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同步檢測八第八課楊振寧:合璧中西科學文化的驕子(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一、基礎知識(14分,每小題2分)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下劃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蜷縮(qun)不啻(chì)負笈(jí)一模一樣(mú)B骨髓(su) 悄然(qio) 吆喝(yo) 引吭高歌(kàng)C紈绔(kù) 撩起(liáo) 折耗(shé) 鎩羽而歸(sh)D夯實(hng) 橫禍(hèng) 拘泥(nì) 力能扛鼎(gng)D解析:A項,“蜷縮”中的“蜷”應讀“quán”;B項,“引吭高歌”中的“
2、吭”應讀“háng”;C項,“撩起”中的“撩”應讀“lio”。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蝸居仰慕薈萃五體投地 B頃聽天塹跋涉真知灼見C竭蹶輾轉契機按步就班 D詭異遐想巔峰蜂涌而出A解析:B項,“頃聽”應為“傾聽”;C項,“按步就班”應為“按部就班”;D項,“蜂涌而出”應為“蜂擁而出”。3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1)在西南聯大和后來的清華大學,歷代學生相傳著一條重要的經驗:誰要想學習理論物理,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閱王竹溪先生的筆記,_他的各門課的筆記,都為他的歷代弟子所“必讀”。(2)在國家巨大災難面前,唐山十三位農民以無聲有力的行動,宣告了民間_救災時代的
3、來臨。(3)折子戲的動人風姿,如要完美地繼承下來,也需要演員的表演才能與藝術靈性,而“全本”戲沒有前人的演出樣式可以_,只能完全靠自己探索創新。A以至自愿依從 B以至志愿依傍C以致志愿依從 D以致自愿依傍B解析:以致: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以至:表示在時間、數量、程度、范圍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由于前半句話所說的動作、情況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結果。“自愿”和“志愿”二者都有“情愿”的意思,但“志愿”還有“理想、抱負”的意思,這里強調的是民間救災成為了一種愿望、一種時代的標志。依從:順從;依傍:模仿,多指學問和藝術方面。4下列各句中,加
4、下劃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A楊振寧對愛因斯坦推崇備至,崇拜得五體投地。B他喜歡狄拉克的特殊風格,認為狄拉克對問題的物理本質的認識常常能夠一語中的。C至于一代宗師費米,楊振寧通過感同身受,也深受其影響。D楊振寧此時心情十分復雜,一方面覺得十分失望,一方面也覺得力不從心。C解析: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感謝),現多指雖未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歷過一樣。5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A的確,從這篇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到,楊振寧的成功得益于中西科學文化的“合璧”,也得益于他獻身科學的精神。B楊振寧好比一棵樹,在西南聯大扎下了根,在芝加哥大學長出了
5、繁茂的枝葉。C然而,極端惡劣的條件并沒有壓倒西南聯大的師生員工,他們仍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和上下一致的愛國精神,來彌補物質條件的不足。D據統計,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名單中,因師徒關系而獲獎者的比例占近40%以上,跟前輩諾貝爾獎獲得者學習過比沒有學習過的人獲獎時間提前了七年。D解析:D項,不合邏輯,“近”和“以上”矛盾。6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投拜什么樣的名師?投拜哪一位名師?楊振寧曾考慮過很長時間。B同學們見到楊振寧做實驗時手忙腳亂的窘相,往往善意地開他的玩笑,其中一個最有名的玩笑是:“凡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楊振寧。”這個玩笑甚至把艾里遜教授也給逗樂了。C楊振寧剛到美國,連
6、費米的面也見不著,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費米為師為既定目的。D楊振寧的母親是一個意志堅強、賢惠、克勤克儉的婦女,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溫飽,她日夜操勞,凡事親力親為,把一個家安排得井井有條。A解析:A項,把問號改成逗號。7把后面的句子分別填入下面的橫線上,最恰當的一組是()天鵝悠閑自在、無拘無束,它時而在水上遨游,_它似乎是很喜歡接近人的,只要它覺得我們不會傷害它。時而沿著水邊,回到有人的地方,時而到岸旁嬉戲,享受著與人相處的樂趣,時而離開它的幽居,藏到燈芯草叢中,ABCDA解析:橫線上第一句的排定,必須“勾前”與橫線前的一句話“時而在水上遨游”銜接。綜觀備填的六句話,應排第句,因為兩句語意上對舉,
