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文默寫及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題精選_第1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文默寫及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題精選_第2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文默寫及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題精選_第3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文默寫及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題精選_第4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文默寫及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題精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文默寫、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題精選 (滿分100分) 姓名 得分 一、古詩文默寫1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1) ,以觀滄海。(曹操觀滄海)(2)水何澹澹, 。(曹操觀滄海)(3) ,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4)我寄愁心與明月,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5)楊花落盡子規啼,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6)潮平兩岸闊, 。(王灣次北固山下)(7) ,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8) ,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固山下)(9)鄉書何處達? 。(王灣次北固山下)(10)夜發清溪向三峽, 。(李白峨眉山月歌)(11)僵臥孤村不自哀, 。陸游十

2、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12)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13)夕陽西下,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14) ,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15)正是江南好風景,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16) ,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17) ,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18)回樂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19) ,秋風吹散馬蹄聲。(譚嗣同潼關)(20)河流大野猶嫌束, 。(譚嗣同潼關)(21)君問歸期未有期, 。(李商隱夜雨寄北)(22) ,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23) ,不亦君子乎?(論

3、語十二章)(24)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十二章)(25) ,可以為師矣。(論語十二章)(26)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十二章)(27)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十二章)(28) ,不舍晝夜。(論語十二章)(29)三軍可奪帥也, 。(論語十二章)(30) ,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十二章)(31)非淡泊無以明志, 。(諸葛亮誡子書)(32) ,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33)淫慢則不能勵精, 。(諸葛亮誡子書)(34)觀滄海中,最能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曹操觀滄海)2整體默寫。(1)默寫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 。 , 。(2)默寫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4、 , 。 , 。 (3)默寫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 。 , 。 (4)默寫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 , 。 (5)默寫劉禹錫的秋詞(其一)。 , 。 , 。 (6)默寫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 。 , 。古詩文閱讀一、古詩詞鑒賞(一)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天凈沙”是這首散曲的 ,“秋思”是這首散曲的 ,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繪了一幅 圖。2. 請寫出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5、歸雁洛陽邊。1. 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寫景詩表達了作者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廣闊博大的胸襟。B詩的頸聯不僅寫景逼真,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C尾聯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抒寫了思鄉之情。D在唐朝的詩人里,王灣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這首五言絕句卻使他留名青史。2.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表現了怎樣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三)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 請

6、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2. 簡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思想內容,并指出其表現手法。 二、文言文閱讀(一)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 解釋下列加點詞。(1)與友期行期: (2)去后乃至 乃: (3)相委而去 去: (4)下車引之 引: 2. 寫出下列句

7、子的譯文。(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3. 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4. 你認為陳元方這樣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態度是否合適?說說你的理由。 (二)論語十二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8、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 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C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B吾日/三省吾身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擇其/善者而從之(解析:A.吾十有五/而志于學;B.吾/日三省吾身;D.擇其善者/而從之。)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不亦說乎說: (2)人不知而不慍

9、慍: (3)不逾矩 逾: (4)人不堪其憂 堪: 3. 翻譯下列句子。(1)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 如果從文中選出一個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你選哪一句?請說明理由。 (三)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非淡泊無以明志明: (2)非學無以廣才 廣才: (3)淫慢則不能勵精 淫: (4)遂成枯落 枯落: 2.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

10、思相同的一項是( )A險躁則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C年與時馳/元方時年七歲 D靜以修身/可以為師矣(解析:A.就;B.品行/走;C.時光/當時;D.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目的/介詞,憑借、依據。)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4. 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四)狼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

11、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止有剩骨止: (2)綴行甚遠 綴: (3)屠大窘 窘: (4)一狼洞其中 洞: 2.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兩狼之并驅如故/久之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慍C恐前后受其敵/屠自后斷其股 D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以刀劈狼首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

12、)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2)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4. 從屠戶與狼的關系中,你獲得什么啟示? (五)杞人憂天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因往曉之曉: (2)奈何憂崩墜乎 奈何:

