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校本課程_第1頁
三年級數學校本課程_第2頁
三年級數學校本課程_第3頁
三年級數學校本課程_第4頁
三年級數學校本課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趣味數學 校本課程教 案 授課教師:李娜、郭鵬 教學內容倒霉定律教學目標了解同一件事會出現那些不同的結果。教學重難點在進行事件重組時,按一定的順序,防止出現遺漏。教學過程 上課一會兒了,閔損才衣冠不整地從杏林外面跑來,孔老師一向主張人要衣著整潔,可以陳舊但不能破舊,看他這樣,就停下講課來等他穿好衣服。過會兒閔損穿好了,同學們定睛一看,卻紛紛笑起來。原來,他左腳上穿著一只黑襪子,右腳上卻穿著一只白襪子,古怪得很,這是怎么回事呢? 閔損解釋原因給我們大家聽:“我本來有一雙黑襪子、一雙白襪子,輪流著穿的。可是今天早上起床后一看,倒霉,少了兩只襪子!要是少的正好是一雙顏色一樣的也就罷了,更倒霉的是,

2、偏偏少的是一只黑襪子和一只白襪子,剩下的也不成對了。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所以就來得匆匆忙忙了。”停了一停,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總之,今天是倒霉的一天呀!” 孔老師聽到他給自己下的這個判斷,哈哈大笑起來,說:“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破船又遇頂頭風,倒霉事發生的時候,總是所有可能中最倒霉的情況更容易發生。這種感覺是人們常有的,其實這種感覺從數學的角度來說,也是很對的呢。利用數學,我們完全可以證明:禍不單行!” 轉過身來,他一邊在黑板上寫下“黑1、黑2、白1、白2”,一邊說:“我們就把閔損的4只襪子分別起一個代號,便于分析。如果從這四只襪子里隨便取兩只組成一雙的話,那么有這些選擇”說著,他繼

3、續寫: 黑1黑2;黑1白1;黑1白2;黑2白1;黑2白2;白1白2。 “瞧,一共有幾種可能?” 我們異口同聲地說:“6種。” “其中正好是同色可以成雙的有幾種?” “只有黑1黑2、白1白2兩種。” “對,那不正好的又有多少種呢?” “4種!” “是的,這就說明,閔損丟失襪子,正好是同色不影響剩下的襪子搭配的可能性只有三分之一,而剩下的襪子不好搭配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換句話說,閔損不見了一雙襪子,確實是挺倒霉的了,可是他正好丟了不同色的襪子,造成剩下的襪子不好搭配的更倒霉可能性是其他可能的兩倍呢!而且,如果數字更大一些,比如說閔損有五雙襪子的話,那么這種更倒霉可能性就將是8倍!”“啊!”同學們這

4、回不僅是異口同聲,更是一聲驚嘆,沒想到,生活中的“禍不單行”的感覺居然是有數學道理的。后來,大家就總結了一個定律,叫做“倒霉定律”,意思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那么一定會發生,而且發生的總是最糟糕的情況。”我們也想把這個定律叫做“閔損定律”,可惜的是他不同意,大家也只好作罷。數學點睛: 生活中的感受雖然表面上看不見摸不著,其實許多都是可以用數學來描述、推測、證明的。教學內容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的計算策略能力。 2.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雞兔同籠問題的異類思路,怎樣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解決問題。教學過程 陽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時候,孔

5、老師和我們共同外出游玩,大伙兒邊走邊看,說說笑笑,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個小村莊旁。聽著村里傳來的雞鳴狗叫聲,孔老師感慨地說:老子說過,他理想中的社會是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我實在是無法贊同呀!要是人們都這樣的話,那怎么能互相取長補短,傳播知識呢?! 同學們恭恭敬敬地圍著他,聽他抒發感慨。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吧,雞兔同籠問題,你們聽說過沒有?大伙兒都點了點頭,顏回說:就是知道雞和兔子的總頭數和總腳數,求雞和兔子各多少只,可以用假設法來求,也可以列出方程來解決。 孔老師贊許地說:顏回說得很好,可以看出他平時經常讀數學的書籍。解法確實是非常多的,但是前幾天我聽一個南方的客人介紹了一種新