7、而且語法結構上一致。據此可排除B、C兩項。橫線上最后一句的排定,必須“連后”與橫線后的一句話“它似乎是很喜歡接近人的”銜接。綜觀備填的六句話,應排第句,因為句談的是“與人相處的樂趣”,橫線后的一句話“很喜歡接近人的”是解釋其原因的。據此可排除D項。二、閱讀理解(44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12分)抓住機遇,追隨名師。楊振寧自己曾這樣感慨過:“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作,做教師的經驗,我覺得我是非常非常幸運的。在絕大多數和我同年歲的人都有著種種困難和遭遇的時候,我卻有很好的老師,很好的合作者,很好的學生。而且在物理學界以外有很多很多的朋友。”這是楊振寧平實而謙虛的總結。的確
8、,楊振寧家學淵源,他是幸運的;就讀西南聯大階段,雖遇國難當頭,但因此接受了中國許多最著名學者的授業解惑。這些教授時至今日都還是中國科學界、知識界的風流人物。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巔峰之上,也就給楊振寧帶來了高起點。他一生的研究內容、研究風格和作風始終沒有偏離他在西南聯大時所形成和確立的方向,是王竹溪、吳大猷、張文裕這些名教授領著他奠定物理學發展的基礎的。當他赴美留學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不在美國,因此,大量的各國科學家流向美國。像費米、泰勒等都是在本國受到迫害而離開自己的國家的。他們在美國得到了重視和發展,費米成為原子彈的開山祖,泰勒則被稱為“氫彈之父”。楊振寧直接在這些譽滿全球的大師的麾下,
9、周圍又有一批優秀的青年共同學習,確是幸運之至。中國有句古話:“名師出高徒。”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也這樣說過:“我可以告訴你們,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獎,秘訣之一就是有名師的指點。”它說明一個年輕人初踏上科學征途時,得到名師指點的重要性。據統計,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名單中,因師徒關系而獲獎者的比例占40%以上,跟前輩諾貝爾獎獲得者學習過比沒有學習過的人獲獎時間提前了七年。名師之所以能對高徒起指點作用,就在于名師的指點可以使年輕人在攀登科學高峰時縮短路程。因為名師是站在科學發展最前沿,他們能隨時了解變化著的科學研究的新形勢并能掌握研究的新方向。同時名師能及時地掌握該學科領
10、域中新的情報信息,做出前瞻性的預測,對相鄰的學科關系也看得清楚。然而,楊振寧并非簡單地面對機遇,從楊振寧的人生經歷中,我們可看到他孜孜不倦、奮力追求的歷程。楊振寧以高二同等學力報考西南聯大獲得成功,報讀碩士研究生、報考留美博士生順利通過,這都包含了他平時的勤奮、刻苦及對學習的付出。楊振寧剛到美國,連費米的面也見不著,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費米為師為既定目的。他“踏破鐵鞋”去尋找,終于如愿以償,躋身于名師門下,飽受學界泰斗的熏陶。對一般人來說,能去到美國,在普林斯頓這樣的名牌大學學習,也該心滿意足了;何況新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語言不相通,親人全都遠在萬里之外,要實現追隨名師的目標,又該遭遇多大困難。
11、但是,“機遇只垂青于那些不斷追求它的人”。楊振寧沒有等候,他不懈地爭取、努力。這種事例在楊振寧的一生中是屢見不鮮的。因此,良好的機遇和環境,好的老師,楊振寧都靠自己去把握,去爭取。與其說楊振寧碰上了好機遇,不如說楊振寧爭取和抓住了好機遇。抓住機遇,追隨名師,這才是楊振寧成為幸運兒的重要原因。8楊振寧自己曾這樣感慨過:“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作,做教師的經驗,我覺得我是非常非常幸運的。”閱讀選文,看楊振寧的幸運體現在哪些方面。(3分)9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說,獲得諾貝爾獎的秘訣之一就是有名師的指點。為什么名師的指點如此重要?(2分)10文章說“與其說楊振寧碰
12、上了好機遇,不如說楊振寧爭取和抓住了好機遇”。楊振寧抓住了哪些機遇?(3分)11人的一生會遇到無數次機遇,有的人抓住了機遇,獲得了成功,有的人喪失了機遇,一事無成。你如何看待機遇?(4分)8.(1)楊振寧家學淵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就讀西南聯大階段,接受了中國許多最著名學者的授業解惑,奠定物理發展的基礎。(3)二戰期間,大量的各國科學家流向美國。楊振寧直接在這些譽滿全球的大師的麾下,周圍又有一批優秀的青年共同學習,確是幸運之至。9(1)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巔峰之上,給后來者帶來了高起點。(2)名師站在科學發展的最前沿,能隨時了解變化著的科學研究的新形勢、新方向、新信息,具有預見眼光,對相鄰的
