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14文言文閱讀一一課內篇目一、(2017上海)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9分) 登泰山記(節選)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 嶺,復循西谷,隧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蹬幾 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 然。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B .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泰山又稱“估宗”。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2、3分)蹬幾不可登。3 .這段文字主要寫了 和。 (4分)一、【答案】1.B 2.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3.登山的過程所見的景色【解析】1題考查的是古文的文學常識,只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即可。.B姚鼐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 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句中重點詞語有澈:到水底;句意為: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3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即可。這段 文字主要寫了登山的過程和所見的景色。【參考譯文】泰山正南面有三條山谷, 中谷的水環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
3、元書中所說的環水 (中 溪)。我開始順著(中谷)進去。道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黃蜿 xi m嶺),再沿著西邊 的那條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 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山谷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峰)。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在經過的中嶺和 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 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徐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二、(2017黑龍江哈爾濱) 閱讀 五柳先生傳
4、選段,回答問題。(8分)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飲輒盡,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 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1. (2分)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不詳:期:2. ( 4分)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閑靜少言,不慕榮利。譯文: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譯文:3. (2分)除了 “性嗜酒”,五柳先生還有哪兩大志趣?答:4. 1. (2分)不詳:不知道期:期望5. (4分)他安安靜靜
5、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6. (2分)讀書(好讀書);寫文章(著文章或常著文章自娛)。三、(2017山東泰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8分,每小題2分)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霆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 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者矢O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
6、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 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 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1 .下列語句,朗讀時停頓不恰當的一項是()A.然則/何時/而樂耶8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9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
7、陰,氣象萬千” 一句運用了比擬、 夸張等修辭手法,寫出了洞庭湖氣勢宏大、水面寬闊、天氣多變的特點。B. “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 一句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連用 四字短語,層層渲染,寫出了洞庭湖上陰雨連綿的凄楚景象。C.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 寫了洞庭湖恬靜幽美的秋天夜景。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 (好壞)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10 下列關于選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選文第二和第三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傳達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B.選文語言駢散
8、結合,依文章內容而變化,既簡潔凝練,又流利暢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C.選文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巧妙結合在一起,于起承轉合之間傳達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懷天下的理想襟抱。D.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點明了文章主旨,表達了作者以天下興亡為己任,豁達樂觀的胸襟。4.下列詩句與本文作者表達的家國情懷最相近的一句是()A.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B.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C.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三、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劃分文言朗讀節奏。在梳理文意的基礎上,按句子的結構和句子的意 義斷句。“予嘗
9、求古仁人之心”意為“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本句主語為“予”,謂語為“嘗求”,賓語為“古仁人之心”,故正確的朗讀停頓為“予 /嘗求/古仁人 之心"。故選D=2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寫法分析與內容的理解。“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中“長煙一空,皓月千里”使用的是夸張與對偶的修辭,“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使用的是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故C項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述錯誤,由本段文字開頭“至若春和景明”可知本段文字描寫的是洞庭湖的春景,故“描寫了洞庭湖恬靜幽美的秋天夜景”表述有誤。故選 C3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理解與分析
10、。岳陽樓記一文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故C項中“傳達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懷天下的理想襟抱”表述錯誤。故選 G4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本主旨。岳陽樓記一文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 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 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作者關心民間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表達的是陸游的愛國情懷;“長
11、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故選 Ao四、(2017青海西寧)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回答問題。(9分)舜發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豆,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 .解釋下
