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語文二輪復習專題09文言文閱讀之斷句與常識(練)(含解析)_第1頁
2018年語文二輪復習專題09文言文閱讀之斷句與常識(練)(含解析)_第2頁
2018年語文二輪復習專題09文言文閱讀之斷句與常識(練)(含解析)_第3頁
2018年語文二輪復習專題09文言文閱讀之斷句與常識(練)(含解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 09 文言文閱讀之斷句與常識練基礎1、【 18 屆福建省長汀、連城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學期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寧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親筆硯。未冠,以詞業稱。侍母渡江,奉養以孝聞。母嘗病,思鱖羹,方冬苦寒,市之不獲。道泣禱于河,鑿冰取之,得鱖尺許以饋。母疾尋愈。端拱初,舉進士高第。寇準薦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兩川者,得道公正清潔之狀以聞,優詔嘉獎。遷秘書丞,俄徙知果州。時寇黨尚有伏巖谷依險為柵者,其酋何彥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詔書招諭之,未下,咸請發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懼罪,欲延命須臾爾。其黨

2、豈無詿誤邪?”遂微服單馬數仆不持尺刃間關林壑百里許直趨賊所初悉驚畏持滿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諭以詔意。或識之曰:“郡守也,嘗聞其仁,是寧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羅拜,號呼請罪,悉給券歸農。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災民歉,道不候報,出官廩米賑之,又設粥糜以救饑者,給州麥四千斛為種于民,民賴以濟,所全活萬余人。二年五月,卒。訃聞,真宗軫惜之。詔其子奉禮郎循之乘傳往治喪事。道性淳厚,有犯不較,所至務寬恕,胥吏有過未嘗笞罰,民訟逋負者,或出己錢償之,以是頗不治。嘗出按部,路側有佳棗,從者摘以獻,道即計直掛錢于樹而去。兒時嘗戲畫地為大第,曰:“此當分贍孤遺。”及居京師,家甚貧,多聚親族之煢獨者,祿賜所

3、得,散施隨盡,不以屑意。與人交,情分切至,廢棄孤露 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給。初,赴舉,貧不能上,親族裒錢三萬遺之。道出滑臺,過父友呂翁家。翁喪,貧窶無以葬,其母兄將鬻女以襄事。道傾褚中錢與之,且為其女擇婿,別加資遣。又故人卒,貧甚,質女婢于人。道為贖之,嫁士族。搢紳 服其履行。好學,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終日,服玩極于卑儉。享年六十四。(節選自宋史查道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一項是()A. 遂微服單馬數仆 / 不持尺刃 / 間關林壑百里 / 許直趨賊所初 / 悉驚畏 / 持滿外向B. 遂微服單馬數仆 / 不持尺刃 / 間關林壑百里許 / 直趨賊所 / 初悉驚畏

4、/ 持滿外向C. 遂微服單馬 / 數仆不持尺刃 / 間關林壑百里 / 許直趨賊所 / 初悉驚畏 / 持滿外向D. 遂微服單馬 / 數仆不持尺刃 / 間關林壑百里許 / 直趨賊所初 / 悉驚畏 / 持滿外向【答案】 B( 2)下面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踞本指蹲坐,腿足屈曲、身體長時間不挪動位置;跽、跪、箕踞等詞都能表示古人的坐姿。B. 胡床:釋名云:“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廣雅云:“棲,謂之床。”顧名思義,胡床是指漢代自胡人處傳來的一種睡具。C. 孤露本指孤單無所蔭庇,后指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古代類似的常見詞語還有見背、棄養等。1D. 搢紳:搢,插;紳,束

5、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原意是插笏于帶,本為舊時官宦的裝束,后轉用為官宦的代稱。【答案】B【解析】釋名和廣雅中的句子是對“床”的解釋。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不是通常所說的睡覺用的床。(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查道孝順母親。 母親生病,想吃鱖魚羹湯,查道戳開河中堅冰,得到鱖魚獻給母親,后來母親痊愈。B. 查道以德服人。知果州時,招安以何彥忠為首的賊黨,強盜中有人認出他是查道,認為他很仁慈,拋下兵器請求赦免罪過,查道全部發給證明文書讓他們回家務農。C. 查道有情有義。居住在京師時,家里貧窮,也要供養親族之煢獨者; 傾其所有

6、為友人辦理喪事、擇婿嫁女,自己生活極為節儉。D. 查道宅心仁厚。對犯了法的人不計較,胥吏有過失的,也不笞罰;老百姓拖欠賦稅的,他自己出錢償還;仆從摘棗以獻,他掛錢于樹。【答案】 D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題D 項重點詞語理解錯誤。( 4)把下面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彼愚人也,以懼罪,欲延命須臾爾。又故人卒,貧

