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其一_第1頁
秋興八首其一_第2頁
秋興八首其一_第3頁
秋興八首其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秋興八首(其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1進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詩歌創作特色。2要參照課文注釋,疏通字音、字詞義、文意。3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4在把握詩歌情感基調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二)過程與方法1誦讀法:兼顧誦讀技巧和詩歌感情基調。2問題探究:訓練學生思考力,樹立問題意識。3啟示法: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注重老師的引導。4借助教材和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抒羈旅之愁,悲家國之事。2進一步領略杜詩的審美情趣。二、教學重難點1結合創作背景理解詩歌的主題。2體會杜詩“沉郁頓挫”的詩風。三、課型 新授課四、課時 1課時

2、五、教學過程(一)課程導入 通過蜀道難,我們感受到了“詩仙”李白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飄逸詩風。余光中先生評價禮拜這樣說到“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在唐王朝的詩苑花叢中,有一個人和李白齊名,但他的性格卻和李白截然不同,如果說李白是狂放不羈的駿馬,那么他就是一頭忍辱負重的黃牛,他就是“詩圣”杜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杜甫的詩歌-秋興八首其一。(二)作家作品1唐詩簡介: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唐詩的發展脈絡: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唐詩分類:古體詩(唐

3、代人把詩經到漢魏六朝的詩叫古詩或古體詩。) 近體詩(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嚴格按照一定格律寫作的詩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今體詩分律詩和絕句兩大類。)唐詩的發展:初唐四杰(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 初唐成就最高者:陳子昂 山水田園派: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派: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 盛唐成就最高者:李白、杜甫 元白詩派: 元鎮、白居易 韓孟詩派:韓愈、孟郊、賈島、李賀 晚唐小李杜:李商隱、杜牧2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原籍襄陽,遷居鞏縣。杜審言之孫。開元后期,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長安近十年。及安祿山兵陷長安,乃逃至鳳翔,謁見

4、肅宗,官至左拾遺。后棄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度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詩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有杜工部集。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期。一是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二是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三是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四是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后,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返成都。嚴武

5、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杜甫詩風:【沉郁頓挫】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積”,凝重、含蓄。沉郁,是指思想感情上的豐富深厚。頓挫,是指語言上的凝練沉著,以節奏的緩急相間,音調的抑揚頓挫和旋律的鏗鏘跌宕形成一種動人心魄的音樂美。3知人論世簡述創作背景在寓居夔州兩個年頭里,杜甫時年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感發詩興,故曰秋興。當時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臨北方軍閥重新割據的危險,另外,唐朝與吐蕃在劍南川西的戰爭也接連不斷,秋興八首就是在這樣國家仍然動蕩不安

6、,詩人依舊客居他鄉的社會背景寫成的。4詩題解析 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故八首寫秋字意少,興字意多。也就是感秋而寄興,這里的“興”也就正如詩經里的“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所以,今天將要學習的這首詩文涉及到了秋季和杜甫的感懷。下面就讓我們進一步去看看“秋”何以“興”。(三)誦讀賞析1誦讀指導(教師范讀,聽清讀音,把握停頓、注意節奏及重音;合作譯詩。結合注釋,疏通詩意。) 誦讀指導:律詩分為五言和七言,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中間兩聯須對仗。有嚴格的聲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韻,一韻到底。節奏:七律一般二四

7、六分明(平仄),(節拍)為“二二二一”, 也可根據意義有一些變化,為“二二一二”秋興八首(其一)·杜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四)涵詠賞析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朗讀首聯,分析意象及特點,給人什么感覺?意象及特點:玉露寒冷 楓樹林被寒冷的秋露侵蝕傷殘 巫山巫峽陰森蕭瑟 (露冷楓丹,萬物蕭瑟)秋天的“楓樹林”:火紅艷麗,暗指曾經輝煌的盛唐 。“凋傷”意指安史之亂后,唐朝的衰敗。白露(white dews)氣溫開始下降,天

