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京沈鐵路客運專線線下工程京沈鐵路客運專線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評估技術培訓沉降變形評估技術培訓京沈鐵路客運專線遼寧有限公司2014年11月0 術 語無砟軌道變形沉降工后沉降差異沉降折角曲線回歸法1.1沉降觀測的沉降觀測的目的目的 客運專線要求軌道的高平順性,而高平順性的軌道是依托在高平順性的線路空間曲線的基礎上的。相對于有碴軌道,無砟軌道對結構的剛度、基礎的沉降更加敏感。無砟軌道的永久變形只能通過扣件進行調整以恢復其正常的軌道幾何形狀。對于調高量為30mm的扣件,如果容許在施工中調高+6mm和-4mm,則剩余20mm可以調整,考慮軌道結構變形須留5mm的余量,則留給運營期間考慮的沉降值(即工后沉降)
2、僅為15mm。 線下工程工后沉降能否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是無砟軌道能否在線路上進行規模鋪設的關鍵。 由于無砟軌道對沉降的要求較高,而影響沉降計算的因素較多,沉降計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無砟軌道的工后沉降。從某種意義上講,規定的工后沉降已不再是設計的預留值,而是一個允許出現的誤差值。工后沉降實際上是“零沉降”控制基礎上的允許偏差。如上所述,工后沉降問題是保證無砟軌道高平順性的關鍵問題。 因此,需要嚴格限制沉降量和沉降差。由于沉降計算理論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且估算值與實際沉降量存在差異,所以,工后沉降的預測應以施工中的沉降觀測為主,根據實測數據進行理論分析、修正計算、預測工后沉降量。為保證有效的控制
3、精度,應進行系統的觀測與分析評估。沉降觀測的目的是觀察沉降瞬間演變、荷載和絕對沉降本身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便于進行總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的預測。1.2 工作依據工作依據(1)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 (鐵建設2006158號);(2)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 (TB10601-2009J962-2009);(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程(JGJ/T8-2007);(5)鐵路客運專線竣工驗收暫行辦法 (鐵建設2007183號);(6)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施工技術指南 (TZ216-2007);(7)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設計指南 (鐵建設
4、函2005754號);(8) 京沈客運專線鐵路工程設計文件;(9) 鐵道部有關規定。1.3 沉降觀測評估培訓沉降觀測評估培訓目的:通過培訓,以使全線沉降觀測工作統一規范化、標準化,確保監測工作及時有效、監測成果真實客觀為目標,為工后沉降預估準備好基礎數據資料 。對象:京沈鐵路客運專線參建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有關測量人員,側重于技術管理、數據處理人員;根據需要,還需分階段定期對新進人員進行培訓。培訓人員經測試合格后方能上崗 。方式:以集中講解、交流和工作面實地指導等方式進行。 內容:原則要求在沉降監測工作展開之前,施工、監理工作人員進場后及時開始,主要內容為線下工程沉降評估細則和相關規范、技術文
5、件等的培訓(不包括設計技術交底)。 2.1 建設單位 2.2 設計單位 2.3 施工單位 2.4 監理單位 2.5 評估單位 2.6 評估流程2.1 建設單位建設單位負責全線沉降變形監測及線下工程沉降評估工作的領導與組織協調,對全線沉降變形監測及線下工程沉降評估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組織制定沉降變形監測及沉降評估的技術方案、工作流程及實施細則;組織沉降變形監測和沉降評估人員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檢查、監督、協調、處理沉降變形觀測評估工作中的有關問題;組織建立變形觀測和評估數據庫,組織階段評估工作,根據評估結論決策鋪軌時機。2.2 設計單位設計單位提供沉降變形監測的斷面設計、測點布置、觀測方法與精度要求
6、、變形計算報告等設計資料;對沉降變形監測的設計要求進行技術交底;參與線下工程沉降評估實施工作;對沉降評估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和目標提出意見。2.3 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沉降變形監測的主體單位,配備變形監測所需的技術力量和儀器設備,并保持人員相對穩定,負責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參與制定沉降變形觀測評估實施細則;建立變形監測基準網并制定實施方案;根據設計及評估細則的相關要求設置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并及時提交觀測成果數據;負責觀測設施的保護;積極主動配合、支持監理、設計、評估單位工作,滿足因沉降評估工作需要的其它合理工作要求。2.4 監理單位監理單位參與制定變形觀測評估實施細則;對施工單位沉降監測組織機構