7、甚,質女婢于人。【答案】他們是愚民,因為害怕承擔罪過,打算(拼死抵抗)以茍延殘喘一會兒啊!有一位老朋友死了,家中很是貧窮,質押這位朋友的女兒給人當奴婢。【解析】注意重點詞語和固定句式的翻譯。以:因為。罪:名詞用作動詞,獲罪、承擔罪過。須臾:一會兒。質:質押,抵押。婢于人:狀語后置句,于人婢,給人當奴婢。婢:名詞用作動詞,當婢女。參考譯文:查道,字湛然,是安徽歙州休寧人。查道幼年時沉穩不合群,很少言談嬉笑,但喜歡親近紙筆墨硯。未成年時便以詩詞著稱于世。陪侍母親由長江以北遷到長江以南居住,奉養母親以孝聞名于天下。母親曾經生病,想吃鱖魚羹湯,當時正值數九寒冬,買不到鱖魚。查道到河邊哭泣禱告河神,戳開

8、河中堅冰,得到一尺多長的鱖魚獻給母親。母親的疾病痊愈了。端拱初年,查道考中進士。因寇準推薦他的才干,授予著作佐郎職位。淳化年中,四川強盜反叛朝廷,朝廷任命查道擔任遂州 ( 今四川遂寧市)通判。有出使兩川者,得到了查道公正清廉的政績便上報朝廷,皇2上下詔書優厚地嘉獎了他。后來,查道升任秘書丞,不久又調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當時寇黨余孽尚有伏藏山間巖洞據險架設柵欄者,頭目何彥忠聚集80 多黨徒,盤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縣)大木槽一帶,張刀露刃。朝廷打算招安他們,但詔書還未下達。大家都請示查道派兵剿滅,查道說:“他們是愚民,因為害怕承擔罪過,打算(拼死抵抗)以茍延殘喘一會兒啊!其黨徒內豈能沒有受

9、牽連的?”于是,查道喬裝打扮,單人獨騎,只帶幾個仆人,不帶一尺兵器,輾轉穿越于山林溝壑中,行走100 多里,徑直來到強盜盤踞的地方。強盜們一開始全部驚慌害怕,拉滿弓對外嚴陣以待。查道( 到后)鎮定自如,盤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訴他們朝廷招安的意圖。其中有認識查道的人說:“此人是果州知州,曾經聽說很仁慈,這樣的人難道會害我們嗎! 強盜們隨即一個接一個拋下兵器羅列跪拜在查道腳下,大聲呼喊請求赦免罪過。查道全部發給證明文書讓他們回家務農。天禧元年,查道被調到虢州任知州。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災,百姓歉收。查道不等候報批便出官倉米賑災,又設粥棚施粥救濟饑餓的災民,并拿出種麥4000 斛作為百姓開春的種糧

10、。老百姓多虧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萬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訃告傳到京師,真宗十分痛惜,下詔書讓其子奉禮郎官趙循之乘驛站的車前去治辦喪事。查道為人淳樸厚道,有人冒犯他也不計較,所到之處務必寬恕,手下小吏犯有過錯,從來沒有鞭打責罰過。百姓中有被告發拖欠賦稅的,有時查道拿出自己的錢替他代繳,不予追究。一次外出巡查,路邊有甜棗,仆從摘來獻給查道,查道計算棗的價值將錢掛在棗樹上然后離開。查道兒時曾在地上畫了一座大宅院,說:“這宅院應該分給孤獨無依的人。”到居住京城,家中很貧困,親戚族人中的孤獨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祿,因散施而隨得隨完,連留下一絲一毫的心意也沒有。和人相交,情意懇切,十分周到

11、;無家可歸、露宿街頭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給以周濟。當初,查道赴京趕考,因貧窮沒有盤纏進京,親戚族人聚錢三萬饋贈他。后來,查道路過滑臺,前去拜見父親的朋友呂翁,不巧呂翁已死,家中貧困無法埋葬,他哥哥將要賣女兒以助辦喪事。查道拿出包袱中所有的錢財給予呂翁哥哥贖女,并為他的女兒選擇女婿,另外出資作為嫁妝。有一位老朋友死了,家中很是貧窮,質押這位朋友的女兒給人當奴婢。查道替他贖回了女兒,嫁給士族人家為妻。同朝官員們都佩服他的操行。查道好學,嗜好與人下棋。平常生活喜好吃蔬菜素食,有時一天只吃一餐,默坐靜養整天,衣服用具十分低下節儉。享年六十四。2、【 18 屆河北省石家莊市普通高中高三10 月份】閱

