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復習歸納及鞏固訓練_第1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復習歸納及鞏固訓練_第2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復習歸納及鞏固訓練_第3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復習歸納及鞏固訓練_第4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復習歸納及鞏固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 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復習歸納及鞏固訓練第16課三國鼎立知識點復習歸納及鞏固訓練知識點復習歸納一、官渡之戰(一)背景1、東漢末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局混亂,州郡割據,戰亂不已,東漢王朝形同虛設。2、曹操勢力的崛起原因:(1)政治上:把漢獻帝接到許,借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爭取政治上的主動,并招攬各種人才;(2)經濟上:實行屯田,組織軍隊和流亡民眾從事農業生產,既解決了大批流民的生計,有利于社會穩定,又籌集了軍糧。3、袁紹集團占據黃河以北,兵多糧足,實力強大;4、曹操和袁紹都想吞并對手,稱雄北方。5、時間:200年6、地點:官渡進行決戰7、交戰雙方:

2、曹操集團和袁紹集團8、曹操采取的戰術: 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偷襲袁紹軍糧。9、特點:以少勝多10、結果:曹操迅速殲滅袁軍主力。11、影響: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 。二、赤壁之戰1、目的:曹操揮師南下,準備進而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統一全國。2、時間:208年3、地點:赤壁4、戰術:孫劉聯合抗曹,火燒曹營5、大體經過:約5萬人的孫劉聯軍,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用火攻的辦法,大敗曹軍。6、結果:曹操大敗7、特點:以少勝多8、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三國鼎立1、割據狀況赤壁之戰后,曹操掃平關中的割據勢力,完成了北方的統一。(2)劉備占領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

3、后,又向西南發展,占取四川、云貴地區。(3)孫權一邊把他的統治范圍延伸至福建、廣東,一邊又搶奪了劉備在湖北、湖南的勢力范 圍。2、最終形成:(1) 220年,曹丕廢掉漢獻帝,在 洛陽稱帝,國號 魏。(2) 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 漢,史稱蜀漢;(3) 222年,孫權稱吳王,吳國建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3、三國各自的發展(1)曹魏重視農業生產,造船業,大力興修水利 。(2)孫吳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 達夷洲,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 。(3)蜀漢在丞相 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強了西南地區的開發。鞏固訓練題1、湖北的襄

4、陽市因文化而立,必將因文化而興。昔日襄陽因歷史悠久,才會有人杰地靈。襄陽的古隆中與下列哪一歷史人物有關()A.曹操B.劉秀C.孫權D.諸葛亮2、三國演義里的“借東風”“草船借箭” “連環計”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它們都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戰役有關。這場戰役是()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泗水之戰3、下列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一項是()A.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B.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C.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D.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融合4、在中華民族的成語故事中有許多關于三國鼎立的故事,下列哪個故事所反映的史實對三國鼎立

5、局面的形成影響最大?()A.官渡之戰B.赤壁之戰C.三顧茅廬D.七擒孟獲5、發生在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戰 后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這場戰役是()A.巨鹿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泗水之戰6、東漢末年,形成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其中實力最強的是黃河中下游的()A.曹操和袁紹B.劉備和孫權 C.曹操和劉備 D.孫權和袁紹二、材料分析題。閱讀材料后回答問題。材料:自董卓以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 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 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

6、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 圖也。1、這是什么時期誰對當時形勢的分析?2、材料中的“跨州連郡者”指的是東漢的什么事件?3、“然操遂能克紹”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戰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戰役的最重要影響是什 么?鞏固訓練題答案一、選擇題。1-6 DCABBA二、材料分析題。1、諸葛亮2、州郡割據3、官渡之戰;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2019-2020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裂與民族交融第16課三國鼎立教案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6課 三國鼎立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各自的影響;魏蜀吳三個政權建立

7、的時間、建立者、都城;三國經濟發 展的概況。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兩次戰役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曹操的分析和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二:重點難點重點: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難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三、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經過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腐朽的東漢王朝趨于瓦解,名存實亡,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一些地 方官吏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從此 ,我國歷史自秦以來400多年

8、的 統局面結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這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二個階段,共名 370年的歷史。這一時期有兩特點:一是我國封建國家第一次出現大分裂;二是全國范圍的民族大交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時期的開始一三國鼎立。(設計意圖:溫故知新,導入新課,使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竟相回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 新課的興趣。)(二)、講授新課:一、官渡之戰創設情境,深入學習:我們要探究三國形成的歷史,就要了解東漢末年的境況長期混戰帶給人民無盡的災難和痛苦,同時也使北方的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 人口集中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了白骨露于野, 千里無雞鳴”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渴望早日結

9、束戰亂,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 誰順應歷史的潮流、順應人民的愿望,結束了這種戰亂局面呢?(曹操)曹操能謀善斷,很有眼光,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用詩抒發了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 ,老驥伏根,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從這幾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怎樣的志向 (懷有雄心壯志,想要統一天下)2 .問題探究曹操要統一天下,必先統一北方,為實現其遠大志向,曹操做了哪些準備?(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結論,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重視人才;經濟上:實行屯田,組織軍隊和 流亡的民眾從事農業生產。 )在北方的各派軍閥中,能與曹操相抗衡的是誰呢 ?(袁紹)隨著

