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理德育滲透計劃地理德育滲透計劃地理教育的任務是“教書育人”,作為地理教師,我們掌握的 地理科學知識是為育人服務的。因此,地理教育如何按照” 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來提高學生 整體素質至關重要。本學期在教學方面應著重”以德育為核 心,以多媒體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素質為目標”搞好教學工作, 計劃如下:一、以德育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價值,培養學 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地理教學大綱中明文規定:地理教學中應加強學生 的愛國主義教育。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 價值,通過地理知識的傳授,去有意識地感染學生的心靈, 使教學過程既順理成章,又具有強烈的教育作用,融德育、 智育于
2、一爐。1、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實事求是、正確引導。在地理 教學滲透德育過程中,必須運用辯正的、一分為二的教學方 法。如在講我國的自然資源時,一方面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 我國是個資源大國,自然資源種類齊全,是世界上少有的資 源配套最好的幾個國家之一;另一方面也應使學生充分認識 到:我國擁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人均資源少,地區分布 不平衡、組合錯位,資源質量相對懸殊,某些資源貧礦多、 富礦少;資源開發難度大、破壞嚴重;后備資源不足等。通 過這樣的講解,既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 心,又激發了學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難的雄心斗志,鞭策他 們從小刻苦學習,為醫治祖國的各種“創傷”而努力奮斗。2、
3、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采用“算帳法”進行德育教育。空 洞的理論和枯燥的說教,時間長了學生必然感到煩躁乏味。 因此,理論聯系實際,采用“算帳法”教學,學生聽來新鮮有 趣。如在講到我國的人口問題時,單純講我國人口基數大, 增長過快,已嚴重制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是不夠的。但采用“算帳法”,效果就好得多。原 國家計生委主任彭佩云1991年在一次講話中提出:”如果按 1970年人口增長率推算,從1971年以來的20多年間,全國 少生了約2.4億人。若是按1986年的消費水平推算(撫養一 個兒童到16歲所需撫養費:農村為6600元,城市為18740 元),少生兩億多人口,最少也要節約
4、8500億元,比1986 年國民收入(7790億元)還多710億元、向學生介紹這段 內容后再提問:我國人口問題該怎么辦?學生自然得出正確 的結論:必須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有時也可以運用圖表、數據進行定量分析,進行各國指標數 字的比較,教育效果也很好。二、以多媒體為手段,創設愉悅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里使用多媒體進行地理教學,大大在改變了傳統教學的信 息傳遞方式,從常規的文字、地圖等表現知識,擴大到聲形 并茂、動靜結合的各種圖像來表現知識,它能啟迪思維、縮 短知識傳授與反饋的過程,多向信息交流增多。調動了學生 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使課堂教 學效率得以
5、顯著提高。1、運用多媒體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 習地理的興趣。多媒體以其強烈的趣味性、多樣的色彩、悅 耳的音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聲、像、色彩于一體,動靜 結合的思維狀態。例如在講澳大利亞一課時,放一段澳大利 亞的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聲像并茂的動畫,讓學生直觀感 受到澳大利亞牛羊成群、礦產豐富,自然加深了對澳大利亞 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這兩句話 的理解。這樣,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生 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教學環境和氣氛生動活潑。2、多媒體有利于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 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等 知識,需要學
6、生掌握,如只用語言敘述,則很難講解清楚, 學生也難以理解,即使配以掛圖,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 果。而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虛 為實,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易觀察到的地理事物,用電教 手段充分顯示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將問題化難 為易,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例如澳大利亞的大自流井盆 地的成因,因為太抽象,學生難于理解.,但是利用多媒體動 畫,學生非常直觀地從動畫中看到地下水的流動和自噴過 程,這樣就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這一難點。3、多媒體有利于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教育的目 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而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受演示手 段、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很難達到預期的
7、效果。利用多媒體 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提高理論聯系實 際的能力。如在講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別大的原因時,不直接 描述這方面的原因,而是利用多媒體展示流經黃河中游地區 的黃土高原地貌和氣候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判斷,從 而得出結論;接著進一步提出問題:黃河中游的泥沙流到哪 里去了?繼續通過多媒體播放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動畫;引 導學生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在黃河下游因大量泥沙沉積加 之兩岸人民筑堤束水,使之下游逐漸形成“地上河”。這樣就 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4、多媒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和解決實際問 題的能力。地理圖表眾多,類型多種多樣。地圖猶如“骨架”, 它能確定
8、地理事物的位置,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形態,顯示 地理事物的規律。若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圖像的作用,既可 幫助學生形成地理事物正確的空間概念,理解和運用所學的 知識解決地理問題,又能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利用地圖解 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多媒體,可以將非 常復雜的地圖,化繁為簡,突出重點。例如在講解我國主要 地形區的分布時,利用多媒體的等待和擦除功能,展示南北 走向的山脈、弧形山脈并使其閃爍等。同時,還可以利用其 它功能,使山脈的兩側地形區形成不同的展示效果,大大提 高了學生快速閱讀地圖的能力,促使學生養成用圖的習慣, 培養學生讀圖、填圖、鞏固知識和分析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5、多媒