13、學科關系也看得清楚,可以使年輕人在攀登科學高峰時縮短路程。10(1)楊振寧平時學習勤奮、刻苦,報考西南聯大獲得成功,報讀碩士研究生、報考留美博士生順利通過;(2)楊振寧矢志不渝,以拜費米為師為既定目的,最終躋身于名師門下,飽受泰斗的熏陶。11參考答案:機遇只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機遇稍縱即逝,目光敏銳、勇敢果決者常常能獲得它。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動權在每個人手里。解析:只要觀點正確,言之成理即可。(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18分)歷史不可復制精神卻能傳承記者(以下簡稱記):持續8年對西南聯大的關注,你眼中的西南聯大是什么樣的?張曼菱(以下簡稱張):西南聯大是一部
14、歷史,是到現在為止還發現得不夠、張揚得不夠,大家認識得也不夠的一部歷史;它是大學史,是一部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應該讓它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讓它所蘊藏的財富,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記:_張:我希望知識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熱愛研究西南聯大。社會發展到今天,進入到開放的世態,我們可以用廣闊而不是狹隘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如果有人說這些飽經憂患的前輩們回顧歷史僅是在進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說這些人過于偏愛歷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一種窺視隱私的投機方式,來進入這一部對于我們民族對于我們中國知識分子至關重要的輝煌歷史。西南聯大總體是一種光明,一種驕傲,一筆稀世之寶的財富。記:你在訪談錄(代
15、序)中提到,在當代挖掘和發揚“重建西南聯大的歷史價值觀”事關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聯大的歷史價值觀”是什么?張:體制,大學的管理,教授參與管理學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這些都是歷史的價值觀。甚至包括什么是校長,什么是教授夫人。當年聯大的教授好不容易來到昆明就開始馬不停蹄地進行講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幾節課就去游玩。這就是大學的“育人精神”。同時,學風比知識重要。讓學生保持自由的活潑的個性,使學生們的思維活躍,激發他們的創造性。這才是一個充滿個性、人文的大學。這樣的大學,才能成為人才的輸出地。文化不是一本書,它是一條河,在一直變化的、有生命力的,那個時代的人們穿著長衫講著現代文明,
16、創造了新的文化階段。這種文化從“五四”以來開始延續,雖被戰爭所迫而顛沛流離,萬幸的是,以西南聯大為代表的大師們,讓5 000年來的文化命脈得以延續。中華民族要實現全面復興,必須要重拾這種文化精神。記:關注西南聯大多年,你個人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張:人生識字孤獨始,人讀書識字就是為了提升自己,這是一種成長。求同總是發現異,人的成長就是不斷驗證這種孤獨,你可以掩飾,但是不能拒絕。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你如何解決這種距離感?就是回報。回報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優秀的傳統,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報,讓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東西。我是一個既草根又有高臺運作的幸運者,我從云南走出去,如果總是說云南太落后了,那何處是歸
17、宿呢?當你追求個人價值到了一個極高點,一定要回報,這也是熊秉明先生給我的啟示,他說過:遠行與回歸,否則就是沒有靈魂。關注西南聯大,收存西南聯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了回歸,做這件事,讓我感覺與故土非常地近、非常地親。第二大收獲就是個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現在已不是一般意義的作家,做這件事,影響著我的人生,對生命和價值觀的思考、取舍。我珍惜與這些泰斗級大師們的情緣,不能讓他們失望。與這些才華橫溢、經歷過西南聯大洗禮的老人相處越多,越讓我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第三,做這件事的過程,增強了民族自信心,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要傳承下去。我在中科院給學生們講課,一個博士生說他只想看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的
18、經歷,我當著很多人批評他狹隘,沒有人文基礎,就成不了大師。過后他專門來找我簽名,孺子可教!中國的年輕人是充滿希望的,他們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沒有人教他們。今后我會更多地給年輕人開一些講座,把更多的回報給予他們,把大師們的衣缽、苦心傳承下去,也會出一些面對青年,更加人文化的書。12從全文看,西南聯大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寶的財富”?(5分)13你認為張曼菱“持續8年對西南聯大的關注”得到哪些收獲?(5分)14根據張曼菱的回答,請推測橫線處記者的第二個提問是什么,并分析本文記者安排的提問之間是什么關系。(3分)15張曼菱認為“人生識字孤獨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觀點?請闡述你的看法。(5分)1
