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統計復習題講解_第1頁
生物統計復習題講解_第2頁
生物統計復習題講解_第3頁
生物統計復習題講解_第4頁
生物統計復習題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題集合第一章 緒論一、單項選擇題1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是( C)A.選題、試驗、寫論文B試驗驗證、形成假說、抽樣調查C 形成假說、實驗驗證、形成結論 D 抽樣調查、實驗驗證、形成結論 2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了( C)。A.選題、試驗、寫論文B實試驗驗證、形成假說、抽樣調查C選題、查文獻、假說、假說的檢驗、試驗的規劃與設計D.抽樣調查、試驗驗證、形成結論3因素的水平是指( D)A.因素量的級別 B .因素質的不同狀態 C .研究的范圍與內容 D . A+ B 4農業試驗中十分重視試驗結果的( B)。A.代表性B .代表性與重演性 C .正確性 D .重演性 5試驗方案按其參試因子的多少可以區分

2、為( B )。A.單因素實驗 B . A+ C+ D C .多因素試驗 D .綜合性試驗 6試驗處理是指( B )。A .不同的水平 B . A + C C .不同水平的組合D .均不是7用于衡量試驗效果的指示性狀稱為( A)。A 試驗指標 B 試驗效應C 試驗因素D 試驗環境8在多因素試驗中可能存在( C)。A .簡單效應 B .主要效應C. A + B + D D .互作效應9在根外噴施磷肥的實驗方案中,正確的對照應該是(D)A .不施用磷肥 B .不施用清水 C.什么都不施用D .噴施等量清水10誤差根據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為( A)。A 隨機誤差、系統誤差 B 隨機誤差、人為誤差 C

3、系統誤差 D 偶然誤差二、多項選擇題 1根據試驗因素的多少可將試驗劃分為(ABC)。A.單因素試驗 B.多因素試驗 C.綜合因素試驗 D.大區試驗 E.小區試驗 2與單因素試驗相比,多因素試驗具有的優勢是(ABE)。A.可估計主效 B .可估計互作 C .試驗精確性差D.誤差自由度增加 E .可估計簡單效應 3確定土壤差異比較好的方法是( AC)。A.進行目測 B .測定土壤水分 C .進行空白試驗D.化驗土壤 E .均一性播種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D)。A. 系統誤差可以完全消除 B 隨機誤差可以完全消除C.隨機誤差可以降低D .隨機誤差可以估計E .系統誤差不可以消除5制定試驗方案的

4、要點包括( ABCDE)。A.實驗目的明確 B.恰當的因素與水平C.設置對照D.唯一差異原則 E.正確處理試驗因素與實驗條件之間的關系三、填空1在多因素試驗中,不但可以了解各因素的簡單效應,還可以了解因素的平均效應和因素間的互作。2在小麥品種比較試驗中,除了小麥品種不同外,其它試驗條件控制在相同的水平上,這就是比較試驗的唯一差異原則 。3 根據試驗目的和要求所擬進行比較的一組試驗處理稱為試驗方案 。4 試驗誤差包括兩大類,即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5試驗因素對試驗指標所起的增加或減少的作用稱為試驗效應 。四、簡答題1試驗誤差分哪兩類?試驗誤差與試驗的準確度、精確度有什么關系?答:(1)試驗誤差系統

5、誤差和偶然誤差兩大類。(2分)(2)系統誤差使數據偏離了其理論真值,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1分)(3)偶然誤差使數據相互分散,影響了數據的精確性。(2分)2結合單因素和多因素試驗的不同,試區分處理和水平這兩個概念。答:(1)水平:某一因素不同的質量或數量等級; (1分)(2)處理:各因素水平與水平的組合。(1分)(3)單因素試驗中只有一個試驗因素,所有處理都僅是這一個因素的不同數量或質量水平;(1分)(4)多因素試驗是考察反應量在各因素不同水平和不同水平組合上的變化規律,找出水平的最佳組合(固定模型)或估計總體變異度(隨機模型),處理是各因素的不同水平與水平的組合。(2分)3根據所學內容簡述統

6、計方法的主要功用。答案:(1)提供整理和描述數據的科學方法; (1分)(2) 提供由樣本推論總體的科學的方法; (1分)(3) 提供通過誤差分析以鑒定處理效應的科學方法;(2分)(4) 提供進行科學試驗設計的一些重要原則 (1分)4 試驗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案:(1)田間試驗目的要明確。(1分)(2)試驗結果要要可靠。 (2分)(3 )試驗條件要有代表性。(1分)(4 )試驗結果要能夠重復。 (1分)5田間試驗根據試驗因素多少分為哪幾種?答案:(1) 單因素試驗,在同一試驗中只研究某一個因素的若干處理稱為單因素試驗(1分)(2) 多因素試驗,在同一試驗中同時研究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因素,各個因素都