6、的思路,非常有趣呢!我們剛才說到雞犬之聲,那我就改一改,用雞犬來出題吧.嗯,村里李大伯家養了雞和狗,按頭數一共有25只,數腳一共有56只,那么雞和狗各有多少只呢? 同學們都嘰里咕嚕地開始在心里默算,性急的子路已經蹲下來,在地上畫開了。 孔老師微微笑起來,說:不用急,我剛才說過了,我們換一種算法,你們先閉上眼睛吧。 大伙兒安靜下來,微閉雙眼,聽孔老師的下一步指令。 讓所有的雞和狗排成一隊。 “好了。 讓它們各舉起一只腳來! 孔老師的兒子孔鯉撲哧一聲笑出來,說:那雞都變成金雞獨立了! 呵呵,這個成語用得好。孔老師摸摸他的頭,高興地說。孔鯉又調皮地說:不過,小狗狗翹起一條腳,可就有些難看了,那不是在

7、噓噓嗎? 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起來,孔老師也笑著說:好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來,再讓雞和狗再舉起一只腳來! 啊?!孔鯉叫起來,再舉起一只腳,那雞就變成浮在半空中了,狗變成象人一樣站起來了。 對,現實中,要讓雞和狗這樣做到是很難的。但是我們人類號稱萬物靈長,只要靠思想,就可以在想象中實現這種巧妙的畫面。聽了孔老師的話,同學們都若有所思。 現在,站在地上的還有幾只腳? 子路搶著說:從56里兩次減去25,剩下6只腳,都是狗腿。我怎么覺得這個詞有些難聽. 又聽孔老師問:準確,剛才說每只狗都象人一樣用兩只腳站著,那么一共有幾只狗呢? 三只!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 雞呢?二十二只! 這次郊游之后一段時間內,同

8、學們見面時,都愛這樣打招呼:你好,舉起腳來!數學點睛: 雞兔同籠問題的異類思路,讓學生開闊思維,想像讓數學妙趣橫生。 教學內容數字的奧秘教學目標理解四個數之間與3有什么樣的聯系。教學重難點四個數中,必定有兩個數除以3的余數是相同的,那么它們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數。教學過程師:今天繼續子路的求學故事。 第二天一早,爸爸就提著幾塊大大的干肉條,帶著我上孔老師家去了。爸媽對我去學習這件事,非常熱心,可是在我看來,那什么學堂比街上肯定是沒勁多了,說不定還要整天抄抄寫寫、背誦默讀,象是當苦役呢。這樣一想,我就磨磨蹭蹭地不愿向前走,可架不住爸爸力氣大,他右手拽著我,左手高舉著干肉條在前面開路,一路上把行人擠

9、得人仰馬翻。 孔老師的家就在城東郊,不算很大,卻顯得非常整潔。屋子后面有一大片杏林,林間空地上隱隱約約地有一些人影,遠遠地傳來嘰嘰喳喳的討論聲:“勾三股四的話,那么必定肱五!”“圓,一中同長也!”我心里想,這都說的是什么亂七八糟的,不過聽聲音,好像有不少小伙伴在里面呢。爸爸帶我拜見了孔老師,老師瞧了瞧我,說:“你是不是不太喜歡來學習呀?” 這句話可說到我心底里去了,我看了看他,忍不住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孔老師笑呵呵地說:“我會看穿人的心呢。”見我不太相信的樣子,他又說:“要不我們來試一試吧。我轉過身去,你在沙地上隨便寫四個數,雖然我剛認識你不久,可是我能讓你寫出來的數字,都乖乖地聽我的話

10、!” 看他這樣肯定,我有點動搖了,猶豫著問:“是嗎?怎么個聽你的話呢?” “我、我加上你爸爸正好是3個人。這樣,我就讓你隨便寫四個數,不管你怎樣寫,我肯定能找出兩個數來,它們的差正好能夠被3整除!”說完,孔老師就轉過了身去。我邊留意著他有沒有偷看,邊在沙地上寫了76、21、34、59四個數。聽到我說“好了”,孔老師轉過來,一看就隨手在76、34兩個數字上各畫了個圈,說:“76減34等于42,正好是3的14倍!”我在心里算了一算,果然是,不由得對他肅然起敬,想了想,又對他說:“您果然很厲害呀,這樣,我們再來比賽口算吧!” 爸爸在旁邊插了一句話:“這小子平時經常在店里看算賬,口算還是蠻快的呢。”孔

