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復習: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共35張PPT)_第1頁
中考復習: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共35張PPT)_第2頁
中考復習: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共35張PPT)_第3頁
中考復習: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共35張PPT)_第4頁
中考復習: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 (共35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史第三講 統一國家的建立秦朝形成西漢鞏固大一統修長城修長城郡縣制郡縣制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獨尊儒術獨尊儒術擊匈奴擊匈奴皇帝制皇帝制鑿靈渠鑿靈渠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史史記記醫學醫學宗教宗教1.了解秦兼并六國的史實,探討秦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了解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評價秦始皇。2.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3.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4.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5.知道史記的作者和體例;了解中國古代造紙術的發明與傳播及其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知道張仲景和華佗的主要成就。秦秦始始皇皇加加強強中中央央集集權權的的措措施施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自稱秦始皇帝最高統治者稱皇帝

2、,自稱秦始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實行縣制地方實行縣制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銅錢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銅錢統一度量衡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為小篆,后來推廣隸書統一文字為小篆,后來推廣隸書焚書坑儒焚書坑儒北擊匈奴北擊匈奴北修長城,南開靈渠北修長城,南開靈渠漢漢武武帝帝鞏鞏固固大大一一統統的的措措施施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議,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頒布推恩令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軍事:派衛青、霍去病北擊軍事: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匈奴外交: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外交: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經濟:將地方的鑄幣

3、權和鹽經濟: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鐵經營權收歸中央佛教道教起源于古印度土生土長的宗教宗教宗教西漢末年傳入東漢時產生都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遠影響都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遠影響1.(2016廈門市)考古專家在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風上發現了論語,某報刊評論:“可見墓主人劉賀對儒家典籍尤其是與孔子相關的著作特別重視,除了大風氣之外,個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風氣”指的是( )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尊孔復古D.“打倒孔家店”B2.(2016廈門市)“一帶一路”構想賦予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古絲綢之路是( )A.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B.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通

4、道 C.南北經濟交流的通道D.使世界開始連成一體的航路B3.(2015廈門市)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一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 )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C.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一D4.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A.資治通鑒B.水經注C.天工開物D.史記5.(2016福州市)他采納董仲舒的主張,任用精通儒家學問的人為官,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他”是( ) 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DB6.(2015龍巖市)東漢時期的蔡倫改進了( )A.火藥B.印刷術C.造紙術D

5、.指南針7.(2015南平市)廣告詞“兩漢三國,真美漢中”,“兩漢”指( )A.西漢、東漢B.西漢、蜀漢C.蜀漢、后漢D.后漢、南漢CA8.(2015寧德市)2014年6月22日,絲綢之路申遺成功。為此路的開通作出最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是( )A.張騫B.玄奘C.鑒真D.馬可波羅9.(2014南平市)廣告詞“絲綢之路起點,華夏文明之源”所推介的城市應是( )A.河南洛陽B.江蘇南京C.浙江杭州D.陜西西安AD10.(2014漳州市)統一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是( )A.夏B.商C.西周D.秦朝11.(2014撫州市)“它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爭戰的局面

6、,將中國歷史推進到到一個嶄新的階段。”這里的“它”與哪個朝代有關( )A.夏B.商C.周D.秦DD12.(2014連云港市)賈誼在治安策中認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這一思想啟發了西漢政府實施( )A.分封制B.郡縣制C.推恩令D.科舉制C13.(2014蘭州市)紙的出現是人類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下列人物中與紙的改進直接相關的是( )A.屈原B.張衡C.蔡倫D.畢昇C14.(2014益陽市)下列科學家與其主要科技成就的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時珍麻沸散B.宋應星齊民要術C.畢昇趙州橋D.張仲景傷寒雜病論D15.(2016泉州市)西漢末年,我國開始出