12、列句中加點的實詞。(2分)(1)行拂亂其所為拂: (2)入則無法家 拂士拂: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2分)(1)管夷吾舉于士于:(2)曾益其所不能其:3 .用現代漢語翻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一句。(2分)譯文:4 .文章中列舉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分)答:3五、(2017重慶A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15分)曹劌論戰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 (選用文中句子回答)四、1. ( 1)拂:違背。(2)拂:通“弼”,輔佐。(每小題1分,共2分)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
13、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 分人。”對曰:“小惠未褊,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戰則請從。”公與之乘。五、1.【答案】(1)參與 (2) “遍”,遍及 (3)案件 (4)戰勝【解析】本題解釋常見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根據句子推測確定詞的意思。(1) “間”,此處是“參與”之義,而不是“遂與外人間隔”中“間隔、隔絕"義。(2) “褊”是通假字,本字“遍”,是“普遍,遍及”的意思
14、。(3) “獄”是個多義詞,此處是“案件”的意思。(4)“克”在此處與“克敵制勝”的“克”意思相同,是“戰勝”之義。2. (1)【答案】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解析】本題翻譯句子,考查理解關鍵句子的能力。本句主要考查“肉食者”、“鄙”、“遠謀”幾個關鍵詞的意思。“肉食者”指“吃肉的人”,意謂享俸祿、居高位的統治者;“鄙”, 目光短淺;“遠謀”,深謀遠慮。翻譯時,做到句子通順,意思正確。(2)【答案】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減弱了,到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已經枯竭了。【解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本句主要考查“鼓” “再” “竭”三個關鍵詞的意
15、思。“鼓”,詞類活用,擊鼓;“再”,第二次;“竭”,枯竭。翻譯時,做到句 子通順,意思正確。3.【答案】D【解析】此題判斷內容理解的正誤,考查對文章內容理解情況。D項,考查對曹劌關于戰爭的思想的理解。從原文“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可以看出,在曹劌心目中,獲得民心, 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而不是士兵的勇猛無畏。4.【答案】結論:君主要善于聽取諫言,這樣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理由:選文中的魯莊公因聽取了曹劌的建議,取得了勝利;材料中趙王不聽藺相如和趙母勸告,導致了失敗。所以說,善于聽取勸告,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解析】本題探究選文和材料的共同主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題,
16、要理解材料;并比較原文,得出結論。 選文中的魯莊公因聽取了曹劌的建議,取得了勝利;材料中趙王不 聽藺相如和趙母勸告,導致了失敗。正反事例,揭示“能不能聽取別人意見,是能否取得戰 爭勝利的重要因素”的道理。【參考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 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 魯莊公說:“衣食(這 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
17、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 可以(憑3.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不當的一項是()(3分)A.為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作者現身說法,對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B.作者意在告訴馬生,學習條件越艱苦,成就便會越大。C.本文從得書之艱、叩問之難、奔走之勞、生活之苦四個方面講述了作者求學的艱難。D.本文是作者給同鄉后學的臨別贈言,節選部分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4.宋濂
18、求學經歷中體現出的哪種品質對你觸動最大?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4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 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注】12鄂版教材為句號。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有何間焉()(2)小惠未褊.()(3)小大之獄.()(4)故克之()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對文章內
19、容分析不當的一項是()(3 分)A.曹劌與鄉人的對話,表現了曹劌作為一介平民對國家高度的責任感。B.本文第二段運用對比表現了曹劌和莊公指揮才能的高下之別。C.本文在剪裁上別具匠心,詳寫論戰,略寫作戰,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D.在曹劌心目中,士兵的勇猛無畏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4.閱讀以下鏈接材料,并結合選文內容,說出你探究的結論及理由。【鏈接】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軍與秦軍對峙。趙王急于求勝,不聽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勸告,執意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老將廉頗指揮作戰。趙括一到長平,立即改守為攻,主動全線出擊,結果中了秦軍佯敗之計,導致四十余萬趙兵被坑殺。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
20、許我跟隨您一同去。”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追擊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 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 “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 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 第二次擊鼓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就耗盡了。 齊軍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
21、有伏兵。 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六、(2017重慶B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題。(15分)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 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 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 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 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 卒獲有所聞。當
22、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皺裂而不知。至 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 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 且艱若此。1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1)倏其欣悅()(2)媵人持湯沃灌.()(3)同舍生皆被綺繡()(4)腰白玉之環()2 .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六、1 .【答案】(1)等待
23、(或“等到” )(2)澆洗(或“澆洗浸泡” )(3)通“披”,穿 (4)腰佩【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點文言詞語的理解。(1)中的“俟”在這里讀“ si;是等待的意思。(2)中的“沃灌”是“澆洗”的意思。(3)中的“被”是通假字,先明確通哪個字, 再理解詞語意思。(4)中的“腰”是名詞用作動詞,腰佩的意思。2 .【答案】(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或“于是,就” )能夠看到各 種各樣的書。(2)因為(我)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點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時,要抓住難點字詞和關鍵詞語,并注意語句通順。(1)句要抓住關鍵詞“以是”(因此)、“假”(
