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談中國詩》教案 人教版第五冊_第1頁
高中語文《談中國詩》教案 人教版第五冊_第2頁
高中語文《談中國詩》教案 人教版第五冊_第3頁
高中語文《談中國詩》教案 人教版第五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談中國詩教案教學目的 1.感受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識及深刻的洞察力,激發自己的求學欲望。 2.把握作者有關中國詩的觀點,以自己的閱讀積累深入理解中國詩歌的特征。  教學重點 1.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教學設想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最大的特點在于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后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

2、過程 一、導入課文 中國文學首先是詩歌,由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再到現代詩歌,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詩的特點,那么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預讀課文 作者簡介     錢鐘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早年就讀于教會辦的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輔仁中學。1933年于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后,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1935年與楊絳結婚,同赴英國留學。1937年畢業于

3、英國牛津大學,獲副博士學位。又赴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1938年秋歸國,先后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范學院英文系主任。與此同時,他在上海暨南大學、中央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執教或任職。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學術著作宋詩選注談藝錄管錐篇七綴集等。圍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語譯本。談藝錄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中西比較詩論。多卷本管錐編,對中國著名的經史子古籍進行考釋,并從中西文化和文學的比較上闡發、辨析。&#

4、160; 三、重點解析 1.學生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

5、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并且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主題歸納 (教師講解)   

6、0;錢先生不愧為通曉拉丁、英、德、法、意、俄、捷文等語言和詩歌的偉人,絕對不用翻譯的通讀以上幾種語言的原文詩歌,所以他才有資格對它們的詩調和句式“作概論”。   文章先談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作者認為評論中國詩要全面了解詩人,用具體的事實作證據。并且必須在相對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結論,也就是說必須用比較文學的觀點來對待,只有這樣才公平。接下來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得異常之早,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價是早衰”。即“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然后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特點有三:一

7、,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第二,中國詩的意韻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第三,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最后論說中國詩的與外國詩雖有具體特征的差別,但沒有本質的不同,反對中西本位文化論。建議聽眾從比較文學的角度研究中國詩,從而深刻理解本國詩歌。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據本國文化根基而加以論述,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錢鐘書的談中國詩也可以一個“通”字概括,即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學理。在行文布局上,談中國詩也可謂別具一格。其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

8、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3.領悟重點(學生歸納)     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什么特征?     提示: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西方詩歌的發展是先有史詩,最后才有抒情詩。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歌發展初期已經出現,這種“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以至影響了中國詩歌的健康發展。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張詩的篇幅越短越好

9、,但他們所謂“短”的標準比我們所說的“短”要長得多。中國詩追求的是在簡短的篇幅中包容著深遠的意味。     第三,中國詩富于暗示性,西方讀者最看重中國詩的這一特征。中國詩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過起到誘發和影射作用,詩句的可涵詠價值是很大的。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中國也有“厚重”詩,但比起西方詩歌來,還是輕柔得多。作者強調,中國詩并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中國詩里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里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總之,詩歌的本質特征在不同國別的詩歌作品中是共同

10、的。 *(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深入探究)4.鑒賞本文藝術 手法    (1)文章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提示:錢鐘書的散文是典型的學者散文。所謂學者散文,大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寫景,主要的表現手段也不是抒情、寫景或敘事,而是議論、說理和達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啟人。錢鐘書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見長。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識海洋融會貫通,濃縮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測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對各種材料的運用更是信手拈來,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  

11、   語言輕松、幽默,大量運用比喻等手法,似隨口而出,而機趣盎然。看似隨意而實則深刻,頗具畫龍點睛之妙,看似輕淡而實則味厚,如談到中國詩的發展時,以中國繪畫的特點進行類比,既使讀者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詩發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內容,作者又以“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詼諧的說法,形象地說明了中國  詩發展的高度,又說“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這種似反實正的說法,說明中國詩高度發展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對中國詩的贊賞之情,又如“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

12、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作者以生動的比喻表達出對待“中國詩”應有的態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論者。課文中這種語言運用的典范例子還有很多,要仔細揣摩。     (2)錢鐘書在比喻方法論上有哪些突破?     提示:我們常見的修辭學著作,在比喻方法論上,已陷入一種彼此相沿、互相抄襲的團團轉之境,千篇一律,毫無新意。錢先生不為常見所囿,從古今中外的文學創作實踐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義等手法,別開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這一慣聞常見卻又被人們習而想忘的修辭手法,又煥發出勃勃