9、體有利于教學的傳遞和及時反饋。多媒體的使 用無疑增加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以便于有更多的時間和 精力去組織教學,并及時注意學生的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和 解決問題。因此,充分發揮好多媒體的效應,合理使用并有 機地安排在教學中,是教師完成傳遞知識、情感及反饋信息 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徑。課堂練習時,用計算機出示試題并 加以聲音圖像,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親自上機操作,大大改變 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傳遞方式和反饋途徑,促成學生認知識規 律飛躍,以達到最優化的效果。三、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地理知 識以外,還應注意有目的、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 學生
10、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較高的發展水平,并掌握獨立思考, 獨立研究的本領。一般來說,地理教學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 指地理自學能力、地理觀察能力、地理思維能力、空間想象 能力、地理記憶能力和地理創新能力等幾方面。1、地理自學能力的培養。未來的文盲不在是那些沒有 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滲 透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師的天職,所以我在 教學中,首先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認識自己,認識所學內容。 每當學習新的一章一節的時候,都要提醒學生審視所學內容 的類型、特點、性質和難度,經常地引導學生做這項工作, 則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其次,是注重引導學生歸納、分 析和整理知識,使知識系
11、統化和層次化,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和掌握;再次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答題,特別是圖表分析題, 避免一味地死記硬背。地理學科的特色是讀圖、繪圖和析圖, 通過以地理圖表的分析練習,一方面可掌握有關的地理知識 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讀圖析圖的一般方法。2、地理觀察能力的培養。認識始于觀察,觀察是智力 發展的基礎,沒有觀察就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理論的概括 和創造性思維。觀察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 奇心。地理教學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 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觀 察。如在講中國地形時,先讓學生觀察中國地形圖,然 后讓學生歸納我國地形的類型、地勢的高低、
12、地形區的分布 等。通過觀察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 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地理思維能力,就是在課堂 教學中,進行地理思維時,在引導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將各 自然要素、各經濟部門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思考,以獲得地理 現象整體性認識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地理思 維時,要善于辨別地理區域差異,掌握地理區域特征,以便 于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區域性的特點,防止學 生由于地理區域特征模糊,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發生。此外, 對于空間廣闊的地理事物,在引導學生思維時,要將地理對 象同它所處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聯系起來,借助地圖,將 地理現象聯系地圖進行思
13、考,以便形成準確的空間概念。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邏輯屬性,因而在教學中必須 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地理思維。一般而論, 地理觀念的描述要運用形象思維,它主要是通過地理感性材 料的描述和教師富有情感的生動講述而進行的;地理概念、 地理判斷、地理推理多種材料的闡述要運用邏輯思維,其基 本過程和形式是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判斷推理,它主要反 映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是一種 獲得地理現象規律認識的思維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維中最 重要的形式。如在講解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時,首先讓學 生了解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動強烈;最后使學生分析日 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3、地理想象能力
14、的培養。想象力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 經驗創造性地形成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教師 要經常運用類比法、分析法、綜合法等啟發學生進行各種想 象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圖象、模型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的地理表象。如通過觀察太陽系示 意圖,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太陽及其結構的形象。再如運用 學生看過的各種河流的形象,經過取舍和重新組合,形成尚 未見過的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剛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所 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啟發學生大膽想象或幻想, 同時又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具體的點撥,啟迪其智慧,通過 比喻、分析、聯系和引伸展開想象,以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 的理解和記憶。4、記憶能力
15、的培養。記憶力是識記和再現的能力。地 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記憶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1)啟發學生熱愛地理,使之樂于記憶。因此,結合 教學內容開展豐富而有趣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關鍵。如在進行中國地理行政區劃教學時,采用“順口溜”或 三字經”,都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記憶效果也非常好。(2)依據學生的記憶特點,培養學生記憶能力。中學 生的記憶以意義記憶為主,因此,對需要記憶的地理事物盡 可能賦予新的意義。如我國黑龍江省的煤礦(鶴崗、雞西和 雙鴨山等)都與動物有關;俄羅斯的地名后多帶有“格勒 斯克”等音節,荷蘭的兩大港口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均有“特 丹”音節。(3)培養良好的記憶方
16、法,使之善于記憶。充分聯想, 把握特征是培養記憶能力的好辦法。如地球的表面積5.1億 平方千米,可聯想到“五一節”;南亞地理特征:三大地形區、 三大河流、三種氣候和三種國家等,可聯想到“三;我國的 塔里木盆地、準喝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的分布猶如一個正” 品”字。通過聯想使學生牢記這些地理特征,也能有效地培養 學生的記憶能力。如喜馬拉雅山的“高”,安第斯山脈的“長”, 五大湖的“大,貝加爾湖的“深“。亦可運用地理謎語、詩歌、 假想旅游等方法進行強化記憶。即物象是記憶的根本,聯想 是記憶關鍵,理解是記憶的向導,諧音是記憶的竅門,從而 不斷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5、地理創新能力的培養。地理創新能力主要是利用學 過的地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提出自己新穎、獨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