12、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試,署南平教諭,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藝蔬自給。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縣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親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賀。廷臣無敢言時政者,瑞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三年夏,以右僉都御史巡視應天十府。屬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13、。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3中人監織造 者,為減輿從。素疾大戶兼并,力摧豪強,撫窮弱。貧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奪還之。下令飚發凌厲,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竄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機告訐,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屈者。又裁節郵傳冗費,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頓,由是怨頗興。都給事中舒化論瑞,滯不達政體,宜以南京清秩處之,帝猶優詔獎瑞。已而,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奸民,魚肉縉紳 ,沽名亂政,遂改督南京糧儲。將履新任,會高拱掌吏部,素銜瑞,并其職于南京戶部,瑞遂謝病歸。帝屢欲召用瑞,執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掩,欲先發,給事中鐘宇淳復慫恿,寰上再疏丑詆。瑞亦屢疏乞

14、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贈太子大保,謚 忠介。(選自明史海瑞傳)注:脫粟:糙米飯。(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B. 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C. 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D. 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的考核,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

15、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市一棺”的目的是“訣妻子”不要斷開;“無留者”也是“僮仆”不要斷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鄉試又稱“秋闈”,是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考中者稱“舉人”,第一名稱“會元”。B. 織造是明清于蘇杭等地設立的負責織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宮廷之用的專局。C. 縉紳原本是指古代朝會時官宦將記事的手板插于腰帶,后來成為官宦的代稱。D. 謚是帝王或官員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海瑞謚為“忠介”,是表揚他忠誠耿直。【答案】 A【解析】鄉試第

16、一名稱“解元”。(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海瑞為政清廉, 都御史從淳安縣經過,海瑞招待簡陋, 讓鄢懋卿非常憤恨,但也只能收斂威風離開。B. 明世宗不理政務而齋戒修道,卻無人敢言,海瑞獨白上疏。皇帝讀了奏章,十分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來。C. 海瑞推行政令雷厲風行,有些奸民乘機告狀,朝中官員上書陳述他的罪狀,皇帝還是下詔書褒獎海4瑞。D. 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糧儲之職時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職務合并到南京戶部當中,海瑞于是告病還鄉。【答案】D【解析】“海瑞任南京糧儲之職時”錯,是“要到新任上去”時。(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

17、漢語。(1) 屬吏憚其威,墨者多白免去。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2) 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掩,欲先發,給事中鐘宇淳復慫恿,寰上再疏丑詆。44【答案】屬吏害怕他的威嚴,貪污的人很多自動離職而去。顯赫的權貴把大門漆成紅色,聽說海瑞來了,把紅門改漆成黑色。提學御史房寰害怕被檢舉揭發,想惡人先告狀,給事中鐘宇淳又從中慫恿,房寰兩次上疏誹謗誣蔑海瑞。參考譯文:海瑞,字汝賢,瓊山(今海南)人。考中鄉試,被委任為南平縣教諭,調任淳安知縣。他穿布袍,吃粗飯,讓老仆人種菜自給。總督胡宗憲曾經對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母親祝壽,才買了兩斤肉。”都御史鄢懋卿從淳安縣經過,海瑞對他們的招待都很簡陋,說淳安縣地方

18、太小容不下車馬。鄢懋卿非常憤恨,但是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聲,因此只好收斂威風離開了。當時,明世宗在位時間長了,不上朝處理政務,深居在西苑,專心致志地齋戒修道。總督、巡撫等高官爭著向皇帝貢獻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禮官總是上表致賀。朝廷大臣中沒有敢說時政的人,海瑞獨自上疏。嘉靖皇帝讀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對身邊的臣子說:“快把他逮起來,不要讓他跑掉!”宦官黃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有傻名。聽說他上疏時,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該死,買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訣別,在朝廷聽候治罪,奴仆們也四處逃散沒有留下來的,這樣(的人)是不會逃跑的。”皇帝聽了默默無言。過了一會兒又讀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復讀了多次

19、,為之感動嘆息。(明穆宗隆慶)三年夏天, (海瑞)憑著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視應天十府。屬吏害怕他的威嚴,貪污的人很多自動離職而去。顯赫的權貴把大門漆成紅色,聽說海瑞來了,把紅門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織造的宦官,因海瑞來減少了車馬隨從。海瑞向來憎恨大戶兼并土地,極力打擊豪強勢力,安撫窮弱百姓。海瑞向來憎恨大戶兼并土地,極力打擊豪強勢力,安撫窮弱百姓。貧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奪回來交還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厲風行,所屬官吏戰戰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強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機告狀,世家大姓中不時有被誣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減節約驛站供給費用,士大夫路過海瑞的轄區大多得不到奉獻之物和止宿

20、之地,因此怨言越來越多。都給事中舒化對皇帝議論海瑞,說他拘泥固執,不通曉施政的要領,建議應當用南京清閑的職務安置他,皇帝還是用嘉許的語言下詔書褒獎海瑞。不久,給事中戴鳳翔彈劾海瑞庇護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釣譽破壞政事,于是改調海瑞去任南京糧儲之職。5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職務合并到南京戶部當中,海瑞于是告病還鄉。皇帝屢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員向來茍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則矯正弊端。提學御史房寰害怕被檢舉揭發,想惡人先告狀,給事中鐘宇淳又從中慫恿,房寰兩次上疏誹謗誣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書請求退休,皇帝下詔慰勉挽留,