7、分為不同水平,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組合即為試驗的處理或處理組合。 (2分)(3)綜合性試驗是一種多因素試驗。綜合性試驗中各個因素的各個水平不構成平衡的處理組合,而處理數則比普通多因素試驗大大減少。(2分)五、論述題1. 如何正確選擇和培養試驗地? 答:正確選擇和培養試驗地,能較少土壤差異,提高試驗的精確度。(1) 試驗地要有代表性 (2分)(2) 試驗地肥力要比較均勻一致 (1分)(3) 試驗地的地勢要平坦 (1分)(4) 試驗地位置要適當 (1分)(5) 試驗地要有足夠的面積和適宜的形狀 (1分)(6) 試驗地要有土地利用歷史記錄 (1分)(7) 試驗地要勻地播種 (1分)(8)試驗地要合理輪作

8、 (1分)(9)試驗地作試驗前要測定土壤養分狀況主要包括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1 分)和速效 K 以及有機質含量等。第二章 田間試驗設計與實施12345、單項選擇題 田間試驗有以下特點( A)。A . B + DB .研究的對象和材料是生物體自身C .試驗誤差大D .在開放的自然環境中進行田間試驗的基本要求是( D) A .試驗目的明確、試驗結果可靠C 試驗結果可靠、結果可以重演 如果田間試驗無法在一天內完成, A 同一小區必須在一天完成 C 同一區組必須在一天完成 確定土壤差異最好的方法是( A 進行目測 B 增施有機肥B .試驗目的明確、試驗條件有代表性 D B C 以下那種做

9、法是正確的(B 幾個區組可以同時操作 D 靈活安排C)。C)。田間試驗設計狹義的理解主要指(A 設置重復B 隨機排列C.進行空白試驗 D .D)C.局部控制化驗土壤6田間試驗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B)。A 重復、隨機、均衡B 重復、隨機、局部控制C .隨機、唯一差異D .均衡、局部控制7重復的主要作用是(B)。A 估計誤差B 估計誤差、降低誤差C.降低誤差D .提高試驗精確程度8隨機的主要作用是(A)。A 無偏估計誤差B 降低誤差C.控制誤差D 分析誤差913局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 A)。A 降低誤差B 無偏估計誤差C.控制誤差D 分析誤差小區技術D小區的形狀一般采用( C)。B .多邊型C

10、.狹長型D .任何形狀如果邊際效應的影響較大,小區的形狀應該采用(B .正方型C .多邊型C)設計。C.順序排列B)。D 隨機排列 )。10在田間試驗中,A 正方型 11在田間試驗中,D .均可以A 狹長型 12育種早期的田間試驗,通常采用(A 格子排列 B 對比排列 13隨機區組設計在田間布置時可采用以下策略(A 同一區組內小區可以拆開B 不同區組可以放在不同田塊C .所有區組必須放在同一田塊D .區組內的小區可以順序排列14與隨機區組相比,拉丁方設計的主要優勢是(A)。A .精確度更高B .安排試驗更靈活C.區組可以分折D .可以安排更多處理15在兩因素試驗中,如果要求一個因素的結果比另一

11、因素的精度高,宜采用(D)A 隨機區組設計B 拉丁方設計 C 條區設計 D 裂區設計二、多項選擇題1田間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是(ABD 。A.設置重復 B. 隨機排列 C. 唯一差異 D. 局部控制 E 設立對照2 順序排列的試驗設計是()。A .裂區設計E.拉丁方設計法C.間比法D.對比法 E. LSD法3 通過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我們可以(BCE)。A.加大誤差B.降低誤差C.無偏估計誤差D. 消滅誤差 E .控制誤差4. 在田間試驗中,試驗小區的形狀可采用( AC)。A.正方形 B .多邊形 C .長方形 D .不規則形 E .圓形5. 下列試驗中是單因素試驗的是(ACD )。A .某

12、作物新育成的3個品種試驗B . 3個品種與3種施肥量的試驗C .某品種的施肥量試驗D .某品種的幾種密度試驗E. 某作物品種的施肥量與密度試驗6 .順序排列試驗設計的優點是(ACD )。A .設計簡單 B .無偏估計試驗誤差C.減少邊際效應D .操作方便 E.能進行差異顯著性測驗7.田間試驗的基本要求是( ACDE )。A.試驗目的明確 B .試驗結果的代表性C .試驗結果可靠D.結果可以重演 E .試驗條件有代表性 &隨機區組試驗設計的優點是(BCDE)。A .雙向控制土壤差異B .富于伸縮性C.無偏的誤差估計D .設計簡單,容易掌握E.單向控制土壤差異9. 下列試驗適用于完全隨機試