11、老師看著我,笑咪咪地說:“是嗎?那更好了。這樣,你先隨便在沙地上寫兩個數。” 我一想:“不知道這兩個數字是給誰算的,那還是不要寫太大,就寫329和450吧。” 看我寫好了,孔老師說:“現在你算一算329450的和,寫在前兩個數后面。” 我飛快地寫出了答案,得意洋洋地說:“這還不容易,就是779嘛。” 孔老師并不看沙地上的數字,點點頭說:“對,你再接著算算這個數和前一個數的和,也就是779450,繼續寫在后面。” “和是1229。” “果然是口算好手,再來,算一算1229779!一直到寫出10個數字來。” 不知不覺,沙地上列出了10個數字:329、450、779、1229、2008、3237、5

12、245、8482、13727、22209。數字越來越大,我的口算速度卻越來越慢,心里也漸漸地不耐煩起來。最后我叫起來:“為什么都是我算,現在應該輪到你來算算了。” 孔老師轉過身來看了看沙地,說:“嗯,那好,現在我們就來比比,誰能最快地說出這10個數字的和是多少?” 我一看傻了眼,這么多數字相加,怎么能一下子算出來?只好慢慢筆算了。可是孔老師飛快地在旁邊寫出了57695,說:“你檢驗一下,是不是這個數字?”過了許久,我算出了答案,果然是57695!孔老師連露兩手,讓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孔老師!請您收下我吧!” 這時,外面傳來熟悉的叫聲:“子盧,我們都在這兒學數學呢,孔

13、老師的數學課可好玩了,你也來吧!” 我一看,子路、言偃、曾參、顏回這些好朋友都在呢。我高興地跑過去,拉著他們的手,說:“還說呢,你們來了這么多天,也不叫上我!”從這天起,我就成了孔老師的新弟子。數學點睛:秘密之一:四個數中,必定有兩個數除以3的余數是相同的,那么它們的差就一定是3的倍數。秘密之二:把任意兩個數輾轉相加(即第一個數加第二個數得第三個數,第二個數加第三個數得第四個數,依此類推),得到的十個數的和必定是第7個數的11倍,不信?你可以用任意的數來試試哦。在數的世界里,還有許多這樣有趣又神奇的規律呢。教學內容 旅游中出發、租房、游覽、吃飯的數學。教學目標1、 溝通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幫

14、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2、 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難點時間的計算,成本的計算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教師:在節假日,家長都帶你外出旅游嗎?你去過哪些旅游景點,看什么好玩的,給同學介紹一下,讓我們一同分享快樂。引入課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你們在旅游中遇到數學問題嗎?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旅游中的數學(板書)。二、組織活動1、打開課文,看一看課文中列舉了哪些旅游中的數學問題。學生回答,出發的時間計算,租房的人員安排,租車的方案,還有吃飯的費用計算等等。2、解決問題。(1)審題,明確課文情境中的問題。(2)獨立思考,探索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15、。(3)小組交流,每一個學生都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結果,讓他們經歷解決問題的全程。(4)全班交流。明確幾個問題:1)從21:30到第二天7:00經過了幾時?策略:先計算21:30到第二天6:30經過了幾時?(經過了9時)再加上半個小時(6:30-7:00)。一共需要9時30分。注意:千萬不要寫成經過了9:30。2)“怎么租房最合算?” 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滿人,沒有空位,就是最合算的方案。 4人間數3人間數可住人數錢數/元 方案一804=320 方案二803+66=306 方案三802+662=292 方案四80+663=278 方案五665=3303)“怎樣租車最省錢?”租車的問題與“租

