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阿房宮賦9 / 9(2)盤盤焉,困困焉(4)綠云擾.擾.,梳曉鬟也(6)楚人一炬,可憐焦土(8)使秦復愛六國之人(2)北構而西折(4)族秦者秦也(6)未云何龍(8)輦來于秦(10)鼎鐺玉石(12)楚人一炬(2)盤盤焉,困困焉.(相當于“然”的樣子)(4)綠云擾.擾.,梳曉鬟也(紛亂的樣子 古代女子環形(奪取) (6)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量詞,一重點列表重點名稱重要指數重點1積累重點實詞重點2理清層次概括要點重點3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重點4探究寫作特色【重點詳解】S重點1:積累重要實詞【要點解讀】“常見實詞”,從詞在運用中出現頻率的角度來講,主要是常用詞與次常用詞; 從詞義上看,指是古今詞義既有
2、聯系又有區別的那一部分。常見文言虛詞指的是大綱規定的18個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考向】積累重要實詞【例題】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1)六王畢,四海一(3)不先何虹(5)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沙(7)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2.解釋下列各句中的詞類活用情況。(1)六王畢,四海一(3)廊腰繆回(5)蜂房水渦(7)不霽何虹(9)朝歌夜弦(11)金塊珠礫【答案】1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1)六王畢,四海一.(統一)(3)不先何虹(雨過天晴)的髻)(5)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沙(7)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8)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假使
3、,愛護)把)2.解釋下列各句中的詞類活用情況。(1) 一,數詞用作動詞,統一(2)北、西 狀 向北向西(3)腰,名一一狀,像人腰(4)族,名作動詞,滅族,殺死一族的人(5)蜂房,水渦,名一一狀,像蜂房,像水渦。(6)云、龍、名一一動,出現之出現龍。(7)虹 )一一動,出現彩虹。(8)輦,名作狀語,乘坐輦車(9)歌、弦,名詞作動詞,歌唱;奏樂 (10)鼎、玉,名詞用作動詞,把鼎當做;把玉當做(11)金、珠,名詞用作動詞,把金當做;把珠當做(12)炬,名一一動,放火。【解析】這是一道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和文言虛詞的不同意義和用的題目,文言其詞的苣思注意本意和引 由義的區分,記憶時重點以及文中的例句.
4、答題時找相近的圓句,還可結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語進 行幽。【名師點睛】實詞題目近些年考核有難度加大的趨勢,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 “形旁辨義法” “套用成語法” “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對點練習】選出對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當的一項()A.六王畢.(完了) 蜀山兀(光禿禿) 杳不知其所之也(遠得不見蹤影)B.直走,咸陽(趨向)廊腰繳回.(縈繞)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讓)C.雷霆乍.驚(突然)而望幸.焉(寵幸) 使六國各愛
5、其人,則足以拒秦(讓)D.繆立遠視(長久)朝歌夜弦,為 秦宮人(做)亦使 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讓)重點2:理清層次概括要點【要點解讀】分清結構層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結構層次, 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層次(或說段內層次),前者通常稱為劃分成幾個部分,后者通常稱為分析小層次。概括內容要點可以逐層概括層次大意, 也可以是概括全文主要內容。【考向】理清層次概括要點【例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案】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多。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
6、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 覆亡的根本原因。【解析】這是一道梳理文章層次結構和文意概括的題目,要在讀文的基礎上劃分層次,然后進 行分類概括。【名師點睛】劃分文章的層次可以按時間、地點、事情發展的過程或思想感情的變化、描述內容的不同 等角度進行。“分析概括要點”是高考必考考點,一般都著眼于對選文內容要點、中心思想的概 括和對作者觀點態度的分析。【對點練習】閱讀下面一段關于阿房宮的史料,回答文后問題。(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 212年)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
