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論語選讀?復習資料 一、?為政以德?:為政以德思想,均貧富含義; 【概述】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禮導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節用愛人,使民以時;反對橫征暴斂;“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 均貧富:孔子所謂的“均無貧指的是不同等級地位的人各自得到應該得到的局部,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闡釋的,不同于“平均主義。 1.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沒有矛盾?怎樣理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句話? &
2、#160; 這句話兩者沒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國思想的兩層意思。他主張為政以“德,就要保證百姓根本生活,滿足物質需求,這是根底,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張治國以“禮,就要重視“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禮,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種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視人的根本準那么,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還重要。因為人是萬物之靈,如果光滿足物質要求,與動物無異。 2.孔子說“均無貧,這個“均和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論語集注?把它解釋為“各得其分不同等級地位的人各自得到應該得到的局部,你認為有沒有道理?這和?說文解字?“均、“平的解釋矛盾
3、嗎? “均無貧與“均貧富含義不同。“均貧富是站在窮人即“貧的立場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而“均無貧那么是孔子站在統治者即“富的立場上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均貧富實際含義在劫富濟貧,強烈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這種思想。只有這種解釋才能使“均無貧這個均字的解釋是符合孔子原意的。只有這種解釋,才能使“均無貧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相一致。 孔子之意與農民起義口號之意不相同。孔子之意就是朱熹理解之意,因為孔子是竭力提倡以“等級制為核心的“禮。和?說文解字?解釋也不矛盾。因為?說文解字?是字面的根本意義,一個字還有它的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
4、等。“平、“均相當于今天所說的“公平,它也有“相對公平與“絕對公平,事實上只有“相對公平,孔子所說的也類似“相對公平,就是要統治者不要過分搜刮百姓,保證他們的根本物質需求。 3.你認為“政和“德、“刑和“禮的主要區別在哪里? “政,這里是指治理國家之事。“德與“刑,是指治理國家的手段、方法、途徑,即“德治與“法治。“禮,是指人與人相處的一種標準,它是“德治的根底。孔子所言,“禮的核心是“等級制,要求人們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級中安分守紀。“禮從縱上下級、長幼輩等、橫夫婦、兄弟、朋友等兩方面標準、約束人們行為。
5、 二、 ?克己復禮?:禮與仁的關系,孝悌之情; 【概述】在這一章里闡釋了克己復禮的思想,同時說明了禮與仁的關系,孝悌與仁的關系等。 克己復禮:約束自己而回歸于禮。此處的禮指的是周禮。“克己復禮是孔子在“禮樂崩壞時代倡導的理論主張和行為準那么。 禮與仁的關系:孔子的禮是建立在仁的根底上的禮,不僅講制度、講標準,還講帶著仁愛之心去執行這些標準;孔子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仁愛,不是無差異的兼愛、博愛。 孝悌與仁的關系:“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認為孝悌是
6、仁的根本,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試想一個連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愛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對他人有仁愛之心? 孝:孔子認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僅僅是孝行。也就是所謂的“色難。【課文解讀】 1.在孔子看來,禮和仁是什么關系?試結合課文有關章節,談談你的理解。 在孔子看來,“禮,是一種制度、標準,而“仁那么是“禮的根底和表達。對統治者來說,要實行“仁政;對個人來說,要以“仁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出發點和準那么。離開了“仁,也無所謂“禮了。本節語錄,圍繞這兩方面展開。 2.宋儒說克己復禮就是“明天理,滅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和
7、孔子原意有什么不同? 答:孔子講君臣父子關系時講了兩面,不但對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對君主和父輩也有制約孔子曾說過“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話,所以,在孔子看來,臣不臣、子不子的現象固然不能允許,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樣應該反對。當然,孔子從維護周禮著眼,強調的是臣下和子女應盡的義務。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把君臣父子的關系片面化,把君權和父權絕對化,只講臣子的義務,不講君父的責任。這種極端化的主張,把封建專制制度推向了極致。 3.孔子說的“觚不觚,觚哉!觚哉!字面意思是什么?其背后的含義又是什么? 答:觚是一種飲酒器,后來觚被改變了,所以孔子認為觚不像觚。其背
8、后的含義是孔子對當時社會禮崩樂壞、名實不符的現象發出的感慨。孔子認為,周禮是根本不可更動,周禮規定的一切都是盡善盡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及侵犯的。在這里,孔子慨嘆當今事物名不副實,主張“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講,當時社會“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這種狀況,是不能容忍的。 4.有假設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孝悌是仁的根本。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儒家認為,忠以孝悌為前提,孝悌以忠為目的。在家中實現了孝悌,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