7、及人員資質情況、儀器設備的合法性、有效性、精度指標及數量符合相關要求進行檢查監督;檢查監督觀測標志埋設的質量和進度,保證監測點處于良好運行狀態;除進行旁站監理外,對重點、關鍵部位,存在重大地質或工程缺陷或隱患的結構,變形大或出現異常的部位,及時按有關規范要求進行獨立平行檢測工作,按期提供平行檢測報告和檢測成果;加強資料審核,確保成果真實可靠,敦促相關單位資料及時歸檔;定期召開監理工作例會,提交沉降觀測監理工作報告(月報、年報),確保沉降觀測工作有序進行;加強與評估單位的協調與配合,與施工、設計一起建立健全沉降監測資料預警預報機制。2.5 評估單位評估單位編制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評估實施細則;負責對
8、沉降變形監測人員進行測量及數據管理的培訓與指導;對沉降變形監測的觀測方法和數據進行抽檢;根據工程設計和施工基礎資料,確定線下工程變形評估方法和判定標準;接收沉降變形監測的成果數據,分析沉降變形監測數據的質量;根據設計、規范要求,對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預測工后沉降。2.6 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流程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流程l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工作的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觀測階段、評估階段。3 沉降觀測基準3.1沉降觀測基準網建立沉降觀測基準網建立n基準點:可利用設計提供的沿線二等水準基點為基準點,根據需要也可以獨立建網,獨立網應不少于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且其間距不宜大于1km
9、;使用獨立監測網時,必須確定與交接工程部位其它高程系統之間的換算關系。n工作基點:條件合適時,直接以二等水準網基準點為工作基點;觀測條件不滿足要求或不方便時,可埋設加密點為工作基點,工作基點間隔一般為200-300米左右。加密工作基點應以線路水準基點及深埋水準點連測,觀測方法及精度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進行。n基準點、工作基點的規格型號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埋設要求穩固可靠,便于長期保存,不受施工干擾、深度在凍土層0.5米以下,比較穩定的位置。n沉降觀測基準網應定期復測。3.2 基準網測量等級與精度基準網測量等級與精度 沉降變形監測基準網,按國家二等(高鐵三等)水準要求觀測,主要技術指標如下:3
10、.3 基準網觀測操作要求基準網觀測操作要求n1)用于作業的水準儀、水準尺應按國家一、二等水準規范(GB/T 12897-2006)要求送檢和自檢,并在檢定有效期內使用;n2)水準網的觀測應按照預先制定的技術方案實施,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n3)儀器的各項參數及限差要求按規范要求進行設置,并在數據采集時自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現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n4)外業測量一條路線的往返觀測使用同一儀器和同一類轉點尺承,沿相同路線進行。限差控制、成果取舍按規范執行;5)觀測順序為:往測 奇數站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為前-后-后-前; 返測 奇數站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為后-前-前-后;6)每一測段均為
11、偶數站結束,觀測時儀器應避免陽光直射(打傘),標尺應保持垂直且穩定(使用2.5以上尺臺和扶桿);7)數據處理時,各項限差均應滿足規范要求后進行嚴密平差計算,平差計算軟件必須經鑒定合格并準許使用。3.4 基準網復測基準網復測n首次觀測(零周期):可采用連續、獨立觀測兩次測量的方式進行觀測,取合格結果的中值。n復測周期:可與施工加密控制網及精密控制網同步復測;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復測并對其高程值進行調整。n沉降變形觀測“五固定”原則:固定水準點和工作基點、固定人員、固定測量儀器、固定監測環境條件、固定測量路線和方法。4 沉降觀測點布設與觀測基本要求1)觀測點的布設位置、標志規格及型號、標志的數量嚴格