21、不同意他退休。萬歷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追認他為太子太保,謚號忠介。3、【 18 屆山東省德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藉 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奇,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云。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記,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一世士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 ,遂乃放浪曲糵 ,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

22、所見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者也。間以其余,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

23、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 “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 集藏于家。 ”余同年 有官越者, 托以抄錄, 今未至。 余所見者, 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石公 曰:“先生數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梅客生嘗寄予書曰:文長,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詩

24、。余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注】藉:盛大。曲糵:酒。石公:作者的號。(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是時 / 公督數邊兵 / 威振東南 / 介胄之士 / 膝語蛇行 / 不敢舉頭 / 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 議者方之劉真長 / 杜少陵云B. 是時 / 公督數邊兵威振/ 東南介胄之士/ 膝語蛇行 / 不敢舉頭 / 而文長以部下/ 一諸生傲之 / 議者方之劉6真長 / 杜少陵云C. 是時 / 公督數邊兵 / 威振東南 / 介胄之士 / 膝語蛇行 / 不敢舉頭 / 而文長以部下 / 一諸生傲之議者 / 方之劉真長 / 杜少陵云D. 是時 /

25、 公督數邊兵威振/ 東南介胄之士/ 膝語蛇行 / 不敢舉頭 / 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 議者方之 / 劉真長杜少陵云【答案】A點睛:一、名詞斷句法。二、虛詞斷句法。三、對話標志斷句法。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四、語序句式斷句法。具體方法: 1. 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系。 2. 要先易后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 3. 要重視內容,斷完后根據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再核對一遍。(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相關內容

26、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諸生: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B. 有司:“司”即管理,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故稱有司。C. 巾幗:本是古代婦女戴的頭巾、發飾,后來引申為女子的代稱。D.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有時候也指年齡或輩分相同的人。【答案】 D【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考生在平時學習中應多多識記積累相關的知識。D 項“同年”不能指輩分相同的人。(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徐文長極有才略,好出奇謀。他作胡宗憲的幕僚時,非常受信任,一切奏疏、公文等都由他代作;談論軍事策略,大多能切中要害。B

27、. 徐文長才華橫溢,文采極高。他游歷北方,以詩作記游抒懷,內容非常豐富;文章匠心獨運,才思敏捷;書法剛柔相濟,奔放蒼勁。C. 徐文長恃才傲物,不慕名利。當時有人認為他是文壇首領,徐文長自己卻不認同,而且斥責推崇自己的人,因而他的名聲不能超出越地。D. 徐文長仕途不暢,命運多舛。 他早年多次科舉失利,晚年憤慨更深、狂疾更重, 最終心懷怨憤而死,作者認為徐文長一生無所不奇,因而一生坎坷。【答案】 C7【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通讀全文,將各個選項放回原文查對。C 項屬于無中生有。徐文長沒有被認為是文壇領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

28、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48【答案】文章有卓識,文氣沉郁而法度嚴整,不因為模擬而損失才華,不因為議論而傷格調,是韓愈、曾鞏一類的人物。幕府中(給他)與身份不相稱的禮節,這表明胡宗憲賞識先生;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歡心,這表明皇帝也認識到了他的價值。只是他未能顯貴罷了。點睛: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

29、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參考譯文:徐渭,字文長,是山陰縣縣學生員,名聲很大。薛蕙主持越中考試,認為他是奇才,把他看作國士(舊稱一國中的杰出人才) 。可是他命運不好,屢次應試都失敗。中丞胡宗憲聽說了,延請他為幕府賓客。徐文長拜見時,常常穿粗布衣服,戴黑色頭巾,縱談天下大事,胡宗憲非常高興。這時,胡宗憲統領多方軍隊,威震東南,(在他面前)軍隊將士,跪著說話匍匐前行,不敢抬頭,而徐文長憑著一個諸生的身份傲視他,議論的人把他比作劉真長和杜甫。適逢(胡宗憲)得到白鹿,吩咐他作表文。表文送上,嘉靖皇帝很高興。胡宗憲因此更加欣賞他的才能,

30、(此后)一切奏疏表記,都出自他手。徐文長以才略自負,喜好謀劃奇計,談論兵法深得要領,看當時之士,沒有一個看上眼的。然而最終一直遭遇不順利。徐文長已經不被考官賞識,就放浪飲酒,縱情山水,奔走于齊、魯、燕、趙之地,盡覽北方沙漠。他所看到的山崩海嘯,沙起云飛,風鳴樹倒,深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的行狀,都一一用詩抒寫出來。他的胸中又有不可磨滅的豪氣,英雄無路、寄身無門的悲傷,所以他作詩,如怒,如笑,如水鳴峽谷,如種子出土,如寡婦夜哭,旅人寒起。雖然他的詩作體式時常有低下的,可是匠心獨出,有王者氣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樣伺候人的人所能企及的。文章有卓識,文氣沉郁而法度嚴整,不因為模擬而損失才華,不