13、驗設計的是(ABC)。A .盆栽試驗B .實驗室試驗C .試驗地土壤差異小的試驗D .試驗材料差異大的試驗E.試驗地土壤差異大的試驗10. 田間試驗中常用的觀察項目為(ACDE)A .氣候條件 B .分析測定 C .生育動態D .室內考種 E.農事操作三、填空1. 在田間試驗中最主要和最難控制的試驗誤差是土壤差異。2. 要精確測定土壤差異程度,可采用空白試驗 。3. 采用順序排列的試驗設計,其缺點是不能對試驗作岀無偏的誤差估計。4. 常用的田間試驗設計可以分為順序排列的試驗設計和隨機排列的試驗設計。5. 隨機排列與重復相結合就能就能提供無偏的誤差估計。四、簡答題1. 簡述田間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14、及其作用。答案:(1)重復一一每一個處理有一個以上的試驗單元。(1分)作用:降低和估計誤差 (1分)(2) 隨機一一每種處理獲得某一試驗條件的概率相等。(1分)作用:無偏地估計誤差(1分)(3)局部控制一一將試驗環境分成若干個相對比較均勻的小環境。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誤差(1分)什么是試驗誤差,田間試驗誤來源是什么?。3答案:試驗誤差:因非處理因素的干擾和影響而造成的試驗結果與真值的偏差 誤差。原因:2, 稱為試驗1 )試驗材料的差異 )試驗操作管理措施的差異3)外界環境條件的差異 隨機區組試驗設計有何優點 ? 答案:(1)設計簡單,容易掌握;(2)富于彈性 , 應用于各種因素的試驗 ;(3)

15、對試驗地的要求不嚴;(4)能夠提供無偏的誤差估計2 分)1 分)1 分)1 分)(分)分)分)2 分)41)選擇(5X 5)標準方2 分)2)直行隨機分)3)橫行隨機分)4)處理隨機分)有 5 個品種,擬進行拉丁方試驗設計,寫出其設計步驟。答案:51)確定施肥量為主處理因素,品種為副處理因素;2 分)2)對主處理進行隨機;分)3)對副處理進行隨機;分)( 4)五、應用題1 某一公司要進行玉米密度 (A) 與 N 肥試驗 (B),A 兩個水平。采用隨機區組設計,三次重復, 植圖。算出試驗地所需面積。答案: ( 1 )處理組合: A1B1 A 1B2 A 2B1 A 2B2代號: 123 45 6

16、(2) 畫圖 四周設立保護行每一重復的主副處理隨機都獨立進行小區面積為A 3B1 A 3B27 8分)有 A1、 A2、A3、A4 四個水平,24卅,請寫出各處理代號,并畫出種A 4B1 A 4B2B 有 B1、 B22 分)1 分)1 分)有 6 個品種 4 種施肥量重復 3 次的兩因素裂區試驗,說明其設計步驟。答案: 按照重復次數,劃分3個區組(I、n、川),8個處理在每個區組內的排列是隨機的。(2分)( 3) 計 算 面 積 :先計算一個小區的長和寬,然后算出一個區組的長和寬,區組面積=長乂寬,然后再算出三個區組的面積; (1分) 算出區組之間的兩條走道的面積;(1分) 算出四周保護行的

17、面積: (1 分)求上面三個面積之和就是試驗地的總面積。 (1分)A 次數(j的影響最大B 標志值()的影響最大1ck23ck45ck66ck54ck32ck13ck45ck12ck3 各品種縱向排列不在一條直線上;壤肥力變化方向E重復區短邊與肥力變化方向垂直; 各對照位置是固定的; 各小區面積形狀都是相同的長方形1分1分2分1分352ck6415ck2312423154ck3(2)隨機區組排列各品種在區組內排列是隨機的;1分各區組短邊與肥力變化方向垂直;1分各對照與引入品種一同隨機; 2分各小區面積形狀都是相同的長方形1分土壤肥力變化方向2 從外地引入6個品種,進行品比試驗,重復3次,試驗地

18、在一平坦的地塊上,試驗地的土壤肥力有明顯的由高到低的變化趨勢,如果分別采用對比法和隨機區組試驗設計,試畫出米用對比法設計和隨機區組設計的田間排列圖。答:(1 )對比法排列試圖圖的要求第三章次數分布和平均數、變異數、單項選擇題1.描述樣本的特征數叫(A)A .統計數B .參數C .變數D .變異數2.下面的變數為間斷性變數的是(B)A .株高B .每穗粒數C .果穗重量D .穗長3.10.變異系數可記作(D)A .二B . SC. MSD. CV4.算術平均數的重要特性之一是-離均差的總和(C)A .最小 B .最大 C.等于零D .接近零5 平均數反映了總體(A )。A .分布的集中趨勢B .