10、曹操勢力的壯大,曹操與袁紹展開了決戰,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設計意圖: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之后通過老師的提問,讓學生閱讀教材,根據提示 對重點內容進行圈畫,培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教師點撥你知道學習戰爭、戰役應掌握哪些要素嗎?(點撥: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結果、影響)根據以上提示,結合教材內容,了解官渡之戰的有關情況(學生閱讀教材)4 .學生活動:官渡之戰2*21年T宜軍進里跑妙 . I 掰曹軍1s隼踴好袁、 紹昌中直裹黃軍精草集中地的肺蛾L愛軍股潑出為 ,4*曾、離陣中i IX 主要戰場)/£馬官渡之戰形勢圖,認真讀圖,哪位同學能敘述一下官渡之戰的大致過程?(學

11、生對照地圖敘述戰爭過程,同時說出學習戰爭的各個要素)學生回答:官渡之戰:公元 200年,袁紹與曹操,曹操打敗袁紹,莫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 礎。(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了解戰爭的方法,同時通過閱讀教材、敘述戰爭經過,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般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5.小結過渡在官渡之戰后,曹操又陸續消滅了一些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此時,如果你是曹操,統一北方后,你會有何打算呢?(統全國)二、赤壁之戰1 .師點撥:操想統一全國,此時的天下大勢如何呢?曹操的主要對有誰?(劉備、孫權)提到劉備,曹操評價他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就是,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劉備和他自己。提到劉備,自然而然會想到誰?(

12、諸葛亮)我們來看看這幅圖,大家知道畫里面的人物是誰嗎?(劉備關羽,張飛)這幅圖里面蘊含著一個什么成語呢?(三顧茅廬)2 .教師點撥:曹操的另一對手是孫權。他評價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事孫權手下主要將領都有誰?(周瑜等)關于周瑜,大體-苫以詞也卓工工國'Mt- 去您,孕石慚、考老 >4、室戶 * :< 必5 ft© 南 aT 依共j福 2年但姆M因什&早 一d才 八司,l大家思考此時天下這三方勢力中誰最強大?(曹操)面對曹軍的進攻,孫權和劉備該怎么辦?(聯合起來)孫權和劉備在諸葛亮的積極斡旋之下,決定聯合起來對抗曹軍, 于是就發生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13、3 .學生活動大家已經了解了關于戰爭、戰役的學習方法,請大家閱讀教材,學習赤壁之戰”,并講述赤壁之戰的經過。學生講述,教師補充:曹操打敗袁紹、基本統一北方后,舉兵南下,想一舉統一全國,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 劉備派諸葛亮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孫權命令周瑜為主將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劉備軍隊共約五萬人迎擊曹軍。孫劉聯軍與曹軍對映于赤壁。曹軍將士為北方人,不習水戰,于是將戰船首尾相連,等待時機發動決戰。周 瑜采納部將黃蓋的火攻計,令人寫書信給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率船乘風駛入曹軍。曹 軍戰船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率部北退,孫劉兩軍 分占荊州要地。赤壁決戰

14、,為日后魏、蜀、吳三國鼎立莫定了基礎。4 .教師點撥:誰知道赤壁之戰前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點評5 .問題思考:明朝人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在描寫赤壁之戰時有蔣干盜書 ”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諸葛亮借東風”等情節。但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卻不見于史書記載。你如何來看待 這種不同?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嘗試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當點撥,并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分析)我們應該認識到文學作品大多是從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性言進行分析。在大體不違背歷史現實的情況下進行的虛構,和歷史現實是有區別的。對比一下:戰役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結果影響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設計意圖:通過史實辨析,讓學生認識到文學作

15、品和歷史。事實的區別。運用已掌握的學習策略學習類似知識,實現知識的活化遷移。利用表格法整合知識,讓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知 識的基本方法。)6 .問題探究。讓學生對比表格中兩次戰役的異同,指出都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并且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結局卻不同,學生分組討論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提示:可以分別從兩次戰爭中交戰雙方去分析)學生1:官渡之戰袁紹驕做輕敵;而赤壁之戰中曹操驕做輕敵學生2:兩次戰爭曹操的地位不一樣,官渡之戰中曹操實力弱,能夠聽取他人意見;赤壁之 戰中曹操實力強大,驕輕敵,不聽別人意見。教師補充:官渡之戰中,曹操處于劣勢,袁紹自以為兵多將廣,驕做輕敵,不虛心聽取部下 意見,

16、而曹操卻虛心聽取了許攸的建議,采用了正確的戰術打敗袁紹;而到了赤壁之戰中, 曹操兵多將廣,處于優勢,但是驕傲輕敵,而孫劉聯軍卻占盡了天時,地利和人和,聯合起 來采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所以輕易地打敗了曹操。設問:曹操在兩次戰役中的經歷給同學們帶來哪些啟示?教師引導學生得出 驕兵必敗”的結論。(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曹操的個人經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三、三國鼎立1 .小結過渡赤壁之戰后,曹操退守北方,現固實力,孫權和劉備也分別在江東和西南地區發展自己的力量,每一個政權都暫時還不具備統一全國的能力,這樣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2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一個政

