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案)._第1頁
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案)._第2頁
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案)._第3頁
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20 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案【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與文化: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祖沖之和圓周率;王羲之與蘭亭序 ;顧愷之與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范縝與神滅論 ;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2. 過程與方法通過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學習,培養綜合歸納能力;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學習,培養藝術修養和文物鑒賞能力,批判地繼承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的能力。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成就承上啟下,在我國科技史上放射異彩,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當代青年應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科技傳統,發揚創新精神,爭取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教學重點】 賈思

2、勰和齊民要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與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教學難點】 圓周率及推算涉及復雜的數學概念和方法。【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題導學法【課前準備】 課件、圖片、視頻等【課時安排】 1 課時【教學過程】導入:1967 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山”;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祖沖之星”。祖沖之有哪些突出的貢獻?他生活的時代,還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以及文化成就?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第20 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回顧: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學生:是國家分裂與民族大融合的時期討論: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原因是什么?教師:我

3、國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雖然發生分裂, 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經濟大大開發,南北經濟的發展,共同促進了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繁榮。本課的內容主要學習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內容設計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第二部分為“科學家祖沖之”,第三部分為“書法、繪畫與雕塑”。首先看第一部分。(板書)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教師:賈思勰,山東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東魏兩個朝代。他重視農業,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認真總結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寫成了齊民要術一書。展示:齊民要術書影介紹:“齊民”,即平民, 泛指當時向國家交租納稅的各色編戶。“要術”,指通過生產勞動的謀生之術。故名思義,就是“人

4、民大眾謀生的主要方法”。 而其中心與出發點則在農業。思考課本90 頁材料研讀,并思考問題:齊民要術·種谷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想一想,為什么賈思勰強調農業生產要順應天時地利?學生回答:強調了賈思勰的“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農學思想。思考:賈思勰的代表作齊民要術屬于哪一門科學?歷史地位怎樣?學生回答:賈思勰的代表作齊民要術屬于農業科學,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師講解: 賈思勰一生致力于農業研究,翻閱大量古代農業文獻資料,熟悉農諺、 歌謠。他不辭辛勞,四處訪問有經驗的老農。還親自種植農作物。 齊民要術主要內容介

5、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是賈思勰把理論和實踐緊密、 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產物。 因此,讀書時一定要聯系實際, 要學以致用,才有更實際的指導意義。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今天農業生產仍有一定現實意義。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農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還有數學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板書)二、科學家祖沖之教師講解:祖沖之(429-500 ),字文遠。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貢獻是多方

6、面的,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數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講解:什么是圓周率?( 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比例叫做圓周率)圓周率是否精確,關系到天文、歷法、建筑、水利等許多方面的發展水平。圓周率計算的精密程度,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數學發展水平的標志。世界各國都在探求更精密更準確的圓周率。我國古代數學家很早就注意到圓周率的計算,三國時代的劉徽創造了一種求圓周率的方法,叫做 “割圓術”,為祖沖之繼續研究圓周率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祖沖之利用劉徽創造的割圓術,重新運算。祖沖之在計算手段相當原始的情況下經過艱苦的運算,終于推算出空前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在3.1415926

7、 3.1415927 之間。直到一千年以后,西方數學家才得出同一數值。為紀念祖沖之,現在國際上把圓周率又叫“祖率”。在今天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世界大科學家陳列”的走廊上,鑲嵌著祖沖之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這說明祖沖之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后來,祖沖之還將他研究數學的幾十篇論文,編成綴術一書。這是當時數學領域的最高成就,是隋、唐五代時期研究數學必讀的著作。唐朝國立太學把這部書列為必讀的算經十書之一,規定學習期限為四年。綴術后來傳到日本和朝鮮,也被用作教材。可惜,這部高水平的算學專著早已失傳了。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92 頁,總結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的成就。

8、學生回答:天文歷法: 大明歷(經過實際觀測,祖沖之發現何承天所編的當時正在執行的元嘉歷有許多錯誤,如日月方位距實測值已相差3 度,冬至、夏至已差了1 天,五星的出沒已差40 余天,于是他著手編撰大明歷。祖沖之在大明歷的編纂中,區分了回歸年和恒星年,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提出了用圭表測量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并采用了391 年加 144 個閏月的新閏周,推算出一個回歸年為365.24281481 日。一直到南宋的統天歷,才采用了比這更精確的數據。)機械制造: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祖沖之設計制造過水碓磨、銅制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在中國古代指南車的名稱由來已久,但其機制

9、構造則未見流傳。三國時代的馬鈞曾造指南車,至晉再次亡失。東晉末年劉裕攻長安,得后秦統治者許多器物,其中也有指南車,但“機數不精,雖曰指南,多不審正,回曲步驟,猶須人功正之” 。南朝宋昇明年間 (477-479 年 ) 蕭道成輔政, “使沖之追修古法。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 ”祖沖之所制指南車的內部機件全是銅的,它的構造精巧,運轉靈活,無論怎樣轉彎,木人的手常常指向南方。祖沖之改良了水碓磨。在西晉初年,杜預改進發明了“連機碓”和“水轉連磨”。一個連機碓能帶動好幾個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 一個水轉連磨能帶動八個磨同時磨粉。 祖沖之又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改進,把水碓和水磨