19、2.(1)西南聯大的歷史價值觀,包括體制、大學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等。(2)西南聯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潑的個性、激發學生創造性的學風。(3)西南聯大教授們的育人精神。(4)西南聯大師生傳承5 000年文化的文化精神。13(1)明白了與故土的親近即回歸的重要。(2)個人對生命和價值觀的思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3)增強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民族自信心。(4)感受到回報才是我們民族最優秀的傳統,也是最后的出路。14提問: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視角去研究西南聯大呢?特點:本文記者的提問采取追問(層進)的方式,首先提西南聯大是什么,接著問應該怎樣研究,再問研究什么,最后問得到什么收獲,層層遞進。
20、15參考答案:我同意張曼菱“人生識字孤獨始”的觀點。因為人生識字讀書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書讀好讀通;其次,書讀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與現實世界有距離。如尼采的思想遠遠地超越了同時代人,就免不了孤獨。所以,讀書做學問孤獨是難免的。解析:答案必須做到有觀點、有概括性材料、有分析,思路要清晰,語言表達要流暢。(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14分)從麥田里走來的科學家李振聲一輩子與小麥結緣,也正是小麥讓他聲名大振。2007年2月27日,他更是作為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唯一得主,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中央,從國家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殷紅的獎勵證書。饑餓促其走上“弄麥”路“這就是我們培育的小偃
21、6號,你們看,多有嚼勁!”在自己的辦公室,李振聲從一株小麥標本上摘下一粒小麥籽,利索地放在牙齒上,嚼開,展示給現場的記者觀看。小麥籽晶瑩剔透,引來一陣驚嘆,李振聲的眼中顯露出驕傲的神色。這是他和同事們20年努力培育出來的優質小麥種。累計推廣面積1.5億畝以上,增產小麥超過80億斤。這個與麥為伍的科學家,最初走上“弄麥”之路,卻源于早年饑餓的經歷。李振聲1931年出生在山東淄博農村。幼時家境貧寒,但身為農民的父母卻很重視讓孩子受教育,他先念私塾,后上學堂。不幸的是,13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一人帶著4個孩子,日子過得愈發艱難。李振聲在哥哥的資助下讀到高一年級,便再也無力支撐。1948年,濟南解放。
22、此時,已經輟學的李振聲只身來到濟南,想托人找個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墻縫里的一則廣告那是山東農學院的招生啟事。其中最讓李振聲感興趣的內容是學校提供吃住。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李振聲報考了,沒想到還真的考上了。“又有飯吃,又能上大學,這是我過去從不敢想的事情。”李振聲說,他挨過餓,知道糧食的可貴,也知道農業的重要,所以對這次學習機會特別珍惜。當時學校農場繁殖了幾個優良品種,包括齊大195、扁穗小麥、魚鱗白等。假期回鄉時,李振聲就將這些小麥優良品種引入家中,種植后確實比當地老品種增產,鄉親們都來換種。看到這樣的場面,“這讓我產生了將來也要從事小麥育種研究的想法”。由草而麥,育出新品種其實,最初李
23、振聲是從事牧草研究的。1951年,大學畢業時,李振聲被分配到中科院工作。在北京期間,他跟隨導師、土壤學家馮兆林從事種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曾經收集種植800多種牧草,對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礎。1956年,我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條銹病大流行。條銹病病菌感染小麥葉片,使葉子提早枯萎,甚至使小麥死亡。真菌隨風傳播幾千里,使小麥減產20%到30%。“農民種了那么多年的小麥還是這么體弱多病,但是野草沒人管,卻生長得很好。”對草有研究的李振聲想,能不能通過小麥與天然牧草的雜交來培育一種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呢?于是李振聲提出通過遠緣雜交,將天然牧草的抗病基因轉移給小麥,選育持久性抗病小麥品種的設想。這個設想得