7、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三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 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 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官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 或作驪山。(選自史記?秦始皇本紀)這段文字與課文對阿房宮的描寫內容上有何不同?兩者的不同說明了什么?重點3: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要點解讀】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指文章中表現出來的作者對其論述的具體事物或談論的某個問題的主觀傾向,即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謳歌什么,批判什么。作者的觀點態度是作者借助文章表現出來的,而不是閱讀者自己的觀點態度。【考向
8、】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例題】作者寫 阿房宮賦,其目的是給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提供歷史教訓。這個歷史教訓應該怎么理解?【答案】通過阿房宮營建的極盡豪華,宮內生活的荒淫奢靡,對人民殘酷壓榨的鋪陳描繪,揭示秦皇的自取滅亡,諷喻當朝切勿重蹈覆轍。就思想意義說,以六國為秦的前車之鑒。阿房宮中的無數美人,乃是六國的“妃嬪媵媾”;阿房宮中的無數珍寶,又是六國“取掠其人”的長期積累。六國一旦滅亡,則美人“輦來于秦”,珍寶“輸來其間”;那么,秦一旦蹈六國的覆轍,又將怎樣呢?秦不以六國為鑒,終于自食其果;那么,唐朝的統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難道會有什么更好的結局嗎 ?作者借古諷今,奉勸今天的統治者能夠避免這樣的結局。解析
9、】文章的主旨注意結合文章的最后一段和寫作背景進行分析*對文章的觀點的歸納和評價,首先答 出教訓然后評價“【名師點睛】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動機、目的進行分析概括。(2)抓住文章中的顯性因素進行分析概括。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主旨。綜合分析、比較鑒別。【對點練習】選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一項()A.阿房宮賦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詩人、 文學家杜牧,號樊川,為有別于杜甫,人稱“小 杜”,他與同時代另一大詩人李賀并稱“小李杜”。B.阿房宮賦借寫阿房宮的興亡,揭露了秦統治者的窮奢極欲,并借古諷今,闡述了天 下興亡的道理,以此諷諫當時統治者戒奢侈行仁政,與西漢賈誼的
10、過秦論有異曲 同工之妙。C.賦是一種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特殊文體,源于詩經和楚辭,在表達方式上一般總是先極力鋪陳描寫,最后在篇末畫龍點睛,揭示主旨。D.詞采華麗、節奏鮮明、氣勢酣暢是“賦”共同的特點,賦多用排比、對偶、夸張、比喻 等修辭手法,句式多為駢散相間,整散結合,長短不拘,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在 這一點上,阿房宮賦堪稱典范之作。di重點4:探究寫作特色【要點解讀】杜牧阿房宮賦是開文賦先聲的作品。賦體“鋪采摘文,體物寫志”的特點在這篇文章 中體現得很鮮明。文章通過華美的辭采對阿房宮的建筑和宮中的奢靡生活都進行了詳盡地鋪敘 和渲染,文末言志,闡述天下興亡的道理,并委婉地諷喻唐敬宗,希望他不
11、要讓“后人而復哀 后人”。【考向】探究寫作特色【例題】仔細閱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對阿房宮進行描寫并逐步闡明自己的觀點的?【答案】(1)第一段“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只用十二個字就勾勒出秦滅六國和阿房宮的建成,筆法簡練,突兀有力。“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寫出了阿房宮占地之廣、建筑之高,是一種夸張的寫法。“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寫阿房宮的依山傍水的走勢,非常簡練。(2)第二段從兩個方面來寫阿房宮內的奢靡。一方面寫宮人們的華貴生活,另一方面寫秦人對珍寶毫不愛惜,到處丟棄。(3)第三段中運用大段排比圍繞“秦始皇”和“老百姓”兩個對立面展開。表明兩者之間的矛盾關系
12、:秦始皇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老百姓在辛勤勞作。老百姓的怒氣已經積壓在心中了,只是不敢說罷了。(4)最后一段的議論以秦為中心,上下延伸,總結歷史教訓,向當朝統治者敲警鐘。【解析】本題讓學生掌推作者是如何運用鋪敘手法證明論點的,體會形象描寫對說理的重要性注意概括 文章的內容,探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敘述和論證之間的關系+【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特色,解答時一般從如下角度思考:(1)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使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或側重于哪一方面;采用了什么樣的敘述角度。(2)修辭手法,一般考慮常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夸張、借代等,同時要答出對應的該種修辭 手法的表達效果。(3)語