31、因為議論而傷格調,是韓愈、曾鞏一類的人物。徐文長既然高雅,不與流行風氣相合,當世所謂文壇主盟的人,徐文長都大聲呵斥,視為奴仆,所以他的名氣沒有超出越地。可悲啊!(他)喜歡寫書法,筆意奔放,風格和他的詩作一樣,蒼勁中跳躍出姿媚,正是歐陽修所說的“妖韶女老自有余態”。8有時在他的業余時間,隨意畫些花鳥,也都高超飄逸,很有情致。最終因為疑忌,徐文長殺了自己的繼室,被捕入獄判處死刑。太史張元汴極力解救,才得以出獄。晚年悲憤更深,有意作出一種更為狂放的樣子。顯貴登門,有時拒不接納;時常帶錢到酒店,叫下人仆隸和他一起飲酒;他有時自己拿斧子打破頭,血流滿面,頭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聲;有時用鋒利的錐子

32、扎自己兩耳,深入一寸多,竟然沒有死去。周望說:“文長的詩文到晚年愈加奇異沒有刻本行世詩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舉同年曾委托他們抄錄文長的詩文至今沒有得到。我所見到的只有徐文長集、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而徐文長竟然因為不能夠在當時施展抱負帶著對世道的憤恨而死去了。石公說:“先生命運一直不好,以致得了癲狂病;癲狂病一直沒有痊愈,以致犯罪入獄。古今文人,憂愁困苦沒有像先生那樣的。雖然如此,胡宗憲,是一世豪杰;嘉靖皇帝,是英明君主。幕府中(給他)與身份不相稱的禮節,這表明胡宗憲賞識先生;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歡心,這表明皇帝也認識到了他的價值。只是他未能顯貴罷了。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的

33、風氣,百年之后,自有定論。怎么會懷才不遇呢!梅客生曾經寄信給我說:徐文長是我老友,他的病比人奇特,人比詩奇特。我認為徐文長無處不奇特。無處不奇特,這就無處不命運坎坷,可悲啊!”4、【 18 屆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中學高三第六次聯考】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阿史那杜爾,突厥處羅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聞。拜拓設,建牙磧北,與頡利子欲谷設分統鐵勒、回紇、仆骨、同羅諸部。處羅卒,哀毀如禮。治眾十年,無課斂。或勸厚賦以自奉,答曰: 部落豐余,于我足矣。 故首領咸愛之。貞觀元年,鐵勒、回紇、薛延陀等叛,敗欲谷設于馬獵山,社爾助擊之,弗勝。明年,將余眾西保可汗浮圖城。會頡利滅,西突厥統葉護又死,奚利

34、必咄陸可汗與泥孰爭國,社爾引兵襲之,得其半國,有眾十余萬,乃自號都布可汗。十年入朝,授左驍衛大將軍,處其部于靈州。詔尚衡陽長公主,為駙馬都尉,典衛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軍總管平高昌諸將咸受賞以未奉詔秋毫不敢取見別詔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陳弊。太宗美其廉,賜高昌寶鈿刀、雜彩千段,詔檢校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從征遼東,中流矢,揠去復戰,所部奮厲,皆有功。還,擢兼鴻臚卿。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軍大總管討龜茲。師次西突厥,擊處蜜、處月,敗之。入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龜茲震恐。進屯磧石,伊州刺史韓威以千騎先進,右驍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眾五萬拒戰。威陽卻,王悉兵逐北,威與繼叔合,殊死戰,大破之。社爾

35、因拔都城,王輕騎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騎追躡,行六百里。王據大撥換城,嬰險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衛郎將徇諸酋長,示禍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諭威信,莫不歡服。刻石紀功而還。因說于闐王入朝,王獻馬畜三百餉軍,西突厥、焉耆、安國皆爭犒師。孝恪之在軍,床帷器用多飾金玉,以遺社爾,社爾不受。帝聞,曰:二將優劣,不復問人矣。 帝崩,請以身殉,衛陵寢,高宗不許。遷右衛大將軍。永徽六年卒,贈輔國大將軍、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蔥山,謚曰元。(選自新唐書 ?阿史那杜爾傳 )(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9A. 以交河道行軍 / 總管平高昌諸將 / 咸受賞 / 以未奉