16、房”問題類似。即最省錢的方案是:如果所租的車座位不可能剛好坐滿,空位子也必須越少越好。 18坐車數16坐車數可坐人數空位數錢數/元 方案一1604=640 方案二1603+120=600 方案三1602+1202=560 方案四160+1204=640 方案五1205=6003、小結。(1)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教師補充強調: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2)旅游中除了學會計算,節省費用,還要注意安全、衛生、健康、文明等等。三、設計旅游計劃課文第40頁的“實踐活動:設計旅游計劃。”1、認真審視課文要求。2、討論確定旅游景點。3、學生設計旅游計劃。可以讓學生進行

17、小組合作。讓每一位學生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各盡其職。要留下充足的實踐讓學生去完成,不要急于進行全班性的評價,對課內還不能完成的可以延緩評價,鼓勵他們課后去社會調查,(查資料、找書籍、上網等),獲取一手資料,然后設計出最佳方案。老師安排機會進行“旅游計劃”展示、比賽。四、板書設計旅游中的數學教學內容 面積的活動課教學目標1.在設計活動中,學會怎樣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案,合理設計圖案。2.在設計活動中,學會自主探究、合作解決問題。3.在設計活動中,了解面積知識的用處和奧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教學重難點 計算面積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課件出示小小設計師小明。)小明:大家好!我是小小設計

18、師小明。這是我設計的圖案,漂亮嗎?你們知道每個圖案的面積是多少嗎(出示下圖:每1小格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小明:你們喜歡設計嗎?請你們來當小小設計師,我們一起進行設計活動吧!(二)活動一1.引入小明:我們家的廚房要鋪地磚,我和爸爸調查商量后,做了兩種設計方案。(出示教材第52頁的方案一、方案二的圖。)2.解決問題(1)出示問題1:第一種設計要用180塊地磚,請你計算我家廚房的面積。(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進行全班交流。)師:你是怎樣計算小明家的廚房面積的?(2)出示問題2:第二種設計需要多少塊地?(學生獨立解決,再進行全班交流。)師:要算出第二種需要多少塊地磚,我們可以怎樣想?(3)出示問題3:

19、哪種設計便宜?(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可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再進行全班匯報。)(課件出示小明的話)你們真能干!我們一起來玩設計圖案的游戲吧!(三)活動二(出示活動要求和教材第52頁中畫一畫(1)的圖。)小明:請你在每種圖形的周圍畫幾個與它相同的圖形,使它們鋪滿整個長方形。(學生4人小組進行探討交流,并動手畫一畫。)1.全班交流師:怎樣畫,才能使這個三角形(小長方形)鋪滿整個大長方形?2.創新設計師:(手指長方形)請你設計一種圖案,使它們能夠鋪滿這個長方形。(學生獨立解決,再進行全班交流。)3.創新設計展示師:誰來給大家展示你的設計圖案?并說一說你在設計時的想法(四)課堂小結師:我們的小小設計師

20、們,你們在今天的設計活動中,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嗎? 活動后記:本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參與整個活動過程,活動效果較好。教學內容 與眾不同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解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精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念。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簡單的一件事、一個事物都可以聯想到許許多

21、多的數學問題。”比如:教師伸出右手的食指,讓學生觀察。提問:“看到它,你想到什么?”學生自由說,指名回答。師:“同學們,聽了剛才同學的回答,你發現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每個人的想法都與別人不一樣。師:“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多讓學生發表意見,最后統一取名為“與眾不同”。(板書課題)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眾不同。”二、滲透學法,開發聯想:教師出示:、這五個數,哪一個數與眾不同?師:“誰與眾不同?哪些地方與眾不同?并說說你是從什么角度來分析的?請各組的同學想想后,再討論。看看哪組同學想得最多?”學生討論。小組派代表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選擇地板書。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說出解答這道題時所用的

22、學習方法: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師:“這種學習方法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的應用可廣呢!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三、應用 出示多媒體課件:有兩盤一樣重的蘋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人吃一盤,哥哥吃了- ,妹妹吃了-千克。哥哥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妹妹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兩人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師:請各小組的同學先討論解決的辦法,然后動手做。學生討論后,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有選擇地板演。師:我們剛才用這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實,它還可以用來解決立體圖形的分割問題。出示:把一個長方體切成兩塊,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引導學生借助實物操作,想