12、按設計要求執行;2)當施工進展達到設計要求埋設監測標志的條件時,應及時埋設觀測標志;3)觀測標志的埋設要穩固,被破壞的標志要及時補埋,保證監測數據的連續。4)每個觀測段落至少有2個工作基點,形成附合或閉合水準路線。5)沉降觀測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水準測量的精度為1.0mm,讀數取位至0.1mm。4.1 路基工程路基工程沉降控制標準:l1)路基在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的工后沉降,應滿足扣件調整和線路空間曲線圓順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應超過15mm。l2)無砟軌道路基過渡段不同結構物間的預測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預測沉降引起沿線路方向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 沉降觀測內容:l1)路基面的沉降變形觀
13、測l2)路基基底沉降觀測l3)路基本體沉降觀測l4)過渡段沉降觀測4.1.1 觀測斷面布置觀測斷面布置1)沿線路方向的間距一般不大于50m;對于地勢平坦、地基條件均勻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塹可放寬到100m 。地形、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地段應適當加密。2)對地形橫向坡度大或地層橫向厚度變化的地段應布設不少于1個橫向觀測斷面。3)一個沉降觀測單元(連續路基沉降觀測區段為一單元)應不少于2個觀測斷面。4)路堤與不同結構物的連接處應設置沉降觀測斷面,每個路橋過渡段設置距離橋頭510m、2030m、50m處分別設置一個沉降觀測斷面,每個橫向結構物每側各設置一個觀測斷面。4.1.2 觀測點布置觀測點布
14、置1)一般路堤地段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和沉降板,沉降觀測樁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左右線中心兩側各2m處;沉降板每斷面設置1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2)軟土、松軟土路堤地段觀測斷面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觀測樁、沉降板和位移觀測樁,沉降觀測樁每斷面設置3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兩側各2m處,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設于原始地面處,隨填土增高而逐漸接高測桿及保護套管。位移觀測邊樁分別位于兩側坡角外2m、12m處,并與沉降觀測樁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斷面上。3)預壓地段,預壓期因基床表層尚未施工,路基頂面沉降觀測應在預壓土方底部(基床本體頂面)布置沉降觀測元件,即在基床本體頂面臨時布置沉降板
15、,位移觀測以及基底沉降觀測布置與無預壓段完全一致,預壓土方卸除時臨時沉降板隨之拆除,基床表層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設置正式沉降觀測樁。4)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于橫向結構物頂部沿橫向結構物的對角線方向鋪設剖面沉降管。橫向結構物兩側邊緣外設置一個觀測斷面,包括沉降觀測樁、位移觀測樁和沉降板。5)路塹地段觀測斷面分別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線以外2m的路基面處各設1根沉降觀測樁,觀測路基面的沉降。4.1.3 觀測元件埋設觀測元件埋設l參照設計圖紙進行埋設4.1.4 觀測方法與精度觀測方法與精度1)測量方法 沉降樁與沉降板觀測采用水準測量的方法; 剖面沉降管采用橫剖儀觀測。2)測量精度 水準測量精度為1m
16、m(二等水準測量),讀數取位至0.1mm; 剖面沉降管的觀測精度不低于4mm/30m。4.1.5 沉降觀測頻次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填筑或堆載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超過3層時1次/每填筑3層沉降量突變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堆載預壓或路基施工完畢第1個月1次/周第23個月1次/2周3個月以后1次/月軌道輔設后第1個月1次/2周第23個月1次/月3個月以后1次/3月4.1.6 路基沉降觀測要求路基沉降觀測要求1)路基沉降評估觀測期限: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有不少于6個月的觀測和調整期。2)路堤地段從路基填工開始進行沉降觀測;路塹地段從級配碎石頂面施工完成開始觀測。二