36、詔 / 秋毫不敢取 / 見別詔然 / 后受 / 所取皆老弱陳弊B. 以交河道行軍總管平高昌 / 諸將咸受賞 / 以未奉詔 / 秋毫不敢取 / 見別詔 / 然后受所取 / 皆老弱陳弊C. 以交河道行軍 / 總管平高昌諸將 / 咸受賞 / 以未奉詔 / 秋毫不敢取 / 見別詔然 / 后受所取 / 皆老弱陳弊D. 以交河道行軍總管平高昌 / 諸將咸受賞 / 以未奉詔 / 秋毫不敢取 / 見別詔 / 然后受 / 所取皆老弱陳弊【答案】 D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

37、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可汗是阿爾泰語系民族對首領的尊稱,古代匈奴、鮮卑、回紇、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國,其君主或政治首領皆稱可汗。B. 駙馬都尉,官名。由于魏、晉時帝婿何晏、王濟曾擔任此職,后世以此法為常規,凡與公主結婚,都拜其為駙馬都尉,簡稱駙馬。C. 刻石記功是古代的一種傳統。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勛。東漢竇憲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記功,故亦稱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D. 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殺或自殺后陪葬的。中國的

38、殉葬制度,最早應始于殷商時期。漢唐兩朝為陪葬制度,即讓皇親國戚和達官顯宦死后陪葬皇陵。【答案】 A【解析】可汗,又稱大汗,簡稱汗,源于王朝、神靈和上天,阿爾泰語系民族對首領的尊稱,最早出現于3世紀鮮卑部落,記載于宋書 ,類似于漢字的天子 ; 古代北亞阿爾泰語系游牧民族鮮卑、回紇、柔然、高車、突厥、吐谷渾、鐵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國,其君主或政治首領皆稱可汗。最初,這個稱呼是部落里部眾對首領的尊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社爾知禮寬仁, 愛護部族民眾。 社爾父親過世后, 他按照禮節表達極度的哀思, 擔任拓設十年之中,不收捐賦雜稅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領愛戴。B. 社

39、爾素有謀略,善于把握戰機。奚利必咄陸可汗與泥孰相爭時,社爾率軍偷襲他們,奪得大量土地和民眾;也曾出其不意從焉耆西出兵進攻,引起龜茲恐慌。C. 社爾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貞觀十年,社爾以可汗的身份歸附唐朝,被授予左驍衛大將軍,后又受詔迎取衡陽長公主,又因為廉潔被太宗封為畢國公。D. 社爾堅守道義,堪為人臣楷模。社爾曾拒絕軍中郭孝恪贈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駕崩后他要求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許,直到高宗時才得其所愿。【答案】D10【解析】 D. 社爾堅守道義,堪為人臣楷模。社爾曾拒絕軍中郭孝恪贈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駕崩后他要求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許,直到高宗時才得其所愿。曲解文意,不是高宗時就如愿以償。(

40、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威陽卻,王悉兵逐北,威與繼叔合,殊死戰,大破之。遣左衛郎將徇諸酋長,示禍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諭威信,莫不歡服。【答案】韓威假裝退卻,龜茲王率領所有的兵士追趕“敗軍”,韓威與曹繼叔會合一處,拼死作戰,狠狠地擊敗了龜茲王的軍隊。社爾派遣左衛郎將向各位酋長宣告旨意,向他們說明禍福,有七十多個城的人投降,讓他們知曉威嚴信用,沒有人不歡心臣服。參考譯文:阿史那杜爾,突厥處羅可汗的次子。年齡十一歲,以智勇聞名。拜為拓設,建牙于磧北,和頡利的兒子欲谷設分別統領鐵勒、回紇、仆骨、同羅等部落。處羅死了,阿史那杜爾按照禮節悲哀毀容。治理部落十年,沒有征收賦稅。 有人勸他征收

41、賦稅來奉養自己, 答道: “部落豐余, 對于我來說, 就足夠了我足矣。 ” 因此首領都敬愛他。貞觀元年,鐵勒、回紇、薛延陀等反叛,在馬獵山打敗欲谷設,社爾幫著他打擊叛軍,沒有取勝。第二年,帶領剩下的人向西保衛可汗浮圖城。恰好頡利滅國,西突厥統領葉護又死了,奚利必咄陸可汗和泥孰爭國君,社爾帶兵攻打他們,得到了他的半個國家,有十余萬眾,于是自稱都布可汗。十年入朝廷,授左驍衛大將軍,把他的部落安置在靈州。下詔匹配衡陽長公主,成為駙馬都尉,典衛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軍總管的職位,平定高昌諸將,都受賞,因未奉詔,秋毫不敢有所取。見到別詔后所取的都是老弱陳弊。太宗贊賞他的廉潔,賜高昌寶鈿刀、千段雜彩,下