19、分布的離中趨勢C.分布的變動趨勢D .分布的可比程度6. 加權算數平均數的大小受各組(D )。C 權數的影響最大D.標志值( ' )和次數()的共同影響7為了對比不同平均水平和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組之間的變異程度,必須計算(B )。A .標準差B .變異系數C.平均差 D .全距&某地區城市和鄉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為7.3和18平方米,標準差分別為2.8和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的變異程度(A )。A. 城市大B .鄉村大C .城市和鄉村一樣大D .城市和鄉村人均居住面積的變異程度不能比較9. 現有某縣各個鄉鎮小麥生產的統計資料,為了計算該縣鄉鎮小麥總平均產量,應選擇的 權數為(C)

20、。A .鄉鎮數目B.該縣各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C .小麥的播種面積D.加權調和平均數10. 標志變異指標反映了總體(B )。A .分布的集中趨勢B .分布的離中趨勢C.分布的變動趨勢D .分布的一般趨勢11. 標準差的數值越小,則表明一組數據的分布(B)。A .越分散,平均數的代表性越低B .越集中,平均數的代表性越高C .越分散,平均數的代表性越高D .越集中,平均數的代表性越低12. 下列標志變異指標中,易受極端值影響的是(A )。A.全距B .平均差C .標準差D .變異系數13. E ( X y ) =0,貝 y (A )。A. y =X B. y =0C. y為正數 D. y為任意數1

21、4. 在全距一定的條件下,等距分組中組距與組數的關系是(A .組數越多,組距越大B .組數越多,組距越小C .組數越小,組距越小D .組數與組距無關系15. 在使用變異系數表示樣本變異程度時,宜同時列出A .方差、極差B .平均數、方差二、多項選擇題F列符號中是參數的為C .平均數、1.(ABE。2.3.4.基本的抽樣方法是(A.分層隨機抽樣法 由下列性狀獲得的資料為數量性狀資料的是(A.株高 B.分蘗數C .每穗粒數算術平均數的特性(BCE>°B.典型抽樣C .隨機抽樣5.B )。(D )。標準誤 D.平均數、標準差D.棋盤式抽樣 E.順序抽樣ABC)。D .花色 E.芒的有

22、無AC )。B .匕(XX)2 二 0C .匕(X-X)2為最小2D .3(x -X) 為最大E.匕(XX) = 0常用的變異程度指標有(A .加權平均數B.全距C .標準差平均數的種類包括(ABCDE )BCDE。D .方差 E.變異系數6.A 算術平均數B 中數 C 眾數D 幾何平均數E.調和平均數7. 以下是資料整理的步驟,寫出正確步驟順序(CAEDB )A .求極差B.把數據歸組C .數據排序D .選定組限和組中點植E.確定組數和組距&下列符號中,屬于統計數的是(BCD)A .二2 B . y C .2 sD .SxE . J x9. 制作次數分布表,確定組數和組距時應考慮(B

23、CDE)。A .資料的屬性 B. n的大小 C. R的大小 D .真實反映資料信息E.便于計算10. 計算標準差的方法有(ABE)。A .直接法 B .矯正數法 C . t測驗法 D . F測驗法 E.加權法三、填空1. 在試驗中所獲得的數據,根據其性質一般可以分為數量性狀資料和質量性狀資料2. 根據樣本的容量的大小而將樣本分為大樣本和小樣本。3 .調查100個某番茄品種的單果重,介于 為3g 。140 170g之間,現將結果分為 10組,則組距4. 只受到兩個極端值影響的變異數是極差 。5. 設一樣本有 5個觀察值,6、8、10、12、14,則CV= 31.62%四、簡答題1. 以連續性變數

24、資料為例,說明次數分布表的整理步驟。答案:1分)1分)1分)1分)1分)(1 )數字排序(2) 求全距(3 )計算組數和組距(4) 計算組限和組值(5) 分組劃記次數列表 (2 .統計表(次數分布表)包括哪些內容?答案:(1) 表題(2分)(2) 表頭(1分)(3) 表身(1分)(4) 注(1分)3. 常用統計圖種類。 答案:(1) 多邊形圖(2分)(2) 柱形圖(1分)(3) 條形圖(1分)(4) 餅圖(1分)4. 標準差有何功用? 答案:(1) 表示資料的平均變異程度;(1分)(2) 是對資料整齊性的度量; (1分)1分)(2 分)(3)反映平均數的代表性強弱;(4)S大平均數代表性差;S