24、借)、“余”(我),(2)句要 抓住關鍵詞“口體之奉”(指吃的穿的)、“以”(因為)、“若”(如)。3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文內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項中,文中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并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所以 B項表述錯誤,故選 B 項。4 .【答案】示例:作者的勤奮對我觸動最大。懶惰是我最大的缺點,做事經常偷懶,習 慣拖延,今后一定改正。(品質符合原文內容,可從勤奮、堅韌、謙虛、誠懇、誠信、尊師、 不攀比等方面作答)【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解答此題
25、,需細讀文章內容,了解宋濂勤奮刻苦、誠實守信、虛心請教、不怕艱苦等高貴品質,最后結合自己的理解,選取 觸動最大的一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注意語言的簡潔性和流暢性。七、(2017云南曲靖)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12分)記承天詩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 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橫,蓋竹柏影也。何 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念無與為樂者()(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 .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蓮,花
26、之君子者,也 遂與外人間隔皆以美于徐公A.欣然起行然則何時而樂耶B.念無與為樂者.C.遂至承天詩尋張懷民D.相與步于中庭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3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4 .下列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A.文中“起” “至” “尋” “步”等詞,精約簡潔,把作者夜游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了。B.文章雖寫“夜游”,卻緊扣“閑”字著筆,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表達 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C. “閑人”即指具有閑情工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之情。D.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寫出了院中積水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5 .結合
27、文意,請簡要分析作者夜游的“樂”表現在哪些方面。(3分)答:七、1.(1)考慮、想到 (2)只是6 .【答案】C【解析】A項中“然”分r別是“的樣子” “這樣”;B項中“者”分別是“的人” “判斷句的標志” ;D項中“于”分別是“在”“此” ;C項中“遂”是“于是,就”,意思相同。7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外。8 .【答案】D【解析】文章寫的是月光的澄澈透明,而非積水的清澈。9 .示例:作者雖遭貶謫,內心悲涼,但面對如此月色,醉在其中,樂從心生。(景色之樂,1分)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閑,孤寂之情傾消,喜從心來。(友人之樂,1分)如此“閑人”尚能
28、樂以忘憂,以豁達樂觀的心胸來欣賞月下美景, 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 趣之樂,1分)八、(2017貴州黔東南州)閱讀下面文言選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問題。(17分)魚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
29、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0 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組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動詞,通“避”)B.萬鐘于我何加.焉(動詞,增加)C.此之謂失其本心 (助詞,無實義)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連詞,假如)11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呼爾而與/之行道
30、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B.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C.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D.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12 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誤.的一項是(3分)A.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典之作孟子,孟子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養。魚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人性是惡的。B.本文開篇運用比喻論證方法,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C.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
31、、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D.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4.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分)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4分)八、1. (3分)B (解析:“加”名詞,益處。)2. (3 分)C3. (3分)A (解析:孟子主張人性本本善。)4. (8分)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所以禍患也 有不躲避的時候。(“惡” “于” “辟”各 1分,通順1分;惡:厭惡;于:介詞,表比較, 可譯為“比”;辟”通
32、“避”,躲避)“(4分)從前(為了禮儀),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 (“鄉” “得” “為”各 1分,通順1分;鄉:通“向”,從前;“得”通“德”,感激; 為:動詞,接受,做)(4分)九、(2017貴州遵義)閱讀下面文言選段,完成下面問題。(10分)出師表節選諸葛亮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 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 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33、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資誠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 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北定中原北:庶竭弩鈍竭:臣不勝受恩感激勝:臨表涕零,零: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3 .結合選段,說說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 (2分)九、1.向北;用盡(竭盡);禁得住;下雨,像雨一樣(落下)。(每點1分,共4分)2.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 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關鍵詞、謹慎、崩、以,倒裝句式,整
34、體句意通順,2分)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啊)。(關鍵詞:所以、職分、判斷句式,整體句意通順,2分)3.忠于職守,嚴于律己,做事謹慎,知恩圖報。(每點1分,共2分)十、(2017湖南婁底)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6分)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鄒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一問其妾日:“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吾與 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 視,又弗
35、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 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1 .下列句子中,朗讀節奏劃分不正胸.的一項是(2分