42、詔為檢校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跟著征遼東,中流箭,拔下后又去作戰,他所率領的部下激勵振奮,都有功。回來后,提拔為兼鴻臚卿。二十一年,憑借昆丘道行軍大總管討伐龜茲。軍隊駐扎在西突厥,攻打處蜜、處月,打敗了他們。從焉耆西進入,軍隊出其不意,龜茲國大為震恐。進軍駐扎在磧石,伊州刺史韓威憑借千騎騎兵先進發,右驍衛將軍曹繼叔接下來出發。到了多褐城,龜茲國王率五萬眾來戰。韓威假裝退兵,龜茲王全部的兵士都向北追,韓威和繼叔合兵,都拼死力戰,大破龜茲。社爾趁勢攻下都城,龜茲國王輕騎跑了。留郭孝恪守在城里,親自率精騎跟蹤追尋,跑了六百里。龜茲王占據大撥換城,憑借險要地勢自固。攻打了四十天,進了城,抓了龜茲王,連

43、攻下五大城池。社爾派遣左衛郎將向各位酋長宣告旨意,向他們說明禍福,有七十多個城的人投降,讓他們知曉威嚴信用,沒有人不歡心臣服。在石上紀功而還。因游說于闐王入朝廷,王獻上馬畜三百來餉軍,西突厥、焉耆、安國都爭著犒賞軍隊。孝恪在軍隊的時候,床帷器用多用金玉裝飾,來送給社爾,社爾不接受。皇帝聽了,說:“二將的優劣,不用再問人了。”皇帝駕崩,請求自己殉葬,守衛陵寢,高宗答應許。升為右衛大將軍。永徽六年去世,贈輔國大將軍、并州都督,陪葬在昭陵,11墳墓在象蔥山,謚曰元。練提升1、【 18 屆山西省運城市高三上學期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楊時喬,字宜遷,上饒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除工部主事。

44、榷稅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輸之有司 ,無所預。隆慶元年冬,上時政要務,言:“幾之當慎者三,以日勤朝講 為修德之幾,親裁章奏為出令之幾,聽言能斷為圖事之幾。弊之最重者九:曰治體怠弛,曰法令數易,曰賞罰無章,曰用度太繁,曰鬻官太濫,曰莊田擾民,曰習俗侈靡,曰士氣卑弱,曰議論虛浮。勢之偏重者三:宦寺難制也,宗祿難繼也,邊備難振也。”疏入,帝褒納,中外傳誦焉。遷南京尚寶丞。萬歷初,以養親去。服除,起南京太仆丞,復遷尚寶。移疾歸。時喬雅無意榮進,再起再告。閱十七年始薦起尚寶卿,四遷南京太常卿。疏請議建文帝謚,祠禮死節諸臣。就遷通政使。秩滿,連章乞休,不允。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時李戴已致仕,時喬至

45、即署部事。絕請謁,謝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門。及大計京朝官,首輔沈一貫欲庇其所私,憚時喬方正,將令兵部尚書蕭大亨主之,次輔沈鯉不可而止。時喬乃力鋤政府私人。帝因責諸臣朋比,令時喬策勵供職。時喬九疏引疾,竟不得請。時中外缺官多不補而群臣省親養病給假及建言詿誤被遣者充滿林下率不獲召時喬乃備列三百余人三疏請錄用。帝卒不省。明年大計 外吏。時喬已受事,居數日,帝忽命戶部尚書趙世卿代時喬,遂中輟;蓋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誤發之也。輔臣朱賡謂非體,立言于帝。帝亦覺其誤,即日收還。時喬堅辭不肯任。吏科陳治則劾其怨懟無人臣禮。有旨詰責,時喬乃再受事。當是時,帝委時喬銓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獨理部事,銓敘平允。然

46、堂陛捍格,曠官廢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議論方囂,動見掣肘。時喬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紀綱日紊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銓凡五年。最后起故尚書臣孫丕揚。未至,而時喬已卒。篋余一敝裘,同列賻襚 以殮。(選自明史楊時喬傳有刪節)【注】朝講:早晨對皇帝講讀經史典籍。賻襚:送給喪家錢財衣物。( 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時中外缺官多不補 / 而群臣省親養病給假 / 及建言詿誤 / 被遣者充滿林下 / 率不獲 / 召時喬乃備列三百余人 / 三疏請錄用。B. 時中外缺官多不補/ 而群臣省親養病給假/ 及建言詿誤被遣者/ 充滿林下 / 率不獲召 / 時喬乃

47、備列三百余人 / 三疏請錄用。C. 時中外缺官 / 多不補而群臣省親養病給假/ 及建言詿誤被遣者/ 充滿林下 / 率不獲 / 召時喬乃備列三百余人 / 三疏請錄用。D. 時中外缺官多不補/ 而群臣省親養病給假/ 及建言詿誤 / 被遣者充滿林下/ 率不獲召 / 時喬乃備列 / 三百余人三疏請錄用。12【答案】 B(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工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長官為工部尚書。B. 有司,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司,就是“主管、管理”的意思、C. 首輔,明洪武年間設置內閣,進入內閣的官員稱為大學士,內閣大學士都可以為