25、小平均數的代表性好。五、計算題1 .測得某蘿卜品種的肉質根的含鉀和鈣量百分率(指對干物質的%)資料如下:樣本 1 (含 K) 4.24.06.4 4.65.05.65.85.8 6.48.0樣本 2 (含 Ca) 1.00.6 0.70.8 0.81.01.0 0.90.81.3試計算平均數、標準差、變異系數,并比較兩個這兩個資料變異度的大小。答案:先計算每個樣本的平均數、標準差,然后計算各自的變異系數,比較變異度大小。X1= 5.58 (%)=0.89 (%)(%)(%)CV1 =100(%) =1.20/5.58100 ( %) =21.51 ( 1 分) ( 1 分)(1 分)CV 2=

26、S2/ X2100 (%) =0.197/0.89100 (%) =22.13 (1 分)CV2> CV1 (1 分)2. 10 株紫長茄株高為:113, 121, 113, 114, 113, 114, 115, , 106, 111, 110 (cm),試計算y,并求M d、M 0、S CV。答案:(1) y =113 (cm)1分)(2) M d =113 (m)1分)(3) M 0 =113 (cm)1分)(4) S=3.83 (cm)1分)(5) CV=3.39%(cm)1分)組限(cm)組中值(y)次數(f)fy2yfy281.584.583216668891377884.5

27、87.586434473962958487.590.589871279216336890.593.592181656846415235293.596.595302850902527075096.599.598201960960419208099.5102.510110101010201102010102.5105.510488321081686528刀100953070316910450六、綜合題1.有資料見表3,試分析該表資料。(提示:直觀分析與定量分析)表3 100株某蘋果品種幼苗高度次數分布表答:(1)直觀分析: 該表是數量性狀資料,該資料的變異范圍是從81.5cm至U 105.5cm,

28、全距是24cm; (1 分) 多數幼苗高度在 90.5到99.5cm之間,占了 68%,其中尤以93.5到99.5cm的高度的幼苗占了全部的 50%。 ( 2分) 該資料的數據分布接近正態分布。 (1分)(2)定量分析(2 分)Zfi Vi2 86 4 86 卷卷8 104 953095.30 (cm) 100 標準差s 變異系數295302910450 100=4.76 (cm)100 -1(2 分)s4 76CV= 100%100 %=4.99%y95.30(2 分)第四章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一、單項選擇題1 擲一顆骰子,出現的點數為“1點”的概率為六分之一。若將一顆骰子擲6次,則出現“1點

29、”的次數將是(D )。A 1次 B .大于1次 C .小于1次 D .上述結果均有可能2. 盒中有24個球,從中隨機抽取1球是紅球的概率是三分之一,則可以判斷該盒中的紅球 數為()。A . 8個 B. 8個以上C. 8個以下 D. 8個上下3. 盒中有24個球,從中隨機抽取4個球,其中有1個球是紅球,則可以判斷該盒中的紅球 數為(D)°A .肯定是6個B. 6個以上 C. 68個以下 D . 6個上下4. 假設A和B是任意兩個事件,則 P(A - B) = ( C)。A . P(A)-P(B)B. P(A) - P(B) P(AB)C. P(A)-P(AB)D. P(A) P(B)

30、- P(AB)5.二項成數分布的含義是( A .抽樣總和數的分布 C .抽樣百分率的分布C)°B. 抽樣平均數的分布D.抽樣倒數的分布6.7.正態概率密度函數的值表示的是某一變量出現的( D )。 A .概率 B .次數 C.概率函數D .概率密度正態分布曲線與橫軸之間的總面積等于(B)°A . 0.95 B. 1.00 C. 0.90 D.0.99如果事件A1和A2不能同時發生,則 A1和A2稱為(A)。A .互斥事件B .積事件C .對立事件D .和事件9.假設隨機變量服從正態分布,° ',丁 -,則P(XW 5)和P(X> 20)分別為(B )

31、。2X12E. “22X12X2A . 0.0228, 0.1587 B. 0.1587, 0.02280C. 3413, 0.4772 D. 0.4772, 0.3413 10假設X N(0,1),概率密度為f(x),則有(A)。A . P(x 乞 0) = P(x _0) =0.50 B門,C. P(x 乞 1) =P(x _1) =0.50D.一匸,二|一;";|11. 隨機變量X服從正態分布 N ( 5, 4 ),那么P (X>5) = (D)。A . 0.05 B. 0.01 C. 0.1 D. 0.512. X落在正態分布(一R,卩-2 d)內的概率為(D)。A .