24、到了權威植物學家聞洪漢和植物病理學家李振歧的支持,年輕的李振聲開展了這項研究,從此一干就是50年。讓風馬牛不相及的野草和小麥雜交,這項研究在當時被許多人視為畏途,國內從沒有人嘗試。李振聲說,當時他心里也沒有底兒。第一代野草和小麥的雜交品種研究出來了,這種被稱為雜種一代的東西長得一點也不像小麥,反倒和野草一個樣子。還有其他種種問題。李振聲繼續埋頭研究。遠緣雜交對雜種的鑒定與篩選,靠的是機遇和細心。1964年,小麥成熟前連續40天陰雨。到6月14日天氣突然暴晴,一天的工夫,幾乎所有的小麥都青干了,在1 000多份雜種中,除了長穗偃麥草以外,還有一個材料保持著金黃顏色,這就是小偃6號的祖父。“我們抓
25、住這個十分難得的材料,又經過兩次雜交,育成了后來的小偃6號。”小偃6號作為李振聲院士培育的優質小麥種子,區域試驗增產28%31.9%。當時陜西農村流傳的“要吃面,種小偃”,讓小偃6號不推自廣。至今小偃6號已有25年的推廣史,是我國育成品種中推廣時間最長的品種。但是,小偃6號育種過程長達23年。李振聲意識到育種過程耗費的時間太長了,他開始思考另尋捷徑。于是他將染色體工程技術引入小麥育種領域,創立了缺體回交法,將遠緣雜交的育種時間縮短到了3年半。這一創新引起國際染色體工程界的注目。這時的李振聲已經聲名鵲起,各種獎勵接踵而來。但李振聲最熱衷的仍舊是到田間地頭去看小麥,他說:“真正給我打分的是農民。”
26、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李振聲家里,有一幅大字,寫著:寧靜致遠。在所有人的眼里,李振聲都是一個平易近人、做事低調的人。在榮譽面前,李振聲顯得很淡然。他說:“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譽歸于集體,這次獎金也應歸于集體。所以,我已向單位說好了,將這次獎金全部捐給單位,作為學生的助學基金,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助一臂之力。”在世人的眼中,李振聲是取得了巨大成就、享譽中外的科學家。可是在同事和學生的眼中,他卻是一個在麥田埋頭苦干、不知疲倦的老人“6月正午的太陽照得人眼花,幾個年輕人都躲在樹蔭下。可李振聲戴著一頂草帽,從一大早就在田里查看麥苗,蹲下、起來,換個地方再蹲下、起來三四個小時就這樣重復做蹲起運動。”誰能相信,
27、這段文字描述的李振聲已經70多歲!“李院士,您平時喜歡運動嗎?”“您喜歡音樂嗎?”“您身體這么好,有什么養生秘訣嗎?”記者們實在不甘心,想在自己的稿子里加入一些人性化的內容。“我不太愛運動,體育上也沒什么專長。更談不上什么養生之道,有空了就散散步。我對藝術了解很少。”剛剛還滔滔不絕的李振聲,變得沉默寡言了。(選自青年文摘,有刪節)16這篇傳記是怎樣刻畫李振聲這一形象的?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4分)17李振聲是怎樣走上成功之路的?(5分)18文末李振聲在記者的追問下坦言自己“不太愛運動,體育上也沒什么專長對藝術了解很少”。你覺得李振聲這樣的人生是完美的嗎?請談談你的看法。(5分)16.參考答
28、案: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評價刻畫了李振聲熱愛事業、潛心科研、做事低調和淡泊名利的形象。如“這就是我們培育的小偃6號,你們看,多有嚼勁!李振聲的眼中顯露出驕傲的神色”。表現了他對事業的熱愛。或如“李振聲家里,有一幅大字,寫著:寧靜致遠。在所有人的眼里,李振聲都是一個平易近人、做事低調的人”。表現他的低調作風。或如“李振聲最熱衷的仍舊是到田間地頭去看小麥,他說:真正給我打分的是農民。”表現了他對事業的熱愛。或如“他說: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譽歸于集體,這次獎金也應歸于集體。”表現他對名利的淡薄。或如“可是在同事和學生的眼中,他卻是一個在麥田埋頭苦干、不知疲倦的老人6月正午的太陽三四個小時就這樣重復做
29、蹲起“運動”。”從側面評價李振聲對科研的認真和投入。解析:找出李振聲有代表性的話語、有代表性的動作,然后加以分析。17(1)饑餓促其走上“弄麥”路。早年的挨餓,使他知道糧食的可貴和農業的重要,而鄉親們對優良麥種的喜愛又使他產生了要從事小麥育種研究的想法。(2)他跟隨土壤學家馮兆林從事種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對牧草研究有一定基礎。(3)權威植物學家聞洪漢和植物病理學家李振歧的支持。(4)善于抓住機遇和懂得細心觀察。(5)能潛心科研,淡泊名利,不斷探索。18答案示例:(1)不完美。因為李振聲只懂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說他是個優秀的專業人才,但不等于就擁有完美的人生。一個比較完美的人生除了
30、工作優秀外,還要懂休息,懂得享受生活。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一個杰出的科學家,還是個出色的小提琴手。音樂不但豐富了他的生活,陶冶了他的情操,還啟迪了他的思維,促進了他的科學研究。(2)是完美的人生。李振聲雖然在生活上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和專長,但是他全身心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他已經把自己的事業當做生活中的愛好和享受,事業的成功給他帶來了無窮的快樂,而這種快樂又促使他繼續探索和研究,去創造更大的快樂。所以他的人生是絢爛的,更是完美的。解析:可贊成,也可反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語言運用(12分,每小題4分)19閱讀下面的圖表,完成后面的題目。高考作文評分控制組對影響高三學生作文的因素進行了調查,