10、結合起來,生產效率就更加提高了。這種加工工具,中國南方有些農村還在使用著。祖沖之還設計制造過一種千里船,史載“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試之,日行百余里”。它可能是利用輪子激水前進的原理造成的,一天能行一百多里。)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自然科學方面,數學、農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除此之外,這一時期的地理學也很有特色。酈道元的 水經注 成為地理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請同學們自學課本95 頁“知識拓展”:酈道元和水經注 ,了解相關內容。此時期,除了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為,在文學藝術領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板書)三、書法、繪畫與雕塑(一)書法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

11、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漢代造紙術的發明,為書法發展成一門獨特的藝術提供了物質條件。東漢以后,書法已經成為專門的藝術供人們欣賞,魏晉時期,書法藝術進一步發展。回顧:請同學們結合我們學過的課文想一想我國古代文字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歸納: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甲骨文: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辭。其筆法已有粗細、輕重、疾徐的變化,下筆輕而疾,行筆粗而重,收筆快而捷,具有一定的節奏感。筆畫轉折處方圓皆有,方者動峭,圓者柔潤。其線條比陶文更為和諧流暢, 為中國書法特有的線的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 甲骨文結體長方,奠定漢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結體隨體異形,任其自然。其

12、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后人所謂參差錯落、穿插避讓、朝揖呼應、天覆地載等漢字書寫原則,在甲骨文上已經大體具備。金文: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興盛于周代。金文為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豐碑。依附于青銅器,鑄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種宗教祭祀的禮器。金文也被稱為鐘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線條,較之于甲骨文更為粗壯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為濃重。最早的金文見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銅器上。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黃金時代,出土銘文最多。篆書:秦始皇統一國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

13、秦統一后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隸書: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于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 。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 到了西漢, 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 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于方正楷模, 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后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楷書: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 真書,由鐘繇所創。 楷書更趨簡化, 橫平豎直。辭海 解釋說它 “形體方正, 筆畫平直”,正是在

14、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于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教師: 我國的書法在東漢末年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字體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創造出風格多樣、繁華似錦的書法藝術。鐘繇和胡昭是曹魏著名的書法家,均擅長行書、草書、隸書,而鐘繇獨創楷書書法,后世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展示楷書宣示表 )。當時集書法之

15、大成者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介紹: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東晉政府右軍將軍,人們稱他“王右軍” 。他的書畫都有很高的美術價值,尤以書法著名。篆、隸、草、行、楷各種書體都造詣很深,尤其擅長楷書、行書、草書。思考:王羲之書法藝術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學生自由討論,總結出王羲之書法的特點)展示:王羲之的蘭亭序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王羲之像及蘭亭序 (摹本·局部)的插圖,引發學生對王羲之端秀清新書法的喜愛,同時引導學生領會王羲之書法藝術特點。歸納:王羲之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 ,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他是東晉時期集書法之大成者, 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稱為“

16、書圣”。過渡:自古書畫不分家,魏晉南北時期書法藝術百花爭艷,繪畫藝術上也是俊才輩出,最著名的當推東晉的顧愷之。(二)繪畫教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畫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畫開始形成。東晉的顧愷之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他擅長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流傳下來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展示:顧愷之像介紹:顧愷之,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今江蘇無錫人,出身士族,多才藝,工詩賦,尤精繪畫,長于人物肖像、山水,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思考:顧愷之繪畫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展示: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學生欣賞作品,總結顧愷之繪畫的特色)歸納:顧愷之筆下的人物,線條

17、優美,活潑傳神,富有個性。代表作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教師:這兩幅畫卷是我國藝術寶庫里極寶貴的遺產。但女史箴圖摹本,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被英國所掠,現存倫敦大英博物館。國內只能看到此圖的復制品。過渡: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統治者除建大量寺廟外,還令人劈山削崖,開鑿石窟,塑造佛像,從而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精湛輝煌的石窟藝術。(三)雕塑教師: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辟山削崖,開鑿許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這些佛像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堪稱宏偉精巧的雕刻藝術品。思考:十六國、南北朝統治者開鑿了哪兩

18、個石窟?為什么建于這兩個地方?(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四世紀后期, 鮮卑族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 后來,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大同和洛陽先后成為當時我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展示:兩大石窟的圖片(學生欣賞)教師: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 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 公里。存有主要洞窟 45 個,大小窟龕 252 個,石雕造像51000 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 民族化的過程。 多種佛教藝術造像

19、風格在云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云岡石窟是石窟藝術 " 中國化 " 的開始。 云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筑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 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云岡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筑、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 中國化 " 的不斷深入。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 400 余年之久,南北長達 1 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 個,造像 10 萬余尊,碑刻題記 2800 余品。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