32、 0.95B. 0.9545C. 0.02275D.02513. 一批種子的發芽率為P=0.70 ,每穴播5粒,出苗數為4時的概率(D)。A . 0.3955 B . 0.0146 C . 0.1681 D . 0.360114 .樣本平均數分布的平均數與總體平均數的關系是(A )。A.氓f B .七> J C .七VD .七工15 .當樣本容量增加時,樣本平均數的分布趨于( B )。A . u分布 B .正態分布 C . t分布 D . x2分布二、多項選擇題1 .擲一顆骰子,出現的點數為“1點”的概率為六分之一。若將一顆骰子擲6次,則出現“1點”的次數將是(ABCD 。A.可能1次B

33、 .可能2次C .可能大于1次E 可能小于1次 D .上述情況都不會出現2. 標準正態分布是指參數A . J =0 B .二=1 C .二=0.05 D . .-=0.01 E . .-=0.0013. 正態分布曲線的特性是(ABCD 。A .對稱曲線B .曲線以參數 、二的不同表現一系列曲線C .曲線全距為-g到+8 D.正態曲線與橫軸之間的總面積為1E .正態曲線沒有拐點4. 農業上常用的小概率標準主要有(CD)。A . 0.001 B . 0.005 C . 0.05 數 D . 0.01 E . 0.105. 兩個總體各作正態分布,則樣本平均數的差數(憶-殳2 )的抽樣分布具有的特性是

34、C .SV、填空1 .必然事件的概率為_1。2. 統計上將正態曲線下緊靠平均數兩側占較大部分的面積定為屬于該總體的部分稱為 置信區間。.樣本平均數抽樣分布的平均數與原總體的關系是4.當u=± 1.96時,那么正態曲線下面積為0.959已知:P = 910003P0 = C3 P qP(1)C3P1q2P(2) =C'P2q1330P(3)= C3 P q1 =0.01110丿3!(3)(丄)2 = 0.0271!(3-1)! 10 103!()2(丄)=0.2432!(3-2)! 10103!9 3()=0.7293!(3 -3)! 105估計量抽樣標準誤差的大小反映了估計的

35、精確性 。6距平均數兩側各兩個標準差(u土 2二)的范圍內面積占曲線的總面積為0.9545 。四、簡答題1 t分布與標準正態分布有何聯系與別?答:(1) t分布與標準正態分布均以縱軸為對稱,左右對稱。(1分)(2) 與百標準正態分布曲線比較,t分布曲線頂部略低,兩尾部稍高而平;df越小,這種趨勢越明顯。(2分)(3) df越大,t分布越接近于標準正態分布,n大于30,接近標準正態分布,大于100,基本與標準正態分布相同,n=s時,兩種分布一樣。(2分)2.事件的概率具有哪些基本性質?答:有以下三個基本性質:(1) 對于任何事件 A,有0 < P(A) < 1 (2分)(2) 必然時

36、間的概率為 1,即P()=1 (2分)(3) 不可能實踐的概率為 0即P ( G ) =0 (1分)五、計算題1一批玉米種子的發芽率為 90%,每穴播3粒種子,試分別計算每穴出3株苗、2株苗、1株 苗和不出苗的概率。答案:4 "-P "10 £n =0,12310 102寫出下列區間正態曲線與橫軸的之間的面積:(1) 區間_1二面積=(2) 區間_2二面積=(3) 區間二3- 面積=(4) 區間_1.96二面積=(5) 區間_2.58二面積=答案:1分)1分)1分)(1) 0.6827(2) 0.9545(3) 0.9973(4) 0.9500(5) 0.9900

37、1分)1分)第五章統計假設測驗、單項選擇題1 利用t分布構造置信區間的條件是(B )。A .總體服從正態分布,且方差已知B 總體服從正態分布,且方差未知C 總體不一定服從正態分布,但要求是大樣本D 總體不一定服從正態分布,但要求方差已知2在置信度不變的條件下,增大樣本容量,則( A )。A 可使置信區間變窄B 可使置信區間變寬C 不改變置信區間的寬窄D 無法判斷3當假設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1時,H。被拒絕,則當顯著性水平改為- - 0.05時,U. (A)。A .一定會被拒絕B .一定不會被拒絕C 可能被拒絕,也可能不被拒絕D 無法判斷3 在假設檢驗中,H。表示待檢驗假設。犯第一類錯誤

38、的是( B)A H 0真,接受H 0C H 0不真,拒絕H 0B H。真,拒絕H。D H。不真,接受H。5設二,"分別是犯第一類錯誤和犯第二類錯誤的概率,則增大樣本容量可以(C。A.使匚減少,但丄增大c.使匚,丄;同時都減少6 .在假設檢驗問題中,顯著性水平A . H0成立,經檢驗被拒絕的概率C. H0不成立,經檢驗被拒絕的概率7小樣本要用t測驗是因為(C)。A. t分布不涉及參數C 小樣本的標準離差服從 t分布&進行統計假設測驗時,否定Ho的依據是A 經驗判斷B .小概率原理9.符合配對設計的數值變量資料的統計分析,B .使丄減少,但增大D 使匚,”同時都增大 匕的意義是(