31、結果如下:項目名稱具體內容所占比例語言表達句子、詞匯、文字、標點、修辭手法51.55%層次結構層次、過渡21.55%思想內容中心、材料、分析26.90%請根據圖表所反映的情況,寫出兩條結論。參考答案:(1)影響學生作文的關鍵因素是語言表達。(2)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要抓好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解析:解答圖表題,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信息。上圖中,“語言表達”出現的問題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就應該是答題的關鍵。20(2009江蘇蘇、錫、常、鎮四市高三調研,4)在人際相處和溝通中,“同理心”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
32、思考和處理問題。下面是一位同學在競選值周班長失敗之后對你說的話,你該如何回答他呢?要求以“如果是我”開頭,并運用“同理心”原理。(不超過50字)同學:我作出了那么大的努力還是沒有選上,看來我真的不行!你的回答:如果是我,_參考答案:(如果是我,)我也會感到失望。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會改進不足,爭取在下次競選中當選。解析:理解同學的失望情緒,表示不喪失信心或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21年畫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年”文化的重要標志,貼年畫是中國百姓慶祝農歷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這種民間藝術已瀕臨滅絕,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下面是一幅傳統年畫,請你命個題目,并從中任選兩個象征事物,說出其中寄托的
33、美好愿望。參考答案:(1)福祿壽三星(2)圖畫中的“佛指手”中的“佛”與“福”諧音,“指”與“子”諧音,佛手多指,有“多子、多孫、多福”的意思。“蟠桃”象征長壽,相傳西王母壽辰舉行蟠桃盛會,蟠桃又稱壽桃。“魚”指年年有余,表示生活富裕。(任選兩個即可)解析:這個圖文轉換題,考查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引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熱門話題的關注和理解。題中的象征意義,即通過畫面揭示出事件的本質內涵。先要認真細致地觀察畫面的內容,找出其揭示的對象,然后挖掘隱含信息。四、寫作(50分)22閱讀下面的文章,根據后面的要求作文。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田中耕一是一個“小人物”,43歲的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甚至連碩士學位都沒有,他只是“日本企業社會最低層”的一名普通工程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甚至連同行專家對他也一無所知。田中發表論文很少,默默無聞,但他潛心鉆研,于1987年發表一篇論文,在高分子研究領域提出了性質界定和結構解析的原創思想。經過十幾年實踐,這個思想已發展成為世界感應度、精確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歐美學術界高度評價,從而成為此次獲獎的重要依據,諾貝爾化學獎評委主席稱田中耕一是開啟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領域大門的第一人。田中耕一的獲獎讓日本人吃了一驚,也給我們很多啟示。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育嬰師在父母中的支持角色試題及答案
- 藥劑類考試知識點復習的重中之重試題及答案
- 激光應用中的定量分析方法試題及答案
- 扎實衛生管理知識體系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新興行業技術變革試題及答案
- 深入了解文化產業管理證書的試題及答案
- 藥物代謝相關試題及答案
- 古詩奇葩考試題及答案
- 藥劑藥物監測系統構建題及答案
- 機械制圖比賽試題及答案
- 【員工招聘問題及對策研究文獻綜述4700字(論文)】
- 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題(含答案)部編人教版
- 實驗四酸性磷酸酶及值測定
- 動產質押監管業務的風險防控及分散
-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期末試卷
- 從礦業權價款到礦業權出讓收益
- 地鐵16號線風閥設備維修保養手冊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正文)
- 《護士執業注冊申請審核表》(新版)
- 橋牌比賽形式簡介
- 肩手綜合征的現代康復治療演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