17、權的建立要從哪些方面去學習?(時間、建立者、都城)(學生對照答案,教師補充糾正:魏國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220年魏國建立,東漢結束)3 .過渡。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以后, 為了積蓄力量消滅對方, 每一個政權都致力于恢復和發展自己的經 濟,最后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三國的治理與開發。4 .教師設問。三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情況怎樣?他們的政策的制定有什么特點呢?(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孫吳開發江東,發展海外貿易;諸葛亮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特點:能因地制宜)補充說明:吳國的造船業發達,衛溫曾經到達夷洲I,即今天中國的臺灣。由此可見,臺灣自古以來就與大陸有緊密的聯系,是我國神圣領土的一部分(設

18、計意圖:了解三國經濟發展的概況,為學習下節課做好鋪墊。 了解合灣的歷史,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有機組成部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5 .問題探究。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學生發表見解)學生1:我認為是歷史的倒退,因為這一時期國家由統一走向分裂,軍閥割據混戰,民不聊 生。學生2:我認為是歷史的進步, 因為雖然這一時期國家分裂戰亂,但是也實現了局部的統一,為重新實現全國統一莫定了基礎。教師總結:總的來說,三國鼎立是從分裂到統一的過渡、轉變時期,為西晉的短期統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統奠定基礎,從這個角度看它是歷史的進步。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探究,學生會對三國時期的歷史形成一個

19、客觀的認識。(課內提升)(三)、課堂小結我們這節課了解了許多人物,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還要數曹操和諸葛亮。對于曹操,人們用十個字來形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對于諸葛亮,令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忠誠, 用八個字形容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京劇里面曹操是白臉, 代表奸臣,你認為對嗎? 具曹操對于一北方作出了貢獻,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曹操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對于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予肯定的評價。同樣諸葛亮對于西南地區的開發也作出 了較大貢獻。(四)、課堂練習1、下列官渡之戰白正確敘述是 (C )A發生在三國時期 B為三國鼎立奠定基礎 C發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燒袁紹

20、全部糧草2官渡之戰的交戰雙方是(A )A.曹操和袁紹B曹操和孫劉聯軍 C.孫權和劉備 D.袁紹和孫劉聯軍3 .莫定三國鼎立局面基礎的是 ()A.長平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泗水之戰4 . 220年建立魏國的是(D )A.孫權B.劉備C.曹操D.曹丕5 .三國時期的建業是今天的 ()A.洛陽B.南京C.成都D.武漢(五卜板書設計第16課 三國鼎立一、官渡之戰:時間:222,交戰雙方:袁紹曹操二、赤壁之戰:時間:208前交戰雙方:曹操孫劉聯軍三、三國鼎立魏國:220蜀國:221吳國:222人教(部編版)七年歷史上冊第 16課三國鼎立導學案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

21、6課三國鼎立復習提綱一、三國鼎立的背景:【材料研讀】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遣一,念之斷人腸。”一一曹操蒿(hao)里行詩中所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會由現這樣的狀況?答:描繪的是東漢末年荒涼、凄慘的社會景象。因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二、官渡之戰1、背景:東漢末年,北方軍閥長期割據混戰,社會生產生產遭到嚴重破壞。2、概況:(1)時間:公元200年(2)作戰雙方:袁紹與曹操(3)特點:以少勝多(4)結果: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軍。(5)影響: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3、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處于有利地位,并招攬各 種人才。(2)經濟上:實行屯

22、田,恢復農業生產(3) 軍事上:官渡之戰打敗袁紹。材料分析:“老驥伏枷,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步由廈門行曹操能謀善斷,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是我國古代杰生的政 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用詩抒發了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 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由曹操怎樣的志向?答:懷有雄心壯志,想要統一天下。二、赤壁之戰1、背景: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想要進一步統一全國。2、概況:(1)時間:公元208年(2)作戰雙方:曹操與孫劉聯軍(3)戰爭的特點和結果: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4) 影響: 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3、曹操失敗的原因:(5) 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水土不服;(6) 曹操驕

23、傲輕敵;(7) 孫劉聯軍利用主場的氣候、地理條件并采取正確的戰丕。啟示:“驕兵必敗”;比較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時間公元200年公元208年作戰雙方袁紹與曹操曹操與孫劉聯軍戰爭特點以少勝多結果曹操勝利曹操失敗作用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 基礎。為三國鼎立局而形成奠定了基礎啟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不僅看力量強弱,還要看戰略戰術是否得當;不能驕傲輕敵,要適時由擊,虛心接受好的建 議等才能取勝。評價曹操:(1)曹操是我國古代杰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2)他廣羅人才,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分裂割據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為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他的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 順應歷史的潮流。(3)但他有狡詐、多疑、濫殺無辜的殘暴本性。如:殺華佗、孔融、楊修等,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