13、言特點,包括長句、短句、駢散、語言風格等。【對點練習】1.對阿房宮賦的理解、賞析,不當的一項是()A.駢文講求句式的工整對仗,以整齊工妙為美;散文則講求語句流暢、平易,以錯綜變化 為美。文中一方面大量運用四字句,而且大都排偶。比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 腰繆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另一方面,于整齊中又講求變化,在一連數句排偶之后,緊跟著一句散文化的句子。比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 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B.對于阿房宮里的建筑、人物、珍寶、秦朝的覆滅等,用墨如潑,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非繁筆不足
14、以具體揭露秦始皇的荒淫奢靡。有的地方又用簡筆,以精練著稱,夠得上 惜墨如金。如“妃嬪媵媾,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C.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四句,僅用 14個字便盡述秦朝覆滅的歷史過 程,生動地表現了農民革命運動興起之速和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聲威。“可憐焦土”四字正好與上文鋪敘描寫形成鮮明對比。D.阿房宮賦雖然聲調悅耳,形象醒目,不折不扣是一篇抒情的美言語,但其末段從“滅六國者”起,卻由感性轉入理性,邏輯的氣勢勢如破竹,間有論史論政之慨。【趁熱打鐵】1 .選擇下列加點字注首正確的一項(A.突兀(wU )B.矗(zh丘)立C.遮迤(y il i )D
15、.參差(c enc i )水渦(wo)輦(ni on)車錨銖(z i )倉庾(y u )不羿(j i )何虹雷霆t (zha)驚架梁之椽(chu cn)金塊珠礫(l i )妃嬪陵(ymg)媾鼎鐺(d mg)玉石直欄橫檻(k fin)盤盤困困 (j m)2 .選出下列詞語中書寫沒有錯別字的一項()A.復壓 繆立勾心斗角高低哥迷 B .不暇 鑒借春光溶溶明星熒熒C.紛奢 錨銖 杳無音信 直欄橫檻 D .帛褸 驕固雷霆乍驚盡態極言3 .選出下列各句中各加點詞語的意義古今都一致的一項()A.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隔離天日B.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C. 一宮之間,而氣儀,不齊 可性焦土D.秦人不暇自哀則足以
16、拒秦4 .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情況相同的一項()A.族秦者秦也輦來于秦 B .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鑒 之C.燕趙之收藏可憐焦土 D .鼎鐺玉石驪山北構而西折5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過驪山作杜牧始皇東游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 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 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1)請分別從賈誼的過秦論和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找出與劃線句內容相一致的句子: (2)簡要概括分析本詩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6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太常寺奉禮郎李賀歌詩集序杜牧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時,舍外有疾呼傳緘書者,牧日:“必有異,亟取火來!”及發之
17、,果集賢學士沈公子明書一通,曰:“吾亡友李賀,元和中,義愛甚厚,日夕相與起居飲食。賀 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數年來東西南北,良為已失去;今 夕醉解,不復得寐,即閱理篋帙,忽得賀詩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處所一物 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賀復無家室子弟,得以給養恤問。嘗恨想其 人,詠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與我為賀集序,盡道其所來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 書道不可,明日就公謝,且曰:“世謂賀才絕出于前。”讓居數日,牧深惟公曰:“公于詩為深妙奇博,且復盡知賀之得失短長。今實敘賀不讓,必不能當公意,如何?”復就謝,極道所 不敢敘賀。公
18、曰:“子固若是,是當慢我。”牧因不敢復辭,勉為賀敘,終甚慚。賀,唐皇諸孫,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云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 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橘陣馬,不 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墮殿,梗莽丘壟, 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喙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 辭或過之。騷有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為,得無有是?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經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謠。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賀生二十七年死矣!