9、家和社會的安定。孝悌與社會安定有直接關系,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的。自春秋戰國以后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主張以“孝悌治天下,漢代就是一個顯例。他們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孝悌說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效勞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別,拋棄封建糟粕,繼承其合理的內容,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有的作用。 四、 ?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責任感; 【概述】在這一章里主要表現的是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責任感。同時也包含著儒家與道家
10、隱者之間的思想碰撞。在禮崩樂壞,社會無序的背景下,孔子與這些隱士都是那個時代出類拔萃的知識精英,他們都憂國憂民,擔憂這個時代,這種憂慮是一樣的,只是出世與入世,擔當與逃避是兩種不同的人生觀,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也都有一定的局限,這一點是本章的重點。 1.對陳成子弒君一事,孔子在報告時為什么要“沐浴而朝?報告無效后為什么反復申說自己“不敢不報?這反映了孔子怎樣的心情? 答:沐浴指齋戒,古代在舉行祭祀或其它典禮前要進行齋戒,以示莊重和虔誠。這里孔子在報告哀公前齋戒,說明孔子對這件事的重視。 說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責任要求自己,表現他對周禮的虔誠;另一方面也說明孔
11、子對魯國君臣實現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沒有抱多大希望,孔子的舉動帶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意味。反復申說自己“不敢不報,反映了孔子無可奈何的心情。 2.你對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舉例說明這種精神在歷史上的影響。 答:1.這是一種積極的入世態度。表現出孔子堅持理想、堅持原那么、堅決目標的執者精神。人是需要一種信仰、一種理想、一種精神的,孔子一生堅持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不管多少艱難險阻,甚至明知理想難以實現,但還是盡自己力量堅持到底。在講究實惠、講究個人利益的人看來,這樣的人似乎是“傻子,但孔子不為人言所動,堅持自己的行為。這種精神,是儒家積極進取思
12、想的集中表達,古往今來,曾鼓勵過中華民族無數的仁人志士,如杜甫、蘇軾、辛棄疾、陸游、文天祥等都是這樣做的。在今天,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提倡的。 五、?仁者愛人?:仁愛的根本含義; 【概述】:本章需要理解兩個概念,即仁與圣。同時要能正確理解它們的內涵,并要清楚地知道,孔子的仁愛是有著等級差異的仁愛,并不是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10.17、15.42、9.10、7.27四章主要是從孔子具體的言行來說明其仁愛的思想的。
13、;仁:用曾子的話說就是“忠恕而已矣,那么什么是“忠恕呢?所謂“忠也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所謂“恕也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圣:也即“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就是能廣泛地給老百姓帶來好處,能群眾以周濟。 孔子的仁愛觀:是以孝悌為根本的,主張在“親親的根底上推己及人,孔子還主張志士仁人應該殺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標準是看一個人對社會的奉獻,看他能否維護王權、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節大信。 1.閱讀?論語?中的兩段文字,然后答復下列問題。 “然那么管仲知禮乎?子曰:“邦君樹塞門,管仲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禮,孰不知禮??
14、論語?3.22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假設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14.17 1從這兩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評價管仲這個人物的? 2從孔子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樣的仁愛觀? 答:1認為管仲不知禮,肯定管仲有仁德。 2一方面,孔子認為,要治國平天下必須德才兼備;另一方面,孔子認為,像管仲這樣能夠“尊王攘夷,反對使用暴力,使社會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婦那樣,斤斤計較他的節操與信用。可見孔子“仁的標準是能維護王權、保護百姓,
15、而不必拘于小信。當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認管仲知禮,也說明了孔子的仁和禮之間存在著矛盾,同時也說明了孔子的通權達變。 2.同是主張相愛,孔子的仁愛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親親的根底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愛那么主張“兼相愛,交相利,說“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的主張和孔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孟子說“墨子兼愛,是無父也? 孔子的仁愛是以尊尊親親為根底的有差等的愛,墨子的兼愛是取消等級差異的普遍之愛,這就破壞了嚴格區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級制度,所以孟子說墨子的兼愛是無父。 六、?君子之風?:義利觀,君子自我修養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16、;【概述】君子必須具備哪些道德素養?走正道、守道德、有仁愛、有才藝;安貧樂道,重義重德,不患得患失。 孔子的義利觀:見利思義,并不反對正當的求利。理想的價值觀是義利的統一。 1.孔子是怎樣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貧樂道和樂以忘憂的心境的?你怎樣理解“浮云的比喻義? 孔子表達自己這一志向時并未用空洞的語言表態,而是用了具體的細節,寫自己平常的飲食起居,特別用“曲肱而枕之來寫自己貧困簡陋而自由隨便的生活細節,尤給人以深刻印象。而“浮云的比喻,那么又形象說明了孔子的富貴金錢觀,正當的富貴、金錢是人追求創造得來的,用不正當非法手段謀得的富貴、金錢是可恥的。
17、2.孔子說:“君子喻于義,但只是“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并不反對正當的求利。韓非子那么認為君臣父子之間只有利害關系,沒有道義關系,彼此是“用計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見?韓非子·六反?。而后來的儒家走向另一個極端,產生了諱言利、排斥利的傾向,如董仲舒就主張“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見?漢書·董仲舒傳?。試對這三種主張作簡要評論。 答:孔子之論符合人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確處理好利與義關系的實際,應該是所有經商言利者的原那么。所以中國歷來就有“儒商,無論是“徽商還是“晉商都以“誠信為本。到現代,如日的本商人、企業家都奉?論語?中