48、首輔。D. 大計,明清兩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計,每三年舉行一次。如“三歲,則大計群吏”。【答案】 C【解析】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知識的理解與識記。內閣大學士稱為首輔錯,只有首席內閣大學士才可以被稱為首輔。(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楊時喬講究方法,處事公正。杭州征稅時,讓商人自己登記收入向官府交稅,不做干預;掌管吏部時,選拔、考核官員都很公平。B. 楊時喬無意仕進。他以生病為理由辭去官職,兩次被起用,又兩次告假;調任通政使任職期滿后,又連上奏折請求退休。C. 楊時喬為官剛正。考核京官時,他的剛正曾令首輔沈一貫忌憚;后也因為過于剛直而導致朝廷官員大量流失,怨聲載道。D

49、. 楊時喬為官清廉。擔任吏部左侍郎時,賄賂進不了門;去世時箱中只有一件破舊的皮衣,以至同僚贈送錢財衣物來給他辦了喪事。【答案】 C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抓住題干,讀全讀準,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然后將各個選項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萬歷初,以養親去。服除,起南京太仆丞,復遷尚寶。移疾歸。絕請謁,謝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門。【答案】萬歷初年,他以安葬親人而離職。喪服解除,

50、又調任尚寶司,稱病回鄉。杜絕私下拜求,謝絕與人結交,住宿在辦公地,賄賂不能進門。【解析】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注意字字落實。翻譯后的句13子要通順,不能出現病句。第一句得分點:“以養親去:因為親人離世(以安葬親人而離職)”“服除:喪服解除”“復遷:又調任”“移疾:稱病”及句子大意;第二句得分點:“絕:杜絕”“謝:謝絕”“交游:與人結交”“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及句子大意。參考譯文:楊時喬,字宜遷,上饒人。嘉靖四十四年( 365)的進士。授職為工部主事。在杭州征專賣稅,命令商人自己登記收入,向有司交稅,不做干預。隆慶元年冬天,上奏時政的要務,

51、稱:“有三件事應當慎重:每天勤于朝講是培養品德的要務,親自裁決奏章是發出指令的要務,聽取勸諫能夠做出判斷是謀劃事情的要務。奏疏呈入,朝廷褒揚并采納了,朝廷內外傳誦一時。升任南京尚寶丞。萬歷初年,他以安葬親人而離職。喪服解除,又調任尚寶司,稱病回鄉。楊時喬一向無意榮升,一再起用一再告退。過了十七年才被推薦擔任尚寶卿,四次調任后升南京太常卿。調任通政使。任期滿后,他接連上奏請求退休,神宗不允許。三十一年,他被召見委任為吏部左侍郎。當時李戴已經辭官,楊時喬上任就負責部中事務。杜絕拜訪,推辭交游,住宿在辦公地,行賄者到不了他的門庭。等到全面考核京官、朝官時,首輔沈一貫想庇護他的私交,顧忌楊時喬清正,準

52、備指派兵部尚書蕭大亨主持,次輔沈鯉不贊同就終止了。楊時喬于是竭力鏟除執政者私自安插的人。皇上因此責怪眾大臣結黨營私,命令楊時喬盡心盡職。他多次上奏稱病辭職,最終未獲批準。當時朝廷內外空缺很多,官職還沒有補充人,而且大臣們探親養病請假,以及勸諫而被連累遭遣送的人,遍布鄉間,都得不到召見。楊時喬就開列了三百多人的名單,多次上奏請求錄用。神宗最終沒有審察。第二年全面考核京城外的官吏。楊時喬已經接受任務,過了幾天,皇上忽然命令戶部尚書趙世卿代替楊時喬,于是中途放棄。大概去年冬天所批復的考核報告,到這個時候錯誤地發出來了。輔臣朱賡認為這不符合制度,立刻向皇上稟告。皇帝也發覺了錯誤,當天收回報告。楊時喬堅

53、決推辭不肯上任,吏科陳治則彈劾他有怨憤不合大臣的禮儀。神宗下旨責備,楊時喬才又負責事務。在這個時候,神宗授予楊時喬選拔官吏的權力,又不設置右侍郎,他一個人單獨負責吏部事務,選官很公允。然而朝廷的阻格,官吏閑置,事情荒廢,一天比一天嚴重,而且朝廷議論紛紛,動不動就受牽制。楊時喬官職不顯赫,又很久不設置都御史,更不能鎮住僚屬。因此上下欺凌,綱紀一天天紊亂,楊時喬也多有屈從,議論的人諒解他的苦衷,不多追究他。負責選官總共五年,最后起用以前的尚書孫丕揚,沒有到任,楊時喬已經去世。箱中只有一件破舊的毛皮衣,同僚們募捐收殮了他。2、【 18 屆遼寧省大石橋市第二高級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劉秉忠,字 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遼,為官族。曾大父仕金,為邢州節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澤而下,遂為邢人。秉忠生而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