(考察了西南少數民族的歷史、民俗以及當地的山川物產為寫作準備)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思考2】文章第五節怎樣寫司馬遷接受父親臨終遺囑的情景的?司馬談的遺囑包含哪幾層意思?司馬遷接受父親臨終遺囑,側重描寫父子執手流涕,以史相托付的感人場面。寫史事祖傳的事業,自己難以完成續寫歷史任務,要求司馬遷“無忘無所欲論著”,強調完成這一使命就是“孝

6、親”。寫史是祖傳的序業,修史是孝親。寫史是以周公孔子為榜樣,興禮樂,正王道,修史有規范社會道德的作用。漢興以來許多值得記載的史實,自己未能論載,“余甚懼焉”,要司馬遷牢記勿忘,完成自己的遺囑。(史記散絕)這段話語重心長,含義深刻:司馬談把論載史實的重任交給了司馬遷,強調這既是孝親的表現,又是時代的召喚。同時提出要求:要像孔子作春秋那樣,通過評述歷史,起規范社會道德的作用。【思考3】文章第六節寫了那兩件事?這些與史記創作有無關系?司馬遷當上太史令,開始收集資料,為寫史記作準備參與并完成了太初歷的工作。寫這些事情似乎與史記創作無關,甚至還有拖延史記創作之嫌。其實不然,史記內容宏富,除論載歷史事件、

7、歷史人物外,還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物外,還涉及天文地理及各項典章制度,這與司馬遷的博學和工作經歷不無關系。史記中的歷書就與太初歷很有關聯。可以說司馬遷參與制定太初歷客觀上也為日后的史記創作作了準備。第三部分1.誦讀、理解詞語【思考1】司馬遷為什么要創作史記?他是怎樣自我評價史記的?請從第7節中找出有關語句。司馬遷以十分自信的口吻表示自己要做周公、孔子之后的第三人,以論載史實的方式“紹明世”,“繼春秋”。這既是司馬遷對自己為什么創作史記的一個說明,也是司馬遷對史記的一個自我評價。【思考2】文章第8節,司馬遷是怎樣評述孔子作春秋的?司馬遷認為孔子作春秋,是為了褒貶從魯隱公到魯哀公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

8、是非,“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替天下人樹立行為的標準和規范,“以達王事”。認為無論是人君,還是人臣,是人父,還是人子,都必須通春秋之義。司馬遷還強調孔子作春秋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行為,“撥亂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思考3】司馬遷對孔子作春秋給予極高的評價,目的何在?實際上是在暗示自己創作史記的目的,是在對史記作自我評價,同時也在提醒世人注意史記的作用。【思考4】作者用一段較長的文字記敘了他與壺遂的問答辯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好處是:1、借評述孔子寫春秋來說明自己創作史記的目的,表示自己要做孔子第二,通過論述歷史,評判是非,褒善懲惡,為天下儀表。2、從寫作手法看,作者采用漢初學者常用的問答

9、體形式,以問答結構全篇,一方面使問題醒目,一方面使論說集中、明晰,行文生動活潑,增強了可讀性。第四部分1.誦讀、理解詞語【思考】司馬遷為李陵辯護,激怒漢武帝,選擇了一條怎樣的人生之路?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此時史記“草創未就”,為了不辜負父親的臨終囑托,為了履行史官的神圣職責,他毅然自請腐刑,“就極刑而無慍色”。促使司馬遷這樣做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人的表率作用。(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臏、呂不韋、韓非子,說他們“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所以就“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前人的所作所為給了司馬遷以啟迪,他決心效法前人的榜樣,“述往事,思來者”,忍辱寫史記第五部分1.誦讀、理解詞語

10、【思考】請概括說說史記創作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條件。為什么說史記是“一家之言”?漢武帝時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百業興旺,國力強盛,人們的精神面貌總的來說也是振奮向上的。這無疑給司馬遷的史記創作提供了時代的動力。文章第12節前半段重點交代了當時文化學術方面的成就,指出“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這就點明了史記創作的文化背景和自己創作史記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后半段介紹了史記全書的體例規模,強調自己寫就的史記是“一家之言”,留待后世圣人君子觀覽。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總結1】完成史記的原因。為完成家族的使命,父親的遺愿,為適應時代的要求,為了效仿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

11、達成王事”,成就一家之言。【總結2】司馬遷為什么能寫成史記?1時代的因素:當時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繁榮,文化學術發展較快。依據:壹壺的話(第九小節) 司馬遷的話(第十小節) 歷史條件(第十二小節)2家族的影響:史官世家賦予司馬遷的使命感、責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藝對司馬遷的熏陶。3自身的努力:自幼攻讀古代典籍,青年時期兩次游歷開闊了眼界,積累了許多第一手的資料。依據:(第四段)(1)年十歲誦古文。(2)游歷。第一次游歷,到過浙江、江蘇、山東、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的許多地方;第二次奉使出使巡視西南地區。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作春秋褒善懲惡給了他啟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時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來者”,最終能“立功揚名于后世”給了他很大的激勵作用。【總結3】司馬遷的品質。有濟世之宏志有執著之精神追求人格獨立,具有叛逆精神。(補充資料史記命運:太史公的擔心不無道理。史記的傳播歷經坎坷。著稱后,秘而不宣,將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以防被毀。盡管如此,“漢武帝聞其述史記,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漢明帝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