23、出不同做法。四、小結: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師組織談感受。教學內容快樂運算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想,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系。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師:同學們,這個你們一定見過吧!這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撲克。誰愿意告訴我們,你對撲克的了解呢?生:.(教師補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師: 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生:.二、新課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2、大王=太陽小王=月亮紅=白天黑=夜晚3、A=1 2=2 3=3 4=4 5=5 6=6

24、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5、 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三、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課后反思教學內容神奇的莫比烏絲帶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

25、種形式,主要教授莫比烏斯帶。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現并驗證“莫比烏斯帶”的特征,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教學重難點1. 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現并驗證“莫比烏斯帶”的特征,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2.提問題做紙圈剪紙圈畫紙圈證明紙圈-提出相關數學巧算法 教學過程一、引入 師:課前同學們準備了三張長方形的紙條,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紙條來學習新知識。 提出問題:你能一次性,一筆把一張長方形的正反面都涂上顏色么? 二、認識莫比烏斯帶 1、請同學們取出1號紙條,認真觀察:這是一張

26、普通的長方形紙條,它有幾條邊幾個面?(引導學生觀察) 2、你能把它變成兩條邊兩個面嗎? 學生動手操作:可以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 請學生上前演示,用手摸摸看兩個面、兩條邊。3、請同學們取出2號紙條,你能把它變成一條邊一個面嗎?請同學們試一試。(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演示,教師給予贊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教師邊演示邊口述:先做成一個普通的紙圈,然后將一端剪開翻180,再用膠帶粘牢。這樣就完成了只有一個面一條邊的紙圈。 4、請同學們按照老師演示的方法做一個這樣的紙圈。(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5、那這樣一個紙圈真的是一條邊、一個面嗎?你想怎樣來檢驗?(啟發學生采用多種方法來證明,

27、教師引導學生把證明的過程展示給大家。) 6、你們知道這樣的一個紙圈叫什么名字嗎?(出示課題:神奇的莫比烏斯帶)它是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在偶然間發現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烏斯帶”,也有人叫它“莫比烏斯圈”,還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研究莫比烏斯帶 莫比烏斯帶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們就用“剪”的辦法來研究。 老師先拿出平常的紙圈,問:如果沿著紙帶的中間剪下去,會變成什么樣呢?(老師動手剪,學生觀察驗證。)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老師是怎么剪的?(變成2個分開的紙圈) 1、1/2剪莫比烏斯帶 (1)現在,老師拿出莫比烏斯帶,我們也用剪刀沿中線剪開這個莫比烏斯紙圈,同學們猜一猜會變成什么

28、樣子?(啟發學生想象力) (2)請同學們自己動手驗證一下 (3)驗證結果:變成了一個更大的圈。 你們說神奇嗎?大家還想不想繼續研究? 2、1/3剪莫比烏斯帶 (1)請同學們拿出3號紙條,再做成一個莫比烏斯帶。 (2)如果我們要沿著三等分線剪,猜一猜:要剪幾次?剪的結果會是怎樣呢?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3)學生動手操作,同桌合作幫助。 (4)驗證結果:一個大圈套著一個小圈。 (5)問題:這個小圈和大圈是莫比烏斯帶嗎?請用剛才的方法證明一下。 3、其它剪法 從中間或是從三等分線剪莫比烏斯帶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那你們還想怎樣剪?結果會怎樣呢?在小組內說說看。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同學們的

29、想法真好,課后同學們去實踐一下,看看是不是你們猜想的結果。 四、生活中應用 莫比烏斯帶不僅好玩有趣,而且還被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師在網絡上搜集了好多有關于莫比烏斯帶的應用,請同學們一起來看(課件展示): 1、過山車:有些過山車的跑道采用的就是莫比烏斯原理。 2、莫比烏斯爬梯: 3、三葉扭結:中國科技館的標志性的物體,是由莫比烏斯帶演變而成的。 4、克萊因瓶:克萊因瓶和莫比烏斯帶非常相像。這是一個象球面那樣封閉的曲面,但是它卻只有一個面。一只爬在“瓶外”的螞蟻,可以輕松地通過瓶頸而爬到“瓶內”去事實上克萊因瓶并無內外之分! 五、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莫比烏斯帶充滿了