8、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 “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節,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覺。“氣蕭森”:蕭瑟陰森。指唐朝安史之亂后的衰敗的氣象。“凋傷”只有人才會感到悲傷,詩人這樣寫就賦予了玉露、楓樹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楓樹林與自己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一樣。詩人自己思念故鄉,感到悲傷,好像玉露、楓樹林也是有了同樣的情感。小結:首聯短短14個字里,那滿目衰颯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氣,使人的悲涼心緒油然而生,

9、給全文奠定了一個悲涼之基調。詩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氣蕭森等景象,聯想到自己功業無成、無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淪落,轉徙他鄉,這是何等哀傷。所以說,這是借用景物描寫寄寓了詩人老大傷悲、凄苦的情懷。首聯狀秋季陰森之景,烘托作者低沉心境。江間波浪間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1朗讀頷聯,分析意象及特點,給人什么感覺?本句意象及特點:江間波浪 巫峽中江水波濤洶涌,大浪連天涌起 塞上風云 巫山的風云陰沉密布,仿佛接連著地面2將這些意象組合起來進行想象,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陰暗、陰涼的氣氛,不是很平靜,山被云霧圍繞,這里反映出作者的心情是很悲傷的,也是很沉重的。3提問:結合背景的話,

10、會帶給你什么樣的聯想?明確:這首寫于公元766年歸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幾年他都沒有回到家,詩人在外流浪了好幾年。此刻,秋天蕭森的氣息充塞于巫山巫峽中,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隱晦,不見天日,形象表現詩人的極度不安,和胸中的郁悶不平,象征了國勢的危急。 江上波濤滾滾,不平靜。塞上風云變幻,也是不平靜。整個天地都處于不平靜當中。意指唐朝整個江山都陷入了戰亂, 戰爭風起云涌,國家不平靜。4提問:前兩聯景物描寫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有何作用?以景起興 融情于景。營造了凄清、衰敗、蕭瑟、冷寂又闊大的意境。景中含情,寄托了詩人漂泊無依的愁苦和感時傷世的情懷。叢菊兩開他日淚

11、,孤舟一系故園心。朗讀頸聯,分析意象及特點,給人什么感覺?意象及特點:菊暗示作者在這待了兩年 淚花開已兩載,想起兩年未曾回故鄉,不免傷心落淚 舟孤獨的小船系在岸邊 故園作者就像小船,飄零在外,一顆熾熱的心依舊系著故鄉(抒發羈旅之愁,思鄉之苦。)小結: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與脆弱?江面是如此的波濤起伏,又是如此的寬廣,一條孤舟系于岸邊,是不是更能給人一種脆弱、蕭條、殘敗的感覺?大家一定要拓寬想像的思路與空間。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詩人將關注點轉移到生活中來,寫千家萬戶的“刀尺聲”“搗衣聲”,其用意何在?到處都在趕著作冬衣,白帝城傳來急促的搗衣聲。又是一年將盡時,同時又是一天

12、的結束時,在這樣特殊時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園。然而國亂如此,家還會存在嗎?詩歌到這里。雖然詩中沒有一個“愁”字,那種濃濃的愁,那種國破家亡的悲涼感油然而生。“暮”即“黃昏”,太陽落山了,雖然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安,加上天氣寒冷,但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做衣服,心里還是很溫暖的。這樣子的一種感覺更能和作者那種不能回家的悲涼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用意:蘊凄苦、思鄉之情于刀尺、搗衣聲中,含蓄蘊藉,韻味綿長。   小結:就是說,大家都在為冬天做準備,做寒衣,而作者只有一個人,而且身上穿得很單薄。這種單薄更能顯示出“凄涼”的心境。(五)藝術技巧:1、對偶 頷聯  頸聯。具體:江間對塞上,波浪對風云                         叢菊對孤舟;兩開對一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烘托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景的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