39、A )。B. H0成立,經檢驗不能拒絕的概率D. H0不成立,經檢驗不能拒絕的概率B t值使用了樣本容量D 小樣本趨于t分布(B)C 抽樣分布D 統計數間的差異用配對t檢驗與成組t檢驗相比,一般為(A)。A.配對t檢驗的效率高些B .成組t檢驗的效率高些C .兩者效率相等D.兩者效率差別很大10 .與兩尾測驗相比,一尾測驗(B )。A 犯B錯誤概率增大B 犯a錯誤概率增大C . a B錯誤均增大D . a B錯誤不變二、多項選擇題1. 假設測驗可能產生的錯誤是(BD)。A 巴真,接受巴 B . 真,拒絕巴 C .假設測驗不會有錯誤D. U不真,接受I E .I不真,拒絕"i2. 關于

40、兩樣本均數比較的t測驗,正確的說法是(ABD )。A.要求兩樣本來自同一總體B.要求兩總體均服從正態分布C .總體方差已知D.要求兩總體方差相等E.兩個樣本必須是大樣本3. 對兩個樣本平均數的假設測驗可以采用(B)。A. t測驗B. F測驗 C .卡平方測驗D. u測驗 E . q測驗4. t分布曲線的特性是(ABCDE。A .曲線全距為-到+8B.曲線以參數確定某一特定分布C .曲線是對稱的D .當' > 30時,曲線接近正態分布 E. 組曲線5. 對單個樣本平均數進行 t測驗的條件是(AD)。A .總體方差未知B.總體方差已知 C .大樣本D.小樣本 E .樣本容量三、填空1

41、.兩個平均數比較的無效假設是:H0- -'-2 ;備擇假設是Ha:i =2。2. 在單個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測驗中,如果u =3.0 > Uo.0! =2.58,其推斷為:否定無效假設,接受備擇假設,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3. 在成對數據資料用t測驗比較時,若對數 n =13,則查t表的自由度為 12。4. 為了測驗兩個樣本所屬的總體平均數有無顯著差異,其測驗方法分為兩種:成組數據的平均數比較和成對數據平均數的比較。5. 在參數區間估計中,保證參數在某一區間內的概率1 '稱為 置信限 。四、簡答題1. 何謂置信區間和否定區間?如何劃分的。答案:(1)統計上將正態曲線下緊靠平均數

42、兩側占較大部分的面積定為屬于該總體的部分,稱為置信區間;(1分)(2) 而將置信區間以外較小面積的兩尾部分劃出去,稱為否定區間。( 2分)(3) 置信區間與否定區間的劃分有兩個常用的標準:一個是置信區間占95%,否 定區間占5% ;另一個是置信區間占 99%,否定區間占1%。 (2分)2. 與成組比較相比成對比較有哪些特點?(1)由于加強了試驗控制,成對觀察值的可比性提高,因而隨機誤差將減少,可以發現較小的真實差異。(2分)_ , 2 2 2 2(2)成對比較不受兩樣本的總體方差;)»二2的干擾,分析時不需要考慮;)和廠2是否相等。(2分)(3)假定各個配對的差數來自差數的分布為正態

43、總體,具有N( 0,二I )每一配對的兩個供試單位市彼此相關的。(1分)3顯著性檢驗的兩類錯誤各指的是什么?應該怎樣降低犯這兩類錯誤?答案:(1)兩類錯誤一是無效假設正確,測驗結果否定了無效假設,第一類錯誤;(1分)二是無效假設錯誤,測驗結果接受了無效假設,第二類錯誤。(1分)(2) 為了降低犯兩類錯誤的概率,需要用一個較低的顯著水平,如:=0.05; (2分)同時適當增加樣本容量,或是適當減少總體方差,或兼而有之。(1分)4 進行顯著性測驗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答案:(1)為了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要有嚴密的試驗或抽樣設計,保證各樣本是從同質總 體中隨機抽取,并且處理要有可比性,其他非處理因素盡

44、可能控制。(1分)(2)選用的顯著性測驗方法應該符合應用條件。(1分)(3)正確理解顯著性、與極顯著的統計學意義。(1分)(4)合理建立統計假設正確計算(1分)(5)結論不能絕對化,報告結論要列出相關的內容,如概率P值的確切范圍。(1 分)五、計算題1 研究不同處理方法的鈍化病毒效果,選基本條件比較一致的兩株辣椒組成一對,其中一株接種A處理病毒,另一株接種 B處理病毒,重復10次。結果如表5.4,試測驗兩種處理方法的差異顯著性。(v=10-1=9時,t0.05 =2.262)表5.4 A、B兩種方法處理的病毒在辣椒上產生的病痕數組別XNA 法)X2(B 法)d1814-62315-123202