30、奧秘呢?有的問題老師也不怎么清楚。我告訴大家,數學中有一門專門研究莫比烏斯帶的書叫拓撲學(板書)。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找很多有關莫比烏斯帶的知識,然后和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學習了莫比烏斯圈,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數學是一門很有奧秘的學科?下面就讓老師再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于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課后反思教學內容雞兔同籠、牛頓問題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會雞兔同籠問題。2.會牛頓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會解決雞兔同籠、牛吃草的問題。難點:靈活運用雞兔同籠、牛吃草的問題。教學過程一、雞兔同籠: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記

31、載:“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和兔同在一個籠子里,數頭有35個;數腳有94只。求籠中有雞和兔各多少只?假如砍去每只雞、每只兔一半的腳,則每只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只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942=47只;(2)如果籠子里有一只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是351223(只)。 【“砍足法”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

32、行變形,使之轉化,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用“假設法”:假設全部是雞,頭有35個,則腳有352=70只,相差94-70=24只,是兔多出的腳,每只兔多2只腳,兔有242=12只,雞有351223(只)。 二、牛頓問題:英國科學家牛頓,曾經寫過一本數學書。書中有一道有名的、關于牛在牧場上吃草的題目,人們把它稱為“牛頓問題”:“有一牧場,已知養牛27頭,6天把草吃盡;養牛23頭,9天把草吃盡。如果養牛21頭,幾天能把牧場上的草吃盡?(并且牧場上的草是不斷生長的)”一般解法是:把一頭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 (1)27頭牛6天所吃的牧草為:276162 (這162包括牧場原有的草和6天新長

33、的草。) (2)23頭牛9天所吃的牧草為:239207 (這207包括牧場原有的草和9天新長的草。) (3)1天新長的草為:(207162)(96)15 (4)牧場上原有的草為:27615672 (5)每天新長的草足夠15頭牛吃,21頭牛減去15頭,剩下6頭吃原牧場的草:72(2115)72612(天) 所以養21頭牛,12天才能把牧場上的草吃盡。解決牛吃草問題常用到四個基本公式,分別是(1)草的生長速度(對應的牛頭數吃的較多天數相應的牛頭數吃的較少天數)(吃的較多天數吃的較少天數);(2)原有草量牛頭數吃的天數草的生長速度吃的天數;(3)吃的天數原有草量(牛頭數草的生長速度);(4)牛頭數原

34、有草量吃的天數草的生長速度。【練一練】有一牧場,如果養25只羊,8天可以把草吃盡;養21只羊,12天把草吃盡。如果養15只羊,幾天能把牧場上不斷生長的草吃盡?課后反思教學內容鬼谷算、電燈泡問題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 會解決鬼谷算2. 會解決電燈泡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會鬼谷算、電燈泡的問題。難點:會靈活運用鬼谷算、電燈泡問題。教學過程三、鬼谷算:我國漢代有位大將叫韓信,他每次集合部隊,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報數,然后再報告一下各隊每次報數的余數,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這種巧妙算法,人們稱為鬼谷算,也叫隔墻算,或稱為韓信點兵,外國人還稱它為“中國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用

35、詩歌概括了這一算法,他寫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這首詩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數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數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數乘上15,結果大于105就減去105的倍數,這樣就知道所求的數了。比如,一籃雞蛋,三個三個地數余1,五個五個地數余2,七個七個地數余3,籃子里有雞蛋一定是52個。算式是:170221315157,15710552(個)【練一練】四皓小學訂中國少年報若干張,如果三張三張地數,余數為1張;五張五張地數,余數為2張;七張七張地數,余數為2張。四皓小學訂中國少年報多少張?四、電燈泡問題:“過道里依次掛著標號是1,2

36、,3, 100的電燈泡,開始它們都是滅的。當第一個人走過時,他將標號為1的倍數的燈泡的開關拉一下;當第二個人走過時,他將標號為2的倍數的燈泡的開關拉一下;當第三個人走過時,他將標號為3的倍數的電燈泡的開關拉一下;如此進行下去,當第一百個人走過時,他將標號為100 的倍數的燈泡的開關拉一下。問:當第一百個人走過后,過道里亮著的電燈泡標號是多少?” 此題實質是找每個燈泡的因數個數。第一個燈泡只有因數1,燈亮;第二個燈泡有兩個因數1、2,等滅;由此可以看出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燈亮;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燈滅。故當第一百個人走過后,過道里亮著的電燈泡標號是1、4、9、16、25、36、49、64、81、