17、等水準測量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形成附合路線,最少連測兩個以上的工作基點或基準點。3)路基施工各節點時間(包括路基堆載預壓土前后、卸載預壓土前后、運梁車架橋機通過前后、基床表層施工、軌道板底座施工、鋪板、軌道板精調(或鋪砟)以及鋪軌時間)應具有沉降觀測數據。觀測過程中及時整理繪制“填土時間沉降”曲線圖 。4)施工過程中,注意觀測元器件的保護。5)及時觀測、檢查、計算,按規定的格式整理并提供沉降監測成果資料。路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工 作 基 點 或 基 準 點監 測 樁沉 降 板沉 降 板監 測 樁工 作 基 點 或 基 準 點4.2 橋涵工程橋涵工程橋涵變形控制標準:l1)梁部:終張拉完成時
18、,梁體跨中彈性變形不宜大于設計值的1.05倍??鄢黜棌椥宰冃?、終張拉60天后,L50m梁體跨中徐變變形上拱度實測值不應大于7mm;L50m梁體跨中徐變變形實測值不應大于L/7000或14mm。 l2)橋梁墩臺:墩臺不均勻沉降量,對于有砟橋面橋梁15mm,對于無砟橋面橋梁5mm。工后沉降量不應大于15mm。 l3)框構、地道及涵洞:框構、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為壓縮性土地層時,應計算其沉降,工后沉降限值應與相鄰路基工后沉降限值一致 。4.2.1 觀測點布置觀測點布置為了滿足變形觀測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橋墩及承臺上設置觀測標。簡支梁的一孔梁設置觀測標6個;連續梁的一聯根據聯長的大小設置觀測標,特殊
19、結構橋梁根據施工圖紙規定設置觀測標;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 (1)梁部觀測點梁部觀測點1)對原材料變化不大、預制工藝穩定、批量生產的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每30孔選擇1孔設置觀測標,其余現澆梁逐孔設置觀測標。2)移動模架施工的梁,對前6孔進行重點觀測。每孔梁設置觀測標6個,分別設置在支點、跨中。3)連續梁上的觀測標,根據不同跨度,三孔一聯設置1828個觀測標,四孔一聯設置32個觀測標,分別在支點、跨中及1/4跨中附近設置。4)特殊結構橋梁根據施工圖紙規定設置觀測標。(2)橋墩觀測點橋墩觀測點每個橋墩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1)承臺觀
20、測標分為觀測標-1、觀測標-2,承臺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觀測標-2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2)每個橋墩均需要埋設兩個觀測標,位于墩身兩側。3)橋墩觀測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當墩身較矮立尺困難時,橋墩觀測標可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埋設。特殊情況可按照確保觀測精度、觀測方便、利于測點保護的原則,確定相應的位置。 (3)橋臺觀測點橋臺觀測點觀測點原則上應設置在臺頂(臺帽及背墻頂),數量不少于4處,分別設在臺帽兩側及背墻兩側(橫橋向)。具體位置詳見設計圖。(4)涵洞觀測點涵洞觀測點每座涵洞均要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標原則上應設在涵洞兩側的邊墻上,在涵洞進
21、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別設置,每座涵洞測點數量為6個。 具體位置詳見設計圖。觀測標的規格參照設計圖紙4.2.2 觀測標構造4.2.3 觀測方法與精度觀測方法與精度測量方法 下部結構的沉降變形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形成附合水準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觀測點進行觀測。 對于梁體的變形觀測,每孔梁支點之間的梁體變形應以兩支點的連線為基準線進行觀測計算,由于下部結構沉降變形的影響,該基準線的位置會發生變化,梁體觀測點至該基準線的垂直距離利用幾何方法計算取得,垂直距離差值就是梁體變形量。測量精度: 水準測量精度為1mm(二等水準測量),讀數取位至0.1mm。4.2.4 橋涵變形觀測頻次1)梁體徐
22、變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梁體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預應力張拉期間全程張拉前后各1次測試梁體彈性變形橋梁附屬設施安裝全程安裝前后各1次測試梁體彈性變形預應力張拉完成軌道輔設前2個月1次/1、3、5天,后期1次/周軌道輔設期間全程1次/天軌道輔設完成后03月1次/月殘余徐變變形(長期觀測)l2)墩臺沉降觀測頻次)墩臺沉降觀測頻次3)涵洞沉降觀測頻次涵洞頂填土沉降的觀測應與路基沉降觀測同步進行 。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涵洞基礎施工完成涵洞主體施工期間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設置測點、進行零觀測及以后的測量洞頂填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橋機(運梁
