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發展_第1頁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發展_第2頁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發展_第3頁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發展_第4頁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生物在我國食品方面的應用與發展微生物在我國食品方面的應用與發展第二組目錄 我國食品微生物的發展 我國的一些杰出微生物學家 我國食品微生物發展前景我國食品微生物學的發展 你有沒有咬到一個爛蘋果然后厭惡地扔掉它的經歷?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微生物正在向你發起細菌戰。40 年前有人提出,細菌和真菌“積極地”破壞食物,是為了避免大型動物(例如人類)搶奪它們的食物。我國食品微生物學的發展1、有益微生物利用方面 (1)食品添加劑:從60年代起,逐漸用微生物發酵方法,提高了生產效率。如檸檬酸,我國目前年產量為50萬噸,位居世界前列。 (2)發酵食品:通過微生物選育,篩選出了對發酵食品更有利的菌種,提高了品質

2、和生產效率,實現工業化生產。我國食品微生物學的發展 (3)食用菌:1980年我國開始了全面的食用菌育種技術研究,至2001年,我國食用菌產量達到663104t,占全球產量65%。 (4)酒類:近年來在菌種選擇和發酵工藝方面取得了進步,生產出了各種名優白酒,如醬香型茅臺、郎酒,濃香型五糧液、劍南春,清香型汾酒、西風酒,兼香型的董酒等。我國食品微生物學的發展 2、有害微生物的檢測與控制方面 12小時繁殖700億個,當每克食品細菌總數達到100萬1000萬個時,就可能發生食物中毒。 2012年第三季度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性中毒事件占81.5%。我國食品微生物學的發展 我國從50 年代開始,就對沙門氏菌等

3、食物中毒菌進行了調查研究,建立了對各種食物中毒的細菌學的分類鑒定方法。 在霉菌毒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對黃曲霉毒素等的污染檢測和預防工作做了比較系統的研究。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均立項進行了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我國的微生物學家魏喦壽 字孟磊,1900年7月23日出生,1927就職于國立衛生試驗所任研究員,1957年擔任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所長,1973年逝世于臺灣。魏喦壽是迄今為止研究腐乳最系統和最深入的科學家。我國的微生物學家與方心芳一起發表“中國醬醪中之數種酵母菌” 發表“霉菌和細菌的淀粉酶之聯合作用”在1968年完成的腐乳研究的技術總結報

4、告,從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當時具有最高水平我國的微生物學家方心芳 1907年3月16日出生,1940年任樂山中央技藝專科學校農產制造科兼任教授,1980年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1992年3月24日在北京逝世。我國的微生物學家 寫出了關于我國制曲釀酒的第一批科學論文 將用大曲釀制二鍋頭酒的傳統生產方法改為用麩皮曲生產 發表過“曲蘗釀酒的起源和發展”等一系列論文我國的微生物學家秦含章 1908年2月出生,1931年畢業于上海國立勞動大學農學院,1936年在德國柏林大學發酵學院專修啤酒工業。他長期從事食品發酵和食品工業的教學、研究工作,曾在中國食品界任過多

5、種重要職務。我國的微生物學家 是新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和工業發酵與釀造技術的拓荒者和學術帶頭人,為推動我國釀酒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把其他國家的經驗應用到我國的實際生產中,寫成了葡萄酒的科學技術 、新編酒經等書 撰寫的科研報告、論文和著作以及與他人合寫的書共計40余部,近6000萬字,為以后得研究提供了基礎。我國的微生物學家沈怡方 1933年2月出生,歷任江蘇省食品發酵要就鎖室主任、江蘇省輕工食品工業公司總工程師。現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我國的微生物學家 著有“液體發酵法白酒的生產”、“低度白酒生產技術”、“白酒生產技術全書” 參與“發酵工業詞典”、“中國酒經”、“中國釀酒

6、科技發展史”的部分編寫工作。我國的微生物學家周恒剛 1918年11月出生,曾任北京光大實業廠技師、撫順酒廠副工程師。建國后,歷任工業部食品局工程師,河北省食品學會理事長。著有糖化曲、白酒生產微生物等書。我國的微生物學家江漢湖 現任食品營養與衛生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食物與營養理事會專家分會理事。主編了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安全性和質量控制、食品免疫學導論等書。我國的微生物學家李平蘭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乳酸菌分會理事。主要研究乳酸菌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的理論與應用。主編了發酵食品安全生產與品質控制、微生物與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等書。食品微生物的發展前景 我國地域遼闊,在微生物種類方面有著天然優勢,但也應當正視研究技術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尤其是我國食用菌和發酵產業的工業化生產更是有待于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