36、)A.今齊地方/千里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與徐公/孰美D.蓋/石性堅重2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孰視之(仔細)B.臣之妻私.臣(偏愛)C.皆以美于.徐公(在)D.不以物喜(因為)3 .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例.的一項是(2分)A.選文第段主要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以及鄒忌的冷靜思考,說明鄒忌頭腦清醒,不為 奉承所迷惑。B.選文第段寫齊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獎賞進諫的群臣吏民,從“令初下” “數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響來看,齊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C.選文第段寫燕、趙、韓、魏皆朝于齊,作者以夸張之語收束全文,意在從正面突 出鄒忌的治國之才。D.選文在語言上
37、運用了眾多排比句,增加了語言的節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 種步步進逼的語勢,給人無可辯駁之感。4 .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譯文:(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譯文:5 .齊王被鄒忌說服,欣然納諫。請簡要分析鄒忌諷諫的高明之處。(5分)答:十、1. A2. C3. C4. (1)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2)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給予上等獎賞。5.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說服力強,讓人 易于接受.;H一、(2017天津)閱讀桃花源記的節選文字,回答問題。林盡水源,便得
38、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 .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39、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 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 .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屋舍憑然儼然:整齊的樣子B.阡陌交通交通:運輸的事業C.該來問訊咸:都D.欣然規往規:計劃2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A句意:一排排整齊的房舍。儼然:整齊的樣子;B句意:田間小路交錯相通。交通:交錯相通,該詞是古今異義差別較大的,一定注意區別開;C句意:都來打聽消息。咸:者B; D句意:高興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規:計劃
40、。故選B。3 .下面句子不處省略句的一項是()A.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8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C.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D.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9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句式一省略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結合句子意思來解釋。A句意: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樂;B句意:(村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省略了 “村里的人” ;C句意:(他)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說 了這番經歷。省略“他” ;D句意:(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詳細的一一作了回答。省略“桃花源里的人”。故選Ao10 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通過環境描寫,為讀者展現了
41、桃花源美麗、和平、安寧的景象。11 作者描寫桃花源人接待漁人的一些細節,表現了他們的淳樸、熱情。C. “不足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謹慎,不希望漁人再來打擾的心理。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根據具體內容分析。“不足為外人道也”反映了 “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謹慎”這句話不對。桃花源人過 著安定、和平、幸福的生活,聽了漁人講述外面世界的動蕩和黑暗后,非常害怕。此處表現 出桃源人對外面的時局的恐慌,不希望外人來擾亂他們幸福的生活。十二、(2017四川眉山)課內文言文閱讀(
42、6分,每小題2分)傷仲永(節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1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A.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B.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C.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D.邑人
43、/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2 .下面各組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隸(屬于)耕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觀者C.日扳(同“攀",弓I)仲永環謁于邑人D.不能稱(相當)前時之聞3 .下面對文意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文中“未嘗識書具”與“忽、即、立”三個詞,展示了一個天資非凡的神童形象。B. “不使學”是方仲永“泯然眾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親的愚昧無知。C.文章略寫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詳寫才能變化的情形,這樣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D.作者王安石寫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為反面例子,來說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4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其詩以養父母
44、、收族為意。泯然眾人矣。十二、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劃分句子朗讀節奏的能力。劃分古詩文的朗讀節奏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來劃分,要考慮意義上是否恰當,有沒有把意義劃破。總之,要靈活掌握,具體分 析。劃好之后仔細讀一讀,看看是否順口、順暢。根據句子的意思劃分節奏即可。2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的一項。只有對重點字詞解釋正確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別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 B項“文理”意思是文采和道理。3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夠翻譯全文的基礎上對段落的內容、
45、人物的品質性格、情節之間的關系、寫作的思路都要有一個清楚地認識的分析。C項表述錯誤,應為“詳寫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略寫才能變化的情形”。4 .【答案】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意思);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完全如同常人了)。【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十三、(2017四川廣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9分)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 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46、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俯身傾耳以請;或遇 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皺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苓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 &