18、的道德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義,這對我們今天的市場經濟開展應該是要十分重視的。至于韓非子和董仲舒之論,走向兩個極端,“極左和“極右,但今天仍有市場,尤其是韓非子之論,在今天不少商人、企業家中還很“吃香,有的人昧著良心、不顧手段、甚至不顧消費者生命健康賺錢,我們今天市場經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無不與此理論有關。 八?周而不比?:人際交往觀; 【概述】:孔子的交友觀:交友的目的不應該為了維護小集團的利益而互相勾結,正所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看一個人值不值得交要有一定的方法:“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選擇朋友要有一定的原那么:正直和誠信,博學多聞的人才與之交。
19、與朋友交往要有一定的方法: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別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好惡清楚,老實交往,適中交往,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孔子說:“仁者愛人;孔子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請你從交友的角度,聯系現實,談你的理解。?周而不比? 參考:在現實中確實有些人不值得我們去“愛,對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惡痛絕,真正的仁者是“愛憎清楚的,愛人,才能使人們敬佩你、歸順你;憎人,才能使小人敬畏你、遠離你。孔子的“愛人并不是不講原那么的愛。 2.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答復下列問題。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那么止,毋自辱焉。
20、160; 子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結合以上文段,請說說孔子的交友原那么。 在與人交往中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可過分密切,否那么就可能自取其辱,關系也不能持久。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不能以言舉人,也不能以人廢言。“不以言舉人,是不憑你講了幾句正確的話,就全面肯定你,竭力推舉你;“不以人廢言,是不憑你說了幾句錯誤的話,就全盤否認你,從此不用你。 孔子看人從不片面出發,而是詳細的考察一個人,作出綜合評價,因
21、此,孔子能看到一個人的缺乏,同樣也能看到一個人的長處,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很恰當。 十一.?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啟發誘導、因材施教的原那么、方法及思想價值。 【概述】:教學原那么: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教學態度:誨人不倦 教學方法:啟發誘導,注重身教 治學原那么:述而不作。 1、【課文解讀】第一題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這兩種說法之間有什么矛盾?從孔子
22、的整個言行看,他實際更傾向于哪種觀點? 答案“性相近,習相遠強調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論、實踐論的觀點;“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強調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天論、天才論的觀點。孔子重視教育,主張因材施教,認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以與人為善的態度鼓勵“難與言的互鄉人進步,這些都說明孔子在實踐中根本是堅持反映論的。 2、【課文解讀】第二題 說說你對孔子因材施教的體會。 答案因材施教就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相應的教育。首先是孔子對學生的特點有深入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再是孔子能夠根據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品德和學業方面的教育培養。 3、【課文解讀】第三題 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態度,跟他的政治傾向有什么關系?你如何評價這種主張? 答案孔子的政治傾向比擬保守,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張與這種政治態度恰恰相應。所謂述,就是對古代禮樂以及反響這些禮樂的典章進行整理、闡釋和傳授,二這正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竹雕廣告鑰匙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立式包裝機袋成型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移動式灰土破碎拌和設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貴州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
- 2025年著色包裝切斷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真空攪拌熱壓鑄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皮衣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小班情緒管理與表達活動計劃
- 博物館《歷史上的動物》展覽活動計劃
- 軟件開發部門職責解析
- 檔案數字化管理試題及答案
- 書法報名合作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屆廣東省佛山市高三上學期一模生物試題含答案
- 2.2城鎮化課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 2025年3月版安全環境職業健康法律法規標準文件清單
- 2025河南中煙漯河卷煙廠招聘7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2025學年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期末評估測試卷 (含答案)
- 2025年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審定版
- 政府審計 課件匯 蔣秋菊 第5-12章 金融審計- 政府審計報告
- 2025年南陽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廣州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