23、車)通過全程前后至少進行2次通過前后觀測涵洞完成輔軌前6個月1次/周軌道輔設期間全程1次/天軌道輔設完成后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4.2.5 橋涵變形觀測要求橋涵變形觀測要求1)橋涵沉降評估觀測期限:主體工程完成后,一般應不少于6個月;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區段的橋梁,應不少于2個月。2)橋涵變形觀測二等水準測量采用固定的水準附合路線,最少連測兩個以上的工作基點或基準點。3)每個橋梁墩臺在承臺施工完成后進行首次沉降觀測;梁體徐變觀測需在梁體施工完成后開始布點,并在張拉預應力前進行首次觀測;每個涵洞基礎施工完成后開始進行首次沉降觀測。4)施工過程
24、中,注意觀測標志的保護。5)及時觀測、檢查、計算,按規定的格式整理并提供沉降監測成果資料。橋梁墩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橋梁墩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4.3 隧道工程隧道工程隧道變形控制標準:l1)隧道主體工程完工后不少于3個月的實際觀測數據作多種曲線的回歸分析。l2)無砟軌道隧道基礎工后沉降值不應大于 15mm。l3)地質條件較好、沉降趨于穩定且設計及實測沉降總量不大于5mm時,可判定沉降滿足無砟軌道鋪設條件。 4.3.1 觀測斷面和觀測點布置觀測斷面和觀測點布置1)一般情況下III級圍巖每400m、IV級圍巖每300m、V級圍巖每
25、200m布設一個觀測斷面,VI級圍巖隧道及位于第四系沉積地層下隧道觀測斷面間距沿線路縱向不應大于50m。2)路隧分界點處,路、隧兩側分別設置至少一個觀測斷面。 3)地應力較大、斷層破碎帶、膨脹土、濕陷性黃土等不良和復雜地質區段適當加密布設。 4)明暗交界處、結構類型變化處及沉降變形縫位置應至少布設兩個斷面。 4.3.2 觀測元件埋設觀測元件埋設l 1)隧道工程完成后,每個觀測斷面在相應于兩側邊墻處設一對沉降觀測點。 4.3.3 觀測方法與精度觀測方法與精度v觀測方法與精度同路基觀測方法與精度同路基4.3.4 沉降觀測頻次沉降觀測頻次觀觀 測測 階階 段段觀觀 測測 頻頻 次次觀測期限觀測期限觀
26、測周期觀測周期仰拱施工完成至無砟軌道鋪設前仰拱施工完成至無砟軌道鋪設前不小于不小于3 3個月個月1 1次次/ /周周無砟軌道鋪設期間無砟軌道鋪設期間全程全程1 1次次/ /天天無砟軌道鋪設后至試運營無砟軌道鋪設后至試運營開始的觀測開始的觀測全程全程1 1次次/ /周周試運營期間試運營期間6 6個月個月0101個月個月1 1次周次周1313個月個月1 1次次2 2周周3636個月個月1 1次月次月4.4 沉降觀測數據處理沉降觀測數據處理l1)使用統一的平差計算軟件對每個區段每期觀測的結果進行嚴密平差計算,各項精度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后,編制本區段本期觀測的所有監測點的高程成果表。l2)水準網平差計
27、算應計算的精度指標有:標段往返測不符值;區段累計不符值;路線閉合差;高程中誤差;當區段測段數大于20個時,計算每公里偶然中誤差,若某區段測段數不足20個時,可合并多個區段(連續的)聯合計算每公里偶然中誤差。全部精度指標滿足規范要求計算的高程成果才能用于計算當期沉降量和累計沉降量,若某個精度指標超限,必須進行重測或補測,特別是路線閉合差超限時,要檢查觀測數據的正確性,若觀測數據的正確,則要對工作基點進行檢校,連至穩定的工作基點重新平差計算。路線閉合差沒有超限,但誤差較大時,要分析監測點的沉降趨勢,若明顯不合理則同樣要對工作基點進行檢校,連測至穩定的工作基點重新平差計算。l3)對本期高程成果與首次
28、值與上期成果進行比較,計算本次沉降量和累計沉降量。4.5 平差計算平差計算 1 1)天寶)天寶DINIDINI電子水準儀原始數據格式為電子水準儀原始數據格式為* *.DAT.DAT文件文件 2) 2) 徠卡電子水準儀原始數據格式為徠卡電子水準儀原始數據格式為* *GSIGSI格式文件格式文件 3 3)觀測數據檢核文件格式示例)觀測數據檢核文件格式示例測站 后視 前視 后尺讀數1 后視距1 前尺讀數1 前視距1 后尺讀數2 后視距2 前尺讀數2 前視距2 累計后視距 累計前視距 前后視距差 累計前后視距差Start-Line 1 QJIGPS07 1 1.54182 29.014 1.04670
29、 29.637 1.54190 29.020 1.04668 29.641 29.017 29.637 -0.622 -0.620 2 1 2 1.22939 29.697 1.26063 29.890 1.22938 29.698 1.26064 29.887 58.715 59.527 -0.191 -0.813 3 2 3 1.25456 29.175 1.25766 29.000 1.25454 29.183 1.25764 28.996 87.894 88.527 0.181 -0.633 4 3 4 1.11358 24.660 1.25270 24.689 1.11357 24.