13、(3)只使墜 只使: (4)亦不能有所中傷 中傷: 2. 下列加點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不亦說乎 B其人舍然大喜C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D尊君在不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2)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4. 杞人擔憂什么?這則寓言嘲諷了什么樣的人?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文默寫、文言文閱讀專項復習題精選 參考答案一、古詩文默寫1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觀滄海)(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3)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4、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5)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6)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7)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8)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固山下)(9)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10)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11)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1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1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14)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

15、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15)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16)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17)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18)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19)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譚嗣同潼關)(20)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譚嗣同潼關)(2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22)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2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二章)(2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十二章)(25)

1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二章)(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十二章)(27)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二章)(2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十二章)(2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十二章)(3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十二章)(3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3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3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諸葛亮誡子書)(34)觀滄海中,最能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2整體默寫。(1)默寫杜甫的江

17、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2)默寫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3)默寫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4)默寫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5)默寫劉禹錫的秋詞(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6)默寫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古詩文閱讀一、古詩詞鑒賞(一)天凈沙&#

18、183;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天凈沙”是這首散曲的 曲牌名 ,“秋思”是這首散曲的 題目 ,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繪了一幅 深秋晚景 圖。2. 請寫出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主旨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完美地表達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 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這首寫景詩表達了作者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廣闊博大的胸襟。B詩的頸聯不僅寫景逼真,

19、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C尾聯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抒寫了思鄉之情。D在唐朝的詩人里,王灣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這首五言絕句卻使他留名青史。2.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表現了怎樣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表現了時序交替(時間變化、季節交替、新舊更迭)的自然理趣。首先,通過景物描寫,在殘夜未退紅日已出、舊年未盡新春已到的畫面中表現了時序交替的自然現象。其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用“生”“入”賦予“日”“春”以人的情態,使自然之理表現得既生動又形象。(三)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

20、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 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的畫面描述出來。示例:(樹木凋零)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心潮與大海一起涌動,感慨萬千。2. 簡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思想內容,并指出其表現手法。思想內容:這四句寫出大海的廣闊浩大,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想象、夸張(答對其中一點即可)。二、文言文閱讀(一)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21、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 解釋下列加點詞。(1)與友期行期:約定(2)去后乃至 乃:才(3)相委而去 去:離開(4)下車引之 引:拉,牽拉2. 寫出下列句子的譯文。(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正午時您沒有來,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友人感到慚愧,便下車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就進了門。3. 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

22、什么?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4. 你認為陳元方這樣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態度是否合適?說說你的理由。示例一:合適。因為父親的朋友“無信”“無禮”在前,對“無信”“無禮”之人無須以禮相待。示例二:不合適。盡管父親的朋友曾經失信、失禮,但他畢竟是一個長輩,而且他已經認錯,并在想辦法彌補過錯,陳元方仍然“入門不顧”,就顯得有些得理不饒人了。(二)論語十二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3、不逾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 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C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B吾日/三省吾身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擇其/善者而從之(

24、解析:A.吾十有五/而志于學;B.吾/日三省吾身;D.擇其善者/而從之。)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2)人不知而不慍 慍:生氣,惱怒(3)不逾矩 逾:越過(4)人不堪其憂 堪:能忍受3. 翻譯下列句子。(1)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替別人謀劃事情有沒有竭盡自己的心力呢?與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守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做老師了。4. 如果從文中選出一個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你選哪一句?請說明理由。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告訴我們一種讀書

25、學習的方法,那就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三)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非淡泊無以明志明:明確,堅定(2)非學無以廣才 廣才:增長才干(3)淫慢則不能勵精 淫:放縱(4)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殘,文中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2.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A險躁則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C年與時馳

26、/元方時年七歲 D靜以修身/可以為師矣(解析:A.就;B.品行/走;C.時光/當時;D.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目的/介詞,憑借、依據。)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應該)屏除雜念和干擾,用寧靜專一來修繕自身,用儉仆來修養品德。(2)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人最終會年老志衰。4. 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立功與立德)兩方面展開論述。中心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四)狼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