47、quot;,炸然若 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 勤且艱若此。1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從致書以觀致:得到B.從鄉之先達執經 叩問C.同舍生皆被綺繡D.右備容臭叩:請教被:被子臭:氣味,這里指香氣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益慕圣賢之道。馬之千里者。B.或遇其叱咄。安陵君其許寡人C.以衾擁覆。故國不以山溪之險D.足膚皺裂而不知。先帝創業未半 而中道崩殂3 .下列對上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上文題目中的“生”是指長輩對晚輩的,“序”交代了本文的文體。B.第段通過寫先達教學的嚴厲突出了 “我
48、”幼時求師的誠懇和恭敬。C.第二段寫富家子弟的奢華生活是為了對比“我”成年后的求學生活。D.作者現身說法,以自己“勤且艱”的求學經歷來鼓勵馬生勤奮學習。4 .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5 .送東陽馬生序中作者寫自己求學艱難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2分)十三、1.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的含義。A項,句子大意是找不到得到書的地方,“致”解釋為動詞“得到”,正確。 B項,句子大意是跟隨縣里的先達,拿著經書 向他們請教、詢問,“叩”解釋為動詞“請教”,正確。C項,句子大意是同舍的同學,都穿著彩色絲織品。“被”
49、只能解釋為形近的通假字“披”,才說得通。故“被”同“披”,這里是“穿”的意思。D項,句子大意是其他同學身上的右邊準備一個香囊,“臭”解釋為名詞“氣味,這里指香氣”,正確。6 .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四個選項的對照句均出自課本, 分別出自課文馬說 唐雎不辱使命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師表,可根據對照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代入,推斷是否相同。A項,前句中的“之”是助詞,解釋為“的”,后句中的“之”是助詞,定語“千里”后置標志詞, 可不譯。B項,前句中的“其” 是代詞,解釋為“他”,后句中的“其”是助詞,用來加重語氣,可不譯。C項,前句中的“以”是介詞,解釋為“用”,后句
50、中的“以其”是介詞,解釋為“憑借”。 D項,兩個句子中的“而”,都是連詞,表轉折。7 .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大意。 B項,“幼時”應為“成年后”。選文第一段開篇 就說“余幼時即嗜學”,接著寫“我”四處借書、抄書。接著寫“我”“ 既加冠”以后外出求學,這時才發生了 “先達教學的嚴厲”的事。4 .(我)提出質疑,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我)到了學舍,四肢 凍僵了不能活動。【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 課內閱讀,翻譯要力求精準。直譯為主,抓住關鍵詞(一 般為通假字、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特殊句式) 。兩個小題的得分點:(1)援,提出; 質,詢問,傾耳:側著耳朵,以,來,用來。
51、(2)舍,學舍,支,同“肢”,肢體,勁,硬。5 .抄書之艱、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內容要點。 可根據題目要求,鎖定有效信息區間。文章兩段均寫自己求學艱難。選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了因家貧,“我”幼年時借書、抄書,因能按時歸還,許多人把書借給我;長大后,我到百里之外去求學,即使被 叱罵,“我”也畢恭畢敬,最終有所收獲。第二段寫了 “我”從師路上,冬天四肢凍僵,每 天吃得很差,勤奮學習,苦中作樂。這幾個片段都突出“難” “苦”。十四、(2017四川成都)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河中石獸紀日勻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
52、,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鋁,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 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 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1 .下面
53、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棹數小舟 棹:劃船8 .不亦顛乎 顛:通“癲”,瘋狂C.漸激漸深激:猛烈D.轉轉不已已:停止能謗譏于 市朝乃 不知有漢 悵恨久之其 如土石何2. 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求石獸于水中C.至石之半D.如其言B.乃石性堅重3. 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 你們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著離開的呢?B 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著離開的呢?C 你們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著前往呢?D 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著前往的呢?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會是突然上漲的河水帶這(
54、石獸)不是木片,怎么會是突然上漲的河水帶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會是突然上漲的河水帶這 (石獸) 不是木片,怎么會是突然上漲的河水帶4. 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文章敘述以時間為序。先寫寺僧尋找石獸未得,再寫講學家的議論令眾人信服,最后寫老河兵的分析及眾人據其推斷終得石獸。B.文章語言簡潔。如寫寺僧沿河打撈石獸,僅用“棹” “曳” “尋”等動詞領起三個 斷句,簡述打撈經過,以“無跡”交代結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們尋找石獸的經過及令人驚訝的結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據 理臆斷”的深層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點。在打撈石獸一事上,寺僧不切實際,認識片面;講學家不深思 熟慮而盲目行
55、動;老河兵綜合考慮,實事求是。十四、 1.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A項,句意: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棹:戈IJ船.解釋正確。B 項,句意:不是瘋了嗎;顛:通假字,通“癲”,瘋狂解釋正確。C 項,句意:越沖越深;.激:沖刷、侵蝕.解釋不正確。D項,句意:這樣不停地轉動;已:停止 .解釋正確。2. 【答案】A【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即可。A項,前句句意為:在河中尋找石獸; “于” ,在。后句句意為:能夠在集市上、街巷間議論時事; “于” ,在。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B 項,前句句意為:原來是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 “乃” ,連詞,因為,原來是。后句句意為:竟然不知道有漢朝; “乃” ,竟然。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同。C 項,前句句意為:沖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 “之” ,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常州市戚墅堰中學2024-2025學年聯盟測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藝術職業學院《國畫寫意山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臨床實驗室管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德州市樂陵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4月模擬考試數學試題(文理合卷)試題含解析
- 七臺河職業學院《化工原理Ⅰ(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黃甲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階段性檢測試題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全媒體編導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牙體病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衢州學院《幼兒園戲劇活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醫院各科室物品采購清單
- 中國镥-177(Lu-177)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五年前景分析
- 【中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況調研探析報告9900字(論文)】
- 舞蹈就業能力展示
- 2024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鐵線蓮圖鑒》課件
- 內科護理學-急性胰腺炎--1課件
- 德施曼智能鎖使用說明書
- 《辦公室用語》課件
- 光伏并網前單位工程驗收報告-2023
- 回彈儀數據自動計算表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