7、現佛教、道教并立局面。錯誤。理由: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東漢時期在民間興起。16.(2015福州市)西漢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實行“焚書坑儒”,從而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這一措施對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上表述正確嗎?請簡要說明理由。錯誤。理由:漢武帝實行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焚書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17.(2015泉州市)秦始皇統治時期,建立中央集權,確立儒家學說為統治思想。錯誤。理由:秦始皇時期采取焚書坑儒政策,打擊儒家學說。漢武帝時期采取的是獨尊儒術,扶持儒家的政策。18.沿著以絲綢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由此展開。閱讀下列材

8、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代)絲綢之路以商隊運輸形式從中國到古羅馬,連接了歐亞大陸的兩端。絲綢之路流通著大量的、品種多樣的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商人、傳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帶著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念和宗教信念來自遠方。 新全球史成為聯系中外的紐帶,溝通了東西方成為聯系中外的紐帶,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經濟文化交流。(1)據材料一,概括漢代絲綢之路的主要作用。材料二:中國絲綢從海路外傳雖然開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貿易。到宋代,除官方絲綢貿易外,民間商人向海外進行絲綢貿易的,也蓬勃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2)據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絲綢貿易有什么新變化?宋代海上貿易發展起來。宋代海上貿易

9、發展起來。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現新變化的政策原因。取消限制,政府帶動,鼓勵發展海外取消限制,政府帶動,鼓勵發展海外貿易。貿易。材料三: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盛極一時。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財富。 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3)據材料三,鄭和與海外各國交往有什么特點?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和平交往,公平交易;擴大了中國和平交往,公平交易;擴大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19.(2014昆明市)在數千年的文明史中,人類通過政治制度的確立、改革和不斷完善,推動了社會進

10、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嬴政統一全國后,決定從“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稱皇帝。嬴政時,“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自稱“朕”,命令稱“制”或“詔”,印稱“璽”,任何人對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諱。皇帝稱號確定以后,嬴政自稱“始皇帝”,規定自己死后傳位給子孫,“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1)根據材料一指出,這是什么制度?有何特點?君主專制制度(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君主專制制度(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權制度)。特點:皇權至上;皇位世襲(或者家天特點:皇權至上;皇位世襲(或者家天下)。下)。材料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未經

11、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招募或維持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的干涉。 權利法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議會制定并通過權利法案的目的及意義。目的:限制國王權力,確立議會主權目的:限制國王權力,確立議會主權(或者限制國王權力,確立資產階級的(或者限制國王權力,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統治)。意義:英國由此逐步確立起資本主義政意義:英國由此逐步確立起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成為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治制度,成為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

12、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9月15日)(3)根據材料三指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的意義。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意義: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意義: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或者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益的憲法(或者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利)。(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人類政治制度演變的基本趨勢。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制。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制。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像他這

13、樣勵精刻苦,在歷代君主中,確實罕見。國事無論大小,他都親自裁決。有一個時期,他每日用衡石稱出一定分量的文牘,不批閱玩不肯休息。他在帝位的十二年中,有五年巡行在外,北到長城,南到會稽,他覺得自己的勞碌,無非是為了百姓的康寧。他夙興夜寐,朝夕不懈,憂恤百姓,匡正禮教。在他看來人力所能做的他都做了,而且要做的事都做到了。他從沒有一道命令不成為事實,從沒有一個抗逆他意旨的人,保得住性命。他創立的三公九卿和推行的郡縣制度使后世受益,他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毀了詩書等所謂的經典,對于那些議論他功過、批評他施政措施和譏笑他無知的那批儒生,他也將他們活埋了。他唯一的遺憾是志愿無盡,而生命有窮。但是這也許有補救的辦法。海上不據說有仙人所居的蓬萊、方丈、瀛洲三道嗎?仙人不是有長生不死之藥嗎?于是到了晚年,他幾近瘋狂,勞民傷財的派人尋求不死之藥,結果死于這幫方士的手中,結束他那偉大而又殘暴的一生。 改編自張蔭麟中國史綱(1)根據材料指出,文中的他是誰?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嬴政)(2)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