30、604 1.25274 24.691 112.526 113.216 -0.058 -0.691 5 4 5 1.38036 22.246 1.18256 21.833 1.38035 22.248 1.18255 21.836 134.773 135.049 0.413 -0.277 6 5 6 1.32705 27.868 1.25590 28.493 1.32704 27.870 1.25580 28.488 162.642 163.542 -0.621 -0.901 7 6 7 1.07376 14.043 0.76719 13.936 1.07372 14.044 0.76713 1
31、3.943 176.685 177.478 0.104 -0.793 8 7 QJG05 0.76090 13.926 0.99462 14.234 0.76086 13.924 0.99462 14.232 190.610 191.712 -0.308 -1.102 9 QJG05 8 1.77170 20.242 0.81398 20.355 1.77167 20.245 0.81397 20.353 210.854 212.067 -0.111 -1.214 10 8 QJG06 0.94763 4.074 1.42592 4.245 0.94760 4.075 1.42588 4.24
32、6 214.928 216.312 -0.171 -1.384End-Line4 4)高差文件格式示例)高差文件格式示例測站 后視 前視 后尺讀數1 后視距1 前尺讀數1 前視距1 后尺讀數2 后視距2 前尺讀數2 前視距2 視距長 累計視距長 測站高差 累計高差Start-Line 1 QJIGPS07 1 1.54182 29.014 1.04670 29.637 1.54190 29.020 1.04668 29.641 58.656 58.656 0.49517 0.49517 2 1 2 1.22939 29.697 1.26063 29.890 1.22938 29.698 1.2
33、6064 29.887 59.586 118.242 -0.03125 0.46392 3 2 3 1.25456 29.175 1.25766 29.000 1.25454 29.183 1.25764 28.996 58.177 176.419 -0.00310 0.46082 4 3 4 1.11358 24.660 1.25270 24.689 1.11357 24.604 1.25274 24.691 49.322 225.741 -0.13915 0.32167 5 4 5 1.38036 22.246 1.18256 21.833 1.38035 22.248 1.18255 2
34、1.836 44.082 269.823 0.19780 0.51947 6 5 6 1.32705 27.868 1.25590 28.493 1.32704 27.870 1.25580 28.488 56.360 326.182 0.07120 0.59067 7 6 7 1.07376 14.043 0.76719 13.936 1.07372 14.044 0.76713 13.943 27.983 354.165 0.30658 0.89725 8 7 QJG05 0.76090 13.926 0.99462 14.234 0.76086 13.924 0.99462 14.232
35、 28.158 382.323 -0.23374 0.66351 9 QJG05 8 1.77170 20.242 0.81398 20.355 1.77167 20.245 0.81397 20.353 40.598 422.921 0.95771 1.62122 10 8 QJG06 0.94763 4.074 1.42592 4.245 0.94760 4.075 1.42588 4.246 8.320 431.241 -0.47829 1.14293End-Line5 5)電子水準測量記錄手簿文件格式示例)電子水準測量記錄手簿文件格式示例測段:QJIGPS07至:QJG06日期:201
36、00909觀測順序:BFFB天氣:晴成像:清晰土質:硬儀器:DNA03觀測者:張三記錄者:李四檢核者:王五測站視準點視距讀數標尺讀數讀數差(mm)高差(m)高程(m)后視后距1后距2后尺讀數1后尺讀數2前視前距1前距2前尺讀數1前尺讀數2視距差(m)累積差(m)高差(m)高差(m)1QJIGPS0729.01429.0201.541821.54190-0.080.00000129.63729.6411.046701.046680.020.495170.49517-0.622-0.6220.495120.49522-0.102129.69729.6981.229391.229380.01229.