19、世皆曰: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賀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為其敘。注順風之船,沖鋒陷陣之馬。遠古燒土為棺,是為瓦棺;鑄篆文于古鼎,是為篆鼎。 荒廢的國都,頹敗的宮殿,雜亂的草木,清冷的墳墓。喙( qu):張口;擲:跳躍。(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嘗恨想其人,詠味其言止矣 恨:遺憾B.明日就公謝謝:道謝C.良為已失去良:確實D.子厚于我厚:交情深(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 分)A.忽得賀詩前所授我者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B.賀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若屬皆且為所虜C.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既自以心為形役
20、D.牧因不敢復辭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A 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處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B 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處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C 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處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D 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處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 分)子固若是,是4 分)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4分)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4分)7(2016屆
21、山東滕州一中高三12月檢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燕將錄【唐】杜牧譚忠者,絳人也。忠豪健喜兵,燕 牧劉濟與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黃門 出禁兵伐趙,魏牧田季安曰:“趙誠虜,魏亦虜矣,計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騎五千以除君憂。”季安大呼曰:“壯夫哉!兵決出。”忠其時為燕使魏,知其謀,乃入謂季安曰:“某之謀,是引 .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師 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謀。今王師越魏伐趙,不使耆臣宿將而.專付中臣,不輸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誰為之謀?此乃天子自為之謀,欲將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師未叩.趙,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謀反不如下,且能不恥于.天下乎!既恥且怒,于是仗猛將,練精兵,畢力再舉
22、涉河。鑒前 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季安曰:“然則若之何?”忠曰:“王師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壓境,號曰伐趙,則可陰遺趙人書曰:魏若伐趙,則河北義士謂魏賣友;魏若與.趙,則河南忠臣謂魏反君。賣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 執事若能遺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趙,西得以為臣。于趙 為角尖之耗,于魏獲不世之利,執事豈能無意于趙乎? ”季安遂用忠之謀,與趙陰計,得其堂陽。忠歸燕,謀欲激燕伐趙,會劉濟合諸將日:“天子知我怨趙,今命我伐之,趙亦必大備我。伐與不伐孰利? ”忠疾對日:“天子終不使我伐趙,趙亦不備燕。”因使人視趙,果不備燕。后一
23、日,詔果來,日:“燕南有趙,北有胡。燕其為予謹護北疆,勿使予復掛胡憂,而得專心 于趙。”劉濟乃曰:“信,如子斷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盧從史外親燕,內實忌之;外 絕趙,內實與之。此為趙畫曰:燕以趙為障,雖怨趙,必不殘趙,必不為備,一且示趙不敢抗 燕,二且使燕獲疑天子。趙人既不備燕,潞人則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趙,今趙見伐而不備 燕,是燕反與趙也。此所以知天子終不使君伐趙,趙亦必不備燕。劉濟曰:“今則奈何?” 忠曰:“燕孕怨于趙,天下無不知,今天子伐趙,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濟易水。是燕貯忠義 之心,卒染私趙之口,不見 德于趙人,惡聲徒嘈嘈於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濟乃自將七萬人 南伐趙。(選自樊川文集,有刪改)魏牧、潞牧分別指所在藩鎮【注】燕和下文的趙、魏、潞均指當時割據一方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管理角色考題試題及答案
- 跑道材料維修方案范本
- 證券從業資格證學習幫助試題及答案
- 項目實施的關鍵績效指標設定題目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檢測的重要性提升試題及答案
- 稅務政策對會計行業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煤制油品質量與標準研究考核試卷
- 種子種苗的長期保存與種子庫建設考核試卷
- 生態資源監測與城市空氣質量改善考核試卷
- 工程勘察技術規范考核試卷
- 酒廠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課件
- 《三國演義》之劉備有感
- 北京路沂河橋及兩岸立交改造工程橋梁頂升專項施工方案
- 某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匯報PPT模板框架
- 睪丸附睪炎護理
- 急危重癥護理PPT高職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居家養老服務規范:服務滿意度測評
- 拉動式生產方案-課件
- 名著導讀 西游記
- 沃爾沃攤鋪機操作面板
- 政府專職消防隊伍消防員招錄體格檢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