13、生機,顯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無窮的樂趣。     比喻的謎底     錢先生在讀<拉奧孔>一文中指出:“比喻體現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處,否則彼此無法合攏;它們又有不同之處,否則彼此無法分辨。兩者全不合,不能相比;兩者全不分,無須相比不同處愈多愈大,則相同處愈有烘托;分得愈遠,則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穎。”這段簡潔通俗而又深刻的論述,襯得一般修辭學著作中,對比喻的枯燥定義和干巴原則相形見絀、空洞浮泛。在這里錢先生不僅把比喻的性質、特點、原則、方法闡發無遺,而且給我們亮

14、出了創造佳譬妙喻的“謎底”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對  這段白話錢先生還引用唐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和宋詩“是雨亦無奇,如雨乃可樂”予以提綱和濃縮,并說這“十八個字把比喻的構成和誘力綜括無遺了”。在管錐編中錢先生又引釋書常言“不即不離”“非一非異”,說可通比喻之理,引舊詩“落花飛絮兩無情,仗千尺游絲作合”說可明比喻之法。     博喻     博喻雖非錢先生首創,但卻是經過他大大表彰,才為時人所重的。什么是博喻的呢?錢先生為我們解釋道:“宋代講究散文的人所謂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稱道

15、的莎土比亞式比喻”,就是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容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仿佛舊小說里講的車輪戰法,連一連二地搞得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降伏在詩人筆下”。如蘇東坡在百步洪里描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用七種常見的形象再現了洪水洶涌澎湃,飛流直下的情景。還有我們熟知的毛澤東同志著作中,曾用“噴薄欲出的朝日”、“看得見桅桿的航船”、“將要呱呱墜地的嬰兒”三個形象來比喻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這些描寫用的都是博喻手法,極為形象生動,如果只設一喻,不僅不能表現該事物的各個方面,而且也沒有氣勢和力量。 &

16、#160;   曲喻     曲喻之目是錢先生從西方借來詮評中國古典文學的,這是一個創造新奇比喻的妙法。所謂曲喻,即以二物相似之一端,“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曲喻化一般的比喻多一層曲折。如李賀天上謠中的“銀浦流云學水聲”一句,“水”和“云”只有在“流動”這一點上相似,既然流云似流水,那么流云也像流水一樣有聲可聞了。再如李商隱天涯中有“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二句,也用了曲喻。鶯啼好像人啼哭一樣,因而有了眼淚,聯絡到了沾濕最高花。曲喻的特點是新奇而耐人尋味,意境豐富。   

17、0; 一喻多意     這是錢鐘書在管錐編太平廣記卷四八八中拈出,周振甫先生又在文章例話中加以進一步闡發總結而來的一種比喻方法。“一喻多意”有兩層意思:(一)一個比喻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義;(二)或在特定的語境中同時兼具多義。這種方法也可以說是“喻之二柄與多邊”的具體運用。前者已在“二柄與多邊”談過,茲不贅述。我們只舉例解釋后者,如盧仝自君之出矣:“妾有雙玉環,寄君表相憶。環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用同一玉環作比,以玉環的冰清玉潔喻男方的堅貞之德,以玉環的周轉無休喻女方的情思不斷。(明心按:“環是妾之心”一句,用諧音,環

18、同還也,意為盼男方早歸。云峰之解不妥。)“一喻多意”這種手法便于設譬,含義蘊藉。     分喻     “分喻”是“多邊”說在方法論上的應用。“分”就是“部分”的意思,以彼喻此,二者部“分”不同,非全體渾同。換句話說,“分”就是“邊”的意思,如我們用“雪山”比“大象”,只取其“鮮潔”這一點相似,不可責怪雪山沒有尾牙;我們用“滿月”喻面貌,僅擇其“圓潤”這一“分”的契合,不能苛求月亮沒有眉目。這種方法提高了比喻手段的靈活自由度,為“本體”擴充了“喻體”之源。不過,凡是比喻必定都是“分喻”。這里標出

19、這一名目,可使設譬造喻者更趨于自覺而已。     反喻     反喻是以本體反過來譬喻體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使尋常比喻親切新奇。錢先生在管錐編全流漢卷五六中,點出這種方法。如國語周語上召公諫厲王時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個比喻在賈讓秦治河三策中反其喻而用之:“夫土之有川,猶人之有口;治土而防其川,猶止兒啼而塞其口。”新穎別致,頓生新意。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五、板書設計   &#

20、160;                                                 &#

21、160;                                                                       談中國詩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