37、89029.8871.260631.26064-0.01-0.031250.46392-0.191-0.813-0.03124-0.031260.023229.17529.1831.254561.254540.02329.00028.9961.257661.257640.02-0.003100.460820.181-0.632-0.00310-0.003100.004324.66024.6041.113581.113570.01424.68924.6911.252701.25274-0.04-0.139150.32168-0.058-0.690-0.13912-0.139170.055422.
38、24622.2481.380361.380350.01521.83321.8361.182561.182550.010.197800.519480.413-0.2780.197800.197800.00 6)往返測高差較差統計文件)往返測高差較差統計文件- 往返測高差較差統計結果 - 起點 終點 往測距離km 返測距離km 往測高差(m) 返測高差(m) 較差(mm) 限差(mm) QJG05 QJG06 0.049 0.049 0.47942 -0.47925 0.17 0.89 A B 0.058 0.048 -0.21533 0.21481 0.52 0.92 A QJIGPS05 0.
39、485 0.485 -1.08527 1.08507 0.20 2.79 B QJIGPS06 0.575 0.589 -0.77474 0.77563 0.89 3.05 A B 0.045 0.047 -0.21563 0.21511 0.52 0.86 A QJD04 0.167 0.170 -4.62950 4.62980 0.30 1.64 QJD04 QJD10 0.452 0.452 0.19524 -0.19630 1.06 2.69 QJG06 QJIGPS08 1.171 1.142 -0.36657 0.36741 0.84 4.30 QJG12 QJG11 0.037
40、0.037 -0.01372 0.01367 0.05 0.77 QJIGPS08 QJG12 1.368 1.383 0.72270 -0.72224 0.46 4.69 GPS005 QJIGPS05 0.372 0.372 -1.05289 1.05286 0.03 2.44 QJG05 QJIGPS07 0.369 0.382 -0.66366 0.66351 0.15 2.45- 每公里水準測量的高差偶然中誤差:0.59(mm) 7)高差閉合差統計文件)高差閉合差統計文件- 高程網閉合差計算結果 -附合路線號:1線路點號:A B 高差閉合差:-0.77(mm) 限差:0.96(mm)
41、附合路線長度:0.0580(km)-閉合環號:1線路點號:QJIGPS07 QJD04 C 高差閉合差:2.60(mm) 限差:12.17(mm)閉合環長度:9.2630(km)-每公里水準測量的全中誤差:0.85(mm/km)用于統計全中誤差的閉合環個數:1 8)平差計算結果文件)平差計算結果文件- 高程網平差結果 - 概略高程 - 序號 點號 高程(m) 1 A 200.0000 2 B 199.7840- 測段實測高差數據統計 - 序號 起點 終點 高差(m) 距離(km) 權 1 QJG05 QJG06 0.47934 0.0490 20.408 2 QJG05 QJIGPS07 -0.66359 0.3690 2.710 3 A B -0.21523 0.0580 17.241- 高程平差值及其精度 - 序號 點號 高程(m) 中誤差(mm) 1 A 200.00000 2 B 199.78400 3 QJG05 194.62139 3.96外業計算取位要求外業計算取位要求 往(返)測距離總和(km)測段距離中數(km)各測站距離高差(mm)往(返)測高差總和(mm)測段高差中數(mm)監測點高程(mm)0.010.10.010.010.010.14.6 觀測點編號l觀測點編號是觀測點的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餐廳服務員技能培訓資料
- 2025批量辦公用品買賣合同樣本
- 2025設備更新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汽車租賃合同生效條件有哪些
- 2025短期勞動合同電子版模板
- 2025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
- 2025年的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
- 2025標準技術轉讓合同
- 2025年北京市租房合同范本
- 2025紙箱購銷合同范本
- 2024年北京市垂楊柳醫院高層次衛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胸痛課件教學課件
- 風管補漏施工方案
- 2024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 單元測試(含解析)
- 林業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 生產車間廠房及配套設施施工組織設計
- 【中職專用】《旅游心理學》(高教第二版)高考模擬卷7(解析版)
- 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
- 2025屆北京市海淀區北京57中高二物理第一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社工站2024年度工作總結與2025年項目計劃
- 初級制圖員職業鑒定考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