45、7-742120151025-1561312171521-68620-1491015-510916-7答案:此為成對資料,且兩種處理鈍化病毒的效果并未明確,故采用兩尾假設:H°:0,即兩種處理對純化病毒無不冋效果; t測驗。( 1 分)= 272:-0.05。SA ' (d -d)2 八 d2r d)2n=(-6)2(-12)2 |(-7)2(-70)210Ha :% =°,即兩種處理對純化病毒效果差異顯著,顯著水平測驗計算:d 二(-6) (_12) | (-7) /10 = -70/10 = -7 (個)= 272= 2721分)1分)Jd=0,2分)計算:已知

46、n 1=6,X1n1x2 X =44.5n2S22=Z(X2X2)=4.5n22se航厲一1廠云仏一1)= 4.7 54.5 6 =4.59(m -1) ( n? -1)SX1文s(丄 + 丄)=j'4-59(7 +6n1 n25 6=1.297(X1-X2)-(丄1-2) X1-X243-44.5t=丄 21=2=1.157s-1.2971 2查 t 值表,當 v =片 +v2=5+6=11 , t0.05=2.201推斷:實得丨 t | =1.157 V t0.05, n=2.201即 P> 0.05辭蔦"38(個)(t -4.027(1.738推斷:v=10-1=

47、9 時,鮎他=2.262。實得 t =4.027 > 鮎.05 , Pc0.05,故否定 H。:即A、B兩種處理方法對純化病毒的效應差異顯著。(2 .在土壤肥力相近、栽培條件一致的試驗田里抽樣調查A、B兩個玉米品種的小區產量。A品種測6個小區,B品種測7個小區,產量數據(kg/小區)為:A: 44.042.039.543.546.043.0B: 42.046.541.545.547.044.045.0試測驗兩品種的產量有無差異。(俎05,11=2.201 ,t0.01,11=3.106 t 0.05,12=2.179 t0.01,12=3.055t0.05,13=2.16 t0.05,1

48、3=3.012 )解:小樣本資料,擰 和二;未知,且事先無法判斷產量以哪個品種為高,故做兩尾t測驗。假設:H。: 叫=,Ha :.打壬2。 1分n2=7,貝U - 1 = n1-1=6-1=5 ,2= 21=7-1=622 S1 :匕(X1 X1)=4.7n -1接受Ho,差異不顯著。這兩個玉米品種品種的產量無顯著差異。 1分3據歷年記載,某果園蘋果品種的株產平均為卩o=225kg,采取某種新措施后,隨機抽樣調查100株,得平均株產 x =234kg,s=55kg,問這一新措施有無增產效果?答案:n=100 ,是大樣本,故 d 2雖未知仍可用代替二-,作u測驗。(1分)(1 分)假設:Ho:卩

49、=卩o=225kg ; Ha :卩=卩o計算:sxX。=243 一225 = 18 =3.273s / . n 55/ . 1005.5(1 分)uo.o1=2.58 ,實得丨 u 丨=3.273/-I u 丨 u0.01, Pv 0.01推斷:否定H。:卩=卩0=225kg接受Ha :卩=卩0差異極顯著。新措施對提高國光蘋果 株產有效果。這一推斷有99%的把握。(1分)4研究采用某砧木嫁接后能否使西瓜每667m2增產600kg以上,選條件比較一致的相鄰小區構成一組,共設5組,每組中一區嫁接,另一區不嫁接作對照,測得每塊地的西瓜產量如F表。試測驗此砧木嫁接后能否增產600kg/667m 2以上

50、。(v=n-1=5-仁4時,t0.05 = 2.132)表兩種處理西瓜產量(kg)嫁接3 242.63 107.22 988.92 996.83 085.6對照2 568.12 298.62 156.92 399.32 405.8d674.5808.6832597.5679.8答案:因為要測驗嫁接后能否比對照增產600kg,故采用一尾測驗。(1分)假設:H0:%乞600,即嫁接后增產不到600kg;(1分)3 592.425=39 074.948sd二39 074.948 =44.201 (kg)1分)t=g=Z =2.68044.201(1 分)對HA :Jd 600,即嫁接后增產600kg以上,顯著水平=0.05。測驗計算:匚 674.5+808.6+832 597.5+679.8 3 592.4d718.48 (kg)552 2 2 2 2SSd= =674.5808.6 +832 +597.5 +679.8推斷:實得= 2.680 > to® , P <0.05 ,1分)故否定Ho: .Ld =0,即嫁接后能增產 600kg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