37、100.課后反思教學內容巧求六位數、最優化問題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 會巧求六位。2. 會最優化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會巧求六位數、最優化問題難點:靈活運用巧求六位數、最優化問題。教學過程五、巧求六位數:“六位數4321能被4321整除,這個六位數是多少?”采用“假設計算排錯驗證”的方法。假設六位數為943219,那么94321943212181241,由于余數大于9,所以不合題意。假設六位數為843219,則有843219432119564,余數大于9,也不合題意。假設六位數為743219,則74321943211727,余數小于9,可見符合條件的六位數為7432197743212。當六

38、位數的首位數分別為6、5、4、3、2、l時,經計算均不合題意。綜上分析,要求的六位數為743212。【練一練】:四位數89能被89整除,這個四位是多少?答案:(4895)六、最優化問題:既要在盡可能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前提下,爭取獲得在可能范圍內的最佳效果,因此,最優化問題涉及統籌、線性規劃排序不等式等內容。例1:貨輪上卸下若干只箱子,總重量為10噸,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過1噸,為了保證能把這些箱子一次運走,問至少需要多少輛載重3噸的汽車? 【分析】因為每一只箱子的重量不超過1噸,所以每一輛汽車可運走的箱子重量不會少于2噸,否則可以再放一只箱子。所以,5輛汽車本是足夠的,但是4輛汽車并不一定能把

39、箱子全部運走。例如,設有13只箱子,所以每輛汽車只能運走3只箱子,13只箱子用4輛汽車一次運不走。因此,為了保證能一次把箱子全部運走,至少需要5輛汽車。例2: 用10尺長的竹竿來截取3尺、4尺長的甲、乙兩種短竹竿各100根,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幾根?怎樣截法最合算? 【分析】 一個10尺長的竹竿應有三種截法:(1)3尺兩根和4尺一根,最省; (2)3尺三根,余一尺;(3)4尺兩根,余2尺。為了省材料,盡量使用方法(1),這樣50根原材料,可截得100根3尺的竹竿和50根4尺的竹竿,還差50根4尺的,最好選擇方法(3),這樣所需原材料最少,只需25根即可,這樣,至少需用去原材料75根。例3: 一個銳

40、角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兩位數,而且是三個連續偶數,它們個位數字的和是7的倍數,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最長是多少厘米? 【分析】三角形三邊是三個連續偶數,所以它們的個位數字只能是0,2,4,6,8,且它們的和也是偶數,又它們的個位數字的和是7的倍數,只能是14,三角形三條邊最大可能是86,88,90,周長最長為86+88+90=264厘米。例4: 把25拆成若干個正整數的和,使它們的積最大。【分析】先從較小數形開始實驗,發現其規律:把6拆成3+3,其積為33=9最大;把7拆成3+2+2,其積為322=12最大;把8拆成3+3+2,其積為332=18最大;把9拆成3+3+3,其積為333=27最大

41、;這就是說,要想分拆后的數的乘積最大,應盡可能多的出現3,而當某一自然數可表示為若干個3與1的和時,要取出一個3與1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兩個2之和,因此25可以拆成3+3+3+3+3+3+3+2+2,其積3722=8748為最大。課后反思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數學趣味小故事教學目標1、了解生活中常常聽到的有關數學的趣味知識,讓學生從大量的實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2、通過學習感受數學和其他各學科之間的融合。3、感悟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從大量的實例中感受數學的奧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難點:個別例子較難理解,可動手操作。教學過程1、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數學在

42、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不僅僅是我們數學課本中的計算和圖形,還有很多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和歷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趣味數學。2、 了解和數學有關的一些名詞1、蝴蝶效應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 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為何要寫這篇論文呢? 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據 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

43、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這一天,Lorenz想更進一步了解某段紀錄的后續變化,他把某時刻的氣象數據重新輸入電腦,讓電腦計算出更多的后續結 果。當時,電腦處理數據資料的數度不快,在結果出來之前,足夠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閑聊一陣。在一小,結果出來了,不過令 他目瞪口呆。結果和原資訊兩相比較,初期數據還差不多,越到后期,數據差異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兩筆資訊。而問題并不 出在電腦,問題是他輸入的數據差了0.000127,而這些微的差異卻造成天壤之別。所以長期的準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2、麥比烏斯帶每一張紙均有兩個面和封閉曲線狀的棱(edge),如果有一張紙它有一條棱而且只有一個

44、面,使得一只螞蟻能夠不越過棱就 可從紙上的任何一點到達其他任何一點,這有可能嗎?事實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條紙帶半扭轉,再把兩頭貼上就行了。這是德國 種玩具使得一支數學的分支拓樸學得以蓬勃發展。引導學生用準備好的紙袋試一試。3、 數字0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

45、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并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后來“0”終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4、動物中的數學

46、“天才”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小。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5、二十一世紀從哪年開始? 世紀是計算年代的單位,一百年為一個世紀. 第一世紀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別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見

47、的錯誤是有人把起始年當作是公元零年,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我們的習慣,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序數的計算是從“1”開始的,而不是從“0”開始的。而正是這個理解上的錯誤,所以才導致了世紀末尾年為公元99年的錯誤認識,這也是錯把1999年當作是二十世紀末尾年,錯把2000年當作是二十一世紀起始年的原因.因為公元計數是序數,所以應該從“1”開始,21世紀的第一年是2001年.6、蒲豐試驗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

48、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7、點錯的小數點 學習數學不僅解題思路要正確,具體解題過程也不能出錯,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國芝加哥一個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醫院施行一次小手術后回家.兩星期后,她接到醫院寄來的一張帳單,款數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數字,不禁大驚失色,駭得心臟病猝發,倒地身亡.后來,有人向醫院一核對,原來是電腦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實際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49、點錯一個小數點,竟要了一條人命.正如牛頓所說: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課后反思.教學內容第二課時:詩中的數字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感受數學和其他各學科之間的融合。3、感悟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已學知識的靈活應用。教學難點:和語文學習相聯系,與會背詩詞有緊密聯系。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數學和語文也是一對好朋友。在古詩詞中也能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欣賞唐詩,常常發現許多含有數字的句子,這些簡單的數字就它本身來說,既無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經詩人妙筆點化,卻能創造出各種美妙的藝術境界,表達出無窮的妙趣。2、 新授(1) 數字的連用“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

50、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這是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詩得首句寫“兩人對酌”,對酌者是意氣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復一杯”地開懷暢飲了,接連重復三次“一杯”,不但極寫飲酒之多,而且極寫快意之至,讀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飲狂歌的情景,聽到了“將進酒,杯莫停”(將進酒)那興高采烈的勸酒的聲音,以至于詩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個隨心所欲,恣情縱飲,超凡脫俗的藝術形象揮之欲出。(二)數字的搭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杜甫的即景小詩絕句。 “兩個”寫鳥兒在新綠的柳枝上成雙成對歌唱,呈現出一派愉悅的景色。“一行”則寫出白鷺在“青天”的映襯下

51、,自然成行,無比優美的飛翔姿態。“千秋”言雪景時間之長。“萬里”言船景空間之廣,給讀者以無窮的聯想。這首詩一句一景,一景一個數字,構成了一個優美、和諧的意境。詩人真是視通萬里,思接千載,胸懷廣闊,讓讀者嘆為觀止。(三)數字的對比“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涼州詞。這首詩通過對邊塞景物的描繪,反映了戍邊將士艱苦的征戰生活和思鄉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廣大戰士的深切同情。首聯的兩句詩寫黃河向遠處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萬仞高山之中,極力渲染西北邊地遼闊、蕭疏的特點,借景物描寫襯托征人戍守邊塞凄涼憂怨的心情。千巖迭障中的孤城,用“一”來修飾,和后面的“萬”形成強烈對比,愈顯出城地的孤危,勾畫出一幅荒寒蕭索的景象。(四)用數字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